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先进丨点评:临港工厂开启交付,产能布局成果渐显
(以下内容从国元证券《天岳先进丨点评:临港工厂开启交付,产能布局成果渐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公众号推送信息仅面向西部证券的专业投资者。若您并非西部证券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公众号,不再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公众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来自西部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10月30日发布的报告《天岳先进(688234.SH):临港工厂开启交付,产能布局成果渐显》,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贺茂飞 | S0800521110001 核心结论 事件: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8.25亿元,YoY+206.06%;归母净利润-0.68亿元,YoY+42.06%;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YoY+32.62%。Q3单季度营收3.87亿元;YoY+255.89%,QoQ+57.91%;归母净利润0.04亿元,YoY+108.49%,QoQ+108.66%;扣非归母净利润-0.04亿元,YoY+94.45%,QoQ+94.47;Q3毛利率由Q2的10.69%提升8pcts至18.69%,连续四个季度增长。公司收入及利润端均有大幅增长,主要系导电型产品产销量持续增加:根据公司23年半年报,上半年营收主要来自导电型产品,济南工厂已转型为导电型产品为主,产量及营收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上海临港工厂产能持续爬坡,带动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毛利率提高。 产能布局持续推进,临港工厂开启交付。公司目前可规模供应6英寸导电型/半绝缘型衬底、4英寸半绝缘衬底,高品质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已给客户送样验证并小批量销售。23年5月上海临港工厂开启交付,产量持续爬坡,根据在手订单及客户需求预计,第一阶段年产30万片导电型衬底将提前实现。23年5月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公示了《关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显示公司临港工厂将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调整后生产规模扩大至年产6英寸碳化硅晶片96万片。 客户资源不断丰富,大额订单彰显强供应能力。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知名企业广泛合作,为英飞凌供6英寸碳化硅衬底和晶棒,也将助力其向8英寸碳化硅晶圆过渡,协议供应量预计将占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22年与某客户签订的13.93亿元框架协议正按约定履行交付;8月24日宣布与客户F签订框架采购协议,约定2024-2026年向其销售SiC产品,预计含税销售三年合计8.048亿元,未来释放产能与营收均能得到较强保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0.22、1.17、3.04亿元,对应PB分别为4.6、4.5、4.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公众号推送信息仅面向西部证券的专业投资者。若您并非西部证券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公众号,不再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公众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来自西部证券研究所于2023年10月30日发布的报告《天岳先进(688234.SH):临港工厂开启交付,产能布局成果渐显》,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分析师:贺茂飞 | S0800521110001 核心结论 事件: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8.25亿元,YoY+206.06%;归母净利润-0.68亿元,YoY+42.06%;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YoY+32.62%。Q3单季度营收3.87亿元;YoY+255.89%,QoQ+57.91%;归母净利润0.04亿元,YoY+108.49%,QoQ+108.66%;扣非归母净利润-0.04亿元,YoY+94.45%,QoQ+94.47;Q3毛利率由Q2的10.69%提升8pcts至18.69%,连续四个季度增长。公司收入及利润端均有大幅增长,主要系导电型产品产销量持续增加:根据公司23年半年报,上半年营收主要来自导电型产品,济南工厂已转型为导电型产品为主,产量及营收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上海临港工厂产能持续爬坡,带动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毛利率提高。 产能布局持续推进,临港工厂开启交付。公司目前可规模供应6英寸导电型/半绝缘型衬底、4英寸半绝缘衬底,高品质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已给客户送样验证并小批量销售。23年5月上海临港工厂开启交付,产量持续爬坡,根据在手订单及客户需求预计,第一阶段年产30万片导电型衬底将提前实现。23年5月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公示了《关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意见》,显示公司临港工厂将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调整后生产规模扩大至年产6英寸碳化硅晶片96万片。 客户资源不断丰富,大额订单彰显强供应能力。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知名企业广泛合作,为英飞凌供6英寸碳化硅衬底和晶棒,也将助力其向8英寸碳化硅晶圆过渡,协议供应量预计将占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22年与某客户签订的13.93亿元框架协议正按约定履行交付;8月24日宣布与客户F签订框架采购协议,约定2024-2026年向其销售SiC产品,预计含税销售三年合计8.048亿元,未来释放产能与营收均能得到较强保证。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0.22、1.17、3.04亿元,对应PB分别为4.6、4.5、4.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