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君农业】行业周报:强免苗加速市场化,优质企业抢占先机

【国君农业】行业周报:强免苗加速市场化,优质企业抢占先机

作者:微信公众号【农业凯歌】/ 发布时间:2020-11-2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国君农业】行业周报:强免苗加速市场化,优质企业抢占先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报告导读 强免疫苗市场化加速,长期动物疫苗行业有望迎来扩容,成长空间广阔;短期竞争促进行业竞争加剧,优质企业有望抢占先机,继续推荐动保龙头公司。 摘要 动保:强免疫苗市场化加速,优质市场苗企业将抢占先机。近日,农业部发文,规定2022年底前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停止供应规模养殖场户,2025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随着招采退出,企业招采苗业务不可避免地迎来阵痛,公司将向市场苗方向不断转型,市场竞争加剧,优质企业将继续抢占市场。长期来看,招采退出将使行业迎来扩容,具有产品、渠道、服务优势的企业将占领市场。口蹄疫、禽流感两大市场有望显著扩容,两种疫苗都是养殖户必免疫苗,整体销量稳定,市场苗价格相对招采苗接近翻倍,量稳价提将促进行业整体大幅扩容;并且此次改革有利于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各大企业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渠道和服务,过往竞争优势更明显的企业将占得先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生猪养殖:我们看到本轮周期带给行业丰厚的利润,但周期中同样也在抬高行业的盈亏平衡线,种猪产能将是决定生猪养殖行业当前盈利能力和未来生存能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猪价的逐步下跌,没有自供仔猪能力的规模场和散养户的亏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时间问题,大浪淘沙后,在行业底部能够生存的是保留自有种猪场且成本控制能力优秀的头部企业。未来持续关注在规模化进程中养殖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控制能力优良的养殖成长股。 种植种业:拉尼娜气候变化将对全球农产品的播种进度和单产等产生重要影响,供给端的减少将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向上,下游种植端的价格向好也将带动种子行业的景气度向上。当前,从景气的角度看好农产品,从成长的角度看好转基因,转基因使玉米种业板块竞争格局重塑,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 动物疫苗市场周期向好,成长空间广阔。此次改革有利于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产品、渠道、服务领先的企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荐标的:生物股份、瑞普生物、中牧股份。生猪养殖板块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从成长角度推荐生猪板块: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大北农、天康生物等。种植链核心推荐玉米种业,选择既具备转基因技术储备的企业,又在传统杂交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标的,推荐标的: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推荐农业优质标杆:海大集团。推荐农业BC端机会的相关企业:圣农发展、湘佳股份、天马科技等。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养殖疫病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正文 1 强免疫苗市场化加速,优质市场苗企业将占先机 1.1.政策解读:推行疫苗流通市场化,放开强免疫苗经营 2020年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实施机制改革的通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2020—2021年,在河北、吉林等10个省份的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深入推进“先打后补”改革试点;2022年,全国所有省份的规模养殖场户实现“先打后补”,年底前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停止供应规模养殖场户;2025年,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 2)树立“生产者防疫、受益者付费”理念,支持市场机制在强免疫苗经销、采购、免疫服务等环节起决定性作用。 3)支持免疫服务主体多元化,养殖场户自行免疫、第三方服务主体免疫、政府免疫服务等多种形式并举;促进免疫责任明晰化,落实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实现免疫管理信息化。 1.2. 短期先抑:政采苗逐步退出,部分企业迎阵痛 短期先抑,政采退出促进公司转型。多数上市疫苗公司仍有政采收入,甚至部分生产企业以政府招标苗为主要收入来源。体量方面,预计2019年我国强制免疫疫苗的销售额45亿元左右,其中猪用口蹄疫招采苗约14亿(19年由于生猪存栏减少导致的,常年在20亿左右),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招采苗接近19亿。如果政采退出,口蹄疫领域,政采占比较高的公司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禽流感疫苗领域,部分企业过半收入也是来源于政府招采。随着强免苗的市场化进程推进,公司在政采苗业务不可避免地迎来阵痛。但由于2025年才会逐步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免疫苗,这样留给优质企业充分转型的时间,从而减少短期政采退出导致的阵痛。 1.3.长期后扬:行业整体扩容,促进公司优胜劣汰 强免苗市场化加速,行业整体有望扩容。销量有望保持稳定:目前我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实施强制免疫,客户群体主要以散户和中小规模场为主。由于口蹄疫、禽流感是必免品种,因此招采苗的退出不会使市场需求量大幅缩水,而是将逐步被市场苗所取代。价格有望上行:以口蹄疫疫苗为例,政采苗提价之后约为1.5-2元/ml,目前市场苗价格在赠送之后约为6元/头份,动物疫苗从政采苗向市场苗完全转换之后,在量稳价提下,将使行业扩容。 优质产品是核心,市场苗性价比不断提升。此次政策改革有利于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以及市场苗整体品质的提升,推动养殖企业使用更加优质的市场苗,从而逐步提升市场苗的渗透率。产品端,随着下游规模养殖户对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视程度提高,安全高效、稳定均一的优质市场苗无疑能够更好满足其防控需求,做到减负增效、提高料肉比;价格方面,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研发,市场苗与政采苗价格差异已经从10倍缩小到了2倍左右,叠加市场苗销售的赠送等优惠,性价比相对于招采苗不断提升。 市场苗渠道费用高企决定了市场无法实现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化进程将会迫使招采苗生产企业自行构建销售渠道与散户和中小规模场客户对接,这会使得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导致低价的招采苗没有利润空间。综上,我们认为随着政策的推行,低价招采苗将会逐步被优质市场苗取代,而非进入市场渠道驱逐良币。 未来,各大企业将进一步加速对研发实力、产品工艺、渠道和服务的提升,过往竞争优势更明显的企业将占得先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1.4.投资建议 动物疫苗市场周期向好,成长空间广阔。此次改革有利于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产品、渠道、服务领先的企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荐标的:生物股份、瑞普生物、中牧股份。生猪养殖板块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从成长角度推荐生猪板块: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大北农、天康生物等。种植链核心推荐玉米种业,选择既具备转基因技术储备的企业,又在传统杂交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标的,推荐标的: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推荐农业优质标杆:海大集团。推荐农业BC端机会的相关企业:圣农发展、湘佳股份、天马科技等。 2 重点覆盖公司及上周行业市场表现 2.1.上周行业市场回顾 上周SW农林牧渔指数上涨0.48%至3852.1,成交额903.94亿元。上周上证指数上涨0.91%至3408.31,两市共成交41049.73亿元。农林牧渔行业相对上证指数超额收益为-0.43%。 2.2. 重要公司公告 牧原股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23日与融通农业发展(成都)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公司名称暂定为“融通农发牧原(崇州)有限责任公司”,融通农发牧原为公司参股子公司。本次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有利于发挥各方优势,在生猪养殖产业加强产业联动、实现产融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扩大牧原生猪养殖规模一体化饲养模式,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牧原股份: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随着公司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结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将进一步打造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 开创国际:2020年11月24日,开创远洋与Mintay公司签订了《船舶买卖合同》,出售“开裕号”轮,交易价格2,450万美元。公司出售“开裕”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核心资产,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金枪鱼围网产业链建设,对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3 重要行业数据一览 3.1. 价格总指数:农产品价格季节性上涨 上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上升0.03%至121.45。菜价小幅上涨主要由于:1)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居民消费带动蔬菜需求上升,导致菜价上涨。2)北方蔬菜供应期即将结束,但南方多地进入蔬菜供应季节,新鲜蔬菜供应充足,行情较好。我们预计蔬菜价有望逐级上涨状态。 4 养殖行情 4.1.生猪养殖:存栏恢复,下行周期开启 生猪存栏方面,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950万头,连续13个月增长,比2019年同期增长32%;生猪存栏3.87亿头,连续9个月增长,比2019年同期增长27%。目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8%左右。照此趋势,2021年二季度,全国生猪存栏将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养殖场户积极补栏扩养,10月份又有728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2020年以来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已达1.3万个,另有1.5万个2019年空栏的规模猪场开始复养。母猪供种能力明显增强,前三季度种猪企业的二元母猪销量同比增长102.6%。新生仔猪持续增加,供应逐渐宽松,价格大幅下降。一些省份仔猪价格已从最高峰的每头2000元左右降至1000元以下。 生猪价格方面,本周猪价上涨至29.82元/千克。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1)从供应端看,南北方受雨雪天气影响,近期生猪出栏节奏减缓,屠宰场采购难度加大,养殖端看涨情绪渐浓。2)从需求端看,南北方均入冬,年底腌腊需求增加,市场消费需求大幅增长。我们预计后续产能逐步恢复,长期依旧处于下滑,但随着需求逐步回升,整体猪价将处于季节性回升过程中。 4.2.禽类养殖:价格震荡后筑底 本周毛鸡价格下降至7.83元/公斤,鸡苗价格下降至3.24元/羽。主要是由于:1)近期毛鸡出栏有盈利因此积极出栏,但屠宰企业亏损导致开工率下降,走货转缓,库存小幅攀升2)下游鸡肉销售不快,贸易商拿货较为谨慎,高价有抵触心理。鸡苗方面,近期饲料成本持续高位,出栏风险增加,导致鸡苗价格低位运行。11月之后,鸡肉消费进入旺季;随着南方也逐渐进入冬季,终端腊鸡消费也开始进入消费旺季,预计未来鸡价震荡下调后维稳。我们认为,后续虽然白羽鸡供给仍位于高位,但消费逐步复苏,价格将在跌后维稳。 黄羽鸡方面,根据新牧网数据,截止11月27日,快大鸡价格5.73元/斤,中速鸡价格6.55元/斤,慢速鸡价格7.79元/斤,环比上周,中速鸡上涨,快大鸡和慢速鸡均出现小幅下跌。同时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近期存栏已经开始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根据监测,2020年9月末,肉鸡存栏环比下降3.3%,但是同比仍增长5.4%,比近五年平均水平要高16.5%,鸡肉市场供应宽松,四季度的价格还将低位运行。当前,养殖场户正在加快调整过剩产能,再加上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即将到来,农业农村部预计市场行情会逐步的回暖。 4.3.水产品:价格整体维持稳定 本周海参价格维持在160元/kg,扇贝价格维持在10元/kg,鲍鱼价格维持在110元/kg。 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核心资产,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金枪鱼围网产业链建设,对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5 种植行情 5.1.玉米、大豆:价格有望逐级抬升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国内玉米仍有产需缺口,缺口弥补方式主要通过放储、进口和小麦替代进行弥补。目前我国玉米临储库存几乎消耗完毕,玉米进口仍是配额进口,进口玉米总量仍有限。而随着玉米价格涨至与小麦价格基本持平,小麦有望替代玉米形成供给,并且目前国内小麦库存量极高,从而决定了玉米价格的顶部区域基本与小麦价格相同,而随着小麦对玉米的替代,小麦价格有望缓慢上涨。 国际方面,根据11月USDA预测,全球玉米消费量小幅下跌至11.57亿吨;全球玉米期末库存较上月下降902万吨至2.91亿吨,库存消费比为25.20%。同时,2020年玉米产量预测下调1419万吨至11.45亿吨,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 大豆方面,根据11月USDA最新预测,预测全球大豆消费量36903万吨,较上月下降156万吨;同时,预测全球大豆产量36264万吨,预测全球大豆库存下降218万吨至8652万吨,全球大豆压榨量为32089万吨,库存消费比下降至23.45% 5.2.饲料:价格将跟随原材料价格协同上涨 饲料价格方面,11月末育肥猪配合饲料价小幅上涨至3.36元/公斤,肉鸡配合料小幅上涨至3.39元/公斤。 5.3.糖:外盘糖价逐级抬升,国内糖价仍需关注进口政策 上周柳州白糖现货小幅上涨为5255元/吨,周环比上涨0.86%。本周糖价小幅上涨主要由于:本周国产甘蔗糖开启压榨初期,陈糖清库叠加新糖供应量相对较少,市场购买新糖意愿较强,近期市场也出现了一经挂出即抢购售罄的情况,短期为期现货价格提供支撑。而随着甘蔗糖压榨进程开启,国内食糖库存将加速积累,因此从产量阶段性回升的角度来看,中期不利于糖价上行。国际糖方面,原糖价格为14.82美分/磅,周环比下降为-2.82%。2020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糖277万吨,同比增加38万吨。在进口盈利的刺激下,虽然进口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进口量大概率总体可控,政策调控是决定糖进口规模的关键因素,糖价不具备下行驱动力,而随着国际糖价的上涨,未来有望形成外盘驱动内盘上涨的态势。 6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 养殖疫病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 国泰君安农业团队: 分 析 师 : 钟凯锋 分 析 师:李晓渊 分 析 师:王艳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做出保证。公众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人、本研究小组或国泰君安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关注「农业凯歌」 你值得拥有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