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集运期货上市回顾与展望——海运即国运 期货保运价

集运期货上市回顾与展望——海运即国运 期货保运价

作者:微信公众号【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11-1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方正中期期货《集运期货上市回顾与展望——海运即国运 期货保运价》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2023年8月18日上海→欧洲航线集运期货正式上市,这是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也是首个服务期货品种。中国既是贸易大国更是海运大国,保障供应链通畅以及运价稳定,关乎国家外贸和交运两大行业的安危。集运期货可以为船东、无船承运人、出口贸易商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对冲运价波动风险,提前锁定运输收入和成本。 上市以来,集运期货走势大开大合,月度振幅达到10-30%,这与亚欧航线即期市场特征相一致。从各大远期合约盘面价格来看,直观反映了亚欧航线集运市场的季节性因素。从交投情况来看,集运期货广受市场青睐,上市首日单边交易额就突破150亿元,10月23日一度接近180亿元。即便上期能源先后3次提升交易手续费率,累计提升幅度达20倍之多,市场交易热情依然火热,11月中旬日交易额依然能保持50-100亿元。 上海→欧线期货的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中国是全球性贸易大国,未来还能推出中国→北美、中国→东南亚、中国→澳新、中国→非洲、中国→南美等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品种。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在积极研发“中国→美西航线”的集装箱运力交割,已经历多轮模拟运力交割测试。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也可以推出散运、油运、气运等航运期货品种。此外,航运期权将进一步丰富中国航运衍生品市场。中国航运第一个期货品种已经悄然上市。既然上市的鼓槌已经敲响,那就让铜锣声多响几次,敲得更响,传得更远。 正文 一、上市集运期货的意义和必要性 海运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即便受新冠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2022年全球货物出口贸易额依然续创历史新高,将近25万亿美元,其中90%以上通过水运方式承运。中国是全球最大货物出口贸易国,2022年占全球比重达到14.4%,并且中国的水运占比高于全球水平,达到95%。对于中国而言,进口以铁矿石、动力煤、粮食、原油、LNG等大宗商品为主,主要采用干散货船、油轮、液化天然气船运输;出口以工业半成品和成品为主,主要采用集装箱船舶运输。2023年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已经达到了2.5亿总吨,市场份额占比为15.9%,超过希腊跃居全球最大船东国。 所以,中国既是贸易大国更是海运大国,对于巨额国际货运贸易,运费成为各方关注焦点。集运市场波动极为剧烈,尤其新冠疫情爆发之后运价波动有加剧之势。受运力供需错配影响,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涨幅达到517%。随着疫情影响削弱,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运价累计跌幅达到80%。如此宽幅的运价波动令船东和货主苦不堪言,急需一款衍生品对冲远期运价波动的风险。 中国航运业“大而不强”,强在硬实力,弱在软实力。在大航海时代,海运即国运,海权即主权。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洋山港时就深刻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上期所推出的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填补了中国航运衍生品市场的空白,增强了中国航运业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提升了影响力,不仅推动中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也有利于推进“海上丝绸之路”。 2023年8月18日首先上市的上海→欧洲航线集运期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一方面,上海连续13年登顶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万TEU,整整超过第二名新加坡港1000万TEU。另一方面,欧盟和英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极为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2023年1-10月中国对欧盟和英国合计出口贸易额达到4885万亿美元,占比17.47%,位居首席,超跃东盟和美国。2023年前三季度亚欧航线集装箱运量达到1253万TEU,按照$848/FEU平均运费计算,该条航线三个季度运费规模达到106亿美元,全年预计超过140亿美元。 二、上市以来期市特点 上市以来,集运期货走势大开大合,月度振幅达到10-30%,这与亚欧航线即期市场特征相一致。从宏观层面来看,航运是贸易的派生需求,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天气、疫情、战争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上市以来,全球经济下行、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中国对欧洲出口贸易萎缩、巴以冲突引发对于苏伊士运河正常营运的担忧等都影响了盘面走势。从微观层面来看,舱位供给、货运需求、运输成本等同样左右班轮公司涨价成功与否以及持久度,进而影响期市盘面。此外,运输具有服务属性,班轮运力不可储存,与传统的大宗商品期货有着本质区别,加剧了期货市场的不确定性。 从各大远期合约盘面价格来看,直观反映了亚欧航线集运市场的季节性因素。4月是淡季合约,EC2404盘面价格一直最低;8月是旺季合约,EC2408盘面价格一直最高;6月和10月是转季合约,分别从“淡季转向旺季”和“旺季转向淡季”,因此盘面价格基本居中;12月会为来年备货,同时正值下一年度长协签约,班轮公司往往会采取停航/跳港方式收缩运力,支撑即期市场,赢得谈判主动权,所以盘面价格相对偏高。 从交投情况来看,集运期货广受市场青睐,上市首日单边交易额就突破150亿元,10月23日一度接近180亿元。为了控制风险,上期能源在上市2个多月内先后3次提升交易手续费率,累计提升幅度达20倍之多。即便如此,市场交易热情依然火热,11月中旬日交易额依然能保持50-100亿元。 三、集运期货三大功能 集运期货具有三大主要功能: (1) 价格发现:当前无论是班轮公司还是订舱平台,都无法给出中远期报价。集运期货交易的是未来12月之内的远月合约。通过期货的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权威性,期货盘面价格可以反映远期市场运价,对于船东、无船承运人以及货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 套期保值:利用期货与现货的价格趋同性,规避现货市场运价波动风险,提前为船东、货代、货主锁定运费收入或运输成本。 (3) 资产配置:集运期货是一种成熟的金融投资工具,可以作为私募、基金、个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投资收益,降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 四、应用方式 通过套期保值,上海→欧洲集运期货可以有效服务于经营该条航线的船东、无船承运人、出口贸易商等,规避远期运价波动风险。同时,上海→欧洲集运期货采用指数交割的方式,提升了交易和应用的灵活性。鉴于中国各大海港发运价格趋同性较高,可以将“上海→欧洲”集运指数期货应用至“中国八大基本港→欧洲五大基本港”。此外,中国内地至欧美港口的运输可以分为两段,即“内路+海运”,从运费构成来看,陆运段运费相对稳定且占比较低。所以,托运人只要对海运费部分进行套期保值,就可以锁定主要运输成本。因此,“中国八大基本港→欧洲五大基本港”可以进一步延伸至“中国→欧洲五大基本港”。 另外,集运指数期货还能应用至“项目货招投标”、“订舱平台提供未来1-12月远期舱位”、“调节长协和即期比例”等场景。 五、结尾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上海→欧洲集运期货的上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中国是全球性贸易大国,未来还能推出中国→北美、中国→东南亚、中国→澳新、中国→非洲、中国→南美等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品种。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在积极研发“中国→美西航线”的集装箱运力交割,已经历多轮模拟运力交割测试。中国是资源进口大国,也可以推出散运、油运、气运等航运期货品种。此外,航运期权将进一步丰富中国航运衍生品市场。 中国航运第一个期货品种已经悄然上市。既然上市的鼓槌已经敲响,那就让铜锣声多响几次,敲得更响,传得更远。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 本报告版权仅为方正中期研究院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如引用、转载、刊发,须注明出处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 扫描二维码 下载方正中期方小期APP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