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 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 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信汽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智能化月报系列 车中旭霞 汽车智能化月报: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0125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小鹏、理想智能驾驶软件持续迭代,智能化奇点将至》——20231213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九):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再升级,小鹏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开启公测》——2023111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八):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突破5亿公里,小鹏科技日24日亮相》——20231019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七):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7.7%,华为、小鹏智能驾驶车型迭代上市》——202309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六):6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9%,广汽正式推出AI大模型平台》——202308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五):5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4%,小鹏与大众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23073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四):2023年4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6pct,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开放》——20230619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三):2023年一季度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9pct》——202305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2022年1-12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座舱优质赛道表现可期》——202302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一):2022年1-11月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优质供应商崛起》——20230102 核心观点 从数据流的角度把握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行业新闻 1)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发布璇玑智能架构;2)腾势N7迎来OTA升级,高速NOA等功能硬核登场;3)智己城市NOA将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主城区率先开放;4)CES 2024: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推出激光雷达新产品;5)英伟达官宣“自动驾驶朋友圈”新伙伴:理想、小米、长城、极氪;6)东风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1)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11月,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7.0%,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1.75%,同比+9.6pct,环比+0.5pct;2)高阶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11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8.4%、15.8%、33.7%、3.6%,同比分别+9、+11、-10、+4pct,环比分别-6、-5、+12、+0pct。 智能驾驶: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11月同比+4pct 2023年11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41%,同比+4pct。1)传感器: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11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7%、51.4%、2.7%,同比分别变动+5、+2、+1pct,环比分别变动+2、+1、+0pct。2)域控制器:2023年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同比+1.1pct,环比+2.5pct。 智能座舱:大屏化产品、HUD、座舱域控制器等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企业崛起 从渗透率看,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1月渗透率分别为77.6%、46.2%、12%、20.5%,同比分别变动+15、+6、+2、+9pct,环比分别变动+1、-1、+0、+3pct。 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3年11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4.0%,同比-6.4pct,环比+0.3pct。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风险,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1、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发布璇玑智能架构 在1月16日晚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发布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璇玑架构集合了比亚迪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包括易四方、DMO、e平台、云辇、三电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技术在内,比亚迪会根据不同价位、品牌车型,整合相关技术上车。 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官宣整车智能化架构——“璇玑”及璇玑AI大模型。璇玑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构成,“一脑”表示中央大脑;“两端”,即云端 AI、车端 AI;“三网”,即车联网、5G 网、卫星网;“四链”,即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此外,比亚迪还宣布未来将搭载算力达到1000 Tops和2000 Tops的舱驾一体芯片。 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全新的智驾系统序列,直接以算力规格命名:L2级:DiPilot 10、30;L2+高阶智驾:DiPilot 100、300、600;未来还会推出:DiPilot 1000、2000。同时,比亚迪把智驾的功能做了简化,高速NOA、城市NOA统一称为“高快领航”以及“城市领航”。 此外,比亚迪发布比旗下车型高速NOA以及城市NOA时间表。在仰望U8上,比亚迪将在2024第一季度推送:近距代客泊车、高快领航(高速NOA)、易四方泊车、低速紧急制动、油门防误踩、智驾交互界面优化、窄道通行;第二季度推送:智能限速、车道居中辅助;第三季度(2024 Q3)推送:城市领航(城市NOA)。在腾势N7上,将在2024第一季度推送:手机遥控泊车、智驾交互界面优化、城市领航(城市NOA)、高快领航(高速NOA);第二季度推送:低速紧急制动、窄道通行、近距代客泊车。 2、腾势N7迎来OTA升级,高速NOA、RPA、预瞄等功能硬核登场 根据盖世汽车信息,2024年1月18日,腾势N7迎来“史上最强OTA”,腾势汽车向所有选购高阶智驾全享包的N7用户,首发推送了高速导航辅助驾驶(高速NOA)功能,为所有N7用户带来了预瞄系统、RPA手机遥控泊车等功能,并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三大软件升级。腾势N7本次OTA功能推送共新增16项功能、优化18项体验,包含高速NOA、手机遥控泊车、预瞄系统、副驾舒享位置开关(副驾屏)、宠物关怀模式、智能语音儿童模式、SOC电量预测、游戏中心APP、隐私管理定位服务设置项等功能,不仅可满足用户出行、玩乐、互动、百科等多样化需求,让驾乘更加轻松、有趣、舒适、安全,同时出行场景也变得更加丰富。 3、智己城市NOA将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主城区率先开放 2024年,1月15日,智己汽车宣布,即日起开启城市NOA全球首试;1月23日,智己城市NOA将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主城区率先开放。据介绍,智己城市NOA采用高效的感知架构和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功能可支持的城区主干道路内,城市NOA功能激活后,车辆在城市复杂路况中可以实现按导航路径,自动跟车、智能变换车道、无保护路口转弯和直行、障碍物绕行避让等功能,基本实现了从A到B的全过程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大幅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压力。智己汽车表示,2024年将是IM AD高阶智驾的“丰收年”。按计划,在其城市NOA开启推送之后,一季度,将开启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的全国范围公测;6月,将推出无图城市NOA,加速开城;年内,将实现通勤模式百城齐开,一键AI代驾2.0、记忆泊车、立体停车库泊车等高阶智驾功能也将陆续落地。除了在快速推进城市NOA外,智己汽车的高速高架NOA已于2023年12月贯通全国,实现辐射全国333城的高速路段(除港澳台地区外),并覆盖59城高架路段;高速高架NOA适用道路总计38.9万公里。 4、CES 2024:激光雷达“擂台赛”开打 在CES 2024上,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Seyond图达通、导远电子等本土玩家,以及Aeva、Cepton、Luminar等国外等选手纷纷展示激光雷达产品。 1月9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512线超高清超远距激光雷达AT512,并在CES 2024同步展出,主要面向高端智能驾驶量产车型,据介绍,AT512可实现300米的标准测远(@10%反射率),相比上一代产品AT128提升50%;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00米,约为市场上同类远距激光雷达的2倍。此外,禾赛科技还展示了ET25超薄远距激光雷达,及其他多款激光雷达产品。 1月9日,速腾聚创发布面向L3+智能驾驶前装量产的超长距激光雷达全新产品:M3。据介绍,M3是速腾聚创M平台的第四款产品,也是M平台的第一款超长距激光雷达。M3基于M平台成熟的二维扫描技术打造,采用940nm激光收发方案,可实现300m@10%超远测距能力与0.05°x0.05°角分辨率的超高清三维成像能力。 5、英伟达官宣“自动驾驶朋友圈”新伙伴:理想、小米、长城、极氪 根据盖世汽车信息,据路透社报道,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上表示,四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将在其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英伟达的DRIVE技术,其中,理想汽车选择NVIDIA DRIVE Thor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同时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采用NVIDIA DRIVE Orin为其自动驾驶系统赋能。 6、东风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华为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品牌岚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各自领域优势,围绕用户需求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通过合作车型在多领域创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签约现场,双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东风岚图汽车依托央企东风公司55年的造车经验积淀,拥有多项全球首创新能源造车技术,在整车安全、驾驶操控性能等领域均领先于行业同级产品。华为在ICT技术的深厚积累和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突破,这也将助力东风岚图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升级迭代。 7、五部门: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 2024年1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1)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实现试点区域5G通信网络全覆盖,部署LTE-V2X直连通信路侧单元(RSU)等在内的C-V2X基础设施。开展交通信号机和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改造,实现联网率90%以上。2)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分类施策逐步提升车端联网率,试点运行车辆100%安装C-V2X车载终端和车辆数字身份证书载体;鼓励对城市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等公共领域存量车进行C-V2X车载终端搭载改造,新车车载终端搭载率达50%;鼓励试点城市内新销售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辆搭载C-V2X车载终端;支持车载终端与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3)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鼓励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任选一种或几种)应用试点。选取部分公交线路(含BRT),实现全线交通设施联网识别和自动驾驶模式运行;部署不少于200辆的智慧乘用车试点,部分可实现无人化示范运行;完成不少于10个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每个停车场不少于30个车位支持自动泊车功能;部署不少于50辆的城市物流配送车试点,部分实现特定场景下自动化示范运行;部署不少于200辆的低速无人车试点,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功能的示范应用。 8、极越01迎首次软件升级,年内将完成200个城市智驾 2024年,1 月 14 日,在极越汽车机器人进化日活动中,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以直播形式,驾驶极越01从上海嘉定出发至极越杭州城西银泰体验店,全程使用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PPA,并宣布OTA将进行大版本升级。极越宣布,将进行首次大版本升级,陆续向全量用户OTA推送V1.3版本软件。这是极越01自2023年10月底交付以来的首次整车级升级。其中,OTA 1.3即将于1月15日凌晨起开启分批推送,OTA1.3.1版本将于春节前后开启分批推送。在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功能优化方面,极越点到点领航辅助PPA能够实现高速+城市等多场景下的高阶智能辅助,目前全国90%的高速高架都可使用高速PPA,城市PPA已经跑通上海、北京、深圳、杭州4个城市的主要城市道路。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已经覆盖全国超过40万公里道路。极越预计今年在国内200个城市开通智能驾驶。 9、黑芝麻智能与LeddarTech达成战略合作,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价比ADAS解决方案 1月10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与全球性软件公司LeddarTech宣布达成合作,将共同为中国及全球汽车制造商与Tier 1厂商提供兼具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ADAS解决方案,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带来切实利益。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自动驾驶芯片、LeddarTech可支持5星NCAP/GSR2022的底层融合和感知软件LeddarVision LVS-2+,联合为L2及L2+ ADAS/AD市场提供基于高级环视复用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提供高速NOA软件堆栈,可实现高达SAE L2+级别包括自动变道在内的行车和泊车功能。通过最大化利用5V5R传感器配置,去除了对高分辨率侧向摄像头的需求,有效降低了传统11V5R解决方案中的传感器和系统成本。与此同时,双方还将基于黑芝麻智能的华山二号A1000L芯片,以及LeddarTech全面的前向底层融合和感知软件堆栈LVF-E,包括高性价比的传感器配置,共同拓展前景广阔的入门级前向L2/L2+ ADAS/AD市场机会,为全球自动驾驶行车和泊车场景积累丰富经验。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特斯拉 1)FSD渗透率 截至2022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分为autopilot及enhanced autopilot两档,前者标配,包括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动辅助转向两项功能;后者提供高速导航、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功能,需要购车时额外付费5000美元购买(购车后需要6000美元)。2016年特斯拉推出FSD预定,当时并没有给出功能,只需要在购车时额外增加3000美元可以获得预定;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正式发布FSD应用版本,价格增长至5000美元,同期取消enhanced autopilot购买;FSD订购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此后,随着低价格车型(3&Y)及中国地区销量快速增长、FSD价格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FSD渗透率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 2)特斯拉FSD Beta行驶里程 根据官方数据,特斯拉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2022年末约9000万英里;20233年一季度末超1.5亿英里,5月中旬超1.9亿英里,二季度末突破3亿英里,三季度末超5亿英里,四季度末近8亿英里。 蔚来汽车 根据蔚来汽车官微,截止2023年9月14日,NOP累计里程超4亿公里,截至2023年11月6日,NOP+累计里程超1.4亿公里,周增里程约1000万公里。2020年10月,蔚来发布中国首个领航辅助功能NOP,并基于庞大的用户里程数据及反馈,2022年12月,蔚来推出全球首个标配激光雷达和超强算力的NOP+,2023年7月,升级至正式版本。目前,NOP、NOP+已陪伴用户超过1000天,累计使用时长超575万小时,每天早晚高峰全国约10435人同时打开NOP+功能。 9月21日,在“NIO IN 2023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正式宣布增强领航辅助NOP+将从高速进入城区。蔚来基于通用泛化能力,以及对于每个用户每条用户道路的重视,以用户领航心愿单的热力为参考,按路线开通、路线共享、汇线成网的方式,开启城区增强领航辅助NOP+的交付。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蔚来将累计开通城区领航路线里程6万公里;2024年第一季度,将累计开通城区领航路线里程20万公里;2024年第二季度,将累计开通城区领航路线里程40万公里。 2023年11月6日,蔚来广州NOP+行驶里程超640万公里、智能驾驶总里程突破6230万公里(数据统计周期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NOP+已覆盖广州96%高速城快路段,包含各条省内重点枢纽路段,及华南快速、新光快速、南沙港快速、广园快速等多条高频通勤路段。广州地区用户使用情况:NOP+周增里程近45万公里,10月环比增长28%,越来越多用户信赖NOP+,高频用户的NOP+里程渗透率高达95%,17点和18点是广州用户最爱使用的时间,一键体验更轻松的城市通勤。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小鹏汽车 根据小鹏汽车官微,截至2023年7月11日,小鹏汽车城市NGP“进京”第一周,城市NGP总里程达16,914公里,用户渗透率、里程渗透率、时长渗透率都在99%左右,千公里被动接管仅3.3次。10月24日,小鹏汽车科技日,小鹏汽车城市智能驾驶加速全国开放,XNGP已在全国范围内具备支持城市智能驾驶的技术能力,完成测试验证后,将按照用户出行范围和城市群加速开放,预计2023年11月覆盖25城,12月底覆盖50城。 2024年1月初,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城市智驾能力,在已全量发布的52座城市基础上,新增覆盖191座城市,总覆盖城市数量达243城。本次新增开城的系统版本为Xmart OS 4.5.0,已于2023年12月28日24:00进行推送。已经升级至4.5.0的小鹏G9、G6、P7i用户无需再次等待OTA,只要行车范围匹配相应的开放区域,即可感受国内领先的智驾功能。针对刚刚上市发布的小鹏X9,小鹏汽车在面向用户进行车辆交付时,随车即提供最新XNGP功能和城市覆盖。小鹏不仅追求智驾城市的开通数量,也追求城市覆盖的范围,在核心城市,小鹏覆盖各种复杂场景和跨场景通行,尤其是当地小鹏车主需求较多的主要路段;在地级市或县级市,小鹏会优先开放用户常用的核心路段,保障XNGP在这些城市的使用体验相对连续、完整,后续小鹏针对等级较低的道路覆盖有专项功能。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理想汽车 根据理想汽车官微,截至2023年8月9日,公司为超过38万家庭用户提供高速NOA功能;高速NOA里程超过2.3亿公里。理想汽车于2023年6月在北京最复杂路况之一的望京路段开启了中国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和通勤NOA试驾,并向北京和上海的早鸟用户推送了城市NOA功能。 2023年12月10日,理想汽车召开智能软件发布会,OTA5.0带来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增程全面升级,智能驾驶方面,AD2.0全面升级至AD3.0,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全国都能开,将实现全国高速及城市环线全覆盖,全国110城的城市道路陆续开放;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全球都能开,具备基础车道居中保持、高速场景自主超车变道、城市场景避让绕行等功能。2023年12月19日,理想L系列车型OTA 5.0正式开启推送,新增145项功能,优化100项体验,AD2.0全面升级至AD3.0。2024年1月15日,理想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NOA),145家零售中心城市道路体验已开启。 问界汽车 根据问界汽车官微,9月12号,问界发布新M7版本,大五座24.98万起(智驾版30.98万,ADS 2.0原买断价3.6万元,今年下半年限时优惠价1.8万元);六座26.98万起(智驾版32.98万),六座标配零重力座椅,产品发布即交付。智能驾驶方面,问界新M7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1,率先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HUAWEI ADS 2.0自2023年4月发布以来,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了丰富的场景库,每天深度学习1000万+km,持续优化迭代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数据,长距离NCA领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达200km,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高达99%+。 2023年12月29日,问界M9成为行业首个同时获得两地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车型。问界M9全面升级HUAWEI ADS®2.0高阶智驾系统,搭载业界车规级量产最高192线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250m;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智能避险更安全;前向AEB能力更进一步,AEB对静止车辆紧急刹停可达120km/h;后向主动安全能力再增强,倒车误踩油门也制动;支持泊车代驾功能,自己能开也会自己停。HUAWEI ADS®2.0“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目前已支持高速、城快NCA,城区NCA将于2023年12月底如期而至,OTA陆续推送广大用户,持续为用户带来更好、更安全、更智能的智驾体验。 感知层-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更新800万像素渗透率)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车企摄像头方案相对雷达优势显著,一方面感知信息丰富,通过图像数据显示车道线、交通信号灯等多种信息,达到最接近人眼的感知效果;另一方面,摄像头从1956年开始在汽车应用,技术水平更为成熟、产业链更为完备。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图像感知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视觉在感知层优势越来越显著。特斯拉从HW1.0时期仅配备单个摄像头向三目前视、多路环视摄像头方案升级,目前国内新势力车型普遍采用30+个传感器配置,摄像头占比约40%。同时随自动驾驶技术进阶,摄像头素质同比提升,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更远的探测距离及更大的视场角,2022年开始大量8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上车。理想L9、蔚来ES8等车型单车配备800万像素摄像头数量达6~7个。 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11~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3颗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在1.5万元~2万元水平,远期规模化量产,全无人驾驶下,车企10-11个摄像头+3个4D毫米波雷达+2个普通毫米波的传感器配置,成本有望降至10000元内。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1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7.0%,同比+5.0pct,环比+2.3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1.75%,同比+9.6pct,环比+0.5pct。2023年1-11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3.5%,同比+8.6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8.3%,同比+5.4pct。 决策层-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更新高算力芯片渗透率)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或从低于100tps到远期1000tps)。一方面大模型及大型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提出大算力需求;另一方面,高规格摄像头等传感器上车提供更多需要处理的数据,增加算力消耗,比如传统的L1-L2级自动驾驶,配备120-200万像素摄像头,只需要对车道检测等简单功能提供算力,而800万的高像素及L2+高阶自动驾驶上车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城区复杂路况、多交互场景的路口变道等情况,神经网络算法要求提升,域控制器算力需求进一步提升。根据36氪研究院整理数据,L2级及以下智能驾驶算力需求通常为10-100TOPS,而L3级算力需求为100TOPS以上,到L4级算力需求跃升至1000TOPS以上。 以英伟达为代表的高阶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同比+1.1pct,环比+2.5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8.4%、15.8%、33.7%、3.6%,同比分别变动+9、+11、-10、+4pct,环比分别变动-6、-5、+12、+0pct。2023年1-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8.1%,同比+2.5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7.9%、13.9%、36.0%、2.2%,同比分别变动+15、+5、-5、+2pct。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束、线控制动、空气悬架、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 国信汽车团队深度跟踪汽车智能化,围绕感知层(传感器)、决策层(域控制器)、执行层(HUD、线控制动等)发布了多篇深度报告。此篇行业专题报告为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主要就汽车智能化主流配置的最新渗透率数据进行系统梳理,为读者了解汽车智能化行业提供参考。 2023年1-11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37%,同比+8pct,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9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30%以上,领先合资品牌。 智能驾驶:2023年11月乘用车ADAS渗透 智能驾驶,数据从感知层获取数据-决策层处理数据-执行层运用数据,由此带来的新增零部件覆盖感知层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决策层域控制器(中低算力域控制器、大算力域控制器)、执行层(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此部分我们将首先对ADAS各功能渗透率进行分价格区间、分燃料类型、分车企分析,再对感知层的核心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决策层的核心部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的渗透率进行梳理。 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1月,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40.8%,同比+4.5pct,环比+1.9pct。2023年1-11累计,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37.0%,同比+8.1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3年11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18.7%、57.1%、63.5%、61.1%、43.8%,同比分别变动-0.2、+9.7、+3.6、+17.5、-1.3pct,环比分别变动-0.4、+1.9、+3.6、-0.8、-1.8pct。2023年1-11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17.6%、51.5%、57.3%、57.6%、45.3%,同比分别变动+2.8、+9.9、+7.6、+25.0、+12.0pct。 分燃料类型看,2023年11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38.3%、69.1%、84.6%、93.6%、31.6%,同比分别变动-7.4、+1.7、+14.8、-6.2、+6.2pct,环比分别变动+8.1、+3.4、+0.6、-2.5、-1.2pct。2023年1-11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37.8%、63.6%、81.1%、93.1%、28.2%,同比分别变动+2.3、+1.6、+11.2、-6.3、+7.0pct。 基于功能:2023年11月乘用车ADAS各功能渗透率 自动驾驶从L0-L1-L2-L3-L4,行车端的功能层面从预警-横向或纵向控制-横纵向同时控制(不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有限条件下,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允许驾驶员脱手),泊车端的功能从APA(L2)-RPA(L2+)-HPA(L3)-AVP(L4),配套的传感器从1R1V-1R5V-5R5V12UR-5R9V12URXL进化。 乘用车市场,L0级别,LDW车道偏离预警、RCTA倒车侧向警告、AVM全景环视11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3.9%、25.2%、41.6%,同比分别变动+7、+4、+6pct,环比分别变动+2、+1、+0pct,1-11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49.5%、21.8%、39.5%,同比分别变动+11、+5、+9pct;L1级别,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11月渗透率分别为1.8%、51%、59.8%,同比分别变动-2、+8、+4pct,环比分别变动+0、+2、+2pct,1-11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2.5%、46%、56.9%,同比分别变动-2、+12、+9pct;L2级别,APA自动泊车11月渗透率为17.3%,同比+1pct,环比+1pct,1-11月累计渗透率为16.6%,同比+2pct;L2+级别,HWA高速辅助驾驶、NOA-HW高速、NOA-urban城区、RPA遥控泊车11月渗透率分别为22.1%、4.2%、1.6%、12.2%,同比分别变动-4、+3、-、+0pct,环比分别变动-1、+1、+0、-1pct,1-11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22.1%、2.8%、1%、13%,同比分别变动+1、+2、-、+5pct;L3级别,HPP记忆泊车11月渗透率为1.6%,同比+1pct,环比+0pct,1-11月累计渗透率为1.1%,同比+0pct。 感知层:2023年11月乘用车各传感器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10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4.7%、50.7%、2.2%,同比分别变动+7、+5、+1pct,环比分别变动+0、+0、+0pct;1-10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53.1%、50.2%、1.9%,同比分别变动+9、+8、+2pct。 决策层:2023年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023年11月,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0.2%,同比+1.1pct,环比+2.5pct。2023年1-11累计,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8.1%,同比+2.5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3年11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0.2%、4.5%、39.7%、35.0%、23.1%,同比分别变动-0.9、+1.2、+8.3、+8.7、-9.5pct,环比分别变动-0.1、+1.1、+10.0、+3.8、+0.2pct。2023年1-11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0.2%、2.7%、28.7%、30.6%、24.9%,同比分别变动-0.3、-0.6、+5.3、+17.2、+7.6pct。 智能座舱:2023年11月乘用车座舱交互单品渗透率 智能座舱围绕人端五感交互进行升级,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双联屏、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嗅觉件(车内香氛系统)、触觉件(无线充电)等产品应运而生。此部分我们将对智能座舱交互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触觉件(无线充电)渗透率进行分析。 渗透率角度,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0个以上喇叭、独立功放、无线充电11月渗透率分别为77.6%、46.2%、12%、20.5%、23.4%、42.6%、39.2%,同比分别变动+15、+6、+2、+9、+4、-2、+3pct,环比分别变动+1、-1、+0、+3、+3、+2、+2pct;1-11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73.1%、45%、10.8%、16%、20.4%、42.1%、35.6%,同比分别变动+18、+9、+3、+8、+5、+3、+8pct。 智能网联:2023年11月乘用车网联产品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OTA、T-BOX产品11月的渗透率分别为67.5%、66.2%,同比分别变动+10、+5pct,环比分别变动+1、+0pct;1-11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64.0%、64.8%,同比分别变动+15、+5pct。 车身电子:2023年11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 从渗透率来看,2023年11月,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4.0%,同比-6.4pct,环比+0.3pct。2023年1-11累计,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1.6%,同比-1.3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3年11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9.2%、18.2%、16.8%、20.0%、14.1%,同比分别变动+0.0、-7.5、-23.7、-4.8、-9.4pct,环比分别变动+0.3、+0.8、-1.9、-0.7、-0.9pct。2023年1-11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8.1%、14.8%、13.9%、15.7%、13.5%,同比分别变动+1.6、-3.6、-13.0、+6.9、+5.1pct。 具体报告内容详见国信证券汽车团队于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 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智能化月报系列 车中旭霞 汽车智能化月报: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0125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小鹏、理想智能驾驶软件持续迭代,智能化奇点将至》——20231213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九):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再升级,小鹏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开启公测》——2023111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八):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突破5亿公里,小鹏科技日24日亮相》——20231019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七):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7.7%,华为、小鹏智能驾驶车型迭代上市》——202309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六):6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9%,广汽正式推出AI大模型平台》——202308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五):5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4%,小鹏与大众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23073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四):2023年4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6pct,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开放》——20230619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三):2023年一季度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9pct》——202305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2022年1-12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座舱优质赛道表现可期》——202302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一):2022年1-11月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优质供应商崛起》——20230102 核心观点 从数据流的角度把握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行业新闻 1)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发布璇玑智能架构;2)腾势N7迎来OTA升级,高速NOA等功能硬核登场;3)智己城市NOA将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主城区率先开放;4)CES 2024: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推出激光雷达新产品;5)英伟达官宣“自动驾驶朋友圈”新伙伴:理想、小米、长城、极氪;6)东风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1)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11月,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7.0%,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1.75%,同比+9.6pct,环比+0.5pct;2)高阶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11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8.4%、15.8%、33.7%、3.6%,同比分别+9、+11、-10、+4pct,环比分别-6、-5、+12、+0pct。 智能驾驶: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11月同比+4pct 2023年11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41%,同比+4pct。1)传感器: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11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7%、51.4%、2.7%,同比分别变动+5、+2、+1pct,环比分别变动+2、+1、+0pct。2)域控制器:2023年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同比+1.1pct,环比+2.5pct。 智能座舱:大屏化产品、HUD、座舱域控制器等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企业崛起 从渗透率看,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1月渗透率分别为77.6%、46.2%、12%、20.5%,同比分别变动+15、+6、+2、+9pct,环比分别变动+1、-1、+0、+3pct。 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3年11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4.0%,同比-6.4pct,环比+0.3pct。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风险,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1、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发布璇玑智能架构 在1月16日晚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发布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璇玑架构集合了比亚迪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包括易四方、DMO、e平台、云辇、三电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技术在内,比亚迪会根据不同价位、品牌车型,整合相关技术上车。 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官宣整车智能化架构——“璇玑”及璇玑AI大模型。璇玑架构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构成,“一脑”表示中央大脑;“两端”,即云端 AI、车端 AI;“三网”,即车联网、5G 网、卫星网;“四链”,即传感链、控制链、数据链、机械链,此外,比亚迪还宣布未来将搭载算力达到1000 Tops和2000 Tops的舱驾一体芯片。 发布会上,比亚迪发布全新的智驾系统序列,直接以算力规格命名:L2级:DiPilot 10、30;L2+高阶智驾:DiPilot 100、300、600;未来还会推出:DiPilot 1000、2000。同时,比亚迪把智驾的功能做了简化,高速NOA、城市NOA统一称为“高快领航”以及“城市领航”。 此外,比亚迪发布比旗下车型高速NOA以及城市NOA时间表。在仰望U8上,比亚迪将在2024第一季度推送:近距代客泊车、高快领航(高速NOA)、易四方泊车、低速紧急制动、油门防误踩、智驾交互界面优化、窄道通行;第二季度推送:智能限速、车道居中辅助;第三季度(2024 Q3)推送:城市领航(城市NOA)。在腾势N7上,将在2024第一季度推送:手机遥控泊车、智驾交互界面优化、城市领航(城市NOA)、高快领航(高速NOA);第二季度推送:低速紧急制动、窄道通行、近距代客泊车。 2、腾势N7迎来OTA升级,高速NOA、RPA、预瞄等功能硬核登场 根据盖世汽车信息,2024年1月18日,腾势N7迎来“史上最强OTA”,腾势汽车向所有选购高阶智驾全享包的N7用户,首发推送了高速导航辅助驾驶(高速NOA)功能,为所有N7用户带来了预瞄系统、RPA手机遥控泊车等功能,并通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三大软件升级。腾势N7本次OTA功能推送共新增16项功能、优化18项体验,包含高速NOA、手机遥控泊车、预瞄系统、副驾舒享位置开关(副驾屏)、宠物关怀模式、智能语音儿童模式、SOC电量预测、游戏中心APP、隐私管理定位服务设置项等功能,不仅可满足用户出行、玩乐、互动、百科等多样化需求,让驾乘更加轻松、有趣、舒适、安全,同时出行场景也变得更加丰富。 3、智己城市NOA将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主城区率先开放 2024年,1月15日,智己汽车宣布,即日起开启城市NOA全球首试;1月23日,智己城市NOA将正式开启推送,上海地区主城区率先开放。据介绍,智己城市NOA采用高效的感知架构和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功能可支持的城区主干道路内,城市NOA功能激活后,车辆在城市复杂路况中可以实现按导航路径,自动跟车、智能变换车道、无保护路口转弯和直行、障碍物绕行避让等功能,基本实现了从A到B的全过程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大幅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压力。智己汽车表示,2024年将是IM AD高阶智驾的“丰收年”。按计划,在其城市NOA开启推送之后,一季度,将开启城市通勤模式先行版的全国范围公测;6月,将推出无图城市NOA,加速开城;年内,将实现通勤模式百城齐开,一键AI代驾2.0、记忆泊车、立体停车库泊车等高阶智驾功能也将陆续落地。除了在快速推进城市NOA外,智己汽车的高速高架NOA已于2023年12月贯通全国,实现辐射全国333城的高速路段(除港澳台地区外),并覆盖59城高架路段;高速高架NOA适用道路总计38.9万公里。 4、CES 2024:激光雷达“擂台赛”开打 在CES 2024上,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Seyond图达通、导远电子等本土玩家,以及Aeva、Cepton、Luminar等国外等选手纷纷展示激光雷达产品。 1月9日,禾赛科技正式发布512线超高清超远距激光雷达AT512,并在CES 2024同步展出,主要面向高端智能驾驶量产车型,据介绍,AT512可实现300米的标准测远(@10%反射率),相比上一代产品AT128提升50%;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00米,约为市场上同类远距激光雷达的2倍。此外,禾赛科技还展示了ET25超薄远距激光雷达,及其他多款激光雷达产品。 1月9日,速腾聚创发布面向L3+智能驾驶前装量产的超长距激光雷达全新产品:M3。据介绍,M3是速腾聚创M平台的第四款产品,也是M平台的第一款超长距激光雷达。M3基于M平台成熟的二维扫描技术打造,采用940nm激光收发方案,可实现300m@10%超远测距能力与0.05°x0.05°角分辨率的超高清三维成像能力。 5、英伟达官宣“自动驾驶朋友圈”新伙伴:理想、小米、长城、极氪 根据盖世汽车信息,据路透社报道,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上表示,四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将在其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英伟达的DRIVE技术,其中,理想汽车选择NVIDIA DRIVE Thor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同时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采用NVIDIA DRIVE Orin为其自动驾驶系统赋能。 6、东风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华为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品牌岚图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各自领域优势,围绕用户需求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通过合作车型在多领域创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签约现场,双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东风岚图汽车依托央企东风公司55年的造车经验积淀,拥有多项全球首创新能源造车技术,在整车安全、驾驶操控性能等领域均领先于行业同级产品。华为在ICT技术的深厚积累和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突破,这也将助力东风岚图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升级迭代。 7、五部门: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 2024年1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1)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实现试点区域5G通信网络全覆盖,部署LTE-V2X直连通信路侧单元(RSU)等在内的C-V2X基础设施。开展交通信号机和交通标志标识等联网改造,实现联网率90%以上。2)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分类施策逐步提升车端联网率,试点运行车辆100%安装C-V2X车载终端和车辆数字身份证书载体;鼓励对城市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等公共领域存量车进行C-V2X车载终端搭载改造,新车车载终端搭载率达50%;鼓励试点城市内新销售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辆搭载C-V2X车载终端;支持车载终端与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3)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鼓励在限定区域内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任选一种或几种)应用试点。选取部分公交线路(含BRT),实现全线交通设施联网识别和自动驾驶模式运行;部署不少于200辆的智慧乘用车试点,部分可实现无人化示范运行;完成不少于10个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每个停车场不少于30个车位支持自动泊车功能;部署不少于50辆的城市物流配送车试点,部分实现特定场景下自动化示范运行;部署不少于200辆的低速无人车试点,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功能的示范应用。 8、极越01迎首次软件升级,年内将完成200个城市智驾 2024年,1 月 14 日,在极越汽车机器人进化日活动中,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以直播形式,驾驶极越01从上海嘉定出发至极越杭州城西银泰体验店,全程使用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PPA,并宣布OTA将进行大版本升级。极越宣布,将进行首次大版本升级,陆续向全量用户OTA推送V1.3版本软件。这是极越01自2023年10月底交付以来的首次整车级升级。其中,OTA 1.3即将于1月15日凌晨起开启分批推送,OTA1.3.1版本将于春节前后开启分批推送。在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功能优化方面,极越点到点领航辅助PPA能够实现高速+城市等多场景下的高阶智能辅助,目前全国90%的高速高架都可使用高速PPA,城市PPA已经跑通上海、北京、深圳、杭州4个城市的主要城市道路。点到点领航辅助PPA已经覆盖全国超过40万公里道路。极越预计今年在国内200个城市开通智能驾驶。 9、黑芝麻智能与LeddarTech达成战略合作,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价比ADAS解决方案 1月10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引领者黑芝麻智能与全球性软件公司LeddarTech宣布达成合作,将共同为中国及全球汽车制造商与Tier 1厂商提供兼具高性能和高性价比的ADAS解决方案,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带来切实利益。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自动驾驶芯片、LeddarTech可支持5星NCAP/GSR2022的底层融合和感知软件LeddarVision LVS-2+,联合为L2及L2+ ADAS/AD市场提供基于高级环视复用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提供高速NOA软件堆栈,可实现高达SAE L2+级别包括自动变道在内的行车和泊车功能。通过最大化利用5V5R传感器配置,去除了对高分辨率侧向摄像头的需求,有效降低了传统11V5R解决方案中的传感器和系统成本。与此同时,双方还将基于黑芝麻智能的华山二号A1000L芯片,以及LeddarTech全面的前向底层融合和感知软件堆栈LVF-E,包括高性价比的传感器配置,共同拓展前景广阔的入门级前向L2/L2+ ADAS/AD市场机会,为全球自动驾驶行车和泊车场景积累丰富经验。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特斯拉 1)FSD渗透率 截至2022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分为autopilot及enhanced autopilot两档,前者标配,包括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动辅助转向两项功能;后者提供高速导航、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功能,需要购车时额外付费5000美元购买(购车后需要6000美元)。2016年特斯拉推出FSD预定,当时并没有给出功能,只需要在购车时额外增加3000美元可以获得预定;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正式发布FSD应用版本,价格增长至5000美元,同期取消enhanced autopilot购买;FSD订购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此后,随着低价格车型(3&Y)及中国地区销量快速增长、FSD价格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FSD渗透率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 2)特斯拉FSD Beta行驶里程 根据官方数据,特斯拉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2022年末约9000万英里;20233年一季度末超1.5亿英里,5月中旬超1.9亿英里,二季度末突破3亿英里,三季度末超5亿英里,四季度末近8亿英里。 蔚来汽车 根据蔚来汽车官微,截止2023年9月14日,NOP累计里程超4亿公里,截至2023年11月6日,NOP+累计里程超1.4亿公里,周增里程约1000万公里。2020年10月,蔚来发布中国首个领航辅助功能NOP,并基于庞大的用户里程数据及反馈,2022年12月,蔚来推出全球首个标配激光雷达和超强算力的NOP+,2023年7月,升级至正式版本。目前,NOP、NOP+已陪伴用户超过1000天,累计使用时长超575万小时,每天早晚高峰全国约10435人同时打开NOP+功能。 9月21日,在“NIO IN 2023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正式宣布增强领航辅助NOP+将从高速进入城区。蔚来基于通用泛化能力,以及对于每个用户每条用户道路的重视,以用户领航心愿单的热力为参考,按路线开通、路线共享、汇线成网的方式,开启城区增强领航辅助NOP+的交付。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蔚来将累计开通城区领航路线里程6万公里;2024年第一季度,将累计开通城区领航路线里程20万公里;2024年第二季度,将累计开通城区领航路线里程40万公里。 2023年11月6日,蔚来广州NOP+行驶里程超640万公里、智能驾驶总里程突破6230万公里(数据统计周期为2023年1月1日-2023年10月31日),NOP+已覆盖广州96%高速城快路段,包含各条省内重点枢纽路段,及华南快速、新光快速、南沙港快速、广园快速等多条高频通勤路段。广州地区用户使用情况:NOP+周增里程近45万公里,10月环比增长28%,越来越多用户信赖NOP+,高频用户的NOP+里程渗透率高达95%,17点和18点是广州用户最爱使用的时间,一键体验更轻松的城市通勤。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小鹏汽车 根据小鹏汽车官微,截至2023年7月11日,小鹏汽车城市NGP“进京”第一周,城市NGP总里程达16,914公里,用户渗透率、里程渗透率、时长渗透率都在99%左右,千公里被动接管仅3.3次。10月24日,小鹏汽车科技日,小鹏汽车城市智能驾驶加速全国开放,XNGP已在全国范围内具备支持城市智能驾驶的技术能力,完成测试验证后,将按照用户出行范围和城市群加速开放,预计2023年11月覆盖25城,12月底覆盖50城。 2024年1月初,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城市智驾能力,在已全量发布的52座城市基础上,新增覆盖191座城市,总覆盖城市数量达243城。本次新增开城的系统版本为Xmart OS 4.5.0,已于2023年12月28日24:00进行推送。已经升级至4.5.0的小鹏G9、G6、P7i用户无需再次等待OTA,只要行车范围匹配相应的开放区域,即可感受国内领先的智驾功能。针对刚刚上市发布的小鹏X9,小鹏汽车在面向用户进行车辆交付时,随车即提供最新XNGP功能和城市覆盖。小鹏不仅追求智驾城市的开通数量,也追求城市覆盖的范围,在核心城市,小鹏覆盖各种复杂场景和跨场景通行,尤其是当地小鹏车主需求较多的主要路段;在地级市或县级市,小鹏会优先开放用户常用的核心路段,保障XNGP在这些城市的使用体验相对连续、完整,后续小鹏针对等级较低的道路覆盖有专项功能。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理想汽车 根据理想汽车官微,截至2023年8月9日,公司为超过38万家庭用户提供高速NOA功能;高速NOA里程超过2.3亿公里。理想汽车于2023年6月在北京最复杂路况之一的望京路段开启了中国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和通勤NOA试驾,并向北京和上海的早鸟用户推送了城市NOA功能。 2023年12月10日,理想汽车召开智能软件发布会,OTA5.0带来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增程全面升级,智能驾驶方面,AD2.0全面升级至AD3.0,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全国都能开,将实现全国高速及城市环线全覆盖,全国110城的城市道路陆续开放;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全球都能开,具备基础车道居中保持、高速场景自主超车变道、城市场景避让绕行等功能。2023年12月19日,理想L系列车型OTA 5.0正式开启推送,新增145项功能,优化100项体验,AD2.0全面升级至AD3.0。2024年1月15日,理想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NOA),145家零售中心城市道路体验已开启。 问界汽车 根据问界汽车官微,9月12号,问界发布新M7版本,大五座24.98万起(智驾版30.98万,ADS 2.0原买断价3.6万元,今年下半年限时优惠价1.8万元);六座26.98万起(智驾版32.98万),六座标配零重力座椅,产品发布即交付。智能驾驶方面,问界新M7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1,率先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HUAWEI ADS 2.0自2023年4月发布以来,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了丰富的场景库,每天深度学习1000万+km,持续优化迭代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数据,长距离NCA领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达200km,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高达99%+。 2023年12月29日,问界M9成为行业首个同时获得两地L3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车型。问界M9全面升级HUAWEI ADS®2.0高阶智驾系统,搭载业界车规级量产最高192线激光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250m;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智能避险更安全;前向AEB能力更进一步,AEB对静止车辆紧急刹停可达120km/h;后向主动安全能力再增强,倒车误踩油门也制动;支持泊车代驾功能,自己能开也会自己停。HUAWEI ADS®2.0“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目前已支持高速、城快NCA,城区NCA将于2023年12月底如期而至,OTA陆续推送广大用户,持续为用户带来更好、更安全、更智能的智驾体验。 感知层-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更新800万像素渗透率)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车企摄像头方案相对雷达优势显著,一方面感知信息丰富,通过图像数据显示车道线、交通信号灯等多种信息,达到最接近人眼的感知效果;另一方面,摄像头从1956年开始在汽车应用,技术水平更为成熟、产业链更为完备。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图像感知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视觉在感知层优势越来越显著。特斯拉从HW1.0时期仅配备单个摄像头向三目前视、多路环视摄像头方案升级,目前国内新势力车型普遍采用30+个传感器配置,摄像头占比约40%。同时随自动驾驶技术进阶,摄像头素质同比提升,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更远的探测距离及更大的视场角,2022年开始大量8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上车。理想L9、蔚来ES8等车型单车配备800万像素摄像头数量达6~7个。 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11~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3颗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在1.5万元~2万元水平,远期规模化量产,全无人驾驶下,车企10-11个摄像头+3个4D毫米波雷达+2个普通毫米波的传感器配置,成本有望降至10000元内。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1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7.0%,同比+5.0pct,环比+2.3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1.75%,同比+9.6pct,环比+0.5pct。2023年1-11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3.5%,同比+8.6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8.3%,同比+5.4pct。 决策层-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更新高算力芯片渗透率)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或从低于100tps到远期1000tps)。一方面大模型及大型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提出大算力需求;另一方面,高规格摄像头等传感器上车提供更多需要处理的数据,增加算力消耗,比如传统的L1-L2级自动驾驶,配备120-200万像素摄像头,只需要对车道检测等简单功能提供算力,而800万的高像素及L2+高阶自动驾驶上车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城区复杂路况、多交互场景的路口变道等情况,神经网络算法要求提升,域控制器算力需求进一步提升。根据36氪研究院整理数据,L2级及以下智能驾驶算力需求通常为10-100TOPS,而L3级算力需求为100TOPS以上,到L4级算力需求跃升至1000TOPS以上。 以英伟达为代表的高阶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同比+1.1pct,环比+2.5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8.4%、15.8%、33.7%、3.6%,同比分别变动+9、+11、-10、+4pct,环比分别变动-6、-5、+12、+0pct。2023年1-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8.1%,同比+2.5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7.9%、13.9%、36.0%、2.2%,同比分别变动+15、+5、-5、+2pct。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束、线控制动、空气悬架、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 国信汽车团队深度跟踪汽车智能化,围绕感知层(传感器)、决策层(域控制器)、执行层(HUD、线控制动等)发布了多篇深度报告。此篇行业专题报告为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主要就汽车智能化主流配置的最新渗透率数据进行系统梳理,为读者了解汽车智能化行业提供参考。 2023年1-11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37%,同比+8pct,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9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30%以上,领先合资品牌。 智能驾驶:2023年11月乘用车ADAS渗透 智能驾驶,数据从感知层获取数据-决策层处理数据-执行层运用数据,由此带来的新增零部件覆盖感知层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决策层域控制器(中低算力域控制器、大算力域控制器)、执行层(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此部分我们将首先对ADAS各功能渗透率进行分价格区间、分燃料类型、分车企分析,再对感知层的核心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决策层的核心部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的渗透率进行梳理。 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1月,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40.8%,同比+4.5pct,环比+1.9pct。2023年1-11累计,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37.0%,同比+8.1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3年11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18.7%、57.1%、63.5%、61.1%、43.8%,同比分别变动-0.2、+9.7、+3.6、+17.5、-1.3pct,环比分别变动-0.4、+1.9、+3.6、-0.8、-1.8pct。2023年1-11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17.6%、51.5%、57.3%、57.6%、45.3%,同比分别变动+2.8、+9.9、+7.6、+25.0、+12.0pct。 分燃料类型看,2023年11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38.3%、69.1%、84.6%、93.6%、31.6%,同比分别变动-7.4、+1.7、+14.8、-6.2、+6.2pct,环比分别变动+8.1、+3.4、+0.6、-2.5、-1.2pct。2023年1-11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37.8%、63.6%、81.1%、93.1%、28.2%,同比分别变动+2.3、+1.6、+11.2、-6.3、+7.0pct。 基于功能:2023年11月乘用车ADAS各功能渗透率 自动驾驶从L0-L1-L2-L3-L4,行车端的功能层面从预警-横向或纵向控制-横纵向同时控制(不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有限条件下,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允许驾驶员脱手),泊车端的功能从APA(L2)-RPA(L2+)-HPA(L3)-AVP(L4),配套的传感器从1R1V-1R5V-5R5V12UR-5R9V12URXL进化。 乘用车市场,L0级别,LDW车道偏离预警、RCTA倒车侧向警告、AVM全景环视11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3.9%、25.2%、41.6%,同比分别变动+7、+4、+6pct,环比分别变动+2、+1、+0pct,1-11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49.5%、21.8%、39.5%,同比分别变动+11、+5、+9pct;L1级别,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11月渗透率分别为1.8%、51%、59.8%,同比分别变动-2、+8、+4pct,环比分别变动+0、+2、+2pct,1-11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2.5%、46%、56.9%,同比分别变动-2、+12、+9pct;L2级别,APA自动泊车11月渗透率为17.3%,同比+1pct,环比+1pct,1-11月累计渗透率为16.6%,同比+2pct;L2+级别,HWA高速辅助驾驶、NOA-HW高速、NOA-urban城区、RPA遥控泊车11月渗透率分别为22.1%、4.2%、1.6%、12.2%,同比分别变动-4、+3、-、+0pct,环比分别变动-1、+1、+0、-1pct,1-11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22.1%、2.8%、1%、13%,同比分别变动+1、+2、-、+5pct;L3级别,HPP记忆泊车11月渗透率为1.6%,同比+1pct,环比+0pct,1-11月累计渗透率为1.1%,同比+0pct。 感知层:2023年11月乘用车各传感器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10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4.7%、50.7%、2.2%,同比分别变动+7、+5、+1pct,环比分别变动+0、+0、+0pct;1-10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53.1%、50.2%、1.9%,同比分别变动+9、+8、+2pct。 决策层:2023年11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023年11月,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0.2%,同比+1.1pct,环比+2.5pct。2023年1-11累计,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8.1%,同比+2.5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3年11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0.2%、4.5%、39.7%、35.0%、23.1%,同比分别变动-0.9、+1.2、+8.3、+8.7、-9.5pct,环比分别变动-0.1、+1.1、+10.0、+3.8、+0.2pct。2023年1-11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0.2%、2.7%、28.7%、30.6%、24.9%,同比分别变动-0.3、-0.6、+5.3、+17.2、+7.6pct。 智能座舱:2023年11月乘用车座舱交互单品渗透率 智能座舱围绕人端五感交互进行升级,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双联屏、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嗅觉件(车内香氛系统)、触觉件(无线充电)等产品应运而生。此部分我们将对智能座舱交互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触觉件(无线充电)渗透率进行分析。 渗透率角度,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0个以上喇叭、独立功放、无线充电11月渗透率分别为77.6%、46.2%、12%、20.5%、23.4%、42.6%、39.2%,同比分别变动+15、+6、+2、+9、+4、-2、+3pct,环比分别变动+1、-1、+0、+3、+3、+2、+2pct;1-11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73.1%、45%、10.8%、16%、20.4%、42.1%、35.6%,同比分别变动+18、+9、+3、+8、+5、+3、+8pct。 智能网联:2023年11月乘用车网联产品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OTA、T-BOX产品11月的渗透率分别为67.5%、66.2%,同比分别变动+10、+5pct,环比分别变动+1、+0pct;1-11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64.0%、64.8%,同比分别变动+15、+5pct。 车身电子:2023年11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 从渗透率来看,2023年11月,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4.0%,同比-6.4pct,环比+0.3pct。2023年1-11累计,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1.6%,同比-1.3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3年11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9.2%、18.2%、16.8%、20.0%、14.1%,同比分别变动+0.0、-7.5、-23.7、-4.8、-9.4pct,环比分别变动+0.3、+0.8、-1.9、-0.7、-0.9pct。2023年1-11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8.1%、14.8%、13.9%、15.7%、13.5%,同比分别变动+1.6、-3.6、-13.0、+6.9、+5.1pct。 具体报告内容详见国信证券汽车团队于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 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