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周报:10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广州车展新品可期【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周报:10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广州车展新品可期【国信汽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月度产销 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285.3万辆,环比+1.5%/-0.2%,同比+11.2%/+13.8%。1-10月,汽车产销2401.6/2396.7万辆,同比+8%/9.1%。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火热进行,新车型持续发布,乘用车10月产销251.3/248.8万辆,环比+0.7%/+0.02%,同比+7.6%/+11.4%,1-10月,乘用车产销2073.1/2066.4万辆,同比+6%/+7.5%。新能源汽车10月产销98.9万辆/95.6万辆,同比+29.2%/+33.5%,市占率33.5%。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35.2/728万辆,同比+33.9%/+37.8%,市占率达30.4%。 周度数据 根据上险数据,10月30日-11月5日,国内乘用车上牌44万辆,同比+25%,环比+2%。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7万辆,同比+57%,环比-2%。 本周行情 本周(20231106-20231110)CS汽车下跌0.68%,CS乘用车下跌1.08%,CS商用车下跌0.83%,CS汽车零部件下跌0.31%,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0.26%,CS摩托车及其他下跌1.8%,电动车上涨1.93%,智能车上涨0.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0.07%,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27%。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0.75pct,弱于上证综合指数0.95pct,年初至今上涨9.87%。 成本跟踪 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截至2023年11月3日,橡胶类、钢铁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9.1%/-0.1%,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7%/+0.1%;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22.5%/+3%/-14.3%,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4%/-3.8%/-3.9%。 市场关注 1)智能驾驶进展(特斯拉HW4.0、FSD V12版、FSD入华进展,新势力车企城市NGP覆盖速度、国内外政策等)。2)机器人进展(2023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 day、各品牌机器人产品进展等);3)华为智能车布局持续拓展,奇瑞-华为合作首款轿车智界S7正式亮相;4)广州车展(理想MEGA、小鹏X9、极氪007等新车亮相)。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价格战背景下,具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以及受益于海外客车新能源周期的宇通客车是板块阿尔法品种。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3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9万辆,同比增长93.4%,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三年预计维持20%以上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出现首次销量下滑,主要因为在2016、2017年政策补贴后第一年,行业受到政策刺激消费的挤出效应明显;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2019年销量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遭受冲击;2022年下半年行业受到购置税减征的刺激销量有所恢复,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2022年销量689万辆)。 海外增长方面,2021年开始国内汽车展现出较强的出口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103%,2022年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7%,占当年乘用车销量的9.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占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9.9%。2023年1-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83.9万辆,同比增长67.4%;商用车出口54.9万辆,同比增长30.2%。 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区间在(5%,10%),超越年初市场预期,汽车批发销量数据有望创历史新高。除出口销量高增长以外,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周期和换车周期共振,供给周期方面,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品周期在今年爆发,不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都推出了颇具竞争力的新车型,而传统燃油车品牌今年价格优惠力度巨大(基于乘联会的价格指数监测数据,行业端价格优惠从2023年9月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2.54万元,新能源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1.07元,传统燃油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3.34万元。),叠加政府购车优惠,从供给端燃油车和新能源共同发力刺激消费;换车周期方面,上一轮国内汽车销售高峰在2016年-2017年,结合6年生命周期看,2023年进入换车周期,目前行业二手车市场交易活跃,2023年1-9月,二手累计交易量同比增长12.61%。在行业催化下,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16.8万辆和18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7%。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广州车展召开在即,MEGA、X9等新车亮相 11月17日至26日,2023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即将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召开,理想MEGA、小鹏X9、极氪007等新车官宣即将亮相,其中极氪007将同步开启预售。 华为-奇瑞智选首款高能大空间智慧轿车智界s7正式亮相,预售价格25.8万起 11月9日,华为-奇瑞(智选模式)首款轿车智界S7预发布,S7 Pro 25.8万元起(550km续航);S7 Max 29.8万元起(705km长续航 高阶智驾版);S7 Max+ 32.8万元起(800+km超长续航 高阶智驾版);S7 Max RS 35.8万元起(630km长续航四驱旗舰 高阶智驾版 标配空悬、CDC、前Brembo卡钳)。车型首发无人代客泊车,搭载鸿蒙HarmonyOS 4,3D车控桌面+方舟引擎,用户体验丝滑流畅。首发华为全新途灵智能底盘,一体化压铸工艺,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18.5%。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提供单电机/双电机两个版本,具备2.5万转能力(向用户开启2.2万转),零百加速时间3.3s,百零制动距离35.97米。 阿维塔升级AVATR.OS 2.0.2系统 新增异形障碍物AEB 11月6日,阿维塔OTA升级AVATR.0S 2.0.2系统上线,新增舒适停车、降窗舒适进出、异形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GAEB)和低速自动紧急制动(LAEB)四项功能,同时进一步优化车机使用体验。 理想公布MEGA的风阻系数为0.215,CLTC工况网端电耗15.9kWh/100km 11月8日,理想汽车官方公布纯电MPV车型MEGA风阻系数仅为0.21,经过11轮、超124小时油泥模型及实车风洞试,配合先进的高压纯电平台和超高整车集成效率,可以做到CLTC工况网端电耗15.9kWh / 100km。 小鹏汽车全系车型标配AEB 11月7日,小鹏汽车宣布自研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正规测试中接近满分,P7车型成为同时获得Euro NCAP与C-NCAP认证的双五星车型。小鹏全系标配该产品。 上汽通用汽车宣布与特斯拉中国开启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 11月10日,上汽通用汽车宣布携手特斯拉中国开启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预计从2023年年底开始,上汽通用汽车旗下凯迪拉克和别克品牌奥特能纯电车型车主登录品牌的相关App,通过充电地图功能即可在特斯拉对部分非Tesla车辆开放的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站进行充电,享受包含寻桩、导航、充电、支付在内一站式综合充电服务。 2、政府新闻 商务部部长: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 11月9日,根据同花顺财经消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消费恢复还不平衡,居民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能力尚需提升。还需要提振消费信心,全力以赴巩固消费回升势头。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后市场发展,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 11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11月部分上市新车、改款见下表。核心关注智界S7、方程豹豹5、小鹏P7改款、长城山海炮等。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本周CS汽车下跌0.68%,弱于上证综合指数0.95pct 本周(20231106-20231110)CS汽车下跌0.68%,CS乘用车下跌1.08%,CS商用车下跌0.83%,CS汽车零部件下跌0.31%,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0.26%,CS摩托车及其他下跌1.8%,电动车上涨1.93%,智能车上涨0.5%,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上涨0.07%,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27%。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0.75pct,弱于上证综合指数0.95pct,年初至今上涨9.87%。 从全行业看,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25位;年初至今涨跌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排第6位。 个股涨跌幅:本周CS汽车板块多数个股下跌 本周(20231106-20231110)CS汽车板块个股涨跌幅 从本周个股表现看,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天普股份、东安动力、旭升股份、苏奥传感、ST海马;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正裕工业、浙江仙通、小康股份、宇通客车、飞龙股份。年初至今,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圣龙股份、中马传动、小康股份、飞龙股份、北特科技;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庞大、中路股份、越博动力、上柴B股、中路B股。 估值:本周板块估值相较上周回落至35倍 分行业看,本周沪深300市盈率为11.14,低于大部分中信一级行业。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5.36,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排第12,估值处于中上水平。纵向来看,汽车行业市盈率自2021年底以来经历大幅回调,从高位55以上的估值下修了约36%,目前已逐渐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本周估值较上周回落。 本周(截至2023年11月10日)按最新口径,CS汽车PE值为39.5倍,较上周39.9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36.1倍,较上周36.7倍有所下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41.5倍,较上周42倍有所下降;CS商用车PE值为43倍,较上周43.3倍有所下降。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2023年10月汽车产量289.1万辆,同比+11.2%,环比+1.5% 整体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万辆和285.3万辆,产量环比增长1.5%,销量环比下降0.2%,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3.8%。汽车产销量继9月后再创当月历史同期新高。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6万辆和239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1%,生产增速较1-9月提升0.7个百分点,销售增速较1-9月提升0.9个百分点。 乘用车方面,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1.3万辆和248.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0.7%和0.02%,同比分别增长7.6%和11.4%。十月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火热进行,各大车企新车型持续发布,进店客流显著增加,乘用车产销伴随消费回暖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同环比持续增长。 商用车方面,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7.8万辆和36.5万辆,产量环比增长6.9%,销量环比下降1.7%;同比分别增长42.7%和33.4%。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货车产量呈小幅增长,销量呈小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物流行业升温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呈现增长态势。 新能源方面,10月车市热度继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依然呈现较快增长。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2%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3.5%。 出口方面,10月汽车出口48.8万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44.2%。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2.1万辆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0.5%; 商用车出口6.7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14.5%。1-10月,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330.6万辆,同比增长67.3%;商用车出口61.6万辆,同比增长28.3%。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4.5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下降0.3%。今年累计批发2027.1万辆,同比增长7.2%。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场拉动的促进,10月厂商销量创出当月历史新高。10月自主车企批发147.2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6%。主流合资车企批发71.4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7%。豪华车批发26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14%。 新能源乘用车: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8.3万辆,同比增长30.1%,环比增长5.7%。今年1-10月累计批发680.0万辆,同比增长35.5%。10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6.7万辆,同比增长37.5%,环比增长2.7%。今年累计零售595.4万辆,同比增长34.2%。 根据乘联会数据,主要车企10月批发销量:比亚迪销量30.1万辆,同比+38.4%;奇瑞汽车销量19.2万辆,同比+54.3%;吉利销量18.1万辆,同比+18.7%;市场份额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 新势力方面,2023年10月:小鹏/理想/零跑/问界/极氪的销量分别为20,002/40,422/18,202/12,700/13,077辆,分别同比+292%/+302%/+159%/+6%/+29%,分别环比+31%/+12%/+15%/+183%/+8%,年度累计同比-2%/+194%/+13%/-12%/+86%。 小鹏:1-10月,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0.5/0.6/0.7/0.7/0.8/0.8/1.1/1.4/1.5/2.0万辆,分别同比-60%/-3%/-55%/-21%/-26%/-44%/-4%/+43%/+81%/+292%,环比-54%/+15%/+17%/+1%/+6%/+15%/+28%/+24%/+12%/+31%。 零跑:1-10月,零跑的交付量分别为0.1/0.3/0.6/0.8/1.2/1.3/1.4/1.4/1.6/1.8万辆,分别同比-87%/-7%/-39%/-4%/+20%/+17%/+19%/+13%/+43%/+159%,环比-87%/+181%/+93%/+41%/+38%/+10%/+9%/-1%/+11%/+15%。 理想:1-10月,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1.5/1.7/2.1/2.5/2.8/3.2/3.4/3.4/3.6/4.0万辆,分别同比+23%/+98%/+89%/+516%/+146%/+150%/+228%/+664%/+213%/+302%,环比-29%/+10%/+25%/+23%/+10%/+15%/+5%/+2%/+3%/+12%。 问界:1-10月,问界的交付量分别为0.4/0.4/0.4/0.3/0.5/0.6/0.4/0.5/0.4/1.3 万辆,分别同比+451% /+230%/+21%/-9%/+9%/-19%/-41%/-50%/-56%/+6%,环比-56%/-22%/+5%/-20%/+85%/+4%/-25%/+18%/-10%/+183%。 极氪:1-10月,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0.3/0.5/0.7/0.8/0.9/1.1/1.2/1.2/1.2/1.3万辆,分别同比-12%/+87%/+271%/+279%/+100%/+147%/+140%/+72%/+46%/+29%,环比-73%/+75%/+22%/+22%/+7%/+22%/+13%/+2%/-2%/+8%。 周度数据:10月30日-11月5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7.3万辆,同比+56.94%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第四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9.0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1%,环比上月同期下降19%。10月第四周批发日均13.5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14%,环比上月同期下降5%。近期国家提出稳定燃油车消费,这是符合百姓需求和行业呼声的好政策。燃油车是民生车型,对普通百姓很重要,随着经济逐步恢复稳定,百姓购燃油车有利于中低端车市的恢复。整体市场高端换购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中低端车市是稳定消费的关键,毕竟中低端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才是购车的晴雨表, 目前也期待北方冬季购车逐步启动。 根据交强险数据,1009-1015国内乘用车上牌42.3万辆,同比+12.92%,环比+4.7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6.6万辆,同比+54.05%,环比+26.85%。 分车企看,比亚迪汽车:56123辆,同比+41%,环比+6%;一汽大众:33802辆,同比+4%,环比-7%;吉利汽车:28553辆,同比+47%,环比-4%;长安汽车:26511辆,同比+21%,环比-23%;上汽大众:22573辆,同比-4%,环比-13%;奇瑞汽车:17289辆,同比+46%,环比-7%;广汽乘用车:16354辆,同比+69%,环比+20%;一汽丰田:15746辆,同比+8%,环比+10%;上汽通用五菱:15184辆,同比+23%,环比-24%;广汽丰田:15033辆,同比-10%,环比+8%;长城汽车:14226辆,同比+27%,环比-2%;华晨宝马:13644辆,同比+11%,环比+89%;上汽通用:13521辆,同比-18%,环比+14%;广汽本田:13239辆,同比+0%,环比+16%;东风本田:12235辆,同比+26%,环比-11%;乘用车合计:423325辆,同比+13%,环比+5%。 新能源分品牌看,比亚迪:56123辆,同比+41%,环比+6%;理想:10738辆,同比+497%,环比+49%;埃安:9563辆,同比+116%,环比+43%;五菱:8677辆,同比+2%,环比-29%;特斯拉:7130辆,同比+314%,环比+680%;大众:4939辆,同比+37%,环比+36%;长安:4438辆,同比-18%,环比-2%;吉利几何:4355辆,同比+106%,环比-1%;深蓝:3674辆,同比+197%,环比+21%;蔚来:3537辆,同比+47%,环比+146%;零跑:3262辆,同比+75%,环比+91%;小鹏:3250辆,同比+142%,环比+145%;新能源乘用车总计:165772辆,同比+54%,环比+27%。 库存: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0,环比+12.6%,同比-3.4%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10月中国汽车库存预警指数为58.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10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0,环比+12.6%,同比-3.4%,库存水平在警戒线以上。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原材料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 原材料价格指数:原材料价格钢铁类、锌锭类同比呈下降趋势,其他同比呈上升趋势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2021年受能耗双控、2022年受地缘政治等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提升,2023年原材料价格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11月3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8.23,环比2023年9月的47.9上升0.7%,同比2022年11月的44.2上升9.1%;截至2023年11月3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15.37,环比2023年9月的115.27上升0.1%,同比2022年11月的115.44下降0.1%;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的价格指数为2123.9,环比2023年9月的2115.5上升0.4%,同比2022年10月的1733.6上升22.5%;截至2023年10月31日,铝锭A00的价格指数为19008.6,环比2023年9月的19758.3下降3.8%,同比2022年10月的18460上升3%;截至2023年10月31日,锌锭的价格指数为21242.9,环比2023年9月的22103.3下降3.9%,同比2022年10月的24801.4下降14.3%。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11月3日,橡胶类、钢铁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9.1%/-0.1%,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7%/+0.1%;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22.5%/+3%/-14.3%,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4%/-3.8%/-3.9%。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环比上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环比下滑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截至2023年11月10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78,环比2023年10月的7.74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10月的7.29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11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29,环比2023年10月的7.32有所下滑,同比2022年11月的7.25有所上升。 公司公告 本周(20231106-20231110),部分公司公告如下: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中通客车等公司发布10月产销数据公告,理想汽车发布三季度财报,菱电电控、金固股份披露定点相关公告。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4日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核心观点 月度产销 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285.3万辆,环比+1.5%/-0.2%,同比+11.2%/+13.8%。1-10月,汽车产销2401.6/2396.7万辆,同比+8%/9.1%。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火热进行,新车型持续发布,乘用车10月产销251.3/248.8万辆,环比+0.7%/+0.02%,同比+7.6%/+11.4%,1-10月,乘用车产销2073.1/2066.4万辆,同比+6%/+7.5%。新能源汽车10月产销98.9万辆/95.6万辆,同比+29.2%/+33.5%,市占率33.5%。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735.2/728万辆,同比+33.9%/+37.8%,市占率达30.4%。 周度数据 根据上险数据,10月30日-11月5日,国内乘用车上牌44万辆,同比+25%,环比+2%。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7万辆,同比+57%,环比-2%。 本周行情 本周(20231106-20231110)CS汽车下跌0.68%,CS乘用车下跌1.08%,CS商用车下跌0.83%,CS汽车零部件下跌0.31%,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0.26%,CS摩托车及其他下跌1.8%,电动车上涨1.93%,智能车上涨0.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0.07%,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27%。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0.75pct,弱于上证综合指数0.95pct,年初至今上涨9.87%。 成本跟踪 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截至2023年11月3日,橡胶类、钢铁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9.1%/-0.1%,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7%/+0.1%;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22.5%/+3%/-14.3%,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4%/-3.8%/-3.9%。 市场关注 1)智能驾驶进展(特斯拉HW4.0、FSD V12版、FSD入华进展,新势力车企城市NGP覆盖速度、国内外政策等)。2)机器人进展(2023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 day、各品牌机器人产品进展等);3)华为智能车布局持续拓展,奇瑞-华为合作首款轿车智界S7正式亮相;4)广州车展(理想MEGA、小鹏X9、极氪007等新车亮相)。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价格战背景下,具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以及受益于海外客车新能源周期的宇通客车是板块阿尔法品种。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3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9万辆,同比增长93.4%,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三年预计维持20%以上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出现首次销量下滑,主要因为在2016、2017年政策补贴后第一年,行业受到政策刺激消费的挤出效应明显;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2019年销量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遭受冲击;2022年下半年行业受到购置税减征的刺激销量有所恢复,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2022年销量689万辆)。 海外增长方面,2021年开始国内汽车展现出较强的出口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103%,2022年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7%,占当年乘用车销量的9.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占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9.9%。2023年1-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83.9万辆,同比增长67.4%;商用车出口54.9万辆,同比增长30.2%。 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区间在(5%,10%),超越年初市场预期,汽车批发销量数据有望创历史新高。除出口销量高增长以外,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周期和换车周期共振,供给周期方面,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品周期在今年爆发,不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都推出了颇具竞争力的新车型,而传统燃油车品牌今年价格优惠力度巨大(基于乘联会的价格指数监测数据,行业端价格优惠从2023年9月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2.54万元,新能源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1.07元,传统燃油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3.34万元。),叠加政府购车优惠,从供给端燃油车和新能源共同发力刺激消费;换车周期方面,上一轮国内汽车销售高峰在2016年-2017年,结合6年生命周期看,2023年进入换车周期,目前行业二手车市场交易活跃,2023年1-9月,二手累计交易量同比增长12.61%。在行业催化下,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16.8万辆和18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7%。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广州车展召开在即,MEGA、X9等新车亮相 11月17日至26日,2023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即将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召开,理想MEGA、小鹏X9、极氪007等新车官宣即将亮相,其中极氪007将同步开启预售。 华为-奇瑞智选首款高能大空间智慧轿车智界s7正式亮相,预售价格25.8万起 11月9日,华为-奇瑞(智选模式)首款轿车智界S7预发布,S7 Pro 25.8万元起(550km续航);S7 Max 29.8万元起(705km长续航 高阶智驾版);S7 Max+ 32.8万元起(800+km超长续航 高阶智驾版);S7 Max RS 35.8万元起(630km长续航四驱旗舰 高阶智驾版 标配空悬、CDC、前Brembo卡钳)。车型首发无人代客泊车,搭载鸿蒙HarmonyOS 4,3D车控桌面+方舟引擎,用户体验丝滑流畅。首发华为全新途灵智能底盘,一体化压铸工艺,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18.5%。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提供单电机/双电机两个版本,具备2.5万转能力(向用户开启2.2万转),零百加速时间3.3s,百零制动距离35.97米。 阿维塔升级AVATR.OS 2.0.2系统 新增异形障碍物AEB 11月6日,阿维塔OTA升级AVATR.0S 2.0.2系统上线,新增舒适停车、降窗舒适进出、异形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GAEB)和低速自动紧急制动(LAEB)四项功能,同时进一步优化车机使用体验。 理想公布MEGA的风阻系数为0.215,CLTC工况网端电耗15.9kWh/100km 11月8日,理想汽车官方公布纯电MPV车型MEGA风阻系数仅为0.21,经过11轮、超124小时油泥模型及实车风洞试,配合先进的高压纯电平台和超高整车集成效率,可以做到CLTC工况网端电耗15.9kWh / 100km。 小鹏汽车全系车型标配AEB 11月7日,小鹏汽车宣布自研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正规测试中接近满分,P7车型成为同时获得Euro NCAP与C-NCAP认证的双五星车型。小鹏全系标配该产品。 上汽通用汽车宣布与特斯拉中国开启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 11月10日,上汽通用汽车宣布携手特斯拉中国开启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合作,预计从2023年年底开始,上汽通用汽车旗下凯迪拉克和别克品牌奥特能纯电车型车主登录品牌的相关App,通过充电地图功能即可在特斯拉对部分非Tesla车辆开放的超级充电站、目的地充电站进行充电,享受包含寻桩、导航、充电、支付在内一站式综合充电服务。 2、政府新闻 商务部部长: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 11月9日,根据同花顺财经消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接受专访时表示目前消费恢复还不平衡,居民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能力尚需提升。还需要提振消费信心,全力以赴巩固消费回升势头。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后市场发展,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 11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11月部分上市新车、改款见下表。核心关注智界S7、方程豹豹5、小鹏P7改款、长城山海炮等。 本周行情回顾 行业涨跌幅:本周CS汽车下跌0.68%,弱于上证综合指数0.95pct 本周(20231106-20231110)CS汽车下跌0.68%,CS乘用车下跌1.08%,CS商用车下跌0.83%,CS汽车零部件下跌0.31%,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0.26%,CS摩托车及其他下跌1.8%,电动车上涨1.93%,智能车上涨0.5%,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上涨0.07%,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27%。CS汽车弱于沪深300指数0.75pct,弱于上证综合指数0.95pct,年初至今上涨9.87%。 从全行业看,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中排第25位;年初至今涨跌幅在30个行业(中信分类)排第6位。 个股涨跌幅:本周CS汽车板块多数个股下跌 本周(20231106-20231110)CS汽车板块个股涨跌幅 从本周个股表现看,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天普股份、东安动力、旭升股份、苏奥传感、ST海马;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正裕工业、浙江仙通、小康股份、宇通客车、飞龙股份。年初至今,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圣龙股份、中马传动、小康股份、飞龙股份、北特科技;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ST庞大、中路股份、越博动力、上柴B股、中路B股。 估值:本周板块估值相较上周回落至35倍 分行业看,本周沪深300市盈率为11.14,低于大部分中信一级行业。汽车行业市盈率为35.36,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中排第12,估值处于中上水平。纵向来看,汽车行业市盈率自2021年底以来经历大幅回调,从高位55以上的估值下修了约36%,目前已逐渐恢复至2021年的水平,本周估值较上周回落。 本周(截至2023年11月10日)按最新口径,CS汽车PE值为39.5倍,较上周39.9倍有所下降;CS乘用车PE值为36.1倍,较上周36.7倍有所下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41.5倍,较上周42倍有所下降;CS商用车PE值为43倍,较上周43.3倍有所下降。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2023年10月汽车产量289.1万辆,同比+11.2%,环比+1.5% 整体汽车:根据中汽协数据,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万辆和285.3万辆,产量环比增长1.5%,销量环比下降0.2%,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3.8%。汽车产销量继9月后再创当月历史同期新高。1-10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1.6万辆和239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和9.1%,生产增速较1-9月提升0.7个百分点,销售增速较1-9月提升0.9个百分点。 乘用车方面,10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1.3万辆和248.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0.7%和0.02%,同比分别增长7.6%和11.4%。十月多地车展与促销活动火热进行,各大车企新车型持续发布,进店客流显著增加,乘用车产销伴随消费回暖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同环比持续增长。 商用车方面,10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7.8万辆和36.5万辆,产量环比增长6.9%,销量环比下降1.7%;同比分别增长42.7%和33.4%。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货车产量呈小幅增长,销量呈小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增长。物流行业升温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呈现增长态势。 新能源方面,10月车市热度继续,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依然呈现较快增长。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9万辆和9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2%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3.5%。 出口方面,10月汽车出口48.8万辆,环比增长9.8%,同比增长44.2%。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2.1万辆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0.5%; 商用车出口6.7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14.5%。1-10月,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330.6万辆,同比增长67.3%;商用车出口61.6万辆,同比增长28.3%。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4.5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下降0.3%。今年累计批发2027.1万辆,同比增长7.2%。受新能源及出口市场拉动的促进,10月厂商销量创出当月历史新高。10月自主车企批发147.2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6%。主流合资车企批发71.4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7%。豪华车批发26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14%。 新能源乘用车: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8.3万辆,同比增长30.1%,环比增长5.7%。今年1-10月累计批发680.0万辆,同比增长35.5%。10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6.7万辆,同比增长37.5%,环比增长2.7%。今年累计零售595.4万辆,同比增长34.2%。 根据乘联会数据,主要车企10月批发销量:比亚迪销量30.1万辆,同比+38.4%;奇瑞汽车销量19.2万辆,同比+54.3%;吉利销量18.1万辆,同比+18.7%;市场份额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 新势力方面,2023年10月:小鹏/理想/零跑/问界/极氪的销量分别为20,002/40,422/18,202/12,700/13,077辆,分别同比+292%/+302%/+159%/+6%/+29%,分别环比+31%/+12%/+15%/+183%/+8%,年度累计同比-2%/+194%/+13%/-12%/+86%。 小鹏:1-10月,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0.5/0.6/0.7/0.7/0.8/0.8/1.1/1.4/1.5/2.0万辆,分别同比-60%/-3%/-55%/-21%/-26%/-44%/-4%/+43%/+81%/+292%,环比-54%/+15%/+17%/+1%/+6%/+15%/+28%/+24%/+12%/+31%。 零跑:1-10月,零跑的交付量分别为0.1/0.3/0.6/0.8/1.2/1.3/1.4/1.4/1.6/1.8万辆,分别同比-87%/-7%/-39%/-4%/+20%/+17%/+19%/+13%/+43%/+159%,环比-87%/+181%/+93%/+41%/+38%/+10%/+9%/-1%/+11%/+15%。 理想:1-10月,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1.5/1.7/2.1/2.5/2.8/3.2/3.4/3.4/3.6/4.0万辆,分别同比+23%/+98%/+89%/+516%/+146%/+150%/+228%/+664%/+213%/+302%,环比-29%/+10%/+25%/+23%/+10%/+15%/+5%/+2%/+3%/+12%。 问界:1-10月,问界的交付量分别为0.4/0.4/0.4/0.3/0.5/0.6/0.4/0.5/0.4/1.3 万辆,分别同比+451% /+230%/+21%/-9%/+9%/-19%/-41%/-50%/-56%/+6%,环比-56%/-22%/+5%/-20%/+85%/+4%/-25%/+18%/-10%/+183%。 极氪:1-10月,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0.3/0.5/0.7/0.8/0.9/1.1/1.2/1.2/1.2/1.3万辆,分别同比-12%/+87%/+271%/+279%/+100%/+147%/+140%/+72%/+46%/+29%,环比-73%/+75%/+22%/+22%/+7%/+22%/+13%/+2%/-2%/+8%。 周度数据:10月30日-11月5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7.3万辆,同比+56.94%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第四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9.0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下降1%,环比上月同期下降19%。10月第四周批发日均13.5万辆,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14%,环比上月同期下降5%。近期国家提出稳定燃油车消费,这是符合百姓需求和行业呼声的好政策。燃油车是民生车型,对普通百姓很重要,随着经济逐步恢复稳定,百姓购燃油车有利于中低端车市的恢复。整体市场高端换购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中低端车市是稳定消费的关键,毕竟中低端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才是购车的晴雨表, 目前也期待北方冬季购车逐步启动。 根据交强险数据,1009-1015国内乘用车上牌42.3万辆,同比+12.92%,环比+4.7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6.6万辆,同比+54.05%,环比+26.85%。 分车企看,比亚迪汽车:56123辆,同比+41%,环比+6%;一汽大众:33802辆,同比+4%,环比-7%;吉利汽车:28553辆,同比+47%,环比-4%;长安汽车:26511辆,同比+21%,环比-23%;上汽大众:22573辆,同比-4%,环比-13%;奇瑞汽车:17289辆,同比+46%,环比-7%;广汽乘用车:16354辆,同比+69%,环比+20%;一汽丰田:15746辆,同比+8%,环比+10%;上汽通用五菱:15184辆,同比+23%,环比-24%;广汽丰田:15033辆,同比-10%,环比+8%;长城汽车:14226辆,同比+27%,环比-2%;华晨宝马:13644辆,同比+11%,环比+89%;上汽通用:13521辆,同比-18%,环比+14%;广汽本田:13239辆,同比+0%,环比+16%;东风本田:12235辆,同比+26%,环比-11%;乘用车合计:423325辆,同比+13%,环比+5%。 新能源分品牌看,比亚迪:56123辆,同比+41%,环比+6%;理想:10738辆,同比+497%,环比+49%;埃安:9563辆,同比+116%,环比+43%;五菱:8677辆,同比+2%,环比-29%;特斯拉:7130辆,同比+314%,环比+680%;大众:4939辆,同比+37%,环比+36%;长安:4438辆,同比-18%,环比-2%;吉利几何:4355辆,同比+106%,环比-1%;深蓝:3674辆,同比+197%,环比+21%;蔚来:3537辆,同比+47%,环比+146%;零跑:3262辆,同比+75%,环比+91%;小鹏:3250辆,同比+142%,环比+145%;新能源乘用车总计:165772辆,同比+54%,环比+27%。 库存: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0,环比+12.6%,同比-3.4%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3年10月中国汽车库存预警指数为58.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10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70,环比+12.6%,同比-3.4%,库存水平在警戒线以上。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原材料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 原材料价格指数:原材料价格钢铁类、锌锭类同比呈下降趋势,其他同比呈上升趋势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2021年受能耗双控、2022年受地缘政治等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提升,2023年原材料价格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11月3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8.23,环比2023年9月的47.9上升0.7%,同比2022年11月的44.2上升9.1%;截至2023年11月3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15.37,环比2023年9月的115.27上升0.1%,同比2022年11月的115.44下降0.1%;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的价格指数为2123.9,环比2023年9月的2115.5上升0.4%,同比2022年10月的1733.6上升22.5%;截至2023年10月31日,铝锭A00的价格指数为19008.6,环比2023年9月的19758.3下降3.8%,同比2022年10月的18460上升3%;截至2023年10月31日,锌锭的价格指数为21242.9,环比2023年9月的22103.3下降3.9%,同比2022年10月的24801.4下降14.3%。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11月3日,橡胶类、钢铁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9.1%/-0.1%,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7%/+0.1%;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22.5%/+3%/-14.3%,分别环比上月同期+0.4%/-3.8%/-3.9%。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环比上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环比下滑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截至2023年11月10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78,环比2023年10月的7.74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10月的7.29有所上升;截至2023年11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29,环比2023年10月的7.32有所下滑,同比2022年11月的7.25有所上升。 公司公告 本周(20231106-20231110),部分公司公告如下: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中通客车等公司发布10月产销数据公告,理想汽车发布三季度财报,菱电电控、金固股份披露定点相关公告。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4日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