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融|周报】社融整体好于预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出炉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观点 1、社融整体好于预期,人民币贷款增量保持平稳。2月9日,央行公布1月金融信贷数据:1)社融:202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Wind一致预期为5.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为9.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835亿元,同比多319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947亿元,同比少1193亿元。2)贷款:202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0.4%(Wind一致预期为10.3%)。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3)M1、M2增速:2024年1月M0同比增长5.9%,M1同比增长5.9%。M2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低1.0个百分点。 2、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保持稳健。2月8日,央行发布《2023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国内经济表述上来看,明确提出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有效需求不足、 总供求恢复不同步”,货币政策预计未来仍将持续发力稳增长。从银行端来看,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走低,12月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较9月下降31BP至3.83%,其中对公贷款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9月末下降5BP至3.97%,零售端住房贷款利率环比9月末下降5BP至3.97%,调降存量按揭贷款利率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同时,货币政策报告中额外强调了“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以及不能“唯信贷增量”,特别提到 “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动能领域与直接融资的金融支持模式更为适配,也会对贷款形成良性替代”,存量信贷盘活受到更多关注。 3、监管再提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资金加速落地。从机制本身来说,三方共同参与的方式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对于强化属地政府责任以及压实地方房地产企业的主体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机制引导内容上来说,协调机制重点关注项目名单而非企业名单,将房地产企业风险和项目风险形成了有效划分,对于巩固银企互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防范化解风险角度来看,无论是项目名单的快速推送,亦或者国有大行的积极入局,都体现了政策端对于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导向,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直至1月末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有序推进都表明了政策态度,未来仍需关注政策托底作用下地产市场的表现。 4、投资建议:(1)银行:关注股息配置价值,静待预期改善。历史上银行股的超额收益表现大都出现在经济景气度上行阶段,因此板块上行弹性仍需关注经济预期的改善。但需注意的是,银行股作为能够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阶段其类固收配置价值同样值得关注。目前板块静态PB仅0.56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2)非银:1)保险:居民储蓄需求旺盛、竞品吸引力下降,24年寿险“开门红”仍有望实现新单与NBV增长。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下行空间不大,而A股估值较低、结构性机会增加,将助险企投资和净利润改善。当前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β属性将助力估值底部修复。2)证券: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再次明确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券商肩负着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板块估值1.15xPB,具备较高性价比和安全边际。 5、风险提示: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
平安观点 1、社融整体好于预期,人民币贷款增量保持平稳。2月9日,央行公布1月金融信贷数据:1)社融:202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Wind一致预期为5.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为9.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835亿元,同比多319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947亿元,同比少1193亿元。2)贷款:202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0.4%(Wind一致预期为10.3%)。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3)M1、M2增速:2024年1月M0同比增长5.9%,M1同比增长5.9%。M2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低1.0个百分点。 2、央行发布Q4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货币政策保持稳健。2月8日,央行发布《2023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国内经济表述上来看,明确提出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有效需求不足、 总供求恢复不同步”,货币政策预计未来仍将持续发力稳增长。从银行端来看,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走低,12月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较9月下降31BP至3.83%,其中对公贷款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9月末下降5BP至3.97%,零售端住房贷款利率环比9月末下降5BP至3.97%,调降存量按揭贷款利率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同时,货币政策报告中额外强调了“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以及不能“唯信贷增量”,特别提到 “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动能领域与直接融资的金融支持模式更为适配,也会对贷款形成良性替代”,存量信贷盘活受到更多关注。 3、监管再提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资金加速落地。从机制本身来说,三方共同参与的方式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对于强化属地政府责任以及压实地方房地产企业的主体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机制引导内容上来说,协调机制重点关注项目名单而非企业名单,将房地产企业风险和项目风险形成了有效划分,对于巩固银企互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防范化解风险角度来看,无论是项目名单的快速推送,亦或者国有大行的积极入局,都体现了政策端对于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导向,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直至1月末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有序推进都表明了政策态度,未来仍需关注政策托底作用下地产市场的表现。 4、投资建议:(1)银行:关注股息配置价值,静待预期改善。历史上银行股的超额收益表现大都出现在经济景气度上行阶段,因此板块上行弹性仍需关注经济预期的改善。但需注意的是,银行股作为能够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阶段其类固收配置价值同样值得关注。目前板块静态PB仅0.56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2)非银:1)保险:居民储蓄需求旺盛、竞品吸引力下降,24年寿险“开门红”仍有望实现新单与NBV增长。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下行空间不大,而A股估值较低、结构性机会增加,将助险企投资和净利润改善。当前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β属性将助力估值底部修复。2)证券: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再次明确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券商肩负着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板块估值1.15xPB,具备较高性价比和安全边际。 5、风险提示: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