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继续多增:政府债是主要贡献——10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社融继续多增:政府债是主要贡献——10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10月社融继续边际改善,但政府债融资贡献了大部分,实体信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振,尤其是居民中长贷在脉冲式改善后又再度降至低位。近几个月宏观政策已经在接连发力,要稳固经济恢复的效果或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 我们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尽管名义融资利率稳中有降,但若剔除通胀,实际利率还依然偏高;另一方面,新一轮财政发力、地方化债等,通常也离不开宽松货币的配合。我们预计,接下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调整仍有空间。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落地情况。 11月13日,央行公布2023年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至9.3%;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1 社融继续多增:主因政府债多发 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多方面政策推动下,融资已连续三个月边际回暖。存量方面,社融增速回升至9.3%,低基数也有一定贡献。 从分项上看,政府债继续同比大幅多增,是社融的主要支撑。10月政府债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这主要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集中发行、万亿国债增发有关。考虑到万亿国债将在四季度发行,预计11月与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大幅多增,对社融形成支撑。企业债方面,10月企业债净融资1144亿元,同比少增1249亿元;10月23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结束,短期新增发行或有限。 除政府债外,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信托贷款也出现同比小幅多增。其中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新增4837亿元,同比多增406亿元,但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很低。 非标融资方面,10月新增非标融资-2572亿元,同比多减825亿元。其中,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2536亿元,主要还是对应着票据融资的明显放量(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271亿元)。另外,低基数下,信托贷款同比多增454亿元。10月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99亿元,主要与去年同期政策性开发性工具投放带来的高基数有关。 2 居民中长贷:再度回落 10月信贷同比多增,不过结构还有待于提振。10月新增人民币信贷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不过去年同期低基数也有贡献。分项中,居民和企业的中长贷占比较9月显著回落;票据融资和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反而同比增幅较高。 居民中长贷继续同比多增,但较历史同期还偏弱。10月居民中长贷新增707亿元,同比多增375亿元,但这主要受益于去年10月的低基数。如果对比2015-2021年同期居民中长贷均值,今年9月多增603亿元,而10月少增约3035亿元。这也意味着,在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后,居民融资自身的增长动力可能还偏弱,可能仍需要政策端进一步支持。另外,10月居民短贷新增-1053亿元,为多年同期新低。 企业部门中,中长贷同比降幅有所收窄,票据融资大幅多增。10月企业信贷新增5163亿元,同比多增537亿元,但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是主要贡献。企业中长贷新增3828亿元,同比少增795亿元,少增幅度较9月有所收窄。我们认为,企业中长贷表现较为稳定,主要受益于近几月地方专项债追进度,带动基建投资落地提速,也拉动了相关配套融资。另外,10月票据融资较9月走高,新增3176亿元,同比多增1271亿元,也反映出整体信贷需求有待提振,银行仍有一定冲贷需求,带动票据利率在月底明显回落。 3 M2稳定、M1回落 货币方面,10月M2同比增速稳定在10.3%,虽然信贷派生偏弱,但10月的财政资金投放有明显提速,对M2形成支撑。同时,M1同比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至1.9%,降至历年同期的低位,可能还是与房地产销售低位波动有关。 总体来看,10月社融继续边际改善,但政府债融资贡献了大部分,实体信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振,尤其是居民中长贷在脉冲式改善后又再度降至低位。近几个月宏观政策已经在接连发力,要稳固经济恢复的效果或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 我们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尽管名义融资利率稳中有降,但若剔除通胀,实际利率还依然偏高;另一方面,新一轮财政发力、地方化债等,通常也离不开宽松货币的配合。我们预计,接下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调整仍有空间。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落地情况。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积极”的财政:需要多少量?(海通宏观 梁中华) 5%的美债利率:是否偏高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因素:三个“转折”?——2023年四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从“制造”到“创造”——我国高科技产业现状(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持续加息:消费为何还稳定?(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如何看待“库存周期”?(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国际货币如何更迭?——兼论“去美元化”的现状(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重点报告合集 汇率的波动:利差的视角(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10月社融继续边际改善,但政府债融资贡献了大部分,实体信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振,尤其是居民中长贷在脉冲式改善后又再度降至低位。近几个月宏观政策已经在接连发力,要稳固经济恢复的效果或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 我们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尽管名义融资利率稳中有降,但若剔除通胀,实际利率还依然偏高;另一方面,新一轮财政发力、地方化债等,通常也离不开宽松货币的配合。我们预计,接下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调整仍有空间。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落地情况。 11月13日,央行公布2023年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至9.3%;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1 社融继续多增:主因政府债多发 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多方面政策推动下,融资已连续三个月边际回暖。存量方面,社融增速回升至9.3%,低基数也有一定贡献。 从分项上看,政府债继续同比大幅多增,是社融的主要支撑。10月政府债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这主要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集中发行、万亿国债增发有关。考虑到万亿国债将在四季度发行,预计11月与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大幅多增,对社融形成支撑。企业债方面,10月企业债净融资1144亿元,同比少增1249亿元;10月23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结束,短期新增发行或有限。 除政府债外,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信托贷款也出现同比小幅多增。其中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新增4837亿元,同比多增406亿元,但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很低。 非标融资方面,10月新增非标融资-2572亿元,同比多减825亿元。其中,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2536亿元,主要还是对应着票据融资的明显放量(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271亿元)。另外,低基数下,信托贷款同比多增454亿元。10月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99亿元,主要与去年同期政策性开发性工具投放带来的高基数有关。 2 居民中长贷:再度回落 10月信贷同比多增,不过结构还有待于提振。10月新增人民币信贷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不过去年同期低基数也有贡献。分项中,居民和企业的中长贷占比较9月显著回落;票据融资和对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反而同比增幅较高。 居民中长贷继续同比多增,但较历史同期还偏弱。10月居民中长贷新增707亿元,同比多增375亿元,但这主要受益于去年10月的低基数。如果对比2015-2021年同期居民中长贷均值,今年9月多增603亿元,而10月少增约3035亿元。这也意味着,在前期积压需求集中释放后,居民融资自身的增长动力可能还偏弱,可能仍需要政策端进一步支持。另外,10月居民短贷新增-1053亿元,为多年同期新低。 企业部门中,中长贷同比降幅有所收窄,票据融资大幅多增。10月企业信贷新增5163亿元,同比多增537亿元,但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是主要贡献。企业中长贷新增3828亿元,同比少增795亿元,少增幅度较9月有所收窄。我们认为,企业中长贷表现较为稳定,主要受益于近几月地方专项债追进度,带动基建投资落地提速,也拉动了相关配套融资。另外,10月票据融资较9月走高,新增3176亿元,同比多增1271亿元,也反映出整体信贷需求有待提振,银行仍有一定冲贷需求,带动票据利率在月底明显回落。 3 M2稳定、M1回落 货币方面,10月M2同比增速稳定在10.3%,虽然信贷派生偏弱,但10月的财政资金投放有明显提速,对M2形成支撑。同时,M1同比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至1.9%,降至历年同期的低位,可能还是与房地产销售低位波动有关。 总体来看,10月社融继续边际改善,但政府债融资贡献了大部分,实体信贷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振,尤其是居民中长贷在脉冲式改善后又再度降至低位。近几个月宏观政策已经在接连发力,要稳固经济恢复的效果或还需要政策进一步支持。 我们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宽松。一方面,尽管名义融资利率稳中有降,但若剔除通胀,实际利率还依然偏高;另一方面,新一轮财政发力、地方化债等,通常也离不开宽松货币的配合。我们预计,接下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的调整仍有空间。 风险提示:后续政策落地情况。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积极”的财政:需要多少量?(海通宏观 梁中华) 5%的美债利率:是否偏高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因素:三个“转折”?——2023年四季度宏观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从“制造”到“创造”——我国高科技产业现状(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持续加息:消费为何还稳定?(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如何看待“库存周期”?(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国际货币如何更迭?——兼论“去美元化”的现状(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重点报告合集 汇率的波动:利差的视角(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存量房贷利率:怎么调?影响多大?(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与“货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日本房价下跌后:日元为何升值?——对1990年代日元升值的思考(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美国制造业在回流吗?——中美欧产业链的变化(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90年代日本消费的新机会(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高货币、低投资的原因和出路——中国经济的几个背离思考1(荀玉根、梁中华、应镓娴) “一带一路”: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美国的超额储蓄:还能支撑多久?(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宽松未通胀,钱都去哪了?(海通宏观 梁中华) 冲突一年多:乌克兰经济如何?(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分化的通胀,分化的复苏(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