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降息周期将继续——2月LPR下调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降息周期将继续——2月LPR下调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作者:微信公众号【梁中华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0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降息周期将继续——2月LPR下调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月LPR报价,一年期、五年期以上分别报3.45%、3.95%,五年期以上较1月下调25bp,一年期持平。 本轮非对称LPR调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居民融资成本,可以明显降低居民存量和增量房贷的利率,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过当前房地产市场压力仍较大,本轮5年期以上LPR调整以后的效果或也有待观察。 往后看,货币政策仍会继续稳健宽松。逆回购、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仍存在调整空间;央行也可能继续推动存款利率改革。此外,除了货币政策发力外,经济需求端的巩固,还需等待广义财政、产业政策等的继续发力。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月LPR报价,一年期、五年期以上分别报3.45%、3.95%,五年期以上较1月下调25bp,一年期持平。我们的点评如下: 1 LPR降息,继续宽信用 实体融资成本直接受LPR利率影响,降息有助于继续宽信用。上一次LPR报价利率调降在2023年8月,时隔6个月LPR再迎来降息。一方面,从基本面看,国内经济仍需积极政策稳固,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加码宽松来扩需求、稳增长。比如1月制造业PMI相比历史同期(指近年春节前一个月)表现偏弱;CPI、PPI数据指向需求仍需进一步巩固。 5年期以上LPR利率是企业中长贷和个人住房贷款定价的参考基准,而且本轮25bp的调整是LPR改革以来的最大下调幅度,将有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提振融资需求,也是货币政策前置发力的体现。 另一方面,近月央行连续调降存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再贷款利率,均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为LPR下行释放空间。 2 非对称降息,积极稳地产 继续非对称降息,政策积极稳地产。2022年以前,基本上每次LPR调整都是1年期LPR调降幅度大于或持平于5年期以上。而从2022年5月开始,LPR降息结构多次出现反转——2022年5月5Y LPR调降15bp,1Y LPR未调整;2022年8月5Y下调15bp,比1Y多降10bp。而后本轮5Y LPR调降25bp,1Y未调整。 LPR降息结构反转,背后是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房价预期明显调整,这两年居民部门加杠杆动力减弱。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销售政策已在持续调整。其中下调首付比例、降低二套房贷利率下限、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信贷政策的调整,已带动存量和增量的房贷明显降成本。本轮非对称LPR调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居民融资成本,继续支持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不过目前来看2023年政策落地后,房地产市场压力仍不小,本轮5年期以上LPR调整以后的效果或也有待观察。 中长期看,房贷利率调整仍存在空间。根据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统计,2023年12月新投放居民房贷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3.97%,比2021年底大幅下降166bp。不过当前20年期和30年期的国开债利率均已降至3%以下,增量的居民房贷利率或也还有调整的空间。我国居民存量房贷利率还在4%以上,未来也存在继续调整空间。我们认为,政策端会综合考量居民负债负担和银行盈利能力的平衡。 3 往后看,宽松周期将继续 我们认为,往后看,货币政策仍会继续稳健宽松。首先,逆回购、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仍存在调整空间。其次,央行或继续推动存款利率改革,继续为金融机构负债端降成本,缓和净息差压力。 从基本面来看,扩需求、稳增长背景下,还需要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再加上当前通胀仍在低位,这意味着实际融资成本偏高,名义贷款利率还有调整空间。 从银行净息差角度,也需要继续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截至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降至1.73%,息差压力不小。尽管去年底,银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调,但考虑到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存在时滞、加上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等情况,当前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仍不小。接下来,逆回购利率、存款利率等的调整都存在空间。 除了货币政策发力外,仍要等待更多政策,尤其是广义财政政策、或者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低利率环境: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出海”竞争:哪些新机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中东:“油库”中的机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七(海通宏观) “印度制造”:前景如何?——印度经济结构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六) 低利率环境:哪些企业盈利更稳定?(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引擎能持续多久?——2024年海外经济展望(日本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房地产研究合集》:经济消费、债务化解、资产配置、汇率表现(海通宏观 梁中华团队) 印度:制造“落后”,服务“超前”——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迎难而上——2024年海通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5%的美债利率:是否偏高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因素:三个“转折”?——2023年四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美国持续加息:消费为何还稳定?(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如何看待“库存周期”?(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国际货币如何更迭?——兼论“去美元化”的现状(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重点报告合集 汇率的波动:利差的视角(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