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TMT】AI+终端成CES24焦点,芯片和终端厂商助力AIPC迈向AIOn阶段——24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海外TMT】AI+终端成CES24焦点,芯片和终端厂商助力AIPC迈向AIOn阶段——24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海外TMT】AI+终端成CES 2024焦点,芯片和终端厂商助力AI PC迈向AI On阶段——2024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 报告摘要 事件: 2024年1月9日-12日,美国消费电子展览会CES 2024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生成式AI成为大会核心,以AI PC为代表的AI+终端抢占C位。 AI终端处理器:芯片巨头角逐端侧AI,英伟达深耕GPU显卡,英特尔、AMD和高通的AI PC处理器算力有望持续升级 芯片厂商竞相发布AI PC处理器新品或未来产品路线图,我们判断PC端侧的算力仍具较大提升空间,搭载算力更强NPU的PC处理器蓄势待发、预计24年内落地。1)英伟达:深耕消费级GPU显卡以支持端侧AI任务,硬件端发布3款“Super”版本RTX40系列GPU,并同PC OEM 厂商合作发布RTX AI PC终端;生态方面,更新端侧AI开发套件并发布AI赋能实例,软硬结合布局PC侧AI生态;2)英特尔:CES上仅发布3款传统PC处理器,但展示23M12发布的酷睿Ultra处理器实机AI表现,并预告未来AI PC处理器路线图,待出的Arrow Lake和Lunar Lake将在桌面端和轻薄本上补齐英特尔的AI PC产品线;3)AMD:AI PC处理器布局涉及移动端的Ryzen 8040系列和桌面端的Ryzen 8000G系列,Ryzen 8040在CES的AI首秀表现优异,未来AMD仍有新架构(Strix Point)处理器蓄势待发;4)高通:实机展示23M10发布的骁龙X Elite的AI能力,宣布合作Microsoft Copilot;除AIPC外,高通也深耕AI汽车计算平台和VR/AR芯片。 AI PC:AI PC成为最受瞩目的AI+终端,厂商注重硬件算力提升和应用布局,联想和微软担当AI PC引领者 通过比较各AI PC终端新品的硬件配置、软件生态、AI应用等,我们判断当前PC处于具备一定AI本地推理能力的AI Ready阶段,24H1将推出搭载本地大模型的AI PC产品,逐步实现向AI On阶段的过渡,主要系①PC硬件多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AI算力仍具提升空间;②软硬件生态仍待打通;③多为轻量级AI应用,而联想AI NOW智能助手是少有具备AI On特征的应用。横向比较发现,1)联想成为AI PC趋势引领者。硬件方面CES发布十余款AI PC新品;软件生态方面,AI NOW智能助手驱动联想加速向AI On PC迈进;2)微软凭借Copilot应用,目标牵头软硬件集成。微软Copilot已集成150+AI应用,驱动硬件厂商增设Copilot专有启动按键;3)其他终端厂商,如三星、华硕、惠普和戴尔等均推出AI PC新品,但AI应用相对轻量级,大多设备处于AI Ready阶段。 AI汽车:生成式AI融入智能车舱系统,车内AI助理类应用出现 1)芯片巨头发力AI+汽车领域。其中英伟达DRIVE Thor和DRIVE Orin车载计算平台聚焦自动驾驶功能,高通发布最新的数字座舱先进技术、强调生成式AI赋能智能座舱,英特尔进军汽车AI芯片市场、利用AI PC技术提供车载AI功能,AMD发布两款车规级芯片。2)车厂竞相发布车载AI智能助手,智能座舱成热点。奔驰、宝马和大众均发布AI助手,目标通过高个性化和强人机交互实现差异化竞争。 AI其他终端:AI能力融入手机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助力性能升级和个性化水平提升 手机、智能家居和机器人也成为生成式AI的落地场景。 风险分析: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AI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国内外政策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 发布日期:2024-01-1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海外TMT】AI+终端成CES 2024焦点,芯片和终端厂商助力AI PC迈向AI On阶段——2024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点评 报告摘要 事件: 2024年1月9日-12日,美国消费电子展览会CES 2024于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生成式AI成为大会核心,以AI PC为代表的AI+终端抢占C位。 AI终端处理器:芯片巨头角逐端侧AI,英伟达深耕GPU显卡,英特尔、AMD和高通的AI PC处理器算力有望持续升级 芯片厂商竞相发布AI PC处理器新品或未来产品路线图,我们判断PC端侧的算力仍具较大提升空间,搭载算力更强NPU的PC处理器蓄势待发、预计24年内落地。1)英伟达:深耕消费级GPU显卡以支持端侧AI任务,硬件端发布3款“Super”版本RTX40系列GPU,并同PC OEM 厂商合作发布RTX AI PC终端;生态方面,更新端侧AI开发套件并发布AI赋能实例,软硬结合布局PC侧AI生态;2)英特尔:CES上仅发布3款传统PC处理器,但展示23M12发布的酷睿Ultra处理器实机AI表现,并预告未来AI PC处理器路线图,待出的Arrow Lake和Lunar Lake将在桌面端和轻薄本上补齐英特尔的AI PC产品线;3)AMD:AI PC处理器布局涉及移动端的Ryzen 8040系列和桌面端的Ryzen 8000G系列,Ryzen 8040在CES的AI首秀表现优异,未来AMD仍有新架构(Strix Point)处理器蓄势待发;4)高通:实机展示23M10发布的骁龙X Elite的AI能力,宣布合作Microsoft Copilot;除AIPC外,高通也深耕AI汽车计算平台和VR/AR芯片。 AI PC:AI PC成为最受瞩目的AI+终端,厂商注重硬件算力提升和应用布局,联想和微软担当AI PC引领者 通过比较各AI PC终端新品的硬件配置、软件生态、AI应用等,我们判断当前PC处于具备一定AI本地推理能力的AI Ready阶段,24H1将推出搭载本地大模型的AI PC产品,逐步实现向AI On阶段的过渡,主要系①PC硬件多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AI算力仍具提升空间;②软硬件生态仍待打通;③多为轻量级AI应用,而联想AI NOW智能助手是少有具备AI On特征的应用。横向比较发现,1)联想成为AI PC趋势引领者。硬件方面CES发布十余款AI PC新品;软件生态方面,AI NOW智能助手驱动联想加速向AI On PC迈进;2)微软凭借Copilot应用,目标牵头软硬件集成。微软Copilot已集成150+AI应用,驱动硬件厂商增设Copilot专有启动按键;3)其他终端厂商,如三星、华硕、惠普和戴尔等均推出AI PC新品,但AI应用相对轻量级,大多设备处于AI Ready阶段。 AI汽车:生成式AI融入智能车舱系统,车内AI助理类应用出现 1)芯片巨头发力AI+汽车领域。其中英伟达DRIVE Thor和DRIVE Orin车载计算平台聚焦自动驾驶功能,高通发布最新的数字座舱先进技术、强调生成式AI赋能智能座舱,英特尔进军汽车AI芯片市场、利用AI PC技术提供车载AI功能,AMD发布两款车规级芯片。2)车厂竞相发布车载AI智能助手,智能座舱成热点。奔驰、宝马和大众均发布AI助手,目标通过高个性化和强人机交互实现差异化竞争。 AI其他终端:AI能力融入手机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助力性能升级和个性化水平提升 手机、智能家居和机器人也成为生成式AI的落地场景。 风险分析: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AI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国内外政策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风险。 发布日期:2024-01-1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