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尚在寻找主线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市场尚在寻找主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继续调整,上证指数下跌0.31%,深证成指下跌1.21%,创业板指下跌0.60%,科创50上涨0.32%。煤炭和社会服务行业周涨幅超2%,而房地产、美容护理和建筑材料行业领跌,跌幅超3%。 上周市场资金面偏紧,跨月导致短期回购利率显著提升,叠加部分高频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市场出现调整。目前临近新一轮的政策窗口期,叠加海外美元周期的转向,对后市应当保持乐观。短期情绪指标转为乐观,中期继续看多市场。 后市展望 10月底以来A股逐步企稳反弹,特别国债、城中村改造等增量政策持续超预期,A股中期向上的趋势已明确。由于目前投资者之间仍存在分歧,市场尚未出现主线方向。在政策底和市场底陆续出现后,上市公司盈利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不断改善,宏观经济数据将出现积极变化。 风格方面,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低位的顺周期板块有望企稳回升,科技成长板块在前期显著调整后已具备较高性价比,贵金属、券商和军工板块也值得关注。今年以来小盘股明显占优,尤其是极小市值,后续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改善,同时外部流动性冲击趋缓,近来两年相对较弱的成长风格或将回归,大小盘风格有望重回均衡。 本周重点关注即将公布的国内最新出口数据以及美国11月通胀和就业数据,后续关注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 A股方面,我们认为市场在经历10月底短暂的修复后,11月重回窄幅震荡之中,当前估值位置亦反映市场预期仍相对谨慎。展望后市,一方面临近年底重要会议总量政策仍可期待,可能的5%增速目标+3%赤字率+1万亿长期特别建设国债(连续5年,不计入赤字)的政策组合提振分子端预期;另一方面,海外通胀走弱、美债利率阶段性回落缓解分母端压力。 综合来看,市场当前位置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结构方面,围绕分子分母两大变化,首要重视分子端预期改善下更具确定性的复苏交易,其次是海外流动性敏感的方向,关注医药、电子等受益海外流动性改善的方向。此外围绕跨年投资视角,关注食品饮料、机械等历年12月胜率高的方向。 展望未来,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相对低位,国内总量政策积极,海外金融紧缩尾声或将带来市场风险溢价回落,指数有望修复式反弹。看好微观交易结构好、行业周期处于底向上的细分领域,未来继续重点关注:1)风险特征适中、微观交易结构好的高端装备和材料领域;2)科技成长领域,如机械设备、电子、TMT、医药等板块;3)逢低布局红利资产。 从短期角度看,国内经济有望逐步修复,而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后期,港股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我们继续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医药板块。三季度医药行业在基本面已基本反应了强监管下的悲观预期,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放松,医药板块或迎来近三年调整的大拐点。CXO板块今年业绩承压,但行业长期需求与成长逻辑不变。国产减肥药年内有望批准上市,大量国产新药或迎来重要进展。 (2)消费电子板块。据IDC数据,智能手机经历了2023年低增长后,2024年或有望复苏。国际大厂三季度环比增速达季度高位,盈利能力正逐季改善。消费电子大板块中聚焦创新带来的机会,包括折叠屏、3D打印钛合金、AI终端等方向。此外,AI重新定义个人计算机(PC)、重构客户的使用体验,也是电脑基础技术的“再突破”的核心技术。 (3)高股息板块。通讯运营商:自由现金流稳步向好,近年来三家运营商派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数字化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有利于电信运营商估值体系重构。煤炭企业:国内行业资本开支维持低位,供需紧张格局仍维持;长协保障了煤企盈利稳健分红较高的特性。油气企业:未来国际油价预计整体保持中高位运行的态势,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盈利有望保持在较好水平。 (4)消费板块。主要集中在出行赛道,以及口红效应消费、品牌出口,及业绩较好的细分行业等。 (5)“中特估”等主题仍有阶段性机会。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均有所回撤,板块方面,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社会服务、传媒领涨,房地产、美容护理、建筑材料领跌。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数据显示,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0.4和0.3个百分点。随节假日消费和“双十一”促销效应褪去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行业景气度略有下降。总体来看,内需仍偏不足,经济修复速度略有放缓,但整体延续修复态势。此外,保险巨头、新华共同设立私募投资A股也引发市场关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 海外方面,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表态逐步偏鸽,加剧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此外,在10月通胀超预期回落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的势头,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海外流动性紧缩的局面将逐步缓和,后续A股面临的流动性层面也将会更加友好。 当前时点看到明年上半年,我们认为成长股后期的超额收益会逐步趋向明显,不必过于悲观。目前我们仍坚持医药(主要是创新药方向)、汽车智能化和人形机器人、算力方向,同时密切关注有第二增长曲线有望迎来反转的底部标的的机会,对整体组合较有信心。 基本面修复稳中有缓,聚焦科技成长结构性机会 上周指数经过反复挣扎险守3000点,情绪也较前一周明显清冷,成交缩量,全市场每天约4000只股票下跌,亏钱效应明显。相反的,表现热络的是各路小作文和主题炒作,主题保持了一天一换的节奏,除了智能驾驶维持了两天的稳定性,前日热捧的题材基本成为后一天的血包。周初,北交所延续上一周热度,开户打新火爆,打新配售一度低于0.5%,但在监管传闻下热度下滑,北证50周内表现垫底。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背景下,北向资金的流向改善也未起到太多正向影响,一周下来,还是微盘股的胜利。 事件端,27日,央行发布2023Q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5个协同,3个坚决引述核心论点,表述颇为坦率,扩张态度十分坚决,除了强调对房地产板块的呵护,我们也需要把这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万亿国债落地,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的大背景联动考虑,对后续降息、降准的预期留有预期。30日,制造业11月PMI数据发布,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低于市场预期。数据端反馈,消费品、原材料新订单内外均弱,中小型企业表现压力较大,还需要政策持续吹风呵护。 投资端,上周我们依旧保持了对国防军工、机械、医药、电子行业的关注,风格倾向成长。归因于国内宏观基本面并不甚乐观,顺周期存在结构性机会但逆风难上,具备基本面催化的成长板块看下来颇具性价比。细看行业,上周煤炭和社服领涨,体现出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低;市场的核心掣肘还是在地产,从明年对地产的展望来看,预计新开工、销售、竣工仍然将承压;而市场上对于医药底部位置有很强的共识,对医药的关注和配置意愿都比较高。秋冬流感季节,各地区都爆发比较严重的流感和支原体疾病,相关药品和检测产品的销量持续增加,我们保持适当关注。再次强调军工板块卫星产业链及军用信息化(算力,含民用)的投资机会,我们配置的行业以及持仓标的的基本面目前处在向好的第一阶段,春萌未已,百花待发。 期权&期指 上周大部分期权标的指数周度收跌,除科创板和中证1000微涨之外,其他标的指数均下跌,其中深100跌幅下跌最多,跌幅达2%。期权市场情绪相对低落,大部分期权品种隐含波动率曲面没有明显偏斜。上周随着标的指数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上升,和标的变动回归负相关关系,周度各品种隐含波动率均收涨。目前,虽周度隐含波动率上升,但各期权隐含波动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隐含波动率期限结构上价差较小,远月隐含波动率略高于近月。波动率空头仍需谨慎,可关注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上周商品市场显著波动,海外方面来看,美国意外的通胀数据和疲软的经济数据推动贵金属价格飙升,为美国联邦储备明年降息铺路。同样在中国方面,有关支持经济新闻持续流动,例如华为希望组织合作伙伴关系,将会增加玻璃使用,推动了工业材料如玻璃价格的飙升。其他市场大幅下滑,以谷物市场和基本金属领跌。周中,市场主要受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负面新闻流动的影响,但随后发布的部分其他工业经济数据带来了更强支持性,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因此,尽管市场似乎以积极的基调开始上扬,呈现出更多机会。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继续调整,上证指数下跌0.31%,深证成指下跌1.21%,创业板指下跌0.60%,科创50上涨0.32%。煤炭和社会服务行业周涨幅超2%,而房地产、美容护理和建筑材料行业领跌,跌幅超3%。 上周市场资金面偏紧,跨月导致短期回购利率显著提升,叠加部分高频经济数据有所放缓,市场出现调整。目前临近新一轮的政策窗口期,叠加海外美元周期的转向,对后市应当保持乐观。短期情绪指标转为乐观,中期继续看多市场。 后市展望 10月底以来A股逐步企稳反弹,特别国债、城中村改造等增量政策持续超预期,A股中期向上的趋势已明确。由于目前投资者之间仍存在分歧,市场尚未出现主线方向。在政策底和市场底陆续出现后,上市公司盈利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不断改善,宏观经济数据将出现积极变化。 风格方面,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低位的顺周期板块有望企稳回升,科技成长板块在前期显著调整后已具备较高性价比,贵金属、券商和军工板块也值得关注。今年以来小盘股明显占优,尤其是极小市值,后续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改善,同时外部流动性冲击趋缓,近来两年相对较弱的成长风格或将回归,大小盘风格有望重回均衡。 本周重点关注即将公布的国内最新出口数据以及美国11月通胀和就业数据,后续关注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 A股方面,我们认为市场在经历10月底短暂的修复后,11月重回窄幅震荡之中,当前估值位置亦反映市场预期仍相对谨慎。展望后市,一方面临近年底重要会议总量政策仍可期待,可能的5%增速目标+3%赤字率+1万亿长期特别建设国债(连续5年,不计入赤字)的政策组合提振分子端预期;另一方面,海外通胀走弱、美债利率阶段性回落缓解分母端压力。 综合来看,市场当前位置具备较高的性价比。结构方面,围绕分子分母两大变化,首要重视分子端预期改善下更具确定性的复苏交易,其次是海外流动性敏感的方向,关注医药、电子等受益海外流动性改善的方向。此外围绕跨年投资视角,关注食品饮料、机械等历年12月胜率高的方向。 展望未来,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相对低位,国内总量政策积极,海外金融紧缩尾声或将带来市场风险溢价回落,指数有望修复式反弹。看好微观交易结构好、行业周期处于底向上的细分领域,未来继续重点关注:1)风险特征适中、微观交易结构好的高端装备和材料领域;2)科技成长领域,如机械设备、电子、TMT、医药等板块;3)逢低布局红利资产。 从短期角度看,国内经济有望逐步修复,而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后期,港股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我们继续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医药板块。三季度医药行业在基本面已基本反应了强监管下的悲观预期,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放松,医药板块或迎来近三年调整的大拐点。CXO板块今年业绩承压,但行业长期需求与成长逻辑不变。国产减肥药年内有望批准上市,大量国产新药或迎来重要进展。 (2)消费电子板块。据IDC数据,智能手机经历了2023年低增长后,2024年或有望复苏。国际大厂三季度环比增速达季度高位,盈利能力正逐季改善。消费电子大板块中聚焦创新带来的机会,包括折叠屏、3D打印钛合金、AI终端等方向。此外,AI重新定义个人计算机(PC)、重构客户的使用体验,也是电脑基础技术的“再突破”的核心技术。 (3)高股息板块。通讯运营商:自由现金流稳步向好,近年来三家运营商派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数字化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有利于电信运营商估值体系重构。煤炭企业:国内行业资本开支维持低位,供需紧张格局仍维持;长协保障了煤企盈利稳健分红较高的特性。油气企业:未来国际油价预计整体保持中高位运行的态势,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盈利有望保持在较好水平。 (4)消费板块。主要集中在出行赛道,以及口红效应消费、品牌出口,及业绩较好的细分行业等。 (5)“中特估”等主题仍有阶段性机会。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均有所回撤,板块方面,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社会服务、传媒领涨,房地产、美容护理、建筑材料领跌。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数据显示,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4%、50.2%和50.4%,比上月下降0.1、0.4和0.3个百分点。随节假日消费和“双十一”促销效应褪去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行业景气度略有下降。总体来看,内需仍偏不足,经济修复速度略有放缓,但整体延续修复态势。此外,保险巨头、新华共同设立私募投资A股也引发市场关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 海外方面,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表态逐步偏鸽,加剧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此外,在10月通胀超预期回落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长呈现放缓的势头,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海外流动性紧缩的局面将逐步缓和,后续A股面临的流动性层面也将会更加友好。 当前时点看到明年上半年,我们认为成长股后期的超额收益会逐步趋向明显,不必过于悲观。目前我们仍坚持医药(主要是创新药方向)、汽车智能化和人形机器人、算力方向,同时密切关注有第二增长曲线有望迎来反转的底部标的的机会,对整体组合较有信心。 基本面修复稳中有缓,聚焦科技成长结构性机会 上周指数经过反复挣扎险守3000点,情绪也较前一周明显清冷,成交缩量,全市场每天约4000只股票下跌,亏钱效应明显。相反的,表现热络的是各路小作文和主题炒作,主题保持了一天一换的节奏,除了智能驾驶维持了两天的稳定性,前日热捧的题材基本成为后一天的血包。周初,北交所延续上一周热度,开户打新火爆,打新配售一度低于0.5%,但在监管传闻下热度下滑,北证50周内表现垫底。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背景下,北向资金的流向改善也未起到太多正向影响,一周下来,还是微盘股的胜利。 事件端,27日,央行发布2023Q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5个协同,3个坚决引述核心论点,表述颇为坦率,扩张态度十分坚决,除了强调对房地产板块的呵护,我们也需要把这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万亿国债落地,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的大背景联动考虑,对后续降息、降准的预期留有预期。30日,制造业11月PMI数据发布,连续2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低于市场预期。数据端反馈,消费品、原材料新订单内外均弱,中小型企业表现压力较大,还需要政策持续吹风呵护。 投资端,上周我们依旧保持了对国防军工、机械、医药、电子行业的关注,风格倾向成长。归因于国内宏观基本面并不甚乐观,顺周期存在结构性机会但逆风难上,具备基本面催化的成长板块看下来颇具性价比。细看行业,上周煤炭和社服领涨,体现出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低;市场的核心掣肘还是在地产,从明年对地产的展望来看,预计新开工、销售、竣工仍然将承压;而市场上对于医药底部位置有很强的共识,对医药的关注和配置意愿都比较高。秋冬流感季节,各地区都爆发比较严重的流感和支原体疾病,相关药品和检测产品的销量持续增加,我们保持适当关注。再次强调军工板块卫星产业链及军用信息化(算力,含民用)的投资机会,我们配置的行业以及持仓标的的基本面目前处在向好的第一阶段,春萌未已,百花待发。 期权&期指 上周大部分期权标的指数周度收跌,除科创板和中证1000微涨之外,其他标的指数均下跌,其中深100跌幅下跌最多,跌幅达2%。期权市场情绪相对低落,大部分期权品种隐含波动率曲面没有明显偏斜。上周随着标的指数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上升,和标的变动回归负相关关系,周度各品种隐含波动率均收涨。目前,虽周度隐含波动率上升,但各期权隐含波动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隐含波动率期限结构上价差较小,远月隐含波动率略高于近月。波动率空头仍需谨慎,可关注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上周商品市场显著波动,海外方面来看,美国意外的通胀数据和疲软的经济数据推动贵金属价格飙升,为美国联邦储备明年降息铺路。同样在中国方面,有关支持经济新闻持续流动,例如华为希望组织合作伙伴关系,将会增加玻璃使用,推动了工业材料如玻璃价格的飙升。其他市场大幅下滑,以谷物市场和基本金属领跌。周中,市场主要受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负面新闻流动的影响,但随后发布的部分其他工业经济数据带来了更强支持性,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因此,尽管市场似乎以积极的基调开始上扬,呈现出更多机会。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