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汽车行业11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总结:板块盈利能力提升,持续看好智能驾驶及华为汽车产业链【国信汽车】

汽车行业11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总结:板块盈利能力提升,持续看好智能驾驶及华为汽车产业链【国信汽车】

作者:微信公众号【车中旭霞】/ 发布时间:2023-11-0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月度产销 2023年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预估10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7%。今年1-10月初步测算批发680万辆,同比增长36%。根据上险数据,10月累计(10.2-10.29),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66万辆,同比+12.5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63.8万辆,同比+55.38%。 本月行情 截至10月31日,10月CS汽车板块上涨2.67%,其中CS乘用车上涨9.73%,CS商用车上涨2.7%,CS汽车零部件下跌1.17%,、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10.3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3.17%,上证综合指数下跌2.95%,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8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5.62pct。 三季报总结 2023年前三季度CS汽车实现营收25720.6亿元,同比+16.87%,归母净利润1008.1亿元,同比+28.05%。2023年第三季度,CS汽车实现营收9458.6亿元,同比+12.46%,环比+8.46%;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29.37%,环比+18.84%。整车板块盈利能力提升,得益于规模效应的提升,部分高端产品、出口业务放量,以及产业链降本。零部件方面,面临着原材料价格在第三季度的小幅上行,零部件企业毛利率保持稳健,彰显盈利韧性,但受损于三季度汇兑的不利影响,净利率整体环比小幅下滑。 成本跟踪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9.8%/-1.5%/+22.5%/+3%/-14.7%,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3%/-1.7%/+0.4%/-3.8%/-3.9%。 市场关注 1)智能驾驶进展(FSD入华进展,新势力车企城市NGP覆盖速度、国内外政策等)。2)华为智选品牌发布会(智界S7、问界M9等)。3)机器人进展(各品牌机器人产品进展等)。4)自主品牌出海机遇。 核心观点 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价格战背景下,具高产能利用率、高单车盈利的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以及受益于海外客车新能源周期的宇通客车是板块阿尔法品种。 投资建议 推荐1)国产化降本主线(车灯、座椅产业链):星宇股份、继峰股份;2)后市场(检测、轮胎、电瓶等):玲珑轮胎;3)特斯拉及比亚迪产业链: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新泉股份、银轮股份、旭升集团、爱柯迪;4)一带一路:宇通客车;5)汽车+AI:德赛西威、科博达、均胜电子等。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3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相继估值上升。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20年维持2%年化复合增速,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9万辆,同比增长93.4%,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三年预计维持20%以上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行业复盘: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历史出现首次销量下滑,主要因为在2016、2017年政策补贴后第一年,行业受到政策刺激消费的挤出效应明显;在去杠杆、国内经济下行背景下2019年销量持续下滑;2020年国内受到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遭受冲击;2022年下半年行业受到购置税减征的刺激销量有所恢复,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新能源汽车继续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销量为333万辆,2022年销量689万辆)。 海外增长方面,2021年开始国内汽车展现出较强的出口势头,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103%,2022年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7%,占当年乘用车销量的9.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占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9.9%。2023年1-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83.9万辆,同比增长67.4%;商用车出口54.9万辆,同比增长30.2%。 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区间在(5%,10%),超越年初市场预期,汽车批发销量数据有望创历史新高。除出口销量高增长以外,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周期和换车周期共振,供给周期方面,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品周期在今年爆发,不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都推出了颇具竞争力的新车型,而传统燃油车品牌今年价格优惠力度巨大(基于乘联会的价格指数监测数据,行业端价格优惠从2023年9月有较大幅度提升,其中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2.54万元,新能源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1.07元,传统燃油乘用车优惠额度提升至3.34万元。),叠加政府购车优惠,从供给端燃油车和新能源共同发力刺激消费;换车周期方面,上一轮国内汽车销售高峰在2016年-2017年,结合6年生命周期看,2023年进入换车周期,目前行业二手车市场交易活跃,2023年1-9月,二手累计交易量同比增长12.61%。在行业催化下,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16.8万辆和18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7%。 投资建议: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和增量零部件机遇 自主崛起方向:混动(比亚迪/长城/吉利)/新势力/特斯拉/广汽埃安及其产业链。 增量零部件:1)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空气悬挂、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2)能源流方向:关注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中小微电机电控、IGBT、高压线束等环节。标的方面推荐福耀玻璃、伯特利、华阳集团、星宇股份、德赛西威、科博达、保隆科技、玲珑轮胎、骆驼股份等。 自主品牌凭借三电底层技术及供应链支持、快速研发响应和灵活激励机制、类消费品的商业模式,逐渐取代百年以来合资/外资车企在国人心目中的强势地位,以长城、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混动平台,以蔚来、小鹏、理想、威马、哪吒、广汽埃安、吉利极氪等新势力/新品牌推进的爆款单品,2021年起销量快速爬升,2022年新车型持续推出,中长期规划高增长,核心自主整车及其产业链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增量零部件:增量零部件主要围绕数据流和能源流两条线展开,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HUD、中控仪表、车灯、玻璃等);能源流(双碳战略下核心是电流)从获取、储存、输送、高低压转换、经OBC到1)大三电(高压动力电池、电控及驱动电机)以支持智能驾驶“大运动”(线控制动和转向等平面位移)、2)小三电(低压电池、中小微电控及电机)以支持车身各种“精细运动”(鹰翼门、电吸门把手、电动天窗、空气悬架等车内形变)。标的方面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德赛西威、拓普集团、华阳集团、伯特利、上声电子、科博达、玲珑轮胎等。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车市销量持续低迷,整车行业面临销量下行风险和价格战风险,零部件行业面临排产减少和年降压力。 第二,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后,部分机械式零部件行业(比如内燃机系统)的消失。 三季报点评:整车表现亮眼,零部件盈利具备韧性 整体表现:CS汽车2023Q3营收同比+12.5%,环比+8.5%,归母净利润同比+29.4%,环比+18.8%。 我们梳理汽车行业代表性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情况,营收同比增速前五是宇通客车(61.4%)、德赛西威(55.1%)、长安汽车(48.4%)、新泉股份(40.8%)、上海沿浦(39%);营收环比增速前五是长安汽车(38.1%)、伯特利(26.1%)、华阳集团(24.3%)、上声电子(23.1%)、德赛西威(21.2%)。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五是玲珑轮胎(278%)、上海沿浦(267.9%)、宇通客车(195.9%)、保隆科技(195.3%)、长安汽车(113.9%);环比增速前五是长安汽车(226.5%)、继峰股份(220.1%)、文灿股份(214.7%)、长城汽车(206.1%)、保隆科技(70.8%)。 从行业对比来看,2023Q3,CS汽车营收同比+12.5%,环比+8.5%,收入增速表现排名第3;归母净利润同比+29.4%,环比+18.8%,归母净利润表现排名第7。毛利率方面,CS汽车达到16.02%,同比+1.92pct,环比+1.44pct。 2023年前三季度CS汽车实现营收25720.6亿元,同比+16.87%,归母净利润1008.1亿元,同比+28.05%。2023年第三季度,CS汽车实现营收9458.6亿元,同比+12.46%,环比+8.46%;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29.37%,环比+18.84%。 CS汽车的营业总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在2019年触底后,近几年稳健回升。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1)汽车销量增长: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市场规模有所扩大。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16.8万辆和18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7%;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0.7万辆和29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8.3%。 2)新能源汽车渗透:新能源汽车单价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在行业总销量小幅波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推动整个行业的销售规模突破了原有瓶颈; 3)自主品牌崛起: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近2年明显提升,自主品牌汽车的销售收入直接计入国内整车厂的销售收入中,但是合资品牌的销售收入往往并不计入国内整车厂的销售收入。 统计CS汽车243家发布三季报的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12.1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14.23%。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布方面,-50%以上共36家,占比15%;-50%~-20%共24家,占比10%;-20%~0%共26家,占比11%;0%~20%共45家,占比19%;20%~50%共54家,占比22%;+50%以上共58家,占比24%; 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10.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中位数为5.76%。具体看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布,-50%以上共1家,占比0%;-50%~-20%共17家,占比7%;-20%~0%共51家,占比21%;0%~20%共98家,占比40%;20%~50%共57家,占比23%;+50%以上共19家,占比8%。 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环比增速的中位数为7.36%,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的中位数为2.99%。具体看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布,-50%以上共40家,占比16%;-50%~-20%共44家,占比18%;-20%~0%共30家,占比12%;0%~20%共44家,占比18%;20%~50%共34家,占比14%;+50%以上共51家,占比21%。 从毛利率及净利率走势来看,2018-2021年,中信CS汽车的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下降,在2022年实现触底反弹,2023年持续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15.09%,同比提升1.66pct;销售净利率为4.23%,同比提升0.44pct。2023Q3销售毛利率16.02%,同比、环比分别+1.92pct、+1.44pct;销售净利率为4.51%,同比、环比分别+0.74pct、+0.46pct。经历了补贴退坡、疫情扰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挑战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2023年前三季度达到30%(中汽协数据),有望跨过规模效应的门槛,实现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细分板块情况 整车板块盈利能力提升,得益于规模效应的提升,高端产品、出口业务放量,以及产业链降本。 整车方面,比亚迪在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9.79%/5.29%,分别同比+3.90/1.56个百分点;2023Q3比亚迪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1.12%/6.71%,分别同比+3.16/+1.54个百分点,环比+3.40/+1.66个百分点。汽车销量高速增长形成规模效应分摊成本,同时推出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等补足产品矩阵,出口销量持续增长,毛利率与净利率同比持续向好。 长城汽车分品牌看,长城汽车23Q3哈弗品牌销量20.3万辆,环比+21.8%;WEY品牌销量1.5万辆,环比+0.5%;皮卡销量5.0万辆,环比-6.9%;欧拉品牌销量3.0万辆,环比+2.7%;坦克品牌销量4.6万辆,环比+35.5%,产品线全面发力。公司23Q3的单车营收为13.4万元,环比+0.7万元,预计主要系新能源、出口、中高端品牌(坦克)占比提升所致;23Q3长城汽车四费费率为10.8%,同比-1.5pct,环比-0.3pct,彰显公司费用管控成效。23Q3长城汽车单车利润为1.1万元(23Q2为0.4万元,22Q3为0.9万元),单车扣非利润为0.9万元(23Q2为0.3万元,22Q3为0.8万元)。规模效益释放、出口放量等因素驱动盈利边际持续改善。 零部件方面,面临着原材料价格在第三季度的小幅上行,第三季度末相较于第二季度末,橡胶价格上涨15%、玻璃价格上涨8%、铝锭价格上涨6%、锌锭价格上涨9%,零部件企业毛利率保持稳健(Q3毛利率同比+0.47pct,环比+0.05pct),但受损于三季度汇兑的不利影响,第三季度末相较于第二季度末美元兑人民币升值0.77%,但欧元兑人民币贬值幅度达2.03%,净利率整体环比有所影响(Q3净利率同比-0.30pct,环比-0.30pct)。 1、细分板块收入及利润情况。 2023年前三季度,根据CS汽车分类,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5721/13815/3454/6442亿元,同比分别+16.87%/+20.25%/+21.14%/+13.15%;归母净利润分别1008/471/136/347亿元,同比分别28.05%/+26.25%/+163.04%/+12.79%。 2023年第三季度,根据CS汽车分类,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9459/5236/1185/2332亿元,同比分别+12.46%/+14.54%/+21.11%/+9.71%,环比+8.69%/+11.80%/+0.91%/+7.95%;归母净利润分别392/199/46/130亿元,同比分别+29.37%/+40.84%/+150.05%/+4.37%,环比+19.22%/+53.45%/-14.70%/+2.51%。 2、细分板块毛利率及净利率情况。 2023年前三季度,根据CS汽车分类,汽车/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5.09%/14%/16.91%/17.55%,同比+1.66/+1.89/+2.28/+0.87pct;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23%/3.71%/4.40%/5.71%,同比+0.44/+0.12/+2.35/+0.04pct。 2023Q3,根据CS汽车分类,汽车/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6.02%/15.59%/17.80%/17.64%,同比+1.92/+2.24/+3.36/+0.47pct,环比+1.44/+2.53/+0.86/+0.05pct,销售净利率分别为4.51%/4.18%/4.46%/5.91%,同比+0.74/+0.76/+2.58/-0.30pct,环比+0.46/+1.17/-0.48/-0.30pct。 10月汽车板块走势强于大盘 行业涨跌幅:汽车板块10月走势强于大盘 截至10月31日,10月CS汽车板块上涨2.67%,其中CS乘用车上涨9.73%,CS商用车上涨2.7%,CS汽车零部件下跌1.17%,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下跌1.46%,CS摩托车及其它下跌10.3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3.17%,上证综合指数下跌2.95%,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5.8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5.62pct。 汽车板块自2023年初至今上涨8.68%,沪深300下跌7.73%,上证综合指数下跌2.28%,CS汽车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16.4pct,跑赢上证综合指数10.96pct。 截至2023年10月31日,乘用车板块,年初至今,乘用车板块,比亚迪下跌6.77%(10月上涨0.78%),广汽集团下跌7.12%(10月上涨0.1%),吉利汽车下跌20.43%(10月下跌4%); 零部件板块,年初至今,福耀玻璃上涨10.05%(10月上涨0.76%),星宇股份上涨15.86%(10月下跌3.82%),拓普集团上涨10.68%(10月下跌13.07%),华阳集团上涨1.11%(10月上涨5.78%),德赛西威上涨19.91%(10月下跌12.56%),科博达上涨3.69%(10月下跌7.53%),伯特利下跌4.61%(10月上涨3.06%),三花智控上涨27.28%(10月下跌9.8%),上声电子下跌21.89%(10月上涨10.9%)。 汽车服务板块,年初至今,广汇汽车下跌8.57%(10月下跌5.88%),中国汽研下跌2.97%(10月下跌8.35%)。 2023年10月CS汽车板块内涨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圣龙股份、赛力斯、致远新能、常青股份、江淮汽车;跌幅前五的公司分别是春风动力、骏创科技、旭升集团、中马传动、精锻科技。 估值:10月汽车板块整体较9月有所上升 汽车汽配板块估值从19年初逐渐回升。国内汽车销量18年7月以来开始下滑并呈现加速下滑趋势,而国内汽车汽配板块估值自18年年初即开始下滑,2018年底至今估值基本稳定并逐渐回升。2021年受益于新冠疫情影响减退、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汽车汽配估值水平持续走高,随后于2021年四季度缓慢下行,延续至2022年4月。2022年12月随着板块下调,估值有所回调。 截至2023年10月31日,CS汽车PE值为39.2倍,较上月38.2倍有所上升;CS乘用车PE值为36.2倍,较上月33.7倍有所上升;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40.7倍,较上月41倍有所下降;CS商用车PE值为42.8倍,较上月42.5倍有所上升。 数据跟踪 月度数据:乘联会初步统计10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9万辆,同比+32%,环比+7%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 2023年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9.6万辆和248.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7%和9.4%,同比分别增长3.5%和6.6%。2023年1-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16.8万辆和181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和6.7%。 2023年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5.4万辆和37.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7.9%和19.8%,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3.2%。2023年1-9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0.7万辆和29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8.3%。 2023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市场占有率达到31.6%。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到29.8%。 2023年9月,汽车出口44.4万辆,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47.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38.1万辆,环比增长9.3%,同比增长52.6%;商用车出口6.3万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4%。新能源汽车出口9.6万辆,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92.8%。1-9月汽车出口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83.9万辆,同比增长67.4%;商用车出口54.9万辆,同比增长30.2%。 根据乘联会初步统计,预估10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89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7%。今年1-10月初步测算批发680万辆,同比增长36%。 初步推算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202.0万辆左右,环比0.1%,同比9.5%。新能源零售75.0万辆左右,环比0.9%,同比增长34.6%,渗透率约37.1%。 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44.9万辆,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9.5%。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781.3万辆,同比增长6.6%。9月自主车企批发138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8%。主流合资车企批发75.8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16%。豪华车批发30.8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2%。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9月,分厂商来看,零售数据方面,比亚迪汽车(25.77万辆,同比+35%)、一汽大众(17.03万辆,同比+3%)、吉利汽车(14.29万辆,同比+31%)、长安汽车(12.46万辆,同比+19%)、上汽大众(11.48万辆,同比-6%)。批发数据方面,比亚迪汽车(28.69万辆,同比+43%)、一汽大众(18.13万辆,同比-4%)、奇瑞汽车(18.03万辆,同比+31%)、吉利汽车(17.05万辆,同比+31%)、长安汽车(14.48万辆,同比+17%)。 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0万辆,同比+26%,环比+8%。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72万辆,同比+35%,环比+12%。 2023年1-9月新能源汽车车企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前三的为比亚迪汽车、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比亚迪2023年1-9月销量为207万辆,较去年同期上涨76.1%;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为69.9万辆,较去年同期上涨44.7%;广汽埃安累计销量为35.1万辆,较去年同期上涨92.5%。 上险数据:10.2-10.29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66万辆,同比+12.59% 根据上险数据,10.23-10.29国内乘用车上牌43.6万辆,同比+4.97%,环比+9.6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17.8万辆,同比+42.87%,环比+8.77%。 10月累计(10.2-10.29),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166万辆,同比+12.5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63.8万辆,同比+55.38%。 10月2日-10月29日乘用车整体上险量排名前五的是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大众和上汽大众,上险量分别为21.40万辆、13.21万辆、11.05万辆11.21万辆、9.22万辆,同比+44%、+10%、+47%、+20%、+1%,市占率分别为13%、8%、7%、7%、6%。 新能源品牌中,比亚迪、五菱、理想、埃安、特斯拉上险量排名前五,分别为21.40万辆、4.04万辆、3.77万辆、3.57万辆、2.59万辆,同比+44%、+11%、+101%、+125%、+50%,市占率分别至34%、6%、6%、6%、4%。 周度数据:10月1-2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21.3万辆,同比+19%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1-2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21.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9%,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644.6万辆,同比增长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21.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7%,较上月同期下降7%,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902.8万辆,同比增长7%。 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1-22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47.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2%,较上月同期增长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65.9万辆,同比增长34%;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51.5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较上月同期下降2%,今年以来累计批发642.2万辆,同比增长33%。 新势力方面:10月新势力交付多数同比、环比向上 新势力方面,2023年10月:小鹏/理想/零跑/问界/极氪的销量分别为20,002/40,422/18,202/12,700/13,077辆,分别同比+292%/+302%/+159%/+6%/+29%,分别环比+31%/+12%/+15%/+183%/+8%,年度累计同比-2%/+194%/+13%/-12%/+86%。 小鹏:1-10月,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0.5/0.6/0.7/0.7/0.8/0.8/1.1/1.4/1.5/2.0万辆,分别同比-60%/-3%/-55%/-21%/-26%/-44%/-4%/+43%/+81%/+292%,环比-54%/+15%/+17%/+1%/+6%/+15%/+28%/+24%/+12%/+31%。 零跑:1-10月,零跑的交付量分别为0.1/0.3/0.6/0.8/1.2/1.3/1.4/1.4/1.6/1.8万辆,分别同比-87%/-7%/-39%/-4%/+20%/+17%/+19%/+13%/+43%/+159%,环比-87%/+181%/+93%/+41%/+38%/+10%/+9%/-1%/+11%/+15%。 理想:1-10月,理想的交付量分别为1.5/1.7/2.1/2.5/2.8/3.2/3.4/3.4/3.6/4.0万辆,分别同比+23%/+98%/+89%/+516%/+146%/+150%/+228%/+664%/+213%/+302%,环比-29%/+10%/+25%/+23%/+10%/+15%/+5%/+2%/+3%/+12%。 问界:1-10月,问界的交付量分别为0.4/0.4/0.4/0.3/0.5/0.6/0.4/0.5/0.4/1.3 万辆,分别同比+451% /+230%/+21%/-9%/+9%/-19%/-41%/-50%/-56%/+6%,环比-56%/-22%/+5%/-20%/+85%/+4%/-25%/+18%/-10%/+183%。 极氪:1-10月,极氪的交付量分别为0.3/0.5/0.7/0.8/0.9/1.1/1.2/1.2/1.2/1.3万辆,分别同比-12%/+87%/+271%/+279%/+100%/+147%/+140%/+72%/+46%/+29%,环比-73%/+75%/+22%/+22%/+7%/+22%/+13%/+2%/-2%/+8%。 库存:10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6%,位于荣枯线以上 2023年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8.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 行业相关运营指标:10月原材料价格环比有所下滑,美元兑人民币同比、环比均上升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游需求稳定,10月大部分原材料环比9月有所下滑 汽车配件主要以钢铁、锌、铝和玻璃等大宗商品为主要原材料。 截至2023年10月27日,橡胶类的价格指数为48.04,环比2023年9月的48.68下降1.3%,同比2022年10月的43.76上升9.8%; 截至2023年10月27日,钢铁类的价格指数为114.46,环比2023年9月的116.43下降1.7%,同比2022年10月的116.25下降1.5%;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浮法玻璃类的价格指数为2123.9,环比2023年9月的2115.5上升0.4%,同比2022年10月的1733.6上升22.5%;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铝锭类的价格指数为19008.6,环比2023年9月的19758.3下降3.8%,同比2022年10月的18460上升3%; 截至2023年10月31日,锌锭类的价格指数为21242.9,环比2023年9月的22103.3下降3.9%,同比2022年10月的24801.4下降14.3%。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10月31日,橡胶类、钢铁类、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9.8%/-1.5%/+22.5%/+3%/-14.7%,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3%/-1.7%/+0.4%/-3.8%/-3.9%。 汇率: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同比上升,美元兑人民币同比、环比均上升 美国和欧洲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中国汽配件绝大多数出口销往美国和欧洲,因此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走势直接影响中国汽配供应商的出口。 截至2023年10月31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7558,环比2023年9月的7.6994有所下降,同比2022年10月的7.2339有所上升; 截至2023年10月3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3176,环比2023年9月的7.3002有所上升,同比2022年10月的7.2985有所上升。 重要行业新闻与上市车型 重要行业新闻 1、行业动态 2023奇瑞科技DAY举行 据奇瑞汽车官网,10月16日, 2023奇瑞科技DAY在安徽芜湖奇瑞龙山试验中心召开。会上介绍,前三季度,奇瑞集团销量达到125.3万辆,同比增长40.2%,营业收入2130.2亿元,同比增长47.4%,均超过去年全年。奇瑞以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银河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包含平台架构、芯片、高效混动发动机、氢能、电驱、电池、智能交互、无人驾驶、智云平台等19大核心技术升级。 未来,奇瑞集团预计在2023年第4季度发布5款超能混动3.0和4款E0X高端电动产品,规划2年内拓展至24款超能混动3.0和15款E0X高端电动新品,其中奇瑞风云A8、风云T9、星纪元ES、星途瑶光C-DM、捷途旅行者C-DM、iCAR 03等全新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 1024小鹏汽车科技日举行 据小鹏官网,小鹏汽车的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迎来最新量产落地计划,无高精地图区域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于第一阶段开放20城,第一阶段“无图能力”城市开放将于24日晚间正式向用户开启公测,并将于近期全量开放。年内增至50城,AI代驾功能将启动小范围测试,年内向部分用户开放,2024年完成全国有所区域的城市高阶智驾覆盖。 小鹏汽车发布首个驾舱融合车载计算中心,以XEEA 3.5电子电气架构为核心,集成智能驾驶、座舱、仪表、网关、IMU、功放等功能,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和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布局,比上一代中央计算架构性能提升50%的同时可节约40%成本。 同时发布了自研双足机器人。新一代机器人单臂最大负载3kg,最大末端线速度1m/s,可针对不同形状的物体提供个不同的抓取包覆姿态,并具备末端触觉感知能力。小鹏鹏行将在智能机器人上应用XNGP、XEEA电子电气架构、XPower、XGPT灵犀大模型、XOS等智能汽车同源技术。 保隆科技与蔚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保隆科技官网,在蔚来中国合肥总部,保隆科技与蔚来签订《NIO-保隆战略合作协议》。本次签订的合作协议,针对双方空气弹簧、储气罐、TPMS、轮速传感器、光雨量传感器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在速度位置角度类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摄像头类产品和雷达产品等进行合作探讨。 2、政府新闻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到 2025 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 2-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 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到 2027 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管理办法》 加大充电设施配建力度:鼓励各类停车场配建充电设施比例不低于20%。鼓励交通枢纽、公园等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停车场建设快速充电设施;加油(气)站在符合建设条件时,改建或配建快速充电设施。具备建设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100%配建充电设施;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小汽车停车位的充电设施配建比例不应低于20%。物流园、货运仓储区、商贸农批市场等物流集散地应合理配建公共充换电设施,保障物流车充换电需求;鼓励机场、港口、码头结合内部作业车辆的电动化发展情况,合理配建充换电设施等。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建设智能汽车支撑服务设施。完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布局,推动现有开放测试区域加快交通信号灯等智能化升级,加快车路协同系统建设。建设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服务智能汽车交通运行优化等应用场景。支持嘉定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新区、奉贤区等区域开展自动驾驶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配送等10个以上高级别智慧出行示范应用。推进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库)智慧化改造,提升重点区域智慧停车引导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在10月20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将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完善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1月上市车型梳理 2023年10月、11月众多新款、改款车型上市,新车方面重点关注智己LS6、哪吒X、哪吒GT、长安启源A05、阿维塔12,关注华为智选品牌发布会(智界S7、问界M9等)。改款方面重点关注特斯拉Model Y、长安Lumin、极氪001、岚图梦想家。 公司公告 本月(20231001-20231030)主要公司公告如下。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报告发布日期:20231106 分析师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独立、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未就其研究报告所提供的具体建议或所表述的意见直接或间接收取任何报酬,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本报告由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本报告仅供我公司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复制或传播。任何有关本报告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报告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报告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我公司不保证该资料及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我公司于本报告公开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我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我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可能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更新和修订内容。我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说明 本公司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券投资咨询,是指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机构及其投资咨询人员以下列形式为证券投资人或者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接受投资人或者客户委托,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举办有关证券投资咨询的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在报刊上发表证券投资咨询的文章、评论、报告,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公众传播媒体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电信设备系统,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形式。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发布的行为。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