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广发策略】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汇聚泛东南亚优质科技企业

【广发策略】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汇聚泛东南亚优质科技企业

作者:微信公众号【广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6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广发策略】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汇聚泛东南亚优质科技企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 当前泛东南亚科技企业迎来配置机遇。(1)新范式下,泛东南亚地区具有三大发展确定性。确定性一:全球decoupling,泛东南亚有贸易投资韧性。确定性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泛东南亚有经济韧性。确定性三:全球流动性收紧,泛东南亚有资金韧性。(2)新范式下,泛东南亚科技产业具有五大优势亮点。亮点一:政策支持提供机遇。泛东南亚各国已对科技发展与外资引入做出了若干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政策部署,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亮点二:科研投入高强度高效率。高增的科研人才占比、研发支出比例从要素视角有效驱动科技创新产出,专利申请量与高科技出口额持续增长。亮点三:外资企业规模性布局。产业链的大规模转入将刺激科技型外资企业的快速入驻布局,给东南亚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来巨大驱动力。亮点四:科技产品用户需求旺盛。人口结构高度城镇化年轻化,城镇人口与年轻人口的互联网使用粘性与对电子产品等科技型消费的追求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亮点五:线上购物潮流驱动电商市场迅猛发展。泛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快速普及,创造了高度互联的网络社区,形成了庞大的线上购物群体,对电商科技发展形成重要支撑。 ●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汇聚优质科技企业,具备5大亮点。(1)指数编制:旨在追踪东南亚和新兴亚洲市场前30大科技公司,涵盖信息技术、软件和咨询、汽车制造、电子元件和制造、零售和媒体服务等子行业,以反映泛东南亚地区科技上市企业的整体表现。(2)收益表现:长期收益率跑赢主要东南亚宽基指数与科技类指数,具备长期投资价值。(3)成分结构:聚焦信息技术、软件和咨询等科技领域远景成长性资产,引领信息技术发展。成分股市值分布均匀,涵盖大、中、小盘股,兼具价值性与成长性。(4)盈利能力:营收增速与每股收益均领先主要东南亚宽基指数与科技类指数,盈利增长可持续,投资价值凸现。(5)杠杆水平:资产负债率低于同类可比指数,财务状况维持稳健。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基金代码:513730)是华泰柏瑞基金旗下跟踪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将于2023年11月6日起发行。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全球紧缩背景下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全球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海外政策及加息节奏不确定,中国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出台时间及形式不确定;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外溢;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报告正文 一、新范式下,泛东南亚科技具有“确定性” (一)新范式下,泛东南亚地区具有三大发展确定性 确定性一:全球decoupling,泛东南亚有贸易投资韧性 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全球decoupling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加,泛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韧性却保持强劲,贸易包容性与国际交流开放水平正在不断攀升。所谓“泛东南亚”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六个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指数(OECD)测算的FDI限制指数显示,泛东南亚国家的FDI限制水平整体水平保持低位,且存在FDI限制不断缩小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披露的营商指数,泛东南亚国家的整体营商环境正在向最有利的方向靠拢。 中国与泛东南亚国家在双边贸易合作中大有可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具有长久的贸易发展往来历程,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此后,“一带一路”项目在东南亚国家快速推进。由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编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东南亚国家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得数均排名第一。2020年至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作为重要成员陆续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的生效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高水平互惠互利贸易往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推动了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的拓展。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2年中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129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当前,中国与泛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重点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绿色经济、数字经济、高科技等新领域,突显了高新技术与可持续性的特征。 确定性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泛东南亚有经济韧性 全球需求疲弱,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经济仍处于下行态势,泛东南亚地区经济仍富韧性,前景光明。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10,年内均值为49.24,仍处低位,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未改。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东盟PMI为49.6,年内均值为51.0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印度PMI为57.5,年内均值为57.18,制造业活动加速,推动经济活力增长。用不变价计算的泛东南亚国家GDP同比增速显示,当前泛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增幅,增长态势强劲。IMF发布的泛东南亚国家五年经济预测显示,未来泛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态势。 确定性三:全球流动性收紧,泛东南亚有资金韧性 当前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据wind数据显示,被称之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截至2023年10月25日,利率已达4.95%,触及5%整数关口。泛东南亚各国实际利率水平保持低位,货币政策整体处于宽松状态,助力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通胀前景稳定。从泛东南亚国家金融发展指数来看,2000年至今各国金融发展整体呈平稳攀升趋势,为资金的高效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外部资金流动性来看,泛东南亚国家外资流入良好,FDI流量整体呈增长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泛东南亚国家FDI流量排名分别为新加坡、印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外国资本的流入能够为国内企业注入资金,帮助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国际资源的互联互通。从内部资金流动性来看,泛东南亚国家信贷发展具备活力。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泛东南亚国家非金融部门信贷总额整体保持增长,同比增速排名分别为新加坡10.30%、印度5.19%、印尼4.90%、泰国1.94%、马来西亚-0.34%。信贷总额的增长意味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稳定的内部资金流动为泛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二)新范式下,泛东南亚科技产业具有五大优势亮点 亮点一:政策支持提供科技发展机遇 近年来,泛东南亚各国已对科技发展与外资引入做出了若干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政策部署,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政策的指定落实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帮助企业在研发创新中取得突破,提升科技产业竞争力,为国家科技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亮点二:高强度高效率的科研投入推动创新产出 高增的科研人才占比、研发支出比例、专利产出与高科技出口额体现了泛东南亚科技要素培养力度与科技产出成果的提升。据wind数据显示,近年来,泛东南亚国家研发支出比例与科研人员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研发投入的增长与科研人才的高效培养有利于从要素视角支撑泛东南亚技术水平攀登世界领先地位。高科技出口额与非居民部门专利申请量从整体视角展现了当前泛东南亚国家的技术增长速度与创新产出水平,体现出泛东南亚国家科技领域高效的投入产出水平与良好的发展态势。 亮点三:外资企业规模性布局,为科技产业蓄能增势 二战以后,全球出现四次大规模的产业链转移,当前产业链正从中国向东南亚市场迁移,产业链的转移将推动外资企业的规模性布局,为东南亚的科技发展蓄能增势。纵观历史,每一次的产业链转移都会给转入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深度的变革。伴随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与东南亚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地理条件的优越、市场的潜力与政府的支持,东南亚地区将成为第五次产业链转移的优势地区。外资的大规模入驻将刺激科技型外资企业的快速布局,给东南亚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来巨大驱动力。 亮点四:用户需求旺盛,推动技术变革 泛东南亚地区城镇人口比例快速增长,人口结构高度年轻化,形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泛东南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户需求。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印尼、印度、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7.94%、67.8%、68.49%、73.04%、69.27%、69.82%。年轻人口的互联网使用粘性与对电子产品等科技型消费的追求形成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逐渐显现的人口红利也将积极推动外资流入,进一步促进东南亚经济的综合发展。 亮点五:线上购物潮流驱动电商市场迅猛发展 泛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快速普及,创造了高度互联的网络社区,形成了庞大的线上购物群体,线上购物的流行对电商科技发展形成重要支撑。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印尼、越南、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互联网个人用户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高达62.10%、74.21%、46.31%、85.27、96.92%和96.7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催生大量的线上购物群体,促进泛东南亚市场电子商务的强劲增长,据雨果跨境《2023年跨境电商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电商销售额将突破1000以美元大关。Shopee、Lazada等知名电商平台均将总部设立于新加坡。在全球10大电商增速最快的市场排名中,东南亚以5个名额占据了大半江山,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2022年上半年,东南亚广告投放占比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 二、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汇聚优质科技企业 (一)指数编制:追踪泛东南亚科技上市公司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指数代码:ASIATECP.GI)于2022年11月28日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基日为2011年11月28日,基点为1000点。该指数旨在追踪东南亚和新兴亚洲市场前30大科技公司,涵盖信息技术、软件和咨询、汽车制造、电子元件和制造、零售和媒体服务等子行业,以反映泛东南亚地区科技上市企业的整体表现。 (二)收益表现:长期收益率高于主要东南亚宽基指数与科技指数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长期收益率跑赢主要东南亚宽基指数与科技指数。从绝对收益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5日,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全收益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净收益指数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7.99%、10.46%,10.21%。MSCI亚太地区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东南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3%、6.12%、-3.6%、2.45%。 从超额收益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5日,以MSCI东南亚指数为业绩基准,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全收益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净收益指数基日以来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为6.86%、9.33%、9.08%。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业绩基准,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全收益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净收益指数基日以来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87%、4.34%、4.09%。以MSCI亚太地区指数为业绩基准,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全收益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净收益指数基日以来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1.59%、14.06%、13.81%。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业绩基准,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全收益指数、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净收益指数基日以来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为5.54%、8.01%、7.77%。 (三)成分结构:“杠铃策略”一端,聚焦科技领域远景成长性资产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追踪东南亚和新兴亚洲市场前 30 大科技公司,成分股聚焦科技领域,需从事信息技术、软件和咨询等技术行业。据Bloomberg统计,该指数中的30家公司里,9家来自马来西亚,7家来自泰国,6家来自新加坡,6家来自印度尼西亚,2家来自印度。成分权重排名分别为新加坡34.97%、印度20.86%、泰国16.64%、印度尼西亚15.06%、马来西亚12.47%。 成分股细分行业中,成分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电子设备、仪器及元件6家,半导体&半导体设备5家,IT服务3家、综合工业3家、娱乐3家、传媒3家。从细分行业的分别可以看出,该指数主要聚焦于科技领域中的信息技术领域,资产极具远景成长性。 从市值分布来看,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较为均匀,涵盖大、中、小盘股,兼具价值性与成长性。据wind数据统计,该指数中低于10亿美元的小盘股约占33.33%,高于50亿美元的大盘股约占23.33%,成分股中最小市值为0.87亿美元,最大市值为697.52亿元。 (四)盈利增长可持续,投资价值凸现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汇聚泛东南亚优质型科技企业,盈利能力出色。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在整体企业盈利下滑背景下,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营收增速为-0.34%,仍高于同类型指数。背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AI等高新技术优势与广阔的政策支持环境,企业未来盈利增厚可期。据彭博预测,2023Q4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营收增速预计增至4.37%,2024Q1将达12.33%,展现了市场对该指数盈利增长可持续性的肯定。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每股收益与每股收益增速均高于同类可比指数。据Bloomberg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每股收益34.67美元,远高于同类别其他指数,每股收益同比增长38.18%。据Bloomberg预测,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每股收益未来季度将继续保持高位水平,投资价值凸现。 (五)杠杆水平:资产负债率低于同类指数,财务状况维持稳健 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资产负债率处于同类可比指数中的低位水平。据Bloomberg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资产负债率为42.87%,年内稳定维持在40%左右,远低于主要东南亚宽基指数与同类型科技指数,展现了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三、产品信息: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 (一)产品信息:密跟踪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基金代码:513730)是华泰柏瑞基金旗下跟踪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将于2023年11月6日起发行。 该基金的投资范围为:除主要投资标的ETF以外,还可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含存托凭证)、备选成份股(含存托凭证)、与标的指数相关的公募基金(含ETF)、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依法发行的金融工具,追求尽可能贴近标的指数的表现。其中,投资于标的ETF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因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受限制的情形除外)。 该基金投资策略为:主要通过投资于标的ETF实现对标的指数的紧密跟踪(来源:《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如因标的指数编制规则调整或其他因素导致跟踪偏离度扩大,基金管理人应采取合理措施避免跟踪偏离度进一步扩大,力争将日均跟踪偏离度控制在0.35%以内,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此外,对标的指数成份股、备选成份股(均含存托凭证)的投资目的是构建股票组合以申购标的ETF。该部分资产投资主要采取完全复制法,即完全按照标的指数的成份股(含存托凭证)组成及其权重构建基金股票投资组合,并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含存托凭证)及其权重的变动进行相应调整。 (二)基金管理人:指数产品管理经验丰富 华泰柏瑞基金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奉行“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并行的公司战略,致力于做中国ETF专家。截至2023年9月底,华泰柏瑞旗下在管基金产品232只,规模总计达4028.52亿元,旗下ETF基金产品34只,规模总计达1829.61亿元。ETF基金产品包括:(1)华泰柏瑞纳斯达克100ETF、华泰柏瑞中证韩交所中韩半导体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华泰柏瑞中证香港300金融服务ETF等国际(QDII)基金;(2)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中证1000ETF、华泰柏瑞中证500ETF等宽基类ETF;(3)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华泰柏瑞中证科技100ETF、华泰柏瑞中证中药ETF、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等行业主题产品;(4)华泰柏瑞红利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等Smart Beta产品。华泰柏瑞ETF产品曾多次获奖,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获得过9次金基金奖、8次金牛基金奖,华泰柏瑞红利ETF获得过3次金基金奖、1次金牛基金奖。 四、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 全球紧缩背景下经济修复可能不及预期。 全球通胀高位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 海外政策及加息节奏不确定,中国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出台时间及形式不确定。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外溢。 中美贸易/金融领域的关系仍有不确定性。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11月5日 分析师: 倪 赓: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戴 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侯 蕾:(联系人)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