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樊信江|金钥匙、提信心、加速度——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固收樊信江|金钥匙、提信心、加速度——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金选·核心观点 2023年12月11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将对会议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金钥匙: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新”模式引领时代方向 1、“高质量”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核心。本次会议共17次提及“高质量”,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高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各类目标制定的源头及政策效果的表现结果。其次,“高质量”也将聚焦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1)非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纳入考量,高质量与高水平齐头并进;2)产业方面“高质量”聚焦制造业及“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2、“新”模式引领经济进入“新”时代。“新”模式将主要依托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模式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政策。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宏观政策使用更加注重“工具创新”;2)“新”增长。投资—政府投资支持“新基建”并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费—注重“新型消费”和大规模设备“更新”;进出口—更加强调培育“外贸新动能”。3)“新”赛道。会议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3、严控重点领域风险,经济大省挑起大梁。经济转型时期,防风险及地产呵护政策出台必要性较强。本次会议在经济基调中提出“先立后破”,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提出意在强调向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反映出政策将聚焦地方债务、金融体系及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化,通过政策呵护实现地产及地方债务化解工作的软着陆。根据2018年化债期间及2022年高负担省份固投增速表现,化债背景下严禁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对于12个重点省份平均固投增速拖累约5%,关注本轮一揽子化债对于经济的掣肘及对其余19省的外溢影响。 二、提信心: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缩小宏观经济与微观预期体感温差 会议开篇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预期偏弱问题,为此会议首次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等改善社会预期措施与方法,预计下一阶段政策加码的主要目的将更侧重于“稳预期、稳信心”,缩小宏观数据与微观预期体感温差。 三、加速度:逆周期调节延续发力,基建+地产“两手抓” 1、逆周期调节下,政策“进”必要性提升。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基调,历年“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而“以进促稳”的增加更强调了经济发展中的“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经济发展中的“进”将更多体现为政策“进”。 财政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会议指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保持政策连续性下明年政策大概率加码。近日发改委已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一批项目清单,并表示各地方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反映出政策出台后重在落实。其次,年内增发国债中5000亿结转至2024年,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按上限额度发放2.28万亿,政策提前加码跟冗余将实现政策“重”落地,四本预算收支差额口径广义赤字率或将高于2023年。其次,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关注相关政策颁布落地时点。 货币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货币政策将通过总量+结构政策,精准投放适量流动性配合宽信用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当前实际利率偏高,总量政策降准降息概率均较高。其次,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对于社会物价的关注度提高,关注下一阶段稳内需、稳物价相关政策的出台。 2、基建+地产“两手抓”,刺激+托底“道不同”。基建方面,会议表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叠加2.28万亿提前批专项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基建增长。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下,关注中长期建设国债等补充项目资本金工具的重启使用。地产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一阶段地产政策或仍意在通过“三大工程”托底地产投资,防化地产发展转型时期所产生的风险。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宏观政策调控超预期。
金选·核心观点 2023年12月11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将对会议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金钥匙: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新”模式引领时代方向 1、“高质量”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核心。本次会议共17次提及“高质量”,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高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各类目标制定的源头及政策效果的表现结果。其次,“高质量”也将聚焦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1)非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纳入考量,高质量与高水平齐头并进;2)产业方面“高质量”聚焦制造业及“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2、“新”模式引领经济进入“新”时代。“新”模式将主要依托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模式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新”政策。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宏观政策使用更加注重“工具创新”;2)“新”增长。投资—政府投资支持“新基建”并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消费—注重“新型消费”和大规模设备“更新”;进出口—更加强调培育“外贸新动能”。3)“新”赛道。会议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3、严控重点领域风险,经济大省挑起大梁。经济转型时期,防风险及地产呵护政策出台必要性较强。本次会议在经济基调中提出“先立后破”,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提出意在强调向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反映出政策将聚焦地方债务、金融体系及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化,通过政策呵护实现地产及地方债务化解工作的软着陆。根据2018年化债期间及2022年高负担省份固投增速表现,化债背景下严禁一边化债一边新增对于12个重点省份平均固投增速拖累约5%,关注本轮一揽子化债对于经济的掣肘及对其余19省的外溢影响。 二、提信心: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缩小宏观经济与微观预期体感温差 会议开篇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社会预期偏弱问题,为此会议首次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等改善社会预期措施与方法,预计下一阶段政策加码的主要目的将更侧重于“稳预期、稳信心”,缩小宏观数据与微观预期体感温差。 三、加速度:逆周期调节延续发力,基建+地产“两手抓” 1、逆周期调节下,政策“进”必要性提升。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基调,历年“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而“以进促稳”的增加更强调了经济发展中的“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经济发展中的“进”将更多体现为政策“进”。 财政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会议指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保持政策连续性下明年政策大概率加码。近日发改委已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一批项目清单,并表示各地方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反映出政策出台后重在落实。其次,年内增发国债中5000亿结转至2024年,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按上限额度发放2.28万亿,政策提前加码跟冗余将实现政策“重”落地,四本预算收支差额口径广义赤字率或将高于2023年。其次,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关注相关政策颁布落地时点。 货币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货币政策将通过总量+结构政策,精准投放适量流动性配合宽信用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当前实际利率偏高,总量政策降准降息概率均较高。其次,会议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对于社会物价的关注度提高,关注下一阶段稳内需、稳物价相关政策的出台。 2、基建+地产“两手抓”,刺激+托底“道不同”。基建方面,会议表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叠加2.28万亿提前批专项债规模,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基建增长。加快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下,关注中长期建设国债等补充项目资本金工具的重启使用。地产方面,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一阶段地产政策或仍意在通过“三大工程”托底地产投资,防化地产发展转型时期所产生的风险。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宏观政策调控超预期。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