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延续调整,上证指数下跌1.72%,深证成指下跌2.33%,创业板指下跌2.6%,科创50下跌1.66%。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表现来看,上周仅4个行业上涨,银行领涨,涨幅为1.34%,军工和环保行业领跌,跌幅超6%。 后市展望 开年后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导致外资继续流出,市场下跌,进而批量触发资管产品平仓线,引发交易负反馈。持续调整后,当前市场已存在超跌情况,资产价格计入过多的悲观预期,市场恐慌情绪释放。短期内在缺乏经济数据验证的当下,市场仍将保持交易型资金主导。 具体而言,受外部数据超预期、跨年机构调仓、绝对收益资金止损,雪球产品敲入,融资盘强平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市场受到较大负面冲击。但同时,后续随着国内外流动性宽松、总量政策积极、经济基本面复苏等利好因素涌现,市场风险偏好或逐步企稳回升。 盘面上看,部分长线资金已开始陆续入场建仓,托底作用将逐渐显现。当前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极端水平,海外冲击将日趋减弱,预计市场将在短期调整后开启超跌反弹。 宏观展望 海外方面,美国12月零售偏强,超出市场预期,前期大幅抢跑的降息预期有所修正。2024年海外通胀整体将呈现缓慢回落态势,但由于基数效应减弱、劳动力市场缓解进度偏慢,通胀下行速度不会很快。2024年美元流动性整体向宽松方向演进,与历史上基准利率维持高位时段相比,美债利率在年度维度仍有下行空间。但未来半年市场的降息预期可能不断受增长、通胀数据、美联储官员表态影响而反反复复。 国内方面,2023Q4实际GDP同比5.2%,平减指数偏低,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增长4.3个百分点,服务消费更强。12月经济数据中,固投上升,基建、制造业投资均有所回升,地产仍偏弱;工增和服务业零售额依然增速较高。10Y国债利率下至2.5%,债券继续上涨,股票市场情绪偏弱。 A股 A股方面,短期A股情绪已至经验性底部,负面压制在“海外流动性向紧缩回摆+国内增长下行”组合仍不利A-H股。美国增长韧性支撑下,海外流动性仍将延续向紧缩回摆,右侧信号出现之前,红利&上游仍占优,TMT科技耐心等右侧信号。 展望未来,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市场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但市场盈利预期上修与风险偏好改善仍需等待新的边际因素催化,短期指数或仍以震荡为主。现阶段投资重点依然在低风险特征的资产或行业板块,若后续市场预期上修,超跌反弹或可考虑关注估值低位的成长行业,如医药、电子、军工等。 从短期角度看,国内经济稳中修复,而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后期,但市场过快交易降息周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存在反复,港股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动。 我们继续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高股息板块。通讯运营商:自由现金流稳步向好,近年来三家运营商派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数字化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有利于电信运营商估值体系重构。煤炭企业:国内行业资本开支维持低位,供需紧张格局仍维持;长协保障了煤企盈利稳健、分红较高的特性。油气企业:未来国际油价预计整体保持中高位运行的态势,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盈利有望保持在较好水平。 (2)医药板块。2023年三季度医药行业在基本面已基本反应了强监管下的悲观预期,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放松,医药板块或迎来近三年调整的大拐点。行业长期需求与成长逻辑不变。国内创新药企海外授权节奏加速,进一步佐证国内药企的国际化创新能力。 (3)消费电子板块。据IDC数据,智能手机经历了2023年低增长后,2024年或有望复苏。国际大厂三季度环比增速达季度高位,盈利能力正逐季改善。消费电子大板块中聚焦创新带来的机会,包括折叠屏、3D打印钛合金、AI终端等方向。此外,AI重新定义个人计算机(PC)不仅将重构客户使用体验,还是电脑核心技术的“再突破”。 (4)跨境运输板块。空运:受益于跨境电商业务扩张,运价与运量均有明显上升,逆转前三季度全球航空货运需求的疲弱态势。集运&油运:近期红海局势升级,多家集运公司暂停红海航线运行,并计划改绕好望角。局势存在升级的可能,将致船舶拥堵与绕道而降低运行效率,对于均价影响或是非线性的。对于油运亦是如此,叠加全球原油贸易路线正在重构,板块或具备较为确定的投资价值。 (5)消费板块。主要集中在出行赛道,以及口红效应消费、品牌出口,及业绩较好的细分行业等。 (6)“中特估”等主题仍有阶段性机会。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均回撤,上证指数也迎来2800点保卫战。申万一级行业中,仅银行、通信、纺织服饰、非银金融微涨,其余板块均回撤,其中国防军工、环保、机械设备领跌。 国内方面,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4.7%,第三产业增长5.8%。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指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 海外方面,美联储在其最新的经济褐皮书中表示,消费者支出的弹性在最近几周推动了美国经济,抵消了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疲软带来的影响,节日期间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支出都达到了预期,有三个地区的消费力度甚至超出了预期,其中包括纽约。受此消息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降温。 上周来看,市场情绪依旧偏低迷,指数在周四深V反弹后,周五延续磨底修复行情。在没有重大利好刺激下,我们预计短期内指数仍需在这点位附近进行多空拉锯,因此我们目前仓位依旧偏谨慎。长期来看,在中美利差缩小的预期下,北向资金有望回流。 上周市场走势意味深长,AH股继续逆全球,延续了大面积杀跌。周四出现深V翻转,总归来看,依旧是情绪疲软,避险情绪浓厚,波动率持续上行。从行业分布来看,银行、通信、纺服、煤炭避险板块受资金追捧,此外受益于海外人工智能大趋势的通信方向和筹码相对较薄的光伏方向,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市场青睐,除此之外成长板块全面承压,军工受冲击较大。上周成交依旧低迷,日均成交6000-7000亿,北向持续卖出,流出35亿。 信息层面,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出炉,2023年全年GDP 5.2%,平减调整下,名义GDP应为4.6%,两年复合增速为4.1%。值得关注的,人口在2023年持续下滑,是负增长的第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相关数据也并不乐观,制约消费,完成24年经济目标依旧需要付出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努力。海外端,去通胀进程受阻,此外近期的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也使得降息预期受到抑制,过于乐观的宽松预期需要修正,且空间巨大。 回到投资,我们谨慎提示筹码结构风险,一是目前仍旧存在数千亿级别的雪球结构产品,另一端资金压力来自公募、私募产品的赎回。目前市场的情绪极致,基本面定价极度扭曲,投资人对于利空信息的敏感度空前,市场进入博弈23年和24Q1业绩的阶段,部分存在季报/年报风险的行业板块恐慌盘尽出,全板块流动加速。我们在当下反而不似先前悲观,当恐慌盘出尽,筹码结构将得到稳固。每一波牛熊市顶部和底部乐观和悲观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每次不一样背后不变的共性是人性。市场此时人人弃如弊履的恐慌跟三年前人人趋之若鹜的疯狂是何其的相似,都是一种情绪的极致。退潮之后历来都是赶海良机,守好阵地,不要慌张。 期权&期指 上周期权标的指数全线下跌,其中科创板下跌最多下跌幅度超3.5%,创业板跌幅最小跌幅小于1%,其他指数跌幅均在1%~2%之间。期权市场情绪中性,大部分期权曲面较对称,没有明显大幅偏斜。期权隐含波动率周度全线上升,其中500ETF和1000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上升最多,上涨超3%。期权隐含波动率和标的走势维持负相关关系,且在指数大幅下行时负相关关系更显著。目前,行情趋势走向尚不明朗,以防守仓位为主,关空波动率仓位仍需谨慎,关注基差和跨品种间的波动率交易机会。 大宗商品 上周大宗商品指数低位震荡,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国内正在积极财政政策,同时“三大工程”扭转国内需求预期;近期的一系列海外数据表明,经济存在一定的韧性,软着陆的概率升高,与之对应的,欧美官员纷纷发声打压激进的降息预期,这加剧了短期资本市场的波动;地缘政治因素,红海局势有所降温,但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延续调整,上证指数下跌1.72%,深证成指下跌2.33%,创业板指下跌2.6%,科创50下跌1.66%。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表现来看,上周仅4个行业上涨,银行领涨,涨幅为1.34%,军工和环保行业领跌,跌幅超6%。 后市展望 开年后由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导致外资继续流出,市场下跌,进而批量触发资管产品平仓线,引发交易负反馈。持续调整后,当前市场已存在超跌情况,资产价格计入过多的悲观预期,市场恐慌情绪释放。短期内在缺乏经济数据验证的当下,市场仍将保持交易型资金主导。 具体而言,受外部数据超预期、跨年机构调仓、绝对收益资金止损,雪球产品敲入,融资盘强平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市场受到较大负面冲击。但同时,后续随着国内外流动性宽松、总量政策积极、经济基本面复苏等利好因素涌现,市场风险偏好或逐步企稳回升。 盘面上看,部分长线资金已开始陆续入场建仓,托底作用将逐渐显现。当前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极端水平,海外冲击将日趋减弱,预计市场将在短期调整后开启超跌反弹。 宏观展望 海外方面,美国12月零售偏强,超出市场预期,前期大幅抢跑的降息预期有所修正。2024年海外通胀整体将呈现缓慢回落态势,但由于基数效应减弱、劳动力市场缓解进度偏慢,通胀下行速度不会很快。2024年美元流动性整体向宽松方向演进,与历史上基准利率维持高位时段相比,美债利率在年度维度仍有下行空间。但未来半年市场的降息预期可能不断受增长、通胀数据、美联储官员表态影响而反反复复。 国内方面,2023Q4实际GDP同比5.2%,平减指数偏低,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增长4.3个百分点,服务消费更强。12月经济数据中,固投上升,基建、制造业投资均有所回升,地产仍偏弱;工增和服务业零售额依然增速较高。10Y国债利率下至2.5%,债券继续上涨,股票市场情绪偏弱。 A股 A股方面,短期A股情绪已至经验性底部,负面压制在“海外流动性向紧缩回摆+国内增长下行”组合仍不利A-H股。美国增长韧性支撑下,海外流动性仍将延续向紧缩回摆,右侧信号出现之前,红利&上游仍占优,TMT科技耐心等右侧信号。 展望未来,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市场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但市场盈利预期上修与风险偏好改善仍需等待新的边际因素催化,短期指数或仍以震荡为主。现阶段投资重点依然在低风险特征的资产或行业板块,若后续市场预期上修,超跌反弹或可考虑关注估值低位的成长行业,如医药、电子、军工等。 从短期角度看,国内经济稳中修复,而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后期,但市场过快交易降息周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存在反复,港股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动。 我们继续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高股息板块。通讯运营商:自由现金流稳步向好,近年来三家运营商派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数字化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有利于电信运营商估值体系重构。煤炭企业:国内行业资本开支维持低位,供需紧张格局仍维持;长协保障了煤企盈利稳健、分红较高的特性。油气企业:未来国际油价预计整体保持中高位运行的态势,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盈利有望保持在较好水平。 (2)医药板块。2023年三季度医药行业在基本面已基本反应了强监管下的悲观预期,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放松,医药板块或迎来近三年调整的大拐点。行业长期需求与成长逻辑不变。国内创新药企海外授权节奏加速,进一步佐证国内药企的国际化创新能力。 (3)消费电子板块。据IDC数据,智能手机经历了2023年低增长后,2024年或有望复苏。国际大厂三季度环比增速达季度高位,盈利能力正逐季改善。消费电子大板块中聚焦创新带来的机会,包括折叠屏、3D打印钛合金、AI终端等方向。此外,AI重新定义个人计算机(PC)不仅将重构客户使用体验,还是电脑核心技术的“再突破”。 (4)跨境运输板块。空运:受益于跨境电商业务扩张,运价与运量均有明显上升,逆转前三季度全球航空货运需求的疲弱态势。集运&油运:近期红海局势升级,多家集运公司暂停红海航线运行,并计划改绕好望角。局势存在升级的可能,将致船舶拥堵与绕道而降低运行效率,对于均价影响或是非线性的。对于油运亦是如此,叠加全球原油贸易路线正在重构,板块或具备较为确定的投资价值。 (5)消费板块。主要集中在出行赛道,以及口红效应消费、品牌出口,及业绩较好的细分行业等。 (6)“中特估”等主题仍有阶段性机会。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均回撤,上证指数也迎来2800点保卫战。申万一级行业中,仅银行、通信、纺织服饰、非银金融微涨,其余板块均回撤,其中国防军工、环保、机械设备领跌。 国内方面,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4.7%,第三产业增长5.8%。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指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 海外方面,美联储在其最新的经济褐皮书中表示,消费者支出的弹性在最近几周推动了美国经济,抵消了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疲软带来的影响,节日期间大多数地区的消费支出都达到了预期,有三个地区的消费力度甚至超出了预期,其中包括纽约。受此消息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降温。 上周来看,市场情绪依旧偏低迷,指数在周四深V反弹后,周五延续磨底修复行情。在没有重大利好刺激下,我们预计短期内指数仍需在这点位附近进行多空拉锯,因此我们目前仓位依旧偏谨慎。长期来看,在中美利差缩小的预期下,北向资金有望回流。 上周市场走势意味深长,AH股继续逆全球,延续了大面积杀跌。周四出现深V翻转,总归来看,依旧是情绪疲软,避险情绪浓厚,波动率持续上行。从行业分布来看,银行、通信、纺服、煤炭避险板块受资金追捧,此外受益于海外人工智能大趋势的通信方向和筹码相对较薄的光伏方向,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市场青睐,除此之外成长板块全面承压,军工受冲击较大。上周成交依旧低迷,日均成交6000-7000亿,北向持续卖出,流出35亿。 信息层面,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出炉,2023年全年GDP 5.2%,平减调整下,名义GDP应为4.6%,两年复合增速为4.1%。值得关注的,人口在2023年持续下滑,是负增长的第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相关数据也并不乐观,制约消费,完成24年经济目标依旧需要付出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努力。海外端,去通胀进程受阻,此外近期的就业数据和通胀数据也使得降息预期受到抑制,过于乐观的宽松预期需要修正,且空间巨大。 回到投资,我们谨慎提示筹码结构风险,一是目前仍旧存在数千亿级别的雪球结构产品,另一端资金压力来自公募、私募产品的赎回。目前市场的情绪极致,基本面定价极度扭曲,投资人对于利空信息的敏感度空前,市场进入博弈23年和24Q1业绩的阶段,部分存在季报/年报风险的行业板块恐慌盘尽出,全板块流动加速。我们在当下反而不似先前悲观,当恐慌盘出尽,筹码结构将得到稳固。每一波牛熊市顶部和底部乐观和悲观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每次不一样背后不变的共性是人性。市场此时人人弃如弊履的恐慌跟三年前人人趋之若鹜的疯狂是何其的相似,都是一种情绪的极致。退潮之后历来都是赶海良机,守好阵地,不要慌张。 期权&期指 上周期权标的指数全线下跌,其中科创板下跌最多下跌幅度超3.5%,创业板跌幅最小跌幅小于1%,其他指数跌幅均在1%~2%之间。期权市场情绪中性,大部分期权曲面较对称,没有明显大幅偏斜。期权隐含波动率周度全线上升,其中500ETF和1000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上升最多,上涨超3%。期权隐含波动率和标的走势维持负相关关系,且在指数大幅下行时负相关关系更显著。目前,行情趋势走向尚不明朗,以防守仓位为主,关空波动率仓位仍需谨慎,关注基差和跨品种间的波动率交易机会。 大宗商品 上周大宗商品指数低位震荡,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国内正在积极财政政策,同时“三大工程”扭转国内需求预期;近期的一系列海外数据表明,经济存在一定的韧性,软着陆的概率升高,与之对应的,欧美官员纷纷发声打压激进的降息预期,这加剧了短期资本市场的波动;地缘政治因素,红海局势有所降温,但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