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信贷:盘活存量,平滑增量——2023年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信贷:盘活存量,平滑增量——2023年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作者:微信公众号【梁中华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信贷:盘活存量,平滑增量——2023年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梁中华、应镓娴、贺媛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2月8日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如下: 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报告指出“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也存在堵点”、“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总供求恢复不同步”。因此,货币政策仍将发力稳增长,具体来看,货币政策需把握“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基调,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仍会适度发力、来支持信贷的合理增长,我们认为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均可以期待。 利率方面,报告强调:“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利率边际回落,贷款利率或也能够继续稳中有降;同时,政策利率也有一定调整空间,包括银行间的资金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 最后,对于防风险的表态,报告基本延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三季度货政报告的思路,表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们认为,全年来看,防风险仍是重要目标,一方面,系列化风险政策将加快落实见效;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的推出也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适度发力。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1 新发放贷款利率再创新低 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再创新低。央行公布2023年12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3%,较9月环比回落31bp,同比2022年底也下降31bp,创有数据以来的新低。从分项看,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票据融资利率均创出有统计以来的新低。一般贷款利率环比9月继续下降16bp至4.35%;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小幅回落5bp至3.97%;票据利率回落33bp至1.47%。 2 看信贷增量,也看信贷质量 专栏一中,央行再强调了评判金融支持不能“唯信贷增量”,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具体来说,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比如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说明实体融资需求被合理满足;要多看信贷投放的质量,比如关注对“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减少对月度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要多注重低效存量金融资源的盘活,虽然不能体现为贷款增量,但有助于提高效率。 对下一阶段,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带动利率水平下行,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同时,着力提升贷款使用效率。 我们认为,一方面,接下来货币政策或进一步稳健宽松,考虑到低位的通胀,仍需降低名义利率来带动实际融资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有望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提高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实现融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3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专栏二中,央行回顾了2013年以来,利率自律机制带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对于下一阶段工作,央行表示将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完善利率自律管理方式。一是加强对LPR报价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引导成员单位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支持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二是督促银行持续健全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坚持风险定价原则,切实理顺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利率关系。三是建立健全自律约谈和通报机制,提升利率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完善利率自律机制组织架构,促进高效履职。 我们认为,到2023年底,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票据融资利率均创出有统计以来的新低,展现了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同时,2023年6月、9月和12月,主要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状况,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也体现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健全,今年来看,我们认为,除逆回购政策利率外,存款利率也存在继续调整的空间,有助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下降。 4 货币政策适度发力 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报告指出“从国内看, 经济大循环也存在堵点”、“经济有效需求不足、 总供求恢复不同步”。因此,货币政策仍将发力稳增长,具体来看,货币政策需把握“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基调,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仍会适度发力、来支持信贷的合理增长,我们认为总量政策和结构性政策均可以期待。另外,报告增加了“按照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要求,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的表述,我们预计债券融资的比重或有所提升,货币政策也需要稳健宽松来进行配合。 利率方面,报告强调:“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利率边际回落,贷款利率或也能够继续稳中有降;同时,政策利率也有一定调整空间,包括银行间的资金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 结构性工具方面,报告提到“用好新增的抵押补充再贷款工具。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于三大工程,央行已经投放了5000亿元抵押补充再贷款工具。PSL贷款的投放有乘数效应,能够撬动其他中长期贷款融资,有望支撑企业融资表现。 最后,对于防风险的表态,报告基本延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三季度货政报告的思路,表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们认为,全年来看,防风险仍是重要目标,一方面,系列化风险政策将加快落实见效;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的推出也将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适度发力。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低利率环境: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出海”竞争:哪些新机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中东:“油库”中的机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七(海通宏观) “印度制造”:前景如何?——印度经济结构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六) 低利率环境:哪些企业盈利更稳定?(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引擎能持续多久?——2024年海外经济展望(日本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房地产研究合集》:经济消费、债务化解、资产配置、汇率表现(海通宏观 梁中华团队) 印度:制造“落后”,服务“超前”——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迎难而上——2024年海通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5%的美债利率:是否偏高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因素:三个“转折”?——2023年四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美国持续加息:消费为何还稳定?(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如何看待“库存周期”?(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国际货币如何更迭?——兼论“去美元化”的现状(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重点报告合集 汇率的波动:利差的视角(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