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申万宏源策略|23Q4持仓分析】显著缩量且高仓运行下,配置向医药科技倾斜

【申万宏源策略|23Q4持仓分析】显著缩量且高仓运行下,配置向医药科技倾斜

作者: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策略】/ 发布时间:2024-01-2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申万宏源策略|23Q4持仓分析】显著缩量且高仓运行下,配置向医药科技倾斜》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显著缩量且高仓运行下 配置向医药科技倾斜 —— 2023Q4主动型权益公募基金持股分析 总量视角:2023年四季度市场震荡下行,公募基金出现三大历史极限:1)赚钱效应继续走弱,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已连跌2年,为历史首次;2)净赎回压力大,2023年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净赎回份额为历史最高;3)缩量市场下,基金仓位逼近历史最高。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风险偏好继续向低估值迁移,但同时也积极参与科技新产业趋势投资。 赚钱效应继续走弱,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已连跌2年,为历史首次:2023Q4主要宽基指数与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净值涨幅中位数均为负增长。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2023Q4净值涨幅中位数为-4.4%,好于沪深300(-7.0%)和创业板指(-5.6%),弱于国证2000(-1.1%)和中证1000(-3.2%)。2023年全年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3%,跌幅仅次于创业板指,同时也是连续第二年收益率为负增长,为历史首次。而与此对应的是,2023年全年沪深两市个股涨幅中位数为3%,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的表现于2016年后首次跑输市场。当前,基金重仓股相对于非基金重仓股的估值溢价已回到2019年年中水平。 净赎回压力大,2023年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净赎回份额为历史最高,增量资金有限,缩量博弈显著:从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的份额变化拆分来看,2023Q4新基金发行仅为228亿份;同时存量赎回份额进一步扩大到1247亿份,单季度净赎回1019亿份,为2016年来最高水平。以年度维度来看,2023年全年,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新基金发行仅为1385亿份,同时存量赎回份额进一步扩大到3792亿份,全年净赎回2407亿份,为历史最高水平。 公募基金仓位逼近历史最高。相比市场历次熊市,当前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仓位消化不充分:2023Q4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整体仓位分别继续提升0.6、0.7和0.2个百分点至89.5%、87.9%和76.0%,逼近历史最高水平。本轮公募基金已从2021年2月的高点持续调整了3年左右,累计净值涨幅中位数回撤幅度达38%,但相比于历史以往几次熊市阶段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降仓,本轮仓位调整消化并不充分。 公募风险偏好继续向低估值迁移,持股分散度扩大: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对低估值公司持股金额占比,以PE(TTM)在0到20倍之间以及PB(LF)在0到3倍之间衡量,分别继续从23Q3的28.5%和32.3%提升至23Q4的31.8%和35.4%。同时,持股结构分散化趋势延续。23Q4公募基金总体重仓股数量占沪深两市股票比例从2020年年底以来中枢不断攀升,目前提升至48%,最高为2016年年底的63%。而23Q4公募基金前10只、前20只和前50只重仓股持股市值占比较23Q3进一步回落,目前分别为18%、26%、38%。 板块配置:加仓科创板。 港股通配置继续回落,其中科技和高分红行业持仓占比提升明显:23Q4港股通公司配置占比较23Q3回落1.3个百分点至8.7%。其中配置占比提升的前五大行业集中在科技和高分红领域,主要为:计算机(+1.8%)、汽车(+1.6%) 、电子(+1.3%)、公用事业(+1.1%)和 煤炭(+0.7%)。配置占比减少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4.8%)、传媒(-2.7%)、石油石化(-0.5%) 。 A股加仓科创板和创业板:23Q4科创板、创业板的配置系数分别提升0.28和0.02至2.0倍和1.5倍,主板配置系数小幅下降0.03至0.9倍。宽基指数中上证50配置系数变动不大,沪深300配置系数小幅下降0.03。科创50、国证2000、中证1000、中证500和创业板指配置系数分别提升0.39、0.08、0.09、0.05和0.07。 主题配置:高股息整体减配,内部结构向煤炭倾斜,出海链公司受青睐。 23Q4高股息组合整体受到一定程度减仓,但内部结构有分化,主要向煤炭集中。以股息率大于5%的个股组合来看,23Q4公募对其持仓占比为5.3%,较23Q3下降2.3个百分点,配置系数为0.32倍,较23Q3下降0.17。同时以2023/9/30股息率TTM大于6%的个股为样本统计发现,高股息样本中加仓与减仓的股票数量比例接近1:1,行业结构上主要向煤炭倾斜。 出海链公司受到青睐:23Q4万得出海指数配置占比为17.28%,较23Q3提升0.36个百分点,配置系数为2.0倍,同样较23Q3增加0.05。以2022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过50%的个股为组合(简称“出海组合”),该组合23Q4配置占比为16.01%,较23Q3提升1.87个百分点,配置系数为1.99倍,同样较23Q3增加0.16。 行业配置:左手加仓人工智能和医药(电子/自动化设备/医药),右手加仓部分红利与出口链(煤炭/电力/纺服)。 TMT:加仓电子(电子持仓占比创历史新高),减仓计算机/通信/传媒,长期视角资金对于科技新赛道的认识和配置尚处于进程中。2023Q4电子领域催化不断,半导体/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电子化学品/元件均获加仓,尤其是半导体,23Q4配置系数提升0.37至2.41倍,处于历史85%分位,持仓占比达7.8%(占电子行业持仓过半),为历史最高水平;相对而言,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电子化学品和元件的配置系数分别为1.48倍、0.60倍、1.67倍和1.58倍,绝对持仓水平较低,分别为3%、0.7%、0.5%和1.3%。电子以外的其他细分TMT行业,除影视院线获得加仓外,传媒其他细分行业、计算机、通信均遭减仓,尤其是通信设备/游戏/广告营销为减仓幅度最大的三个细分行业,当前配置系数分别为1.71倍、0.81倍和0.68倍,处于历史82%、40%和16%分位。从长期视角看,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最重要的产业趋势之一,资金对其认识从最初的概念到最终的全面认可可能需要数年之久,短期内资金在该领域的配置波动属于正常情况。如上一轮互联网浪潮最早从2010年公募就已开始进行配置,但最终于2015年全面认可,新能源最早从2016年开始获得公募配置,但最终于2022年全面认可。 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在23Q4得到大幅加仓,新能源筹码持续出清。23Q4机器人、家电零部件、其他自动化设备配置系数分别提升0.79、0.20和0.37至1.3倍、2.8倍和1.1倍,尽管如此,目前自动化设备(二级行业)的持仓占比仍然仅为1%,配置系数仅为1.13倍。其他加仓的领域还包括航海装备、商用车、地面兵装、通用设备、电网设备等。对于新能源来说,电力设备自22Q2持仓占比突破20%后已持续回落6个季度,持仓占比从23Q3的11.0%继续调整至23Q4的10.1%,配置系数从23Q3的1.65倍下降至23Q4的1.59倍,行业市场表现已调整一年半,筹码继续出清中,电网设备、风电设备获得加仓,光伏当中的逆变器和光伏加工设备获得加仓。 医药医疗:自2022Q4以来连续第5个季度持续加仓,且加减仓行为与23Q4行业表现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加仓行业多数正收益,减仓行业多数负收益)。医药是受行业/主题基金影响较大的行业,剔除明显的行业/主题基金后,23Q4医药的持仓占比为9.6%,处于历史36%分位,而全部基金的医药持仓占比为14.6%,处于历史75%分位。剔除明显的行业/主题基金后,23Q4医药的配置系数为1.16倍,较23Q3增加0.13,处于历史18%分位,而全部基金的医药配置系数为1.77倍,较23Q3增加0.11,处于历史31%分位。具体配置而言,23Q4加仓体外诊断、血液制品、医疗设备、医疗耗材、疫苗等,而这些加仓行业在23Q4分别取得7%、17%、9%、-1%、10%的涨幅,多数取得正收益。而23Q4主要减仓医院、医疗研发外包、中药和医药流通,而这些行业于23Q4涨幅分别为-12%、-14%、-4%和-3%,均为负收益。 消费:逆周期大幅加仓农业,加仓出口链(家电/纺服)和低估值的非白酒等其他食品饮料,减仓可选消费(白酒/零售/美容护理/社服)。23Q4消费板块整体配置系数为1.44倍,较23Q3小幅下降0.01,持仓占比为21%,处于历史36%分位。具体而言,23Q4农林牧渔中养殖业和饲料加仓幅度较大,配置系数分别提升了0.89和0.44至23Q4的1.94倍和2.33倍;其次和外需出口相关的纺织服饰配置系数提升0.08至0.76倍,家电配置系数提升0.11至1.64倍。食品饮料中非酒类相关的饮料乳品/休闲食品/食品加工/调味发酵品均获加仓,而白酒与非白酒配置系数则分别下降0.13和0.23至2.02倍和1.39倍,分别处于历史55%和64%分位。另外,商贸零售/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则遭到一定程度减仓。 周期:加仓高分红(煤炭/公用事业)和非地产链中游周期(有色等),减仓地产链周期(建材/建筑等)。23Q4周期配置系数为0.60倍,较23Q3小幅下降0.01,持仓占比为15%,处于历史58%分位。具体而言,周期板块23Q4主要加仓:1)高分红板块:煤炭开采/电力/燃气;2)部分非地产链的中游周期:工业金属/小金属/化学制品/特钢/金属新材料/橡胶等。减仓非金属材料/油气开采/装修建材/玻璃玻纤/贵金属/专业工程等。 金融地产:持仓占比和配置系数均创新低。23Q3金融地产配置系数和配置占比分别从23Q3的0.31倍和6%下降至23Q4的0.24倍和4%,创历史新低。其中除地产服务和农商外变化不大外,其余地产开发/证券/保险/银行均遭减仓。 行业配置系数和估值百分位的综合情况: 高配置&低估值(配置系数>70%分位 & 估值<30%分位) :加仓:元件/电机/通用设备/血液制品/其他医疗服务/体外诊断/家电零部件/橡胶/金属新材料/工业金属/小金属,减仓:通信服务/通信设备/光伏辅材/航空装备/摩托车及其他/航运港口/化学原料/油服工程/贵金属/油气开采。 低配置&低估值(配置系数<30%分位 & 估值<30%分位):加仓:消费电子/疫苗/原料药/饮料乳品/白色家电/农产品加工/航天装备,减仓:数字媒体/出版/医药流通/专业连锁/旅游零售/照明设备/家居用品/化妆品/厨卫电器/证券/股份制银行/保险/环境治理/基础建设/物流/玻璃玻纤/装修建材。 高配置&高估值(配置系数>70%分位 & 估值>70%分位) :减仓:航空机场。 风险提示:1)公募基金仅为市场资金的一部分,不具有全面代表性;2)基金季报数据有时间滞后性;3)本文分析均以基金季报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为口径,与基金全部重仓股相比存在一定误差。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