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信社服|10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前瞻】跟踪出行趋势变化,优选经营效能领先龙头

【国信社服|10月投资策略暨三季报前瞻】跟踪出行趋势变化,优选经营效能领先龙头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仔看消费】/ 发布时间:2023-10-1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1日 报告名称:《国信证券-社会服务行业10月投资策略-跟踪出行趋势变化,优选经营效能领先龙头》 证券分析师:曾光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1040003 证券分析师:钟潇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3100003 证券分析师:张鲁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120002 10月观点 维持“超配”评级。目前消费仍然处于渐进复苏,且四季度系旅游淡季,出行链整体贝塔趋势仍待跟踪,但目前板块整体估值也已逐渐反映悲观预期。我们建议三条主线配置选股:1、产品迭代领先且经营效能提升的公司;2、国企改革背景下有业绩释放能力的公司;3、顺势而为静待经济企稳β属性强的公司。立足未来 3-6 个月,兼顾业绩确定性、复苏次序、政策预期、主题投资、估值水平等,优选中国中免、海底捞、北京人力、东方甄选、同庆楼、学大教育、携程集团-S、百胜中国、华住集团-S、行动教育、海南机场、同程旅行、王府井、峨眉山 A、中教控股、宋城演艺、米奥会展、三特索道、君亭酒店、黄山旅游、广州酒家、海伦司、天目湖、九毛九、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科锐国际、BOSS 直聘、传智教育、中青旅、奈雪的茶等。 三季报板块前瞻 2023Q3VS2019Q3,预计过去三年供给扩容和效率提升的公司(如部分酒店、餐饮龙头)净利润增长相对领先;受益于在线化渗透率提升等,预计港股在线旅游龙头三季度保持良好增长;预计部分自然景区公司三季度业绩较疫前恢复节奏环比有所放缓(2019Q3 高基数及旺季接待瓶颈等)。预计北京人力主业经营业绩同比仍保持良好增长。 行情复盘 9 月社服板块下跌 3.5%,跑输大盘 1.5pct,部分投资者对四季度及明年出行预期相对谨慎。个股方面:学大教育领涨,预计系暑期线下培训回暖&外盘资金溢出;长白山、黄山旅游等因经营数据良好涨幅居前。 免税 中秋国庆海南免税销售表现平稳,日均销售(1.7 亿元)与客单价(7824 万元)与五一基本持平。中国中免披露业绩快报:2023Q3 收入149.79 亿元/+28%,归母净利润 13.33 亿元/+93%,单季收入环比持平,毛利率改善,预计机场租金增加影响 Q3 归母净利润环比表现。9 月 4 日中免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二期试营业;DFS 计划与申亚合作于 2026 年前建成海南三亚首个世界级七星奢侈品和休闲娱乐胜地—亚龙湾项目。 酒店 据 STR 数据,9 月第 1/2/3 周国内酒店 RevPAR 较 2019 年各+10.2%/-5.8%/+12.0%,其中研学游、演唱会、展会等带动下,9 月酒店经营数据阶段良好。中秋国庆假期,龙头 RevPAR 较 2019 年较快增长,但预计恢复度较五一有所回落;其中华住入住率基本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旅游 假期 8 天,国内游客流和收入按可比口径恢复至 2019 年的 104%/102%,略低于文旅部 9 月底预测;估算人均消费恢复约 98%,环比五一恢复提速;全国口岸出入境客流恢复 85%,出入境航班恢复接近 6 成。 餐饮 8 月餐饮行业收入同增 12.4%,增长平稳;海底捞中秋国庆假期整体门店翻台率达到 5 次/天以上,恢复至 19 年同期的 90%左右,表现领先。锅圈食品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 年收入 72 亿元,归母净利润 2.3 亿元,加盟近万店。 风险提示 自然灾害、疫情、政治等系统风险;政策风险;收购低于预期等。 10月观点 维持板块“超配”评级。整体来看,消费仍然处于渐进复苏,且四季度国内多数区域系旅游淡季,出行链整体贝塔趋势仍待跟踪,但目前板块整体估值也已逐渐反映悲观预期。我们建议三条主线配置选股:1、产品迭代领先且经营效能提升的公司;2、国企改革背景下有业绩释放能力的公司;3、顺势而为静待经济企稳β属性强的公司。立足未来 3-6 个月,兼顾业绩确定性、复苏次序、政策预期、主题投资、估值水平等,优选中国中免、海底捞、北京人力、东方甄选、同庆楼、学大教育、携程集团-S、百胜中国、华住集团-S、行动教育、海南机场、同程旅行、王府井、峨眉山 A、中教控股、宋城演艺、米奥会展、三特索道、君亭酒店、黄山旅游、广州酒家、海伦司、天目湖、九毛九、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科锐国际、BOSS 直聘、传智教育、中青旅、奈雪的茶等。 三季报业绩前瞻:供给扩容和效率优化助成长 结合公司业绩预告及我们对行业和公司的跟踪,我们预计社服行业重点公司三季报前瞻如下表所示。2023Q3VS2019Q3,供给扩容和效率优化的公司,其归母净利润较疫前增长相对领先(如部分酒店、餐饮龙头等),但部分酒店因处于扩张或投入期,利润表现阶段受影响。受益于在线化渗透率提升和经营效率改善,预计港股在线旅游龙头三季度暑期旺季有望较 2019 年同期录得良好增长。同时,大部分景区公司在疫情前暑期旺季高基数背景下增长预计相对上半年放缓。此外,北京人力等预计同比保持良好增长。业绩前瞻仅系初步跟踪预判,供参考。 复盘:9 月板块跑输大盘,教育个股相对领先 9 月社服板块下降 3.5%,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5pct。 9 月社服板块整体下降 3.5%,跑输大盘 1.5pct。9 月本系出行淡季,出行数据,且往后看 Q4 休闲旅游淡季下,商务需求对出行链影响更直接,即出行链与经济恢复更为挂钩,板块整体预期相对悲观,跑输大盘。 教育个股表现突出,出行链经营数据验证良好的个股领涨。9 月教育个股领涨,经营数据验证良好的出行链个股也相对突出,其中涨幅 TOP10:学大教育、百胜中国、西安旅游、曲江文旅、传智教育、长白山、BOSS 直聘-W、黄山旅游、*ST凯撒、云南旅游;跌幅 TOP10:锋尚文化、美吉姆、携程集团-S、中公教育、华天酒店、呷哺呷哺、君亭酒店、奈雪的茶、九毛九、海伦司。其中教育个股领涨,主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辟谣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暑期线下培训开始呈现回补性消费、龙头公司通过各种转型已经逐步走出业绩低谷等综合影响下,美股 K12 培训龙头大涨,也带动 A 股教育板块活跃。此外暑期西安旅游市场相对火热,相关个股领涨。此外,黄山旅游披露 1-8 月经营数据,暑期接待游客较 2019 年 7-8 月增32%,旺季高基数下增长较可观,股价表现也较为突出。相对而言,携程集团中报业绩表现靓丽,但仍大幅回调,主要系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预期已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市场担忧业绩增速改善最快阶段已过。从出行链看,权重股仍然磨底,未来需要关注消费板块 Beta 预期变化。 子行业:双节表现平稳,跟踪后续出行态势 免税:海南离岛免税延续平稳态势,中免发布三季度业绩快报 海南免税:假期海南进出岛人数高位运行,离岛免税销售平稳 今年中秋国庆,海南进出岛客流保持高位,机场日均客流高于疫前和 2021 年国庆,与五一基本相当。三亚凤凰机场和海口美兰机场客流较 2019 年各增长 17%、25%,超过疫情前水平,日均客流高于 2021 年国庆,与今年五一日均客流基本相当(三亚日均客流略低于五一,海口略高于五一)。 但是,由于消费整体渐进复苏影响,海南免税销售额表现仍相对平稳,客单价稳定,进店购物人次相对低于 2021 年国庆。今年中秋国庆 8 天假期,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 13.3 亿元/+117%;日均销售额约 1.7 亿元,较今年五一降5.9%,较 2021 年国庆下降 20.8%(按 2021 年国庆 14.7 亿计算)。免税购物人数17 万人次/+143%;日均购物人数约 2.1 万人次,较今年五一下降 2.5%,较 2021年国庆下降 17.4%。客单价 7824 万元,较今年五一下降 3.4%,较 2021 年国庆下降 4.2%。 总体来看,由于补偿性消费需求差异,今年整体服务体验类消费恢复相对好于商品实物消费。在整体消费渐进复苏背景下,叠加香化品类自身因素和打击代购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海南旅游购物等消费恢复相对平稳,整体恢复不及机场客流恢复。鉴于此,免税个股今年 3 月以来股价持续调整,也持续反应上述预期。 中国中免发布三季度业绩快报:收入环比持平,单季毛利率持续改善 第三季度中国中免实现收入 149.79 亿元/+27.87%,归母净利润 13.33 亿元/+93.19%(去年同期相对低基数),同比保持较快增长,环比表现相对平稳。 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修复。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修复,分别为 28.75%、32.47%、34.27%,三季度毛利率较一二季度逐步改善。考虑今年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约 5%,在存货先进先出法影响下,香化季度采购周期下,二季度人民币兑美元贬值本身对公司 Q3 采购成本有一定压力,但最终公司毛利率略有提升,侧面说明公司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降低汇率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与此同时,积分政策调整,更精准的定价和营销管理,产品结构的持续调整优化等,预计也有助于其毛利率在各种不利条件下的稳定和提升。 环比趋势来看,公司第三季度收入环比持平,但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 15%,主要系机场免税租金费用增加影响。与二季度相比,今年三季度公司收入环比基本持平,但归母净利润较二季度环比下滑 15%,主要系场租金费用增加影响。结合此前中免与上海机场等重点机场租金协议情况,以上海机场为例,其租金费用与国际客流恢复情况、机场免税店开业面积等直接正相关。由于三季度国际客流恢复比例较二季度有所提升(上海机场国际客流吞吐量恢复从 Q2 的 30-40%左右提升至 Q3 的 50-60%),开业面积也进一步增加,我们推测公司 Q3 机场费用较 Q2明显增加(具体有待三季度正式报告披露)。 展望后续:1)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海南将逐步进入自身旅游旺季;2)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布局,今年 9 月 7 日三亚机场免税店二期开业(经营面积从 1800 平米增加至近 6000 平米),后续河心岛顶奢项目、海棠湾一期 C栋等今年内有望推出;3)公司积极强化精细化营销管理,价格策略更加多元灵活精准,积极平衡规模和利润增长。未来若整体消费预期逐步改善,其海南销售数据仍有望企稳改善,中线扔有助于推动其全面扩容成长。 今年以来海南免税销售相对平稳,行业短期主要受消费复苏进程、核心品类产品周期变化等贝塔趋势变化影响,建议继续跟踪海南今年 Q4 及明年 Q1 旺季数据经营数据的边际变化、今年底及明年消费复苏预期及潜在市内免税店政策预期。 其他免税资讯: 1、自 4 月 1 日开始实施海南离岛免税“即购即提”“担保即提”,5 个月“即购即提”免税购物金额 14.62 亿元,“担保即提”销售金额 3571 万元。 2、9 月 4 日,cdf 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二期试营业,建筑面积约 5000 ㎡,300+国际品牌入驻。 3、10 月 1 日,DFS 迪斐世宣布将与申亚集团合作,计划于 2026 年前建成海南三亚首个世界级的七星奢侈品零售和休闲娱乐胜地——DFS 迪斐世亚龙湾项目, 预计到 2030 年,该项目每年将吸引超过 1,600 万游客。 韩国免税:8 月韩国免税销售恢复至疫前约 48%,环比略有提升 韩国 8 月免税消费同比下滑 28%,较疫情前恢复 48%,相对承压。2023 年 8 月韩国免税约 62.78 亿元/-27.69%,环比增加 11%,恢复至 2019 年的 48%(韩国人 66%、外国人 44%);其中购物人数同比明显回暖,但客单价同比下降 64%(韩国人+3%,外国人-85%)。累计来看,韩国免税销售额今年 1-8 月仅恢复至疫情前的 49%,仅为其 2021、2022 年同期的 66%、73%,较疫情期间也承压明显。 酒店:9 月出行淡季酒店恢复波动,双节假期龙头恢复超疫情前 9 月出行淡季,酒店恢复有所波动。据 STR 数据,9 月第 1/2/3 周境内酒店 RevPAR较 2019 年同期分别+10.2%/-5.8%/+12.0%,其中研学游、演唱会、展会等带动下,9 月酒店经营数据阶段表现突出。结构上,9 月仍然维持中端酒店恢复领先态势,经济型酒店仍处于渐进修复状态,其中第 3 周高奢、中高端、中端、经济型酒店RevPAR 较 2019 年同期分别+13.0%/+17.9%/+21.9%/-9.4%。 中秋国庆假期内,龙头经营迎小高峰,但预计恢复度相对不及五一。锦江酒店假期前 7 天 RevPAR 为去年同期的两倍,预计约为 2019 年同期的 120-130%;旗下经济型 RevPAR 增幅明显,约为去年同期 2.4 倍,旗下中高端酒店入住率强于经济型酒店。10 月 2 日,全国单日满房的酒店数超 5000 家。华住酒店假期内共接待人次超 734 万,入住率较去年同期增加 18pct,基本恢复至 2019 年水平。君亭旗下酒店双节期间表现均超 2019 年水平,不少门店实现 7 天连续满房,RevPAR 创新高。复星旅文旗下 Club Med 地中海俱乐部中国区度假村总营业同比增加超 90%,超 2019 年约 25%,平均入住率达 90%。其中丽江度假村、黄金海岸度假村、安吉度假村都出现了连续 3-5 天的满房。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营业额超去年同期 4 倍,超过 2019 年约 21%。平均入住率达 90%,最高日超 97%。 整体而言,中秋国庆酒店行业的 RevPAR 恢复呈现小高峰,但相对不及五一,预计与补偿性出游逐步消退相关。同时,今年以来,酒店 RevPAR 上涨呈现两个特征:1、ADR 好于 OCC,代表的整体市场需求依然有待恢复,而 ADR 更多基于疫后供给格局变化;2、酒店的节假日表现更强,家庭出游好于商务出行。中秋十一双节过后,整体四季度商务属性大于旅游属性,预计酒店 RevPAR 变化将更多呈现顺周期。明年伴随供给端逐步回补,供需格局促成的价格上涨或逐步消退,核心关注出行需求边际变化,预计经营效能领先的龙头仍有望表现突出。 演艺:新项目等助推宋城演艺旗下千古情场次超 2019 年同期水平 全国营业性演出客流较疫情前增长超 6 成,“文化+旅游”日益驱动城市客流增长。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各类音乐节、演出活动成为各城市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监测,9 月 29 日至 10 月 6 日,全国营业性演出 44237场,与去年十一假期同比增 227.68%,与 2019 年同比增长 48.95%;票房收入 20.05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 322.14%,与 2019 年同比增长 82.60%;观众人数 1180.35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261.83%,与 2019 年同比增长 61.06%。其中,旅游演艺演出场次 2.14 万场,票房收入 10.31 亿元,观演人次 851.32 万;该类演出票房占比达假期演出市场总量的 51%。 中秋国庆假期,宋城旗下千古情演出场次超 2019 年水平,预计新项目等贡献主要增量。假期 8 天,11 大《千古情》合计演出 338 场,是 2022 年国庆黄金周的384.10%、2019 年国庆黄金周的 125.19%;千古情单日最高上演 59 场,高于 2019年国庆最高的 53 场,但相对略不及今年五一、暑期高峰日(突破 60 场)。总体来看,我们预计西安、上海等新项目推动和桂林项目爬坡成熟综合贡献主要增量(西安、桂林高峰日达 8 场),丽江项目预计表现良好,三亚、杭州项目日均预计不及 2019 年水平,后者预计主要系团客尚未完全恢复等影响。 假期宋城演艺主业恢复良好,考虑公司过去三年运营项目增加,承载扩容,且西安/上海等项目验证公司项目升级改造能力卓越,其后续经营优化和成长表现仍可期。同时,顺应后疫情下行业趋势变化,公司未来国内外轻资产扩张有望逐步构筑新的增长驱动。公司经营复苏提速,轻重扩张皆有期待。 国内游:中秋国庆双节客流量增长平稳,客单价恢复良好 今年中秋国庆 8 天假期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可比口径略超 2019 年同期,创历史新高。根据文化旅游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 8.26 亿人次,按可比口径+71.3%,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增长 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129.5%,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增长 1.5%。整体来看,8 天长假推动下,今年中秋国庆国内旅游出游客流和旅游收入整体创历史新高,但相对略低于文旅部数据中心此前 9 月底预测(此前预计中秋国庆国内出游人次将达8.96 亿人次/+86%,国内旅游收入 7825 亿元/+138%)。 与五一/端午的恢复相比,今年中秋国庆客流量恢复相对更平稳,但 8 天长假下客单价恢复明显提速。今年五一/端午国内出游人次较 2019 年同期各恢复119%/113%,国内游收入各恢复 101%/95%。与之相比,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恢复更平稳(104%),而收入恢复则与五一基本相当(101.5%)。其中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单价 912 元,按可比口径估算恢复 98%,较五一/端午时旅游客单价恢复85%/84%左右明显改善。总体来看,经历了五一出行补偿性需求等的集中释放,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恢复相对更平稳,但 8 天超长假期推动下,中出途出行占比提升和停留时间略有增加,故客单价的恢复相对此前节假日明显提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基本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 人均消费恢复有所改善的原因:中长途占比相对提升,停留时间增长等推动。根据央视网,按中国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9 月 29 日至 10 月 6 日)短途游热度不减,中长途游持续升温。200 公里以内的短途游占比达到 38%;200—500 公里的中等距离出游占比 32%;500 公里以上长途游占比为30%。从游客出游天数上看,3 天及以上的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 60%。同时,中旅院分析今年中秋国庆长途游占比以及出游 3 天及以上人群占比均高于五一。此外,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中旅院跟踪数据住宿、娱乐、康养花费较五一假期各可比增长 3.5%、2.0%、1.0%,除了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居民追求品质生活也有助于人均消费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中线来看,国内旅游出行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本次中秋国庆假期居民出行创历史新高,达 8.26 亿人次,但结合中旅院公开会议分享,其中人均出游次数达 2.42 人次,故国内实际出游人数在 3.4 亿人左右,占国内总人口的比例为 24%,仍有较多人群尚未出游。中线来看,随着人均收入提升和旅游产品的丰富升级,国内旅游出行人数预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从出行目的地看,相比五一,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市场需求更趋多样化、个性化,传统名山大川等热门景区高基数恢复平稳,反向旅游、新型 city walk、夜经济、文化+旅游等表现活跃。 传统一线旅游目的地客流恢复相对平稳。从国内传统一线旅游目的地景区来看,中秋国庆假期峨眉山风景区接待游客 22.83 万人次,同比 2019 年增长59.14%,日均客流增 40%(预计按峨眉山大景区客流口径);实现门票收入2117.73 万元,同比 2019 年增长 14.43%,日均门票收入较 2019 年同期持平。黄山风景区假期 8 天接待游客 19 万余人次,日均接待游客 2.4 万人,同比2022 年增长 65%,估算恢复至 2019 年的 99%。主要系黄山为了保持游客体验,仍维持此前下调后的 3 万人承载上限,但综合来看客流仍已恢复至疫前水平。截至 9 月 30 日,黄山风景区 2023 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历史最高点 350 万,提前 3 个月超过 2019 全年接待量(2019 年系过去多年高点)。与此同时,假期乌镇估算接待游客约 41 万,恢复至 19 年小长假 85%,其中西栅已恢复至 2019 年水平,且乌镇整体营收预计较 2019 年同期增长;古北水镇接待游客约 18 万,恢复至 19 年小长假 73%,预计营收暂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两镇客单价均呈现持续提升趋势。天目湖:原有老项目预计与 2019 年同期(国庆 7 天+中秋 1 天)基本持平,新项目推动下整体收入可比增长 15-20%。三特索道:假期前 7 天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分别较 2019 年国庆黄金周增长15.64%/8.13%,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旅游目的地城市扩容,供给端提升&追求性价比理性消费带动。相比五一热点更加聚焦的情况,十一出游目的地更多元分散。去哪儿数据显示此次长假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较疫情前增长 2 倍,同时经过 3 年发展,小城市旅游服务提升、高星酒店价格相对更便宜,超 50 个城市高星酒店房价低于 500元。涨幅平缓且性价比优势更为突出的高星酒店,成为用户反复比价之后的新选择。湖北为例,假期前 5 日,武汉 A 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220.09 万人次,恢复到 2019 年同期的 90%;而襄阳/荆州 A 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109/47万人次,较 2019 年增长 134%/102%。 城市新型 city walk、夜经济等表现活跃,亚运带动杭州旅游增长突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假期游客在节假日选择商业综合体、文博场馆和历史文化街区者占比高达 20%以上,假期前半段城市旅游休闲街区热度明显高于远程景区热度,东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热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同时,各地积极开发夜经济市场,根据中国联通数据监测,9 月 28 日 18 时至 10 月 6 日 6 时,243 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 1.12 亿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 5.76 万人次,较 2022 年国庆节假期增长 68.7%。双节叠加亚运,假期杭州涉旅消费 193.289 亿,按照可比口径较去年增长 64%,较 2019 年增长 16%。假期三特旗下千岛湖项目实现营收可比口径较 2022 年、2019 年分别增长 52.72%、19.43%。 出境游:全国口岸出入境客流恢复 85%,国际航班恢复略提速 出境游持续向上修复。今年以来,文旅部分三批恢复 138 个 ADS 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旅游和机酒业务,但因受国际航班运力、签证周期等因素影响,出境游渐进修复。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 1181.8 万人次,日均 147.7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2.9 倍,是 2019 年同期的 85.1%。其中,入境 587 万人次,出境 594.8 万人次。预计有望较五一及暑期进一步提速。 国际航班恢复较暑期略提速,出行目的地以亚洲等近程区域为主。航班运力方面,截至 10 月 5 日,双节假期期间国际航班量日均执行量约 1527 班次,恢复至疫情前的 57%(暑期恢复近 5 成)。从出行目的地看,“十一”期间,热门机票目的地仍集中在中国港澳地区及泰国、新加坡、日韩等亚洲国家,其中假期前 7 日,境内赴中国澳门游旅客日均 9.48 万人次,恢复至 2019 同期的 84%;赴港游预计已超疫前水平。同时,根据 10 月 6 日,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旅游总结报告》:“十一”假期,出境游同比增长 8 倍多,增长较快。 赴港澳游在出境游中恢复继续领先。根据《2023 年上半年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从热门目的地来看,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是出境游主要目的地,接待出 境 游 游 客 共 占 比 79.89% 。 1-8 月 赴 港 人 数 分 别 较 2019 年 同 期 恢 复5%/24%/44%/54%/48%/54%/72%/123%,累计恢复 48%。中国澳门游方面,1-8 月赴澳旅客数分别恢复 40%/39%/52%/59%/61%/69%/74%/88%,累计恢复 60%。 博彩:9 月中国澳门博彩收入恢复至 2019 年同期 68% 随着中国澳门入境游客有所恢复,博彩收入逐渐回升。根据中国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局数据,2023 年 9 月中国澳门博彩实现毛收入 149.37 亿澳元,同比+404.2%,环比-13.2%,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 68%,环比-3pct,恢复速度有所放缓。1-9月整体恢复 59%,处于逐步复苏中。 餐饮:8 月餐饮行业收入同比增长 12.4%,锅圈通过港交所聆讯 2023 年 8 月餐饮复苏趋势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8 月餐饮收入当月值 4212 亿元,同比去年增长 12.4%,同比 2019 年增长 9.20%。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1125亿元,同比增长 10.4%,同比 2019 年增长 38.09%。 锅圈:收入增长迅速,净利润扭亏为盈,下沉市场在家餐食产品龙头 根据港交所发布信息显示,10 月 6 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锅圈聚焦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及即配食品),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旗下产品组合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八个类别,合共 710个 SKU,销售的产品中有约 95%为「锅圈食汇」自有品牌产品。锅圈专注于家庭火锅及烧烤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于 2022 年,按零售销售额计,锅圈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按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零售额计,锅圈在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 3.0%。 锅圈收入增长迅速,2022 年实现扭亏为盈。2020 年至 2022 年年度收入分别为29.64 亿元/39.57 亿元(+33.50%)/71.73 亿元(+81.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3 亿元/-4.62 亿元/2.30 亿元。锅圈在 2022 年收入增长亮眼,归母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2023 年前 4 月收入为 20.78 亿元(-3.80%),归母净利润 1.10 亿元/同比扭亏。 线下加盟店接近万店,超 70%门店位于下沉市场。近两年门店扩张迅速,锅圈加盟店总数由截至 2020 年 1 月 1 日的 1,441 家增至截至 2023 年 9 月 26 日的 9978家,包括在直辖市的 703 家门店、在省会城市的 2117 家门店、在地级市的 2820家门店、在县级市的 2667 家门店以及在乡镇的 1671 家门店,超 70%的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紧抓“下沉市场”;此外公司开设 6 家自营店。 锅圈主要收入来源于的加盟商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主要包括火锅烧烤产品。2020年到 2022 年年度收入中售产品销售占比都在 98%及以上,火锅产品所得收入主导,分别占 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总收入的 81.9%/79.7%/75.8%。火锅食材之外,烧烤已经成为锅圈重点发力的第二大品类。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汇率、恶劣天气、重大自然灾害等系统性风险; 国内外疫情反复,出行管控趋严,出行复苏节奏可能低于预期; 国企改革进度、旅游相关政策可能低于预期; 收购整合可能低于预期及商誉减值风险。 国信社服团队 团队简介:17年专业卖方团队,2008-2022年书写连续15次新财富最佳分析团队辉煌。除此之外,常年荣获水晶球、金牛奖、上证报、新浪财经、Wind、21世纪等其它权威评选最佳分析师称号。在大消费领域建立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长期系统性的研究框架,重点龙头公司的财务指标预测和推荐的有效性长期位列第三方机构量化跟踪的最前列。立足精品研究和专业服务,追求自我不断超越,从未止步,与新老朋友一直并肩前行,做最值得信任的研究力量! 曾光: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统筹行业公司部,大消费组组长,直管社会服务及商业零售行业研究,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2006年起从事社会服务业的研究至今已超16年,先后涉足社服、轻工、纺服、零售等行业研究,专注于国内外大消费领域研究,基本面研究造诣深厚,投资机会把脉精准,央视财经频道常驻嘉宾,各大财经平台常邀大消费领域专访分析师,长期受邀为消费类企业提供专业研究顾问支持。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1040003 钟潇:社会服务业联席首席分析师,CFA,2011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重点覆盖社会服务全行业(包括免税、酒店、景区演艺、OTA、出境游、博彩、体育、茶饮等连锁消费)领域研究。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3100003 张鲁:社会服务业分析师,2019年起从事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士,重点覆盖连锁消费业态、人力资源、教育等领域研究。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120002 杨玉莹:社会服务业分析师助理,中央财经大学投资学硕士,2022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协助覆盖酒店、免税、景区演艺、OTA、茶饮连锁消费等领域研究。 白晓琦:社会服务业分析师助理,西南财经大学学士,香港大学硕士,2022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协助覆盖餐饮、人力资源服务、教育等领域研究。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仅面向国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客户。因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不因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可接受本订阅号推送信息的投资者。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光仔看消费)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社会服务行业小组)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国信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信证券研究”及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小组)的官方订阅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使用、复制或传播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国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内容和观点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完整版报告为准。我公司不保证本订阅号所发布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国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国信证券对本订阅号所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担保。本订阅号信息及观点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订阅号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