【东吴晨报0222】【行业】传媒、电子、电力设备【个股】泓禧科技、双汇发展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222】【行业】传媒、电子、电力设备【个股】泓禧科技、双汇发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传媒: AGI里程碑 OPEN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 多模态有望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2月17日,OPENAI发布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可实现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扩展或补充视频等,最高可生成一分钟的高清视频,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包含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表现出突破性的语义理解能力、复杂场景理解能力和一致性等。 视频生成能力显著突破,向着AGI目标再进一步。相比行业原有视频生成模型gen2、pika等,Sora在语义理解能力、复杂场景理解能力、一致性以及生成视频时长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1)模型层面,Sora 是一种扩散模型,从一个看起来像静态噪音的视频开始生成视频,通过多个步骤去除噪音,逐渐转换视频。Sora 可以一次性生成整个视频,也可以扩展生成的视频。与 GPT 模型类似,Sora 也采用了transformer架构,模型性能随着模型规模扩大而提高。新技术路径验证有望加速行业发展,算力需求有望增加。2)训练数据层面,Sora将视频和图像表示为更小的数据单元集合patch(类似于 GPT 中的token),通过统一数据表示方式,可在比以往更广泛的视觉数据上训练模型,包括不同的持续时间、分辨率和宽高比,最终生成的视频在这些维度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OpenAI未将Sora单纯视作视频模型,而是将其作为“世界模拟器”,在物理世界模拟上已开始出现涌现效应,我们认为其亦有望为AI 3D等其他多模态领域提供经验借鉴,多模态大模型有望加速发展。 建议关注Sora带来的多模态应用发展机遇。1)视频生成技术在广告、电商等垂直领域的商用可行性大幅提高,如广告营销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营销工具,电商领域为卖家提供相关的工具服务,已积累对应客户资源的行业玩家有望借此打开变现空间。2)创意落地的成本大幅缩减。SORA最高可生成一分钟的高清视频,基本达到主流短视频平台创作时长的要求,加上文字创作、文生图等技术日趋成熟,制作不同形态内容的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一方面优质IP有望降低试错成本,扩大IP变现途径,另一方面视频生成技术成熟后可能会诞生新的AI时代的抖音,国内市场聚焦在AI大模型上持续投入的公司可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海外接入外部大模型能力,发挥工具价值的公司可实现垂类场景的深耕。3)专业内容生产方可降本增效。影视、游戏和MR领域专业创作者可以利用先进AI技术降本增效,如动画电影生产周期缩短,相关内容生产方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推荐在多模态方向已有布局或具备布局能力的标的,包括昆仑万维、万兴科技、美图等,建议关注新国都。头部IP变现有望受益于视频生成技术成熟,推荐中文在线,建议关注上海电影等。多模态技术进步利好电商、营销、影视、游戏、教育、MR等领域AI应用发展,推荐焦点科技、蓝色光标、风语筑、盛天网络、世纪天鸿、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建议关注丝路视觉、易点天下、因赛集团、虹软科技等。算力方向建议把握板块龙头投资机会,推荐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龙头。建议关注可能受益于AI视频发展的视频技术公司,如当虹科技等。 风险提示:多模态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伦理与隐私问题,商业化拓展不及预期,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张良卫) 电子: 整车制造降价提速 一体化嵌塑集成蓄势待发 投资要点 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革新整车底盘制造工艺: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指在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金属冲压嵌件后注入塑料粒子,熔融的材料与嵌件接合固化,制成一体化产品的成型工法。相较于传统汽车底盘三电系统结构件生产方式,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具备多重优势:1)降本提效:减少零组件及金属件用量在材料层面降本,减少下游厂商组装工序在减少产线与人力层面降本提效。2)提升底盘集成度:在零组件环节将铜排、连接器等零组件集成到一起,充分利用空间。3)提升整车安全性与可靠性等:一体化嵌塑集成产品减少后续组装零件数量的同时通过集成工艺的改进提升产品可靠性。 整车降本+集成化趋势驱动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加速渗透:2022年各车企开启降价竞争,整车销售价格不断下降,以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为例,2022年中旬至2024年1月,价格下降幅度达24%。整车成本压力传导至上游零组件环节,相关厂商毛利率近两年持续下滑,驱动更具成本优势的集成性解决方案产品加速渗透,叠加精简设计驱动新能源汽车硬件系统集成化加速,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凭借其高度集成化及成本优势正加速在国内外新能源车内量产应用。 特斯拉等行业龙头陆续采用,嵌塑集成件迎量价齐升:当前特斯拉第四代电控产品已经开始采用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起到显著集成、降本效果,伴随特斯拉、宝马等头部企业在电控、电池、电机、小三电系统BDU/PDU等汽车底盘核心系统采用,一体化嵌塑集成有望加速汽车底盘集成化技术升级,单车价值量有望从2023年2000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我们预计2028年全球嵌塑集成件市场规模可达604亿元。 投资建议: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提升汽车底盘零组件集成度,相较于传统零组件方案具备降本提效、更具安全性可靠性等优势,当前行业龙头特斯拉、宝马等车企已展开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加速降本趋势推动下,行业迎高速增长机遇。一体化嵌塑集成产品生产具备较高技术及客户壁垒,当前行业竞争者较少。推荐兴瑞科技(国内一体化嵌塑集成件领军企业,深度绑定松下、日电产等核心客户),建议关注合兴股份。 风险提示:一体化嵌塑集成件在汽车端渗透不及预期;厂商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马天翼) 电力设备: 积厚成势,力拓海疆 电力装备制造,乘十年大潮起航 电力设备出海深度报告 报告摘要: 海外电力设备景气度持续向上,发电侧扩容需求、电网侧升级替换需求、用电侧新增需求共振。1)发电侧:全球新能源化带动电力设备配套需求高增。2)电网侧:欧美70%以上输电系统超25年,新能源并网+充电桩建设驱动电网升级改造。3)用电侧:美国制造业回流带动基建支出高增,数据中心、半导体表现最亮眼;新兴国家基建、制造业增长潜力大于发达国家。4)综上,发电侧、电网侧需求已经有各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电网资本开支规划支持,一直持续到2030年甚至2035年,用电侧的数据中心随AI发展、CAPEX表现会持续较强,故全球电力设备需求持续性有望超市场预期。 海外电力设备市场壁垒较高、本土化供应为主,龙头产能增量有限,自21年需求斜率上升后交期持续延长 。海外市场存在产品资质&业绩、高关税、禁令等多方面限制壁垒,供给侧通常以本地电力设备厂商为主。而海外设备商集中,通常为ABB、SGB、伊顿、西门子等(而中国设备商分散且产能过剩),受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熟练工人不足、决策链条长等因素影响,上述设备巨头产能增量较少,部分外资企业如日立能源、鲍威尔工业在手订单接近收入的2倍,全行业交期也延长至1年甚至2年以上。 供需紧张环境下订单外溢,中国企业海外订单高增,“卖方市场”下利润率水平高于国内,而且我们预期持续性较高。国内出海的电力设备主要是一次设备变压器、开关及少部分特高压,和二次设备的智能电表。其中:1)用电侧电表出海进入丰收期,国内智能电表已经处在第二轮替换周期,诸多电表公司5-10年前已出海,全球份额接近2%,竞争也以国内同行为主,在亚非拉地区替代相对充分,开始进军发达国家;2)变配电设备出海“1到10”加速期,该环节市场壁垒高、沉淀期更久,格局最好——仅少数变配电龙头受益于订单外溢趋势,增长斜率显著高于用电侧;3)输电&特高压出海“0到1”突破期。重点关注沙特、巴西特直项目落地情况。4)我们结合确定性&供需弹性,认为变配电出海>电表出海>输电&特高压出海。 投资建议:变压器出海推荐:金盘科技、思源电气,建议关注:华明装备、中国西电、华通线缆,智能电表出海推荐:海兴电力、三星医疗(医药组联合覆盖)、威胜信息(环保&公用事业组覆盖)。 风险提示:全球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海外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曾朵红、谢哲栋) 个股 泓禧科技(871857) 潜心扩张,弄潮AI PC 投资要点 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研发生产商:公司是一家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研发生产商,主要生产高精度电子线组件和微型扬声器产品。公司近年来业绩企稳回升,公司2020-2022实现营收4.36/5.26/4.27亿元;归母净利0.38/0.40/0.33亿元。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上9.6%。公司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提升自动化水平,目前已获52项发明专利,与世界一流品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笔电消费疲软后迎来转机,AI技术有望提振换机需求: 1) 市场将迎来商用PC热潮。Canalys最新研报表明,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QY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预计 2029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规模将达到 1656.7 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3.2%。 2) AI技术扩大PC行业需求。Canalys预测,到2027年,AI PC出货量将超过1.7亿台,其中近60%将部署在商用领域;截至2023年6月,已有多家厂商品牌将在2024年密集推出具备AI功能的新机型。 产品性能不断优化升级,集中就近发展优势凸显: 1) 主要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公司高精度电子线组件良率均在98%以上,微型扬声器良率均在95%以上,且良率基本稳中有升。 2) 产业链呈现头部集中现象。目前,公司与其余三家企业占据笔记本电脑用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3) 海外设厂实现就近低成本。设立缅甸子公司满足近年来下游客户前往东南亚等地区设厂需求,降低人工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行业回暖及笔电行业的智能化趋势,我们预计泓禧科技2023-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4.91/5.87/7.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19.6%/19.7%;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9/0.57/0.76亿元,EPS分别为0.52/0.77/1.03元。按2024年2月20日收盘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4.86/16.92/12.59倍。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泓禧科技PE较行业可比公司明显较低,并且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且受2024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AI PC热潮影响,公司所处行业关注度升高有望引起公司估值抬升。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发出商品余额较大风险、外协加工占比较大风险、公司关联方较多的风险。 (分析师 朱洁羽、易申申) 双汇发展(000895) 高股息系列:肉制品龙头 高股息价值凸显 投资要点 高股息率标的吸引力加强,双汇发展板块领先。随着众多食饮子板块高成长期结束,整体步入中低速发展阶段,投资由“成长”向“分红回报”重构。双汇发展估值较早即处于行业低位,持续稳定高分红,股息率连续3年保持行业前三。在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整体估值回落背景下,公司2023年以来相对收益十分突出。公司作为肉制品、屠宰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业绩可持续性强。控股公司万洲国际财务杠杆较高,双汇分红意愿强。公司股价、基本面与猪价关联性加强,目前猪价已从前期高位回落,处于相对底部区间,业绩向下风险较小。 屠宰业务:多举对冲猪周期影响,冻肉贡献弹性,公司竞争优势愈发夯实。(1)充分调动海外资源,对冲猪周期影响:中美猪肉价差大,调动海外资源可对冲国内猪周期波动影响。双汇通过从罗特克斯进口冻肉,屠宰业务释放利润弹性,肉制品业务抵御猪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2)全国化屠宰基地布局,冷链物流布局完善提升效率。双汇全国产能布局完善,加强价格与供应量稳定性,冷链物流不断完善,绝大部分产品能够实现朝发夕至,运输配送效率高。(3)募资延伸产业链,上游发展养殖平滑波动,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采购议价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肉制品业务:结构升级+品类扩张带动吨价提升。猪价影响肉制品成本,与产品结构共同影响吨利。双汇近年产品结构升级、扩展品类并行,积极探索新增长曲线,产品端坚持调结构、扩品类,推出轻享鸡肉肠、轻咔能量香肠、热狗肠、方便速食、中华菜肴、鳕鱼肠、地道肠、熏烤肉肠、速冻丸子等新品,加速肉制品吨利提升。同时公司抓住预制菜机遇,围绕“八大菜系+豫菜”,对接不同区域消费需求,加强预制菜产品研发,完善多元化产品矩阵。渠道端深化已有渠道,扩展新市场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双汇以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扩展品类探索新增长;屠宰业务中外协同,产业链布局完善,竞争优势明显,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短期看,目前猪肉、鸡肉保持相对低位,肉制品业务成本下降;屠宰业务屠宰量上升带动开工率高、屠宰盈利水平提升,短期利润下行风险低。长期看,公司在肉制品业务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开拓预制菜、熟食等新品类探索新增长点,屠宰业务以自身中外资源协同,产业链和产能完善布局夯实竞争优势,龙头地位稳固,公司分红意愿强、股息率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630、679和722亿元,分别同比+0.4%/7.8%/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60.3、64.5亿元,分别同比-1.9%/+9.3%/+7.1%;EPS分别为1.59、1.74和1.86元,对应PE分别为19x、17x、16x,与可比公司相比,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猪肉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冻肉库存减值风险。 (分析师 孙瑜、罗頔影)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传媒: AGI里程碑 OPEN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 多模态有望加速 投资要点 事件:2月17日,OPENAI发布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可实现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扩展或补充视频等,最高可生成一分钟的高清视频,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包含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表现出突破性的语义理解能力、复杂场景理解能力和一致性等。 视频生成能力显著突破,向着AGI目标再进一步。相比行业原有视频生成模型gen2、pika等,Sora在语义理解能力、复杂场景理解能力、一致性以及生成视频时长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1)模型层面,Sora 是一种扩散模型,从一个看起来像静态噪音的视频开始生成视频,通过多个步骤去除噪音,逐渐转换视频。Sora 可以一次性生成整个视频,也可以扩展生成的视频。与 GPT 模型类似,Sora 也采用了transformer架构,模型性能随着模型规模扩大而提高。新技术路径验证有望加速行业发展,算力需求有望增加。2)训练数据层面,Sora将视频和图像表示为更小的数据单元集合patch(类似于 GPT 中的token),通过统一数据表示方式,可在比以往更广泛的视觉数据上训练模型,包括不同的持续时间、分辨率和宽高比,最终生成的视频在这些维度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OpenAI未将Sora单纯视作视频模型,而是将其作为“世界模拟器”,在物理世界模拟上已开始出现涌现效应,我们认为其亦有望为AI 3D等其他多模态领域提供经验借鉴,多模态大模型有望加速发展。 建议关注Sora带来的多模态应用发展机遇。1)视频生成技术在广告、电商等垂直领域的商用可行性大幅提高,如广告营销领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营销工具,电商领域为卖家提供相关的工具服务,已积累对应客户资源的行业玩家有望借此打开变现空间。2)创意落地的成本大幅缩减。SORA最高可生成一分钟的高清视频,基本达到主流短视频平台创作时长的要求,加上文字创作、文生图等技术日趋成熟,制作不同形态内容的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一方面优质IP有望降低试错成本,扩大IP变现途径,另一方面视频生成技术成熟后可能会诞生新的AI时代的抖音,国内市场聚焦在AI大模型上持续投入的公司可有更大的拓展空间,海外接入外部大模型能力,发挥工具价值的公司可实现垂类场景的深耕。3)专业内容生产方可降本增效。影视、游戏和MR领域专业创作者可以利用先进AI技术降本增效,如动画电影生产周期缩短,相关内容生产方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我们推荐在多模态方向已有布局或具备布局能力的标的,包括昆仑万维、万兴科技、美图等,建议关注新国都。头部IP变现有望受益于视频生成技术成熟,推荐中文在线,建议关注上海电影等。多模态技术进步利好电商、营销、影视、游戏、教育、MR等领域AI应用发展,推荐焦点科技、蓝色光标、风语筑、盛天网络、世纪天鸿、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建议关注丝路视觉、易点天下、因赛集团、虹软科技等。算力方向建议把握板块龙头投资机会,推荐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龙头。建议关注可能受益于AI视频发展的视频技术公司,如当虹科技等。 风险提示:多模态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伦理与隐私问题,商业化拓展不及预期,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张良卫) 电子: 整车制造降价提速 一体化嵌塑集成蓄势待发 投资要点 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革新整车底盘制造工艺: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指在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金属冲压嵌件后注入塑料粒子,熔融的材料与嵌件接合固化,制成一体化产品的成型工法。相较于传统汽车底盘三电系统结构件生产方式,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具备多重优势:1)降本提效:减少零组件及金属件用量在材料层面降本,减少下游厂商组装工序在减少产线与人力层面降本提效。2)提升底盘集成度:在零组件环节将铜排、连接器等零组件集成到一起,充分利用空间。3)提升整车安全性与可靠性等:一体化嵌塑集成产品减少后续组装零件数量的同时通过集成工艺的改进提升产品可靠性。 整车降本+集成化趋势驱动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加速渗透:2022年各车企开启降价竞争,整车销售价格不断下降,以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为例,2022年中旬至2024年1月,价格下降幅度达24%。整车成本压力传导至上游零组件环节,相关厂商毛利率近两年持续下滑,驱动更具成本优势的集成性解决方案产品加速渗透,叠加精简设计驱动新能源汽车硬件系统集成化加速,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凭借其高度集成化及成本优势正加速在国内外新能源车内量产应用。 特斯拉等行业龙头陆续采用,嵌塑集成件迎量价齐升:当前特斯拉第四代电控产品已经开始采用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起到显著集成、降本效果,伴随特斯拉、宝马等头部企业在电控、电池、电机、小三电系统BDU/PDU等汽车底盘核心系统采用,一体化嵌塑集成有望加速汽车底盘集成化技术升级,单车价值量有望从2023年2000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我们预计2028年全球嵌塑集成件市场规模可达604亿元。 投资建议:一体化嵌塑集成工艺提升汽车底盘零组件集成度,相较于传统零组件方案具备降本提效、更具安全性可靠性等优势,当前行业龙头特斯拉、宝马等车企已展开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加速降本趋势推动下,行业迎高速增长机遇。一体化嵌塑集成产品生产具备较高技术及客户壁垒,当前行业竞争者较少。推荐兴瑞科技(国内一体化嵌塑集成件领军企业,深度绑定松下、日电产等核心客户),建议关注合兴股份。 风险提示:一体化嵌塑集成件在汽车端渗透不及预期;厂商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马天翼) 电力设备: 积厚成势,力拓海疆 电力装备制造,乘十年大潮起航 电力设备出海深度报告 报告摘要: 海外电力设备景气度持续向上,发电侧扩容需求、电网侧升级替换需求、用电侧新增需求共振。1)发电侧:全球新能源化带动电力设备配套需求高增。2)电网侧:欧美70%以上输电系统超25年,新能源并网+充电桩建设驱动电网升级改造。3)用电侧:美国制造业回流带动基建支出高增,数据中心、半导体表现最亮眼;新兴国家基建、制造业增长潜力大于发达国家。4)综上,发电侧、电网侧需求已经有各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电网资本开支规划支持,一直持续到2030年甚至2035年,用电侧的数据中心随AI发展、CAPEX表现会持续较强,故全球电力设备需求持续性有望超市场预期。 海外电力设备市场壁垒较高、本土化供应为主,龙头产能增量有限,自21年需求斜率上升后交期持续延长 。海外市场存在产品资质&业绩、高关税、禁令等多方面限制壁垒,供给侧通常以本地电力设备厂商为主。而海外设备商集中,通常为ABB、SGB、伊顿、西门子等(而中国设备商分散且产能过剩),受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熟练工人不足、决策链条长等因素影响,上述设备巨头产能增量较少,部分外资企业如日立能源、鲍威尔工业在手订单接近收入的2倍,全行业交期也延长至1年甚至2年以上。 供需紧张环境下订单外溢,中国企业海外订单高增,“卖方市场”下利润率水平高于国内,而且我们预期持续性较高。国内出海的电力设备主要是一次设备变压器、开关及少部分特高压,和二次设备的智能电表。其中:1)用电侧电表出海进入丰收期,国内智能电表已经处在第二轮替换周期,诸多电表公司5-10年前已出海,全球份额接近2%,竞争也以国内同行为主,在亚非拉地区替代相对充分,开始进军发达国家;2)变配电设备出海“1到10”加速期,该环节市场壁垒高、沉淀期更久,格局最好——仅少数变配电龙头受益于订单外溢趋势,增长斜率显著高于用电侧;3)输电&特高压出海“0到1”突破期。重点关注沙特、巴西特直项目落地情况。4)我们结合确定性&供需弹性,认为变配电出海>电表出海>输电&特高压出海。 投资建议:变压器出海推荐:金盘科技、思源电气,建议关注:华明装备、中国西电、华通线缆,智能电表出海推荐:海兴电力、三星医疗(医药组联合覆盖)、威胜信息(环保&公用事业组覆盖)。 风险提示:全球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海外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分析师 曾朵红、谢哲栋) 个股 泓禧科技(871857) 潜心扩张,弄潮AI PC 投资要点 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研发生产商:公司是一家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研发生产商,主要生产高精度电子线组件和微型扬声器产品。公司近年来业绩企稳回升,公司2020-2022实现营收4.36/5.26/4.27亿元;归母净利0.38/0.40/0.33亿元。2023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3.37亿元,同比下降1.1%,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上9.6%。公司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提升自动化水平,目前已获52项发明专利,与世界一流品牌、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笔电消费疲软后迎来转机,AI技术有望提振换机需求: 1) 市场将迎来商用PC热潮。Canalys最新研报表明,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QY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预计 2029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规模将达到 1656.7 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 CAGR 为 3.2%。 2) AI技术扩大PC行业需求。Canalys预测,到2027年,AI PC出货量将超过1.7亿台,其中近60%将部署在商用领域;截至2023年6月,已有多家厂商品牌将在2024年密集推出具备AI功能的新机型。 产品性能不断优化升级,集中就近发展优势凸显: 1) 主要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公司高精度电子线组件良率均在98%以上,微型扬声器良率均在95%以上,且良率基本稳中有升。 2) 产业链呈现头部集中现象。目前,公司与其余三家企业占据笔记本电脑用高精度电子线组件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3) 海外设厂实现就近低成本。设立缅甸子公司满足近年来下游客户前往东南亚等地区设厂需求,降低人工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行业回暖及笔电行业的智能化趋势,我们预计泓禧科技2023-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4.91/5.87/7.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9%/19.6%/19.7%;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9/0.57/0.76亿元,EPS分别为0.52/0.77/1.03元。按2024年2月20日收盘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24.86/16.92/12.59倍。横向比较我们发现,泓禧科技PE较行业可比公司明显较低,并且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且受2024年下半年可能出现的AI PC热潮影响,公司所处行业关注度升高有望引起公司估值抬升。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客户集中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发出商品余额较大风险、外协加工占比较大风险、公司关联方较多的风险。 (分析师 朱洁羽、易申申) 双汇发展(000895) 高股息系列:肉制品龙头 高股息价值凸显 投资要点 高股息率标的吸引力加强,双汇发展板块领先。随着众多食饮子板块高成长期结束,整体步入中低速发展阶段,投资由“成长”向“分红回报”重构。双汇发展估值较早即处于行业低位,持续稳定高分红,股息率连续3年保持行业前三。在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整体估值回落背景下,公司2023年以来相对收益十分突出。公司作为肉制品、屠宰行业龙头,地位稳固,业绩可持续性强。控股公司万洲国际财务杠杆较高,双汇分红意愿强。公司股价、基本面与猪价关联性加强,目前猪价已从前期高位回落,处于相对底部区间,业绩向下风险较小。 屠宰业务:多举对冲猪周期影响,冻肉贡献弹性,公司竞争优势愈发夯实。(1)充分调动海外资源,对冲猪周期影响:中美猪肉价差大,调动海外资源可对冲国内猪周期波动影响。双汇通过从罗特克斯进口冻肉,屠宰业务释放利润弹性,肉制品业务抵御猪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成本风险。(2)全国化屠宰基地布局,冷链物流布局完善提升效率。双汇全国产能布局完善,加强价格与供应量稳定性,冷链物流不断完善,绝大部分产品能够实现朝发夕至,运输配送效率高。(3)募资延伸产业链,上游发展养殖平滑波动,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采购议价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肉制品业务:结构升级+品类扩张带动吨价提升。猪价影响肉制品成本,与产品结构共同影响吨利。双汇近年产品结构升级、扩展品类并行,积极探索新增长曲线,产品端坚持调结构、扩品类,推出轻享鸡肉肠、轻咔能量香肠、热狗肠、方便速食、中华菜肴、鳕鱼肠、地道肠、熏烤肉肠、速冻丸子等新品,加速肉制品吨利提升。同时公司抓住预制菜机遇,围绕“八大菜系+豫菜”,对接不同区域消费需求,加强预制菜产品研发,完善多元化产品矩阵。渠道端深化已有渠道,扩展新市场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双汇以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扩展品类探索新增长;屠宰业务中外协同,产业链布局完善,竞争优势明显,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短期看,目前猪肉、鸡肉保持相对低位,肉制品业务成本下降;屠宰业务屠宰量上升带动开工率高、屠宰盈利水平提升,短期利润下行风险低。长期看,公司在肉制品业务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开拓预制菜、熟食等新品类探索新增长点,屠宰业务以自身中外资源协同,产业链和产能完善布局夯实竞争优势,龙头地位稳固,公司分红意愿强、股息率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630、679和722亿元,分别同比+0.4%/7.8%/6.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60.3、64.5亿元,分别同比-1.9%/+9.3%/+7.1%;EPS分别为1.59、1.74和1.86元,对应PE分别为19x、17x、16x,与可比公司相比,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猪肉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冻肉库存减值风险。 (分析师 孙瑜、罗頔影)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