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有改善,结构可优化——11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总量有改善,结构可优化——11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11月社融延续前一月的趋势,同比继续多增,其中政府债融资是主要支撑,实体信贷还需要提振。中长期我国经济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增长亮点,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货币方面,11月M1同比增速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至1.3%。下半年以来,M1同比一直在低位徘徊,主要和房地产经济的的变化密切相关。M1 的统计中除了流通中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是影响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销售增速较高的时候,居民购买房产带动居民部门存款向企业部门转移,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而当房地产销售增速较低的时候,存款从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转移的动力减弱,会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低增,M1增速也会偏低。历史数据也表明,房地产销售的走势与企业活期存款、以及 M1 的增长趋势都很接近。 风险提示:外需回落,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 12月13日,央行公布2023年11月新增社融2.45万亿元,同比多增4556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至9.4%;1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 1 政府债推动,社融继续多增 11月新增社融2.45万亿元,同比多增4556亿元,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同比多增。存量方面,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9.4%,低基数也有一定贡献。 11月社融结构和10月比较类似,政府债发行仍是主要的推动力。受益于特殊再融资债、万亿国债的集中发行,11月政府债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000亿元。另外,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结束后,11月企业债发行有所提速,企业债净融资1330亿元,同比多增726亿元。 11月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1.11万亿元,同比小幅少增447亿元。非标融资方面,低基数下,信托贷款同比多增562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少增298亿元,相比前几个月同比少增的规模明显下降,主要和去年同期政策性开发性工具投放逐步结束有关。 2 信贷需求需进一步稳固 信贷转为同比少增,主要受企业中长贷拖累。1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分项中,居民和企业的中长贷占比延续10月的表现,结构上仍有待提振。 11月企业中长贷新增4460亿元,同比少增约2900亿元,不过去年由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政策齐发力,11月企业贷的基数明显抬升。如果对比2019-2021年同期均值,新增规模基本相当。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已在发力、基建投资平稳推进,部分支撑企业中长贷表现。同时,11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1946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543亿元,或也体现了政策端正在发力“平稳节奏”。 居民中长贷同比小幅多增,主因去年同期基数也较低。11月居民中长贷新增2331亿元,同比小幅多增228亿元,但跟10月类似,低基数有一定的贡献。对比2015-2021年同期的居民中长贷,11月少增2639亿元,10月少增3035亿元,9月多增603亿元。所以结合9月以来的中长贷数据,我们认为,系列地产政策落地、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以后,居民自身加杠杆动力有待提振,这也和地产销售表现相吻合。从高频数据看,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还在15%水平。往后看,仍要继续关注地产基本面。 3 M2、M1增速双双回落 货币方面,11月M2同比增速回落至10.0%,不过M2增速仍在高位,主因仍在居民资产配置向存款端集中。M1同比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至1.3%。 下半年以来,M1同比增速在低位徘徊,主要或和房地产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M1 的统计中除了流通中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是影响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销售增速较高的时候,居民购买房产带动居民部门存款向企业部门转移,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而当房地产销售增速较低的时候,存款从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转移的动力减弱,会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低增,M1增速也会偏低。历史数据也表明,房地产销售的走势与企业活期存款、以及 M1 的增长趋势都很接近。 总体上,11月社融延续前一月的趋势,同比继续多增,其中政府债融资是主要支撑,实体信贷还需要进一步稳固。 展望明年,从总量的角度,如果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必要的融资增长是需要的。那么要提振货币和信用的扩张速度,预计明年货币政策或进一步稳健宽松,降低居民和企业的实际利率。而如果要降低融资成本,主要政策利率及居民房贷利率等都存在调整空间。从财政政策来看,在居民和企业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振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发力,来托底需求端。 风险提示:外需回落,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性。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迎难而上——2024年海通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积极”的财政:需要多少量?(海通宏观 梁中华) 5%的美债利率:是否偏高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因素:三个“转折”?——2023年四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从“制造”到“创造”——我国高科技产业现状(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持续加息:消费为何还稳定?(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如何看待“库存周期”?(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国际货币如何更迭?——兼论“去美元化”的现状(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重点报告合集 汇率的波动:利差的视角(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概 要 · 11月社融延续前一月的趋势,同比继续多增,其中政府债融资是主要支撑,实体信贷还需要提振。中长期我国经济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增长亮点,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货币方面,11月M1同比增速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至1.3%。下半年以来,M1同比一直在低位徘徊,主要和房地产经济的的变化密切相关。M1 的统计中除了流通中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是影响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销售增速较高的时候,居民购买房产带动居民部门存款向企业部门转移,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而当房地产销售增速较低的时候,存款从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转移的动力减弱,会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低增,M1增速也会偏低。历史数据也表明,房地产销售的走势与企业活期存款、以及 M1 的增长趋势都很接近。 风险提示:外需回落,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 12月13日,央行公布2023年11月新增社融2.45万亿元,同比多增4556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至9.4%;1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 1 政府债推动,社融继续多增 11月新增社融2.45万亿元,同比多增4556亿元,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同比多增。存量方面,社融存量增速回升至9.4%,低基数也有一定贡献。 11月社融结构和10月比较类似,政府债发行仍是主要的推动力。受益于特殊再融资债、万亿国债的集中发行,11月政府债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000亿元。另外,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结束后,11月企业债发行有所提速,企业债净融资1330亿元,同比多增726亿元。 11月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1.11万亿元,同比小幅少增447亿元。非标融资方面,低基数下,信托贷款同比多增562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少增298亿元,相比前几个月同比少增的规模明显下降,主要和去年同期政策性开发性工具投放逐步结束有关。 2 信贷需求需进一步稳固 信贷转为同比少增,主要受企业中长贷拖累。1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368亿元。分项中,居民和企业的中长贷占比延续10月的表现,结构上仍有待提振。 11月企业中长贷新增4460亿元,同比少增约2900亿元,不过去年由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政策齐发力,11月企业贷的基数明显抬升。如果对比2019-2021年同期均值,新增规模基本相当。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已在发力、基建投资平稳推进,部分支撑企业中长贷表现。同时,11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1946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543亿元,或也体现了政策端正在发力“平稳节奏”。 居民中长贷同比小幅多增,主因去年同期基数也较低。11月居民中长贷新增2331亿元,同比小幅多增228亿元,但跟10月类似,低基数有一定的贡献。对比2015-2021年同期的居民中长贷,11月少增2639亿元,10月少增3035亿元,9月多增603亿元。所以结合9月以来的中长贷数据,我们认为,系列地产政策落地、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以后,居民自身加杠杆动力有待提振,这也和地产销售表现相吻合。从高频数据看,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还在15%水平。往后看,仍要继续关注地产基本面。 3 M2、M1增速双双回落 货币方面,11月M2同比增速回落至10.0%,不过M2增速仍在高位,主因仍在居民资产配置向存款端集中。M1同比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至1.3%。 下半年以来,M1同比增速在低位徘徊,主要或和房地产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M1 的统计中除了流通中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房地产的销售情况,是影响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销售增速较高的时候,居民购买房产带动居民部门存款向企业部门转移,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而当房地产销售增速较低的时候,存款从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转移的动力减弱,会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低增,M1增速也会偏低。历史数据也表明,房地产销售的走势与企业活期存款、以及 M1 的增长趋势都很接近。 总体上,11月社融延续前一月的趋势,同比继续多增,其中政府债融资是主要支撑,实体信贷还需要进一步稳固。 展望明年,从总量的角度,如果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必要的融资增长是需要的。那么要提振货币和信用的扩张速度,预计明年货币政策或进一步稳健宽松,降低居民和企业的实际利率。而如果要降低融资成本,主要政策利率及居民房贷利率等都存在调整空间。从财政政策来看,在居民和企业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振的情况下,财政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发力,来托底需求端。 风险提示:外需回落,房地产走势的不确定性。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迎难而上——2024年海通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积极”的财政:需要多少量?(海通宏观 梁中华) 5%的美债利率:是否偏高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因素:三个“转折”?——2023年四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从“制造”到“创造”——我国高科技产业现状(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持续加息:消费为何还稳定?(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如何看待“库存周期”?(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国际货币如何更迭?——兼论“去美元化”的现状(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重点报告合集 汇率的波动:利差的视角(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