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融&金融科技|周报】11月社融增量符合预期,上市公司回购规则优化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社融增量符合预期,居民贷款结构改善。央行公布11月份社融数据,1)社融:2023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Wind一致预期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为9.4%。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47亿元,外币贷款同比少减291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多增56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12亿元,企业债券同比多726亿元,政府债券同比多4992亿元。2)贷款:2023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0.8%(Wind一致预期为11.0%)。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7亿元。3)货币:2023年11月M0同比增长10.4%,M1同比增长1.3%。M2同比增长10.0%,增速与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上市公司回购规则优化,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再下一城。12月15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对部分条款予以优化完善,旨在更好顺应市场实际和公司需求,增强回购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此次回购规则的优化是对8月18日证监会答记者问时融资端、交易端、投资端、机构端多方面细化政策举措的进一步落实,通过增加回购制度的便利性和包容度,引导上市公司重视回购、规范回购,有助于向市场传递价值信息,进一步起到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体验的作用。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频率已明显增加,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已有1319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870.27亿元。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维护金融高质量发展。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2月14日、15日,证监会、央行陆续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落实具体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肯定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再次明确金融工作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要作用。从央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近期发声来看,一方面,金融工作仍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再次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另一方面,严监管、防风险仍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心,监管“长牙带刺”的同时,也将继续推进对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化解。 投资建议:(1)银行:关注股息配置价值,静待预期改善。历史上银行股的超额收益表现大都出现在经济景气度上行阶段,因此板块上行弹性仍需关注经济预期的改善。但需注意的是,银行股作为能够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阶段其类固收配置价值同样值得关注。截至11月末,银行板块股息率为5.93%,股息率较无风险利率相对溢价处于历史高位,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目前板块静态PB仅0.51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 (2)非银:1)证券: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方向坚定、利好政策不断落实,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仍将继续增加,看好政策利好和β属性带来的估值修复。当前板块估值1.19xPB,仍处历史低位,具备较高性价比和安全边际。2)保险:竞品吸引力下降、居民储蓄需求旺盛,预计23年寿险新单和NBV增长。在政策利好+流动性充裕+长端利率低位震荡的环境下,市场情绪如有修复,则保险资产端有望迎来改善。当前行业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β属性将助力保险板块估值底部修复。 风险提示: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
核心观点 社融增量符合预期,居民贷款结构改善。央行公布11月份社融数据,1)社融:2023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Wind一致预期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为9.4%。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47亿元,外币贷款同比少减291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多增56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12亿元,企业债券同比多726亿元,政府债券同比多4992亿元。2)贷款:2023年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0.8%(Wind一致预期为11.0%)。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7亿元。3)货币:2023年11月M0同比增长10.4%,M1同比增长1.3%。M2同比增长10.0%,增速与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上市公司回购规则优化,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再下一城。12月15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对部分条款予以优化完善,旨在更好顺应市场实际和公司需求,增强回购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此次回购规则的优化是对8月18日证监会答记者问时融资端、交易端、投资端、机构端多方面细化政策举措的进一步落实,通过增加回购制度的便利性和包容度,引导上市公司重视回购、规范回购,有助于向市场传递价值信息,进一步起到活跃资本市场、提升投资者体验的作用。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频率已明显增加,据证券日报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已有1319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870.27亿元。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维护金融高质量发展。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12月14日、15日,证监会、央行陆续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落实具体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肯定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再次明确金融工作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要作用。从央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近期发声来看,一方面,金融工作仍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再次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另一方面,严监管、防风险仍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心,监管“长牙带刺”的同时,也将继续推进对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化解。 投资建议:(1)银行:关注股息配置价值,静待预期改善。历史上银行股的超额收益表现大都出现在经济景气度上行阶段,因此板块上行弹性仍需关注经济预期的改善。但需注意的是,银行股作为能够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阶段其类固收配置价值同样值得关注。截至11月末,银行板块股息率为5.93%,股息率较无风险利率相对溢价处于历史高位,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目前板块静态PB仅0.51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 (2)非银:1)证券: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方向坚定、利好政策不断落实,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仍将继续增加,看好政策利好和β属性带来的估值修复。当前板块估值1.19xPB,仍处历史低位,具备较高性价比和安全边际。2)保险:竞品吸引力下降、居民储蓄需求旺盛,预计23年寿险新单和NBV增长。在政策利好+流动性充裕+长端利率低位震荡的环境下,市场情绪如有修复,则保险资产端有望迎来改善。当前行业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β属性将助力保险板块估值底部修复。 风险提示: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