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科技】10月手机观察:华为和新机补库需求带动产业链复苏

【华泰科技】10月手机观察:华为和新机补库需求带动产业链复苏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科技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中国手机出货量出现回暖迹象,有望带动产业链基本面改善 经过两年半漫长的智能机调整期,近期产业链在华为mate 60和苹果iPhone 15等新机带动下出现复苏迹象。据BCI周度数据,截至今年第40周(10/8),中国智能机出货量-3% ytd,较上半年(-4%)收窄。自今年第32周(8/13),中国安卓手机周度出货量同比增速开始转正,截至W40连续八周正增长,全年非苹果-3% ytd,苹果+0% ytd,差距在缩小。近期台积电业绩会指出,手机/PC出现早期复苏迹象,新AI功能加持下明年单台手机半导体用量有望提升5%;大立光也看到苹果高端加单需求,指引10/11月收入逐月上升。看好智能机/PC阶段性恢复,建议关注安卓链、苹果链核心标的。 华为发布Mate60系列带动中国手机市场回暖,预计2024年手机大盘微增 据集微网,华为上调今年手机出货目标,有望在2022年2800万台的基础上,增长到4000万台,明年预计达到6000 -7000万台。我们看到:1)华为周度市场份额提升迅速,从第34周(8/21-8/27)的10.3%提升至第40周(10/1-10/8)的19.4%,重回中国市场第一。2)除Mate系列,P/nova/畅享系列发布节奏将成为华为复苏重要影响因素;3)全球650美金以上高端机中,苹果华为份额之和相对稳定,存在竞争关系。华为目前主要在中国大陆销售,阶段性强势或对苹果短期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展望2024年,考虑到新机带动和换机潮,我们预计全球/中国大陆智能机出货量同比增幅2.0%/1.0%。 苹果升级放缓并更多强调“碳中和”,Vison Pro有望接棒手机 苹果今年的主要亮点包括:1)Pro系列高端两款搭载全新的A17芯片;2)Pro Max搭载5倍潜望式长焦镜头;3)Pro系列两款钛合金机身4)静音拨片改成实体按钮;5)Lightning改成USB-C充电口。当前中国区Pro Max的(原色/白色)交付周期为4-5周,其余款式正常供应。我们认为,在手机升级放缓的大背景下,明年年初发布的MR头显设备Vision Pro将有望接棒手机成为消费电子新的增长点。建议积极关注今年仍在升级的相关产业链:Vision Pro和手机组装、钛合金中框、潜望式镜头、全新的染色玻璃等环节。 产业链:价格三季度有望改善,新机拉货驱动基本面触底回升 近期我们看到,在面板、被动元件、存储、部分模组和手机芯片环节,三季度的价格都在温和复苏。我们预计在新机拉货下,手机链业绩下半年有望改善。我们预计华泰覆盖消费电子板块重点上市公司Q3收入同环比(-5.1%/+15.7%),归母净利润同环比(+9.8%/+3.4%)。展望四季度,由于去年部分工厂受疫情影响存在低基数,我们预计产业链同比能够实现收入较快恢复。 整体行情回顾:手机产业链估值近一个月上升3.9% 截至2023年10月20日的近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下跌4.54%,其中CS电子下跌0.72%,跑赢上证指数。行业整体而言,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截至2023年10月20日近一个月下降0.5%;估值方面P/E TTM截至2023年10月20日近一个月上升3.9%至24.80x,2017年初至今市盈率中位数30.80x,目前估值约处于2017年至今22.8%分位(按P/E TTM计算)。 风险提示:海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电子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 正文 中国手机出货量出现回暖迹象,有望带动产业链基本面改善 下半年手机周度出货量同比回暖,苹果/安卓分化显著但差距缩小 下半年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出现回暖迹象。根据BCI周度数据,截至2023年第40周(2023/10/8),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3% YTD。自2023年第32周(2023/8/13),中国手机周度出货量同比增速开始由负转正,国内安卓手机销量已连续8周出现同比正增长,同比出现回暖迹象。 苹果/安卓分化依然显著,但差距正在缩小。分品牌来看,非苹果出货量-3% YTD,苹果出货量0% YTD,安卓/苹果分化依然显著。第30周(7/24-7/30)之后,除了苹果以外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的同比增速开始超过苹果,苹果/安卓分化逐步缩小。 展望全年,华为新品发布恢复有望支撑份额迅速增长 上半年新品发布节奏逐步恢复,支撑华为份额回升。根据IDC统计,2023年第二季度,在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偏弱的环境下,华为的中国手机出货量已进入了前五,国内份额回到了13%,追平小米。IDC认为,二季度华为份额的回升得益于新品发布节奏逐步恢复正常,新品P60系列和折叠屏Mate X3系列表现优异。 下半年,Mate60系列有望驱动份额迅速增长。根据BCI周度数据,自8月29日Mate60系列上线之后第二周(9/4-9/10)华为手机销售79万台,上线后华为周度市场份额提升迅速,从第34周(8/21-8/27)的10.3%提升至第40周(10.2-10.8)的19.4%。 中长期来看,华为份额提升空间广阔。华为品牌曾一度是市占率中国第一(42%,3Q20),全球第二(14%,3Q20)的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年度出货量曾一度达2.4亿台(2019)。受美国限制对华为销售5G芯片影响,华为销量到2022年下降至约3000万台。 除Mate系列,P/nova/畅享系列发布节奏将成为华为复苏的重要影响因素 回顾华为手机的机型,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畅享系列为华为重点推出的四个系列。以上机型定位如下: 1)Mate系列:主打商务旗舰,定位高端旗舰机,多为高端商务人士和专业人士使用,Mate系列全球历史年出货量最高峰达到2,677.2万台(2019年); 2)P系列:主打拍照和时尚的次旗舰机型,定位于年轻消费者群体,全球历史年出货量最高峰达到4,803.9万台(2019年); 3)nova系列:主打颜值和前置美颜拍照,定位于年轻人群; 4)畅享系列:主打性价比,定位于中低端市场。 2015-2022年,四个系列出货量占比由23%逐步攀升至98%,逐步成为华为定位不同人群及价格带的主打机型,是华为手机出货量的重要支撑。受到美国限制对华为销售5G芯片影响,定位最高端的Mate系列出货量占比降幅较大,而定位中低端的nova系列和畅享系列出货量占比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如果华为要实现重返第一,P/nova/畅享系列发布节奏和出货量将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在全球650美金以上高端机中,苹果华为份额之和相对稳定,存在明显竞争关系。根据IDC数据,2015-2022年,在全球650美金以上高端机中,华为和苹果的份额之和在70%附近波动。在中国650美金以上高端机中,华为和苹果的份额之和在90%附近波动,二者存在明显竞争关系。2019年之后,随着华为高端机份额下滑,苹果在全球/中国650美金以上高端机中的出货份额显著提升。 我们的预测:预计全球2023年出货量-5%,2H23有望弱复苏 在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需求持续偏弱的背景下,2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6.8%。我们预计,全球2023年智能手机销量11.5亿,同比下滑5%;中国大陆2023年智能手机销量2.7亿,同比下滑4.0%,较我们于5月28日发布的《5月手机观察:需求偏弱,关注新品》中预测的2023年全球/中国大陆智能机销量持平。随着下半年消费电子行业进入传统旺季,2H23同比有望呈现弱复苏。 关注消费电子回暖带动产业链基本面改善。消费电子传统旺季叠加苹果、华为等新机拉货,预计手机链Q3环比改善明显。面板方面,考虑到旺季备货或将进入尾声,大尺寸面板Q4出货量环比或将下滑,我们预计头部面板厂Q4或将持续推进“动态控产”的经营策略,维持大尺寸面板价格的稳定。被动元件中泛消费品类(MLCC、电感)在手机新机备货以及消费电子温和复苏带动下,继续边际修复。消费需求复苏驱动下,部分消费类半导体设计公司Q3收入同环比改善;制造板块由于产能利用率同比下滑,预计利润同环比承压;设备和零部件Q3收入继续同环比稳健增长。 苹果升级放缓并更多强调“碳中和”,Vison Pro有望接棒手机 苹果今年的主要亮点包括:1)Pro系列高端两款搭载全新的A17芯片;2)Pro Max搭载5倍潜望式长焦镜头;3)Pro系列两款钛合金机身4)静音拨片改成实体按钮;5)Lightning改成USB-C充电口。当前中国区Pro Max的(原色/白色)交付周期为4-5周,其余款式正常供应。我们认为,在手机升级放缓的大背景下,明年年初发布的MR头显设备Vision Pro将有望接棒手机成为消费电子新的增长点。 苹果秋季推出iPhone15系列四款手机(iPhone 15、iPhone 15 Plus、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及两款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9、Apple Watch Ultra 2)。主要亮点包括: 1)Pro系列搭载全新的A17芯片。A17是全球首颗3nm制程的芯片,CPU的核心性能提升最快可达10%,单线程的技术甚至超越部分高性能的桌面级PC。并且苹果的GPU迎来最大的设计更新,采用了6核设计,峰值性能提升最高20%。苹果表示,这次的升级主要是为了三个目标服务:提升性能和能效、运行更为复杂的程序、增加新的渲染功能。其次,A17上所搭载的神经网络引擎,使得在运行机器学习模型时的速度提升最快可以达两倍,每秒可执行最高35万亿次操作。此外,这颗A17上还塞入了一些专用引擎,比如Prores编解码器、用于驱动 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的显示引擎、为流媒体提供高效高质视频体验的专用AV1解码器等等。 2)Pro Max搭载5倍潜望式长焦镜头。在相机方面,iPhone 15基础版配备了四像素传感器和100%对焦像素,其中传感器将每个四像素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两微米像素,实现绝佳的光线捕捉效果,也可以实现快速自动对焦。iPhone 15 Pro搭载3倍长焦摄像头,而iPhone 15 Pro Max提供了120毫米焦距的5倍变焦,为iPhone迄今最长的光学变焦距离。 3)钛合金机身。苹果表示,iPhone 15 Pro系列产品钛金属层内部包裹着由100%再生铝金属制成的全新次级结构,经过全新的热机械工艺处理,通过固态扩散的超高压力让这两种金属结合在一起。借航空级钛金属,使之成为苹果有史以来最轻盈的Pro机型。 4)静音拨片改成实体按钮。iPhone 15 Pro将之前的静音拨键升级为操作按钮,能定制静音模式、相机、手电筒等丰富的功能。 5)USB-C充电口。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lus 两款型号均采用 USB-C 连接器,消费者可以使用同一根电缆为 iPhone、Mac、iPad 和更新的 AirPods Pro(第二代)充电。用户还可以使用 USB-C 连接器直接从 iPhone 为 AirPods 或 Apple Watch 充电。两种型号均支持 MagSafe 和未来的 Qi2 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 PC:降幅收窄,全球出货量Q3同比下降7.6% 根据IDC数据,由于宏观经济弱复苏、消费和商用市场的需求疲软以及IT预算从设备采购转向其他方面,全球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可拆卸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脑)三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7.6%,降幅有所收窄,中国市场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17.8%。展望全年,我们预期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12.7%,2024年同比微增。 智能穿戴:出货量增速迎来拐点,Q2同比增速转正 整体智能穿戴设备方面,根据IDC数据,2017-2022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由1.4亿台增长至4.9亿台,5年CAGR达到29%。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2022年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同比下降了7.7%。IDC预计全球可穿戴出货量将在2023年反弹,整体出货量将突破5亿台,预计同比增长2.4%。IDC认为,耳机、手表在其中将起到主要推动作用。 根据Counterpoint,第二季度智能手表销量同比增长是基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与此同时,第二季度的节假日出行和618电商节也提振了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需求。其中华为智能手表Q2销量实现了58%的同比增长。新推出的Huawei Watch 4和Huawei Watch 4 Pro系列机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同时Huawei Watch GT3系列等老产品仍然销售良好。新推出的Huawei Watch Ultimate也为华为在超高端领域的表现做出了贡献。 根据IDC数据,智能穿戴设备中,耳机二季度出货量也有所回升。根据Canalys,苹果/三星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印度本土厂商boAt同比增长38%,份额升至第三。小米由红米的高性价比产品推动,以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OPPO(包括一加)出货量同比增长25%,位居第五。 行业观察:8月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上升,vivo占出货量首位 中国大陆市场出货情况:8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增4.3%,环比上升5.2% 根据IDC数据,8月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118万部,同比上涨4.3%,环比上升5.2%。先前受宏观经济弱复苏等因素影响,国内换机需求较弱,但当前终端市场已经逐渐复苏。 分品牌来看,8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为vivo、OPPO、荣耀、小米、苹果。其中vivo出货量417.6万,同比上升7.59%,环比上升0.17%,占据出货量首位。 屏幕方面,OLED屏幕占比从7月的59.33%降低到63.93%,各屏幕尺寸占比较7月无明显区别。摄像头方面,平均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数目分别为1.04/2.63个,基本保持稳定。从生物识别方式来看,侧边指纹识别/屏下指纹识别/3D人脸识别占比分别为42.68%/42.55%/12.38%。 全球市场出货情况:3Q23全球出货量仅同比下降1.0% 根据Canalys,3Q2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仅下跌1%,下滑势头有所减缓。三星以20%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苹果以17%的市场份额夺得第二名,小米以14%的份额排名第三,其出货量同比和环比均有所恢复。OPPO(包括OnePlus)以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传音以9%的份额和显著的年度增长率位列前五。此外,华为在中国市场通过Mate系列的新品获得强势复苏。 根据IDC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2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68亿台(同比下降6.8%),降幅收窄(vs 1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4.6%)。分品牌来看,苹果2Q23出货量44.50百万台,同比下降2.0%;三星2Q23出货量53.5百台,同比下降15.1%;小米2Q23出货量30.5百万台,同比下降22.8%;OPPO 2Q23出货量21.0百万台,同比下降15.0%;vivo 2Q23出货量18.2百万台,同比下降26.5%。其中,三星2Q23出货量占比20.0%,排名全市场第一;苹果2Q23出货量占比16.6%,排名第二。 公司业绩:消费电子需求回暖,Q3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手机产业链:新机拉货下,手机链业绩下半年有望改善 近期我们看到,在面板、被动元件、存储、部分模组和手机芯片环节,三季度的价格都在温和复苏。我们预计在新机拉货下,手机链业绩下半年有望改善。我们预计华泰覆盖消费电子板块重点上市公司Q3收入同环比(-5.1%/+15.7%),归母净利润同环比(+9.8%/+3.4%)。展望四季度,由于去年部分工厂受疫情影响存在低基数,我们预计产业链同比能够实现收入较快恢复。 台股公司营收:9月同比降低16.85%,环比上涨34.22% 中国台湾手机产业链上市公司9月营收同比降低16.85%,环比上涨34.22%。我们看到:1)环比来看,美律(MoM:74.3%)、鸿海(MoM:60.0%)、和硕(MoM:48.7%)、臻鼎(MoM:29.3%)等13公司环比增长,顺达(MoM:-17.0%)、可成科技(MoM:-15.6%)、联发科(MoM:-14.6%)、TPK(MoM:-9.1%)等6家公司环比下跌。2)同比来看,玉晶光(YoY:26.7%)、美律(10.5%)、大立光(YoY:9.2%)、和硕(YoY:3.1%)同比增长外,可成科技(YoY:-60.3%)、嘉联益(YoY:-54.5%)、GIS(YoY:-51.5%)等15家公司同比下跌。 行情回顾:板块近一个月小幅回升,估值仍位于17年以来低位 市场:电子板块近一个月跑赢上证指数,成交量/成交金额环比回升 板块行情回顾:板块方面,我们看到截至2023年10月20日的近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下跌4.54%,其中CS电子下跌0.72%,跑赢上证指数。交易方面,截至2023年10月20日的近一个月内电子板块日均成交量63.8亿股,环比上升31.30%;日均成交金额973.5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10.34%。 板块估值分析:行业整体而言,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截至2023年10月20日近一个月下降0.5%;估值方面P/E TTM截至2023年10月20日近一个月上升3.9%至24.80x,2017年初至今市盈率中位数30.80x,目前估值约处于2017年至今22.8%分位(按P/E TTM计算)。 近期行情驱动因素主要包括:1)下游新机拉货动能;2)3Q23业绩边际改善。 风险提示 海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由于电子是一个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产业,海外通胀、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将会影响海外市场对消费电子终端需求,进而影响产业链上游中国厂商的经营情况。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基于2020年5月15日美国BIS宣布加大对华为限制事件,华为产业链或面临新品研发进程受阻、供应链供应受限以及新品需求下滑的风险。同时,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也面临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所导致的需求下滑、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子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子行业创新性强、技术迭代快,新产品的渗透速度直接影响供应链厂商的业绩增速,而创新是否能激发消费需求往往需要市场的检验,因此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关研报 点击查看原报告 研报:《10月手机观察:华为和新机补库需求带动产业链复苏》2023年10月22日 黄乐平 S0570521050001/AUZ066 陈旭东 S0570521070004/BPH392 胡宇舟 S0570523070005/BOB674 黄礼悦 S0570523070007/BRH099 王心怡 S0570122030085/BTB527 于可熠 S0570122120079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 ▲向下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