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宏观||李超】10月金融数据:稳增长仍需政策合力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宏观||李超】10月金融数据:稳增长仍需政策合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分析师:李超 / 孙欧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11月14日报告《10月金融数据:稳增长仍需政策合力》,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核心观点 2023年10月金融数据总量相对稳健,但结构所呈现出的韧性相对走弱,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第4个月同比少增,M1增速继续下行,M2-M1增速差再次走扩,社融主要支撑来自政府债券,居民超额储蓄仍在积累。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弱修复期,“供给”推动的信贷投放可持续性弱,未来仍有赖需求端趋稳。当前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仍偏弱,国际收支压力可能倒逼国内基本面政策逐渐加强,稳增长工具重点关注财政、产业、货币三大领域协同配合,预计货币政策宽货币略有收敛,重心过渡到宽信用。对于大类资产,预计我国基本面政策可能逐渐加强,股票重视周期股投资机会,债券保持震荡趋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10月信贷新增7384亿元,相对稳健 2023年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6412亿元和我们预期的6000亿元,9、10月的信贷数据未出现去年同期的大起大落,表现相对平滑。10月信贷增速持平前值于10.9%。结构上,同比多增主要来自企业端的票据融资、非银贷款及居民端的中长期贷款。 具体而言,10月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同比多减约1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分别同比多减约541亿元、同比多增约37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同比多增约5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分别同比少减约73亿元、同比少增约795亿元、同比多增约127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同比多增约948亿元。 虽然10月信贷总量相对稳健,但结构仍然较弱,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第4个月同比少增,银行“冲票据”特征鲜明。10月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12.3%,持平前值,自今年5月见顶后,数据震荡回落;我们测算的有效社融(中长期贷款+非标项目+直接融资)增速10月为9.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处于下行通道。总体看,我们认为“供给”推动的信贷投放可持续性弱,未来仍有赖需求端政策继续趋稳。 >>10月社融新增1.85万亿,同比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信贷和信托贷款 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与wind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期的1.83万亿较为相近。10月社融增速较前值提高0.3个百分点至9.3%。 社融结构中,同比正贡献主要来自政府债券、信贷和信托贷款。10月政府债券增加1.56万亿,同比多增约1.28万亿,由于今年与去年的月份间发行错位及今年的增量发行,使得今年数据表现较强。10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4837亿元,同比多增约406亿元,较人民币贷款口径数值少2547亿元,主要源自非银贷款及境外贷款的影响。10月信托贷款增加393亿元,同比多增约454亿元,一方面源自去年低基数,另一方面,地产金融政策对该数据有维稳作用,“十六条”明确规定“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当前金融机构继续积极落实,此外,融资类信托若依据存量比例压降,则每年压降规模也是同比减少的。 社融结构中的企业债券、委托贷款、股票融资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10月企业债券增加1144亿元,同比少增约1269亿元。10月委托贷款减少429亿元,同比多减约899亿元,由于去年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部分资金以委托贷款形式投放,使得8-10月委托贷款数据较高,今年尚未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使得数据同比承压。10月股票融资增加321亿元,与9月数据基本持平,但同比少增约467亿元,二级市场相对低迷也对社融中股票融资形成扰动。10月未贴现票据减少2536亿元,同比多减380亿元,10 月银行信贷 “冲票据”,叠加经济形势仍偏弱,表外票据大幅减少。 >>居民超额储蓄继续积累,M1增速仍然低迷 10月末,M2增速持平前值于10.3%,wind一致预期为10.5%,我们预期为10.3%。10月政府债发行较多并预计尚未及时拨付或对M2有拖累,但去年基数走低,使得数据总体稳健。 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446亿元,同比多增831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636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865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068亿元。我们继续估算2020年-2023年10月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体量为7.41万亿,较上月增加约1459亿元,超额储蓄继续积累。 10月末M1增速较前值继续下行0.2个百分点至1.9%,超预期走低,M2-M1增速差再次上行至8.4个百分点,2023年1月为5.9个百分点。M1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活期存款,因此数据更能够体现经济短期活跃度,10月增速仍然低迷意味着经济活力仍有修复空间。M1增速与消费类相关行业的现金流直接关联,由于我们判断居民消费、购房活动修复是渐进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弱,受去年基数走低影响,预计M1增速年内后续大概率波动上行,但速度较为缓慢。 10月末M0同比增速10.2%,较前值下行0.5个百分点,但仍处高位,这与2020年、2022年表现相似,体现经济修复的结构性失衡,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 >>预计后续货币端延续紧平衡特征,重心过渡到宽信用 我们在10月11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从国际收支到稳定经济增长——破局系列一》中提出,中美利差走阔至200BP可能增加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如果持续位于高位,则国际收支压力可能倒逼国内基本面政策可能逐渐加强,稳增长工具重点关注财政、产业、货币三大领域协同配合。预计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发力,防止资金套利空转的大背景下,宽货币或略有收敛,重心过渡到宽信用,继续强化企业、居民中长期贷款投放,进而增强对实体经济的带动。预计宽信用边际增加载体:其一,配合工业稳增长,其二,配合财政政策,维稳基建投资,尤其是“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其三,配合地产政策,加大保交楼、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持。 预计年内货币端将延续紧平衡的特征,降息概率较小。货币紧平衡的目的之一是防止资金套利、空转,更有效地促使资金注入实体;目的之二或是从稳定汇率预期的角度考虑,避免中美短端利差压力过大可能对资本流动和汇率形成的压力。预计DR007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大幅波动。考虑到今年末至明年初稳增长诉求,降准概率仍然较大。 对于大类资产,我国基本面政策可能逐渐加强,股票重视周期股投资机会,债券保持震荡趋势。 >>风险提示 企业盈利、居民消费及购房情绪进一步恶化,经济基本面承压,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数据测算或存偏差风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4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一):外部环境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四):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人工智能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推演——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哪个更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破局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国际收支到稳定经济增长——破局系列报告之一 [4]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3]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4]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5]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分析师:李超 / 孙欧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具体参见2023年11月14日报告《10月金融数据:稳增长仍需政策合力》,如需报告全文或数据底稿,请联系团队成员或对口销售。 核心观点 2023年10月金融数据总量相对稳健,但结构所呈现出的韧性相对走弱,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第4个月同比少增,M1增速继续下行,M2-M1增速差再次走扩,社融主要支撑来自政府债券,居民超额储蓄仍在积累。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弱修复期,“供给”推动的信贷投放可持续性弱,未来仍有赖需求端趋稳。当前我国经济内生动力仍偏弱,国际收支压力可能倒逼国内基本面政策逐渐加强,稳增长工具重点关注财政、产业、货币三大领域协同配合,预计货币政策宽货币略有收敛,重心过渡到宽信用。对于大类资产,预计我国基本面政策可能逐渐加强,股票重视周期股投资机会,债券保持震荡趋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内容摘要 >>10月信贷新增7384亿元,相对稳健 2023年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略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6412亿元和我们预期的6000亿元,9、10月的信贷数据未出现去年同期的大起大落,表现相对平滑。10月信贷增速持平前值于10.9%。结构上,同比多增主要来自企业端的票据融资、非银贷款及居民端的中长期贷款。 具体而言,10月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同比多减约1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分别同比多减约541亿元、同比多增约37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同比多增约5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分别同比少减约73亿元、同比少增约795亿元、同比多增约127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同比多增约948亿元。 虽然10月信贷总量相对稳健,但结构仍然较弱,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第4个月同比少增,银行“冲票据”特征鲜明。10月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增速12.3%,持平前值,自今年5月见顶后,数据震荡回落;我们测算的有效社融(中长期贷款+非标项目+直接融资)增速10月为9.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处于下行通道。总体看,我们认为“供给”推动的信贷投放可持续性弱,未来仍有赖需求端政策继续趋稳。 >>10月社融新增1.85万亿,同比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信贷和信托贷款 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与wind一致预期和我们预期的1.83万亿较为相近。10月社融增速较前值提高0.3个百分点至9.3%。 社融结构中,同比正贡献主要来自政府债券、信贷和信托贷款。10月政府债券增加1.56万亿,同比多增约1.28万亿,由于今年与去年的月份间发行错位及今年的增量发行,使得今年数据表现较强。10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增加4837亿元,同比多增约406亿元,较人民币贷款口径数值少2547亿元,主要源自非银贷款及境外贷款的影响。10月信托贷款增加393亿元,同比多增约454亿元,一方面源自去年低基数,另一方面,地产金融政策对该数据有维稳作用,“十六条”明确规定“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当前金融机构继续积极落实,此外,融资类信托若依据存量比例压降,则每年压降规模也是同比减少的。 社融结构中的企业债券、委托贷款、股票融资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增。10月企业债券增加1144亿元,同比少增约1269亿元。10月委托贷款减少429亿元,同比多减约899亿元,由于去年政策性金融工具的部分资金以委托贷款形式投放,使得8-10月委托贷款数据较高,今年尚未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使得数据同比承压。10月股票融资增加321亿元,与9月数据基本持平,但同比少增约467亿元,二级市场相对低迷也对社融中股票融资形成扰动。10月未贴现票据减少2536亿元,同比多减380亿元,10 月银行信贷 “冲票据”,叠加经济形势仍偏弱,表外票据大幅减少。 >>居民超额储蓄继续积累,M1增速仍然低迷 10月末,M2增速持平前值于10.3%,wind一致预期为10.5%,我们预期为10.3%。10月政府债发行较多并预计尚未及时拨付或对M2有拖累,但去年基数走低,使得数据总体稳健。 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446亿元,同比多增831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636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8652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068亿元。我们继续估算2020年-2023年10月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体量为7.41万亿,较上月增加约1459亿元,超额储蓄继续积累。 10月末M1增速较前值继续下行0.2个百分点至1.9%,超预期走低,M2-M1增速差再次上行至8.4个百分点,2023年1月为5.9个百分点。M1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活期存款,因此数据更能够体现经济短期活跃度,10月增速仍然低迷意味着经济活力仍有修复空间。M1增速与消费类相关行业的现金流直接关联,由于我们判断居民消费、购房活动修复是渐进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弱,受去年基数走低影响,预计M1增速年内后续大概率波动上行,但速度较为缓慢。 10月末M0同比增速10.2%,较前值下行0.5个百分点,但仍处高位,这与2020年、2022年表现相似,体现经济修复的结构性失衡,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 >>预计后续货币端延续紧平衡特征,重心过渡到宽信用 我们在10月11日发布的深度报告《从国际收支到稳定经济增长——破局系列一》中提出,中美利差走阔至200BP可能增加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如果持续位于高位,则国际收支压力可能倒逼国内基本面政策可能逐渐加强,稳增长工具重点关注财政、产业、货币三大领域协同配合。预计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发力,防止资金套利空转的大背景下,宽货币或略有收敛,重心过渡到宽信用,继续强化企业、居民中长期贷款投放,进而增强对实体经济的带动。预计宽信用边际增加载体:其一,配合工业稳增长,其二,配合财政政策,维稳基建投资,尤其是“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其三,配合地产政策,加大保交楼、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支持。 预计年内货币端将延续紧平衡的特征,降息概率较小。货币紧平衡的目的之一是防止资金套利、空转,更有效地促使资金注入实体;目的之二或是从稳定汇率预期的角度考虑,避免中美短端利差压力过大可能对资本流动和汇率形成的压力。预计DR007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大幅波动。考虑到今年末至明年初稳增长诉求,降准概率仍然较大。 对于大类资产,我国基本面政策可能逐渐加强,股票重视周期股投资机会,债券保持震荡趋势。 >>风险提示 企业盈利、居民消费及购房情绪进一步恶化,经济基本面承压,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数据测算或存偏差风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报告回顾 点击报告标题直达↓ [1] 2024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一):外部环境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破局,突围(四):大类资产展望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2] 人工智能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推演——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哪个更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第四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系列报告之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3] 破局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国际收支到稳定经济增长——破局系列报告之一 [4] 2023宏观半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一):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二):通胀就业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三):国内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四):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五):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水到渠成,股债双牛(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5] 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国内防疫放松后哪些会超预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欧洲的不确定性因素何时化解?——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央行转向紧缩了么?——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会怎样?——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房地产如何走过过渡期?——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货币配合新机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当信息杠杆遭遇居民存款搬家——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地方两会有哪些积极动作?——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外资流入——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 【浙商宏观||李超】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再议超额储蓄——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三 【浙商宏观||李超】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四 【浙商宏观||李超】2023财政预算报告怎么看?——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五 【浙商宏观||李超】降准如甘霖——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六 【浙商宏观||李超】拥抱“AI+”,助力长期增长——夺回失去的牛市系列研究十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6] 2023宏观年度策略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一):预期全面反转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二):国内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三):通胀就业与汇率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四):货币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五):财政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六):产业政策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七):海外经济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八):大类资产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九):风险因素展望 【浙商宏观||李超】万里风云,峰回路转PPT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7] 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链长制是强链补链的新机制——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新能源化成为强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产业智能化是高壁垒的慢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为何不能再用盈利来预测制造业投资?——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供给短缺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企业转型驱动的制造业投资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稳增长为什么不能看传统中观变量——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PMI为何对指示新制造稳增长的作用更大?——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的中观高频变量有哪些?——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财税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 【浙商宏观||李超】制造业投资有哪些金融支持?——新制造稳增长系列研究之十一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8] 城市更新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城市更新值得重点关注?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是地产投资的强变量——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有哪些投资类型?——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可以拉动多少地产投资?——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谁来干?——城市更新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城市更新资金从哪来?——城市更新系列研究五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9] “新能源+”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一 【浙商策略】产业新能源化带来的价值重估——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二 【浙商电子】“新能源+”重构供应链,重视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机遇——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三 【浙商化工】新能源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的“立”与“变”——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四 【浙商交运建筑】赋能、节能、产能,建筑工程行业三层次助力新能源+——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五 【浙商机械】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低碳——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六 【浙商汽车】“新能源+”驱动汽车行业迎历史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七 【浙商新材料】供需错配难解,"新能源+"金属牛市在途——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八 【浙商|计算机】“数字新能源化”的两大变局——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 【浙商通信】重视储能温控赛道高成长机会——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一 【浙商中小盘】把握时代机遇,紧抓科创北交十倍股——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二 【浙商宏观||李超】“新能源+”指数编制及其应用——拥抱“新能源+”系列研究十三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0] 乌克兰冲突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为何成为地缘政治的冲突焦点?──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俄乌冲突如果失控对通胀有何影响?──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从美俄对抗共性经验看资产走势──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俄罗斯面临的SWIFT制裁影响几何?──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油价高点上调,节奏基本不变——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联储政策如何推进?——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乌克兰危机下美国CPI何时见顶?——乌克兰冲突系列研究七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1] 公募REITs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公募REITs:掘金长坡厚雪赛道──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Pre-REITs的价值评估:向光而行──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二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2] 房地产税系列报告 【浙商宏观||李超】为什么房地产税需要关注?——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一) 【浙商宏观||李超】韩国“存量征收,阶梯税率”的房产税是怎样的?——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二)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香港地区对我国房产税试点扩大借鉴意义有限——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三) 【浙商宏观||李超】美国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启示?——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四) 【浙商宏观||李超】德国房产税意在财政创收而非地产调控——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五) 【浙商宏观||李超】日本房地产税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六) 【浙商宏观||李超】新加坡公有住房体制下的房产税征收力度弱——房地产税系列报告(七) 【浙商宏观||李超】全球房地产泡沫破裂与房产税是否有关——房地产税系列报告(八)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3] 碳中和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碳中和系列研究(一)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使得能源投资逐渐转化为制造业投资——碳中和系列研究(二)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带来哪些需求变化?——碳中和系列研究(三)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供给侧影响几何?——碳中和系列研究(四)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如何影响PPI和CPI?——碳中和系列研究(五) 【浙商宏观||李超】中国碳中和与欧美相比有何异同?——碳中和系列研究(六) 【浙商宏观||李超】绿色金融是否会带来投资机会——碳中和系列研究(七)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未来技术突破会怎样?——碳中和系列研究(八) 【浙商宏观||李超】碳中和、双控与大国关系缓和——碳中和系列研究(九) 【浙商宏观||李超】能源革命的指挥棒指向何方?——碳中和系列研究(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4] 共同富裕系列 【浙商宏观||李超】收入分配改革是共同富裕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浙江共同富裕哪些值得关注?——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理解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消费?——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投资?——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外贸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六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三次产业?——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七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产业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八 【浙商宏观||李超】如何从财政视角看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九 【浙商宏观||李超】共同富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共同富裕系列研究之十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15] 反垄断系列研究 【浙商宏观||李超】三轮反垄断浪潮均源自生产要素垄断——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一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为了公平还是效率?——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二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的方式有哪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三 【浙商宏观||李超】欧美日反垄断有什么差异?——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四 【浙商宏观||李超】本轮反垄断全球如何演进?——反垄断系列研究之五 【浙商宏观||李超】反垄断措施如何影响资产价格?——反垄断系列研究之六 (滑动查看历史报告)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简介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宏观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把握预期差, 关注这一个就对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