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双焦市场展望
(以下内容从物产中大期货《2024年双焦市场展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4年 双焦市场展望 焦炭供需过剩 焦煤供需紧平衡 ANNUAL REPORT 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金属组 观点摘要 展望明年,焦炭因供需宽松,将持续保持低利润,延续2022年以来的低利润,这也是供需宽松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焦煤因供需紧平衡,仍将保持一定利润,焦煤的供需略偏紧会导致钢材中枢提高100元/吨的支撑。总体呈现出焦煤强于焦炭格局,延续2021年以来的格局。这是双焦内部相对强弱,但是整体双焦在黑色产业链中话语权并不强,明年双焦总的方向还是得看成材方向,根据钢材方面的报告,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整体过剩格局初步显现,价格重心将下移,因此双焦整体重心将跟随下移,预计焦炭供需过剩,区间整体下移至1600-2800元/吨,而焦煤供需紧平衡区间为1100-2300元/吨。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以上会因为宏观情绪等原因产生泡沫,不排除在2023年底、2024年初阶段性继续上冲,但2024年等宏观情绪消退、基本面理性回归后,预计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附近逐步构筑顶部区间。 01 2023年双焦市场行情回顾 ANNUAL REPORT 2023年双焦和整体黑色板块走势类似,上半年下跌、下半年上涨,其中行情背后驱动也比较清晰。 1-5月:节后预期高需求证伪,焦煤进口持续增加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春节后钢材需求不如预期。2022年11月到2023年春节后,宏观政策利好不断,双焦跟随成材持续走强,透支高需求,3月后实际钢材终端需求强度一般,整体不如预期,主要矛盾持续发酵,黑色板块持续下行,双焦跟随下跌为主。 次要矛盾在于焦煤进口量持续增加,导致整体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使得焦煤持续下跌,而焦炭受成本下行影响也持续跟跌。其中1-2月初春节假期前后,供需双弱,市场整体交易清淡,双焦震荡为主,2月下旬内蒙古阿拉善发生重大矿难,双焦短期快速冲高。但整体看后期国内产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反而同比小幅增加。1-5月国内焦煤产量同比增加392万吨,而进口增加了1639万吨,总供应增加2031万吨,而1-5月焦炭产量同比增加512万吨,折算焦煤需求增量为681万吨,同期钢联样本总库存减少270万吨,按照样本比例折算到全口径,总计焦煤需求增量不到1500万吨,那么焦煤仍然过剩将近500万吨。整体焦煤过剩,叠加市场预期对后期进口增量愈发悲观,双焦炭快速下跌。 6月-至今:宏观再度发力,矿难频发影响产量 上半年经济持续走弱、CPI持续偏低,央行在三四季度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货币和财政双发力,黑色板块整体见底开始上涨。 产业方面,2021年以来煤炭持续保供,导致2023年以来煤矿事故频发,特别是下半年多次发生较大矿难事故,因此安检持续偏紧,产量一直无法恢复到年内正常水平。同时今年钢厂行政平控缺失,钢厂自发减产动能靠利润调节,铁水一直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对双焦需求存在支撑,双焦库存下半年一直保持在低位震荡。 因此宏观政策发力、矿难频发安检持续严格导致产量偏低、下游铁水需求支撑导致双焦6月至今保持上涨态势。 02 焦煤供应格局变化 ANNUAL REPORT 2024年双焦市场主要矛盾之一还是在于焦煤的供应上,以下分四个部门阐述焦煤供应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因为国内煤矿基本国企为主,因此煤炭国内政策及进口政策对焦煤价格最为重要。 1.煤炭政策变化对焦煤产量影响 1.1 2016-2020年:供给侧改革及深化阶段。在这5年内,煤炭政策总基调是供给侧改革以及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持续淘汰落后以及表外产能为主,全国煤炭行业在5年内退出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9.6亿吨,并置换释放优质产能近3亿吨,2016年当年原煤和焦煤产量同比大幅减少8.7%和9.6%,在这期间,也淘汰了大量原煤表外产能,之后表内产量稳中有增,焦煤增幅略小,原煤和焦煤年均产量增幅分别在3.4%和2.8%。 1.2 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双碳政策及进口政策变化。2020年9月,政策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并逐步开始顶层规划和逐步执行,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强化了该政策,全国范围内双碳热情高涨,使得2021年上半年原煤和焦煤产量环比下降。 另外中澳关系原因,澳洲煤炭从2020年底开始禁止进口,直到2023年才开始完全放开。澳洲禁止进口对动力煤影响不如焦煤影响大,澳洲焦煤进口占焦煤总进口量50%左右,缺失了澳洲进口增量,2021年其他部分国家进口增量也无法弥补,全年焦煤进口量同比下降25%。 1.3 2021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保供政策 2021年动力煤大涨、下游电厂限电,影响到了经济正常运转和民生问题,因此2021年下半年开始,保供政策频繁出台,批复了很多新产能。2021年至今批复新增煤炭保供产能预计达6亿吨,加上其他产能新增1吨,预计新增产能超过7亿吨。因此原煤产量2021年以来持续增加,增速最快的是2022年。2023年增幅放缓,3年平均增速为6.4%,但原煤产量快速增加并未带动焦煤产量增加,2021年以来焦煤产量增幅快速放缓,3年平均增速为0.6%,几乎没有增量。究其原因,焦煤矿资源快速老化是重要原因,另外新增产能基本是动力煤等露天矿为主,用于电力保供为主,焦煤矿比较少,同时高强度的保供政策使得动力煤对于焦煤有一定挤出效应。 1.4 2023年下半年-至今:保供和安全并重 受2021年以来持续保供导致安检力度以及煤矿自身检修力度下降影响,2023年煤矿事故频发,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煤矿事故频率和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大幅增加,影响到社会稳定大局。因此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这是对2021年以来煤炭保供政策的重大修正,在产能和产量能够满足电厂保供需求外,政策从保供为主转向和安全并重。那么后期整体煤炭产量增速预计会放缓,其实2023年产量增速已经放缓,从2022年的10.4%下降至2.9%左右,而焦煤产量增速预计较去年进一步放缓,增量不超过200万吨即0.3%左右。在这种产量增幅几乎没有空间的背景下,进口政策对产量增速的调节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煤炭进口继续增加 2.1 未来焦煤进口扩大是长期趋势 2020年底,澳煤停止进口以来,对焦煤影响较大,国内从其他国家进口增加补充,主要是从俄罗斯和蒙古进口增量较大,其他国家比如印尼、哥伦比亚、莫桑比克等有小幅增量,而美国和加拿大先增后减,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扩大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因此焦煤进口未来进一步增加是长期趋势,进口焦煤对国内产量的补充越来越重要。其中2021-2022年的澳洲禁煤成为历史,2023年澳洲煤炭进口彻底放开。事后看澳煤放开对动力煤影响较大,进口增量明显,预计达到4944万吨,而焦煤进口量非常有限,预计不足300万吨。主要因为澳洲和国内焦煤价格一直倒挂较大,另外印度和东南亚地区都焦化和钢厂新产能增加较多,澳洲价格往这些国家出口明显增加。 受积极扩大进口政策影响,从蒙古和俄罗斯进口焦煤量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他国家稳中略增。2023年预计从蒙古进口焦煤增量2300万吨,从俄罗斯进口焦煤增量预计接近500万吨,合计进口增量超过2800万吨,其他国家预计合计增量为200万吨左右,因此2023年总计焦煤增量接近3000万吨。在国内资源枯竭、产能产量受限背景下,预计未来积极扩大进口是个长期趋势,2024年进口焦煤在2023年基础上预计继续增加600万吨,蒙古、俄罗斯、澳洲和其他国家增量分别为400万吨、200万吨、100万吨。 2.2 进口国别变化 在焦煤进口国别方面,传统的最大进口国是澳洲,但近年来逐步被蒙古和俄罗斯取代。澳洲的进口煤质不错,运输也方便,但近年来印度和东南亚焦化厂和钢厂投产较多,不少出口到中国的转移到这两个地区,另外2023年内外价差一直倒挂,导致澳洲焦煤进口量非常有限。未来澳洲进口量预计仍然有潜力,但是难以成为最大进口国,预计出口重心会向东南亚、印度及欧洲等转移,预计2024年从澳洲进口增量100万吨左右。 蒙古未来将成为第一大进口增量国,蒙古焦煤质量好,和国内距离较近,并且以焦煤为主。但前几年运输一度成为运输瓶颈,近年来中蒙铁路重新开始加快建设,后期国内进口量会继续增加,按照蒙古预测,2023年出口量预计达到5500万吨,2024年出口量达到6000万吨,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但进口量也容易受到国内需求以及国内外价差影响,因此2024年在2023年大幅增量基础上,预计还要增加400万吨。俄罗斯方面,尽管焦煤质量一般,且运输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但鉴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焦煤进口量数年来一直稳定增加,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焦煤进口国,特别是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快速下降,而出口到中国的快速增加。但国内这几年焦化炉以小换大后,对焦煤质量要求提高,俄罗斯虽然有增量潜力,但是要根据国内需求变动。除了蒙古和俄罗斯之外的其他国家有增有减,基本小幅增加态势。 3.焦煤资源开采年限有限,开采难度增加 全球煤炭资源中,炼焦煤储量不足 1/10,我们焦煤储量稍高为24%,其中经济可采的炼焦煤储量仅占炼焦煤保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9.2%,山西省炼焦煤可采年限仅有23 年、内蒙古约13 年,东北约20 年左右。 另外焦煤开采难度逐步增大,目前焦煤矿基本以地下井工矿为主,1500m的资源量占比57%,其中43%的资源量分布在1500m-2000m,随着资源加速枯竭和开采深度增加,开采难度成倍增加。随着开采深度越大,硫分增加。原煤硫分目前平均为 0.8%~1.2%,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原煤硫分将提高到 1%~1.5%,甚至未来达到 1.3%~1.8%。2021年以来新增产能基本以动力煤为主,焦煤新增产能不足11%,未来2023-2027年,年均新增产能在1亿吨左右,焦煤新增产能不超过10%。 因此综合来看,未来焦煤有新增产能但比例不高,另外国内原有矿井加速老化和淘汰、可采年限有限、开采难度增加、硫分增加,叠加近年来新投产能比例偏低,未来总体的净新增产能和产量非常有限,焦煤资源的稀缺性限制了产量的增幅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国内焦煤资源未来新增产能有限,煤炭后期政策转为保供和安全并重,整体焦煤供应弹性不足,未来3年都将保持在国内新增产量0%-0.3%之内,也就是年均增量在0-150万吨左右,甚至逐步转变成未来长期负增长。但焦煤未来进口将继续保持增加,预计2024年进口将继续增加600万吨,国内产量持平,2024年供将增加600万吨左右,占比1%,相比2023年的5%的增速大幅缩小,再往后看,未来进口稳中有增但增量放缓,叠加国内增量有限,预计未来整体供应增速稳定在1%-3%之间。 03 焦炭供应格局变化 ANNUAL REPORT 1. 未来国内焦炭产能保持小幅增加 焦炭产能在2015-2020年连续去化,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期间,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尽管2016年开始在淘汰产能的同时,焦炉已经开始新一轮的产能置换和以小换大,但在2021-2022年焦化产能才开始真正再次增加。2023年因四季度山西和内蒙古集中淘汰4.3米焦炉影响,全年净淘汰208万吨。整体来看,经过前几年产能置换和投放,焦化产能相对充裕。这也是2022年以来,焦化利润一直保持低位的原因,特别是2023年,尽管当年焦化产能处于净淘汰,并且下游需求铁水一直偏高,焦化利润全年维持在盈亏附近,这是产能过剩的典型标志。展望未来数年,产能仍有小幅增量,但增幅不大。2024年预计将有350万吨净新增产能。 在产能充裕背景下,焦炭产量更多是跟随下游钢厂生产情况进行调节。2023年预计粗钢产量稳中有增,那么焦炭产量跟随增加,预计焦炭产量增幅为1550万吨,同比增加3%。 2. 东南亚焦钢产能快速增加 近年来在国内焦炭产能增幅逐步放缓背景下,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钢厂、焦化产能快速增加。印度方面,2009年-2022年粗钢产量从6283万吨增到1.25亿吨,剔除疫情因素,年均增长超过7%。根据印度《国家钢铁政策2017》的规划显示,到2030年印度粗钢产能要达到3亿吨,粗钢产量为2.55亿吨。那么至少需要新增焦化产量6500万吨来配套或进口来补充。但印度国内的焦化厂基本是根据国内高炉炼钢需求而配套建立的,目前其焦化产能为5000万吨,相对确定的远期新增产能在1500万吨,那么其焦化产能仍有较大缺口,需要加大焦炭进口量来满足国内需求。 东南亚和南亚是中国焦炭最大出口地区,主要是印尼、印度和马来西亚,其他国家如巴西等出口量也不错。未来随着印度粗钢产量快速上升,国内焦炭出口到印度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预计2024出口印度增加至250万吨,而全年国内出口增至1000-1100万吨以上,是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印尼方面,焦化产能新增较多。未来新建项目集中在印尼苏拉威西岛青山工业园区,2022年和2023年已经投产695万吨,2024年还将投产640万吨。印度和印尼的焦化产量增加,对全球焦煤格局产生影响,特别是澳洲焦煤出口到这两个地区的量会快速提升,对国内进口澳煤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2023年尽管澳煤进口已经完全放开,但是进口到国内的焦煤数量相当有限,预计不超过300万吨,而以往年份,澳洲进口到国内的焦煤会达到3000万吨,进口量萎缩了90%,就是因为印尼等国焦化厂大量投产,需求旺盛,本来流向我国的焦煤转向东南亚,使得国内外焦煤价差长期倒挂,从而改变了贸易格局,间接支撑了国内焦煤以及焦炭价格。 04 2024年展望:焦炭供需过剩,焦煤供需紧平衡 ANNUAL REPORT 未来双焦行业格局方面,焦煤国内资源加速枯竭,可开采剩余年限有限,山西省炼焦煤可采年限仅有23年、内蒙古约13年,东北约20年左右;开采难度增大,深度加大,并且未来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硫分提升。煤炭政策上从供给侧改革及深化,到保供为主,再到保供和安全并重,焦煤国内产量边际上进一步减少,甚至不排除未来长期负增长。焦煤进口量未来继续稳步增加,进口国别上,蒙古代替澳洲成为第一大进口国,俄罗斯进口焦煤量稳中有增。焦炭方面,国内产能充裕,未来仍有小幅增量,而印尼方面焦炭产能快速增加,对澳洲焦煤需求增加,对国内进口澳洲焦煤形成明显挤出效应,印度等国焦炭产量未来保持快速增加,预计国内焦炭出口到印度有较大增加空间。 展望2024年,整体铁水决定了双焦供需格局。按照乐观预计2024年铁水稳中小幅减少即8.74亿吨计算,焦炭产量将下降,来匹配铁水产量。焦化厂有钢厂自营和独立焦化厂两类,钢厂自营焦化预计会根据自身下游铁水产量进行调节,但独立焦化厂生产自律性并不强,在整体焦炭产能过剩以及下游粗钢产量下降背景下,2024年将是焦炭逐步累库、库存重建的年份。而焦煤方面,一方面2024年进口量将继续增加,总供应稳中有增加,但增幅相比2023年大幅放缓,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焦炭产量也将继续下降,预计供应增幅略小于需求增幅,但缺口也不大,供需紧平衡,估算缺口较小为126万吨即0.2%左右。 因此展望明年,焦炭因供需宽松,将持续保持低利润,延续2022年以来的低利润,这也是供需宽松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焦煤因供需紧平衡,仍将保持一定利润,焦煤的供需略偏紧会导致钢材中枢提高100元/吨的支撑。总体呈现出焦煤强于焦炭格局,延续2021年以来的格局。这是双焦内部相对强弱,但是整体双焦在黑色产业链中话语权并不强,明年双焦总的方向还是得看成材方向,根据钢材方面的报告,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整体过剩格局初步显现,价格重心将下移,因此双焦整体重心将跟随下移,预计焦炭供需过剩,区间整体下移至1600-2800元/吨,而焦煤供需紧平衡区间为1100-2300元/吨。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以上会因为宏观情绪等原因产生泡沫,不排除在2023年底、2024年初阶段性继续上冲,但2024年等宏观情绪消退、基本面理性回归后,预计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附近逐步构筑顶部区间。 05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本报告仅供参考,不直接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与我公司和分析师无关,版权仅为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析师简介 金属组组长/黑色产业链高级分析师 陈晓伟 期货从业资格: F3083030 投资咨询资格: Z0016218 电话: 0571-87788888-8712 邮箱:chenxw2@wzgroup.cn 编辑:何园艺 审核:陈晓伟/F3083030、Z0016218/ 复核:赵晖 报告完成日期: 2023年12月25日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 1283号
2024年 双焦市场展望 焦炭供需过剩 焦煤供需紧平衡 ANNUAL REPORT 物产中大期货研究院金属组 观点摘要 展望明年,焦炭因供需宽松,将持续保持低利润,延续2022年以来的低利润,这也是供需宽松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焦煤因供需紧平衡,仍将保持一定利润,焦煤的供需略偏紧会导致钢材中枢提高100元/吨的支撑。总体呈现出焦煤强于焦炭格局,延续2021年以来的格局。这是双焦内部相对强弱,但是整体双焦在黑色产业链中话语权并不强,明年双焦总的方向还是得看成材方向,根据钢材方面的报告,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整体过剩格局初步显现,价格重心将下移,因此双焦整体重心将跟随下移,预计焦炭供需过剩,区间整体下移至1600-2800元/吨,而焦煤供需紧平衡区间为1100-2300元/吨。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以上会因为宏观情绪等原因产生泡沫,不排除在2023年底、2024年初阶段性继续上冲,但2024年等宏观情绪消退、基本面理性回归后,预计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附近逐步构筑顶部区间。 01 2023年双焦市场行情回顾 ANNUAL REPORT 2023年双焦和整体黑色板块走势类似,上半年下跌、下半年上涨,其中行情背后驱动也比较清晰。 1-5月:节后预期高需求证伪,焦煤进口持续增加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春节后钢材需求不如预期。2022年11月到2023年春节后,宏观政策利好不断,双焦跟随成材持续走强,透支高需求,3月后实际钢材终端需求强度一般,整体不如预期,主要矛盾持续发酵,黑色板块持续下行,双焦跟随下跌为主。 次要矛盾在于焦煤进口量持续增加,导致整体供应增幅大于需求增幅,使得焦煤持续下跌,而焦炭受成本下行影响也持续跟跌。其中1-2月初春节假期前后,供需双弱,市场整体交易清淡,双焦震荡为主,2月下旬内蒙古阿拉善发生重大矿难,双焦短期快速冲高。但整体看后期国内产量并未受到较大影响,反而同比小幅增加。1-5月国内焦煤产量同比增加392万吨,而进口增加了1639万吨,总供应增加2031万吨,而1-5月焦炭产量同比增加512万吨,折算焦煤需求增量为681万吨,同期钢联样本总库存减少270万吨,按照样本比例折算到全口径,总计焦煤需求增量不到1500万吨,那么焦煤仍然过剩将近500万吨。整体焦煤过剩,叠加市场预期对后期进口增量愈发悲观,双焦炭快速下跌。 6月-至今:宏观再度发力,矿难频发影响产量 上半年经济持续走弱、CPI持续偏低,央行在三四季度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货币和财政双发力,黑色板块整体见底开始上涨。 产业方面,2021年以来煤炭持续保供,导致2023年以来煤矿事故频发,特别是下半年多次发生较大矿难事故,因此安检持续偏紧,产量一直无法恢复到年内正常水平。同时今年钢厂行政平控缺失,钢厂自发减产动能靠利润调节,铁水一直保持中等偏高水平,对双焦需求存在支撑,双焦库存下半年一直保持在低位震荡。 因此宏观政策发力、矿难频发安检持续严格导致产量偏低、下游铁水需求支撑导致双焦6月至今保持上涨态势。 02 焦煤供应格局变化 ANNUAL REPORT 2024年双焦市场主要矛盾之一还是在于焦煤的供应上,以下分四个部门阐述焦煤供应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因为国内煤矿基本国企为主,因此煤炭国内政策及进口政策对焦煤价格最为重要。 1.煤炭政策变化对焦煤产量影响 1.1 2016-2020年:供给侧改革及深化阶段。在这5年内,煤炭政策总基调是供给侧改革以及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持续淘汰落后以及表外产能为主,全国煤炭行业在5年内退出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9.6亿吨,并置换释放优质产能近3亿吨,2016年当年原煤和焦煤产量同比大幅减少8.7%和9.6%,在这期间,也淘汰了大量原煤表外产能,之后表内产量稳中有增,焦煤增幅略小,原煤和焦煤年均产量增幅分别在3.4%和2.8%。 1.2 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双碳政策及进口政策变化。2020年9月,政策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并逐步开始顶层规划和逐步执行,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强化了该政策,全国范围内双碳热情高涨,使得2021年上半年原煤和焦煤产量环比下降。 另外中澳关系原因,澳洲煤炭从2020年底开始禁止进口,直到2023年才开始完全放开。澳洲禁止进口对动力煤影响不如焦煤影响大,澳洲焦煤进口占焦煤总进口量50%左右,缺失了澳洲进口增量,2021年其他部分国家进口增量也无法弥补,全年焦煤进口量同比下降25%。 1.3 2021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保供政策 2021年动力煤大涨、下游电厂限电,影响到了经济正常运转和民生问题,因此2021年下半年开始,保供政策频繁出台,批复了很多新产能。2021年至今批复新增煤炭保供产能预计达6亿吨,加上其他产能新增1吨,预计新增产能超过7亿吨。因此原煤产量2021年以来持续增加,增速最快的是2022年。2023年增幅放缓,3年平均增速为6.4%,但原煤产量快速增加并未带动焦煤产量增加,2021年以来焦煤产量增幅快速放缓,3年平均增速为0.6%,几乎没有增量。究其原因,焦煤矿资源快速老化是重要原因,另外新增产能基本是动力煤等露天矿为主,用于电力保供为主,焦煤矿比较少,同时高强度的保供政策使得动力煤对于焦煤有一定挤出效应。 1.4 2023年下半年-至今:保供和安全并重 受2021年以来持续保供导致安检力度以及煤矿自身检修力度下降影响,2023年煤矿事故频发,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煤矿事故频率和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大幅增加,影响到社会稳定大局。因此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这是对2021年以来煤炭保供政策的重大修正,在产能和产量能够满足电厂保供需求外,政策从保供为主转向和安全并重。那么后期整体煤炭产量增速预计会放缓,其实2023年产量增速已经放缓,从2022年的10.4%下降至2.9%左右,而焦煤产量增速预计较去年进一步放缓,增量不超过200万吨即0.3%左右。在这种产量增幅几乎没有空间的背景下,进口政策对产量增速的调节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煤炭进口继续增加 2.1 未来焦煤进口扩大是长期趋势 2020年底,澳煤停止进口以来,对焦煤影响较大,国内从其他国家进口增加补充,主要是从俄罗斯和蒙古进口增量较大,其他国家比如印尼、哥伦比亚、莫桑比克等有小幅增量,而美国和加拿大先增后减,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扩大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因此焦煤进口未来进一步增加是长期趋势,进口焦煤对国内产量的补充越来越重要。其中2021-2022年的澳洲禁煤成为历史,2023年澳洲煤炭进口彻底放开。事后看澳煤放开对动力煤影响较大,进口增量明显,预计达到4944万吨,而焦煤进口量非常有限,预计不足300万吨。主要因为澳洲和国内焦煤价格一直倒挂较大,另外印度和东南亚地区都焦化和钢厂新产能增加较多,澳洲价格往这些国家出口明显增加。 受积极扩大进口政策影响,从蒙古和俄罗斯进口焦煤量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他国家稳中略增。2023年预计从蒙古进口焦煤增量2300万吨,从俄罗斯进口焦煤增量预计接近500万吨,合计进口增量超过2800万吨,其他国家预计合计增量为200万吨左右,因此2023年总计焦煤增量接近3000万吨。在国内资源枯竭、产能产量受限背景下,预计未来积极扩大进口是个长期趋势,2024年进口焦煤在2023年基础上预计继续增加600万吨,蒙古、俄罗斯、澳洲和其他国家增量分别为400万吨、200万吨、100万吨。 2.2 进口国别变化 在焦煤进口国别方面,传统的最大进口国是澳洲,但近年来逐步被蒙古和俄罗斯取代。澳洲的进口煤质不错,运输也方便,但近年来印度和东南亚焦化厂和钢厂投产较多,不少出口到中国的转移到这两个地区,另外2023年内外价差一直倒挂,导致澳洲焦煤进口量非常有限。未来澳洲进口量预计仍然有潜力,但是难以成为最大进口国,预计出口重心会向东南亚、印度及欧洲等转移,预计2024年从澳洲进口增量100万吨左右。 蒙古未来将成为第一大进口增量国,蒙古焦煤质量好,和国内距离较近,并且以焦煤为主。但前几年运输一度成为运输瓶颈,近年来中蒙铁路重新开始加快建设,后期国内进口量会继续增加,按照蒙古预测,2023年出口量预计达到5500万吨,2024年出口量达到6000万吨,大部分出口到中国,但进口量也容易受到国内需求以及国内外价差影响,因此2024年在2023年大幅增量基础上,预计还要增加400万吨。俄罗斯方面,尽管焦煤质量一般,且运输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但鉴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焦煤进口量数年来一直稳定增加,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焦煤进口国,特别是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快速下降,而出口到中国的快速增加。但国内这几年焦化炉以小换大后,对焦煤质量要求提高,俄罗斯虽然有增量潜力,但是要根据国内需求变动。除了蒙古和俄罗斯之外的其他国家有增有减,基本小幅增加态势。 3.焦煤资源开采年限有限,开采难度增加 全球煤炭资源中,炼焦煤储量不足 1/10,我们焦煤储量稍高为24%,其中经济可采的炼焦煤储量仅占炼焦煤保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9.2%,山西省炼焦煤可采年限仅有23 年、内蒙古约13 年,东北约20 年左右。 另外焦煤开采难度逐步增大,目前焦煤矿基本以地下井工矿为主,1500m的资源量占比57%,其中43%的资源量分布在1500m-2000m,随着资源加速枯竭和开采深度增加,开采难度成倍增加。随着开采深度越大,硫分增加。原煤硫分目前平均为 0.8%~1.2%,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原煤硫分将提高到 1%~1.5%,甚至未来达到 1.3%~1.8%。2021年以来新增产能基本以动力煤为主,焦煤新增产能不足11%,未来2023-2027年,年均新增产能在1亿吨左右,焦煤新增产能不超过10%。 因此综合来看,未来焦煤有新增产能但比例不高,另外国内原有矿井加速老化和淘汰、可采年限有限、开采难度增加、硫分增加,叠加近年来新投产能比例偏低,未来总体的净新增产能和产量非常有限,焦煤资源的稀缺性限制了产量的增幅空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国内焦煤资源未来新增产能有限,煤炭后期政策转为保供和安全并重,整体焦煤供应弹性不足,未来3年都将保持在国内新增产量0%-0.3%之内,也就是年均增量在0-150万吨左右,甚至逐步转变成未来长期负增长。但焦煤未来进口将继续保持增加,预计2024年进口将继续增加600万吨,国内产量持平,2024年供将增加600万吨左右,占比1%,相比2023年的5%的增速大幅缩小,再往后看,未来进口稳中有增但增量放缓,叠加国内增量有限,预计未来整体供应增速稳定在1%-3%之间。 03 焦炭供应格局变化 ANNUAL REPORT 1. 未来国内焦炭产能保持小幅增加 焦炭产能在2015-2020年连续去化,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期间,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尽管2016年开始在淘汰产能的同时,焦炉已经开始新一轮的产能置换和以小换大,但在2021-2022年焦化产能才开始真正再次增加。2023年因四季度山西和内蒙古集中淘汰4.3米焦炉影响,全年净淘汰208万吨。整体来看,经过前几年产能置换和投放,焦化产能相对充裕。这也是2022年以来,焦化利润一直保持低位的原因,特别是2023年,尽管当年焦化产能处于净淘汰,并且下游需求铁水一直偏高,焦化利润全年维持在盈亏附近,这是产能过剩的典型标志。展望未来数年,产能仍有小幅增量,但增幅不大。2024年预计将有350万吨净新增产能。 在产能充裕背景下,焦炭产量更多是跟随下游钢厂生产情况进行调节。2023年预计粗钢产量稳中有增,那么焦炭产量跟随增加,预计焦炭产量增幅为1550万吨,同比增加3%。 2. 东南亚焦钢产能快速增加 近年来在国内焦炭产能增幅逐步放缓背景下,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钢厂、焦化产能快速增加。印度方面,2009年-2022年粗钢产量从6283万吨增到1.25亿吨,剔除疫情因素,年均增长超过7%。根据印度《国家钢铁政策2017》的规划显示,到2030年印度粗钢产能要达到3亿吨,粗钢产量为2.55亿吨。那么至少需要新增焦化产量6500万吨来配套或进口来补充。但印度国内的焦化厂基本是根据国内高炉炼钢需求而配套建立的,目前其焦化产能为5000万吨,相对确定的远期新增产能在1500万吨,那么其焦化产能仍有较大缺口,需要加大焦炭进口量来满足国内需求。 东南亚和南亚是中国焦炭最大出口地区,主要是印尼、印度和马来西亚,其他国家如巴西等出口量也不错。未来随着印度粗钢产量快速上升,国内焦炭出口到印度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预计2024出口印度增加至250万吨,而全年国内出口增至1000-1100万吨以上,是201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印尼方面,焦化产能新增较多。未来新建项目集中在印尼苏拉威西岛青山工业园区,2022年和2023年已经投产695万吨,2024年还将投产640万吨。印度和印尼的焦化产量增加,对全球焦煤格局产生影响,特别是澳洲焦煤出口到这两个地区的量会快速提升,对国内进口澳煤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2023年尽管澳煤进口已经完全放开,但是进口到国内的焦煤数量相当有限,预计不超过300万吨,而以往年份,澳洲进口到国内的焦煤会达到3000万吨,进口量萎缩了90%,就是因为印尼等国焦化厂大量投产,需求旺盛,本来流向我国的焦煤转向东南亚,使得国内外焦煤价差长期倒挂,从而改变了贸易格局,间接支撑了国内焦煤以及焦炭价格。 04 2024年展望:焦炭供需过剩,焦煤供需紧平衡 ANNUAL REPORT 未来双焦行业格局方面,焦煤国内资源加速枯竭,可开采剩余年限有限,山西省炼焦煤可采年限仅有23年、内蒙古约13年,东北约20年左右;开采难度增大,深度加大,并且未来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硫分提升。煤炭政策上从供给侧改革及深化,到保供为主,再到保供和安全并重,焦煤国内产量边际上进一步减少,甚至不排除未来长期负增长。焦煤进口量未来继续稳步增加,进口国别上,蒙古代替澳洲成为第一大进口国,俄罗斯进口焦煤量稳中有增。焦炭方面,国内产能充裕,未来仍有小幅增量,而印尼方面焦炭产能快速增加,对澳洲焦煤需求增加,对国内进口澳洲焦煤形成明显挤出效应,印度等国焦炭产量未来保持快速增加,预计国内焦炭出口到印度有较大增加空间。 展望2024年,整体铁水决定了双焦供需格局。按照乐观预计2024年铁水稳中小幅减少即8.74亿吨计算,焦炭产量将下降,来匹配铁水产量。焦化厂有钢厂自营和独立焦化厂两类,钢厂自营焦化预计会根据自身下游铁水产量进行调节,但独立焦化厂生产自律性并不强,在整体焦炭产能过剩以及下游粗钢产量下降背景下,2024年将是焦炭逐步累库、库存重建的年份。而焦煤方面,一方面2024年进口量将继续增加,总供应稳中有增加,但增幅相比2023年大幅放缓,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焦炭产量也将继续下降,预计供应增幅略小于需求增幅,但缺口也不大,供需紧平衡,估算缺口较小为126万吨即0.2%左右。 因此展望明年,焦炭因供需宽松,将持续保持低利润,延续2022年以来的低利润,这也是供需宽松导致的必然结果。而焦煤因供需紧平衡,仍将保持一定利润,焦煤的供需略偏紧会导致钢材中枢提高100元/吨的支撑。总体呈现出焦煤强于焦炭格局,延续2021年以来的格局。这是双焦内部相对强弱,但是整体双焦在黑色产业链中话语权并不强,明年双焦总的方向还是得看成材方向,根据钢材方面的报告,预计2024年国内钢铁整体过剩格局初步显现,价格重心将下移,因此双焦整体重心将跟随下移,预计焦炭供需过剩,区间整体下移至1600-2800元/吨,而焦煤供需紧平衡区间为1100-2300元/吨。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以上会因为宏观情绪等原因产生泡沫,不排除在2023年底、2024年初阶段性继续上冲,但2024年等宏观情绪消退、基本面理性回归后,预计在焦炭2800元/吨、焦煤2300元/吨附近逐步构筑顶部区间。 05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本报告仅供参考,不直接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与我公司和分析师无关,版权仅为物产中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析师简介 金属组组长/黑色产业链高级分析师 陈晓伟 期货从业资格: F3083030 投资咨询资格: Z0016218 电话: 0571-87788888-8712 邮箱:chenxw2@wzgroup.cn 编辑:何园艺 审核:陈晓伟/F3083030、Z0016218/ 复核:赵晖 报告完成日期: 2023年12月25日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 1283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