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于博团队·深度】地方如何规划2024年经济?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长江宏观于博团队·深度】地方如何规划2024年经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于博 等 核心观点 1.回顾2023年,多数省市GDP、投资增速目标完成度较低,消费表现相对强势,目标完成度较高。 2.从地方两会看,经济增速目标普遍调降。产业政策方面,地方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产业升级成为年度首要工作重点。 3.展望2024年,地产下行叠加地方化债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扩张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中央层面的总量政策和部委层面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政策或为今年的政策重点,需重点关注。 章节要点 GDP:全国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多重视角看,地方政府顺势下调增速目标。2023年,超半数省市未达成GDP增速目标,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受此影响,多数省市下调了2024年的GDP增速目标。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随GDP增速目标同步下调。而“挑大梁”省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省市的GDP增速目标设置同样未见上调。这反映出,形势比人强,地方政府顺势调降增速目标。参考历史经验,今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政策:产业升级成为首要工作重点 地方更加重视产业升级,在具体产业方向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无论是从各省市省一级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两会情况看,较于2023年,将“产业升级”列为首要工作重点的省市数量均有显著提升。聚焦具体的产业升级规划方向看,基本遵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从提及的具体产业方向看,既存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几成标配”的共性,又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投资:加权投资增速目标下调至5.91% 多数省市下调投资增速目标。与GDP增速目标达成情况类似,多数省市未完成投资增速目标,偏低的目标达成率,使得各省市普遍调降今年的投资增速目标。地方加权投资增速目标下调至5.91%。 重点化债与否对投资目标设置影响较大,但对旧改、三大工程并无显著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点化债省份2023年的投资增速目标完成度较于非重点化债省份相对更差。而在化债约束下,重点化债省份今年的投资增速下调目标也普遍大于非重点化债省份。但重点化债与否对旧改、三大工程并无影响。无论是重点化债省份还是非重点化债省份,今年普遍下调了旧改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省市未再提及棚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消费增长动力减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消费在2023年表现亮眼,社零增速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但去年消费完成修复后,增长动力已在转弱。从地方政府角度看,今年未有任一省市再将消费相关政策列为年度首要工作任务,且较多省市下调了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这意味着,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消费或难以逆势扩张。而随着防控放松带来的脉冲效应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展望:重点关注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 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三大工程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地产下行大背景下,基建虽已对冲地产下行风险,但总需求保持稳定的难度仍大。各省市普遍下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目标,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进一步减弱。三大工程作为中央资金直接支持的项目,不受化债影响,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 重点关注总量和产业政策。地方受化债压力约束,财政发力意愿背景下,中央层面的出台总量政策助力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地方政府今年或在产业升级方面做更多工作,中央部委层面或出台更多政策予以配合。 目录 1.GDP:全国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2.政策:产业升级成为首要工作重点 3.投资:加权投资增速目标下调至5.91% 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5.展望:重点关注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 以下是正文 GDP:全国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2023年达成目标不易:超半数省市未完成GDP增速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31个省市中,仅有14省完成了2023年设定的GDP增速目标,占比尚不过半。具体来看,黑龙江、江西、湖南、河南、云南实际增速较目标增速缺口较大,超过1.5pct;西藏、内蒙古、浙江、山东目标完成度较好,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差均高于1pct。与往年相比,2023年45%的地方GDP增速目标达成率实属历史低位。 2024年目标较为稳慎:超半数省市下调GDP增速目标,且多为2023年未达成省市。2023年增速目标达成率较低,使得地方政府在设置2024年增速目标时更为稳慎。从31个省市今年目标设置情况看,有18个省市下调了GDP增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6个省市未达成2023年GDP增速目标。不过,各省市目标的下调幅度和去年的增速缺口(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差)并不相关,下调幅度以0.5pct为主。 换个视角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随GDP增速目标同步下调。从31个省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来看,共有20个省市设置了具体数值的财政收入目标 ,12个省市下调了增速目标。其中,有9个省市同时下调了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特别的,山西、河南、黑龙江、福建四省去年设置了收入增速目标,但今年在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同时,未设置财政收入目标。这与2023年地方政府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同时,上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正好相反,反映地方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的信心或并不如2023年强烈。 那么,在地方政府普遍调降GDP增速目标的背景下,是否存在某些省市较为积极?我们从“挑大梁”省份和提及“十四五规划”的省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挑大梁”省份目标设置以持平和下调为主。2022年7、8月召开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参会的省市主要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福建、上海。2022年,前述8省的GDP占比超过了50%。在2023年省一级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表态“挑大梁”的省市有4个:广东、江苏、浙江、四川,4省在地方两会上也积极表态“挑经济大梁”,但从8省市GDP目标设置上看,以持平和下调为主。 其次,在省一级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的省市,GDP和投资目标增速也是以下调为主。2023年各省市省一级经济工作会议中,有10个省市提及“十四五”规划。从GDP和投资目标设置看,10个省市均较为平淡。其原因或缘于“十四五”规划并没有设置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各省冲刺经济的动力或不强。 因此,无论是从各省市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设置的总视角看,还是从“挑大梁”省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省市的GDP增速目标设置的结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今年的目标设置均以调降为主。 那么,2024年全国的GDP增速目标或定为多少? 参考历史经验,我们认为,今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今年,31个省市加权GDP目标增速为5.41%,较去年下降0.22pct。从2012-2023年看,地方加权GDP目标增速近年来一般略高于全国GDP增速目标0.5pct左右。参考历史经验,今年全国GDP目标增速或持平在“5%左右”。 政策:产业升级成为首要工作重点 较于去年,今年有更多省市将产业升级列为年度首要工作任务。31省市中,将产业升级定为今年首要工作任务的有14个,较去年明显提升(去年为8个)。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首要工作任务变化也体现出同样特征。 产业升级规划方向基本遵循中央思路,既有共性又有显著差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思路相一致,各省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规划多遵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思路。在具体提及的产业方向上,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几成标配”,多数省市均有所提及;2)地域特性突出,如湖南对轨道交通装置制造着墨较多,贵州特别提及白酒产业,江苏、山东、辽宁、黑龙江、海南提出对“深海”产业的支持等。 投资:加权投资目标下调至5.91% 地方政府投资目标达成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1/3省市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2023年,31个省市中,仅有浙江、西藏、新疆、内蒙古达成当年投资目标,达成率仅17%。在目标设置上,今年有10个省市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较去年有所增加。 在目标设置上,去年投资增速目标完成情况对今年有较大影响。从各省市投资目标设置来看,在地方普遍未达成去年投资增速目标的背景下,超半数的省份下调2024年投资增速目标。更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天津、陕西3省,今年未再设置投资增速目标。 细分来看,与其他省市类似,“挑大梁”的省市在投资目标设置上亦未有加力迹象。广东、河南今年投资目标分别下调4pct、3pct,江苏、四川、山东、上海近两年均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浙江在目标数值上未有变化。 总的来看,地方加权投资目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年共有21个省市设置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加权目标为5.91%,较去年下降2.1pct。从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看,2016年以来,各省市加权投资实际增速较目标增速平均低3.6个百分点,而地方加权投资实际增速高于全国投资实际增速0.5个百分点。参考历史经验,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再度下调。 除上述角度外,重点化债与否也为我们观察各省市的投资分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差看,重点化债省份去年投资增速目标完成度相对更低 。广西、黑龙江、云南等11个重点化债省市(青海未设置增速目标,故剔除)的平均差值为-10.3pct,而江西、山西等12个非重点化债省份的平均差值为-6.5pct。 从目标设置看,重点化债省份今年投资增速目标下调力度普遍更大。剔除近两年均未设置投资目标的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四川、湖北、青海),剩余24省市中,今年目标下调幅度达到4pct及以上的共有7个省市,其中有5个属于重点化债省市。且重点化债省市目标下调幅度均值达2.2pct,显著高于非重点化债省份的1.5pct均值。天津、云南今年甚至未设置投资增速。以上均反映出,化债压力直接约束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发力意愿。 那么,在化债制约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背景下,作为财政发力抓手的旧改、棚改以及三大工程是否也受到了影响? 从旧改、棚改看,重点化债与否并无影响,但各省市普遍下调旧改建设目标,且绝大多数省市未再提及棚改。31省市中,共有25个省市提及了旧改,但只有20个省市设置了具体数值的建设目标,且绝大多数下调了今年的旧改目标。棚改方面, 仅河北、四川、新疆三省提及棚改(新疆未定具体数值的目标),且建设目标较去年大幅减少。 三大工程亦不受化债约束,但各省市建设目标同样以下调居多。三大工程作为去年中央层面在多次重大会议中强调的重点,在地方两会中也是得到了一定重视。32个省市中,有23个省市提及关于三大工程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但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设置看,多数省市较去年均有所下调。分省份看,化债与否对设置三大工程建设目标不受影响。内蒙古作为重点化债省份,甚至上调了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综合来看,各省市今年在投资方面表态较为稳慎,非重点化债省份略好于重点化债省份。这反映出,化债压力约束下,地方政府财政扩张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地产下行背景下,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或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央层面的表态和政策支持将变得更加重要。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与GDP、投资目标达成率表现相反,去年社零增速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年较高水平。2023年,共有23个省市设置社零增速目标。其中,有11个省市完成了当年社零增速目标,目标达成率为48%。虽未超过半数,但达成率仅低于2016、2017、2021年,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那么,这是否代表今年消费仍能延续2023年的“异军突起”势头?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去年消费完成修复后,增长动力已在转弱。2023年居民消费支出已恢复至2020年以前的线性外推水平,反映消费完成了修复。但从社零和限额以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来看,社零全年两年复合增速3.5%,限额以上零售全年两年复合增速4%,但四季度两大数据表现均低于全年复合增速,增长动力相对偏弱。 那么地方政府如何看待明年消费? 首先从重点工作任务角度看,地方对于消费的重视程度已然下降。去年有10个省市在年度重点工作中直接提及消费,今年较去年虽增加了2个,但在位次上明显不同。2023年,吉林、湖北、海南、青海在年度首要工作任务中均提及消费,但2024年未有省市将消费列入首要工作任务。 其次从社零增速目标设置角度看,较多省份下调了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与各省市普遍下调GDP和投资增速目标相一致,共有11个省市下调了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反映地方政府对社零增长的期待度普遍下降。 总的来看,消费在2023年已完成修复,反弹上行空间较小。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消费或难以逆势扩张。而随着防控放松带来的脉冲效应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展望:重点关注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 地产下行大背景下,基建虽已尽力对冲地产下行风险,但总需求保持稳定的难度仍大。从2023年来看,地产投资距离2020年前趋势值的差距以拉大到35%以上。而基建对冲地产自2023年3月开始就显得动力不足,地产与基建投资总体完成额开始下滑。 地方政府目标规划较为稳慎,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进一步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经济内生韧性。综合地方两会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目标设置情况看,各省市普遍下调GDP、财政、投资、社零增速目标,体现出今年经济增长和以往逻辑或有所差异:在地方化债压力较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这意味着,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将进一步减弱,经济增长也将更加依赖于经济内生韧性。 从已有政策来看,地方政府财政发力力度和空间较有限之下,三大工程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但具体效果有待观察。三大工程作为促进地产转型的重要政策,其对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不受化债压力约束。且三大工程一般在超大特大城市及经济发达省份开展,具备承托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参考我们在《准财政资金对三大工程的拉动效果如何?——大财政系列2》的测算,中性假设下,5000亿PSL及1500亿专项债预计可拉动地产投资约2.8-5.8pct、 GDP增速约0.25-0.51pct,确实可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关键抓手。但从当下看,地方政府对三大工程的建设规划较去年以下调为主。因此,在具体执行中,三大工程能转化成多少实物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多强,仍有待观察。 总的来看,在地产下行、化债制约基建发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主要经济指标设置上较为稳慎。那么,今年有哪些增量政策可以期待? 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财政发力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之下,中央层面出台总量政策助力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更大,如对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多数地方政府表态,今年将在产业升级方面做更多工作,中央部委层面或出台更多政策予以配合。但具体能培育何种产业、以及是否能成为经济增长支撑动力,尚待观察。 风险提示 1、总需求超预期波动导致政策变化: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弱风险仍存,外需或大幅走弱,国内地产下行和地方化债压力仍大,总需求波动仍存。不排除总需求剧烈波动,政策大幅转向、强力托举经济的可能性。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地方如何规划2024年经济?——地方两会解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3-02-04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1-18 |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2023经济评述与2024展望(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4-01-13 |宽货币到宽信用,还有多远?——宽信用去哪儿了系列1(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1-13 |鲸落万物生——2024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刘承昊,黄文琛,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作者:于博 等 核心观点 1.回顾2023年,多数省市GDP、投资增速目标完成度较低,消费表现相对强势,目标完成度较高。 2.从地方两会看,经济增速目标普遍调降。产业政策方面,地方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产业升级成为年度首要工作重点。 3.展望2024年,地产下行叠加地方化债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扩张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中央层面的总量政策和部委层面对产业升级的支持政策或为今年的政策重点,需重点关注。 章节要点 GDP:全国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多重视角看,地方政府顺势下调增速目标。2023年,超半数省市未达成GDP增速目标,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受此影响,多数省市下调了2024年的GDP增速目标。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随GDP增速目标同步下调。而“挑大梁”省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省市的GDP增速目标设置同样未见上调。这反映出,形势比人强,地方政府顺势调降增速目标。参考历史经验,今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政策:产业升级成为首要工作重点 地方更加重视产业升级,在具体产业方向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无论是从各省市省一级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两会情况看,较于2023年,将“产业升级”列为首要工作重点的省市数量均有显著提升。聚焦具体的产业升级规划方向看,基本遵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从提及的具体产业方向看,既存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几成标配”的共性,又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投资:加权投资增速目标下调至5.91% 多数省市下调投资增速目标。与GDP增速目标达成情况类似,多数省市未完成投资增速目标,偏低的目标达成率,使得各省市普遍调降今年的投资增速目标。地方加权投资增速目标下调至5.91%。 重点化债与否对投资目标设置影响较大,但对旧改、三大工程并无显著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重点化债省份2023年的投资增速目标完成度较于非重点化债省份相对更差。而在化债约束下,重点化债省份今年的投资增速下调目标也普遍大于非重点化债省份。但重点化债与否对旧改、三大工程并无影响。无论是重点化债省份还是非重点化债省份,今年普遍下调了旧改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省市未再提及棚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消费增长动力减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消费在2023年表现亮眼,社零增速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但去年消费完成修复后,增长动力已在转弱。从地方政府角度看,今年未有任一省市再将消费相关政策列为年度首要工作任务,且较多省市下调了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这意味着,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消费或难以逆势扩张。而随着防控放松带来的脉冲效应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展望:重点关注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 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三大工程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地产下行大背景下,基建虽已对冲地产下行风险,但总需求保持稳定的难度仍大。各省市普遍下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目标,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进一步减弱。三大工程作为中央资金直接支持的项目,不受化债影响,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 重点关注总量和产业政策。地方受化债压力约束,财政发力意愿背景下,中央层面的出台总量政策助力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地方政府今年或在产业升级方面做更多工作,中央部委层面或出台更多政策予以配合。 目录 1.GDP:全国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2.政策:产业升级成为首要工作重点 3.投资:加权投资增速目标下调至5.91% 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5.展望:重点关注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 以下是正文 GDP:全国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 2023年达成目标不易:超半数省市未完成GDP增速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31个省市中,仅有14省完成了2023年设定的GDP增速目标,占比尚不过半。具体来看,黑龙江、江西、湖南、河南、云南实际增速较目标增速缺口较大,超过1.5pct;西藏、内蒙古、浙江、山东目标完成度较好,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差均高于1pct。与往年相比,2023年45%的地方GDP增速目标达成率实属历史低位。 2024年目标较为稳慎:超半数省市下调GDP增速目标,且多为2023年未达成省市。2023年增速目标达成率较低,使得地方政府在设置2024年增速目标时更为稳慎。从31个省市今年目标设置情况看,有18个省市下调了GDP增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6个省市未达成2023年GDP增速目标。不过,各省市目标的下调幅度和去年的增速缺口(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差)并不相关,下调幅度以0.5pct为主。 换个视角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随GDP增速目标同步下调。从31个省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来看,共有20个省市设置了具体数值的财政收入目标 ,12个省市下调了增速目标。其中,有9个省市同时下调了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特别的,山西、河南、黑龙江、福建四省去年设置了收入增速目标,但今年在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同时,未设置财政收入目标。这与2023年地方政府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同时,上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正好相反,反映地方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的信心或并不如2023年强烈。 那么,在地方政府普遍调降GDP增速目标的背景下,是否存在某些省市较为积极?我们从“挑大梁”省份和提及“十四五规划”的省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挑大梁”省份目标设置以持平和下调为主。2022年7、8月召开的《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参会的省市主要有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福建、上海。2022年,前述8省的GDP占比超过了50%。在2023年省一级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表态“挑大梁”的省市有4个:广东、江苏、浙江、四川,4省在地方两会上也积极表态“挑经济大梁”,但从8省市GDP目标设置上看,以持平和下调为主。 其次,在省一级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的省市,GDP和投资目标增速也是以下调为主。2023年各省市省一级经济工作会议中,有10个省市提及“十四五”规划。从GDP和投资目标设置看,10个省市均较为平淡。其原因或缘于“十四五”规划并没有设置具体的经济增速目标,各省冲刺经济的动力或不强。 因此,无论是从各省市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设置的总视角看,还是从“挑大梁”省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及“十四五规划”省市的GDP增速目标设置的结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今年的目标设置均以调降为主。 那么,2024年全国的GDP增速目标或定为多少? 参考历史经验,我们认为,今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持平在5%左右。今年,31个省市加权GDP目标增速为5.41%,较去年下降0.22pct。从2012-2023年看,地方加权GDP目标增速近年来一般略高于全国GDP增速目标0.5pct左右。参考历史经验,今年全国GDP目标增速或持平在“5%左右”。 政策:产业升级成为首要工作重点 较于去年,今年有更多省市将产业升级列为年度首要工作任务。31省市中,将产业升级定为今年首要工作任务的有14个,较去年明显提升(去年为8个)。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首要工作任务变化也体现出同样特征。 产业升级规划方向基本遵循中央思路,既有共性又有显著差异。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思路相一致,各省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规划多遵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思路。在具体提及的产业方向上,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几成标配”,多数省市均有所提及;2)地域特性突出,如湖南对轨道交通装置制造着墨较多,贵州特别提及白酒产业,江苏、山东、辽宁、黑龙江、海南提出对“深海”产业的支持等。 投资:加权投资目标下调至5.91% 地方政府投资目标达成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1/3省市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2023年,31个省市中,仅有浙江、西藏、新疆、内蒙古达成当年投资目标,达成率仅17%。在目标设置上,今年有10个省市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较去年有所增加。 在目标设置上,去年投资增速目标完成情况对今年有较大影响。从各省市投资目标设置来看,在地方普遍未达成去年投资增速目标的背景下,超半数的省份下调2024年投资增速目标。更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天津、陕西3省,今年未再设置投资增速目标。 细分来看,与其他省市类似,“挑大梁”的省市在投资目标设置上亦未有加力迹象。广东、河南今年投资目标分别下调4pct、3pct,江苏、四川、山东、上海近两年均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浙江在目标数值上未有变化。 总的来看,地方加权投资目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年共有21个省市设置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加权目标为5.91%,较去年下降2.1pct。从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看,2016年以来,各省市加权投资实际增速较目标增速平均低3.6个百分点,而地方加权投资实际增速高于全国投资实际增速0.5个百分点。参考历史经验,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再度下调。 除上述角度外,重点化债与否也为我们观察各省市的投资分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之差看,重点化债省份去年投资增速目标完成度相对更低 。广西、黑龙江、云南等11个重点化债省市(青海未设置增速目标,故剔除)的平均差值为-10.3pct,而江西、山西等12个非重点化债省份的平均差值为-6.5pct。 从目标设置看,重点化债省份今年投资增速目标下调力度普遍更大。剔除近两年均未设置投资目标的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四川、湖北、青海),剩余24省市中,今年目标下调幅度达到4pct及以上的共有7个省市,其中有5个属于重点化债省市。且重点化债省市目标下调幅度均值达2.2pct,显著高于非重点化债省份的1.5pct均值。天津、云南今年甚至未设置投资增速。以上均反映出,化债压力直接约束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发力意愿。 那么,在化债制约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背景下,作为财政发力抓手的旧改、棚改以及三大工程是否也受到了影响? 从旧改、棚改看,重点化债与否并无影响,但各省市普遍下调旧改建设目标,且绝大多数省市未再提及棚改。31省市中,共有25个省市提及了旧改,但只有20个省市设置了具体数值的建设目标,且绝大多数下调了今年的旧改目标。棚改方面, 仅河北、四川、新疆三省提及棚改(新疆未定具体数值的目标),且建设目标较去年大幅减少。 三大工程亦不受化债约束,但各省市建设目标同样以下调居多。三大工程作为去年中央层面在多次重大会议中强调的重点,在地方两会中也是得到了一定重视。32个省市中,有23个省市提及关于三大工程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但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设置看,多数省市较去年均有所下调。分省份看,化债与否对设置三大工程建设目标不受影响。内蒙古作为重点化债省份,甚至上调了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综合来看,各省市今年在投资方面表态较为稳慎,非重点化债省份略好于重点化债省份。这反映出,化债压力约束下,地方政府财政扩张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地产下行背景下,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或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中央层面的表态和政策支持将变得更加重要。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与GDP、投资目标达成率表现相反,去年社零增速目标达成率处于历年较高水平。2023年,共有23个省市设置社零增速目标。其中,有11个省市完成了当年社零增速目标,目标达成率为48%。虽未超过半数,但达成率仅低于2016、2017、2021年,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那么,这是否代表今年消费仍能延续2023年的“异军突起”势头?我们认为并非如此。 去年消费完成修复后,增长动力已在转弱。2023年居民消费支出已恢复至2020年以前的线性外推水平,反映消费完成了修复。但从社零和限额以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来看,社零全年两年复合增速3.5%,限额以上零售全年两年复合增速4%,但四季度两大数据表现均低于全年复合增速,增长动力相对偏弱。 那么地方政府如何看待明年消费? 首先从重点工作任务角度看,地方对于消费的重视程度已然下降。去年有10个省市在年度重点工作中直接提及消费,今年较去年虽增加了2个,但在位次上明显不同。2023年,吉林、湖北、海南、青海在年度首要工作任务中均提及消费,但2024年未有省市将消费列入首要工作任务。 其次从社零增速目标设置角度看,较多省份下调了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与各省市普遍下调GDP和投资增速目标相一致,共有11个省市下调了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反映地方政府对社零增长的期待度普遍下降。 总的来看,消费在2023年已完成修复,反弹上行空间较小。在经济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消费或难以逆势扩张。而随着防控放松带来的脉冲效应减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或缓中趋降。 展望:重点关注总量政策和产业政策 地产下行大背景下,基建虽已尽力对冲地产下行风险,但总需求保持稳定的难度仍大。从2023年来看,地产投资距离2020年前趋势值的差距以拉大到35%以上。而基建对冲地产自2023年3月开始就显得动力不足,地产与基建投资总体完成额开始下滑。 地方政府目标规划较为稳慎,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进一步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经济内生韧性。综合地方两会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目标设置情况看,各省市普遍下调GDP、财政、投资、社零增速目标,体现出今年经济增长和以往逻辑或有所差异:在地方化债压力较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发力的力度和空间或较有限。这意味着,基建对地产下行风险的对冲效应或将进一步减弱,经济增长也将更加依赖于经济内生韧性。 从已有政策来看,地方政府财政发力力度和空间较有限之下,三大工程或成为带动总需求上行的潜在增量政策,但具体效果有待观察。三大工程作为促进地产转型的重要政策,其对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不受化债压力约束。且三大工程一般在超大特大城市及经济发达省份开展,具备承托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参考我们在《准财政资金对三大工程的拉动效果如何?——大财政系列2》的测算,中性假设下,5000亿PSL及1500亿专项债预计可拉动地产投资约2.8-5.8pct、 GDP增速约0.25-0.51pct,确实可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关键抓手。但从当下看,地方政府对三大工程的建设规划较去年以下调为主。因此,在具体执行中,三大工程能转化成多少实物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有多强,仍有待观察。 总的来看,在地产下行、化债制约基建发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主要经济指标设置上较为稳慎。那么,今年有哪些增量政策可以期待? 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财政发力力度和空间较为有限之下,中央层面出台总量政策助力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更大,如对三大工程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多数地方政府表态,今年将在产业升级方面做更多工作,中央部委层面或出台更多政策予以配合。但具体能培育何种产业、以及是否能成为经济增长支撑动力,尚待观察。 风险提示 1、总需求超预期波动导致政策变化: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弱风险仍存,外需或大幅走弱,国内地产下行和地方化债压力仍大,总需求波动仍存。不排除总需求剧烈波动,政策大幅转向、强力托举经济的可能性。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地方如何规划2024年经济?——地方两会解析 对外发布时间:2023-02-04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1-18 |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2023经济评述与2024展望(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4-01-13 |宽货币到宽信用,还有多远?——宽信用去哪儿了系列1(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1-13 |鲸落万物生——2024年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刘承昊,黄文琛,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