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中银宏观:特别国债点评兼评9月财政数据】增量工具终落地,“稳增长”决心明确

【中银宏观:特别国债点评兼评9月财政数据】增量工具终落地,“稳增长”决心明确

作者:微信公众号【朱启兵宏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特别国债点评兼评9月财政数据】增量工具终落地,“稳增长”决心明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财政“增量工具”终于落地,有望稳定市场预期,助力经济稳步修复。因此,我们上调全年GDP增速至5.3%。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以“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增发以后,本年度全国财政赤字率政府预期目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高于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后3.6%的预期目标水平,财政“稳增长”决心明确。 在报告《如何看待“化债”及“稳增长”之间的关系》中,我们曾指出,当前财政政策兼顾“稳增长”及“化债”,“为维持这一‘并重思维’,后续财政政策的增量补充仍有必要,且有超预期的可能性”, 9月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均仍呈现“减收增支”,财政“增量工具”终于落地,有望稳定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方式上,此次增发的国债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旨在增强地方财政年内乃至明年的“办事能力”。资金投向方面,“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即城乡社区、农林水等基建领域;截至9月,公共财政预算已连续2个月向相关领域加速支出,预计有望拉动年内乃至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助力经济稳步修复。因此,我们上调全年GDP增速至5.3%。 风险提示:海外衰退风险;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特别国债终落地,财政 “稳增长”决心明确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将在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以“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增发以后,本年度全国财政赤字率政府预期目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高于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后3.6%的预期目标水平,财政“稳增长”决心明确。 在报告《如何看待“化债”及“稳增长”之间的关系》中,我们曾指出,当前财政政策兼顾“稳增长”及“化债”,“为维持这一‘并重思维’,后续财政政策的增量补充仍有必要,且有超预期的可能性”, 9月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均仍呈现“减收增支”,财政“增量工具”终于落地,有望稳定市场预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方式上,此次增发的国债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旨在增强地方财政年内乃至明年的“办事能力”。资金投向方面,“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即城乡社区、农林水等基建领域;截至9月,公共财政预算已连续2个月向相关领域加速支出,预计有望拉动年内乃至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助力经济稳步修复。因此,我们上调全年GDP增速至5.3%。 公共财政收入仍较弱势 同日,财政部发布数据,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713.0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较1-8月,下同)继续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886.0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继续收窄1.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90827.0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继续收窄1.5个百分点。 单月数据方面,9月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4917.0亿元,同比下降1.3%,降幅较8月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当月税收收入实现11220.0亿元,同比增长0.9 %,增速较8月改善3.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规模为3697.0亿元,同比下降7.4%,降幅较8月明显收窄7.6个百分点。 受益于“双节”假期,9月公共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均有改善。居民消费回暖是税收收入改善的主要助力,9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较8月加快0.9个百分点,餐饮、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也分别加快1.4 和0.9个百分点。当月消费相关税种中,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速分别实现2.0%和35.3%,较上月加快0.1和31.1个百分点,分别拉动税收收入同比增速0.9和3.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除居民消费的季节性回暖外,能源价格也是国内消费税增速加快的重要推动力;9月CPI分项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分项当月同比下降1.10%,降幅较8月继续收窄3.4个百分点。 房地产相关税种改善基础不牢固。9月房产税同比增速实现21.5%,较8月加快0.9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9月契税同比增速转负至-9.9%。9月商品房当月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实现19.8%,降幅仍然较大,地产销售不振使得地产相关税种改善基础不牢固。 公共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加大 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897.0亿元,同比增长3.9%,增幅(较1-8月,下同)继续走扩0.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6666.0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继续走扩0.1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231.0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继续走扩0.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力度继续加大。 单月数据方面,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6515.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8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实现22395.0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较8月收窄2.1个百分点;值得说明的是,季末为财政支出的季节性高点,9月单月同比增速下滑主要受到基数因素影响。 支出结构方面,9月公共财政支出向“产业升级”、“稳增长”倾斜。一方面,9月公共财政向科学技术领域的支出明显加快,当月同比增速实现35.5%,较8月加快52.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公共财政支出向基建领域的倾斜加大,当月向基建领域的支出占比高于8月0.67个百分点,交运、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速分别实现18.6%、8.5%和10.1%,较8月分别加快11.8、0.6和5.3个百分点。基建是全年扩内需的关键抓手,后续政策有望继续为基建投资补充增量资金。 专项债支出仍在加速 1-9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683.0亿元,同比下降15.7%,降幅(较1-8月,下同)继续走扩0.7个百分点。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48.0亿元,同比下降7.9%,增速继续下滑6.7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35635.0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走扩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875.0亿元,同比下降19.8%,降幅继续走扩0.2个百分点。 单月数据方面,9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4388.0亿元,同比下降18.3%,降幅较上月微幅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779.0亿元,同比降幅实现21.3%,降幅较上月微幅收窄0.9个百分点;单月数据微幅改善,但土地收入短板仍较明显。 支出方面,1-9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6368.0亿元,同比下降17.3%,降幅(较1-8月,下同)继续收窄4.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4441.0亿元,同比下降16.0%,降幅收窄4.5个百分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5471.0亿元,同比下降18.7%,降幅较上月收窄1.7个百分点。 单月数据方面,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752.0亿元,同比增长31.5%,增速较8月明显改善46.4个百分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4476.0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明显收窄17.0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与土地收入相关支出的增速均有提速,但前者增幅明显快于后者,专项债支出正在加速发力稳增长。具体到最新一期数据,8月新增专项债向基建投资领域的倾斜更加明显,当月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及市政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规模分别为940.4、581.5和2263.0亿元,较7月分别明显增加672.7、423.1和1544.2亿元,其中,投向市政园区、农林水利领域的专项债规模均为年内最高。 风险提示:海外衰退风险;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作者声明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