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宽基指数产品规模大幅上升,小盘产品布局较多——2023年三季度指数基金季报分析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三季度宽基指数产品规模大幅上升,小盘产品布局较多——2023年三季度指数基金季报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 2023年三季度指数基金市场状况 1.1 指数基金规模进一步增长 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末,市场上的1780只非货币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共计2.59万亿元(规模不计ETF联接基金),较上季度末增加了0.23万亿元。分产品形式来看,LOF规模近三年持续下降,普通指数基金规模和去年末相当,ETF规模持续增加: 三季度末,非货币指数基金中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占比23.5%,相比上季度末减少约1.6%;指数型LOF规模占比约8%,相比上季度末减少约1%;ETF联接基金占比降低,但ETF总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8.5%。 从具体的1.78万亿ETF的规模来看,目前国内股票宽基占比44%,明显超出行业主题产品,而跨境也占据了14%的比例: 我国行业主题产品占比从2019年开始逐渐增长,2021年占比最高,2022年回落后2023年上半年再次上升,而三季度有所回落: 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前十大标的指数占据37.23%的指数基金规模。指数基金规模前三的标的指数依次为沪深300指数、科创50、同业存单AAA指数,其中科创50规模在过去一个季度中迅速提升,替代中证500成为跟踪规模最大的指数。指数基金数量前三的标的指数依次为同业存单AAA指数、沪深300、中证500指数。 已成立的1780只被动指数基金由102家基金公司管理。指数基金规模前十大的管理人管理指数基金规模占64.36%。前三名分别为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 2023年三季度,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增加最多的前三名为华夏、华泰柏瑞和易方达基金,这三家公司同时也是ETF规模增长最多的公司。 头部宽基产品的规模在三季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除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1200亿元,华夏科创50的规模也已经接近千亿。 从产品形式上看,ETF规模相对其他产品形式更高,规模靠前的LOF产品主要为行业主题产品,而规模靠前的场外指数主要为短期债券产品。 行业主题产品中,招商白酒依然规模最大,证券、半导体规模靠前,华宝中证医疗ETF快速增长;Smart Beta产品中,红利规模持续增长,华夏创成长ETF也超过40亿;债券产品中,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第一。 2023年三季度,规模增加靠前的产品主要都为宽基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增长接近500亿元,易方达、嘉实的沪深300也有超过100亿元的增长,可见投资者对主要宽基的关注度较高。规模减少较多的产品以债券和行业主题为主,光伏、新能源车主题减少较明显。 1.2三季度共成立108只指数基金,共募集603.50亿元 2023年三季度新成立了108只指数基金,合计募集603.50亿元。相比于上一季度,发行数量增加14只,募集规模减少1.03%。 三季度,新成立基金数量相较上一季度有明显增加,但募集规模小幅下降。股票指数基金共有新成立产品68只,募集规模合计305.28亿元,相比其他类别偏大,其中募集规模最大基金是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募集规模为26.61亿元。债券指数基金方面,8只债券指数基金募集规模达197.13亿元,平均募集规模较股票指数基金更大,其中兴证全球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基金募集规模为50.02亿元。另外,增强指数基金在三季度延续成立高峰,共新成立18只指数增强基金,募集金额合计76亿元,标的指数以小盘指数:中证1000、国证2000为主。 从产品形式看,ETF共募集49只,募集规模合计330.29亿元,普通指数基金有30只,募集规模合计258.47亿元,ETF联接共募集29只,募集规模合计14.74亿元;从标的指数类型看,新成立的指数基金中有QDII指数基金13只、规模指数基金18只、行业指数基金6只、债券指数基金8只、主题指数基金35只、策略指数基金9只、指增策略指数基金18只、商品指数基金1只。 1.3 三季度,基金公司集中布局中证2000标的指数基金和小盘增强策略指数基金 2023年三季度共获批202只指数基金,包括91只ETF、47只ETF联接基金、28只普通指数基金、31只普通增强指数基金以及5只指数增强ETF。从产品形式来看,策略指数基金获批最多,共有59只,其中最多的是指数增强策略基金;其次是主题基金,获批56只;QDII、债券、行业、规模指数基金分别有13只、24只、14只、36只获批。 三季度,策略指数基金是获批最多的指数基金类型,共有59只主题指数基金获批,其中指增策略基金共36只。指增策略基金中,数量最多的是普通指增策略指数基金,共31只,其余还有5只指增ETF。获批的指数增强策略基金中,有32只的标的指数为小盘宽基指数,包括中证2000、中证1000、国证2000指数;除了以小盘指数为标的的指增基金之外,还有4只分别以北证50、科创50、沪深300、中证500等为标的的指增基金。相比二季度,三季度小盘指增基金集中申报的特征鲜明。 三季度获批的主题指数基金数量仅次于策略指数基金,这次获批的主题指数涉及了信创、数字经济、机器人、半导体、芯片、黄金等多个主题,对应的标的指数分别为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指数、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 2023年三季度共有256只指数基金申请材料被接收,其中ETF134只、ETF联接基金47只、普通指数基金37只、指数增强基金38只。256只新申报的指数基金中共有83只主题指数基金、37只规模指数基金、23只QDII指数基金、24只行业指数基金、29只债券指数基金、60只策略指数基金。 三季度头部基金公司ETF布局集中在以中证2000为标的的指数增强基金和ETF。2023年8月11日,汇添富、华夏、广发等10家基金公司均申报了中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9月14日至9月22日期间,汇添富、华夏、易方达等7家基金均申报了中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9月14日,富国、招商、华泰柏瑞等17家均申报了中证2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9月25日,易方达和浦银安盛基金也申报了中证2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累计19家基金公司上报41只以中证2000指数为标的的投资基金。 2023年9月4日至9月19日期间,嘉实、平安、国泰等8家基金均申报了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公司三季度积极布局增强策略指数基金。东兴基金、长城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基金分别上报了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量化增强型以及智选增强型投资基金。 2. 三季度指数基金市场表现 2.1 主要宽基指数三季度普遍下跌 2023年三季度沪深两市跌多涨少,上证综指区间涨跌幅为0%,深证成指下跌8.32%。两市主要宽基指数普遍下跌,上证50领涨0.60%,上证综指不涨不跌;科创50领跌11.67%,中小板指下跌10.86%,创业板指下跌9.53%,深证成指下跌8.32%,深证100下跌8.23%,跌幅居前。表征全市场表现的申万A股下跌4.57%。申万A股三季度日均成交额为7417.81亿元,较上季度日均成交额下降19.04%。 2.2 三季度ETF、LOF成交活跃度分化明显 2023年三季度ETF成交活跃度持续分化。ETF中成交金额前五的基金平均日均成交金额为23.36亿元,而成交金额后五的基金平均日均成交金额仅为3.11万元。LOF整体成交活跃度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差不大,其中成交最活跃的两只分别是华宝油气LOF和中概互联网LOF,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4573.29万元和3614.16万元,较前一季度日均成交额略有增加。 3. 风险提示与声明 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指数的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指数样本股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本报告仅对基金历史业绩进行分析,不代表对基金未来资产配置情况的预测;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投资者阅读本报告时,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理解指数编制规则、样本股变化、历史表现等综合因素,可能对指数走势、基金产品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1. 2023年三季度指数基金市场状况 1.1 指数基金规模进一步增长 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末,市场上的1780只非货币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共计2.59万亿元(规模不计ETF联接基金),较上季度末增加了0.23万亿元。分产品形式来看,LOF规模近三年持续下降,普通指数基金规模和去年末相当,ETF规模持续增加: 三季度末,非货币指数基金中普通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占比23.5%,相比上季度末减少约1.6%;指数型LOF规模占比约8%,相比上季度末减少约1%;ETF联接基金占比降低,但ETF总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8.5%。 从具体的1.78万亿ETF的规模来看,目前国内股票宽基占比44%,明显超出行业主题产品,而跨境也占据了14%的比例: 我国行业主题产品占比从2019年开始逐渐增长,2021年占比最高,2022年回落后2023年上半年再次上升,而三季度有所回落: 指数基金规模最大的前十大标的指数占据37.23%的指数基金规模。指数基金规模前三的标的指数依次为沪深300指数、科创50、同业存单AAA指数,其中科创50规模在过去一个季度中迅速提升,替代中证500成为跟踪规模最大的指数。指数基金数量前三的标的指数依次为同业存单AAA指数、沪深300、中证500指数。 已成立的1780只被动指数基金由102家基金公司管理。指数基金规模前十大的管理人管理指数基金规模占64.36%。前三名分别为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 2023年三季度,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增加最多的前三名为华夏、华泰柏瑞和易方达基金,这三家公司同时也是ETF规模增长最多的公司。 头部宽基产品的规模在三季度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除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突破1200亿元,华夏科创50的规模也已经接近千亿。 从产品形式上看,ETF规模相对其他产品形式更高,规模靠前的LOF产品主要为行业主题产品,而规模靠前的场外指数主要为短期债券产品。 行业主题产品中,招商白酒依然规模最大,证券、半导体规模靠前,华宝中证医疗ETF快速增长;Smart Beta产品中,红利规模持续增长,华夏创成长ETF也超过40亿;债券产品中,海富通中证短融ETF规模第一。 2023年三季度,规模增加靠前的产品主要都为宽基产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增长接近500亿元,易方达、嘉实的沪深300也有超过100亿元的增长,可见投资者对主要宽基的关注度较高。规模减少较多的产品以债券和行业主题为主,光伏、新能源车主题减少较明显。 1.2三季度共成立108只指数基金,共募集603.50亿元 2023年三季度新成立了108只指数基金,合计募集603.50亿元。相比于上一季度,发行数量增加14只,募集规模减少1.03%。 三季度,新成立基金数量相较上一季度有明显增加,但募集规模小幅下降。股票指数基金共有新成立产品68只,募集规模合计305.28亿元,相比其他类别偏大,其中募集规模最大基金是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募集规模为26.61亿元。债券指数基金方面,8只债券指数基金募集规模达197.13亿元,平均募集规模较股票指数基金更大,其中兴证全球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基金募集规模为50.02亿元。另外,增强指数基金在三季度延续成立高峰,共新成立18只指数增强基金,募集金额合计76亿元,标的指数以小盘指数:中证1000、国证2000为主。 从产品形式看,ETF共募集49只,募集规模合计330.29亿元,普通指数基金有30只,募集规模合计258.47亿元,ETF联接共募集29只,募集规模合计14.74亿元;从标的指数类型看,新成立的指数基金中有QDII指数基金13只、规模指数基金18只、行业指数基金6只、债券指数基金8只、主题指数基金35只、策略指数基金9只、指增策略指数基金18只、商品指数基金1只。 1.3 三季度,基金公司集中布局中证2000标的指数基金和小盘增强策略指数基金 2023年三季度共获批202只指数基金,包括91只ETF、47只ETF联接基金、28只普通指数基金、31只普通增强指数基金以及5只指数增强ETF。从产品形式来看,策略指数基金获批最多,共有59只,其中最多的是指数增强策略基金;其次是主题基金,获批56只;QDII、债券、行业、规模指数基金分别有13只、24只、14只、36只获批。 三季度,策略指数基金是获批最多的指数基金类型,共有59只主题指数基金获批,其中指增策略基金共36只。指增策略基金中,数量最多的是普通指增策略指数基金,共31只,其余还有5只指增ETF。获批的指数增强策略基金中,有32只的标的指数为小盘宽基指数,包括中证2000、中证1000、国证2000指数;除了以小盘指数为标的的指增基金之外,还有4只分别以北证50、科创50、沪深300、中证500等为标的的指增基金。相比二季度,三季度小盘指增基金集中申报的特征鲜明。 三季度获批的主题指数基金数量仅次于策略指数基金,这次获批的主题指数涉及了信创、数字经济、机器人、半导体、芯片、黄金等多个主题,对应的标的指数分别为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指数、中证数字经济主题指数、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指数。 2023年三季度共有256只指数基金申请材料被接收,其中ETF134只、ETF联接基金47只、普通指数基金37只、指数增强基金38只。256只新申报的指数基金中共有83只主题指数基金、37只规模指数基金、23只QDII指数基金、24只行业指数基金、29只债券指数基金、60只策略指数基金。 三季度头部基金公司ETF布局集中在以中证2000为标的的指数增强基金和ETF。2023年8月11日,汇添富、华夏、广发等10家基金公司均申报了中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2023年9月14日至9月22日期间,汇添富、华夏、易方达等7家基金均申报了中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9月14日,富国、招商、华泰柏瑞等17家均申报了中证2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9月25日,易方达和浦银安盛基金也申报了中证20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累计19家基金公司上报41只以中证2000指数为标的的投资基金。 2023年9月4日至9月19日期间,嘉实、平安、国泰等8家基金均申报了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公司三季度积极布局增强策略指数基金。东兴基金、长城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基金分别上报了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量化增强型以及智选增强型投资基金。 2. 三季度指数基金市场表现 2.1 主要宽基指数三季度普遍下跌 2023年三季度沪深两市跌多涨少,上证综指区间涨跌幅为0%,深证成指下跌8.32%。两市主要宽基指数普遍下跌,上证50领涨0.60%,上证综指不涨不跌;科创50领跌11.67%,中小板指下跌10.86%,创业板指下跌9.53%,深证成指下跌8.32%,深证100下跌8.23%,跌幅居前。表征全市场表现的申万A股下跌4.57%。申万A股三季度日均成交额为7417.81亿元,较上季度日均成交额下降19.04%。 2.2 三季度ETF、LOF成交活跃度分化明显 2023年三季度ETF成交活跃度持续分化。ETF中成交金额前五的基金平均日均成交金额为23.36亿元,而成交金额后五的基金平均日均成交金额仅为3.11万元。LOF整体成交活跃度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差不大,其中成交最活跃的两只分别是华宝油气LOF和中概互联网LOF,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4573.29万元和3614.16万元,较前一季度日均成交额略有增加。 3. 风险提示与声明 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指数的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指数样本股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本报告仅对基金历史业绩进行分析,不代表对基金未来资产配置情况的预测;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投资者阅读本报告时,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理解指数编制规则、样本股变化、历史表现等综合因素,可能对指数走势、基金产品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