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 | 周观(2023年第38期) 20231009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如何解读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 | 周观(2023年第38期) 20231009》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观点 ??如何解读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为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5日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经济形势研判方面,会议对国内形势表态较为乐观,由“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改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同时也指出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本次会议表明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宽松基调。总量政策方面,央行表述由“搞好跨周期调节”改为“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新增“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表明央行认为第四季度可能迎来国内经济周期的重要转折点。本次例会再次强调逆周期调节,说明逆周期方向不变。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强调了“持续用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减弱,央行未来将有序降低政策利率,维持货币政策扩张基调。我们认为年内降息降准均有空间,考虑美联储是否会在11月加息尚未确定以及明年1月将进行的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央行降息的具体时机需要谨慎考量。汇率方面,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加强了汇率控制的表述,并延续了前两季度的重要观点。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延续“稳定预期、综合施策”等表述,新增“校正背离”;同时强调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自今年 6 月以离岸人民币汇率一直在 7.3 附近徘徊,而在9月初的外汇自律机制会议上,央行也明确表达了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强烈意愿。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将与国内基本面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数据好转,并与积极的货币政策形成协同作用,市场信心可能会回升,从而有望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双向波动。房地产领域,政策方面加大了关注,侧重于聚焦存量房贷利率调降落地、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再次强调“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等地产政策结构性宽松政策,并持续表明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与前一季度的例会相比,这次的会议更加侧重于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以因地制宜地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9月25日,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已正式生效,客户无需主动申请,各银行将根据不同情形,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客户进行协商确定贷款的执行利率,并进行集中批量调整。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四季度结构性降息和降准均存在空间。往后看,房地产政策密集落地,市场悲观预期边际修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释放,短期内债市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同时,从央行9月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若宽货币政策持续加码,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美国9月新增非农人数大超预期,ISM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10月2日周一, 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制造业数据公布后,分别上破5.15%和4.88%;在非农报告公布后短线飙高,分别上破5.13%和4.89%;本周分别在5.02-5.18%和4.6-4.89%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非农就业数据意外升温,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回升,随着拜登产业政策刺激效应扩散,美国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1)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超预期,劳动力市场韧性犹存。美国9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33.6万人,显著超预期17万人。失业率维持低位3.8%,超预期3.7%。职位空缺数意外反弹,申请失业金人数保持低位。劳动参与率与前值持平62.8%,维持自2020年2月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平均时薪增速持续放缓,同比4.34%。分项来看,其一,服务生产项新增就业涨幅扩大,其中休闲和酒店行业是主要拉动项,主因本月是旅游避暑旺季,美国居民超额储蓄仍未消耗殆尽。零售业和批发业新增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反映出美国居民日常消费支出强劲。其二,建筑业的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降,表明虽然近期房地产市场有回暖迹象,但是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导致居民购买意愿下降,带动建筑业新增就业人数回落。其三,在疫情影响日渐减弱,超额储蓄接近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近期有更多人加入积极求职行列。(2)制造业显露复苏迹象,美国国内消费依旧强劲,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美国9月ISM制造业PMI持续攀升至49,超预期47.7,连续十一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来看,需求侧的内需方面显著升温,主因近期耐用品订单超预期上涨,表明美国国内需求强劲,消费支出依旧火热。供给侧的产出大幅升温,反映自疫情后制造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恢复。就业项小幅降温,主因受近期汽车行业罢工事件影响。物价显著降温,主因近期企业生产水平的稳定恢复,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缺口。库存小幅降温,暗示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制造业有复苏迹象。(3)非制造业PMI与预期持平,增强了美国经济能够“软着陆”的希望。美国9月ISM非制造业PMI小幅降温至53.6,与预期持平。分项来看,需求侧的新订单小幅下降,零售销售额也趋于平稳,表明之前极具韧性的服务业有降温迹象,同时也带动积压订单的增加。物价维持高位不变,反映出持续的工资增长,叠加能源、燃料和运输成本的上行压力、以及材料价格的坚挺导致投入品价格指标无法下行。虽然竞争力量可能抑制了销售价格的膨胀,但是服务提供商成本的持续上升可能导致通胀更长时间处于高位。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触底反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端依旧强劲。劳动力就业市场意外升温,对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有所支撑,给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加息留有空间。截至10月6日,Fedwatch预期11月暂停加息的概率下降至73.4%。展望未来,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仍有通胀二次反弹的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 正文 1. 一周观点 Q1:如何解读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 A1:为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5日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经济形势研判方面,会议对国内形势表态较为乐观,由“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改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同时也指出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 (1)本次会议表明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宽松基调。总量政策方面,央行表述由“搞好跨周期调节”改为“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新增“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表明央行认为第四季度可能迎来国内经济周期的重要转折点。本次例会再次强调逆周期调节,说明逆周期方向不变。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强调了“持续用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减弱,央行未来将有序降低政策利率,维持货币政策扩张基调。我们认为年内降息降准均有空间,考虑美联储是否会在11月加息尚未确定以及明年1月将进行的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央行降息的具体时机需要谨慎考量。 (2)汇率方面,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加强了汇率控制的表述,并延续了前两季度的重要观点。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延续“稳定预期、综合施策”等表述,新增“校正背离”;同时强调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自今年 6 月以离岸人民币汇率一直在 7.3 附近徘徊,而在9月初的外汇自律机制会议上,央行也明确表达了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强烈意愿。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将与国内基本面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数据好转,并与积极的货币政策形成协同作用,市场信心可能会回升,从而有望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双向波动。 (3)房地产领域,政策方面加大了关注,侧重于聚焦存量房贷利率调降落地、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再次强调“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等地产政策结构性宽松政策,并持续表明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与前一季度的例会相比,这次的会议更加侧重于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以因地制宜地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9月25日,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已正式生效,客户无需主动申请,各银行将根据不同情形,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客户进行协商确定贷款的执行利率,并进行集中批量调整。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四季度结构性降息和降准均存在空间。往后看,房地产政策密集落地,市场悲观预期边际修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释放,短期内债市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同时,从央行9月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若宽货币政策持续加码,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Q2:美国9月新增非农人数大超预期,ISM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 ? A2:本周, 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制造业数据公布后,分别上破5.15%和4.88%;在非农报告公布后短线飙高,分别上破5.13%和4.89%;本周分别在5.02-5.18%和4.6-4.89%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非农就业数据意外升温,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回升,随着拜登产业政策刺激效应扩散,美国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 (1)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超预期,劳动力市场韧性犹存。美国9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33.6万人,显著超预期17万人。失业率维持低位3.8%,超预期3.7%。职位空缺数意外反弹,申请失业金人数保持低位。劳动参与率与前值持平62.8%,维持自2020年2月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平均时薪增速持续放缓,同比4.34%。分项来看,其一,服务生产项新增就业涨幅扩大,其中休闲和酒店行业是主要拉动项,主因本月是旅游避暑旺季,美国居民超额储蓄仍未消耗殆尽。零售业和批发业新增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反映出美国居民日常消费支出强劲。其二,建筑业的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降,表明虽然近期房地产市场有回暖迹象,但是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导致居民购买意愿下降,带动建筑业新增就业人数回落。其三,在疫情影响日渐减弱,超额储蓄接近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近期有更多人加入积极求职行列。 (2)制造业显露复苏迹象,美国国内消费依旧强劲,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美国9月ISM制造业PMI持续攀升至49,超预期47.7,连续十一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来看,需求侧的内需方面显著升温,主因近期耐用品订单超预期上涨,表明美国国内需求强劲,消费支出依旧火热。供给侧的产出大幅升温,反映自疫情后制造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恢复。就业项小幅降温,主因受近期汽车行业罢工事件影响。物价显著降温,主因近期企业生产水平的稳定恢复,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缺口。库存小幅降温,暗示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制造业有复苏迹象。 (3)非制造业PMI与预期持平,增强了美国经济能够“软着陆“的希望。美国9月ISM非制造业PMI小幅降温至53.6,与预期持平。分项来看,需求侧的新订单小幅下降,零售销售额也趋于平稳,表明之前极具韧性的服务业有降温迹象,同时也带动积压订单的增加。物价维持高位不变,反映出持续的工资增长,叠加能源、燃料和运输成本的上行压力、以及材料价格的坚挺导致投入品价格指标无法下行。虽然竞争力量可能抑制了销售价格的膨胀,但是服务提供商成本的持续上升可能导致通胀更长时间处于高位。 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触底反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端依旧强劲。劳动力就业市场意外升温,对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有所支撑,给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加息留有空间。截至10月6日,Fedwatch预期11月暂停加息的概率下降至73.4%。展望未来,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仍有通胀二次反弹的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 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2. 国内外数据汇总 2.1 流动性跟踪 2.2 国内外宏观数据跟踪 3. 地方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9月25日-9月29日,下同)一级市场地方债共发行80只,发行金额2029.00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92.49亿元,新增专项债1419.22亿元,再融资债517.28亿元,偿还量2034.95亿元,净融资额-5.95亿元;加权平均招标倍数为7.85;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为市政建设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 本周有13个省市发行地方债,前5大发行总额省市分别为山东省、江西省、云南省、深圳市和重庆市,分别发行345.37亿元、341.76亿元、211.89亿元、201.89亿元和192.78亿元。 3.2 二级市场概况 本周地方债存量38.64万亿元,成交量1725.80亿元,换手率为0.45%。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省份分别为浙江省、安徽省和广东省,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期限分别为10Y、30Y和7Y。 3.2 本月地方债发行计划 3. 信用债市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一级市场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和PPN)共发行189只,总发行量1440.89亿元,总偿还量2952.53亿元,净融资额-1511.64亿元,较上周减少了2361.51亿元 具体来看,本周城投债发行791.80亿元,偿还1083.95亿元,净融资额-292.15亿元;产业债发行649.09亿元,偿还1868.58亿元,净融资额-1219.59亿元。 按照债券类型细分,短融净融资额-1151.80亿元,中票净融资额0.13亿元,企业债净融资额-43.93亿元,公司债净融资额-306.93亿元,定向工具净融资额-9.11亿元。 4.2 发行利率 4.3 二级市场成交概况 4.4 到期收益率 4.5 信用利差 4.6 等级利差 4.7 交易活跃度 本周各券种前五大交易活跃度债券如下表所示: 本周工业行业债券周交易量最大,达2969亿元,其次分别为公用事业、材料、金融、能源和房地产。 4.8 主体评级变动情况 5.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经济内部结构不均衡或致经济走势超 预期下行; (2)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包括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 及地区的物价指数同比都逼近,或超过阶段性高点,由于深层次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 重组等因素,或让市场低估了通胀风险; (3)地缘风险超预期:拜登政权对待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及相应的地缘政治策略虽 皆不同于特朗普政权,但带来的风险却仍可能超预期。 相关报告 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周观(2023年第36期)20230917 近期债市为何出现大幅调整?|周观(2023年第35期)20230910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何意义?|周观(2023年第34期)20230903 2023年9月流动性是否存在压力?|周观(2023年第33期)20230827 免责声明
摘要 观点 ??如何解读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为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5日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经济形势研判方面,会议对国内形势表态较为乐观,由“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改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同时也指出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本次会议表明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宽松基调。总量政策方面,央行表述由“搞好跨周期调节”改为“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新增“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表明央行认为第四季度可能迎来国内经济周期的重要转折点。本次例会再次强调逆周期调节,说明逆周期方向不变。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强调了“持续用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减弱,央行未来将有序降低政策利率,维持货币政策扩张基调。我们认为年内降息降准均有空间,考虑美联储是否会在11月加息尚未确定以及明年1月将进行的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央行降息的具体时机需要谨慎考量。汇率方面,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加强了汇率控制的表述,并延续了前两季度的重要观点。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延续“稳定预期、综合施策”等表述,新增“校正背离”;同时强调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自今年 6 月以离岸人民币汇率一直在 7.3 附近徘徊,而在9月初的外汇自律机制会议上,央行也明确表达了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强烈意愿。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将与国内基本面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数据好转,并与积极的货币政策形成协同作用,市场信心可能会回升,从而有望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双向波动。房地产领域,政策方面加大了关注,侧重于聚焦存量房贷利率调降落地、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再次强调“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等地产政策结构性宽松政策,并持续表明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与前一季度的例会相比,这次的会议更加侧重于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以因地制宜地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9月25日,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已正式生效,客户无需主动申请,各银行将根据不同情形,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客户进行协商确定贷款的执行利率,并进行集中批量调整。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四季度结构性降息和降准均存在空间。往后看,房地产政策密集落地,市场悲观预期边际修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释放,短期内债市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同时,从央行9月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若宽货币政策持续加码,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美国9月新增非农人数大超预期,ISM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10月2日周一, 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制造业数据公布后,分别上破5.15%和4.88%;在非农报告公布后短线飙高,分别上破5.13%和4.89%;本周分别在5.02-5.18%和4.6-4.89%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非农就业数据意外升温,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回升,随着拜登产业政策刺激效应扩散,美国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1)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超预期,劳动力市场韧性犹存。美国9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33.6万人,显著超预期17万人。失业率维持低位3.8%,超预期3.7%。职位空缺数意外反弹,申请失业金人数保持低位。劳动参与率与前值持平62.8%,维持自2020年2月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平均时薪增速持续放缓,同比4.34%。分项来看,其一,服务生产项新增就业涨幅扩大,其中休闲和酒店行业是主要拉动项,主因本月是旅游避暑旺季,美国居民超额储蓄仍未消耗殆尽。零售业和批发业新增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反映出美国居民日常消费支出强劲。其二,建筑业的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降,表明虽然近期房地产市场有回暖迹象,但是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导致居民购买意愿下降,带动建筑业新增就业人数回落。其三,在疫情影响日渐减弱,超额储蓄接近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近期有更多人加入积极求职行列。(2)制造业显露复苏迹象,美国国内消费依旧强劲,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美国9月ISM制造业PMI持续攀升至49,超预期47.7,连续十一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来看,需求侧的内需方面显著升温,主因近期耐用品订单超预期上涨,表明美国国内需求强劲,消费支出依旧火热。供给侧的产出大幅升温,反映自疫情后制造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恢复。就业项小幅降温,主因受近期汽车行业罢工事件影响。物价显著降温,主因近期企业生产水平的稳定恢复,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缺口。库存小幅降温,暗示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制造业有复苏迹象。(3)非制造业PMI与预期持平,增强了美国经济能够“软着陆”的希望。美国9月ISM非制造业PMI小幅降温至53.6,与预期持平。分项来看,需求侧的新订单小幅下降,零售销售额也趋于平稳,表明之前极具韧性的服务业有降温迹象,同时也带动积压订单的增加。物价维持高位不变,反映出持续的工资增长,叠加能源、燃料和运输成本的上行压力、以及材料价格的坚挺导致投入品价格指标无法下行。虽然竞争力量可能抑制了销售价格的膨胀,但是服务提供商成本的持续上升可能导致通胀更长时间处于高位。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触底反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端依旧强劲。劳动力就业市场意外升温,对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有所支撑,给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加息留有空间。截至10月6日,Fedwatch预期11月暂停加息的概率下降至73.4%。展望未来,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仍有通胀二次反弹的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 正文 1. 一周观点 Q1:如何解读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 A1:为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5日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经济形势研判方面,会议对国内形势表态较为乐观,由“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改为“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同时也指出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 (1)本次会议表明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宽松基调。总量政策方面,央行表述由“搞好跨周期调节”改为“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新增“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表明央行认为第四季度可能迎来国内经济周期的重要转折点。本次例会再次强调逆周期调节,说明逆周期方向不变。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强调了“持续用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会减弱,央行未来将有序降低政策利率,维持货币政策扩张基调。我们认为年内降息降准均有空间,考虑美联储是否会在11月加息尚未确定以及明年1月将进行的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央行降息的具体时机需要谨慎考量。 (2)汇率方面,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加强了汇率控制的表述,并延续了前两季度的重要观点。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延续“稳定预期、综合施策”等表述,新增“校正背离”;同时强调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自今年 6 月以离岸人民币汇率一直在 7.3 附近徘徊,而在9月初的外汇自律机制会议上,央行也明确表达了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强烈意愿。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将与国内基本面的表现密切相关。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数据好转,并与积极的货币政策形成协同作用,市场信心可能会回升,从而有望使人民币汇率维持双向波动。 (3)房地产领域,政策方面加大了关注,侧重于聚焦存量房贷利率调降落地、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再次强调“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等地产政策结构性宽松政策,并持续表明加大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和健康发展。与前一季度的例会相比,这次的会议更加侧重于实施差异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以因地制宜地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9月25日,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已正式生效,客户无需主动申请,各银行将根据不同情形,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客户进行协商确定贷款的执行利率,并进行集中批量调整。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四季度结构性降息和降准均存在空间。往后看,房地产政策密集落地,市场悲观预期边际修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释放,短期内债市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同时,从央行9月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若宽货币政策持续加码,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Q2:美国9月新增非农人数大超预期,ISM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升,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 ? A2:本周, 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制造业数据公布后,分别上破5.15%和4.88%;在非农报告公布后短线飙高,分别上破5.13%和4.89%;本周分别在5.02-5.18%和4.6-4.89%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非农就业数据意外升温,劳动力市场韧性十足。制造业连续三个月回升,随着拜登产业政策刺激效应扩散,美国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 (1)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超预期,劳动力市场韧性犹存。美国9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33.6万人,显著超预期17万人。失业率维持低位3.8%,超预期3.7%。职位空缺数意外反弹,申请失业金人数保持低位。劳动参与率与前值持平62.8%,维持自2020年2月疫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平均时薪增速持续放缓,同比4.34%。分项来看,其一,服务生产项新增就业涨幅扩大,其中休闲和酒店行业是主要拉动项,主因本月是旅游避暑旺季,美国居民超额储蓄仍未消耗殆尽。零售业和批发业新增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反映出美国居民日常消费支出强劲。其二,建筑业的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降,表明虽然近期房地产市场有回暖迹象,但是在目前高利率的环境下,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上涨,导致居民购买意愿下降,带动建筑业新增就业人数回落。其三,在疫情影响日渐减弱,超额储蓄接近消耗殆尽的情况下,近期有更多人加入积极求职行列。 (2)制造业显露复苏迹象,美国国内消费依旧强劲,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美国9月ISM制造业PMI持续攀升至49,超预期47.7,连续十一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来看,需求侧的内需方面显著升温,主因近期耐用品订单超预期上涨,表明美国国内需求强劲,消费支出依旧火热。供给侧的产出大幅升温,反映自疫情后制造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恢复。就业项小幅降温,主因受近期汽车行业罢工事件影响。物价显著降温,主因近期企业生产水平的稳定恢复,填补消费者的需求缺口。库存小幅降温,暗示企业对未来销售持乐观态度,制造业有复苏迹象。 (3)非制造业PMI与预期持平,增强了美国经济能够“软着陆“的希望。美国9月ISM非制造业PMI小幅降温至53.6,与预期持平。分项来看,需求侧的新订单小幅下降,零售销售额也趋于平稳,表明之前极具韧性的服务业有降温迹象,同时也带动积压订单的增加。物价维持高位不变,反映出持续的工资增长,叠加能源、燃料和运输成本的上行压力、以及材料价格的坚挺导致投入品价格指标无法下行。虽然竞争力量可能抑制了销售价格的膨胀,但是服务提供商成本的持续上升可能导致通胀更长时间处于高位。 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制造业景气度有望触底反弹。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端依旧强劲。劳动力就业市场意外升温,对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有所支撑,给美联储今年最后一次加息留有空间。截至10月6日,Fedwatch预期11月暂停加息的概率下降至73.4%。展望未来,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仍有通胀二次反弹的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 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2. 国内外数据汇总 2.1 流动性跟踪 2.2 国内外宏观数据跟踪 3. 地方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9月25日-9月29日,下同)一级市场地方债共发行80只,发行金额2029.00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92.49亿元,新增专项债1419.22亿元,再融资债517.28亿元,偿还量2034.95亿元,净融资额-5.95亿元;加权平均招标倍数为7.85;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为市政建设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 本周有13个省市发行地方债,前5大发行总额省市分别为山东省、江西省、云南省、深圳市和重庆市,分别发行345.37亿元、341.76亿元、211.89亿元、201.89亿元和192.78亿元。 3.2 二级市场概况 本周地方债存量38.64万亿元,成交量1725.80亿元,换手率为0.45%。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省份分别为浙江省、安徽省和广东省,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期限分别为10Y、30Y和7Y。 3.2 本月地方债发行计划 3. 信用债市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一级市场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和PPN)共发行189只,总发行量1440.89亿元,总偿还量2952.53亿元,净融资额-1511.64亿元,较上周减少了2361.51亿元 具体来看,本周城投债发行791.80亿元,偿还1083.95亿元,净融资额-292.15亿元;产业债发行649.09亿元,偿还1868.58亿元,净融资额-1219.59亿元。 按照债券类型细分,短融净融资额-1151.80亿元,中票净融资额0.13亿元,企业债净融资额-43.93亿元,公司债净融资额-306.93亿元,定向工具净融资额-9.11亿元。 4.2 发行利率 4.3 二级市场成交概况 4.4 到期收益率 4.5 信用利差 4.6 等级利差 4.7 交易活跃度 本周各券种前五大交易活跃度债券如下表所示: 本周工业行业债券周交易量最大,达2969亿元,其次分别为公用事业、材料、金融、能源和房地产。 4.8 主体评级变动情况 5.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经济内部结构不均衡或致经济走势超 预期下行; (2)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包括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 及地区的物价指数同比都逼近,或超过阶段性高点,由于深层次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 重组等因素,或让市场低估了通胀风险; (3)地缘风险超预期:拜登政权对待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及相应的地缘政治策略虽 皆不同于特朗普政权,但带来的风险却仍可能超预期。 相关报告 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周观(2023年第36期)20230917 近期债市为何出现大幅调整?|周观(2023年第35期)20230910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何意义?|周观(2023年第34期)20230903 2023年9月流动性是否存在压力?|周观(2023年第33期)20230827 免责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