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024,银行二永债供给如何?

2024,银行二永债供给如何?

作者:微信公众号【固收荷语】/ 发布时间:2023-12-1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福证券《2024,银行二永债供给如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2024,银行二永债供给如何? 日前招商银行发行了300亿元永续债,11月以来交行和建行分别发行了300亿元和400亿元二级资本债,多家城农商行也陆续完成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的发行工作,二永债发行节奏明显提升。那么二永债近期为何供给增多,后续供给情况如何?我们对此展开研究。 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 上半年银行二永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慢于去年同期,近期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速度有所加快。11月当月17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221.9亿元共计19只次级债;10月发行了2345亿元,是2022年以来单月发行规模最高的月份。发债主体以国有大行为主,11月股份行放量。从中债隐含评级来看多为高评级债券, AA+评级占比上升。 发行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1)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资本补充需求强烈:2023年前两个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走低,二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近两年最低值,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甚至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点。一方面,近年来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靠外源式融资来补充资本的诉求明显提升;另一方面,2019年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在明年开始陆续进入行权期,进一步加剧其续发补充资本压力。 (2)TLAC比率缺口下发行节奏提速:基于2023年三季报的数据,我们测算出五大行三季末TLAC缺口比率分别为1.21%、2.43%、3.38%、2.7%和4.85%,缺口金额大概分别为2988亿元、5401亿元、7526亿元、5008亿元和4242亿元,共计25165亿元。 (3)批文下达速度加快:截至2023年11月29日,一共有28家商业银行获得共计12429亿元资本工具发行额度、13家商业银行获得了2079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额度、3家商业银行获得44亿元永续债发行额度,其中仍剩余的额度比例分别为66%、49%和45%,共计9363亿元。 后续供给测算 五大行10月1日至11月30日二永债净融资额2600亿(发行额2600亿元-到期额0亿元),因此截至11月末TLAC缺口约为22565亿元。假设在达标之前每个月以均速发行资本工具去补充TLAC缺口,那么今年12月和明年月度二永债净融资约为1539亿元。因此我们结合到期情况估测今年剩余的一个月五大行发行额约为1500亿元,2024年全年发行额约为21000-22000亿元。但是预估出的五大行明年全年次级债发行额远高于过去几年内发行水平,因此有可能会启动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来补充缺口,那么发行空间或超万亿,后续应保持关注。 基本面观察 跟踪期内(2023.12.04-2023.12.08)没有违约和展期事件。 收益率图谱 隐含评级AA+级和AA级,城投债,1-2年在3.07%-3.29%,2-3年在3.18%-3.38%;国企产业债,1-2年在3.23%-3.83%,2-3年在3.38%-3.67%;银行二永债,1-2年在3.07%-3.43%,2-3年在3.15%-3.76%。 一级市场 信用债发行量、净融资额和城投债发行量环比上升。发行利率方面,本周信用债加权票面利率为2.91%,较上周下降36.37BP,本周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64%,较上周下降14.27BP,产业债票面利率为3.39%,较上周上升13.50BP,城投-产业息差为24.91BP。 二级市场 本周信用债总成交量为9210.65亿元,环比上升16.20%。信用利差方面,AAA、AA+、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较上期分别变动了3.26bps、0.18bps和-2.68bps。成交异常方面,本周产业债高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162只,低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202只;城投债高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1455只,低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576只。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超预期、政策边际变化。 正文 01 2024,银行二永债供给如何? 日前招商银行发行了300亿元永续债,11月以来交行和建行分别发行了300亿元和400亿元二级资本债,多家城农商行也陆续完成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的发行工作,二永债发行节奏明显提升。那么二永债近期为何供给增多,后续供给情况如何?我们对此展开研究。 1.1 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 近期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速度有所加快,而上半年银行二永债的发行节奏明显慢于去年同期。四季度供给加速,截至2023年11月30日,11月当月17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221.9亿元共计19只次级债,虽然低于去年11月发行总规模,但由于10月大规模发行使得这两个月发行总规模已经超过了22年四季度发行总规模。10月发行了2345亿元,环比9月上升44.8%,是2022年以来单月发行规模最高的月份,10、11月两个月总发行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8.5%,银行补充资本的诉求可见一斑。前三季度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均远低于2022年同期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共计发行了100只二永债、规模达到8860亿元;而2023年前三季度仅发行了79只二永债、规模6873亿元。 发债主体以国有大行为主,11月股份行放量。近几个月二永债发行主体仍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比最高,9月和10月规模占比都在90%以上。11月以来股份行和农商行发行速度加快,分别发行了400亿元和37亿元,占11月发行总规模的32.7%和3.0%,国有大行在9、10月集中发行之后放慢了速度,仅发行了700亿元,占比下降为57.3%。11月发行只数较多,由于主要发行主体为股份行和农商行,单位规模较小,因此本月整体发行规模较前几月下降。 从中债隐含评级来看二永债多为高评级债券,11月AA+评级占比上升。由于商业银行二永债具有损失吸收条款、有条件赎回、减记等特殊条款,存在不赎回等风险,其债项评级一般会略低于其主体评级。因此发行主体多为国有大行和股份行情况下,债项中债隐含评级以AAA-为主,8月至今占总发行规模比例均在70%以上。近期随着股份行和城农商行发行加速,10月和11月AA+评级债券发行量均大幅上升至100亿元。8月以来发行的最低债项评级为A-,仅浙江温州洞头农商行发行了1亿的二级资本债。 1.2 发行加速的原因是什么? 1.2.1 资本充足率明显下降,资本补充需求强烈 2023年前两个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走低,二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近两年最低值,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甚至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点。从银行业整体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6%,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0 %、14.77 %,虽然在八月和九月密集发行次级债下较二季度末有所上升,但是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路径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内生增长主要依靠银行增加留存利润等方式,但是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情况下难度较大,截至今年9月份整体银行业的净息差降至1.73%的历史最低点。因此更多的是依靠外源式融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发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此类次级工具进行资本补充。 二永债到期高峰来临加重银行资本端阶段性压力。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二永债到期规模较小,到了9月有超1600亿元到期规模,10月也高达1006亿元到期。同时即将到来的2024年1月也有一部分债券进入赎回期,明年二、三季度会迎来到期高峰,发行主体存在提前发行以补充资本的动力。 1.2.2 TLAC比率缺口下发行节奏提速 总损失吸收能力(Total Loss AbsorbCapacity,TLAC)相关监管体制形成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加强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监管、有效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5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条款》,正式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的国际统一标准。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构建了我国的TLAC监管框架。监管框架两大核心为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和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 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00% 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扣除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100% 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8%。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自2028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75%。 11月27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交通银行系首次上榜并被列第一档,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则从第一档升至第二档,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继续保持在第二档,至此我国五大行被纳入总损失吸收能力考核,二永债后续供给格局也发生一定变化。根据FSB及中国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2022年以前被认定的工农中建四大行需分别在2025年及2028年初分阶段满足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不低于16%及18%的要求;2022年1月1日之后被认定的交通银行,应当自被认定之日起三年内即2026年末满足规定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巴塞尔协议Ⅲ对G-SIBs还提出了附加资本要求:对于第一和第二组的G-SIBs分别执行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 根据《管理办法》规定,TLAC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即合格TLAC工具主要分为Basel III认可的资本工具(我国主要为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和非资本债务工具两类(以下简称“TLAC债务工具”)。相较于资本工具,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受偿顺序靠前,预计其综合成本相对较低、期限也更加灵活。 基于TLAC监管体系和2023年三季报的数据,我们测算出五大行三季度末TLAC缺口比率分别为1.21%、2.43%、3.38%、2.7%和4.85%,由于工行、中行和交行三季报中没有披露当期风险加权资产金额,因此采用中报风险加权资产比例*三季报资产总额来测算当期风险加权资产金额。由此估算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五大行工建农中交第一阶段(交行2027年前,其他四行2025年前)TLAC缺口金额大概分别为2988亿元、5401亿元、7526亿元、5008亿元和4242亿元,共计2.5万亿元。 测算出五大行三季度在TLAC风险加权比率的达标上尚存在较大缺口,在此压力下8月以来放量明显。8、9、10月分别发行了950亿元、1500亿元和1900亿元次级债,随着交行新加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后续预计会进一步加大发行力度。我国目前仅有资本性TLAC工具,非资本性TLAC工具发行仍未落地,因此亟待通过加快二永债发行来补缺口。若交行在未来三年匀速发行,意味着2023年四季度到明年底,工建农中交合计需补充缺口2.2万亿元,甚至超过近三年五大行次级债发行量的总和2.15万亿元(2020-2023年11月每年发行额分别为5600亿元、5915亿元、7900亿元和7700亿元)。 1.2.3 批文下达速度加快 与往年相比,今年二永债批文除了二级资本债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之外还新增了资本工具这一口径,批准发行规模也多为资本工具形式。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银保监会公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部分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里修改条例为“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资本工具(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计划发行额度,由银保监会受理、审查并决定。商业银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具体工具品种、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批准后的24个月内完成发行”。即可以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发行的具体种类和对应额度做明确规定,留给商业银行自主选择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亦或是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这也可以看做是为后续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留下空间。 截至2023年11月30日,一共有28家商业银行获得共计12429亿元资本工具发行额度、13家商业银行获得了2079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额度、3家商业银行获得44亿元永续债发行额度,其中仍剩余的额度比例分别为66%、49%和45%,共计9363亿元。 剩余额度主要分布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如中国银行还剩余3200亿元额度、农业银行还剩余2900亿元额度、建设银行还剩余1000亿元额度。结合各大行的TLAC比率缺口来看,预计会在接下来的月份继续加快发行速度。但是考虑到二永债批文额度的有效期限为24个月,即今年的批文多截至2025年,因此银行也会根据具体市场行情选择合适时机发行。 1.3 后续供给测算 根据目前TLAC缺口及明年二永债到期情况,我们大致估算未来12月及24年发行情况。根据我们上文测算, 2023年三季度末五大行TLAC缺口约为25165亿元,10月1日至11月30日二永债净融资额2600亿(发行额2600亿元-到期额0亿元),因此截至11月末五大行TLAC缺口约为22565亿元。其中四大行缺口18623亿元、交行3942亿元,四大行剩余补充期限为13个月,交行剩余37个月,假设在达标之前每个月以匀速发行资本工具去补充TLAC缺口,那么今年12月和明年月度二永债净融资约为1539亿元。 而今年12月五大行无次级债到期、24年全年有3200亿元到期规模,因此我们估测今年剩余的一个月五大行发行额约为1500亿元,2024年全年发行额约为21000-22000亿元。12月预计发行规模1539亿元在二永债批文额度范围内,因此五大行12月在二永债供给方面将明显比11月放量。 但是预估出的五大行明年全年次级债发行额远高于过去几年内发行水平,因此有可能会启动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来补充缺口,那么发行空间或超万亿,后续应当保持关注。 02 本周信用事件 信用事件方面,本周(2023.12.04-2023.12.08)没有违约和展期事件。 03 收益率图谱 城投债:本周隐含评级AA+级和AA级的城投债,1年及以下收益率在2.91%-3.19左右,1-2年期收益率在3.07%-3.29%左右,2-3年期收益率在3.18%-3.38%左右,3-5年期收益率在3.24%-3.59%左右。 分省份来看,贵州、陕西、黑龙江、天津和内蒙古等省份的部分期限城投债收益率在4%-5%左右,云南、辽宁、甘肃、西藏等省份的部分期限城投债收益率在5.0%-6.5%左右。 产业债:目前民企产业债的风险收益性价比偏低,建议积极配置国企产业债。本周隐含评级为AA+级和AA级的国企产业债,1年及以下收益率在2.96%-3.63%左右,1-2年期收益率在3.23%-3.83%左右,2-3年期收益率在3.38%-3.67%左右,3-5年收益率在3.44%-3.81%左右。 分行业来看,本周家用电器0-1Y期产业债收益率最高,其中1年及以下期限收益率在3.28%-5.38%左右,1-2Y期收益率在3.39%左右。此外有色金属、轻工制造、商贸零售和房地产行业收益率也排名靠前,收益率在2.97%-4.83%之间。 金融债:金融机构普通债方面,1年及以下的AA+级商业银行债和证券公司普通债,收益率分别为2.74%和2.92%;1年以上AA+级商业银行债和证券公司普通债,收益率在2.85%-3.25间。 金融机构次级债方面,我们整体认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较为可控,在安全性和收益上兼备,1年以上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AA+级收益率在3.07%-3.30%之间,AA级在3.23%-3.55%之间;1年以上商业银行永续债收益率AA+级收益率在3.07%-3.56%之间,AA级在3.43%-3.76%之间。 04 信用债市场回顾 4.1 一级市场 4.1.1 发行规模——信用债发行量、净融资额和城投债发行量环比上升 本周信用债发行2242.03亿元,环比为39.43%,偿还1525.33亿元,环比为-27.97%,净融资716.7亿元,环比为240.65%;城投债发行964.73亿元,环比为12.22%,偿还812.78亿元,环比为22.19%,净融资151.95亿元,环比为-21.9%。 分类型来看,金融债、产业债和城投债本周发行总量分别为0亿元、1277.3亿元和964.73亿元。分等级来看,高等级、中等级和低等级信用债本周发行总量分别为539.6亿元、63.52亿元和1638.91亿元,占比分别为24.07%、2.83%和73.1%。 本周信用债取消发行量环比上升。信用债取消发行总量共计130.6亿元,占信用债总发行量的5.83%,较上周取消发行总量环比上升295.76%。具体来看,本周取消发行金额前三的债券为“23陕延油MTN004”、“23武投01 ”、“23中建八局SCP017”,取消发行金额分别为30亿元、24亿元、20亿元。 4.1.2 发行利率——本周加权票面利率呈下降趋势以及票面-投标下限空间呈上升趋势 本周加权票面利率呈下降趋势。本周信用债加权票面利率为2.91%,较上周下降36.37BP。从债券发行主体来看,城投债发行成本有所下降,产业债发行成本有所上升。本周城投债票面利率为3.64%,较上周下降14.27BP,产业债票面利率为3.39%,较上周上升13.50BP,城投-产业息差为24.91BP。 本周信用债整体票面-投标下限空间下降,投标情绪较上周有所上升,产业债票面-投标下限空间上升,城投债的票面-投标下限空间有所下降。本周信用债票面利率-投标下限为50.18BP,较上周下降4.71BP。5日平均票面利率-投标下限为55.49BP,较上周上升0.32BP。发行主体方面,产业债票面-投标下限为49.37BP,较上周上升5.79BP,城投债票面-投标下限为49.88BP,较上周下降10.88BP。评级方面,本周低等级、中等级和高等级票面-投标下限分别为52.21BP、53.03BP和46.79BP,较上周分别变动-48.72 BP、-3.68 BP和15.59 BP。发行期限方面,1年以下、1-3年、3-5年和5年以上票面投标下限分别为46.33BP、60.27BP、48.51BP和48.05BP,较上周分别变动13.35BP、2.00BP、-12.08BP和-27.07BP。 4.1.3 发行进度——本周交易所审批进度减慢,协会审批进度加快 本周交易所审批进度减慢,协会审批进度加快。本周交易所20只债券完成注册,完成注册规模为240.23亿元,较上周减少755.42亿元;协会7只债券完成注册,完成注册规模为100亿元,较上周增加14.7亿元。城投债方面,本周交易所12只债券完成注册,完成注册规模为150.83亿元,较上周减少222.87亿元;协会共有5只债券完成注册,完成注册规模为65亿元,较上周减少12.3亿元。 4.2 二级市场 4.2.1 成交量——信用债成交热度较上周上升 本周信用债总成交量为9210.65亿元,环比上升16.20%。债券种类方面,产业债与城投债的成交总计分别4025.05亿元和5185.60亿元,环比上升11.75%和上升19.92%。分评级来看,本周低等级、中等级和高等级产业债的总成交量分别为82.71亿元、274.97亿元和2799.78亿元,低等级、中等级和高等级城投债总成交量分别为1379.48亿元、1861.92亿元和1903.96亿元。 4.2.2 信用利差——本周城投债利差较上周变动有所分化 总体来看,城投债利差变动较上周有所分化,AAA、AA+、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较上期分别变动了3.26bps、0.18bps和-2.68bps。 各行业不同评级信用利差变动有所分化。国企产业债行业大部分走宽,其中计算机和机械设备最明显,分别走阔了27.94bps和15.52bps,电子收窄最为明显,收窄了8.05bps;民企产业债行业大部分收窄,钢铁最为明显,收窄了70.55bps,电子和建筑装饰分别走宽了23.45bps和21.63bps。 分省份来看,不同省市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明显。宁夏省和云南省收紧最为明显,分别收紧了22.02bps和11.58bps,内蒙古和天津走宽最为明显,走宽了7.36bps和5.78bps。分重点城市来看,湘潭市、柳州市收紧最为明显,分别收紧了139.2bps和44.3bps;牡丹江市、大同市走阔最为明显,分别走阔23.1bps、8.6bps。 4.2.3 成交异常——本周产业债高估值成交个券少于低估值成交,城投债高估值成交个券多于低估值成交 除去2个月以内到期、估值偏离小于100BP的债券,在信用债窄幅口径(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下,本周产业债高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162只,房地产和建筑装饰高估值成交个券最多,分别有54只和40只;产业债低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202只,房地产和综合低估值成交个券最多,为143只和26只。 本周城投债高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1455只,建筑装饰和综合高估值成交个券最多,分别有772只和286只;城投债低估值成交债券数量为576只,建筑装饰和综合低估值成交个券最多,为313只和118只。 4.2.4 机构行为——整体现券成交情况有所分化 从各类机构来看,在以中票、短融和企业债为口径的信用债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及产品、其他产品类是本周净买入信用债成交金额变动最大的三类机构,净买入债券成交金额分别为-62.3亿元、26.8亿元和20.13亿元,较上周同期变动了104.7亿元、-61.89亿元和-51.11亿元。 从主要机构成交债券期限来看,本周理财净买入1年及以下量最多,为149.51亿元;5年以上信用债本周农商行净买入量最多、为842.82亿元,股份行净卖出最多、为-510.49亿元。 05 风险提示 风险超预期。市场出现超预期风险事件,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债券市场 整体走势。 政策边际变化。市场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将影响市场整体情况,进而带来投资风险。 具体分析详见华福证券研究所2023年12月10日对外发布的《2024,银行二永债供给如何?——信用周观察20231210》 本报告分析师:李清荷 执业证书编号:S0210522080001 研究助理:徐曦 执业证书编号:S0210123070079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一般声明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该等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由其发布者负责,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该等信息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之后可能会随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所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作出任何形式的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仅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以供投资者参考,但不就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承诺或担保。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本报告版权归“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特别声明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参考依据。 李清荷 华福固收首席分析师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国盛证券研究所、西南证券研究所、某评级机构。 固收荷语 更及时、更深度、更有趣 期待您的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