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媒】OpenAI董事会动荡梳理与点评:可能的原因和后续影响——AIGC行业跟踪报告(三十四)(付天姿)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互联网传媒】OpenAI董事会动荡梳理与点评:可能的原因和后续影响——AIGC行业跟踪报告(三十四)(付天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互联网传媒】OpenAI董事会动荡梳理与点评:可能的原因和后续影响——AIGC行业跟踪报告(三十四) 报告摘要 OpenAI董事会动荡始末: 1)11月17日,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联合三位独立董事Adam D‘Angelo、Tasha McCauley、Helen Toner罢免OpenAI CEO Sam Altman,由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担任临时CEO。之后Greg Brockman宣布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同日,微软CEO Satya Nadella发布声明强调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不受影响。 2)11月18日-19日在微软、Thrive tiger等投资者施压、内部员工持续声援并辞职威胁下,OpenAI有意邀请Altman重新担任CEO,但Altman提出解散现有董事会作为回归的条件。19日晚Ilya Sutskever宣布谈判破裂,Twitch的联合创始人Emmett Shear将接任临时首席执行官。 3)11月20日,微软CEO宣布Altman和Brockman都将加入微软领导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并由Altman担任首席执行。OpenAI超95%的员工以辞职威胁董事会,Ilya在员工向董事会递交的联名信上签字。 4)11月21日,Altman并未确定入职微软,微软CEO Nadella在采访中表示对Altman选择加入微软或回到OpenAI持开放态度,Sam Altman与OpenAI的回归谈判仍在继续。Altman和Brockman仍然愿意回归OpenAI,正在寻找造成Altman解雇的董事会成员体面的离开方式。 可能的原因: 1)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分裂:Altman对AGI的狂热和推进商业化的激进步伐引起不满,保守派认为社会各层级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生成式AI相关的法律、数据安全、伦理等问题; 2)成本问题:11月15日,ChatGPT崩溃并停止GPT-4的注册,董事会指控Altman的“不够坦率”指向可能存在的瞒报成本问题,AI商业化未成熟情况下无法承担大量算力消耗,且与OpenAI非营利组织的初衷相悖; 3)安全问题:数据泄漏问题频发,11月9日微软裁掉几名OpenAI的安全员。 后续影响: Altman及部分OpenAI员工入职微软为其继续推进AIGC布局和商业化添砖加瓦 1)一方面,微软对AIGC商业化的激进程度与Altman不谋而合,且Altman等人加入微软也避免了OpenAI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被其他竞争对手掌握;2)另一方面,微软的AIGC战略倾向于推出“副驾驶”辅助用户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AGI和Agent的布局并不积极,可能与Altman的愿景不完全重合。未来微软同样需要与OpenAI保持紧密的合作,推进大模型成本降低和性能进步,以推出更加成熟的AIGC产品和商业化模式。 对AIGC产业来说,Altman的离职可能会放缓OpenAI对大模型前沿技术的探索 1)短期来看,AIGC应用端产业链或将承担一定的风险。当前开发AIGC应用的公司承担着较高的算力成本,而产品形态难以突破聊天机器人的瓶颈,用户的付费意愿不足以与高昂的算力成本匹配。因此,整个AIGC产业对大模型前沿突破需求迫切;2)中长期来看,Altman的离职有利于技术散播,消解OpenAI的技术壁垒。类比硅谷“八叛徒”,诺伊斯等八名核心技术人员离开“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公司,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生成式AI带来的产业机会并非只争朝夕,前沿大模型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仍需时间,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OpenAI的技术优势并非不可撼动,而技术的散播也有利于整个AI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AI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不及预期;AI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 发布日期:2023-11-2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互联网传媒】OpenAI董事会动荡梳理与点评:可能的原因和后续影响——AIGC行业跟踪报告(三十四) 报告摘要 OpenAI董事会动荡始末: 1)11月17日,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联合三位独立董事Adam D‘Angelo、Tasha McCauley、Helen Toner罢免OpenAI CEO Sam Altman,由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担任临时CEO。之后Greg Brockman宣布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同日,微软CEO Satya Nadella发布声明强调微软与OpenAI的合作关系不受影响。 2)11月18日-19日在微软、Thrive tiger等投资者施压、内部员工持续声援并辞职威胁下,OpenAI有意邀请Altman重新担任CEO,但Altman提出解散现有董事会作为回归的条件。19日晚Ilya Sutskever宣布谈判破裂,Twitch的联合创始人Emmett Shear将接任临时首席执行官。 3)11月20日,微软CEO宣布Altman和Brockman都将加入微软领导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并由Altman担任首席执行。OpenAI超95%的员工以辞职威胁董事会,Ilya在员工向董事会递交的联名信上签字。 4)11月21日,Altman并未确定入职微软,微软CEO Nadella在采访中表示对Altman选择加入微软或回到OpenAI持开放态度,Sam Altman与OpenAI的回归谈判仍在继续。Altman和Brockman仍然愿意回归OpenAI,正在寻找造成Altman解雇的董事会成员体面的离开方式。 可能的原因: 1)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分裂:Altman对AGI的狂热和推进商业化的激进步伐引起不满,保守派认为社会各层级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生成式AI相关的法律、数据安全、伦理等问题; 2)成本问题:11月15日,ChatGPT崩溃并停止GPT-4的注册,董事会指控Altman的“不够坦率”指向可能存在的瞒报成本问题,AI商业化未成熟情况下无法承担大量算力消耗,且与OpenAI非营利组织的初衷相悖; 3)安全问题:数据泄漏问题频发,11月9日微软裁掉几名OpenAI的安全员。 后续影响: Altman及部分OpenAI员工入职微软为其继续推进AIGC布局和商业化添砖加瓦 1)一方面,微软对AIGC商业化的激进程度与Altman不谋而合,且Altman等人加入微软也避免了OpenAI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被其他竞争对手掌握;2)另一方面,微软的AIGC战略倾向于推出“副驾驶”辅助用户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AGI和Agent的布局并不积极,可能与Altman的愿景不完全重合。未来微软同样需要与OpenAI保持紧密的合作,推进大模型成本降低和性能进步,以推出更加成熟的AIGC产品和商业化模式。 对AIGC产业来说,Altman的离职可能会放缓OpenAI对大模型前沿技术的探索 1)短期来看,AIGC应用端产业链或将承担一定的风险。当前开发AIGC应用的公司承担着较高的算力成本,而产品形态难以突破聊天机器人的瓶颈,用户的付费意愿不足以与高昂的算力成本匹配。因此,整个AIGC产业对大模型前沿突破需求迫切;2)中长期来看,Altman的离职有利于技术散播,消解OpenAI的技术壁垒。类比硅谷“八叛徒”,诺伊斯等八名核心技术人员离开“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公司,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生成式AI带来的产业机会并非只争朝夕,前沿大模型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仍需时间,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OpenAI的技术优势并非不可撼动,而技术的散播也有利于整个AI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AI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不及预期;AI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 发布日期:2023-11-22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