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024年钢材市场展望

2024年钢材市场展望

作者:微信公众号【物产中大期货一站通】/ 发布时间:2023-12-2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物产中大期货《2024年钢材市场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4年 钢材市场展望 荣枯自有时 钢价暗自迁 ANNUAL REPORT 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金属组 观点摘要 展望2024年,宏观方面,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降息尚未开启前,国内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2023年年末国内赤字率的的提高和万亿国债的发放,传递出积极信号,我们预计明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继续托底钢需。政策积极靠前发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在2024年上半年将较为强劲,下半年则需考虑海外降息和海外经济潜在下行压力影响。 产业方面,粗钢产能充足而钢厂自律性依然不强的背景下,钢材实际产量依然要靠政策或钢厂利润来调节,总量可控但减量不足。需求端,基建受政策提振和财政持续发力拉动预计较今年有小幅增量,地产恢复缓慢难以给出需求增量,制造业和出口明年表现预计依然不错,但今年整体基数较高,且今年受多重利好因素共振,明年总量可能出现小幅回落。 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整体过剩格局初步显现,明年钢价中枢在3700元/吨左右,上半年走势强于下半年,运行区间在3000-4500元/吨。 01 2023年 钢材市场行情回顾 ANNUAL REPORT 2023年钢材价格表现为宽幅震荡,上半年价格高位回落,下半年价格震荡上行,价格中枢较2022年下移。以杭州螺纹钢现货价格为参考,上半年价格从年初4000元/吨上冲到春节后4300元/吨后,经历了一轮流畅的下跌,下跌持续至6月份,跌幅近千元,最低到3400元/吨;下半年,价格经历了短暂的超跌反弹后,开启了长达四个月的震荡期,价格围绕3600-3800元/吨震荡,直到十月底迎来上涨,目前价格回升至4000元/吨附近,接近年初价格,低于年内价格高点。 全年钢材产业表现为表内低供应低需求低库存低利润,自身驱动不足,宏观和原料驱动更强,出口和表外需求较为亮眼对黑色产业形成托底作用。钢材全年行情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3月:预期驱动,钢价高位上涨 受预期驱动,年初钢价延续了去年年底的上涨趋势。淡季下市场依然交易预期为主,宏观政策较为积极,产业基本面无明显利空;节后需求的超预期恢复也再次强化市场信心,钢价不断创出新高并带领黑色产业链上涨。 3-6月:预期落空产业负反馈,钢价流畅下跌 海外风险事件影响下,市场情绪转弱,与此同时,钢材需求高位回落,市场信心进一步下滑。传统旺季到来后,终端需求表现均大幅低于预期;原料端,供应增量预期一致,无法形成有效支撑,钢材价格经历了一轮流畅下跌。 6-10月:产业矛盾开始累积,钢价跟随原料震荡 价格经过充分下跌后,下游需求不足和原料供应增量预期的风险得到充分释放,钢价超跌反弹。经历过价格下跌带来的减产后,钢材供需矛盾缓解但钢材处于淡季,尽管原料矛盾逐渐累积价格大幅上涨,成材价格仅表现为被动跟涨,震荡整理。 10-12月:政策利好产业支撑,钢价偏强运行 宏观释放利好,万亿国债增发以及赤字率的提高,释放出财政积极发力信号;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降息预期不断增强,市场风险偏好上行,四季度预期交易权重再次增加。产业端,原料供给受限,突发事件频发,库存偏低,而铁水产量偏高,因此成本支撑明显。高成本强预期下,支撑钢价走强。 02 钢铁行业供应端回顾及展望: 粗钢产能充足, 产量需加以限制 ANNUAL REPORT 1.钢铁行业供应回顾:粗钢产能过剩-偏紧-再次过剩 回顾12年到15年的钢铁行业,钢铁行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开启了钢材市场长达四年的“大熊市”,钢铁行业供需格局持续恶化,钢厂利润持续压缩并陷入漫长亏损,但是从粗钢产量数据来看,国内粗钢产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是因为钢铁行业集中度低,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其次增加产量可以摊薄单吨生产成本;同时企业为保证现金流和银行贷款的持续性,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停止,只能亏损生产。 2015年11月习总书记要求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的目标。2015钢铁行业内则展开以去产能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9000万吨,并在2017年完成对表外地条钢产能的淘汰,涉及产能达到1.5亿吨。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落实,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逐渐缓解,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供给结构逐渐优化,钢铁企业利润得到大幅提升。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淘汰产能后置换新产能逐渐释放,同时高利润刺激钢厂通过技术手段如大量添加废钢等增产增效,与之对应的我们看到黑色金属冶炼及金属压延行业的固定资产完成额自17年以来长期维持高位,见图4,2018-2020年国内粗钢产量再次迎来爆发期,并于2020年达到10.65亿吨创历史新高,从2020年的粗钢产量和产能利用率推算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1.8-12亿吨,远远满足粗钢需求,钢铁企业利润也逐年回落。 双碳背景下,2021年2月工信部提出要求21年要出台并落实《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严禁新增钢铁产能。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这一办法的推出,是继钢铁行业15-16年全面去产能后,对于总体产量供应的全新一轮限制,在产能利用率逐步走高的背景下,控产能转变为控制产量。最终国内粗钢产量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产量比2020年减少近5200万吨,其中铁水降幅较小,而废钢用量变化更大,占比从最高接近25%下降到15%左右。考虑到2020年以来的粗钢平控政策,未来粗钢产量目标难超10.3亿吨。 2.2023年钢铁供应回顾:钢厂自律性不足,产量再增长利润再压缩 自年初以来,市场一直关心的粗钢平控,今年再度落空,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政策公布。期间,个别地区曾发布相关文件,并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例如,唐山市丰南区、安徽、甘肃、山东、云南等多地传出文件或消息称要求对2023年的粗钢产量进行限制,但随着时间推移并未有政策落地,今年粗钢平控的故事最终落下帷幕。 钢铁行业连续两年没有明确的粗钢平控的文件出台和执行,其中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考虑到近两年国内经济恢复尚不足,经济形势难言乐观,GDP增长有压力,而钢铁行业GDP占了全国5%,部分城市钢铁行业GDP占比接近三分之一,国家及地方政府从经济和企业发展角度考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粗钢平控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今年钢铁行业整体供需格局来看,由于出口的分流以及国内制造业需求增长,粗钢总量过剩问题并不如市场预期严重,甚至整体看来供需平衡,如果进行平控反而可能造成供需偏紧助涨钢价的同时对仍在缓慢复苏中的下游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今年与去年不同的是,去年受到亏损影响,钢厂进行了一轮较大规模的自发减产,因此尽管没有行政干预,最终仍然完成了粗钢产量平控,而今年同样面对大幅且长时间的亏损,钢厂自律性明显降低,减产力度明显不足。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钢厂亏损减产与否除了结合行业利润考虑外,还与企业接单排产情况,库存压力,对未来的预期等多方面有关。今年尽管建材利润一度亏损近200元/吨,但行业整体库存压力不大,板材类接单尚可,出口接单增量明显,钢厂对后续市场存在良好预期。年底行业利润回升,钢厂压力进一步减小,另外从保证明年生产基数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最后1-2个月钢厂生产会维持稳定,今年总粗钢产量预计在10.3亿吨附近。 3.2024年钢铁供应展望:减产缓慢,行业支撑来自原料 在“需求旺盛——钢企利润上升——钢企扩产——供过于求、利润放缓——需求上升”的循环中,结合对钢铁需求和原料端的展望,我们预计明年钢铁行业仍处在供过于求、利润放缓的周期下,因此较难给到钢铁企业持续较高的利润,预计平均利润仍在盈亏线附近阶段性亏损,才能对粗钢产量的释放形成一定限制。一旦给到行业持续的利润,在政策端不加以限制下,企业逐利扩产行为最终仍会导致行业利润下行并面临更大的亏损。总体看来,我们预计明年粗钢产量在10.28亿吨左右,持平今年或小幅减量,按照15%的废钢占比计算,铁水总产量约在8.74亿吨附近。 与上一轮行业下行周期不同的是,在12-15年产业链从原料端到粗钢产能整体过剩。原料端,铁矿在海外矿山资本开支大幅增加4-5年后进入大投产周期,煤炭因违规产能的过度超产而过剩格外严重,再叠加粗钢的产能过剩及地条钢等违规产能问题,产业链自上而下面临过剩,因此价格下行流畅。在目前的行业周期下,尽管行业再次开始进入过剩周期,但主要体现为粗钢产能的小幅过剩表外违规产能少,而原料端产能增量不大,海外矿山近几年资本开支增长缓慢,国内煤炭产能在上一轮违规产能出清后未有明显扩张,增量主要靠进口资源补充。因此,本轮下行周期阻力更大,钢材成本端存在明显支撑。 03 钢铁行业需求端回顾及展望: 地产弱化,制造业提升,需求结构逐步优化 ANNUAL REPORT 1.钢铁行业需求回顾:地产繁荣已过,下行周期漫长 得益于地产市场过去十几年的持续繁荣,建筑用钢一直占据国内钢材需求第一,占比达55%,其中房地产用钢占到建筑用钢的60%,即长期以来地产占钢铁直接需求比例一直在35%左右。因此,对钢材需求的分析中,房地产一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房地产通过商品房销售影响消费链条耗钢例如家电汽车等购买,通过房屋新开工影响建筑链条耗钢例如螺纹架子管等直接消耗。房地产作为钢铁下游行业占比最大的领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国内用钢需求,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钢材价格。从图9地产新开工累计同比与螺纹钢近些年价格走势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两者走势保持了非常高的相关性,同时新开工累积同比指标领先于螺纹钢价格的变化。 地产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房屋投机属性越来越高,企业和居民杠杆持续增加,逐渐暴露出诸多风险。因此,近几年我国对地产的政策进行了调整,2020年下半年颁布了地产“三道红线”和银行“两条红线”,融资的收紧抑制了房企的投资意愿。2021年年中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拿地下降,土地流拍率增加,土地新开工和施工放缓,房地产用钢需求也大幅下降。随后房企暴雷增加,房价下跌,持续几年的疫情带来居民收入和预期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等,在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下,房地产销售数据也同比大幅走低,进而造成房企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见图8。 除了地产外,基建对用钢需求的拉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基建投资往往发挥托底作用。从图10可以看到,基建和地产呈现一定负相关关系,基建常常作为地产下行时的补充,而在地产上行时则基建投资增速适当放缓,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最近的一轮大规模基建投资出现在2020年之后,疫情和地产的双重压力下,政府连续三年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0年提高了专项债额度并发行了抗疫特别国债,2021年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强调基建投资适度超前,2022年再次确认“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尽管地产投资自2020年下半年大幅回落,用钢需求仍然保持韧性,钢价中枢虽逐年下移,但下跌行情并不流畅,主要也来自基建投资拉动弱化了地产下行的压力。 2.2023钢铁行业需求回顾:出口和制造业拉动,对冲地产下行压力 经历过去两年地产行业的下行,叠加基建与制造业的需求稳步提升,钢铁行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2021年前地产行业的直接占比在35%以上,未来的直接占比可能下降到20%以下,这将导致钢铁需求对地产行业的波动敏感度下降。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在地产用钢需求已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粗钢产量基本持稳,而钢铁行业库存整体处于正常水平,说明下游其他领域用钢需求上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地产用钢需求下滑的影响。除了传统基建与制造业的拉动外,我们认为今年用钢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三方面:巨大的钢材直接和间接出口增量,新能源相关的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造船大周期下船舶用钢需求的持续提升。 2.1出口:截至10月底,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净增加2110万吨,按照11-12月份出口接单的良好态势来估计,今年出口增量至少在2200万吨以上,而今年粗钢总产量增量预计在1400-1500万吨附近,可见今年出口极大地分流了今年粗钢的供应压力,见图11。其中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2.1.1俄乌战争后,欧洲及周边地区主要铁元素供应国供给减量,见图12。从图13中看到,除中印之外的全球粗钢产量22年下滑7%,截至今年10月同比再次下滑4%,除中印外全球的粗钢产量在俄乌战争后始终保持负增长。其中,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土耳其三个国家粗钢产量远超本国需求,因此一直以来,是欧洲及周边辐射地区铁元素(包括铁矿、生铁、钢坯、成材、废钢等)的主要供给国。其中正常年份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向全球其他地区出口近1亿吨的铁元素,如果扣除出口到中国的部分,则向全球其他地区出口近7700多万吨铁元素,占到全球除中俄乌其他国家粗钢产量的11%。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和乌克兰铁元素供应和出口大幅下滑,到目前仍未能恢复,而土耳其和欧盟钢厂因海外能源、炉料及废钢等成本的提高,被迫减产。如表1所示,中国出口越南、韩国、土耳其大幅增加,主要是中国通过出口这些国家,间接弥补欧洲地区产量的缺失。 2.1.2 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因需求增长,供应难以弥补欧洲产量缺失。如图14所示,近几年,海外粗钢产量总体下滑,但印度、印尼、马来等东南亚国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同时,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国对这几个国家出口增长也较为明显。其中,印度较为典型,印度今年焦煤进口大幅增长,粗钢产量增长近12%,同时从钢材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预示着印度国内需求迎来了明显增长。因此,印度虽粗钢产量基数高产量增幅大,但是由于本国需求增长,仍难以对欧洲国家产量缺失形成有效弥补,中国产能充足,出口优势进一步体现。 2.1.3除此之外,中国汇率持续贬值也对出口起到促进作用。 2.2新能源相关制造业:随着双碳政策推进,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基建增速加快。从图15中可以看到,2020年开始的新能源投资热潮下,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速也维持在10%。光伏支架的主要原材料是钢材,根据国电投铝电科技工程公司数据显示,每MW大约使用38吨钢材,今年1-10月份,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42.56GW,较上一年同期增加84.32GW,约增加钢材消费320万吨;风力发电装备也大量消耗钢材,根据澳大利亚钢铁协会(ASI)2022年数据,每GW陆上风电装机量对应钢材需求量12.4万吨,每GW海上风电装机量对应钢材需求量19.0万吨,今年1-10月份,我国风电新增装机37.31GW,较上一年同期增加16.17GW,粗略估算约增加钢材消费240万吨;两者在1-10月份共增加钢材需求约550万吨以上。 2.3船舶:船舶行业上一轮船舶订单快速上行期始于2002年峰值出现在2008年,上行景气持续达7年,见图16。商船的使用年限一般为20-25年,同时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起对于所有注册船舶的排放开始有了强制性要求与评级,老船淘汰速度将加快,预计2002年的20年后即2022年对应开启老船更新潮,订单上行或可持续到2028年左右。从全球船厂手持订单角度来看,2020年8月开始步入上行区间,涨势持续至今。我国船企手持船舶订单回升至近5年高点见图15,截至10月底,全国造船完工量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新接订单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手持订单量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生产任务饱满,大部分企业手持订单平均可满足约3年生产量,对造船用钢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与拉动。 3. 2024钢铁行业需求展望:需求下行压力初显 今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一万亿特别国债,财政赤字率从3%提升至3.8%,传递出财政政策积极信号。目前国内经济修复基础仍不牢固,地产复苏仍然缓慢,消费增长持续性或存不足,2024年经济仍需基建托底,因此我们预计明年国内宏观政策仍将保持稳增长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继续发力,基建将成为2024年钢材需求主要增量,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在6-7%左右,略高于2023年增速。明年“三大工程”可能对房建投资边际托底,但房地产投资压力依然不小。尽管国内针对居民购房和房企融资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房屋销售依然复苏缓慢,地产开发商今年全年土地成交也始终维持低迷,明年新开工土地量难有显著提升,预计行业仍将延续筑底,用钢需求相较今年没有明显增量。制造业在新能源、造船、汽车等行业高景气周期下将延续向好,但今年整体基数较高,明年增速预计边际放缓。出口需求不确定性较高,一方面,欧美需求下滑风险正在增大,人民币也面临升值可能,给出口带来一定阻力,另一方面欧洲钢材供应减量尚未出现转折,这部分供应缺失由中国继续弥补的可能性仍然较高,综合来看我们预计明年出口环比存在减量但不会有过快下滑风险。综合考虑,我们预估明年粗钢需求相较今年小幅下滑。 04 2024年展望: 过剩初显,价格运行区间3000-4500元/吨 ANNUAL REPORT 展望2024年,宏观方面,在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降息尚未开启前,国内政策将发挥主导作用。2023年年末国内赤字率的的提高和万亿国债的发放,传递出积极信号,我们预计明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继续托底钢需。政策积极靠前发力下,国内经济恢复势头在2024年上半年将较为强劲,下半年则需考虑海外降息和海外经济潜在下行压力影响。 产业方面,粗钢产能充足而钢厂自律性依然不强的背景下,钢材实际产量依然要靠政策或钢厂利润来调节,总量可控但减量不足。需求端,基建受政策提振和财政持续发力拉动预计较今年有小幅增量,地产恢复缓慢难以给出需求增量,制造业和出口明年表现预计依然不错,但今年整体基数较高,且今年受多重利好因素共振,明年总量可能出现小幅回落。 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整体过剩格局初步显现,明年钢价中枢在3700元/吨左右,上半年走势强于下半年,运行区间在3000-4500元/吨。 05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本报告仅供参考,不直接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与我公司和分析师无关,版权仅为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析师简介 金属组副组长/ 钢材高级分析师 王静静 期货从业资格: F3084543 投资咨询资格: Z0018727 电话: 0571-87788888-8177 邮箱:wangjj7@wzgroup.cn 编辑:何园艺 审核:陈晓伟/F3083030、Z0016218/ 复核:赵晖 报告完成日期: 2023年12月25日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 1283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