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策略|点评】珍惜市场的反攻窗口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华福策略|点评】珍惜市场的反攻窗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华福策略 摘要 当前市场下跌受到海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海外环境看,当前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已有所调整,美债利率转为上行。从国内经济恢复来看,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在修复进程中。但市场底部信号已现。 政策上,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标志着政策底的显现,后续积极政策持续发力。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为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重要部署,强调稳中求进。后续稳增长政策接连出台,房地产、资本市场、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均有政策利好释放。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预期未来仍有稳增长政策空间。 盈利上,A股盈利已在Q2触底,Q3企稳,预计未来盈利将有所改善。今年,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上半年A股盈利逐步走弱并在Q2触底,Q3A股盈利企稳,三季报净利润同比0%,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4%,2024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21%,盈利整体呈现向上修复的趋势。此外PPI,工业企业利润已呈现上行趋势,预计库存周期即将切换至补库存阶段,为行业盈利修复带来新动能。 此外,情绪、估值、资产比较指标均表明,当前A股位置已在底部。从情绪面看,宽基指数的日均成交额已处于近7周的最低水平。估值显示,当前处于历史低位。资产比较指标已超过今年10月的水平,为近十年最高,显示当前风险偏好极低。 回购能对稳定市场情绪起到积极作用,历史显示,回购政策的调整大多集中于市场底部时期,12月15日证件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或表明市场底已经临近。2005年6月,2008年10月,以及2018年10月市场底期间,均有回购政策的修订出台,为市场注入了活力,进一步助力市场回升。近期回购规则的修订,也传递出市场底临近的信号。 综上所述,市场已处于历史低位,多重底部显现,在盈利修复,政策利好等因素加持下,或将迎来熊牛切换。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月18日下午2点左右,沪指出现了明显的拉升,沪深300ETF、上证50ETF均有大幅放量。 当前建议关注以下三条主线:1、显著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华为产业链突破的电子板块;2、当前PB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市场预期转好以及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估值有望修复的大金融板块;3、当前低估低配,具备性价比的医药板块。 风险提示:一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二是业绩不及预期,三是历史经验仅供参考。 正文 一、当前市场下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当前市场下跌受到海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1月17日,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从宽基指数来看,万得全A当天下跌2.40%,上证指数下跌2.09%,深证成指下跌2.58%,沪深300下跌2.18%,创业板指下跌3.00%,跌幅最大,科创50下跌2.62%。从行业来看,30个一级行业均呈现下跌,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有色金属、汽车和国防军工跌幅居前,下跌幅度均超过3%。 从海外环境看,当前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已有所调整,美债利率转为上行。美国FOMC会议纪要公布,重申,“在通胀明显可持续下降之前,货币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立场是合适的”,按短期内利率仍将维持高位。同时1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21.6万人,高于预期的17万人,失业率稳定在3.7%,12月通胀CPI同比上涨3.4%,高于此前预期的3.2%。美国就业于通胀数据的表现使得美联储降息预期面临调整,叠加红海冲突升级的影响,目前美债利率已出现上行,A股风险偏好再度下降。但市场底部信号已现,珍惜反弹窗口期。 从国内经济恢复来看,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在修复进程中。近期12月PPI、CPI数据公布,同比降幅均收窄,内需不足使得中下游价格缺少支撑。根据央行公布的12月金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同比上期下降,实体融资需求仍有待提振。此外,一月地产销售数据明显低于上年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需求未见明显恢复,显示出当前经济整体仍然需要政策呵护 二、政策底已于7月显现,积极政策持续发力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标志着政策底的显现,后续积极政策持续发力,呵护宏观经济发展。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为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重要部署,强调稳中求进。后续稳增长政策接连出台,房地产方面积极推进“一城一策”工具箱,包括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换房退税”,调整土拍规则等政策,近期北上等一线城市进一步优化购房政策,地产政策利好不断释放;资本市场方面,地方化债持续推进,万亿国债增发,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国新控股出手增持ETF,推动市场投资者信心持续修复;金融支持方面,金融机构座谈会召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出台,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扩大内需方面,则有城中村改造、促消费20条等政策的出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预期未来仍有稳增长政策空间。 三、 A股盈利底已于Q2确立,未来盈利将迎来上修 A股盈利已在Q2触底,Q3企稳,预计未来盈利将有所改善。今年,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上半年A股盈利逐步走弱并在Q2触底,半年报净利润同比-2%,为近11年内,仅次于2020年的低水平。Q3A股盈利企稳,三季报净利润同比0%,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4%,2024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21%,盈利整体呈现向上修复的趋势。 PPI,工业企业利润已呈现上行趋势,预计库存周期即将切换至补库存阶段,为 行业盈利修复带来新动能。指标显示,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已于今年年初转为上行,PPI 同比随后在 6 月转为上行,以上指标的改善将带动 A 股盈利上修。此外,根据历史 经验,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变动趋势领先 PPI 同比,PPI 同比变动趋势领先库存同比, 领先时间区间一半在几个月内,目前距离 PPI 同比拐点出现已过去 5 个月以上的时 间,库存同比在 8、9 月短暂上行后,10 月又出现了下降趋势,整体在底部区间徘徊, 预计即将切换至补库存阶段,为行业盈利修复带来新动能。 四、情绪&估值&资产比价指标的指示 情绪、估值、资产比较指标均表明,当前 A 股位置已在底部。从情绪面看,各 大宽基指数当前的拥挤度处于近 5 年的中低水平,其中万得全 A、上证指数、深证成 指、沪深 300、创业板指、科创 50 的拥挤度分别为 39%、39%、26%、34%、31%、 29%。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宽基指数的日均成交额已处于近 7 周的最低水平,成交额 的萎缩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已经接近低位。估值显示,万得全 A 近期 PE 分位数(近 十年)为 15.54%,已明显低于去年十月底的水平,PB 分位数(近十年)为 0.08%, 已在历史极低水平。根据资产比较指标,目前 A 股股债性价比为 92%,已超过今年 10 月的水平,为近十年最高,显示当前风险偏好极低。 五、回购潮的兴起,提示市场底已经临近 回购作为公司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信号的良好手段,能对稳定市场情绪起到积极作用。当公司认为自己的股价被低估,通常会采取回购的手段,以稳定股价。公司的回购释放出积极信号,彰显了管理层对未来的信心,这一举措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坚定投资者信心。值得注意的是,龙头公司的回购通常具有引领作用,将吸引更多行业公司参与回购。数据显示,11 月已有多家公司披露回购事项公告,数量约为 600 家。其中,当月约有 90 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超 300 家公司实施了回购操作,回购落地数量已达到今年以来月度新高。回购潮的兴起,对市场情绪起到支撑作用。 历史显示,回购政策的调整大多集中于市场底部时期,12 月 15 日证件会修订发 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或表明市场底已经临近。2005 年 6 月,证监会颁布 《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至此我国公开市场股票回购正式开启,同期市场触底,上证指数跌破 1000 点,随后逐步回升。2008 年 10 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对报批程序进行简化,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同月市场底显现,回购政策的调整为市场注入活力,使得市场转为上行。2018 年市场振荡下行,于 10 月触底,同月人大常委会对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有关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了专项修改,2019 年初上交所正式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推动 2018、2019 年爆发了巨量回购潮,进一步助力市场回升。 六、市场已接近底部,即将迎来熊牛切换 综上所述,市场已处于历史低位,多重底部显现,在盈利修复,政策利好等因素加持下,即将迎来熊牛切换。目前政策底,盈利已经显现,预计未来仍将有稳增长政策的空间,同时盈利预期向上修复,整体积极向好。情绪&估值&资产比价指标则表明当前市场已在历史底部,回购政策修订,回购潮的兴起则再度传递出市场即将迎来调整的信号。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月18日下午2点左右,沪指出现了明显的拉升,截至下午2点20分,沪深300ETF成交金额达到127亿元,呈现大幅放量,这一水平仅在2015年出现过。同时,上证50ETF成交量也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超过100亿元。当前阶段,投资者应坚定信心,相信市场已处于熊牛切换的临界点,未来市场将大概率反转上行。 当前建议关注以下三条主线:1、显著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华为产业链突破的电子板块;2、当前PB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市场预期转好以及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估值有望修复的大金融板块;3、当前低估低配,具备性价比的医药板块。 七、风险提示 一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二是业绩不及预期,三是历史经验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分析师:朱斌,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2050001 研究助理:易瑾珩 一般声明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该等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由其发布者负责,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之后可能会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仅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但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归“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华福策略 摘要 当前市场下跌受到海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海外环境看,当前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已有所调整,美债利率转为上行。从国内经济恢复来看,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在修复进程中。但市场底部信号已现。 政策上,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标志着政策底的显现,后续积极政策持续发力。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为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重要部署,强调稳中求进。后续稳增长政策接连出台,房地产、资本市场、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均有政策利好释放。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预期未来仍有稳增长政策空间。 盈利上,A股盈利已在Q2触底,Q3企稳,预计未来盈利将有所改善。今年,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上半年A股盈利逐步走弱并在Q2触底,Q3A股盈利企稳,三季报净利润同比0%,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4%,2024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21%,盈利整体呈现向上修复的趋势。此外PPI,工业企业利润已呈现上行趋势,预计库存周期即将切换至补库存阶段,为行业盈利修复带来新动能。 此外,情绪、估值、资产比较指标均表明,当前A股位置已在底部。从情绪面看,宽基指数的日均成交额已处于近7周的最低水平。估值显示,当前处于历史低位。资产比较指标已超过今年10月的水平,为近十年最高,显示当前风险偏好极低。 回购能对稳定市场情绪起到积极作用,历史显示,回购政策的调整大多集中于市场底部时期,12月15日证件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或表明市场底已经临近。2005年6月,2008年10月,以及2018年10月市场底期间,均有回购政策的修订出台,为市场注入了活力,进一步助力市场回升。近期回购规则的修订,也传递出市场底临近的信号。 综上所述,市场已处于历史低位,多重底部显现,在盈利修复,政策利好等因素加持下,或将迎来熊牛切换。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月18日下午2点左右,沪指出现了明显的拉升,沪深300ETF、上证50ETF均有大幅放量。 当前建议关注以下三条主线:1、显著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华为产业链突破的电子板块;2、当前PB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市场预期转好以及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估值有望修复的大金融板块;3、当前低估低配,具备性价比的医药板块。 风险提示:一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二是业绩不及预期,三是历史经验仅供参考。 正文 一、当前市场下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当前市场下跌受到海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1月17日,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从宽基指数来看,万得全A当天下跌2.40%,上证指数下跌2.09%,深证成指下跌2.58%,沪深300下跌2.18%,创业板指下跌3.00%,跌幅最大,科创50下跌2.62%。从行业来看,30个一级行业均呈现下跌,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有色金属、汽车和国防军工跌幅居前,下跌幅度均超过3%。 从海外环境看,当前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已有所调整,美债利率转为上行。美国FOMC会议纪要公布,重申,“在通胀明显可持续下降之前,货币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限制性立场是合适的”,按短期内利率仍将维持高位。同时12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21.6万人,高于预期的17万人,失业率稳定在3.7%,12月通胀CPI同比上涨3.4%,高于此前预期的3.2%。美国就业于通胀数据的表现使得美联储降息预期面临调整,叠加红海冲突升级的影响,目前美债利率已出现上行,A股风险偏好再度下降。但市场底部信号已现,珍惜反弹窗口期。 从国内经济恢复来看,多项经济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在修复进程中。近期12月PPI、CPI数据公布,同比降幅均收窄,内需不足使得中下游价格缺少支撑。根据央行公布的12月金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同比上期下降,实体融资需求仍有待提振。此外,一月地产销售数据明显低于上年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需求未见明显恢复,显示出当前经济整体仍然需要政策呵护 二、政策底已于7月显现,积极政策持续发力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标志着政策底的显现,后续积极政策持续发力,呵护宏观经济发展。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为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重要部署,强调稳中求进。后续稳增长政策接连出台,房地产方面积极推进“一城一策”工具箱,包括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换房退税”,调整土拍规则等政策,近期北上等一线城市进一步优化购房政策,地产政策利好不断释放;资本市场方面,地方化债持续推进,万亿国债增发,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国新控股出手增持ETF,推动市场投资者信心持续修复;金融支持方面,金融机构座谈会召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出台,为实体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扩大内需方面,则有城中村改造、促消费20条等政策的出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预期未来仍有稳增长政策空间。 三、 A股盈利底已于Q2确立,未来盈利将迎来上修 A股盈利已在Q2触底,Q3企稳,预计未来盈利将有所改善。今年,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上半年A股盈利逐步走弱并在Q2触底,半年报净利润同比-2%,为近11年内,仅次于2020年的低水平。Q3A股盈利企稳,三季报净利润同比0%,根据wind一致预期,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4%,2024年净利润同比预计为21%,盈利整体呈现向上修复的趋势。 PPI,工业企业利润已呈现上行趋势,预计库存周期即将切换至补库存阶段,为 行业盈利修复带来新动能。指标显示,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已于今年年初转为上行,PPI 同比随后在 6 月转为上行,以上指标的改善将带动 A 股盈利上修。此外,根据历史 经验,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变动趋势领先 PPI 同比,PPI 同比变动趋势领先库存同比, 领先时间区间一半在几个月内,目前距离 PPI 同比拐点出现已过去 5 个月以上的时 间,库存同比在 8、9 月短暂上行后,10 月又出现了下降趋势,整体在底部区间徘徊, 预计即将切换至补库存阶段,为行业盈利修复带来新动能。 四、情绪&估值&资产比价指标的指示 情绪、估值、资产比较指标均表明,当前 A 股位置已在底部。从情绪面看,各 大宽基指数当前的拥挤度处于近 5 年的中低水平,其中万得全 A、上证指数、深证成 指、沪深 300、创业板指、科创 50 的拥挤度分别为 39%、39%、26%、34%、31%、 29%。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宽基指数的日均成交额已处于近 7 周的最低水平,成交额 的萎缩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已经接近低位。估值显示,万得全 A 近期 PE 分位数(近 十年)为 15.54%,已明显低于去年十月底的水平,PB 分位数(近十年)为 0.08%, 已在历史极低水平。根据资产比较指标,目前 A 股股债性价比为 92%,已超过今年 10 月的水平,为近十年最高,显示当前风险偏好极低。 五、回购潮的兴起,提示市场底已经临近 回购作为公司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信号的良好手段,能对稳定市场情绪起到积极作用。当公司认为自己的股价被低估,通常会采取回购的手段,以稳定股价。公司的回购释放出积极信号,彰显了管理层对未来的信心,这一举措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坚定投资者信心。值得注意的是,龙头公司的回购通常具有引领作用,将吸引更多行业公司参与回购。数据显示,11 月已有多家公司披露回购事项公告,数量约为 600 家。其中,当月约有 90 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超 300 家公司实施了回购操作,回购落地数量已达到今年以来月度新高。回购潮的兴起,对市场情绪起到支撑作用。 历史显示,回购政策的调整大多集中于市场底部时期,12 月 15 日证件会修订发 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或表明市场底已经临近。2005 年 6 月,证监会颁布 《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至此我国公开市场股票回购正式开启,同期市场触底,上证指数跌破 1000 点,随后逐步回升。2008 年 10 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对报批程序进行简化,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同月市场底显现,回购政策的调整为市场注入活力,使得市场转为上行。2018 年市场振荡下行,于 10 月触底,同月人大常委会对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有关公司股份回购的规定进行了专项修改,2019 年初上交所正式发布实施《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推动 2018、2019 年爆发了巨量回购潮,进一步助力市场回升。 六、市场已接近底部,即将迎来熊牛切换 综上所述,市场已处于历史低位,多重底部显现,在盈利修复,政策利好等因素加持下,即将迎来熊牛切换。目前政策底,盈利已经显现,预计未来仍将有稳增长政策的空间,同时盈利预期向上修复,整体积极向好。情绪&估值&资产比价指标则表明当前市场已在历史底部,回购政策修订,回购潮的兴起则再度传递出市场即将迎来调整的信号。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1月18日下午2点左右,沪指出现了明显的拉升,截至下午2点20分,沪深300ETF成交金额达到127亿元,呈现大幅放量,这一水平仅在2015年出现过。同时,上证50ETF成交量也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超过100亿元。当前阶段,投资者应坚定信心,相信市场已处于熊牛切换的临界点,未来市场将大概率反转上行。 当前建议关注以下三条主线:1、显著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周期回升叠加华为产业链突破的电子板块;2、当前PB估值处于低位,随着市场预期转好以及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估值有望修复的大金融板块;3、当前低估低配,具备性价比的医药板块。 七、风险提示 一是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二是业绩不及预期,三是历史经验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通过本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福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公众号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华福证券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分析师:朱斌,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2050001 研究助理:易瑾珩 一般声明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该等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由其发布者负责,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之后可能会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仅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但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归“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