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投资|中国医药 – 海外CXO行业3Q23业绩剖析:业绩继续分化;融资复苏仍需时间;临床需求展望持续改善
(以下内容从招银国际《睿智投资|中国医药 – 海外CXO行业3Q23业绩剖析:业绩继续分化;融资复苏仍需时间;临床需求展望持续改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我们总结了海外主要CXO公司的3Q23业绩以及管理层对于全球医药行业融资和需求展望,所关注的公司涉及临床CRO、临床前CRO、C(D)MO以及生命科学上游。与2Q23的趋势类似,海外CXO业绩在3Q23继续出现分化,按照海外CXO公司主要业务所专注的药物研发阶段,临床CXO的业绩好于临床前CXO,而临床前CXO业绩又好于生命科学上游,即后期阶段CXO的业绩好于早期阶段CXO;按照CXO公司的服务类型来看,CRO的业绩好于C(D)MO,即非生产类CXO的业绩好于生产类CXO。由于中国CXO公司已深度融入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海外CXO行业为判断中国CXO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海外CXO公司3Q23业绩继续出现分化。类似2Q23,我们发现后期阶段CXO的业绩好于早期阶段CXO,同时非生产类CXO的业绩好于生产类CXO。我们认为有五个原因导致此趋势:1)在后疫情时代,前期因新冠而积压的非新冠项目得以重新推进;2)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明显减少, biotech公司调整项目管线,将更多资源用于推进少数重点后期项目;3)大药企由于新冠药物相关收入大幅减少,加上对IRA法案执行的预期,也开始管控成本投入,导致更多资源集中到商业化潜力更明朗的后期项目上;4)新冠治疗药物需求的空前增长造成 22年业绩的高基数,特别是对于C(D)MO公司而言;5)C(D)MO的成本相对刚性,疫情后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折旧压力大,而非生产类CRO可通过人员优化灵活调整成本。 海外CXO需求复苏初现苗头,但趋势尚未站稳,管理层对23年和远期业绩预期仍偏谨慎。尽管有海外CXO管理层表示biotech融资出现恢复的迹象,但早期研发需求仍受到客户资金紧张的严重影响。关于行业需求,由于客户继续优化管线,将资源聚焦至后期核心项目的推进上,导致对临床CRO的需求较为旺盛,而临床前、药物发现以及生命科学上游的需求仍然较弱。我们发现3Q23上调全年收入指引的海外CXO公司数量多于下调的数量(4家 vs 3家),好于2Q23时的情况(2家 vs 4家),但业绩上调幅度小于下调幅度。此外,海外CXO管理层的远期(指2024年及之后)业绩指引也偏谨慎。 海外CXO仍在等待业绩拐点。海外CXO公司的业绩在3Q21开始出现增速下滑。我们认为未来业绩向上的拐点可能也需要至少连续2个季度的业绩改善才可确认。从3Q23的情况来看,海外CXO季度业绩的改善趋势仍未完全形成,虽然一些公司的业绩有改善,但改善幅度仍相对有限。 对中国CXO行业的启示。9M23中国创新药融资额的恢复趋势略弱于全球。基于海外CXO的整体业绩表现,我们认为中国CXO短期可能面对海外需求带来的挑战,而中国本土的需求也同样可能较为疲弱。中国CXO公司在这一轮业绩减速时间点相比海外同行滞后约2至4个季度,主要可能是由于新冠订单节奏的影响。考虑到23年业绩增速受到高基数的影响,我们预计中国主要CXO公司最早将在24年重新进入业绩加速通道。 免重 责要 声披 明露 微信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招银国际及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见招银国际官方网站: https://www.cmbi.com
我们总结了海外主要CXO公司的3Q23业绩以及管理层对于全球医药行业融资和需求展望,所关注的公司涉及临床CRO、临床前CRO、C(D)MO以及生命科学上游。与2Q23的趋势类似,海外CXO业绩在3Q23继续出现分化,按照海外CXO公司主要业务所专注的药物研发阶段,临床CXO的业绩好于临床前CXO,而临床前CXO业绩又好于生命科学上游,即后期阶段CXO的业绩好于早期阶段CXO;按照CXO公司的服务类型来看,CRO的业绩好于C(D)MO,即非生产类CXO的业绩好于生产类CXO。由于中国CXO公司已深度融入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分析海外CXO行业为判断中国CXO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 海外CXO公司3Q23业绩继续出现分化。类似2Q23,我们发现后期阶段CXO的业绩好于早期阶段CXO,同时非生产类CXO的业绩好于生产类CXO。我们认为有五个原因导致此趋势:1)在后疫情时代,前期因新冠而积压的非新冠项目得以重新推进;2)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明显减少, biotech公司调整项目管线,将更多资源用于推进少数重点后期项目;3)大药企由于新冠药物相关收入大幅减少,加上对IRA法案执行的预期,也开始管控成本投入,导致更多资源集中到商业化潜力更明朗的后期项目上;4)新冠治疗药物需求的空前增长造成 22年业绩的高基数,特别是对于C(D)MO公司而言;5)C(D)MO的成本相对刚性,疫情后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折旧压力大,而非生产类CRO可通过人员优化灵活调整成本。 海外CXO需求复苏初现苗头,但趋势尚未站稳,管理层对23年和远期业绩预期仍偏谨慎。尽管有海外CXO管理层表示biotech融资出现恢复的迹象,但早期研发需求仍受到客户资金紧张的严重影响。关于行业需求,由于客户继续优化管线,将资源聚焦至后期核心项目的推进上,导致对临床CRO的需求较为旺盛,而临床前、药物发现以及生命科学上游的需求仍然较弱。我们发现3Q23上调全年收入指引的海外CXO公司数量多于下调的数量(4家 vs 3家),好于2Q23时的情况(2家 vs 4家),但业绩上调幅度小于下调幅度。此外,海外CXO管理层的远期(指2024年及之后)业绩指引也偏谨慎。 海外CXO仍在等待业绩拐点。海外CXO公司的业绩在3Q21开始出现增速下滑。我们认为未来业绩向上的拐点可能也需要至少连续2个季度的业绩改善才可确认。从3Q23的情况来看,海外CXO季度业绩的改善趋势仍未完全形成,虽然一些公司的业绩有改善,但改善幅度仍相对有限。 对中国CXO行业的启示。9M23中国创新药融资额的恢复趋势略弱于全球。基于海外CXO的整体业绩表现,我们认为中国CXO短期可能面对海外需求带来的挑战,而中国本土的需求也同样可能较为疲弱。中国CXO公司在这一轮业绩减速时间点相比海外同行滞后约2至4个季度,主要可能是由于新冠订单节奏的影响。考虑到23年业绩增速受到高基数的影响,我们预计中国主要CXO公司最早将在24年重新进入业绩加速通道。 免重 责要 声披 明露 微信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招银国际及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免责声明及重要披露见招银国际官方网站: https://www.cmbi.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