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信社服|中秋国庆双节跟踪点评】假期人均旅游消费恢复提速,目的地城市分散多元

【国信社服|中秋国庆双节跟踪点评】假期人均旅游消费恢复提速,目的地城市分散多元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仔看消费】/ 发布时间:2023-10-0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国信社服|中秋国庆双节跟踪点评】假期人均旅游消费恢复提速,目的地城市分散多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发布日期:2023年10月8日 报告名称:《国信证券-中秋国庆行业快评-假期人均旅游消费恢复提速,目的地城市分散多元》 证券分析师:曾光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1040003 证券分析师:钟潇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3100003 证券分析师:张鲁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120002 核心观点 事项: 2023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后,国家文旅部、各地文旅厅及重点公司陆续披露相关数据。 国信社服观点: 1)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增长平稳,客单价恢复良好。假期8天,国内游客流和收入按可比口径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102%,创历史新高,但略低于文旅部此前9月底预测。其中国内游客流恢复较五一/端午客流量恢复119%/113%相对平稳,但客单价恢复95%,较五一/端午恢复84%左右有所提速,主要系长途游占比提升和停留时间延长所致。 2)出游方式:自驾游、高铁出行较疫前增长领先。假期8天,自驾、铁路客流较2019年增长20%+,增速领先且占主导,航空客流增13%相对次之,且节前机票尾盘价格略有下调。 3)出境游:航班运力渐进修复,出入境客流恢复八五成。假期8天,全国口岸出入境客流恢复85%,略低于国家移民管理局此前9月底预测(90%);国际航班恢复略提速(从暑期恢复近50%提升至57%),中国港澳及亚洲目的地为主。 4)子行业:①景区:假期出游目的地更多元分散,传统名山大川景区日均较2019年同期高基数下基本表现平稳;宋城演艺全国各大千古情演出场次较2019年同期增25%,预计新项目等贡献主要增量。②免税:海南离岛免税相对平稳,假期8天销售金额13.3亿元(海关口径),比2022年同期增长117%;日均销售额约1.7亿元,较今年五一下降5.9%;客单价7824万元,较今年五一下降3.4%。③餐饮:假期前7天,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宴会聚餐等相对火热。 5)投资建议:维持板块“超配”评级。整体来看,消费仍然处于渐进复苏,且四季度国内多数区域系旅游淡季,出行链整体贝塔趋势仍待跟踪,但目前板块整体估值也已逐渐反映悲观预期。我们建议三条主线配置选股:1、产品迭代领先且经营效能提升的公司;2、国企改革背景下有业绩释放能力的公司;3、顺势而为静待经济企稳β属性强的公司。立足未来 3-6个月,兼顾业绩确定性、复苏次序、政策预期、主题投资、估值水平等,优选中国中免、北京人力、王府井、海底捞、东方甄选、携程集团-S、华住集团-S、峨眉山A、同庆楼、学大教育、行动教育、同程旅行、海南机场、中教控股、宋城演艺、米奥会展、三特索道、君亭酒店、黄山旅游、广州酒家、海伦司、天目湖、九毛九、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科锐国际、BOSS直聘、传智教育、中青旅、长白山、奈雪的茶等。 评论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综述:整体恢复超2019年同期,客流量恢复相对平稳,客单价恢复提速 今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可比口径略超2019年同期,创历史新高。根据文化旅游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整体来看,8天长假推动下,今年中秋国庆国内旅游出游客流和旅游收入整体创历史新高,但相对略低于文旅部数据中心此前9月底预测(此前预计中秋国庆国内出游人次将达8.96亿人次/+86%,国内旅游收入7825亿元/+138%)。 与五一/端午的恢复相比,今年中秋国庆客流量恢复相对更平稳,但8天长假下客单价恢复明显提速。今年五一/端午国内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各恢复119%/113%,国内游收入各恢复101%/95%。与之相比,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恢复更平稳(104%),而收入恢复则与五一基本相当(101.5%)。其中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单价912元,按可比口径估算恢复98%,较五一/端午时旅游客单价恢复85%/84%左右明显改善。总体来看,经历了五一出行补偿性需求等的集中释放,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恢复相对更平稳,但8天超长假期推动下,中出途出行占比提升和停留时间略有增加,故客单价的恢复相对此前节假日明显提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基本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人均消费恢复有所改善的原因:中长途占比相对提升,停留时间增长等推动。根据央视网,按中国移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9月29日至10月6日)短途游热度不减,中长途游持续升温。200公里以内的短途游占比达到38%;200—500公里的中等距离出游占比32%;500公里以上长途游占比为30%。从游客出游天数上看,3天及以上的出游人数占比最高,达到60%。同时,中旅院分析今年中秋国庆长途游占比以及出游3天及以上人群占比均高于五一。此外,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中旅院跟踪数据住宿、娱乐、康养花费较五一假期各可比增长3.5%、2.0%、1.0%,除了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居民追求品质生活也有助于人均消费的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中线来看,国内旅游出行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本次中秋国庆假期居民出行创历史新高,达8.26亿人次,但结合中旅院公开会议分享,其中人均出游次数达2.42人次,故国内实际出游人数在3.4亿人左右,占国内总人口的比例为24%,仍有较多人群尚未出游。中线来看,随着人均收入提升和旅游产品的丰富升级,国内旅游出行人数预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出游方式的改变:自驾、铁路出行增速领先且占据主导,航空出行增速次之,节前尾盘价格略有波动 据交通运输部9月27日预计,9月29日至10月6日预计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包括营业性旅客运输人数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人数)累计21.97亿人次,日均约2.5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1.5%,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58.8%;预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营业性客运总量(不含自驾出游等)将达4.9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日均下降27.9%。 自驾、铁路出行占据主导,且增幅明显领先,航空出行增速相对次之,节前尾盘价格略有波动。2023年双节假期8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日均5,68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下降35%,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56%。其中,铁路/民航/公路/水路日均客运量比2019年同期+23%/+13%/-48%/-40%,核心渠道铁路和民航均超疫情前,而营运性公路和水路客流下降主要是出游方式的变化(自驾、高铁日益主导影响)。此外,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6050万辆,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22%,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55%,自驾游、长途游仍良好增长。并且,如假设每辆车人员平均2-3人,则高速客流量1.2-1.8亿人次,远超铁路、民航等交通工具,占据绝对主导。结合中旅院《预期的增长和理性的繁荣——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旅游市场特别评论》,假期民航系统计划执行总航班量近14万班,日均航班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20%。但截至9月25日,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的机票预订量仅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我们预计与出游更重视性价比等因素相关(转向高铁或自驾出行灯)。鉴于此,节前部分航线机票价格有所调整,预计后续供给调整将更加精细化,量价变化或更加理性。 出境游:全国口岸出入境客流恢复85%,国际航班恢复略提速,出游目的地以中国港澳及亚洲区域为主 出境游持续向上修复。今年以来,文旅部分三批恢复138个ADS国家和地区的团队旅游和机酒业务,但因受国际航班运力、签证周期等因素影响,出境游渐进修复。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181.8万人次,日均147.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9倍,是2019年同期的85.1%。其中,入境587万人次,出境594.8万人次。预计有望较五一及暑期进一步提速。 国际航班恢复较暑期略提速,出行目的地以亚洲等近程区域为主。航班运力方面,截至10月5日,双节假期期间国际航班量日均执行量约1527班次,恢复至疫情前的57%(暑期恢复近5成)。从出行目的地看,“十一”期间,热门机票目的地仍集中在中国港澳地区及泰国、新加坡、日韩等亚洲国家,其中假期前7日,境内赴中国澳门游旅客日均9.48万人次,恢复至2019同期的84%;赴港游预计已超疫前水平。同时,根据10月6日,携程发布的《中秋国庆旅游总结报告》:“十一”假期,出境游同比增长8倍多,增长较快。 出游特点:传统名山大川高基数下平稳恢复,反向旅游、新型city walk、夜经济等表现活跃 从出行目的地看,相比五一,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市场需求更趋多样化、个性化,传统名山大川等热门景区高基数恢复平稳,反向旅游、新型city walk、夜经济、文化+旅游等表现活跃。 传统一线旅游目的地客流恢复相对平稳。从国内传统一线旅游目的地景区来看,中秋国庆假期峨眉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2.83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59.14%,日均客流增40%(预计按峨眉山大景区客流口径);实现门票收入2117.73万元,同比2019年增长14.43%,日均门票收入较2019年同期持平。黄山风景区假期8天接待游客19万余人次,日均接待游客2.4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65%,估算恢复至2019年的99%。主要系黄山为了保持游客体验,仍维持此前下调后的3万人承载上限,但综合来看客流仍已恢复至疫前水平。截至9月30日,黄山风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历史最高点350万,提前3个月超过2019全年接待量(2019年系过去多年高点)。与此同时,假期乌镇估算接待游客约41万,恢复至19年小长假85%,其中西栅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且乌镇整体营收预计较2019年同期增长;古北水镇接待游客约18万,恢复至19年小长假73%,预计营收暂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两镇客单价均呈现持续提升趋势。天目湖:原有老项目预计与2019年同期(国庆7天+中秋1天)基本持平,新项目推动下整体收入可比增长15-20%。三特索道:假期前7天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分别较2019年国庆黄金周增长15.64%/8.13%,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旅游目的地城市扩容,供给端提升&追求性价比理性消费带动。相比五一热点更加聚焦的情况,十一出游目的地更多元分散。去哪儿数据显示此次长假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较疫情前增长2倍,同时经过3年发展,小城市旅游服务提升、高星酒店价格相对更便宜,超50个城市高星酒店房价低于500元。涨幅平缓且性价比优势更为突出的高星酒店,成为用户反复比价之后的新选择。湖北为例,假期前5日,武汉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20.0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0%;而襄阳/荆州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09/47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34%/102%。 城市新型city walk、夜经济等表现活跃,亚运带动杭州旅游增长突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假期游客在节假日选择商业综合体、文博场馆和历史文化街区者占比高达20%以上,假期前半段城市旅游休闲街区热度明显高于远程景区热度,东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热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同时,各地积极开发夜经济市场,根据中国联通数据监测,9月28日18时至10月6日6时,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1.12亿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5.76万人次,较2022年国庆节假期增长68.7%。双节叠加亚运,假期杭州涉旅消费193.289亿,按照可比口径较去年增长64%,较2019年增长16%。假期三特旗下千岛湖项目实现营收可比口径较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52.72%、19.43%。 免税:假期海南离岛免税日均销售较五一略下滑,进出岛客流较疫前延续双位数高增长 海南进出岛客流维持高位。从海南区域客流来看,假期8天,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共保障航班运输起降2,953架次,旅客吞吐量达50.58万人次,日均航班起降369架次,旅客吞吐量6.32万人次,较2019年分别增长17.93%、17.38%;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日均运送旅客人次为7.84万人,比2019年国庆日均运送人次+24.69%。 假期离岛免税销售13亿元,客单价相对平稳。假期8天,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13.3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17%;日均销售额约1.7亿元,较今年五一下降5.9%,较2021年国庆下降20.8%。免税购物人数17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43%;日均购物人数约2.1万人次,较今年五一下降2.5%,较2021年国庆下降17.4%。客单价7824万元,较今年五一下降3.4%,较2021年国庆下降4.2%。 同时,据三亚海关统计,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三亚辖区4家免税店共销售免税品金额8.29亿元,购物人次126751人次。 全国演出市场显著增长,新项目等助推宋城演艺旗下千古情场次超2019年同期水平 全国营业性演出客流较疫情前增长超6成,“文化+旅游”日益驱动城市客流增长。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各类音乐节、演出活动成为各城市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监测,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与去年十一假期同比增227.68%,与2019年同比增长48.95%;票房收入20.05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22.14%,与2019年同比增长82.60%;观众人数1180.35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61.83%,与2019年同比增长61.06%。其中,旅游演艺演出场次2.14万场,票房收入10.31亿元,观演人次851.32万;该类演出票房占比达假期演出市场总量的51%。 中秋国庆假期,宋城旗下千古情演出场次超2019年水平,预计新项目等贡献主要增量。假期8天,11大《千古情》合计演出338场,是2022年国庆黄金周的384.10%、2019年国庆黄金周的125.19%;千古情单日最高上演59场,高于2019年国庆最高的53场,但相对略不及今年五一、暑期高峰日(突破60场)。总体来看,我们预计西安、上海等新项目推动和桂林项目爬坡成熟综合贡献主要增量(西安、桂林高峰日达8场),丽江项目预计表现良好,三亚、杭州项目日均预计不及2019年水平,后者预计主要系团客尚未完全恢复等影响 住宿:星级酒店和度假住宿增长明显,亚运会热度叠加“带火”住宿预订 小众目的地星级酒店表现突出,品质游度假游住宿提升明显。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长线游、小众目的地的订单量增幅明显,环比“五一”增长3倍。500元就能住一晚四星、五星酒店的小城市,高星酒店预订量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实现了4.7倍以上增长,远高于中低星酒店同期增速。携程显示,假期温泉酒店、度假民宿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超5成。飞猪平台上预订在“十一”期间入住的高星级酒店间夜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5成,定制旅行商品的履约规模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2成。 亚运六城住宿增加六成。飞猪平台上,“亚运六城”(杭州、宁波、金华、湖州、温州、绍兴)今年十一期间酒店及民宿的预订间夜量较2019年增长超60%。在亚运风潮的带动下,运动主题游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 重点公司方面,首旅如家今年国庆假期平均房价、客房出租率、经营毛利全面超过2019年水平,系首个与抖音进行全日历房合作的旅游住宿企业。同时,结合持续跟踪,我们初步估算锦江酒店今年中秋国庆假期RevPAR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 本地消费:假期餐饮同比增长良好,宴会聚餐等相对突出,重点公司环比节前增长显著 假期重点餐饮企业收入同增近2成,宴会聚餐等相对突出。根据商务部,假期前7天,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其中,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两成,重庆、杭州、武汉同比分别增长30.3%、19.3%和16.3%,团圆家宴、亲朋聚餐、婚庆喜宴等成为餐饮消费热点。此外,10月5日,美团发布的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全国服务零售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迎五年来最旺“十一”。其中,全国餐饮堂食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254%。 重点餐饮公司方面,海底捞:从9月29日开始,全国门店的客流量就开始大幅度增加。截至10月2日的长假前4天,海底捞接待顾客超700万人次。中秋节当天,全国门店接待顾客超过180万人次。奈雪的茶:双节假期期间,奈雪全国门店茶饮销量突破1000万杯,多地门店环比节前增长超500%,部分城市线上外卖订单增长超200%,奈雪原叶鲜奶茶双节销量突破300万杯,较节前销量翻倍。同庆楼在宴会需求及新增门店供给等带动下,预计同比有望正增长。 投资建议:中秋国庆假期数据整体平稳,建议跟踪出行链后续贝塔趋势,维持“超配”评级 投资建议:维持板块“超配”评级。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游客流和收入按可比口径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4%/102%,创历史新高,但略低于文旅部此前9月底预测。其中国内游客流恢复较五一/端午客流量恢复119%/113%相对平稳,但客单价恢复95%,较五一/端午恢复84%左右有所提速,主要系长途游占比提升和停留时间延长所致。整体来看,消费仍然处于渐进复苏,且四季度国内多数区域系旅游淡季,出行链整体贝塔趋势仍待跟踪。但目前板块整体估值也已逐渐反映悲观预期。我们建议三条主线配置选股:1、产品迭代领先且经营效能提升的公司;2、国企改革背景下有业绩释放能力的公司;3、顺势而为静待经济企稳β属性强的公司。立足未来 3-6个月,兼顾业绩确定性、复苏次序、政策预期、主题投资、估值水平等,优选中国中免、北京人力、王府井、海底捞、东方甄选、携程集团-S、华住集团-S、峨眉山A、同庆楼、学大教育、行动教育、同程旅行、海南机场、中教控股、宋城演艺、米奥会展、三特索道、君亭酒店、黄山旅游、广州酒家、海伦司、天目湖、九毛九、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科锐国际、BOSS直聘、传智教育、中青旅、长白山、奈雪的茶等。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疫情等系统性风险;2、国企改革可能低于预期;3、政策风险等;4、收购整合及商誉减值风险等。 国信社服团队 团队简介:17年专业卖方团队,2008-2022年书写连续15次新财富最佳分析团队辉煌。除此之外,常年荣获水晶球、金牛奖、上证报、新浪财经、Wind、21世纪等其它权威评选最佳分析师称号。在大消费领域建立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长期系统性的研究框架,重点龙头公司的财务指标预测和推荐的有效性长期位列第三方机构量化跟踪的最前列。立足精品研究和专业服务,追求自我不断超越,从未止步,与新老朋友一直并肩前行,做最值得信任的研究力量! 曾光: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统筹行业公司部,大消费组组长,直管社会服务及商业零售行业研究,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2006年起从事社会服务业的研究至今已超16年,先后涉足社服、轻工、纺服、零售等行业研究,专注于国内外大消费领域研究,基本面研究造诣深厚,投资机会把脉精准,央视财经频道常驻嘉宾,各大财经平台常邀大消费领域专访分析师,长期受邀为消费类企业提供专业研究顾问支持。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1040003 钟潇:社会服务业联席首席分析师,CFA,2011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重点覆盖社会服务全行业(包括免税、酒店、景区演艺、OTA、出境游、博彩、体育、茶饮等连锁消费)领域研究。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3100003 张鲁:社会服务业分析师,2019年起从事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士,重点覆盖连锁消费业态、人力资源、教育等领域研究。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120002 杨玉莹:社会服务业分析师助理,中央财经大学投资学硕士,2022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协助覆盖酒店、免税、景区演艺、OTA、茶饮连锁消费等领域研究。 白晓琦:社会服务业分析师助理,西南财经大学学士,香港大学硕士,2022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协助覆盖餐饮、人力资源服务、教育等领域研究。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仅面向国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客户。因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不因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可接受本订阅号推送信息的投资者。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光仔看消费)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社会服务行业小组)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版权归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所有。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国信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信证券研究”及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小组)的官方订阅号。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使用、复制或传播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国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内容和观点须以我公司向客户发布的完整版报告为准。我公司不保证本订阅号所发布信息及资料处于最新状态,我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国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国信证券对本订阅号所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担保。本订阅号信息及观点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我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订阅号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