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家电 | Mini LED:抢占高端电视市场,产业链大有可为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国联家电 | Mini LED:抢占高端电视市场,产业链大有可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 2023年Mini LED快速渗透引起关注 2019年TCL全球首发Mini LED背光电视以来,行业头部品牌纷纷跟进,因此Mini LED市场海内外份额加速提升,2023年尤为快速,引人瞩目;10月10日,小米上架Mini LED背光电视S Pro小屏版本,与同类产品对比,各项参数毫不逊色,以75英寸版本为例,其分区数量为1152,峰值亮度达到2200尼特,但到手价仅5999元,与不少竞品相比十分具备竞争力。当前Mini LED背光电视具备什么竞争优势,产品均价进一步下探能否充分释放其发展潜力,哪些品牌或受益于Mini LED背光渗透率提升,值得关注。 ■ 优秀性价比造就高端电视发展新趋势 技术原理上,Mini LED背光与传统液晶屏没有本质区别,但其单个LED尺寸大大缩小,从而在同等面积上可以排布更多LED芯片,划分更多分区,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需求实现更精细的分区控光,提升显示效果。与其他显示技术对比,Mini LED背光既没有使用寿命与生产成本的问题,又可以优先享受商业化红利,还可以充分利用既有LCD产业链资源,性价比突出,因此2019年以来其渗透率提升速度远快于其他显示技术,价格越来越亲民,而且其技术与量子点、8K、高刷新率等高端产品概念并不互斥,所以各品牌积极布局,2023年以来海信最为积极,TCL、三星以及索尼次之。 ■ 成本仍有下探空间,销量高增持续可期 Mini LED背光电视面板与常见的LCD面板之间的价格差别主要来自于背光成本,而且分辨率越高、所需分区数量越多、需要更多驱动,背光与模组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在背光成本当中,PCB基板、驱动IC和Mini LED是三大构成,针对不同部分继续降本的方式仍然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压芯片、优化PCB材料、使用异型PCB、增大Mini LED出光角等。考虑到电视除面板之外,还有芯片、结构件等其他构成,预计Mini LED背光电视整机成本仍有下降空间,随着成本有效下降,Mini LED持续放量值得期待。 ■ 投资建议 当前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凭借LCD产业链的发展在全球取得不俗表现,2023Q2海信、TCL均实现较快增长,DSCC预计2027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或超过OLED,叠加中国产品整机成本优势凸显,国产品牌在全球高端彩电市场的份额或有望持续提升。总结来看,Mini LED背光电视显示效果优秀、性价比突出,当前正处于价格下探、海内外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龙头正积极布局,未来其整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建议关注中国Mini LED产业发展中受益的全球化品牌以及技术领先的产业链龙头。 风险提示:1)国内需求不及预期;2)海外需求低预期;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4)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正文 - 目录 - 1. 2023年Mini LED快速渗透引起关注 2. 优秀性价比造就高端电视发展新趋势 3. 成本仍有下探空间,销量高增持续可期 4. 风险提示 1. 2023年Mini LED快速渗透引起关注 2019年TCL全球首发Mini LED背光电视以来,包括三星、海信在内的多个品牌均陆续推出Mini LED背光产品,因此Mini LED市场海内外份额加速提升,2023年尤为快速,引人瞩目,奥维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销量占比达2.3%,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Mini LED背光电视有望占全球电视出货量的1.6%。 2023年10月10日,小米电视官方上架Mini LED背光电视S Pro的小屏版本,与同尺寸的Mini LED背光电视横向对比来看,S Pro的各项参数毫不逊色,以75英寸版本为例,其分区数量为1152,峰值亮度达到2200尼特,面板规格为4K 144Hz,但到手价仅为5999元,与不少竞品相比价格十分具备竞争力。当前Mini LED背光电视具备什么竞争优势,产品均价的进一步下探能否充分释放其发展潜力,哪些品牌有望受益于Mini LED发展,均值得关注。 2. 优秀性价比造就高端电视发展新趋势 如果要探究Mini LED背光电视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就势必要对比当前主流的彩电显示技术。传统的LCD屏幕使用两层互相垂直的偏振片遮挡来自一整面LED背光层的光线,通过局部液晶分子的偏转来控制出光量,从而控制对应像素点的颜色,但是LCD屏幕的液晶与滤光片的组合并不能完全遮挡光线,因此当背光常亮时,屏幕明暗之间对比度不高,体现在观看效果上就是“暗的地方暗不下去”。 OLED与Micro LED技术均希望进一步提升彩电的对比度。OLED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不使用液晶与背光,而是在基板上附着有机荧光材料,给荧光材料通电,不同荧光材料发光组合成为像素点,从而实现对于像素点亮度的逐一控制,理论上对比度可以达到极高水平。然而,OLED的问题在于有机荧光材料寿命较短,且不同种类有机荧光材料寿命有一定区别,因此使用2-3年后易产生色差和残影,部分产品亮度衰减也较为明显,这导致OLED电视的渗透率难以进一步提升,进而导致OLED产能利用率低下,折旧成本升高,形成负面循环。Micro LED解决对比度问题的思路则是使用极小的LED替代有机荧光材料,尽管规避了有机材料的寿命问题,但由于目前Micro LED生产制造还存在众多关键技术难点,如微缩制程、巨量转移等,距离广泛应用仍有一段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Mini LED背光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技术原理上,Mini LED背光与传统液晶屏采用的LED背光没有本质区别,但单个LED尺寸大大缩小,介于Micro LED与传统LCD屏幕使用的LED之间,举例来说,原来3mm*3mm的LED缩小到0.125mm*0.225mm,从而在同等面积上可以排布更多LED芯片,划分更多分区,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需求,实现更精细的分区控光,提升显示效果。 与其他显示技术对比,一方面,Mini LED既没有OLED使用寿命较短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又可以在LED芯片小型化、朝向Mini LED直显甚至MicroLED迈进的过程中优先享受商业化红利,另一方面,Mini LED不仅大幅提升了传统LCD屏幕的对比度与HDR峰值亮度表现,而且由于其技术原理与传统LCD存在共通之处,因此可以直接利用现有产业链资源,无需进行额外的大额资本开支。因此,Mini LED背光技术2019年以来的渗透率提升速度远远快于OLED等其他显示技术。 在产品力提升的同时,Mini LED背光电视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行家说统计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Mini LED背光电视价格大部分都在万元以上,而进入2023年上半年,≤65英寸的Mini LED背光电视均价已经来到万元以内,75英寸的产品也正在向这一价位靠近,相比于同尺寸的OLED,Mini LED背光的价格优势在30%-50%不等,最新数据显示这一优势可能仍在扩大,2023Q3不同尺寸的Mini LED背光电视价格同比降幅在11%-52%不等。 性价比有保障,同时Mini LED背光与量子点、8K、高刷新率等其他高端产品概念在技术上并不互斥,因此Mini LED背光电视成为抢占高端电视市场份额必不可少的利器,各大厂商纷纷积极布局,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Q3 Mini LED电视在6000元以上的彩电市场当中分别占据17%的零售量与22%的零售额份额,仅次于量子点产品,65、75和85英寸这三个主流价格段的在售机型数量同比均有大幅增加,具体到品牌来看,2023年以来海信布局力度最大,TCL、三星与索尼次之。 3.成本仍有下探空间,销量高增持续可期 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价格逐步下探的背景下,市场对品牌方Mini LED背光电视的盈利空间是否会受到挤压较为关心,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Mini LED背光电视整机成本的下降空间,以及销量端的弹性。根据DSCC测算,65英寸120Hz的UHD Mini LED背光电视面板价格约为450美元,其与常见的LCD面板差别主要在于背光成本,而且分辨率越高,面板成本越高,这主要是由于分区数量随着分辨率增加,因此需要更多驱动才能控制,且模组成本也会有一定上升。 进一步拆解背光成本结构,根据行家说测算,典型的65英寸Mini LED背光灯板成本中38%为PCB基板、30%为驱动IC、23%为Mini LED,因此针对不同的成本构成,继续降本的方式仍然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压芯片、优化PCB材料、使用异型PCB、增大Mini LED出光角等等,因此背光成本有希望持续优化。考虑到电视除面板成本之外,还有芯片、结构件等其他构成,在技术升级与规模效应释放的基础上,预计Mini LED背光电视整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而在有效降本基础上,销量端的弹性或更值得关注。 当前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已经凭借LCD产业链的发展在全球取得不俗表现,DSCC数据显示2023Q2海信Mini LED背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加20倍,份额达到17%,TCL同比+212%,份额达到27%;DSCC预计2027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或超过OLED,叠加中国产品整机成本优势凸显,国产品牌在全球高端彩电市场的份额或有望持续提升。 品牌端,Mini LED背光电视的主导龙头主要是海信视像与TCL电子。海信视像方面,2023年以来,公司通过Mini LED“HI-Light”光学系统、“信芯X”AI 图像处理技术和“黑曜屏”三大核心技术,实现Mini LED电视多项突破性创新。2023Q3公司发布全球首款110英寸4万级分区Mini LED背光电视海信UX。2023年初,公司取得乾照光电控制权,将Mini LED及MicroLED 产业布局延伸至最前端的芯片领域。TCL电子方面,公司持续投入Mini LED技术研发,于2023年8月发布了全球首款115英寸QD-Mini LED巨幕电视X11G Max,不仅是全球尺寸最大的QD-Mini LED电视,而且是第一台20,000+级分区的QD-Mini LED电视,产品峰值亮度达5000尼特。2023Q1-Q3,TCL Mini LED智屏全球出货量同比+103.8%。 供应链方面,Mini LED产业链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是兆驰股份: (1) LED芯片方面,兆驰股份在行业内首推03*07mil(88*175μm),03*06mil(70*160μm)Mini RGB芯片并大规模投入使用,同时开发出02*06 mil(50*150μm),02*05mil(50*125μm)等更多微缩化芯片,芯片尺寸微缩可以实现在同等光效的前提下,Mini RGB芯片成本直线下降,并助力Mini LED显示产业链持续降本。公司独创超薄研磨技术、高焊接Bonding电极开发等独特技术,再次在新赛道上实现领跑。兆驰半导体2023年上半年收入8.72亿元,净利润1.07亿元。 (2) LED封装方面,兆驰股份Mini LED背光产品布局完整,量产稳定,在MiniCOB与MiniPOB之外,推出更具性价比的MPOB技术方案,实现同样的光效,更多的降本,下游客户三星、索尼、TCL、小米、创维等Mini LED终端产品占比不断扩大。兆驰光元2023年上半年收入12.22亿元,净利润0.51亿元。 (3) COB显示应用方面,兆驰股份2023年下半年1100条COB封装生产线逐步投产,产能将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将推出一系列Mini LED COB高端电视,推动Mini LED显示走进C端家庭场景。 总结来看,Mini LED背光电视显示效果优秀、性价比突出,当前正处于价格下探、海内外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龙头正积极布局,未来其整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建议关注中国Mini LED产业发展中受益的全球化品牌以及技术领先的产业链龙头。 最后重申行业观点,2023Q3家电收入稳健,业绩延续双位数增长,外销普遍超预期;后续内需预计平稳,出口或持续高增。尽管今年家电绝对/相对收益均突出,但目前板块公募重仓比例及估值水平仍处历史偏低位,后续经营展望可攻可守,四季度及年初历来是家电超额收益较突出阶段,建议积极配置:1)份额大概率企稳回升的白电产业链龙头;2)经营进入弹性改善阶段的出口链龙头;3)新品与格局共振的智慧家居产业链龙头;4)经营及预期均在历史底部期待转机的地产链龙头。 最后重申我们的行业观点,23Q3家电收入稳健,业绩延续双位数增长,外销普遍超预期;后续内需预计平稳,出口或持续高增。尽管今年家电绝对/相对收益均突出,但目前板块公募重仓比例及估值水平仍处历史偏低位,后续经营展望可攻可守,四季度及年初历来是家电超额收益较突出阶段,建议积极配置:1)份额大概率企稳回升的暖通空调产业链龙头;2)经营进入弹性改善阶段的出口链龙头;3)新品与格局共振的智慧家居产业链龙头;4)经营及预期均在历史底部期待转机的地产链龙头。 4. 风险提示 1、国内需求不及预期。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季度国内需求至少能够维持在2023Q3的水平,暂不做高景气预期,这一预测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地产需求未再进一步大幅下滑,住宅销售至少能够保持在弱平稳区间,如上述假设受政策或宏观经济恢复节奏扰动,最终未能达成,存在国内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2、海外需求低预期。家电主要公司均有一定或较高比例的海外收入;目前,北美受联储持续加息影响,需求有进一步走弱的可能,需要持续跟踪;同时,欧洲地缘冲仍在持续,后续需要关注其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边际影响;当前预测建立在欧美后续需求至少维持在2023年下半年的水平,若进一步下滑,则有海外需求低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占主要家电公司营业成本的比例在80%以上,以钢、铜、塑等为主,目前盈利预测建立在原材料价格总体平稳,至多能够容忍部分材料出现个位数同比涨幅,若超过这一水平,盈利能力可能会有不达预期甚至是下行的风险。 4、汇率大幅波动。2023前三季度汇率贬值利好外销型公司出口竞争力及外币定价业务毛利率提升,家电公司外销业务普遍提速;Q4以来汇率呈现高位企稳态势,但考虑2022Q4汇率整体处于相对高位,若后续海外经济放缓、中美利差收敛超预期演化,存在汇率升值压制出口的风险。 报告发布时间:2023/11/14 证券研究报告:Mini LED:抢占高端电视市场,产业链大有可为 研究报告评级: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报告发布机构:国联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管泉森 SAC编号:S0590523100007 邮箱:guanqs@glsc.com.cn
摘要 ■ 2023年Mini LED快速渗透引起关注 2019年TCL全球首发Mini LED背光电视以来,行业头部品牌纷纷跟进,因此Mini LED市场海内外份额加速提升,2023年尤为快速,引人瞩目;10月10日,小米上架Mini LED背光电视S Pro小屏版本,与同类产品对比,各项参数毫不逊色,以75英寸版本为例,其分区数量为1152,峰值亮度达到2200尼特,但到手价仅5999元,与不少竞品相比十分具备竞争力。当前Mini LED背光电视具备什么竞争优势,产品均价进一步下探能否充分释放其发展潜力,哪些品牌或受益于Mini LED背光渗透率提升,值得关注。 ■ 优秀性价比造就高端电视发展新趋势 技术原理上,Mini LED背光与传统液晶屏没有本质区别,但其单个LED尺寸大大缩小,从而在同等面积上可以排布更多LED芯片,划分更多分区,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需求实现更精细的分区控光,提升显示效果。与其他显示技术对比,Mini LED背光既没有使用寿命与生产成本的问题,又可以优先享受商业化红利,还可以充分利用既有LCD产业链资源,性价比突出,因此2019年以来其渗透率提升速度远快于其他显示技术,价格越来越亲民,而且其技术与量子点、8K、高刷新率等高端产品概念并不互斥,所以各品牌积极布局,2023年以来海信最为积极,TCL、三星以及索尼次之。 ■ 成本仍有下探空间,销量高增持续可期 Mini LED背光电视面板与常见的LCD面板之间的价格差别主要来自于背光成本,而且分辨率越高、所需分区数量越多、需要更多驱动,背光与模组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在背光成本当中,PCB基板、驱动IC和Mini LED是三大构成,针对不同部分继续降本的方式仍然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压芯片、优化PCB材料、使用异型PCB、增大Mini LED出光角等。考虑到电视除面板之外,还有芯片、结构件等其他构成,预计Mini LED背光电视整机成本仍有下降空间,随着成本有效下降,Mini LED持续放量值得期待。 ■ 投资建议 当前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凭借LCD产业链的发展在全球取得不俗表现,2023Q2海信、TCL均实现较快增长,DSCC预计2027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或超过OLED,叠加中国产品整机成本优势凸显,国产品牌在全球高端彩电市场的份额或有望持续提升。总结来看,Mini LED背光电视显示效果优秀、性价比突出,当前正处于价格下探、海内外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龙头正积极布局,未来其整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建议关注中国Mini LED产业发展中受益的全球化品牌以及技术领先的产业链龙头。 风险提示:1)国内需求不及预期;2)海外需求低预期;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4)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正文 - 目录 - 1. 2023年Mini LED快速渗透引起关注 2. 优秀性价比造就高端电视发展新趋势 3. 成本仍有下探空间,销量高增持续可期 4. 风险提示 1. 2023年Mini LED快速渗透引起关注 2019年TCL全球首发Mini LED背光电视以来,包括三星、海信在内的多个品牌均陆续推出Mini LED背光产品,因此Mini LED市场海内外份额加速提升,2023年尤为快速,引人瞩目,奥维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销量占比达2.3%,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Mini LED背光电视有望占全球电视出货量的1.6%。 2023年10月10日,小米电视官方上架Mini LED背光电视S Pro的小屏版本,与同尺寸的Mini LED背光电视横向对比来看,S Pro的各项参数毫不逊色,以75英寸版本为例,其分区数量为1152,峰值亮度达到2200尼特,面板规格为4K 144Hz,但到手价仅为5999元,与不少竞品相比价格十分具备竞争力。当前Mini LED背光电视具备什么竞争优势,产品均价的进一步下探能否充分释放其发展潜力,哪些品牌有望受益于Mini LED发展,均值得关注。 2. 优秀性价比造就高端电视发展新趋势 如果要探究Mini LED背光电视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就势必要对比当前主流的彩电显示技术。传统的LCD屏幕使用两层互相垂直的偏振片遮挡来自一整面LED背光层的光线,通过局部液晶分子的偏转来控制出光量,从而控制对应像素点的颜色,但是LCD屏幕的液晶与滤光片的组合并不能完全遮挡光线,因此当背光常亮时,屏幕明暗之间对比度不高,体现在观看效果上就是“暗的地方暗不下去”。 OLED与Micro LED技术均希望进一步提升彩电的对比度。OLED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不使用液晶与背光,而是在基板上附着有机荧光材料,给荧光材料通电,不同荧光材料发光组合成为像素点,从而实现对于像素点亮度的逐一控制,理论上对比度可以达到极高水平。然而,OLED的问题在于有机荧光材料寿命较短,且不同种类有机荧光材料寿命有一定区别,因此使用2-3年后易产生色差和残影,部分产品亮度衰减也较为明显,这导致OLED电视的渗透率难以进一步提升,进而导致OLED产能利用率低下,折旧成本升高,形成负面循环。Micro LED解决对比度问题的思路则是使用极小的LED替代有机荧光材料,尽管规避了有机材料的寿命问题,但由于目前Micro LED生产制造还存在众多关键技术难点,如微缩制程、巨量转移等,距离广泛应用仍有一段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Mini LED背光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技术原理上,Mini LED背光与传统液晶屏采用的LED背光没有本质区别,但单个LED尺寸大大缩小,介于Micro LED与传统LCD屏幕使用的LED之间,举例来说,原来3mm*3mm的LED缩小到0.125mm*0.225mm,从而在同等面积上可以排布更多LED芯片,划分更多分区,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需求,实现更精细的分区控光,提升显示效果。 与其他显示技术对比,一方面,Mini LED既没有OLED使用寿命较短与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又可以在LED芯片小型化、朝向Mini LED直显甚至MicroLED迈进的过程中优先享受商业化红利,另一方面,Mini LED不仅大幅提升了传统LCD屏幕的对比度与HDR峰值亮度表现,而且由于其技术原理与传统LCD存在共通之处,因此可以直接利用现有产业链资源,无需进行额外的大额资本开支。因此,Mini LED背光技术2019年以来的渗透率提升速度远远快于OLED等其他显示技术。 在产品力提升的同时,Mini LED背光电视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行家说统计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Mini LED背光电视价格大部分都在万元以上,而进入2023年上半年,≤65英寸的Mini LED背光电视均价已经来到万元以内,75英寸的产品也正在向这一价位靠近,相比于同尺寸的OLED,Mini LED背光的价格优势在30%-50%不等,最新数据显示这一优势可能仍在扩大,2023Q3不同尺寸的Mini LED背光电视价格同比降幅在11%-52%不等。 性价比有保障,同时Mini LED背光与量子点、8K、高刷新率等其他高端产品概念在技术上并不互斥,因此Mini LED背光电视成为抢占高端电视市场份额必不可少的利器,各大厂商纷纷积极布局,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3Q3 Mini LED电视在6000元以上的彩电市场当中分别占据17%的零售量与22%的零售额份额,仅次于量子点产品,65、75和85英寸这三个主流价格段的在售机型数量同比均有大幅增加,具体到品牌来看,2023年以来海信布局力度最大,TCL、三星与索尼次之。 3.成本仍有下探空间,销量高增持续可期 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价格逐步下探的背景下,市场对品牌方Mini LED背光电视的盈利空间是否会受到挤压较为关心,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Mini LED背光电视整机成本的下降空间,以及销量端的弹性。根据DSCC测算,65英寸120Hz的UHD Mini LED背光电视面板价格约为450美元,其与常见的LCD面板差别主要在于背光成本,而且分辨率越高,面板成本越高,这主要是由于分区数量随着分辨率增加,因此需要更多驱动才能控制,且模组成本也会有一定上升。 进一步拆解背光成本结构,根据行家说测算,典型的65英寸Mini LED背光灯板成本中38%为PCB基板、30%为驱动IC、23%为Mini LED,因此针对不同的成本构成,继续降本的方式仍然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压芯片、优化PCB材料、使用异型PCB、增大Mini LED出光角等等,因此背光成本有希望持续优化。考虑到电视除面板成本之外,还有芯片、结构件等其他构成,在技术升级与规模效应释放的基础上,预计Mini LED背光电视整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而在有效降本基础上,销量端的弹性或更值得关注。 当前中国Mini LED背光电视已经凭借LCD产业链的发展在全球取得不俗表现,DSCC数据显示2023Q2海信Mini LED背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同比增加20倍,份额达到17%,TCL同比+212%,份额达到27%;DSCC预计2027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或超过OLED,叠加中国产品整机成本优势凸显,国产品牌在全球高端彩电市场的份额或有望持续提升。 品牌端,Mini LED背光电视的主导龙头主要是海信视像与TCL电子。海信视像方面,2023年以来,公司通过Mini LED“HI-Light”光学系统、“信芯X”AI 图像处理技术和“黑曜屏”三大核心技术,实现Mini LED电视多项突破性创新。2023Q3公司发布全球首款110英寸4万级分区Mini LED背光电视海信UX。2023年初,公司取得乾照光电控制权,将Mini LED及MicroLED 产业布局延伸至最前端的芯片领域。TCL电子方面,公司持续投入Mini LED技术研发,于2023年8月发布了全球首款115英寸QD-Mini LED巨幕电视X11G Max,不仅是全球尺寸最大的QD-Mini LED电视,而且是第一台20,000+级分区的QD-Mini LED电视,产品峰值亮度达5000尼特。2023Q1-Q3,TCL Mini LED智屏全球出货量同比+103.8%。 供应链方面,Mini LED产业链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是兆驰股份: (1) LED芯片方面,兆驰股份在行业内首推03*07mil(88*175μm),03*06mil(70*160μm)Mini RGB芯片并大规模投入使用,同时开发出02*06 mil(50*150μm),02*05mil(50*125μm)等更多微缩化芯片,芯片尺寸微缩可以实现在同等光效的前提下,Mini RGB芯片成本直线下降,并助力Mini LED显示产业链持续降本。公司独创超薄研磨技术、高焊接Bonding电极开发等独特技术,再次在新赛道上实现领跑。兆驰半导体2023年上半年收入8.72亿元,净利润1.07亿元。 (2) LED封装方面,兆驰股份Mini LED背光产品布局完整,量产稳定,在MiniCOB与MiniPOB之外,推出更具性价比的MPOB技术方案,实现同样的光效,更多的降本,下游客户三星、索尼、TCL、小米、创维等Mini LED终端产品占比不断扩大。兆驰光元2023年上半年收入12.22亿元,净利润0.51亿元。 (3) COB显示应用方面,兆驰股份2023年下半年1100条COB封装生产线逐步投产,产能将大幅提升,同时公司将推出一系列Mini LED COB高端电视,推动Mini LED显示走进C端家庭场景。 总结来看,Mini LED背光电视显示效果优秀、性价比突出,当前正处于价格下探、海内外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龙头正积极布局,未来其整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建议关注中国Mini LED产业发展中受益的全球化品牌以及技术领先的产业链龙头。 最后重申行业观点,2023Q3家电收入稳健,业绩延续双位数增长,外销普遍超预期;后续内需预计平稳,出口或持续高增。尽管今年家电绝对/相对收益均突出,但目前板块公募重仓比例及估值水平仍处历史偏低位,后续经营展望可攻可守,四季度及年初历来是家电超额收益较突出阶段,建议积极配置:1)份额大概率企稳回升的白电产业链龙头;2)经营进入弹性改善阶段的出口链龙头;3)新品与格局共振的智慧家居产业链龙头;4)经营及预期均在历史底部期待转机的地产链龙头。 最后重申我们的行业观点,23Q3家电收入稳健,业绩延续双位数增长,外销普遍超预期;后续内需预计平稳,出口或持续高增。尽管今年家电绝对/相对收益均突出,但目前板块公募重仓比例及估值水平仍处历史偏低位,后续经营展望可攻可守,四季度及年初历来是家电超额收益较突出阶段,建议积极配置:1)份额大概率企稳回升的暖通空调产业链龙头;2)经营进入弹性改善阶段的出口链龙头;3)新品与格局共振的智慧家居产业链龙头;4)经营及预期均在历史底部期待转机的地产链龙头。 4. 风险提示 1、国内需求不及预期。我们预计接下来几个季度国内需求至少能够维持在2023Q3的水平,暂不做高景气预期,这一预测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地产需求未再进一步大幅下滑,住宅销售至少能够保持在弱平稳区间,如上述假设受政策或宏观经济恢复节奏扰动,最终未能达成,存在国内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2、海外需求低预期。家电主要公司均有一定或较高比例的海外收入;目前,北美受联储持续加息影响,需求有进一步走弱的可能,需要持续跟踪;同时,欧洲地缘冲仍在持续,后续需要关注其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边际影响;当前预测建立在欧美后续需求至少维持在2023年下半年的水平,若进一步下滑,则有海外需求低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占主要家电公司营业成本的比例在80%以上,以钢、铜、塑等为主,目前盈利预测建立在原材料价格总体平稳,至多能够容忍部分材料出现个位数同比涨幅,若超过这一水平,盈利能力可能会有不达预期甚至是下行的风险。 4、汇率大幅波动。2023前三季度汇率贬值利好外销型公司出口竞争力及外币定价业务毛利率提升,家电公司外销业务普遍提速;Q4以来汇率呈现高位企稳态势,但考虑2022Q4汇率整体处于相对高位,若后续海外经济放缓、中美利差收敛超预期演化,存在汇率升值压制出口的风险。 报告发布时间:2023/11/14 证券研究报告:Mini LED:抢占高端电视市场,产业链大有可为 研究报告评级: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报告发布机构:国联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管泉森 SAC编号:S0590523100007 邮箱:guanqs@glsc.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