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LPR降息之后的政策逻辑推演——兼评2024年2月LPR降息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宏观】LPR降息之后的政策逻辑推演——兼评2024年2月LPR降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联系人:韩朝辉、汪浩、黄汝南、郭新宇、刘姜枫 导读 复盘本轮降息周期,央行的决策主线十分清晰——“稳信用”+“活货币”,本次5年期LPR非对称调降25BP本质上是稳信用的逻辑,后续有望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在“稳信用”的格局下,权益反弹的窗口期有望拉长,长端利率短期震荡为主。在“活货币”的导向下,未来市场的关注点有望从负债端转向储蓄端,增量资金能否入市是后续市场的胜负手。 摘要 1、为什么在这个节点降LPR?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为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下调LPR的一个重要前置条件便是负债成本降低。2024年以来,1年期CD和5年期商业银行债券利率分别降低16bp和30bp,同时自2023年8月下调LPR后,1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已分别累计下调20bp和50bp,银行长端负债成本下降更多。 2、为什么5年期非对称降25BP?在1月份的社融点评中,我们提出“乘胜追击,降息可期”,本月LPR调降基本符合我们预期,但幅度略超预期。其中,1年期维持不变,而5年期下调25BP,力度较大,一是为了遏制地产持续下行的趋势,但依然是托而不举的逻辑,二是给有融资需求的个体工商户、部分非产能过剩制造业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释放内生动能,三是减少由于资金周转考量的短贷置换现象。 3、后续存款利率会下调吗?存款利率的定价锚是1年期LPR和10年国债,长端利率大幅压缩以后,银行仍有诉求下调存款利率。市场对节间M1回升较为关注,其实居民储蓄的释放更加重要(决定了终端增量资金,尤其是可能成为入市的资金,类似2014年),显然,目前已有加速流出的迹象。后续存款利率继续下调有望巩固这一趋势,市场的关注点可能阶段性来到储蓄端。 4、政策利率(MLF)还会降吗?2月MLF按兵不动的一大原因在于汇率压力。观察本轮降息周期,央行倾向选择汇率压力不高的时点进行降息。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政策导向可能更加注重内外均衡,而2024年以来人民币已贬值1.77%。后续MLF下调的窗口期需要关注汇率的运行状况,我们的基准预期是年内仍有20~30BP的政策利率调降步幅,节奏需相机而定。 5、货币政策的逻辑应该是:“稳信用+活货币”。总体而言,在稳信用的诉求下,货币政策并不需要走快速宽松的逻辑,一方面,政府通过发债推进“三大工程”,实现信用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去地产化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信用扩张缺乏载体。因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如何将货币传导阻滞打通,即M2向M1转化。因此,在LPR调降以后,存款利率的下调可能成为后续货币政策的期待。 6、在“稳信用”的格局下,权益反弹的窗口期有望拉长,长端利率短期震荡为主。在“活货币”的导向下,未来市场的关注点有望从负债端转向储蓄端,增量资金能否入市是后续市场的胜负手。 7、风险提示:宽货币政策不及预期、居民部门储蓄释放不及预期 感谢张剑宇博士的贡献 完整报告请向对口销售或分析师索取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h_84b4bce6b0ef )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汪浩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21120002。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联系人:韩朝辉、汪浩、黄汝南、郭新宇、刘姜枫 导读 复盘本轮降息周期,央行的决策主线十分清晰——“稳信用”+“活货币”,本次5年期LPR非对称调降25BP本质上是稳信用的逻辑,后续有望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在“稳信用”的格局下,权益反弹的窗口期有望拉长,长端利率短期震荡为主。在“活货币”的导向下,未来市场的关注点有望从负债端转向储蓄端,增量资金能否入市是后续市场的胜负手。 摘要 1、为什么在这个节点降LPR?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为维持银行的稳健经营,下调LPR的一个重要前置条件便是负债成本降低。2024年以来,1年期CD和5年期商业银行债券利率分别降低16bp和30bp,同时自2023年8月下调LPR后,1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已分别累计下调20bp和50bp,银行长端负债成本下降更多。 2、为什么5年期非对称降25BP?在1月份的社融点评中,我们提出“乘胜追击,降息可期”,本月LPR调降基本符合我们预期,但幅度略超预期。其中,1年期维持不变,而5年期下调25BP,力度较大,一是为了遏制地产持续下行的趋势,但依然是托而不举的逻辑,二是给有融资需求的个体工商户、部分非产能过剩制造业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释放内生动能,三是减少由于资金周转考量的短贷置换现象。 3、后续存款利率会下调吗?存款利率的定价锚是1年期LPR和10年国债,长端利率大幅压缩以后,银行仍有诉求下调存款利率。市场对节间M1回升较为关注,其实居民储蓄的释放更加重要(决定了终端增量资金,尤其是可能成为入市的资金,类似2014年),显然,目前已有加速流出的迹象。后续存款利率继续下调有望巩固这一趋势,市场的关注点可能阶段性来到储蓄端。 4、政策利率(MLF)还会降吗?2月MLF按兵不动的一大原因在于汇率压力。观察本轮降息周期,央行倾向选择汇率压力不高的时点进行降息。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政策导向可能更加注重内外均衡,而2024年以来人民币已贬值1.77%。后续MLF下调的窗口期需要关注汇率的运行状况,我们的基准预期是年内仍有20~30BP的政策利率调降步幅,节奏需相机而定。 5、货币政策的逻辑应该是:“稳信用+活货币”。总体而言,在稳信用的诉求下,货币政策并不需要走快速宽松的逻辑,一方面,政府通过发债推进“三大工程”,实现信用的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去地产化的背景下,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信用扩张缺乏载体。因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如何将货币传导阻滞打通,即M2向M1转化。因此,在LPR调降以后,存款利率的下调可能成为后续货币政策的期待。 6、在“稳信用”的格局下,权益反弹的窗口期有望拉长,长端利率短期震荡为主。在“活货币”的导向下,未来市场的关注点有望从负债端转向储蓄端,增量资金能否入市是后续市场的胜负手。 7、风险提示:宽货币政策不及预期、居民部门储蓄释放不及预期 感谢张剑宇博士的贡献 完整报告请向对口销售或分析师索取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h_84b4bce6b0ef )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汪浩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21120002。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