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林喜鹏】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证券林喜鹏】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研究的关注! 报告发布日期:2023-12-04 核心观点: 近期央企负责人会议强调要灵活采取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加强国有资本投入。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重组落地;中国国新参与易华录定增、增持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央国企近两周股权融资规模创8月以来的新高,布局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央企集团中国机械总院,旗下多家企业IPO。 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重组最终实施的方式为实施难度较低、整合周期较短的母子划归模式,国务院国资委将持有华录集团的66.78%比例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电科,使华录集团成为中国电科控股子公司。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同处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整合后将进一步集聚电子信息领域优势资源,推动中国电科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智能制造、数据存储等领域形成协同优势,有望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国资委在11月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中强调要灵活采取控股、参股、交叉持股等资本运营方式加强国有资本投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在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定增中增资6亿元并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推动易华录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业务落地;中国国新近期还通过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与河南钢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10月份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呈现较快增长。2023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69.0万亿元、3.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9、7.1%;相较于全国工业企业,今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3.6pct,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高14.9pct。 近两周,在推进专业化整合与央国企优质资产上市的背景下,央国企股权融资规模创8月以来的新高,合计募资额183.9亿元。其中,祁连山通过130.7亿元定增与中国交建置换资产,中交集团设计业务板块实现上市。布局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央企集团中国机械总院,旗下中机认检、机科股份实现IPO;同时,中国机械总院旗下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北自科技的上交所主板IPO申请,也于11月30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若北自科技继哈焊华通、中机认检、机科股份正式上市后,中国机械总院旗下上市公司将增至4家,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在本期双周报中,我们增加了地方国资动向、港股上市央国企重要指标等数据,以更全面跟踪央国企的最新动态。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 华录集团与中国电科重组落地 2023年11月23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不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这意味着继2021年6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科后,中国电科在央企专业化整合中再获突破。 我们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题研究之九:从华录与电科整合看央国企下一步整合动态》梳理了2015年以来23组央企集团重组整合的案例,以及常见的平行整合模式、母子划归模式、再造总部模式三种常见重组方式。根据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公告的收购报告书,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重组最终实施的方式仍是母子划归模式,即国务院国资委将持有华录集团的66.78%比例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电科,使华录集团成为中国电科控股子公司。 母子划归模式实施难度较低、整合周期较短,从易华录首次公告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筹划重组到重组最终落地仅7个多月时间。同时,母子划归模式还有助于整合大企业的优势、发展小企业的优势业务,进而提升国有资本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同处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整合后将进一步集聚电子信息领域优势资源,推动中国电科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智能制造、数据存储等领域形成协同优势。 对于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的重组,国务院国资委还将在业绩考核、经营预算、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二者整合融合,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同时,在2024年1月数据资产入表相关规定正式实施前,国家数据局局长还在11月25日提出将研究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催生新产业。在此背景下,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业务落地,并在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重组落地前后开展和完成了15.81亿元总募资额的定增,投向超级存储研发项目、政企数字化转型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数据要素相关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国新控股在此次定增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服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优化布局、提升资本实力等作用,旗下国新投资定增获配6亿元并将成为易华录第三大股东。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因素影响,10月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呈现较快增长。近两周, 财政部公布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2023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689745亿元、38326亿元,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9、7.1%;相较于全国工业企业,今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3.6pct,较1-9月的差值持续缩窄;今年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高14.9pct,较1-9月的差值扩大。2023年10月末,全国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8%、57.7%,较去年同期均上升0.3pct。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 1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会议围绕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等方面,推动相关重大部署在国资央企进一步落实落地。其中,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注资规划。 (2)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 12月1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公告称,旗下国新投资于当日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具体全称应为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932038.CSI),由上交所和国新投资联合开发并于2022年10月20日发布,该指数近两周及今年以来的涨跌幅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相对靠后(详见2.1.1部分,图12、13)。根据Wind,目前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共有三支挂钩基金产品,规模合计16.21亿元。 1.3.2相关产业政策 (3)财政部负责人解读企业数据资产入表 11月25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舒惠好表示,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数据资产入表等相关政策将在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背景下,财政部会计司将引导各方加深对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的理解,形成正确预期,推动数据相关企业准确理解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暂行规定要求。 (4)国家数据局将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11月25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3全球数商大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 1.3.3专业化整合 (5)多家央企集团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9日,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中铁股份在中国中铁总部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提出,双方在深化基础建材领域供应合作的同时,可探索开展在境内外建筑工程、新材料场景应用、新材料研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希望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深化合作成果,推动双方资源统筹与业务协同,携手共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11月24日,中国联通与中国人寿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信息网络通信、5G创新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保险保障、投资管理、银行服务、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6)中国石化首套医用级PGA新材料中试装置中交 11月28日,中国石化首套医用级PGA(聚乙醇酸)新材料中试装置在扬子石化建成中交,将对满足国内医用级PGA原料需求、提高我国高端医用材料国际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石化发展高端新材料、实现PGA产品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研究基础。 (7)东风多项核心技术成果亮相首届链博会 11月28日,东风公司的电驱动总成iD3-260、控制器面板、功率半导体及扁线电机定子、转子等核心部件作为“电驱链”领域代表展品,东风氢元H2·One 130燃料电池系统、金属双极板、膜电极、H2·Core 150燃料电池电堆作为“氢能链”领域代表展品,亮相首届链博会,相关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和国产化率达到100%,各项参数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8)多家央企举办共链行动交流会 11月21日,中国联通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计划暨战新共创启航大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共筑产业生态,链通数智未来”为主题,旨在凝聚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共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速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聚集,构建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1月28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化学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共建产业新生态,链筑发展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健全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生态体系,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打造规模带动能力强、跨链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产业链。 (9)央企与行业领军企业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1日,根据南方电网官网,南方电网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能源电力领域、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独特优势,围绕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行业“根技术”、网络安全、电力通信网、绿色低碳、国际业务、企业文化与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11月28日,通用技术邮电器材与华为鸿蒙智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双方通过通力合作在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积极成果,此次签约将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多更深更广领域。通用技术集团副总经理周明春,华为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1.3.6地方国资动向 (10)河南钢铁集团与国新资本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2日,河南钢铁集团与国新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新资本公司作为中国国新金融板块的代表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优势,精准对接河南钢铁集团的实际需求,探索更多合作契合点,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 (11)广州国资拟增资实控孚能科技 11月29日,软包动力电池领域的上市公司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广州工控集团拟将获得公司控制权的方式,由此前的协议转让股份方式,转换为广州工控集团认购孚能科技未来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未来定增完成后,孚能科技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工控集团成立于2019年,为工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聚焦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大板块,目前拥有山河智能等五家上市公司。 (12)厦门国资或将成为电工合金实际控制人 11月23日,电工合金发布公告称,实控人陈力皎、冯岳军拟向厦门信息集团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间接转让电工合金29.99%股权,同时放弃31.25%表决权。交易完成后,电工合金实控人将变更为厦门市国资委。2021年5月,电工合金也曾披露陈力皎和冯岳军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国投高新间接转让其持有的电工合金29.99%股份,但于当年10月底终止相关股权转让事项。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4.5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9%;其中,381家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6.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股东回报表现最优,相对同期沪深300同期涨跌幅高2.3%;今年以来央企创新表现最优,涨幅6.4%,相对同期沪深300同期高16.4%。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0.3%;今年以来-2.2%)、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0.2%;今年以来0.8%)、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0.1%;今年以来3.1%)、结构调整(近两周-0.6%;今年以来1.3%)、央企创新(近两周-0.2%;今年以来6.4%)、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2.6%;今年以来-4.1%)。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太极集团(涨25.5%)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航电测(涨335.3%)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涨幅居前;航天智造(跌12.0%)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59.0%)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0.8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1%;其中,381家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6.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第一拖拉机股份(涨18.2%)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104.9%)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涨幅居前;龙源电力(跌15.6%)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3.3%)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3年12月3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2.3、26.3、24.5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7、2.0、2.0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 2023年11月以来,除央企科技引领的估值提升较明显外,其余央国企主要指数的市盈率、市净率估值相对稳定。其中,央企现代能源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7.9%),央企股东回报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3.9%)。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钢铁(0.0%)、银行(0.0%)、社会服务(0.0%);其中社会服务行业目前仅中机认检一家新上市央国企,造成行业估值分位数低而市盈率、市净率偏高。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轻工制造(93.1%)、建筑材料(61.5%)、医药生物(49.7%)。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银行(0.0%)、社会服务(0.0%)、房地产(0.0%)。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汽车(74.5%)、轻工制造(70.9%)、有色金属(57.9%)。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中国石油(8.8亿元)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中国软件(-12.1亿元)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海洋石油(6.2亿元)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中国移动(-11.0亿元)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4%、3.4%、0.7%,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8.4%)、中国神华(8.3%)、中国石化(6.3%)等14家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5.2、7.9%、4.0%,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38家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3年12月3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略低。其中,南京熊猫(421%)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海油服(15%)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央国企股权融资规模创8月以来的新高,合计募资额183.91亿元。其中,祁连山、易华录、中瓷电子三家央国企完成定向增发,分别募资130.7亿元、15.8亿元、25.0亿元;中机认检、机科股份实现IPO,分别募资9.5亿元、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机认检、机科股份均属于打造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中国机械总院旗下;同时,中国机械总院旗下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北自科技的上交所主板IPO申请,也于11月30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若北自科技继哈焊华通、中机认检、机科股份正式上市后,中国机械总院旗下上市公司将增至4家,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达到38.9%。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中国交建分拆下属设计板块与祁连山重组上市、佳电股份购买哈电动装51.00%股权的重组事项完成,五矿集团旗下株冶集团首次公告拟收购五矿铜业100.00%股权。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规模0.38亿元,比重为1%,比重下降较明显。央国企重要股东近两周合计减持规模5.50亿元,比重相对稳定,约5%。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中远海控等多家央企完成股份回购,合计完成回购14.1亿元。国投资本等央国企继续实施回购,已回购金额合计15.6亿元,占市场比重达7%,预计回购规模达31.4亿元,回购规模占全市场回购规模的比重有所下降。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感谢各位对招商研究的关注! 报告发布日期:2023-12-04 核心观点: 近期央企负责人会议强调要灵活采取多种资本运营方式加强国有资本投入。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重组落地;中国国新参与易华录定增、增持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央国企近两周股权融资规模创8月以来的新高,布局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央企集团中国机械总院,旗下多家企业IPO。 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重组最终实施的方式为实施难度较低、整合周期较短的母子划归模式,国务院国资委将持有华录集团的66.78%比例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电科,使华录集团成为中国电科控股子公司。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同处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整合后将进一步集聚电子信息领域优势资源,推动中国电科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智能制造、数据存储等领域形成协同优势,有望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国资委在11月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中强调要灵活采取控股、参股、交叉持股等资本运营方式加强国有资本投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旗下国新投资,在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定增中增资6亿元并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推动易华录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业务落地;中国国新近期还通过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与河南钢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10月份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呈现较快增长。2023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69.0万亿元、3.8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9、7.1%;相较于全国工业企业,今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3.6pct,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高14.9pct。 近两周,在推进专业化整合与央国企优质资产上市的背景下,央国企股权融资规模创8月以来的新高,合计募资额183.9亿元。其中,祁连山通过130.7亿元定增与中国交建置换资产,中交集团设计业务板块实现上市。布局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央企集团中国机械总院,旗下中机认检、机科股份实现IPO;同时,中国机械总院旗下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北自科技的上交所主板IPO申请,也于11月30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若北自科技继哈焊华通、中机认检、机科股份正式上市后,中国机械总院旗下上市公司将增至4家,资产证券化率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在本期双周报中,我们增加了地方国资动向、港股上市央国企重要指标等数据,以更全面跟踪央国企的最新动态。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 华录集团与中国电科重组落地 2023年11月23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不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这意味着继2021年6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科后,中国电科在央企专业化整合中再获突破。 我们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专题研究之九:从华录与电科整合看央国企下一步整合动态》梳理了2015年以来23组央企集团重组整合的案例,以及常见的平行整合模式、母子划归模式、再造总部模式三种常见重组方式。根据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公告的收购报告书,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重组最终实施的方式仍是母子划归模式,即国务院国资委将持有华录集团的66.78%比例股权无偿划入中国电科,使华录集团成为中国电科控股子公司。 母子划归模式实施难度较低、整合周期较短,从易华录首次公告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筹划重组到重组最终落地仅7个多月时间。同时,母子划归模式还有助于整合大企业的优势、发展小企业的优势业务,进而提升国有资本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同处电子信息产业,重组整合后将进一步集聚电子信息领域优势资源,推动中国电科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在智能制造、数据存储等领域形成协同优势。 对于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的重组,国务院国资委还将在业绩考核、经营预算、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二者整合融合,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中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同时,在2024年1月数据资产入表相关规定正式实施前,国家数据局局长还在11月25日提出将研究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催生新产业。在此背景下,华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易华录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业务落地,并在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重组落地前后开展和完成了15.81亿元总募资额的定增,投向超级存储研发项目、政企数字化转型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数据要素相关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国新控股在此次定增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服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优化布局、提升资本实力等作用,旗下国新投资定增获配6亿元并将成为易华录第三大股东。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因素影响,10月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呈现较快增长。近两周, 财政部公布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2023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689745亿元、38326亿元,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9、7.1%;相较于全国工业企业,今年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3.6pct,较1-9月的差值持续缩窄;今年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高14.9pct,较1-9月的差值扩大。2023年10月末,全国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4.8%、57.7%,较去年同期均上升0.3pct。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 1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会议围绕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等方面,推动相关重大部署在国资央企进一步落实落地。其中,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注资规划。 (2)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 12月1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中国国新公告称,旗下国新投资于当日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基金,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类指数具体全称应为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932038.CSI),由上交所和国新投资联合开发并于2022年10月20日发布,该指数近两周及今年以来的涨跌幅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相对靠后(详见2.1.1部分,图12、13)。根据Wind,目前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共有三支挂钩基金产品,规模合计16.21亿元。 1.3.2相关产业政策 (3)财政部负责人解读企业数据资产入表 11月25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舒惠好表示,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数据资产入表等相关政策将在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背景下,财政部会计司将引导各方加深对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的理解,形成正确预期,推动数据相关企业准确理解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暂行规定要求。 (4)国家数据局将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11月25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3全球数商大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 1.3.3专业化整合 (5)多家央企集团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9日,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中铁股份在中国中铁总部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提出,双方在深化基础建材领域供应合作的同时,可探索开展在境内外建筑工程、新材料场景应用、新材料研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希望双方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深化合作成果,推动双方资源统筹与业务协同,携手共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11月24日,中国联通与中国人寿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信息网络通信、5G创新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保险保障、投资管理、银行服务、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6)中国石化首套医用级PGA新材料中试装置中交 11月28日,中国石化首套医用级PGA(聚乙醇酸)新材料中试装置在扬子石化建成中交,将对满足国内医用级PGA原料需求、提高我国高端医用材料国际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石化发展高端新材料、实现PGA产品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研究基础。 (7)东风多项核心技术成果亮相首届链博会 11月28日,东风公司的电驱动总成iD3-260、控制器面板、功率半导体及扁线电机定子、转子等核心部件作为“电驱链”领域代表展品,东风氢元H2·One 130燃料电池系统、金属双极板、膜电极、H2·Core 150燃料电池电堆作为“氢能链”领域代表展品,亮相首届链博会,相关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和国产化率达到100%,各项参数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8)多家央企举办共链行动交流会 11月21日,中国联通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计划暨战新共创启航大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共筑产业生态,链通数智未来”为主题,旨在凝聚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共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速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聚集,构建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生态,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1月28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由中国化学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共建产业新生态,链筑发展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健全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生态体系,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打造规模带动能力强、跨链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产业链。 (9)央企与行业领军企业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1日,根据南方电网官网,南方电网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能源电力领域、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独特优势,围绕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行业“根技术”、网络安全、电力通信网、绿色低碳、国际业务、企业文化与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11月28日,通用技术邮电器材与华为鸿蒙智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双方通过通力合作在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积极成果,此次签约将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多更深更广领域。通用技术集团副总经理周明春,华为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1.3.6地方国资动向 (10)河南钢铁集团与国新资本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月22日,河南钢铁集团与国新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新资本公司作为中国国新金融板块的代表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金融优势,精准对接河南钢铁集团的实际需求,探索更多合作契合点,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 (11)广州国资拟增资实控孚能科技 11月29日,软包动力电池领域的上市公司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广州工控集团拟将获得公司控制权的方式,由此前的协议转让股份方式,转换为广州工控集团认购孚能科技未来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份。未来定增完成后,孚能科技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工控集团成立于2019年,为工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聚焦新兴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三大板块,目前拥有山河智能等五家上市公司。 (12)厦门国资或将成为电工合金实际控制人 11月23日,电工合金发布公告称,实控人陈力皎、冯岳军拟向厦门信息集团资本运营有限公司间接转让电工合金29.99%股权,同时放弃31.25%表决权。交易完成后,电工合金实控人将变更为厦门市国资委。2021年5月,电工合金也曾披露陈力皎和冯岳军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国投高新间接转让其持有的电工合金29.99%股份,但于当年10月底终止相关股权转让事项。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4.5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9%;其中,381家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6.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股东回报表现最优,相对同期沪深300同期涨跌幅高2.3%;今年以来央企创新表现最优,涨幅6.4%,相对同期沪深300同期高16.4%。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0.3%;今年以来-2.2%)、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0.2%;今年以来0.8%)、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0.1%;今年以来3.1%)、结构调整(近两周-0.6%;今年以来1.3%)、央企创新(近两周-0.2%;今年以来6.4%)、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2.6%;今年以来-4.1%)。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太极集团(涨25.5%)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航电测(涨335.3%)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涨幅居前;航天智造(跌12.0%)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59.0%)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0.8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1%;其中,381家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6.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19%。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第一拖拉机股份(涨18.2%)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104.9%)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涨幅居前;龙源电力(跌15.6%)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3.3%)等10家企业今年以来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3年12月3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2.3、26.3、24.5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7、2.0、2.0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 2023年11月以来,除央企科技引领的估值提升较明显外,其余央国企主要指数的市盈率、市净率估值相对稳定。其中,央企现代能源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7.9%),央企股东回报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3.9%)。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钢铁(0.0%)、银行(0.0%)、社会服务(0.0%);其中社会服务行业目前仅中机认检一家新上市央国企,造成行业估值分位数低而市盈率、市净率偏高。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轻工制造(93.1%)、建筑材料(61.5%)、医药生物(49.7%)。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银行(0.0%)、社会服务(0.0%)、房地产(0.0%)。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汽车(74.5%)、轻工制造(70.9%)、有色金属(57.9%)。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中国石油(8.8亿元)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中国软件(-12.1亿元)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海洋石油(6.2亿元)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中国移动(-11.0亿元)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4%、3.4%、0.7%,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8.4%)、中国神华(8.3%)、中国石化(6.3%)等14家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5.2、7.9%、4.0%,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38家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3年12月3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略低。其中,南京熊猫(421%)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海油服(15%)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央国企股权融资规模创8月以来的新高,合计募资额183.91亿元。其中,祁连山、易华录、中瓷电子三家央国企完成定向增发,分别募资130.7亿元、15.8亿元、25.0亿元;中机认检、机科股份实现IPO,分别募资9.5亿元、2.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机认检、机科股份均属于打造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中国机械总院旗下;同时,中国机械总院旗下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北自科技的上交所主板IPO申请,也于11月30日获证监会同意注册。若北自科技继哈焊华通、中机认检、机科股份正式上市后,中国机械总院旗下上市公司将增至4家,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有望达到38.9%。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中国交建分拆下属设计板块与祁连山重组上市、佳电股份购买哈电动装51.00%股权的重组事项完成,五矿集团旗下株冶集团首次公告拟收购五矿铜业100.00%股权。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规模0.38亿元,比重为1%,比重下降较明显。央国企重要股东近两周合计减持规模5.50亿元,比重相对稳定,约5%。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中远海控等多家央企完成股份回购,合计完成回购14.1亿元。国投资本等央国企继续实施回购,已回购金额合计15.6亿元,占市场比重达7%,预计回购规模达31.4亿元,回购规模占全市场回购规模的比重有所下降。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