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证券】2023年11月十大金股
(以下内容从中国银河《【银河证券】2023年11月十大金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2年6月1日-2023年10月31日 金股组合收益率7.80%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率20.48% 策略 ◆ 蔡芳媛 ◆ 策略分析师 2023年10月A股略有上涨。截至 10月 27日,本月上证指数下跌 2.98%,深证成指下跌3.35%,创业板指下跌 3.69%。板块方面汽车、电子、生物医药表现较好。本月北向资金净流出376.36亿元,投资者情绪尚未修复。 三季度我国经济温和改善,有望超额实现全年5%经济增长目标。三季度GDP增速温和改善,9月出现结构性好转。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达到5.2%,三季度增长4.9%,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整体来看,经济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是需求端的修复仍有待观察,地产段偏弱格局短期仍将持续,逆周期调节的政策仍需持续发力,进一步支持经济运行改善。海外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黄金的避险属性凸显。伴随国内经济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预期有望改善,基本面边际回暖为修复行情提供支撑。 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看好11月的修复行情。随着基本面回暖+政策利好等积极因素不断积累,A股市场有望迎来转机,积极乐观的看好11月A股行情。具体支撑来自几个方面:1)国内宏观政策预期向好,市场对国内中长期的担忧边际减缓,建议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预期;2)中美经贸改善预期升温,外围风险有望延缓;3)资金方面,货币政策延续宽松+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保持资金面的稳定。具有长期增长动能的行业可创造稳健的业绩,好业绩是不褪色的投资理念。受益于政策利好+经济修复利好的板块是11月配置主要方向。投资策略应当聚焦受益于政策助力板块里的低估值价值股+成长型价值股。11月我们建议战略性布局消费、科技、券商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风险提示:1)海外加息超预期风险;2)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3)市场情绪不稳定风险;4)地缘政治风险。 十大金股 中煤能源(601898.SH) ◆ 潘玮 ◆ 煤炭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2023年,行业供给稳中有增,经济刺激措施、地产支持政策等仍有望提升上游需求,维持煤炭板块景气度;随着我国对央企国企的政策引导不断释放及加快落地,作为央企国企市值占比超9成的煤炭行业,有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迎来价值重估;主流煤企分红比例逐年提升,行业现金牛属性显著,盈利+高分红双轮驱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2、公司情况 中煤能源是大型能源央企,是中煤集团于2006年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截至2022年底,集团直接持有57.36%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在山西、内蒙古及陕西,2022年公司煤炭资源量达268.6亿吨,证实储量达140亿吨,均位列上市公司的第二位;公司长协煤比例高,在煤价波动的背景下,盈利稳定性较好;除煤炭主业,公司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链,产品包括烯烃、尿素、甲醇、硝铵,拥有煤化一体带来的成本优势。 3、驱动因素 公司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储量位列行业第二,仅次于中国神华,以动力煤为主(占总储量88.9%),产能规模也位于前列,长协煤销售比例达90%,盈利确定性与稳定性较强;内生+外延式扩张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在建矿井陆续投产释放产能,部分煤矿核增产能同时贡献产量,中煤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2028 年 5 月中之前将资源发展公司(集团持股 100%) 和华昱公司(集团持股 60%) 的股权注入中煤能源,集团资产注入预期为公司带来外延式增长;近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中煤集团拟增持公司A股股份,提振市场信心;三季报显示,3Q23公司归母净利润48.5 亿元,同比/环比-18.5%/+3.7%,煤价下行导致3Q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大海则煤矿产量的持续释放推升3Q煤炭产销量。 4、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及行业下行压力的风险,销售超预期下行的风险,政策调控不确定性的风险。 珀莱雅(603605.SH) ◆ 甄唯萱 ◆ 零售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我国化妆品市场整体处于成长阶段,2022年中国美容个护产品市场达到5318.13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根据欧睿咨询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791.66亿元。2013-2022年复合增速为6.75%,2022年同比增速为-6.38%,世界/美国/日本同期增速为0.66%/8.14%/4.16%。2022年受疫情影响,行业总体增速承压;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与美日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处于高位。总体上说,消费需求增加来源于人们对外表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美好形象的精神需求增加。随着美妆自媒体的发展与流行,人们对于化妆品的认识逐渐丰富,渐渐培养护肤化妆习惯,化妆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化妆品行业的经济周期性比较明显,化妆品零售增速与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速变动趋势相近;同时相对于其他商品,人们对化妆品的消费配置对经济下行反应迟缓,对经济复苏反应敏感。从社消数据来看,化妆品类的累计同比增长自2017年开始持续跑赢社消整体表现,在各可选品类中增速走势领先;短期虽有波动(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表现相对承压),但考虑到品类销售数据为限额以上企业经营情况,因此不排除消费需求向海外品牌溢出、向国产头部品牌集中的情形,对于行业整体增速表现不必过分担忧,重点关注头部企业的经营数据;同时观察到自上年末至今年6月化妆品类单月增速已经出现明显的环比改善趋势,7月增速短暂步入负区间,或与6月大促分流销售有关,8月化妆品单月增速已经位列各品类之首位,9月增速再次收窄,10-11月内的“双十一”大促表现值得期待(10月23-24日各大平台的“双十一”活动已经陆续开展)。 2、公司情况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主力推行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生态化发展战略,符合化妆品公司中短期的发展定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占率正在逐步提升。①在品牌层面,公司以主品牌珀莱雅为核心,重点打造“红宝石系列”、“双抗系列”、“源力系列”以及“保龄球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更新,同时推出全新单品,打造“大单品”阶梯,同时伴随彩棠(东方时尚美妆)、悦芙媞品牌(年轻美妆)、Off&Relax(中高端洗护)等子品牌,形成品牌矩阵,覆盖更多年龄阶层、消费水平的客户,在各细分领域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②在品类层面,一方面公司提供包括护肤类、洁肤类、彩妆类、洗护类等各类产品,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基于日益成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珀莱雅品牌对现有大单品进行升级和品类拓展,并推出全新系列大单品,持续夯实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保龄球蓝瓶、双抗面膜等核心大单品行业地位;在成分、配方及包材上对红宝石面霜和小夜灯眼霜进行升级,推出2.0、3.0版本;着力打造保龄球VC橘瓶、源力面霜、源力面膜、云朵防晒等全新大单品,彩妆领域彩棠“三色修容盘”和“双拼高光盘”持续保持高光类目优势,各大单品销售数据持续亮眼;③在渠道层面,公司采取线下、线上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下渠道主要通过经销商的模式运营,包括化妆品专营店、商超、单品牌店等,线上主要通过直营、分销模式进行运营,涉及天猫、淘宝、抖音、唯品会、京东、拼多多等诸多电商品牌,目前公司的线下渠道发展平稳,线上渠道贡献主要的增量并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2年全年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达到90.65%,同比增长47.50%,增速维持在高位区间。 公司的估值吸引力:公司自2017年11月15日上市至今(2023年10月),公司股价上涨超过800%,其中PE涨幅超过70%,净利涨幅近200%,表现均明显优于行业内均值水平。参照海外成熟公司品牌的发展情况,市场对于化妆品行业公司存在“非理性”信任;如果当地化妆品行业发展向好,且公司规模扩张优于行业,出现市占率的提升,如果业绩增长放缓是暂时现象或是外力影响,公司可以迅速调整自身经营,未来可以出现业绩增速的改善,那么市场会给予公司较高的估值溢价。珀莱雅最新PE(TTM)为37-40X,2023年年初至今的PE均值水平为56X,参照亚太两家公司(资生堂、太平洋爱茉莉)的PE上限来看,公司的PE估值上限应该为69-94X,极限最高值可达到112X,由此尽管公司的估值水平尚处于高位区间,但仍未触及天花板,存在上行机遇。 3、驱动因素 行业层面:①产品定位方面,我国化妆品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的格局主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有关,并且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高端市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公司未来产品的价格带存在提升空间;②产品品类方面,由于养成护肤习惯后消费者对护肤品的使用频次和需求稳定,因而护肤品占据化妆品市场的主要部分,而彩妆市场的快速增长则受益于基数较小和自媒体(如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对化妆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各类产品的普及度均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公司层面:①经营业绩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49亿元,同比增长3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50.60%。此外,结合前期公司发布的“双十一”、“三八”、“618”战报可以看出公司线上销售表现持续突出,其中主品牌珀莱雅在天猫、抖音、京东等主流平台均有优异表现,双抗精华、早C晚A组合、红宝石面霜、双抗面膜、源力精华、红宝石精华等明星单品销售亮眼,彩妆品牌“彩棠”在天猫、抖音同样表现不俗,修容、高光、遮瑕等明星爆品斩获佳绩,关注头皮健康的洗护类OR增长亮眼。对应可以看出公司整体发展势头向好,业绩实现稳定增长。通过构建新国货化妆品产业平台,在化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持续发力,旗下自有品牌已覆盖大众精致护肤、彩妆、高功效护肤等美妆领域,同时加快了在线上销售渠道的布局,提升了产品的销量。此外,公司还完善了大单品矩阵,从精华品类延展至面霜、眼霜品类,从抗老功效延展至修护功效,抢占用户心智,从而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增强品牌粘性;近期各平台“双十一”大促活动现已预热,公司旗下的大单品销售表现值得期待;②股权激励方面,公司主要针对公司(含分、子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提出针对2022-2024年的营收与净利业绩考核预期,此次股票激励计划将有助于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同时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实现核心团队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的结合,对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合力。 4、风险因素 行业层面:化妆品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其中包括本土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之间的竞争,以及各渠道(线下门店、线上渠道)之间的洗牌和调整。 公司自身:募投新项目可能孵化不成功的风险。 迎驾贡酒(603198.SH) ◆ 刘来珍 ◆ 食饮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白酒行业中秋国庆旺季供需平稳、平淡,旺季结束后多数酒企全年任务进度接近尾声。11月各家酒企陆续开始制定明年任务目标,板块行情逐步打入明年增长预期。考虑今年渠道承压,当前时点尚未看到行业需求明显改善,我们预期明年行业整体增长基调相对平缓,因此11月推荐有个股α的标的。此外,白酒板块现阶段对于有关于宏观经济的刺激政策也较为敏感,我们预期11月板块也将受到经济数据边际好转、前期政策效果显现或新出政策的提振。 2、公司情况 迎驾贡酒是徽酒板块的成长型标的,具备α,核心逻辑是产品周期驱动,洞藏系列经过多年运作自2020年以来快速放量发展,目前仍在进程中。由于相较于竞品更高的利润、渠道网点扩张以及省内的消费升级力量推动下,预计明年增长趋势持续。该系列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约过半,预期将推动公司明年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推动未来实现百亿营收目标进程。 3、驱动因素 1)Q4打入针对公司明年相对乐观的增长预期; 2)白酒板块受经济数据好转或政策刺激提振。 4、风险因素 1)白酒需求不及预期; 2)库存升高。 中信证券(600030.SH) ◆ 张一纬 ◆ 非银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受疫情防控放开和经济复苏预期改善等因素影响,投资者情绪升温,权益市场边际修复,证券行业展现较大业绩弹性,行业环境整体向好。全面注册制靴子落地,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新阶段,流动性合理充裕背景下,资本市场持续扩容预期显著,竞争格局优化、资本效率提升、成本管控加强推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改善。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降低两融保证金比例等利好政策频频落地,预计未来监管当局仍将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不断强化资本市场投资属性,提升市场活跃度。截止至2023年9月末,A股股基日均成交额及两融余额均小幅回升,其中股基日均成交额1.01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1.19%;两融余额达到1.59亿元,较上年末上升3.28%。 2、公司情况 公司资本实力雄厚,业务布局完善,资格牌照齐全,发展理念贴近时代趋势。多年来,公司业绩维持较快上升趋势,营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16.9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51.0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73%;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42.3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13.1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53%。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315亿元,同比下降9.7%;实现归母净利润113.06亿元,同比增长0.98%。分业务来看,受益于全面注册制落地和再融资业务规模增张,2023年H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总收入38.24亿元,同比增加11.38%,实现净收入18.5亿元,同比增加1.39%;受益权益市场边际回暖,公司投资业务收入顺势高增,2023年H1公司司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达 119.05 亿元,同比增加28.95%。 3、驱动因素 乘注册制改革东风,投行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全面注册制落地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新阶段, 资本市场持续扩容预期显著。公司作为行业内投行业务龙头,2023年H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总收入38.24亿元,同比增加11.38%;下半年有望持续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凭借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优异的承揽承做能力,投行业务收入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资本实力雄厚,自营风格稳健。公司自营业务坚持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研究,投资组合风格选择着眼于降低组合波动及增强抵御外部宏观因素冲击的能力,自营风格较为稳健。受整体市场下跌影响,2022年公司投资净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合计183.10亿元,同比-22.33%,但自营业务收益排名仍然位列行业第一;2023H1,权益市场边际回暖,公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119.05亿元,同比增长28.95%,未来有望持续展现业绩弹性。 4、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 2)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3)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 宝丰能源(600989.SH) ◆ 任文坡 ◆ 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聚烯烃行业产能处于快速增长期,进口依存度趋于降低。2022年,国内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2871、3394万吨/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2%、10.9%;产量分别为2438、3014万吨,开工率分别为84.9%、88.8%;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713、3191万吨,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8%、7.5%;进口量分别为1347、293万吨,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6.3%、9.2%,较2018年分别下降11.1、4.5个百分点。 焦化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持续化解过剩产能。2022年我国焦炭产能6.67亿吨/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0.8%;产量4.73亿吨,开工率71.0%;表观消费量4.65亿吨,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1%;出口量893万吨。2020年6月,工信部颁布《焦化行业规范条件》,明确进一步加快焦化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焦化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2021年1月,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了《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十四五”期间,根据各地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规划,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双碳”目标下,焦化行业产能审批趋严,同时在减量置换背景下,未来焦化行业有效产能有望下降。 2、公司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化工产品,具体包括:1)煤制烯烃,即以煤、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2)焦化,即将原煤洗选为精煤,再用精煤进行炼焦生产焦炭;3)精细化工,以煤制烯烃、炼焦业务的副产品生产MTBE、纯苯、工业萘、改质沥青、蒽油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中,煤制烯烃为公司最主要的业务。 新建、扩建项目逐步投产,公司迎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公司不断提高煤炭自给能力。上半年,公司共计核增煤炭产能100万吨/年,其中,马莲台煤矿产能核增40万吨/年至400万吨/年,红四煤矿产能核增60万吨/年至300万吨/年。核增后,公司所属三个在产煤矿煤炭产能820万吨/年,在建丁家梁煤矿产能90万吨/年,所属煤矿煤炭产能合计910万吨/年,公司原料自给能力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化工项目陆续投产。一是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8月初试生产、9月中上旬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二是宁东三期烯烃项目(除EVA装置外)建成投产。其中,甲醇装置3月底投入试生产,目前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4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已经投入试生产;25万吨/年EVA装置预计10月底建成投产。 积极推进内蒙项目建设,持续巩固煤制烯烃龙头地位。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宝丰拟投资建设“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一期)”。该项目包括3×220万吨/年甲醇、3×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3×50万吨/年聚丙烯、3×55万吨/年聚乙烯等装置,已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含宁东三期烯烃项目在内,公司烯烃总产能将大幅提升至520万吨/年。内蒙项目有望为公司注入新的成长动能,同时将持续巩固公司煤制烯烃龙头地位。 3、驱动因素 在建项目投产贡献业绩、煤价大幅下降、聚烯烃价差提升等。 4、风险因素 煤价大幅上涨的风险,主营产品景气下滑的风险,在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中国移动(600941.SH) ◆ 赵良毕 ◆ 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1)数字经济需求叠加数字要素等政策利好,提速降费政策边际减弱迎来量价齐升,运营商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2)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高股息率核心资产优势突出。 2、公司情况 1)基本面持续改善,营收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 2)CHBN业务全面增长,数字化转型业务成为增收引擎; 3)资本开支增幅趋缓,新基站占比提升; 4)高分红策略推动估值修复,重回高成长属性; 5)在5G建设期向5G应用期转变过程中,大力发展的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3、驱动因素 1)2023三季报披露,全年业绩有望维持高增长; 2)5G应用主题催化等; 3)运营商加大成长属性,转向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并且稳定的成长性有望带来进一步的估值溢价。 4、风险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2)中美技术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超图软件(300036.SZ) ◆ 吴砚靖 ◆ 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万亿国债提振2G业务下游需求,水利相关领域充分受益。 公司面向政府(ToG)的几个行业,包括水利、气象环保、农业、住建局、大数据局等。10月24日晚间消息,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主要与水利建设相关,作为水利行业上游厂商的GIS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本轮财政刺激带来的需求提升,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资金问题有望解决,对以2G为主的超图软件直接有利; 今年1至9月,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10750亿元,完成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23年5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指出用3年左右时间,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可以共建共享的数据底板和数字孪生平台,迭代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 遥感应用场景日渐丰富,下游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 伴随遥感应用技术普及与提升,卫星遥感已形成了2G、2B、2C以及特种等多主体、多层次、多行业的应用格局,逐步应用于农业、国土、林业、水利、气象、海洋、环境、减灾、统计、交通、教育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下游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以大模型为首的AI技术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单客户价值量的提升。 信创及数据要素驶入快车道。 今年Q3以来行业信创招标陆续启动,随着国内上游供应链自主可控程度不断提升,信创产业预计2024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根据艾媒咨询,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此外,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驶入快车道。随着国家顶层设计加速构建,数据要素领域的各项布局稳步推进,数据业务发展进入“蝶变”新周期。 2、公司情况 公司位国产GIS龙头企业,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SuperMapGIS软件应用于100多个行业。 1)深耕GIS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打造护城河,G端为主,有望充分受益万亿国债发放。 下游水利行业发展的充分受益者,水利业务市场持续扩张。今年以来公司参与承建的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以全国水利一张图为基础有序汇集融合多源数据,可实现对全国物理流域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和智能化模拟,在流域防洪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上半年公司中标数字孪生三峡模拟仿真引擎项目、三峡集团重庆巫山县智慧水务GIS支撑软件平台采购项目、山东黄河治理保护信息化平台优化升级项目、陕西智慧黄河项目GIS采购等项目,这些标杆项目未来有望继续复制推广。 2)公司是华为顶级合作伙伴,未来有望受益华为链增长。 华为基于鲲鹏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背后均来自超图的GIS基础软件,公司跟华为HMS构建内置地图能力,全力支撑华为HMS的地图能力构建。 3)信创、数据要素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公司作为国产GIS基础软件有望多点开花。 公司多年来积极布局信创业务,跨平台GIS是目前信创的重要支撑技术,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研发和沉淀,技术水平领先全球。SuperMapGIS系列产品不断与其他基础软硬件技术充分融合,支持多种国产操作系统、国产CPU、国产数据库,并获得信创基础软硬件专项研发基金支持。信创业务预期加速,对公司业绩形成愈发显著的影响。数据要素方面,公司持续开发空间数据治理工具,为行业提供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关联、数据转换、数据建模、数据质检以及数据入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赋能空间治理的创新与实践。公司上半年大数据相关合同额同比增长约47%,参与了上海、杭州、郑州、临清、芜湖、张家港、泸州、安康、百色、白银、阜新、武汉、宜昌等多地的大数据项目。 4)进军遥感行业市场,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超图目前已经实现了遥感和GIS的处理+发布一体化、处理+管理一体化、处理+解译一体化、处理+应用一体化,可以实现遥感数据的即产即发,即产即用,即产即译,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公司发布的SuperMapGIS2023新品中,也包括遥感影像处理(专业级)Beta版,今年12月,公司预计将发布遥感影像处理(专业级)正式版,明年还将推出遥感影像处理(企业级)版,遥感GIS一体化,加速从数据到空间智能应用的进程。 5)前三季度业绩高增长,较高增长态势明年有望持续。 公司9月26日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年18.46%—32.40%,明年增长态势有望持续。 3、驱动因素 1)万亿国债发行利好地方水利基建下游需求; 2)信创及数据要素预期加速; 3)遥感新业务以及大模型带来新增客户; 4)华为产业链事件驱动。 4、风险因素 下游需求及付费能力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学大教育(000526.SZ) ◆ 顾熹闽 ◆ 社服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自2021年双减政策以来,K12教培行业供给显著出清。根据2022年10月28日教育部部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汇报的数据,K-9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来的12.4万个压减至4932个,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263个压减至34个,压减率87.1%。伴随10月15日《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预计K12行业非合规供给将进一步实现出清。 2、公司情况 公司深耕个性化教育,是国内一对一教育辅导模式与体系的开创者,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K12有课外辅导需求的学生,服务模式以“一对一”教学辅导为主。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研资源平台,在“教研+”战略的引领下,持续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公司建立了强大的跨境业务管理体系,通过自主开发的PPTS业务管理系统、BI业务分析等系统,全面管理全国学习中心的日常教学和运营。 3、驱动因素 1)需求增长确定性强:高中阶段课外培训需求刚性,且政策相对友善,叠加当前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职普融通等政策驱动,23-25年高考报名人数有望持续增长,公司收入端增长确定性强。 2)盈利能力改善:双减政策推动行业供给出清,市场份额向存量的合规头部机构集中,有利于公司招生成本下降。1H23公司网点数仅为19年的50%左右,但归母净利恢复至疫情前90%,净利率(7.0%)则超过疫情前(5.5%),未来随着规模效应继续释放,公司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3)新业务加速布局:【职教】目前学大已完成3所中职院校的收购和托管,预计24年开始贡献较多利润,且未来有进一步整合预期。【复读&艺考】公司针对高考复读、艺考生的全日制服务已开始加速拓展,目前招生进展良好,预计24年开始规模效应将有体现。 4、风险因素 高中阶段教培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比亚迪(002594.SZ) ◆ 石金漫 ◆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汽车消费依然亮眼。在汽车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进入尾声之际,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61万辆,环比增长9.5%。据乘联会预估,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202万辆,环比+0.1%,同比+9.5%,其中新能源零售75万辆左右,环比+0.9%,同比+34.6%,渗透率约37.1%。“金九银十”过后,车市将进入年底冲量阶段,销量增势有望得到延续,预计在终端销量维持良好表现的背景下,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优质客户资源的公司有望取得更加亮眼的销量及业绩表现。 汽车及相关产业链消费鼓励政策不断。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汽车后市场相关维修、配件、赛事、营地、文化、金融等重点环节、关键领域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我们认为其重要意义就是完善汽车消费链条,促进汽车消费。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汽车全生命周期角度去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2、公司情况 随着仰望U8产品的上市发布,由海洋、王朝、方程豹、仰望、腾势组成的比亚迪品牌矩阵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面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今年以来,公司先后发布高端品牌仰望和方程豹,售价109.8万元的仰望u8及将于近期上市的豹5助力公司冲击高端豪华SUV市场。腾势品牌产品矩阵持续扩充,202年前三季度,腾势品牌累计销量9.26万辆。比亚迪销量持续走强,叠加高端车型的陆续上市,预计公司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Q4月均销量将达到30.68万辆。 全球化战略不断推进。泰国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此外,公司将在巴西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建立客车工厂+乘用车工厂+电池工厂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当前,公司新能源汽车凭借出色的性能和驾乘体验,获得巴西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规模优势凸显,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3Q3公司单车归母净利 1.17 万元,环比提升2909元,借助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出口占比(Q3出口7.1万辆,环比+99%)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比、环比都继续提升,预计Q4及全年单车盈利仍维持1万+。 3、驱动因素 1)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突破; 2)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技术输出稳步推进。 4、风险因素 1)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2)产品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金黄金(600489.SH) ◆ 华立 ◆ 有色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美国9月CPI同比上升3.7%,高于预期的3.6%;但核心CPI同比上升4.1%,符合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在年内大概率将不再加息。在此前美国国债供应与需求不匹配不断推升国债收益率,使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已处于近16年以来高位,高国债收益率将抑制美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胀水平,使美联储不需再额外加息,多位美联储官员转鸽。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明年大概率进入降息周期,处于历史高位的美国债利率未来下行可能性较大,将驱动黄金价格上涨。且逆全球化环境下巴以冲突等风险事件增多,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配置价值提升,金价易涨难跌。 2、公司情况 国内唯一金矿央企,黄金资源丰富。公司是我国黄金行业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金矿采选加工企业。截止2021年年底,公司保有资源储量金金属量510.5吨,拥有黄金矿山33座,其中在产黄金矿山27座,年产矿产金20吨左右。此外,公司2020年收购内蒙古矿业90%股权,内蒙古矿业保有铜金属量约233万吨,钼金属量约55万吨,使公司总体保有资源储量铜金属量237万吨,在产铜矿山4座、钼矿山1座,年产铜精矿8万吨,钼精矿6000吨。 国企改革加速,集团资产注入预期强,公司成长可期。国企改革公司聚焦重点攻坚,推进制度改革与深化亏损治理,在2020年推出股权激励,明确公司利润、ROE与行业排名的考核目标。公司母公司中国黄金集团此前遵照非同业竞争的有关承诺,按计划分期分批通过各种形式向公司注入企业27家,并还将继续将境内黄金资源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平台,以及通过孵化注资。5月底公司拟以协议收购方式收购控股股东黄金集团持有的莱州中金100%股权和黄金集团对莱州中金的债权,间接收购拥有黄金资源量373吨的纱岭金矿。在国企改革加速以及金价上涨提黄金企业盈利能力的情况下,集团对上市公司的黄金资产注入有望加快,将提升公司的成长属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28.58、32.98、38.97亿元。对应公司2023-2025年PE为19x、16x、14x。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即将结束,市场降息预期升温,黄金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黄金价格上涨,公司国企改革加速提升成长性,公司价值有望重塑,给予“推荐”评级。 3、驱动因素 黄金价格上涨;集团资产注入。 4、风险因素 美联储加息超预期;金铜价格大幅下跌。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银河证券】2023年10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9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8月十大金股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3年10月3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2023年11月投资组合报告:黎明正在临近,修复行情有望开启》 分析师: 蔡芳媛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7110001 甄唯萱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50002 刘来珍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3040001 张一纬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10001 顾熹闽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70001 石金漫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2 华立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6080004 赵良毕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3 任文坡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80001 吴砚靖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70001 潘玮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1070002 评级体系: 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预计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预计低于基准指数。 公司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预计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预计低于基准指数。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两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另一为“中国银河宏观”)。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2022年6月1日-2023年10月31日 金股组合收益率7.80% 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率20.48% 策略 ◆ 蔡芳媛 ◆ 策略分析师 2023年10月A股略有上涨。截至 10月 27日,本月上证指数下跌 2.98%,深证成指下跌3.35%,创业板指下跌 3.69%。板块方面汽车、电子、生物医药表现较好。本月北向资金净流出376.36亿元,投资者情绪尚未修复。 三季度我国经济温和改善,有望超额实现全年5%经济增长目标。三季度GDP增速温和改善,9月出现结构性好转。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达到5.2%,三季度增长4.9%,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整体来看,经济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但是需求端的修复仍有待观察,地产段偏弱格局短期仍将持续,逆周期调节的政策仍需持续发力,进一步支持经济运行改善。海外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黄金的避险属性凸显。伴随国内经济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市场预期有望改善,基本面边际回暖为修复行情提供支撑。 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看好11月的修复行情。随着基本面回暖+政策利好等积极因素不断积累,A股市场有望迎来转机,积极乐观的看好11月A股行情。具体支撑来自几个方面:1)国内宏观政策预期向好,市场对国内中长期的担忧边际减缓,建议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预期;2)中美经贸改善预期升温,外围风险有望延缓;3)资金方面,货币政策延续宽松+财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保持资金面的稳定。具有长期增长动能的行业可创造稳健的业绩,好业绩是不褪色的投资理念。受益于政策利好+经济修复利好的板块是11月配置主要方向。投资策略应当聚焦受益于政策助力板块里的低估值价值股+成长型价值股。11月我们建议战略性布局消费、科技、券商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风险提示:1)海外加息超预期风险;2)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3)市场情绪不稳定风险;4)地缘政治风险。 十大金股 中煤能源(601898.SH) ◆ 潘玮 ◆ 煤炭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2023年,行业供给稳中有增,经济刺激措施、地产支持政策等仍有望提升上游需求,维持煤炭板块景气度;随着我国对央企国企的政策引导不断释放及加快落地,作为央企国企市值占比超9成的煤炭行业,有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背景下迎来价值重估;主流煤企分红比例逐年提升,行业现金牛属性显著,盈利+高分红双轮驱动,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2、公司情况 中煤能源是大型能源央企,是中煤集团于2006年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截至2022年底,集团直接持有57.36%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公司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在山西、内蒙古及陕西,2022年公司煤炭资源量达268.6亿吨,证实储量达140亿吨,均位列上市公司的第二位;公司长协煤比例高,在煤价波动的背景下,盈利稳定性较好;除煤炭主业,公司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链,产品包括烯烃、尿素、甲醇、硝铵,拥有煤化一体带来的成本优势。 3、驱动因素 公司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储量位列行业第二,仅次于中国神华,以动力煤为主(占总储量88.9%),产能规模也位于前列,长协煤销售比例达90%,盈利确定性与稳定性较强;内生+外延式扩张打开公司中长期成长空间:在建矿井陆续投产释放产能,部分煤矿核增产能同时贡献产量,中煤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承诺2028 年 5 月中之前将资源发展公司(集团持股 100%) 和华昱公司(集团持股 60%) 的股权注入中煤能源,集团资产注入预期为公司带来外延式增长;近日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中煤集团拟增持公司A股股份,提振市场信心;三季报显示,3Q23公司归母净利润48.5 亿元,同比/环比-18.5%/+3.7%,煤价下行导致3Q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大海则煤矿产量的持续释放推升3Q煤炭产销量。 4、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及行业下行压力的风险,销售超预期下行的风险,政策调控不确定性的风险。 珀莱雅(603605.SH) ◆ 甄唯萱 ◆ 零售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化妆品行业景气度持续回暖:我国化妆品市场整体处于成长阶段,2022年中国美容个护产品市场达到5318.13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根据欧睿咨询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791.66亿元。2013-2022年复合增速为6.75%,2022年同比增速为-6.38%,世界/美国/日本同期增速为0.66%/8.14%/4.16%。2022年受疫情影响,行业总体增速承压;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与美日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处于高位。总体上说,消费需求增加来源于人们对外表的重视程度增加、对美好形象的精神需求增加。随着美妆自媒体的发展与流行,人们对于化妆品的认识逐渐丰富,渐渐培养护肤化妆习惯,化妆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化妆品行业的经济周期性比较明显,化妆品零售增速与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速变动趋势相近;同时相对于其他商品,人们对化妆品的消费配置对经济下行反应迟缓,对经济复苏反应敏感。从社消数据来看,化妆品类的累计同比增长自2017年开始持续跑赢社消整体表现,在各可选品类中增速走势领先;短期虽有波动(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表现相对承压),但考虑到品类销售数据为限额以上企业经营情况,因此不排除消费需求向海外品牌溢出、向国产头部品牌集中的情形,对于行业整体增速表现不必过分担忧,重点关注头部企业的经营数据;同时观察到自上年末至今年6月化妆品类单月增速已经出现明显的环比改善趋势,7月增速短暂步入负区间,或与6月大促分流销售有关,8月化妆品单月增速已经位列各品类之首位,9月增速再次收窄,10-11月内的“双十一”大促表现值得期待(10月23-24日各大平台的“双十一”活动已经陆续开展)。 2、公司情况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主力推行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生态化发展战略,符合化妆品公司中短期的发展定位,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占率正在逐步提升。①在品牌层面,公司以主品牌珀莱雅为核心,重点打造“红宝石系列”、“双抗系列”、“源力系列”以及“保龄球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更新,同时推出全新单品,打造“大单品”阶梯,同时伴随彩棠(东方时尚美妆)、悦芙媞品牌(年轻美妆)、Off&Relax(中高端洗护)等子品牌,形成品牌矩阵,覆盖更多年龄阶层、消费水平的客户,在各细分领域可以形成差异化竞争;②在品类层面,一方面公司提供包括护肤类、洁肤类、彩妆类、洗护类等各类产品,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基于日益成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珀莱雅品牌对现有大单品进行升级和品类拓展,并推出全新系列大单品,持续夯实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保龄球蓝瓶、双抗面膜等核心大单品行业地位;在成分、配方及包材上对红宝石面霜和小夜灯眼霜进行升级,推出2.0、3.0版本;着力打造保龄球VC橘瓶、源力面霜、源力面膜、云朵防晒等全新大单品,彩妆领域彩棠“三色修容盘”和“双拼高光盘”持续保持高光类目优势,各大单品销售数据持续亮眼;③在渠道层面,公司采取线下、线上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下渠道主要通过经销商的模式运营,包括化妆品专营店、商超、单品牌店等,线上主要通过直营、分销模式进行运营,涉及天猫、淘宝、抖音、唯品会、京东、拼多多等诸多电商品牌,目前公司的线下渠道发展平稳,线上渠道贡献主要的增量并成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2年全年线上渠道营收占比达到90.65%,同比增长47.50%,增速维持在高位区间。 公司的估值吸引力:公司自2017年11月15日上市至今(2023年10月),公司股价上涨超过800%,其中PE涨幅超过70%,净利涨幅近200%,表现均明显优于行业内均值水平。参照海外成熟公司品牌的发展情况,市场对于化妆品行业公司存在“非理性”信任;如果当地化妆品行业发展向好,且公司规模扩张优于行业,出现市占率的提升,如果业绩增长放缓是暂时现象或是外力影响,公司可以迅速调整自身经营,未来可以出现业绩增速的改善,那么市场会给予公司较高的估值溢价。珀莱雅最新PE(TTM)为37-40X,2023年年初至今的PE均值水平为56X,参照亚太两家公司(资生堂、太平洋爱茉莉)的PE上限来看,公司的PE估值上限应该为69-94X,极限最高值可达到112X,由此尽管公司的估值水平尚处于高位区间,但仍未触及天花板,存在上行机遇。 3、驱动因素 行业层面:①产品定位方面,我国化妆品市场以大众市场为主的格局主要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有关,并且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高端市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公司未来产品的价格带存在提升空间;②产品品类方面,由于养成护肤习惯后消费者对护肤品的使用频次和需求稳定,因而护肤品占据化妆品市场的主要部分,而彩妆市场的快速增长则受益于基数较小和自媒体(如小红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对化妆技术和产品的普及,各类产品的普及度均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公司层面:①经营业绩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49亿元,同比增长3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50.60%。此外,结合前期公司发布的“双十一”、“三八”、“618”战报可以看出公司线上销售表现持续突出,其中主品牌珀莱雅在天猫、抖音、京东等主流平台均有优异表现,双抗精华、早C晚A组合、红宝石面霜、双抗面膜、源力精华、红宝石精华等明星单品销售亮眼,彩妆品牌“彩棠”在天猫、抖音同样表现不俗,修容、高光、遮瑕等明星爆品斩获佳绩,关注头皮健康的洗护类OR增长亮眼。对应可以看出公司整体发展势头向好,业绩实现稳定增长。通过构建新国货化妆品产业平台,在化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持续发力,旗下自有品牌已覆盖大众精致护肤、彩妆、高功效护肤等美妆领域,同时加快了在线上销售渠道的布局,提升了产品的销量。此外,公司还完善了大单品矩阵,从精华品类延展至面霜、眼霜品类,从抗老功效延展至修护功效,抢占用户心智,从而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增强品牌粘性;近期各平台“双十一”大促活动现已预热,公司旗下的大单品销售表现值得期待;②股权激励方面,公司主要针对公司(含分、子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提出针对2022-2024年的营收与净利业绩考核预期,此次股票激励计划将有助于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同时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实现核心团队个人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的结合,对公司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合力。 4、风险因素 行业层面:化妆品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其中包括本土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之间的竞争,以及各渠道(线下门店、线上渠道)之间的洗牌和调整。 公司自身:募投新项目可能孵化不成功的风险。 迎驾贡酒(603198.SH) ◆ 刘来珍 ◆ 食饮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白酒行业中秋国庆旺季供需平稳、平淡,旺季结束后多数酒企全年任务进度接近尾声。11月各家酒企陆续开始制定明年任务目标,板块行情逐步打入明年增长预期。考虑今年渠道承压,当前时点尚未看到行业需求明显改善,我们预期明年行业整体增长基调相对平缓,因此11月推荐有个股α的标的。此外,白酒板块现阶段对于有关于宏观经济的刺激政策也较为敏感,我们预期11月板块也将受到经济数据边际好转、前期政策效果显现或新出政策的提振。 2、公司情况 迎驾贡酒是徽酒板块的成长型标的,具备α,核心逻辑是产品周期驱动,洞藏系列经过多年运作自2020年以来快速放量发展,目前仍在进程中。由于相较于竞品更高的利润、渠道网点扩张以及省内的消费升级力量推动下,预计明年增长趋势持续。该系列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约过半,预期将推动公司明年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推动未来实现百亿营收目标进程。 3、驱动因素 1)Q4打入针对公司明年相对乐观的增长预期; 2)白酒板块受经济数据好转或政策刺激提振。 4、风险因素 1)白酒需求不及预期; 2)库存升高。 中信证券(600030.SH) ◆ 张一纬 ◆ 非银行业分析师 1、行业情况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受疫情防控放开和经济复苏预期改善等因素影响,投资者情绪升温,权益市场边际修复,证券行业展现较大业绩弹性,行业环境整体向好。全面注册制靴子落地,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新阶段,流动性合理充裕背景下,资本市场持续扩容预期显著,竞争格局优化、资本效率提升、成本管控加强推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改善。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降低两融保证金比例等利好政策频频落地,预计未来监管当局仍将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不断强化资本市场投资属性,提升市场活跃度。截止至2023年9月末,A股股基日均成交额及两融余额均小幅回升,其中股基日均成交额1.01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1.19%;两融余额达到1.59亿元,较上年末上升3.28%。 2、公司情况 公司资本实力雄厚,业务布局完善,资格牌照齐全,发展理念贴近时代趋势。多年来,公司业绩维持较快上升趋势,营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116.9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51.0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73%;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42.3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13.1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53%。2023年H1,公司实现营收315亿元,同比下降9.7%;实现归母净利润113.06亿元,同比增长0.98%。分业务来看,受益于全面注册制落地和再融资业务规模增张,2023年H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总收入38.24亿元,同比增加11.38%,实现净收入18.5亿元,同比增加1.39%;受益权益市场边际回暖,公司投资业务收入顺势高增,2023年H1公司司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达 119.05 亿元,同比增加28.95%。 3、驱动因素 乘注册制改革东风,投行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加速,全面注册制落地标志着我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迈入新阶段, 资本市场持续扩容预期显著。公司作为行业内投行业务龙头,2023年H1公司投行业务实现总收入38.24亿元,同比增加11.38%;下半年有望持续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凭借广泛的客户基础和优异的承揽承做能力,投行业务收入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资本实力雄厚,自营风格稳健。公司自营业务坚持自上而下的宏观策略研究,投资组合风格选择着眼于降低组合波动及增强抵御外部宏观因素冲击的能力,自营风格较为稳健。受整体市场下跌影响,2022年公司投资净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合计183.10亿元,同比-22.33%,但自营业务收益排名仍然位列行业第一;2023H1,权益市场边际回暖,公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119.05亿元,同比增长28.95%,未来有望持续展现业绩弹性。 4、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 2)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 3)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 宝丰能源(600989.SH) ◆ 任文坡 ◆ 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聚烯烃行业产能处于快速增长期,进口依存度趋于降低。2022年,国内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2871、3394万吨/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2%、10.9%;产量分别为2438、3014万吨,开工率分别为84.9%、88.8%;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713、3191万吨,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8%、7.5%;进口量分别为1347、293万吨,进口依存度分别为36.3%、9.2%,较2018年分别下降11.1、4.5个百分点。 焦化行业准入标准提高,持续化解过剩产能。2022年我国焦炭产能6.67亿吨/年,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0.8%;产量4.73亿吨,开工率71.0%;表观消费量4.65亿吨,2018-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1%;出口量893万吨。2020年6月,工信部颁布《焦化行业规范条件》,明确进一步加快焦化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焦化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2021年1月,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了《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十四五”期间,根据各地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规划,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双碳”目标下,焦化行业产能审批趋严,同时在减量置换背景下,未来焦化行业有效产能有望下降。 2、公司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是以煤替代石油生产化工产品,具体包括:1)煤制烯烃,即以煤、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2)焦化,即将原煤洗选为精煤,再用精煤进行炼焦生产焦炭;3)精细化工,以煤制烯烃、炼焦业务的副产品生产MTBE、纯苯、工业萘、改质沥青、蒽油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中,煤制烯烃为公司最主要的业务。 新建、扩建项目逐步投产,公司迎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公司不断提高煤炭自给能力。上半年,公司共计核增煤炭产能100万吨/年,其中,马莲台煤矿产能核增40万吨/年至400万吨/年,红四煤矿产能核增60万吨/年至300万吨/年。核增后,公司所属三个在产煤矿煤炭产能820万吨/年,在建丁家梁煤矿产能90万吨/年,所属煤矿煤炭产能合计910万吨/年,公司原料自给能力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化工项目陆续投产。一是2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8月初试生产、9月中上旬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二是宁东三期烯烃项目(除EVA装置外)建成投产。其中,甲醇装置3月底投入试生产,目前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4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已经投入试生产;25万吨/年EVA装置预计10月底建成投产。 积极推进内蒙项目建设,持续巩固煤制烯烃龙头地位。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宝丰拟投资建设“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一期)”。该项目包括3×220万吨/年甲醇、3×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3×50万吨/年聚丙烯、3×55万吨/年聚乙烯等装置,已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含宁东三期烯烃项目在内,公司烯烃总产能将大幅提升至520万吨/年。内蒙项目有望为公司注入新的成长动能,同时将持续巩固公司煤制烯烃龙头地位。 3、驱动因素 在建项目投产贡献业绩、煤价大幅下降、聚烯烃价差提升等。 4、风险因素 煤价大幅上涨的风险,主营产品景气下滑的风险,在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中国移动(600941.SH) ◆ 赵良毕 ◆ 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1)数字经济需求叠加数字要素等政策利好,提速降费政策边际减弱迎来量价齐升,运营商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2)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高股息率核心资产优势突出。 2、公司情况 1)基本面持续改善,营收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 2)CHBN业务全面增长,数字化转型业务成为增收引擎; 3)资本开支增幅趋缓,新基站占比提升; 4)高分红策略推动估值修复,重回高成长属性; 5)在5G建设期向5G应用期转变过程中,大力发展的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3、驱动因素 1)2023三季报披露,全年业绩有望维持高增长; 2)5G应用主题催化等; 3)运营商加大成长属性,转向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并且稳定的成长性有望带来进一步的估值溢价。 4、风险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 2)中美技术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超图软件(300036.SZ) ◆ 吴砚靖 ◆ 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万亿国债提振2G业务下游需求,水利相关领域充分受益。 公司面向政府(ToG)的几个行业,包括水利、气象环保、农业、住建局、大数据局等。10月24日晚间消息,中央财政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主要与水利建设相关,作为水利行业上游厂商的GIS龙头公司将充分受益本轮财政刺激带来的需求提升,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资金问题有望解决,对以2G为主的超图软件直接有利; 今年1至9月,全国水利建设落实投资10750亿元,完成投资860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23年5月,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通知》,指出用3年左右时间,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可以共建共享的数据底板和数字孪生平台,迭代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 遥感应用场景日渐丰富,下游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 伴随遥感应用技术普及与提升,卫星遥感已形成了2G、2B、2C以及特种等多主体、多层次、多行业的应用格局,逐步应用于农业、国土、林业、水利、气象、海洋、环境、减灾、统计、交通、教育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下游需求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以大模型为首的AI技术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单客户价值量的提升。 信创及数据要素驶入快车道。 今年Q3以来行业信创招标陆续启动,随着国内上游供应链自主可控程度不断提升,信创产业预计2024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根据艾媒咨询,得益于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规模将达20961.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37011.3亿元。此外,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驶入快车道。随着国家顶层设计加速构建,数据要素领域的各项布局稳步推进,数据业务发展进入“蝶变”新周期。 2、公司情况 公司位国产GIS龙头企业,历经二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SuperMapGIS软件应用于100多个行业。 1)深耕GIS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打造护城河,G端为主,有望充分受益万亿国债发放。 下游水利行业发展的充分受益者,水利业务市场持续扩张。今年以来公司参与承建的水利部数字孪生平台以全国水利一张图为基础有序汇集融合多源数据,可实现对全国物理流域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和智能化模拟,在流域防洪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上半年公司中标数字孪生三峡模拟仿真引擎项目、三峡集团重庆巫山县智慧水务GIS支撑软件平台采购项目、山东黄河治理保护信息化平台优化升级项目、陕西智慧黄河项目GIS采购等项目,这些标杆项目未来有望继续复制推广。 2)公司是华为顶级合作伙伴,未来有望受益华为链增长。 华为基于鲲鹏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背后均来自超图的GIS基础软件,公司跟华为HMS构建内置地图能力,全力支撑华为HMS的地图能力构建。 3)信创、数据要素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公司作为国产GIS基础软件有望多点开花。 公司多年来积极布局信创业务,跨平台GIS是目前信创的重要支撑技术,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研发和沉淀,技术水平领先全球。SuperMapGIS系列产品不断与其他基础软硬件技术充分融合,支持多种国产操作系统、国产CPU、国产数据库,并获得信创基础软硬件专项研发基金支持。信创业务预期加速,对公司业绩形成愈发显著的影响。数据要素方面,公司持续开发空间数据治理工具,为行业提供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关联、数据转换、数据建模、数据质检以及数据入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赋能空间治理的创新与实践。公司上半年大数据相关合同额同比增长约47%,参与了上海、杭州、郑州、临清、芜湖、张家港、泸州、安康、百色、白银、阜新、武汉、宜昌等多地的大数据项目。 4)进军遥感行业市场,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超图目前已经实现了遥感和GIS的处理+发布一体化、处理+管理一体化、处理+解译一体化、处理+应用一体化,可以实现遥感数据的即产即发,即产即用,即产即译,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公司发布的SuperMapGIS2023新品中,也包括遥感影像处理(专业级)Beta版,今年12月,公司预计将发布遥感影像处理(专业级)正式版,明年还将推出遥感影像处理(企业级)版,遥感GIS一体化,加速从数据到空间智能应用的进程。 5)前三季度业绩高增长,较高增长态势明年有望持续。 公司9月26日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年18.46%—32.40%,明年增长态势有望持续。 3、驱动因素 1)万亿国债发行利好地方水利基建下游需求; 2)信创及数据要素预期加速; 3)遥感新业务以及大模型带来新增客户; 4)华为产业链事件驱动。 4、风险因素 下游需求及付费能力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学大教育(000526.SZ) ◆ 顾熹闽 ◆ 社服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自2021年双减政策以来,K12教培行业供给显著出清。根据2022年10月28日教育部部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汇报的数据,K-9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来的12.4万个压减至4932个,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263个压减至34个,压减率87.1%。伴随10月15日《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预计K12行业非合规供给将进一步实现出清。 2、公司情况 公司深耕个性化教育,是国内一对一教育辅导模式与体系的开创者,主要服务对象为国内K12有课外辅导需求的学生,服务模式以“一对一”教学辅导为主。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研资源平台,在“教研+”战略的引领下,持续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公司建立了强大的跨境业务管理体系,通过自主开发的PPTS业务管理系统、BI业务分析等系统,全面管理全国学习中心的日常教学和运营。 3、驱动因素 1)需求增长确定性强:高中阶段课外培训需求刚性,且政策相对友善,叠加当前扩大高中招生规模、职普融通等政策驱动,23-25年高考报名人数有望持续增长,公司收入端增长确定性强。 2)盈利能力改善:双减政策推动行业供给出清,市场份额向存量的合规头部机构集中,有利于公司招生成本下降。1H23公司网点数仅为19年的50%左右,但归母净利恢复至疫情前90%,净利率(7.0%)则超过疫情前(5.5%),未来随着规模效应继续释放,公司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3)新业务加速布局:【职教】目前学大已完成3所中职院校的收购和托管,预计24年开始贡献较多利润,且未来有进一步整合预期。【复读&艺考】公司针对高考复读、艺考生的全日制服务已开始加速拓展,目前招生进展良好,预计24年开始规模效应将有体现。 4、风险因素 高中阶段教培政策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比亚迪(002594.SZ) ◆ 石金漫 ◆ 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汽车消费依然亮眼。在汽车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进入尾声之际,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61万辆,环比增长9.5%。据乘联会预估,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202万辆,环比+0.1%,同比+9.5%,其中新能源零售75万辆左右,环比+0.9%,同比+34.6%,渗透率约37.1%。“金九银十”过后,车市将进入年底冲量阶段,销量增势有望得到延续,预计在终端销量维持良好表现的背景下,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优质客户资源的公司有望取得更加亮眼的销量及业绩表现。 汽车及相关产业链消费鼓励政策不断。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汽车后市场相关维修、配件、赛事、营地、文化、金融等重点环节、关键领域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我们认为其重要意义就是完善汽车消费链条,促进汽车消费。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汽车全生命周期角度去推进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 2、公司情况 随着仰望U8产品的上市发布,由海洋、王朝、方程豹、仰望、腾势组成的比亚迪品牌矩阵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全面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今年以来,公司先后发布高端品牌仰望和方程豹,售价109.8万元的仰望u8及将于近期上市的豹5助力公司冲击高端豪华SUV市场。腾势品牌产品矩阵持续扩充,202年前三季度,腾势品牌累计销量9.26万辆。比亚迪销量持续走强,叠加高端车型的陆续上市,预计公司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Q4月均销量将达到30.68万辆。 全球化战略不断推进。泰国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的汽车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此外,公司将在巴西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建立客车工厂+乘用车工厂+电池工厂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当前,公司新能源汽车凭借出色的性能和驾乘体验,获得巴西当地消费者的青睐。 规模优势凸显,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3Q3公司单车归母净利 1.17 万元,环比提升2909元,借助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出口占比(Q3出口7.1万辆,环比+99%)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同比、环比都继续提升,预计Q4及全年单车盈利仍维持1万+。 3、驱动因素 1)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突破; 2)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技术输出稳步推进。 4、风险因素 1)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2)产品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金黄金(600489.SH) ◆ 华立 ◆ 有色行业首席分析师 1、行业情况 美国9月CPI同比上升3.7%,高于预期的3.6%;但核心CPI同比上升4.1%,符合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在年内大概率将不再加息。在此前美国国债供应与需求不匹配不断推升国债收益率,使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已处于近16年以来高位,高国债收益率将抑制美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胀水平,使美联储不需再额外加息,多位美联储官员转鸽。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明年大概率进入降息周期,处于历史高位的美国债利率未来下行可能性较大,将驱动黄金价格上涨。且逆全球化环境下巴以冲突等风险事件增多,黄金作为避险资产配置价值提升,金价易涨难跌。 2、公司情况 国内唯一金矿央企,黄金资源丰富。公司是我国黄金行业唯一一家央企控股的金矿采选加工企业。截止2021年年底,公司保有资源储量金金属量510.5吨,拥有黄金矿山33座,其中在产黄金矿山27座,年产矿产金20吨左右。此外,公司2020年收购内蒙古矿业90%股权,内蒙古矿业保有铜金属量约233万吨,钼金属量约55万吨,使公司总体保有资源储量铜金属量237万吨,在产铜矿山4座、钼矿山1座,年产铜精矿8万吨,钼精矿6000吨。 国企改革加速,集团资产注入预期强,公司成长可期。国企改革公司聚焦重点攻坚,推进制度改革与深化亏损治理,在2020年推出股权激励,明确公司利润、ROE与行业排名的考核目标。公司母公司中国黄金集团此前遵照非同业竞争的有关承诺,按计划分期分批通过各种形式向公司注入企业27家,并还将继续将境内黄金资源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平台,以及通过孵化注资。5月底公司拟以协议收购方式收购控股股东黄金集团持有的莱州中金100%股权和黄金集团对莱州中金的债权,间接收购拥有黄金资源量373吨的纱岭金矿。在国企改革加速以及金价上涨提黄金企业盈利能力的情况下,集团对上市公司的黄金资产注入有望加快,将提升公司的成长属性。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28.58、32.98、38.97亿元。对应公司2023-2025年PE为19x、16x、14x。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即将结束,市场降息预期升温,黄金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黄金价格上涨,公司国企改革加速提升成长性,公司价值有望重塑,给予“推荐”评级。 3、驱动因素 黄金价格上涨;集团资产注入。 4、风险因素 美联储加息超预期;金铜价格大幅下跌。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您的客户经理,谢谢! 【银河证券】2023年10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9月十大金股 【银河证券】2023年8月十大金股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3年10月3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2023年11月投资组合报告:黎明正在临近,修复行情有望开启》 分析师: 蔡芳媛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7110001 甄唯萱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50002 刘来珍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3040001 张一纬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10001 顾熹闽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70001 石金漫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2 华立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6080004 赵良毕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2030003 任文坡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80001 吴砚靖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9070001 潘玮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11070002 评级体系: 行业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行业指数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预计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预计低于基准指数。 公司评级体系 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预计超越基准指数平均回报。 中性:预计与基准指数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预计低于基准指数。 法律申明: 本公众订阅号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证券”)研究院依法设立、运营的唯两个研究官方订阅号之一(另一为“中国银河宏观”)。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名义注册的,或含有“银河研究”,或含有与银河研究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银河研究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银河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银河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订阅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订阅号内转载,本订阅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银河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银河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订阅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订阅人做参考之用,订阅人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订阅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并不构成对订阅人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银河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订阅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订阅人需自行承担依据订阅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结果及预测结论,会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院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做出更改,敬请订阅者密切关注后续研究报告的最新相关结论。 本订阅号所转发的研究报告,均只代表银河证券研究院的观点。本订阅号不保证银河证券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给出与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研报结论不同甚至相反的投资意见,敬请订阅者留意。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银河证券客户中的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银河证券所有,银河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银河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