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迎来拐点了吗?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医药板块迎来拐点了吗?》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整体上涨,上证指数微涨0.27%,深证成指上涨1.26%,创业板指上涨1.88%,科创50上涨1.64%。行业指数上,传媒、计算机和通信周涨幅超4%,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和钢铁行业领跌,跌幅超1%。周初股指放量高开高走,市场信心显著回升,随后板块热点开始分化,行业轮动速度较快。周中美联储主席的鹰派言论再次对市场有所冲击。短期情绪指标转为中性,市场开启持续发力仍需时间,中期继续看多市场。 后市展望 当下国内基本面正在逐季修复的进程中,经济底部在三季度已确认,上周公布的10月通胀和进出口数据小幅走弱,本周将陆续公布包括M2同比、社融等金融数据,预计对市场形成一定扰动。但后续包括特别国债、城中村改造等增量政策的效果将开始在经济数据中逐渐体现,同时预计或将有新一轮的降息降准,因此经济修复的趋势不会改变。 APEC会议召开,本周习主席赴美,中美元首会晤将显著提高市场风险偏好。目前外部流动性的冲击持续缓解,美债收益率中枢预计难以持续维持高位,12月美联储再度加息概率较小,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美元指数回落趋势进一步明确,在四季度人民币季节性升值和稳增长预期升温下,外资的流出将不断趋缓。 总体来看,前期市场的恐慌情绪消退,市场有望迎来增量资金。继续看好科技成长领域和消费复苏链后续的表现。 据Choice数据显示,10月20日以来申万医药行业指数上涨6.18%,在申万行业涨跌幅榜中排名第三。在经历长达2年多的下跌后,医药板块为何突然迎来反弹?其中又有哪些投资机会? 首先,医药行业现在有着明显的复苏迹象。此前由于市场环境恶化、创新周期疲软等原因,整个市场对医药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的预期变得十分悲观,从而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下跌,许多高成长赛道估值跌到历史低位水平。 而近期的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盘以及医药股逐渐跌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叠加减肥药、创新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的市场信心或已经开始有所恢复。 其次,各机构对医药板块的看好。从近期公布的基金三季报来看,医药板块或许成为公募基金加仓的主要方向。 后市的投资机会如何? 首先,医药行业当下有着多重的催化背景。美国债券利率见顶,标普生物技术XBI指数大幅反弹;创新药国际化里程碑,预计国际化将持续兑现;新需求中涌现出大量热门产品,如GLP-1、自免、RSV、带疱等,带动了药品新周期;医保谈判利好,支付端支持,创新药可能受益于价格保护机制。 其次,在资金层面上,医药行业具备持续流入的基础。随着全球资产重新洗牌,医药行业率先起跳。港股创新药ETF处于底部,港股pharma资产更是超跌,A股医药行业也在底部区间,都在等待着一个发力的机会。 另外行业比较优势方面,目前创新药领域叠加了底部反弹的利好因素。上一轮估值泡沫化出现在2020-2021年上半年,作为高弹性领域,投资者需要做好高波动的心理准备。但在当前政策环境和研发进展方面,医药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实际的支持,投资者对长期稳定增长的信心可能即将恢复。 上周,10月出口、通胀数据反映国内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前期因美国10月非农低于预期、PMI走低等因素推动海外流动性改善,中美利率同步走低,但随后鲍威尔讲话偏鹰,海外流动性预期由松转紧,A股冲高回落。风格表现来看,科技和中游制造、小盘风格相对占优。 展望未来,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相对低位,后续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而总量支持政策加码和国内经济需求恢复、海外金融紧缩尾声以及中美关系缓和预期均有望推动市场修复。未来或可重点关注:1)风险特征适中、微观交易结构好的高端装备和材料领域;2)冬季供暖需求利好煤炭板块;3)科技成长领域,如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军工、TMT、医药等板块。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高开低走,小幅收涨。板块方面,传媒、计算机、通信领涨,食品饮料、石油石化、钢铁领跌。 国内方面,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今明两年实际GDP将分别增长5.4%和4.6%,较此前预计均上调0.4个百分点,显示对中国经济企稳的信心。 海外方面,10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ISM制造业PMI偏弱,显示经济活动有所降温。9日美联储主席表示讲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释放偏鹰信号,市场对美联储继续收紧流动性预期升温。 上周来看,在10月PMI数据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市场对经济持续修复的信心略偏不足,市场情绪较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扰动。但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美债收益率逐渐从高位回落,权益市场压力有所缓和,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市场震荡翻转,情绪有所改善 上周上证沪深小幅收红,走势前高后低,经历周五集中调整,市场总体改善。行业主题体现依旧明显,传媒(短剧)、通信(算力)、计算机、卫星表现热络,除此之外,周中“龙凤呈祥"话题感拉满,情绪驱动市场特征明显。上周情绪也有连续改善,日均成交稳定在9000亿以上,但11月9日联储释放鹰派信息之后,美元走强,北向资金仍旧流出,全周净流出约80亿。 信息面,10月国内CPI及进出口数据发布,双双低于预期,进出口数据中,出口数据小幅回踩,进口数据回正。出口数据体现于海外经济动能减弱,美国10月PMI及就业数据弱于预期,对出口回踩存在一定解释度。此外,价格角度,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农机、高新技术产品等)也有一定负贡献。国内CPI及PPI数据仍解释为消费疲软,食品(生猪受疫病影响仍在出清)、能源(地缘原因)负贡献较大。我们需要持续跟进观察财政政策落地后的影响。海外端,值得关注的是旧金山亚太峰会,这一定程度上指向中美近期关系的缓和,很多信息也有所指向,比如ASML光刻机的订单大幅提升、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允许出口调试版芯片等等,无论市场如何解读,观点总体正向。 投资维度,上周组合依旧保持了不错的绝对收益(超额也十分明显),在板块上调整较多,国防军工板块小幅调仓,依然看好军工板块,目前处于板块启动前的蓄势阶段,仓位比例的波动主要是最近在做板块内持仓结构的调整。机械、医药等方向同样也是在优化结构比例微调。后续加仓方向上面会重点关注卫星、创新药、数据要素等方向。宏观研判我们维持观点,当下系统性风险已充分释放,流动性短期偏紧但有边际改善预期,市场情绪回暖,当下是看多做多的配置机遇期。 期权&期指 上周大部分期权标的指数上涨,其中创业板和中证1000涨幅最大,上涨近2%,上证50指数跌幅较大,下跌近1%。期权市场情绪平稳,大部分期权曲面较对称。上周各期权品种隐含波动率小幅走高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和实际波动率相比,隐含波动率溢价较少。目前,期权期限结构上大部分品种仍维持近低远高的状态,各品种之间的隐含波动率价差收敛,波动率空头仓位需谨慎,可关注期现上的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上周,中国商品市场表现参差不齐,原油市场持续下降,而工业原料则上涨。农产品市场也不稳定,谷物下跌,软商品市场上涨。同时由于与美国原油相关的消息不断出现,如美国汽油预计下降,暗示美国需求将疲弱,从而推动市场下跌。并有报道显示大型保险公司纷纷支持中国建筑业,有助于支撑铁矿石等黑色商品市场上涨。贵金属方面,由于担心美联储将在年底的再次加息,白银和黄金下跌。市场将密切关注通货膨胀数据。工业原料方面,纯碱由于一些青海的主要生产商有可能的减产,出现大幅上涨。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整体上涨,上证指数微涨0.27%,深证成指上涨1.26%,创业板指上涨1.88%,科创50上涨1.64%。行业指数上,传媒、计算机和通信周涨幅超4%,食品饮料、石油石化和钢铁行业领跌,跌幅超1%。周初股指放量高开高走,市场信心显著回升,随后板块热点开始分化,行业轮动速度较快。周中美联储主席的鹰派言论再次对市场有所冲击。短期情绪指标转为中性,市场开启持续发力仍需时间,中期继续看多市场。 后市展望 当下国内基本面正在逐季修复的进程中,经济底部在三季度已确认,上周公布的10月通胀和进出口数据小幅走弱,本周将陆续公布包括M2同比、社融等金融数据,预计对市场形成一定扰动。但后续包括特别国债、城中村改造等增量政策的效果将开始在经济数据中逐渐体现,同时预计或将有新一轮的降息降准,因此经济修复的趋势不会改变。 APEC会议召开,本周习主席赴美,中美元首会晤将显著提高市场风险偏好。目前外部流动性的冲击持续缓解,美债收益率中枢预计难以持续维持高位,12月美联储再度加息概率较小,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美元指数回落趋势进一步明确,在四季度人民币季节性升值和稳增长预期升温下,外资的流出将不断趋缓。 总体来看,前期市场的恐慌情绪消退,市场有望迎来增量资金。继续看好科技成长领域和消费复苏链后续的表现。 据Choice数据显示,10月20日以来申万医药行业指数上涨6.18%,在申万行业涨跌幅榜中排名第三。在经历长达2年多的下跌后,医药板块为何突然迎来反弹?其中又有哪些投资机会? 首先,医药行业现在有着明显的复苏迹象。此前由于市场环境恶化、创新周期疲软等原因,整个市场对医药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的预期变得十分悲观,从而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下跌,许多高成长赛道估值跌到历史低位水平。 而近期的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盘以及医药股逐渐跌到了比较低的位置,叠加减肥药、创新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的市场信心或已经开始有所恢复。 其次,各机构对医药板块的看好。从近期公布的基金三季报来看,医药板块或许成为公募基金加仓的主要方向。 后市的投资机会如何? 首先,医药行业当下有着多重的催化背景。美国债券利率见顶,标普生物技术XBI指数大幅反弹;创新药国际化里程碑,预计国际化将持续兑现;新需求中涌现出大量热门产品,如GLP-1、自免、RSV、带疱等,带动了药品新周期;医保谈判利好,支付端支持,创新药可能受益于价格保护机制。 其次,在资金层面上,医药行业具备持续流入的基础。随着全球资产重新洗牌,医药行业率先起跳。港股创新药ETF处于底部,港股pharma资产更是超跌,A股医药行业也在底部区间,都在等待着一个发力的机会。 另外行业比较优势方面,目前创新药领域叠加了底部反弹的利好因素。上一轮估值泡沫化出现在2020-2021年上半年,作为高弹性领域,投资者需要做好高波动的心理准备。但在当前政策环境和研发进展方面,医药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实际的支持,投资者对长期稳定增长的信心可能即将恢复。 上周,10月出口、通胀数据反映国内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前期因美国10月非农低于预期、PMI走低等因素推动海外流动性改善,中美利率同步走低,但随后鲍威尔讲话偏鹰,海外流动性预期由松转紧,A股冲高回落。风格表现来看,科技和中游制造、小盘风格相对占优。 展望未来,当前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相对低位,后续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而总量支持政策加码和国内经济需求恢复、海外金融紧缩尾声以及中美关系缓和预期均有望推动市场修复。未来或可重点关注:1)风险特征适中、微观交易结构好的高端装备和材料领域;2)冬季供暖需求利好煤炭板块;3)科技成长领域,如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军工、TMT、医药等板块。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高开低走,小幅收涨。板块方面,传媒、计算机、通信领涨,食品饮料、石油石化、钢铁领跌。 国内方面,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今明两年实际GDP将分别增长5.4%和4.6%,较此前预计均上调0.4个百分点,显示对中国经济企稳的信心。 海外方面,10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ISM制造业PMI偏弱,显示经济活动有所降温。9日美联储主席表示讲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释放偏鹰信号,市场对美联储继续收紧流动性预期升温。 上周来看,在10月PMI数据出现回落的情况下,市场对经济持续修复的信心略偏不足,市场情绪较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扰动。但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美债收益率逐渐从高位回落,权益市场压力有所缓和,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市场震荡翻转,情绪有所改善 上周上证沪深小幅收红,走势前高后低,经历周五集中调整,市场总体改善。行业主题体现依旧明显,传媒(短剧)、通信(算力)、计算机、卫星表现热络,除此之外,周中“龙凤呈祥"话题感拉满,情绪驱动市场特征明显。上周情绪也有连续改善,日均成交稳定在9000亿以上,但11月9日联储释放鹰派信息之后,美元走强,北向资金仍旧流出,全周净流出约80亿。 信息面,10月国内CPI及进出口数据发布,双双低于预期,进出口数据中,出口数据小幅回踩,进口数据回正。出口数据体现于海外经济动能减弱,美国10月PMI及就业数据弱于预期,对出口回踩存在一定解释度。此外,价格角度,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农机、高新技术产品等)也有一定负贡献。国内CPI及PPI数据仍解释为消费疲软,食品(生猪受疫病影响仍在出清)、能源(地缘原因)负贡献较大。我们需要持续跟进观察财政政策落地后的影响。海外端,值得关注的是旧金山亚太峰会,这一定程度上指向中美近期关系的缓和,很多信息也有所指向,比如ASML光刻机的订单大幅提升、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允许出口调试版芯片等等,无论市场如何解读,观点总体正向。 投资维度,上周组合依旧保持了不错的绝对收益(超额也十分明显),在板块上调整较多,国防军工板块小幅调仓,依然看好军工板块,目前处于板块启动前的蓄势阶段,仓位比例的波动主要是最近在做板块内持仓结构的调整。机械、医药等方向同样也是在优化结构比例微调。后续加仓方向上面会重点关注卫星、创新药、数据要素等方向。宏观研判我们维持观点,当下系统性风险已充分释放,流动性短期偏紧但有边际改善预期,市场情绪回暖,当下是看多做多的配置机遇期。 期权&期指 上周大部分期权标的指数上涨,其中创业板和中证1000涨幅最大,上涨近2%,上证50指数跌幅较大,下跌近1%。期权市场情绪平稳,大部分期权曲面较对称。上周各期权品种隐含波动率小幅走高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和实际波动率相比,隐含波动率溢价较少。目前,期权期限结构上大部分品种仍维持近低远高的状态,各品种之间的隐含波动率价差收敛,波动率空头仓位需谨慎,可关注期现上的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上周,中国商品市场表现参差不齐,原油市场持续下降,而工业原料则上涨。农产品市场也不稳定,谷物下跌,软商品市场上涨。同时由于与美国原油相关的消息不断出现,如美国汽油预计下降,暗示美国需求将疲弱,从而推动市场下跌。并有报道显示大型保险公司纷纷支持中国建筑业,有助于支撑铁矿石等黑色商品市场上涨。贵金属方面,由于担心美联储将在年底的再次加息,白银和黄金下跌。市场将密切关注通货膨胀数据。工业原料方面,纯碱由于一些青海的主要生产商有可能的减产,出现大幅上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