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机器人产业周报】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

【机器人产业周报】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君产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机器人产业周报】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该公司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包括: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Open AI开发者大会发布GPT-4 Turbo大模型:升级、降价、拓展生态。在OpenAI首次开发者大会发布最新版本GPT-4 Turbo,这款最新的大模型在长文本、知识库、多模态、模型控制、模型微调、高速率六大方面进行了升级:内部知识库更新至2023年4月,上下文窗口提升到了128K。多模态能力方面,整合了OpenAI的图像创建模型DALL·E3、新的文本到语音模型TextToSpeech、开源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V3。GPT-4Turbo拥有更强的模型控制手段:允许一次交互同时调用多个函数,引入JSON模式(一种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方式)以简化API(应用程序接口)调用过程,引入seedparameter(种子限制条件)可确保模型返回固定输出。OpenAI开始拓展生态:通过构建一个大模型版本的GPTStore,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构建定制化GPT,并将其上传到应用商店获得分成收入,企业也可以在应用商店里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大语言模型。 通用人形机器人Figure 01:全球100万台机器人可能需要5~12年,2030年左右有可能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的广泛应用。Figure 01身高大约170cm,体重60KG,可实现20KG的有效载重,移动速度1.2米/秒,续航5小时。Figure创始人 Brett Adcock表示:“与制造汽车相比,制造机器人的过程更加简单,特斯拉Model 3有大约1万个零件,机器人只有大约1千个零件,并且更轻巧。因此,长期来看,一台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应该低于一台廉价电动车,这主要取决于机器人的执行器、电机组件、传感器的成本。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全球范围内投放100万台机器人,可能需要5年或者10-12年。短期内人型机器人的性能以及可靠性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希望能在两年内完成实际生活的机器人应用测试演示。” 融资动态:环动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国茂股份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摩多利智能传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65%的股权。国巡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国产传感器厂商深圳市湾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智能机器人企业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宣布战略投资宝马集团子公司idealworks,成为其控股股东。视觉智能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菲特智能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建筑机器人公司筑领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速度低于预期;技术进步速度低于预期。 正文: 1. 产业动态 Open AI首次开发者大会:升级、降价、拓展生态。在OpenAI首次开发者大会上,CEO阿尔特曼(Sam Altman)公布了过去一年中GPT的各项数据,以及最新版本GPT-4 Turbo,这款最新大模型在长文本、知识库、多模态、模型控制、模型微调、高速率六大方面的功能均进行了升级:GPT-4 Turbo的内部知识库更新至2023年4月,上下文窗口提升到了128K,这大约相当于300页纸的文字量。多模态能力方面,GPT-4Turbo整合了OpenAI的图像创建模型DALL·E3、新的文本到语音模型TextToSpeech、开源语音识别模型WhisperV3。GPT-4Turbo拥有更强的模型控制手段:一是允许一次交互同时调用多个函数,二是引入JSON模式(一种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方式)以简化API(应用程序接口)调用过程,三是引入seedparameter(种子限制条件)可确保模型返回固定输出。OpenAI打造自身生态:通过构建一个大模型版本的“应用商店”(GPTStore),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构建定制化GPT,并将其上传到应用商店获得分成收入,企业也可以在应用商店里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大语言模型。(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该公司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包括: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开业。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开业庆典暨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隆重举行,上海发那科三期项目位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项目于2020年开工兴建,总投资15.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发那科集团继日本之外,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基地,堪称机器人界的“超级智能工厂”,建成后,将带动整个上海的机器人产业迈入新的台阶,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资料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通用人形机器人Figure 01:短期内人型机器人的性能以及可靠性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希望能在两年内完成实际生活的机器人应用测试演示。Figure发布视频展示其人形机器人Figure 01的最新进展,Figure 01身高大约170cm,体重60KG,可以实现20KG的有效载重,移动速度1.2米/秒,续航可以达到5小时。它将“具有思考、学习和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并被设计用于初始部署到劳动力队伍中,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消除对不安全和不受欢迎的工作的需求。 Figure 创始人 Brett Adcock表示:“与制造汽车相比,制造机器人的过程更加简单。特斯拉 Model 3 有大约 1 万个零件,而机器人只有大约 1 千个零件,并且更轻巧。因此,长期来看,一个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应该低于一台廉价电动汽车。这主要取决于机器人的执行器、电机组件、传感器的成本以及计算成本。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全球范围内投放100万台机器人,可能需要 5 年或者10-12年的时间。预计到 2030 年左右,有可能看到人形机器人在家庭环境中的广泛应用。” (资料来源:海外独角兽) 宇树发布Unitree B2工业四足机器人。B2工业四足机器人在速度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以超过6m/s的迅猛奔跑速度,出色的跳跃能力,最远跳跃距离达到了1.6m。站立最大负载能力达到了120公斤,持续行走时的有效负载超过了40kg,达到了100%的提升。在携带20kg负载情况下,它能够连续行走超过4小时,里程可达15km,这意味着它的续航能力提升了200%。即使在空载状态下,它也可以持续行走超过5小时,里程超过20km。B2工业四足机器人的关节扭矩峰值达到360N.m,较原有性能提升了170%。B2工业四足机器人展现出了非凡的越障能力,可以轻松应对各种障碍物,如乱木堆、40cm高的台阶等,为解决复杂环境提供了出色的方案。除此之外,B2还具备全地形适应性,能够在湿滑或极端地形下稳定行走,为应对各种不同的地形挑战提供了便利和可靠性。宇树指出,B2工业四足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工业自动化、电力巡检、应急救援、工业检测、教育科研等领域。(资料来源:宇树) 日本爱丽思集团及旗下软银机器人将与炬星科技共同研发清洁机器人。日本最大的生活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爱丽思集团携手集团旗下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软银机器人(SoftBank Robotics),宣布与中国AMR领先品牌炬星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共同开发的新型商用清洁机器人,将炬星科技商用清洁AMR产品以及丰富的机器人软件能力带入该地区公共服务场景中,为大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环保、优质的清洁服务。(资料来源:炬星科技) 2. 融资动态 环动科技启动上市辅导。证监会官网披露,浙江环动机器人关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工作安排的最后节点为明年3月。目前,环动科技估值30亿元,双环传动持有61.3%股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国茂股份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摩多利智能传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65%的股权。摩多利传动主营业务为精密行星减速机研发、生产和销售,业绩承诺2023~2025年累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2,100万元、4,400万元、7,200万元。(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国巡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道生资本和水木资产,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销售。国巡机器人是一家智慧安全巡检机器人研发商,专注于工业领域机器人智慧安全巡检、机器人智慧安全作业等业务。(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 国产传感器厂商深圳市湾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领投、柯力传感、小饭桌创投及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启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计划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高质量标准的车间建设等。(资料来源:柯力传感) 智能机器人企业思灵机器人(Agile Robots)宣布战略投资宝马集团子公司idealworks,成为其控股股东。idealworks是宝马集团创新实验室孵化的宝马全资子公司,为宝马集团提供针对工业物流场景的全方位智能解决方案,涵盖机器人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所有组件。(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 视觉智能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菲特智能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由科技部直属创投基金中科海创、河南豫资等机构共同投资。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推进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智能化应用的企业,被评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专注于光学、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创新,迄今已获得知识产权二百余项,独创百余个“在线级”落地应用案例,以汽车行业为起点,致力于为化纺、医药、钢铁等制造行业赋能,可提供包含质量控制、工艺监测、人工智能安全预警、智能分析以及工业垂类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是为工业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领军型研发企业。(资料来源:菲特智能) 建筑机器人公司筑领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该项目由蓝驰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和产品研发。筑领科技2022年9月成立,由中国顶尖的机器人专家、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和建筑行业专家发起创立,公司聚焦于建筑机器人整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两大业务方向,致力于打造一家专注于建筑机器人研发与应用。(资料来源:高工机器人) 3.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海外需求及政策;技术发展低于预期。 往期回顾: 【机器人产业周报】工信部: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2023.11.07 【机器人产业周报】:亚马逊测试人形机器人Digit,预计2027年实现年产万台2023.10.29 【机器人产业周报】富士康将与英伟达共同建造“AI工厂”2023.10.23 【机器人周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开启国产化之路2023.10.17 【机器人产业周报】英伟达风投部门NVenture投资工业机器人初创企业Machina Labs2023.10.10 【机器人产业周报】特斯拉 Optimus 视频展示用纯视觉技术处理运动指令2023.09.25 【机器人产业周报】:人形机器人被工信部列入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重点方向2023.09.17 【机器人产业周报】:8月机器人领域融资9~11亿2023.09.10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