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点评】债市利好部分落地,仍有期待空间 ——1月24日宣布降准、降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点评
(以下内容从建信期货《【市场点评】债市利好部分落地,仍有期待空间 ——1月24日宣布降准、降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 解读: (1)如何理解此次超预期降准 时间超预期。一是在1月重启PSL形成基础货币投放、超量续作MLF平稳度过1月税期大月后,仍然再度降准补充流动性。二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宣布,不是与往常一样先由国常会提及再由央行落实。 幅度超预期。2022年以来降准均在0.25个百分点,此次幅度为0.5个百分点。 对此的理解:或意在释放积极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补充春节流动性、推动LPR下行、为配合后期财政发力政府债发行。 短期来看降准存在一定必要性。首先是近期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降准释放了一定的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二是1月资金缺口较大,包括春节前居民取现需求较大导致资金大量流出银行间(近五年同期均值约1.2万亿)、年初政府债发行偏淡但1月是传统财政收入大月(政府存款近五年同期变动均值约7800亿)、年初信贷大月缴准压力上升(按降准前7.4%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算,近五年同期均值约2340亿元),因此整体存在2万多亿的资金缺口需要补充。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之后央行应该还需要继续在公开市场投放补充流动性。三是为了推动LPR进一步下行。潘功胜行长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将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下行。” 另外2月之后地方债提前批或将开启发行,据1月11日财联社报道,目前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下达地方,但中央监管部门尚未启动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不过地方已自发启动项目储备工作,其中部分地方特别梳理存量已发债项目,以期能在春节前(2月10日)快速启动发行,这类项目此前已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后续或不用审批、可直接发债,但仍具有不确定性。地方债的早发行早使用将早见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当前的修复趋势。 (2)还会否降息? 降准落地后短期降息的概率有所减弱。首先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变动并具不领先性,其调降后并不必然会降息,而且实际上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相比MLF利率下调是略有滞后的,更像是对MLF调降后的跟降。二是回顾2018年以来的降准降息操作,1个月以内同时降准降息的时间点有2020年1月和4月,以及2021年12月,一个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另一个是国内经济出现持续下滑需要政策发力,而目前的情况是前期已有部分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正在观察效果,因此强力刺激的必要性可能并不高。 但是降息后续宽松空间仍存。根据潘功胜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的几点信息,我们认为今年宽松政策仍有空间。一是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央行强调要将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即仍有刺激需求的必要。二是美联储货币转向,外部的汇率压力减弱,有利于央行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三是需要配合财政发债、呵护流动性熨平波动。潘功胜行长指出“当前政府债券发行成本低,居民持有政府债券比例较低,购买政府债券还有提升的空间。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有充分条件。” 如果会降,什么时候会落地?我们认为3月之后降息的概率应会进一步增大,需要关注几点。一是此次降准后可能进入政策观察期,如果经济未出现改善则需要进一步加力,降息概率将会增大。二是随着外围汇率压力进一步减小,降息的动力会更大,目前CME利率期货显示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二季度开始降息。 (3)对债市的影响 我们认为此次降准意味着部分利好落地但未出尽。 对长债,前期降息预期驱动其表现较为强势,而现在宽松部分落地,短期进一步降息的概率有所下降,或存在一定止盈需求。另外,宽松政策先行后期稳增长政策或也将跟上,两会前稳增长预期或出现升温对长端形成压力,而且启动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政策并力图推动LPR下行也是为了宽信用,对长债有一定压力。但考虑利多未出尽、基本面仍偏弱、宽信用发力到见效存在时滞,应该也不存在大幅调整的风险。 对于短债,如果降准后资金面能恢复实质宽松,则形成直接利好,而且目前曲线过度平坦,短端上行的空间相较长端更为有限,其机会应也更为确定。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0-38909340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jxqhyfb
事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同时,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 解读: (1)如何理解此次超预期降准 时间超预期。一是在1月重启PSL形成基础货币投放、超量续作MLF平稳度过1月税期大月后,仍然再度降准补充流动性。二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宣布,不是与往常一样先由国常会提及再由央行落实。 幅度超预期。2022年以来降准均在0.25个百分点,此次幅度为0.5个百分点。 对此的理解:或意在释放积极政策信号稳定市场预期、补充春节流动性、推动LPR下行、为配合后期财政发力政府债发行。 短期来看降准存在一定必要性。首先是近期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降准释放了一定的积极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二是1月资金缺口较大,包括春节前居民取现需求较大导致资金大量流出银行间(近五年同期均值约1.2万亿)、年初政府债发行偏淡但1月是传统财政收入大月(政府存款近五年同期变动均值约7800亿)、年初信贷大月缴准压力上升(按降准前7.4%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算,近五年同期均值约2340亿元),因此整体存在2万多亿的资金缺口需要补充。本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之后央行应该还需要继续在公开市场投放补充流动性。三是为了推动LPR进一步下行。潘功胜行长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将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我们说的LPR下行。” 另外2月之后地方债提前批或将开启发行,据1月11日财联社报道,目前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下达地方,但中央监管部门尚未启动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不过地方已自发启动项目储备工作,其中部分地方特别梳理存量已发债项目,以期能在春节前(2月10日)快速启动发行,这类项目此前已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后续或不用审批、可直接发债,但仍具有不确定性。地方债的早发行早使用将早见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当前的修复趋势。 (2)还会否降息? 降准落地后短期降息的概率有所减弱。首先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变动并具不领先性,其调降后并不必然会降息,而且实际上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相比MLF利率下调是略有滞后的,更像是对MLF调降后的跟降。二是回顾2018年以来的降准降息操作,1个月以内同时降准降息的时间点有2020年1月和4月,以及2021年12月,一个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另一个是国内经济出现持续下滑需要政策发力,而目前的情况是前期已有部分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正在观察效果,因此强力刺激的必要性可能并不高。 但是降息后续宽松空间仍存。根据潘功胜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的几点信息,我们认为今年宽松政策仍有空间。一是当前国内需求不足,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央行强调要将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即仍有刺激需求的必要。二是美联储货币转向,外部的汇率压力减弱,有利于央行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三是需要配合财政发债、呵护流动性熨平波动。潘功胜行长指出“当前政府债券发行成本低,居民持有政府债券比例较低,购买政府债券还有提升的空间。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有充分条件。” 如果会降,什么时候会落地?我们认为3月之后降息的概率应会进一步增大,需要关注几点。一是此次降准后可能进入政策观察期,如果经济未出现改善则需要进一步加力,降息概率将会增大。二是随着外围汇率压力进一步减小,降息的动力会更大,目前CME利率期货显示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二季度开始降息。 (3)对债市的影响 我们认为此次降准意味着部分利好落地但未出尽。 对长债,前期降息预期驱动其表现较为强势,而现在宽松部分落地,短期进一步降息的概率有所下降,或存在一定止盈需求。另外,宽松政策先行后期稳增长政策或也将跟上,两会前稳增长预期或出现升温对长端形成压力,而且启动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政策并力图推动LPR下行也是为了宽信用,对长债有一定压力。但考虑利多未出尽、基本面仍偏弱、宽信用发力到见效存在时滞,应该也不存在大幅调整的风险。 对于短债,如果降准后资金面能恢复实质宽松,则形成直接利好,而且目前曲线过度平坦,短端上行的空间相较长端更为有限,其机会应也更为确定。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0-38909340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jxqhyfb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