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2021投资策略都在这儿了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划重点!2021投资策略都在这儿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不知不觉,2020年只剩下最后不足30个交易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也给市场带来了诸多变数。好在整体看来,市场在这一年中还是颇具亮点,各大指数均有不小的斩获,科技、消费、医药、周期轮番表现。尤其今年的基金市场,更是高潮迭起,爆款频发,一众牛基业绩斐然。不知各位的2020收获如何呢? 但不管怎样,那都已经成为过去,复利效应告诉我们:投资是一场终生长跑,明天永远比昨天更重要。于是,从此刻起,我们聚焦2021,寻求和期待一份不一样的精彩! 2020的估值与2021的业绩 众所周知,疫情在过去一年中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创。根据IMF的预测,中国很可能将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这个正增长也仅为1.9%。可见,疫情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在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中也同样得到体现:截至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企业后)总体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04%和5.52%。很显然,今年以来A股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上涨的推动力主要并不在于企业创造的价值,而是宽松的流动性。因此,股价上涨的结果一定程度表现为估值的上升,其背后则体现的是市场的预期,例如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光伏的市场渗漏率全面提升、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创新药产业的高速增长、消费升级带来品牌溢价与市场集中度提升等等。 注:部分行业2020由盈转亏,导致估值涨幅显示为负 2021年,随着各国疫苗研发陆续取得成功,疫情将逐步从经济的主要影响变量中淡出,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不断强化。就国内来看,一方面本身受影响最小,另一方面外部压力得以缓解,目前这种特殊时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大概率在明年逐渐退出。因此,与今年不同,明年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预期的兑现,具体则表现为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因此,预期2021年将继续延续结构性和阶段性行情,选对投资赛道依旧是重中之重。顺着这条逻辑线,我们来梳理看看,明年哪些板块具备更高的确定性。 科技板块关注四大方向 2020下半年以来,除新能源外,科技板块整体处于调整状态,叠加企业经营从疫情中恢复,目前估值较上半年已经有20%左右的明显回落。往后看,半导体、新能源车、5G、消费电子有望在来年继续有所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尽管此前市场的预期已经很高,但从今年三季报来看,半导体产业链从上游设备、材料到下游制造与封测,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仍全面超出预期,反映出产业高景气周期与国产替代效应正在形成共振。业绩走到了估值的前面,这在过去三年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良好势头有望在2021年得以延续,值得看好。 新能源车板块近期在A股和美股市场同时掀起了一波高潮。如果说上半年的板块上涨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于产业长期发展的预期,那么下半年我们已经可以真切的看到产业端产销量的真实爆发。因此,尽管目前部分个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我们认为此刻正处于这个巨大产业的爆发初期,时间可以有效消化估值,并推动企业价值快速提升。这不仅取决于新能源车对传统车的替代空间,同时还来自于全球汽车产业链向国内市场转移的重要契机。当然,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崛起,产业链的纵向价值分配与横向竞争格局会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反映到资本市场,个股表现也会渐渐产生分化,普涨格局难以长期维持。因此,选择并锁定产业链各节点上的龙头企业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5G产业来说,2021至少将迎来两大利好。一方面,疫情得到控制有利于加快5G在国内和全球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有望打破或缓解此前的种种行政限制,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构建产业链的全球合作与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预计明年国内将加速推进5G升级,并推动物联网、虚拟运营商、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商业应用的试点或普及,相关基础建设、设备、运营以及应用领域均有望深度受益。 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改善,5G换机进程有望加速,同时以TWS耳机、AR/VR、汽车电子为代表的创新市场也有望迎来再度爆发。因此,消费电子将继续受益于产业升级与创新形成共振,享受行业景气上行周期。同时,在近期立讯、歌尔等龙头个股的调整过后,消费电子板块目前整体估值已处于合理区间,与其业绩成长性较为匹配。随着明年业绩的进一步提速,板块有望再度迎来新一轮行情。 周期板块迎来景气拐点 对于近期顺周期板块上涨的可持续性,市场是存在较大分歧的。其实不难理解,顺周期的景气程度根本上取决于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而目前能够明确的仅仅是经济将从疫情底部逐渐恢复至正常,至于能否持续上行或者上行到什么程度是不确定的。因此,该板块的参与与明年的经济走向有最直接的关联,眼下难有整体性的定论。 但是,对于周期中的大宗商品,是值得看好的。看好逻辑在于两点:其一,随着疫苗量产缓解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概率持续恢复,但根据美联储此前的承诺,短期内货币宽松政策还不会退出,这就推升了明年美元走弱和通胀的预期,直接有利于石油、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走强;其二,上游资源产能的恢复慢于下游需求,且疫情期间库存明显不足,导致供给、需求、库存三大周期形成共振,进而促进大宗商品价格在供需短期失衡以及下游补库存的背景下快速走高,这种状态有望延续到明年年中。为此,近期国内外多家投行相继明确表示看好明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强。投资者可以关注铝铜的业绩弹性、新能源车和3C上游锂钴资源的中长期成长性以及明年CTA策略产品的投资机会。 从主要消费到可选消费 国内的消费市场永远不乏看点。根据疫情影响的不同阶段,消费中的不同细分板块轮番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在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较重的时期,食品饮料、调味品等主要消费板块受益于其高确定性表现强势;当疫情基本获得控制之后,下半年家居、家电、汽车等部分可选消费开始明显复苏,股价也随之走强;明年,伴随着疫苗量产普及,疫情影响逐渐散去,今年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旅游、酒店、珠宝、影视、博彩等偏娱乐性的可选子行业有望迎来需求的报复性反弹,相关投资机会值得期待。 但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前期受益于疫情的部分主要消费子板块,目前估值仍处于历史高位,明年将迎来业绩证伪期,因此配置的性价比较低,可选择暂时回避。 医药医疗着眼长期成长性 2020年,疫情催生了医药医疗领域多个细分板块的戴维斯双击,如医疗器械、检测、疫苗等,同时也形成了目前高估值和业绩高基数的“双高”状态,这对于明年的股价表现来说或许将成为压力。因此,对于该板块,短期可能难以期待整体性的趋势机会。建议着眼于更长期的投资逻辑,一方面是高端医疗器械、CRO、医美等市场长期看好、高利润率、高成长性的子行业;另一方面是研发投入高、研发能力强的创新药领域。长期来看,医药医疗板块是大牛股的摇篮,结构性机会始终存在。 总体来看,2021年的市场机会依旧值得期待,但市场结构可能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提前布局并锁定优势赛道将是成败的关键。具体品种上,建议仍然紧抓各细分板块的龙头公司,或者直接布局相对应的ETF或指数基金。 关于以上各大板块的进一步具体分析,后续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不知不觉,2020年只剩下最后不足30个交易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也给市场带来了诸多变数。好在整体看来,市场在这一年中还是颇具亮点,各大指数均有不小的斩获,科技、消费、医药、周期轮番表现。尤其今年的基金市场,更是高潮迭起,爆款频发,一众牛基业绩斐然。不知各位的2020收获如何呢? 但不管怎样,那都已经成为过去,复利效应告诉我们:投资是一场终生长跑,明天永远比昨天更重要。于是,从此刻起,我们聚焦2021,寻求和期待一份不一样的精彩! 2020的估值与2021的业绩 众所周知,疫情在过去一年中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创。根据IMF的预测,中国很可能将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这个正增长也仅为1.9%。可见,疫情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点在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中也同样得到体现:截至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企业后)总体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04%和5.52%。很显然,今年以来A股乃至全球资本市场上涨的推动力主要并不在于企业创造的价值,而是宽松的流动性。因此,股价上涨的结果一定程度表现为估值的上升,其背后则体现的是市场的预期,例如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光伏的市场渗漏率全面提升、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创新药产业的高速增长、消费升级带来品牌溢价与市场集中度提升等等。 注:部分行业2020由盈转亏,导致估值涨幅显示为负 2021年,随着各国疫苗研发陆续取得成功,疫情将逐步从经济的主要影响变量中淡出,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不断强化。就国内来看,一方面本身受影响最小,另一方面外部压力得以缓解,目前这种特殊时期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大概率在明年逐渐退出。因此,与今年不同,明年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预期的兑现,具体则表现为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因此,预期2021年将继续延续结构性和阶段性行情,选对投资赛道依旧是重中之重。顺着这条逻辑线,我们来梳理看看,明年哪些板块具备更高的确定性。 科技板块关注四大方向 2020下半年以来,除新能源外,科技板块整体处于调整状态,叠加企业经营从疫情中恢复,目前估值较上半年已经有20%左右的明显回落。往后看,半导体、新能源车、5G、消费电子有望在来年继续有所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尽管此前市场的预期已经很高,但从今年三季报来看,半导体产业链从上游设备、材料到下游制造与封测,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仍全面超出预期,反映出产业高景气周期与国产替代效应正在形成共振。业绩走到了估值的前面,这在过去三年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良好势头有望在2021年得以延续,值得看好。 新能源车板块近期在A股和美股市场同时掀起了一波高潮。如果说上半年的板块上涨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于产业长期发展的预期,那么下半年我们已经可以真切的看到产业端产销量的真实爆发。因此,尽管目前部分个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但我们认为此刻正处于这个巨大产业的爆发初期,时间可以有效消化估值,并推动企业价值快速提升。这不仅取决于新能源车对传统车的替代空间,同时还来自于全球汽车产业链向国内市场转移的重要契机。当然,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崛起,产业链的纵向价值分配与横向竞争格局会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反映到资本市场,个股表现也会渐渐产生分化,普涨格局难以长期维持。因此,选择并锁定产业链各节点上的龙头企业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5G产业来说,2021至少将迎来两大利好。一方面,疫情得到控制有利于加快5G在国内和全球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有望打破或缓解此前的种种行政限制,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构建产业链的全球合作与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预计明年国内将加速推进5G升级,并推动物联网、虚拟运营商、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商业应用的试点或普及,相关基础建设、设备、运营以及应用领域均有望深度受益。 2021年,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渐改善,5G换机进程有望加速,同时以TWS耳机、AR/VR、汽车电子为代表的创新市场也有望迎来再度爆发。因此,消费电子将继续受益于产业升级与创新形成共振,享受行业景气上行周期。同时,在近期立讯、歌尔等龙头个股的调整过后,消费电子板块目前整体估值已处于合理区间,与其业绩成长性较为匹配。随着明年业绩的进一步提速,板块有望再度迎来新一轮行情。 周期板块迎来景气拐点 对于近期顺周期板块上涨的可持续性,市场是存在较大分歧的。其实不难理解,顺周期的景气程度根本上取决于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而目前能够明确的仅仅是经济将从疫情底部逐渐恢复至正常,至于能否持续上行或者上行到什么程度是不确定的。因此,该板块的参与与明年的经济走向有最直接的关联,眼下难有整体性的定论。 但是,对于周期中的大宗商品,是值得看好的。看好逻辑在于两点:其一,随着疫苗量产缓解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概率持续恢复,但根据美联储此前的承诺,短期内货币宽松政策还不会退出,这就推升了明年美元走弱和通胀的预期,直接有利于石油、有色金属、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走强;其二,上游资源产能的恢复慢于下游需求,且疫情期间库存明显不足,导致供给、需求、库存三大周期形成共振,进而促进大宗商品价格在供需短期失衡以及下游补库存的背景下快速走高,这种状态有望延续到明年年中。为此,近期国内外多家投行相继明确表示看好明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强。投资者可以关注铝铜的业绩弹性、新能源车和3C上游锂钴资源的中长期成长性以及明年CTA策略产品的投资机会。 从主要消费到可选消费 国内的消费市场永远不乏看点。根据疫情影响的不同阶段,消费中的不同细分板块轮番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在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较重的时期,食品饮料、调味品等主要消费板块受益于其高确定性表现强势;当疫情基本获得控制之后,下半年家居、家电、汽车等部分可选消费开始明显复苏,股价也随之走强;明年,伴随着疫苗量产普及,疫情影响逐渐散去,今年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旅游、酒店、珠宝、影视、博彩等偏娱乐性的可选子行业有望迎来需求的报复性反弹,相关投资机会值得期待。 但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前期受益于疫情的部分主要消费子板块,目前估值仍处于历史高位,明年将迎来业绩证伪期,因此配置的性价比较低,可选择暂时回避。 医药医疗着眼长期成长性 2020年,疫情催生了医药医疗领域多个细分板块的戴维斯双击,如医疗器械、检测、疫苗等,同时也形成了目前高估值和业绩高基数的“双高”状态,这对于明年的股价表现来说或许将成为压力。因此,对于该板块,短期可能难以期待整体性的趋势机会。建议着眼于更长期的投资逻辑,一方面是高端医疗器械、CRO、医美等市场长期看好、高利润率、高成长性的子行业;另一方面是研发投入高、研发能力强的创新药领域。长期来看,医药医疗板块是大牛股的摇篮,结构性机会始终存在。 总体来看,2021年的市场机会依旧值得期待,但市场结构可能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提前布局并锁定优势赛道将是成败的关键。具体品种上,建议仍然紧抓各细分板块的龙头公司,或者直接布局相对应的ETF或指数基金。 关于以上各大板块的进一步具体分析,后续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