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底愈加稳固,市场底还会远吗?20年市场行情告诉你真相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政策底愈加稳固,市场底还会远吗?20年市场行情告诉你真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破掉前低、多轮拉锯、消化压力,周二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多空攻防大战。此时涨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这种敢于改变羸弱市场的决心才弥足珍贵。 自2023年5月以来,A股转入弱势,并打破了维持近两年的震荡走势。特别是今年1月中旬之后,沪指接连下破2900点、2800点整数关口,投资者都在寻找反击的时机。 而就在昨天,重磅会议再次重申: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在这种关键时刻,政策面的价值堪比黄金,这对恢复市场信心大有裨益。 回顾历史,A股有过高光时刻,也遭遇过波折。特别是在低谷的时候,政策面总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促成市场走向下一个辉煌。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复盘政策与市场底部形成的关系,以史为鉴来指导当前的投资。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重磅会议半年两提资本市场,政策底愈加扎实 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这次重磅会议备受投资者关注,因为高层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短短一段话,讲明了A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A股的走势影响因素众多,来自宏观面、政策面、技术面、基本面等多种因素,本轮市场回调的重要逻辑就在于:投融资没有实现动态平衡,部分违法违规事件扰乱市场秩序,投资者情绪相对低迷。 若要实现投融资动态平衡,就需要系统地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以优质的资产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这将有助于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 若要降低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构筑完善的制度和监督机制,让市场参与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若要提振投资者信心,那就需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将制度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等内化至资本市场,让股民充分享受到市场发展的红利。 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重磅会议已经两度部署资本市场平稳发展,这充分表明市场已经迎来更加稳固的政策底。 2、政策底已成市场底关键推手 回顾2005年以来的中国股市,政策底往往能够促成市场底的形成。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多空之间的博弈日益复杂。 ①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奠定牛市基础 作为2000年以来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牛市,沪指从2005年998点一路猛冲至6124点,至今6124点都是沪指的“白月光”。 事实上,2005年市场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国有股减持问题仍然困扰着年轻的A股。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让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迎来关键的变革。尽管改革前后引发了市场对A股估值的担忧,但基本制度的变革让A股拥有了经济核心推动力的功能,一轮牛市已在预料之中。 在市场走弱期间,高层不仅发表讲话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保险资金也可以独立入市操作,这极大改善市场信心和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②2008年政策“立体呵护”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A股也并未幸免于难。面对急速回落的市场,愈加成熟的监管层展开了“立体行动”。 当年9月,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收,国资委则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股份,“国家队”中央汇金则买入国有大行股票,这对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刺激。 不仅如此,央行在当年四季度还多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市场避免了流动性危机。 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内需十大措施及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帮助实体经济迅速摆脱困难。 在一系列的政策呵护下,A股在2008年年底便迎来反转时刻,这充分显示了“立体政策”的威力。 ③2015年“国家队”发挥平准基金的作用 2015年在杠杆资金的影响下,市场出现了极大的波动。由于市场下跌是由资金层面引发的,所以监管层在部署提振市场时,则更多从市场的角度出发。 以中央汇金、中证金融为代表的国家队快速筹集资金,迅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防止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衍生品市场上,限制做空措施出台,进一步减弱了做空力量。央行更是进行降准降息,进一步扭转了市场的预期。 ④2018年降准夯实政策底 2018年在贸易争端的影响下,A股再次出现探底行情。在市场快速回落的背景下,央行快速启动降准工具,连续四次定向降准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不仅如此,产业政策上科技创新行业已经成为焦点领域,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宏伟筹划,更是奠定了金融、产业转型的方向。 回首历史,金融市场总是起伏不定,投资者应当在贪婪和恐惧中寻找到平衡点。当政策面在积极促成市场底部时,我们可以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保持理性,这样才能战胜人性的弱点、拥抱更好的投资机会。 (本文首发于2024年1月23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破掉前低、多轮拉锯、消化压力,周二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多空攻防大战。此时涨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这种敢于改变羸弱市场的决心才弥足珍贵。 自2023年5月以来,A股转入弱势,并打破了维持近两年的震荡走势。特别是今年1月中旬之后,沪指接连下破2900点、2800点整数关口,投资者都在寻找反击的时机。 而就在昨天,重磅会议再次重申: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在这种关键时刻,政策面的价值堪比黄金,这对恢复市场信心大有裨益。 回顾历史,A股有过高光时刻,也遭遇过波折。特别是在低谷的时候,政策面总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促成市场走向下一个辉煌。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复盘政策与市场底部形成的关系,以史为鉴来指导当前的投资。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重磅会议半年两提资本市场,政策底愈加扎实 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这次重磅会议备受投资者关注,因为高层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短短一段话,讲明了A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A股的走势影响因素众多,来自宏观面、政策面、技术面、基本面等多种因素,本轮市场回调的重要逻辑就在于:投融资没有实现动态平衡,部分违法违规事件扰乱市场秩序,投资者情绪相对低迷。 若要实现投融资动态平衡,就需要系统地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以优质的资产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这将有助于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 若要降低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构筑完善的制度和监督机制,让市场参与者“不敢越雷池半步”。 若要提振投资者信心,那就需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将制度优势、经济优势、人才优势等内化至资本市场,让股民充分享受到市场发展的红利。 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重磅会议已经两度部署资本市场平稳发展,这充分表明市场已经迎来更加稳固的政策底。 2、政策底已成市场底关键推手 回顾2005年以来的中国股市,政策底往往能够促成市场底的形成。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多空之间的博弈日益复杂。 ①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奠定牛市基础 作为2000年以来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牛市,沪指从2005年998点一路猛冲至6124点,至今6124点都是沪指的“白月光”。 事实上,2005年市场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国有股减持问题仍然困扰着年轻的A股。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让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迎来关键的变革。尽管改革前后引发了市场对A股估值的担忧,但基本制度的变革让A股拥有了经济核心推动力的功能,一轮牛市已在预料之中。 在市场走弱期间,高层不仅发表讲话要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保险资金也可以独立入市操作,这极大改善市场信心和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②2008年政策“立体呵护”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A股也并未幸免于难。面对急速回落的市场,愈加成熟的监管层展开了“立体行动”。 当年9月,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收,国资委则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股份,“国家队”中央汇金则买入国有大行股票,这对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刺激。 不仅如此,央行在当年四季度还多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市场避免了流动性危机。 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内需十大措施及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帮助实体经济迅速摆脱困难。 在一系列的政策呵护下,A股在2008年年底便迎来反转时刻,这充分显示了“立体政策”的威力。 ③2015年“国家队”发挥平准基金的作用 2015年在杠杆资金的影响下,市场出现了极大的波动。由于市场下跌是由资金层面引发的,所以监管层在部署提振市场时,则更多从市场的角度出发。 以中央汇金、中证金融为代表的国家队快速筹集资金,迅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防止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衍生品市场上,限制做空措施出台,进一步减弱了做空力量。央行更是进行降准降息,进一步扭转了市场的预期。 ④2018年降准夯实政策底 2018年在贸易争端的影响下,A股再次出现探底行情。在市场快速回落的背景下,央行快速启动降准工具,连续四次定向降准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不仅如此,产业政策上科技创新行业已经成为焦点领域,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宏伟筹划,更是奠定了金融、产业转型的方向。 回首历史,金融市场总是起伏不定,投资者应当在贪婪和恐惧中寻找到平衡点。当政策面在积极促成市场底部时,我们可以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保持理性,这样才能战胜人性的弱点、拥抱更好的投资机会。 (本文首发于2024年1月23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