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智库研究】国有资本加速产业整合,地方国企七方面工作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01-2024.01.14)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智库研究】国有资本加速产业整合,地方国企七方面工作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01-2024.01.14)》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研究的关注! 报告发布日期:2024-01-15 核心观点: 国有资本通过参控股各类企业发挥纾困功能、加速产业链整合。2023年全年至少42家A股上市公司新变更或拟变更为国有资本实控,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2024年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抓好价值创造、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七个方面工作,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通过参股乃至收购和控股细分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是近年来国有资本实施专业化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手段,2023年全年至少有42家A股上市公司新变更或拟变更为国有资本实际控制。从地域分布来看,入主上市公司的国资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从交易金额来看,2023年国资入主A股的交易金额中主要集中在10亿元以下,占比超过50%;超过100亿元的大规模并购事件包括山东黄金实控银泰黄金、中信集团实控南钢股份2起。从实施路径来看,往往以多种手段相结合,在最广泛采用的协议转让和定增的基础上,国有资本常结合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或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实现实控。 国有资本在众多产业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中,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资金雄厚、融资成本较低。国有资本的入主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纾困,短期内能提供充裕的流动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国企乃至当地产业的布局,加速产业链整合。2023年国有资本基于纾困目的入主9家上市公司,其余入主行为主要为整合产业链或为当地引入优势产业,变更为国资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月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从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机制、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效能、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三大方面提出十条措施。通过扩大需上交收益的国有资本范围及健全分红制度,该办法有望改善目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比重过低、对国家财力的支撑保障较有限的现状,更好发挥国有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 2023年国有资本新入主42家A股上市公司 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对2024年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作出部署。会议提出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通过参股乃至收购和控股细分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是近年来国有资本实施专业化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手段。根据统计,2023年全年至少有42家A股上市公司新变更或拟变更为国有资本实际控制;此外,重庆燃气、长城军工等2家地方国企在专业化整合中变更为央企。 从地域分布来看,入主42家A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资本,除了中信集团、宝武集团、中国移动三家央企外,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从交易金额来看,2023年国资入主A股的交易金额中主要集中在10亿元以下,占比超过50%。超过100亿元的大规模并购事件有2起,包括山东黄金以127.6亿元的交易对价受让银泰黄金20.93%的股权并在二级市场持续增持取得其控制权,以及中信集团以135.8亿元的对价实控南钢股份。 国有资本入主A股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在最广泛采用的协议转让和定增的基础上,常结合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或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实现实际控制。此外,企业重整和司法拍卖在2023年也成为国资入主新路径,国有资本在企业重整和司法拍卖中取得A股上市公司实控权的事件分别有6起和4起。通过重整计划引入新的投资人,*ST凯撒、*ST广田、ST国安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国资入主后企业债权和流动性危机缓解,抗风险能力提高。 国有资本在众多产业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中,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资金雄厚、融资成本较低。国有资本的入主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纾困,短期内能提供充裕的流动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国企乃至当地产业的布局,加速产业链整合。2023年42家变更为国资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在公告中提及国资是以产业整合为目的入主,有19家公司在公告中尽管主要以“助力上市公司发展”表述国资入主目的,从媒体报道及实践看,国有资本入主也主要以引入优势产业或整合当地产业资源为目的。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近两周,财政部与国家统计局暂未更新公布国有企业相关效益指标;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披露了地方监管企业相关效益指标。2023年1-11月,地方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利润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加值6.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万亿元、同比增长4.5%,研发经费投入4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7%,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 1月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从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机制、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效能、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三大方面提出十条措施。 根据财政部披露,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022年决算数0.6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决算数1.3%,其中仅2644亿元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即使将国有企业税收、中央单位特殊上缴利润等其他国有资本构成合并考虑,国有资本对国家财力的支撑保障作用仍相对有限。《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扩大了需上交收益的国有资本范围,并引导健全国有参控股公司的分红制度,国有资本有望更好发挥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 (2)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3.2相关产业政策 (3)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1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和丰富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以及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通过加强和规范公共数据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应用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有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1.3.3专业化整合 (4)中国稀土集团将入主广晟有色 1月2日,广晟有色发布公告称,由于中国稀土集团拟通过国有股权划转方式取得其控股股东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广晟有色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5)宝钢股份全面启动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 1月2日,宝钢股份正式启动全体系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并发布山钢日照三方协同推进机制和行动方案。双方于去年12月2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此举是宝钢股份落实中国宝武沿江沿海“弯弓搭箭”战略布局,实现优质钢铁基地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积极行动。 (6)中钨高新拟通过定增并购完善钨产业链 1月10日,五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五矿钨业和沃溪矿业合计持有的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有助于中钨高新形成集钨矿山、钨冶炼、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钨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7)中交集团和重庆市的央地合作优质资源重组项目揭牌 1月3日,由中交集团和重庆市发起的国资优质资源重组、股权合作项目——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揭牌。公司将围绕水利水电、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三大业务板块,着力构建“抱水”“拥城”的大基建业务体系,打造水利产业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发展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工程建设领域总承包商。这是央地深化战略合作、携手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8)央国企多项新能源项目落地 1月5日,东方电气集团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开展的高海拔风电叶片真空灌注技术研究试验取得成功,刷新了全球最高海拔风电叶片的纪录,同时证明了在高海拔低压环境下,风电叶片可以达到“零缺陷”的灌注效果,标志着我国风电叶片生产技术已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1月7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和中路股份合作建设、中电工程安徽院总承包的“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对推动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月11日,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又一重大项目——道孚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装机210万千瓦的道孚抽蓄电站与周边光伏发电互补,可将600万千瓦左右随机波动的光伏发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项目对“抽水蓄能+光伏”一体化综合开发具有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流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水电保供能力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 1月12日,中国能建官微发布消息称,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采用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电力来源,通过电解水生产氢气,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 (9)中科宇航可搭载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的运载火箭将在2025年首飞 1月12日,据中科宇航官方消息,由中科宇航自主研发的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力箭二号”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进行在轨全流程考核验证。“力箭二号”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近地轨道、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以大运力、高可靠、低成本、优服务,成为我国低成本货运飞船、卫星互联网组网、空间科学卫星发射,以及深空探测任务的主力火箭。此次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拟执行的低成本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参与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工程研制及发射任务。同时,首飞还可搭载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 (10)中国星网集团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1月10日报道,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将打造一个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射其中约10%的卫星,为2035年前部署6G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帮助。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附近已开始建设商业卫星发射平台。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11)中国电气装备与青山实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月11日,中国电气装备与青山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气装备承担着巩固提升产业国际领先地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新使命。青山集团拥有从不锈钢上游原材料开采、冶炼,到下游的钢管制造、精线加工、运输物流、国际贸易等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双方将深化海外业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3.6地方国资动向 (12)广东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 1月12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除国家明确规定应当由国有资本控股的领域外,民营资本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控股,保障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中的权益。建立混合所有制项目发布机制,依托适合的产权交易机构,定期公开发布合作项目。 (13)航空工业万里与甘肃省科技厅签署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协议书 1月5日,甘肃省科技厅与航空工业万里签署了《甘肃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协议书》。该项目围绕甘肃省航空电作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旨在解决高功率密度航空电机、高效精准平稳传动、大功率驱动控制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是甘肃省科技厅落实“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举措。 (14)地方新设产业基金 近日,山西拟成立50亿元规模通用航空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航空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其他航空附属产业领域的发展。该基金拟定由省政府出资发起,通过募集省属相关国企、金融机构、央企等社会资本方资金及下设三级子基金的形式,着力放大基金撬动效应,计划形成首期10亿元、总规模50亿元的基金规模。 为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北京市拟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和医药健康领域设立4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合计规模达500亿元。具体包括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其中,前三家企业出资额均达100亿元人民币,最后一家企业出资额达200亿元人民币。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3.9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9%;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5.7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0.6%;相较于沪深300指数,近一年主要指数均取得超额收益,其中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跌幅0.1%,相对同期沪深300高18%。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3.3%;近一年-8.5%)、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0.6%;近一年-0.1%)、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0.1%;近一年-0.7%)、结构调整(近两周-5.0%;近一年-6.6%)、央企创新(近两周-3.8%;近一年-0.8%)、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10.1%;近一年-15.7%)。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北新建材(涨15.8%)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航电测(涨292.8%)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中国软件(跌17.1%)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4.4%)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0.9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2%;其中,A+H上市央国企总市值6.7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4%。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中广核矿业(涨11.1%)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93.9%)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中国中药(跌17.3%)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70.3%)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4年1月14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38.3、23.3、24.2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5、1.9、2.4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现代能源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16.5%),央企科技引领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0.0%)。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钢铁、商贸零售、农林牧渔,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轻工制造、公用事业、医药生物。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建筑材料、房地产、商贸零售,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汽车、轻工制造、煤炭。 港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电讯业、工业、资讯科技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金融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非必需性消费、能源业、公用事业。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长江电力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长安汽车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海洋石油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华润啤酒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4%、3.4%、0.6%,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中国神华、鲁西化工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5%、7.1%、4.0%,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4年1月14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略低。其中,南京熊猫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国中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逆周期调节下A股的IPO节奏明显放缓,A股央国企未发生股权融资事件。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大唐电信等5家央国企的重大重组发生新进展。其中,受到近期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株冶集团(600961.SH)决定终止其23年11月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另外,深交所对美利云(000815.SZ)于22年10月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中止审核。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规模17.0亿元,比重为65%,其中海康威视和中国移动的重要股东实施了较大规模增持。央国企重要股东近两周合计减持规模0.01亿元,比重为0.03%。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暂无央企公告完成股份回购(不含股权激励注销)。另外,东阿阿胶等央国企继续实施回购,招商南油股份回购预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3、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 4、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改革深化行动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04-12.17) 5、【招商证券林喜鹏】2024延续“一利五率”考核,创新联合体增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18-2023.12.31)
感谢各位对招商研究的关注! 报告发布日期:2024-01-15 核心观点: 国有资本通过参控股各类企业发挥纾困功能、加速产业链整合。2023年全年至少42家A股上市公司新变更或拟变更为国有资本实控,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2024年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抓好价值创造、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等七个方面工作,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通过参股乃至收购和控股细分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是近年来国有资本实施专业化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手段,2023年全年至少有42家A股上市公司新变更或拟变更为国有资本实际控制。从地域分布来看,入主上市公司的国资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从交易金额来看,2023年国资入主A股的交易金额中主要集中在10亿元以下,占比超过50%;超过100亿元的大规模并购事件包括山东黄金实控银泰黄金、中信集团实控南钢股份2起。从实施路径来看,往往以多种手段相结合,在最广泛采用的协议转让和定增的基础上,国有资本常结合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或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实现实控。 国有资本在众多产业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中,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资金雄厚、融资成本较低。国有资本的入主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纾困,短期内能提供充裕的流动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国企乃至当地产业的布局,加速产业链整合。2023年国有资本基于纾困目的入主9家上市公司,其余入主行为主要为整合产业链或为当地引入优势产业,变更为国资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月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从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机制、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效能、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三大方面提出十条措施。通过扩大需上交收益的国有资本范围及健全分红制度,该办法有望改善目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比重过低、对国家财力的支撑保障较有限的现状,更好发挥国有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 2023年国有资本新入主42家A股上市公司 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对2024年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作出部署。会议提出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通过参股乃至收购和控股细分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是近年来国有资本实施专业化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手段。根据统计,2023年全年至少有42家A股上市公司新变更或拟变更为国有资本实际控制;此外,重庆燃气、长城军工等2家地方国企在专业化整合中变更为央企。 从地域分布来看,入主42家A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资本,除了中信集团、宝武集团、中国移动三家央企外,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从交易金额来看,2023年国资入主A股的交易金额中主要集中在10亿元以下,占比超过50%。超过100亿元的大规模并购事件有2起,包括山东黄金以127.6亿元的交易对价受让银泰黄金20.93%的股权并在二级市场持续增持取得其控制权,以及中信集团以135.8亿元的对价实控南钢股份。 国有资本入主A股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在最广泛采用的协议转让和定增的基础上,常结合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或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实现实际控制。此外,企业重整和司法拍卖在2023年也成为国资入主新路径,国有资本在企业重整和司法拍卖中取得A股上市公司实控权的事件分别有6起和4起。通过重整计划引入新的投资人,*ST凯撒、*ST广田、ST国安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国资入主后企业债权和流动性危机缓解,抗风险能力提高。 国有资本在众多产业尤其是事关国家安全的产业中,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资金雄厚、融资成本较低。国有资本的入主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纾困,短期内能提供充裕的流动资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国企乃至当地产业的布局,加速产业链整合。2023年42家变更为国资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在公告中提及国资是以产业整合为目的入主,有19家公司在公告中尽管主要以“助力上市公司发展”表述国资入主目的,从媒体报道及实践看,国有资本入主也主要以引入优势产业或整合当地产业资源为目的。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等行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近两周,财政部与国家统计局暂未更新公布国有企业相关效益指标;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披露了地方监管企业相关效益指标。2023年1-11月,地方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9%,利润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加值6.5万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万亿元、同比增长4.5%,研发经费投入48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7%,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 1月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从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机制、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效能、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工作三大方面提出十条措施。 根据财政部披露,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022年决算数0.6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决算数1.3%,其中仅2644亿元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即使将国有企业税收、中央单位特殊上缴利润等其他国有资本构成合并考虑,国有资本对国家财力的支撑保障作用仍相对有限。《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扩大了需上交收益的国有资本范围,并引导健全国有参控股公司的分红制度,国有资本有望更好发挥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 (2)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 1月11日至12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着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3.2相关产业政策 (3)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 1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和丰富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以及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通过加强和规范公共数据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应用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有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1.3.3专业化整合 (4)中国稀土集团将入主广晟有色 1月2日,广晟有色发布公告称,由于中国稀土集团拟通过国有股权划转方式取得其控股股东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广晟有色实际控制人将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 (5)宝钢股份全面启动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 1月2日,宝钢股份正式启动全体系对山钢日照的协同支撑工作,并发布山钢日照三方协同推进机制和行动方案。双方于去年12月2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此举是宝钢股份落实中国宝武沿江沿海“弯弓搭箭”战略布局,实现优质钢铁基地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积极行动。 (6)中钨高新拟通过定增并购完善钨产业链 1月10日,五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五矿钨业和沃溪矿业合计持有的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此次交易有助于中钨高新形成集钨矿山、钨冶炼、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钨产业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7)中交集团和重庆市的央地合作优质资源重组项目揭牌 1月3日,由中交集团和重庆市发起的国资优质资源重组、股权合作项目——中交长江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渝揭牌。公司将围绕水利水电、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三大业务板块,着力构建“抱水”“拥城”的大基建业务体系,打造水利产业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发展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工程建设领域总承包商。这是央地深化战略合作、携手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8)央国企多项新能源项目落地 1月5日,东方电气集团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开展的高海拔风电叶片真空灌注技术研究试验取得成功,刷新了全球最高海拔风电叶片的纪录,同时证明了在高海拔低压环境下,风电叶片可以达到“零缺陷”的灌注效果,标志着我国风电叶片生产技术已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1月7日,由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和中路股份合作建设、中电工程安徽院总承包的“绩溪高空风能发电新技术示范项目”成功发电,成为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对推动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月11日,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又一重大项目——道孚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装机210万千瓦的道孚抽蓄电站与周边光伏发电互补,可将600万千瓦左右随机波动的光伏发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产生1加1大于2的效益。项目对“抽水蓄能+光伏”一体化综合开发具有示范效应,有利于提高流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水电保供能力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 1月12日,中国能建官微发布消息称,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采用电解水制氢技术,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电力来源,通过电解水生产氢气,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 (9)中科宇航可搭载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的运载火箭将在2025年首飞 1月12日,据中科宇航官方消息,由中科宇航自主研发的一款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力箭二号”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进行在轨全流程考核验证。“力箭二号”具备太阳同步轨道、近地轨道、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以大运力、高可靠、低成本、优服务,成为我国低成本货运飞船、卫星互联网组网、空间科学卫星发射,以及深空探测任务的主力火箭。此次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拟执行的低成本货运飞船发射任务,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参与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工程研制及发射任务。同时,首飞还可搭载低轨互联网星座卫星。 (10)中国星网集团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1月10日报道,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将打造一个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射其中约10%的卫星,为2035年前部署6G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帮助。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附近已开始建设商业卫星发射平台。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11)中国电气装备与青山实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月11日,中国电气装备与青山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气装备承担着巩固提升产业国际领先地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新使命。青山集团拥有从不锈钢上游原材料开采、冶炼,到下游的钢管制造、精线加工、运输物流、国际贸易等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双方将深化海外业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3.6地方国资动向 (12)广东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 1月12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除国家明确规定应当由国有资本控股的领域外,民营资本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控股,保障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中的权益。建立混合所有制项目发布机制,依托适合的产权交易机构,定期公开发布合作项目。 (13)航空工业万里与甘肃省科技厅签署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协议书 1月5日,甘肃省科技厅与航空工业万里签署了《甘肃省联合科研基金项目协议书》。该项目围绕甘肃省航空电作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旨在解决高功率密度航空电机、高效精准平稳传动、大功率驱动控制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是甘肃省科技厅落实“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举措。 (14)地方新设产业基金 近日,山西拟成立50亿元规模通用航空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航空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其他航空附属产业领域的发展。该基金拟定由省政府出资发起,通过募集省属相关国企、金融机构、央企等社会资本方资金及下设三级子基金的形式,着力放大基金撬动效应,计划形成首期10亿元、总规模50亿元的基金规模。 为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北京市拟在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和医药健康领域设立4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合计规模达500亿元。具体包括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其中,前三家企业出资额均达100亿元人民币,最后一家企业出资额达200亿元人民币。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3.9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9%;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5.7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0.6%;相较于沪深300指数,近一年主要指数均取得超额收益,其中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跌幅0.1%,相对同期沪深300高18%。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3.3%;近一年-8.5%)、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0.6%;近一年-0.1%)、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0.1%;近一年-0.7%)、结构调整(近两周-5.0%;近一年-6.6%)、央企创新(近两周-3.8%;近一年-0.8%)、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10.1%;近一年-15.7%)。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北新建材(涨15.8%)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航电测(涨292.8%)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中国软件(跌17.1%)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4.4%)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0.9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2%;其中,A+H上市央国企总市值6.7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4%。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中广核矿业(涨11.1%)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93.9%)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中国中药(跌17.3%)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70.3%)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4年1月14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38.3、23.3、24.2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5、1.9、2.4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现代能源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16.5%),央企科技引领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0.0%)。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钢铁、商贸零售、农林牧渔,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轻工制造、公用事业、医药生物。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建筑材料、房地产、商贸零售,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汽车、轻工制造、煤炭。 港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电讯业、工业、资讯科技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金融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非必需性消费、能源业、公用事业。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长江电力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长安汽车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海洋石油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华润啤酒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4%、3.4%、0.6%,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中国神华、鲁西化工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1月14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5%、7.1%、4.0%,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4年1月14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略低。其中,南京熊猫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国中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逆周期调节下A股的IPO节奏明显放缓,A股央国企未发生股权融资事件。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大唐电信等5家央国企的重大重组发生新进展。其中,受到近期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株冶集团(600961.SH)决定终止其23年11月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另外,深交所对美利云(000815.SZ)于22年10月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中止审核。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规模17.0亿元,比重为65%,其中海康威视和中国移动的重要股东实施了较大规模增持。央国企重要股东近两周合计减持规模0.01亿元,比重为0.03%。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暂无央企公告完成股份回购(不含股权激励注销)。另外,东阿阿胶等央国企继续实施回购,招商南油股份回购预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3、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 4、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改革深化行动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04-12.17) 5、【招商证券林喜鹏】2024延续“一利五率”考核,创新联合体增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18-2023.12.31)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