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格矿业首次覆盖 | 钾锂为基,巨龙添翼】国君有色于嘉懿
(以下内容从国泰君安《【藏格矿业首次覆盖 | 钾锂为基,巨龙添翼】国君有色于嘉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导读 公司钾锂铜业务陆续贡献利润,扩产计划增量可观,预计2025年有望集中放量。 国君有色团队 于嘉懿/宁紫微/刘小华/兰洋 摘要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钾锂铜业务陆续贡献利润,新增扩产计划增量可观,预计25年有望集中放量。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EPS为2.30元、2.17元、3.73元,考虑到公司2023年产能暂未扩张,对当年业绩贡献有限,公司2025年起将明显放量的强成长性及一体化低成本优势,给予其2023年高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的13.5x PE估值,对应股价为31.0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钾肥起家迅速成长,资源布局走向全球。公司是我国钾肥行业龙二,自有盐湖原料供应稳定,外拓老挝进行钾矿布局。公司老挝一期年产200万吨氯化钾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届时公司氯化钾产能翻倍,在钾肥价格有支撑,成本较好控制下,盈利空间可观。 加码盐湖提锂,布局西藏盐湖。公司持续布局麻米措等西藏盐湖,自有资源量提升。“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核心技术下,碳酸锂业务盈利质量优异。公司未来碳酸锂业务边际增量在于麻米措年产5万吨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公司权益产能有望翻倍。 参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期。公司为巨龙铜业第二大股东,投资收益增长,盈利占比提升。公司未来铜业务(投资受益)边际增量在于巨龙铜业2023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铜精矿15.36万吨,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新项目建成后,公司投资收益有望迅速提升。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1 钾锂为基,巨龙添翼 1.1 投资要点 钾肥起家迅速成长,资源布局走向全球。公司钾肥业务起家,目前钾肥市占率国内第二,全球前十,全面掌握了钾肥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利用自主研发的固转液技术,实现了较低资源丰度盐湖提钾,助力原料供应稳定。针对国内钾盐资源不足,公司实现老挝钾矿布局,资源储备丰富,确保了资源供应长期稳定。公司未来钾肥业务边际变动因素包括量:预计2025年老挝一期年产200万吨氯化钾项目投产,届时公司氯化钾产能翻倍,且老挝产能利用率预计更高。价:全球粮食生产用钾肥提供刚性支撑,中加大合同为价格托底。利:公司盐湖提钾工艺成熟,独特固转液技术彰显研发实力,老挝钾矿开采成本预期为行业正常水平,当前公司高毛利下,盈利空间广阔。 加码盐湖提锂,布局西藏盐湖。公司依托察尔汗盐湖,持续加码布局麻米措等西藏盐湖,资源保有量提升。目前公司碳酸锂年产能1万吨,较优成本控制下已实现满产超产,远期规划指引明确。公司未来碳酸锂业务边际变动因素包括量:麻米措盐湖一期年产5万吨碳酸锂项目计划于2024 年底建成,届时公司权益碳酸锂产能有望翻倍。价:行业旺季利好锂价回暖,长期看区别于市场对锂价过度悲观的情绪,矿端成本为碳酸锂售价提供刚性支撑,锂价终将回归合理区间。利:盐湖提锂成本更具优势,公司“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核心生产技术打造成本壁垒,盈利水平高。 参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期。公司为巨龙铜业第二大股东,投资收益可观,占利润比例较高。巨龙铜矿铜资源丰富,新增产能建设规划清晰,铜产量增长迅速。未来铜业务(投资受益)边际变动因素包括量:巨龙铜业2023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铜精矿15.36万吨,同比增长32.17%。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新项目建成后,公司投资收益有望迅速提升。价:伴随国内宏观经济回暖,铜价受下游需求复苏拉动,价格支撑较强。利:当前铜供需稳定,预计单吨净利水平维持。 1.2 盈利预测 预测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4.62亿元、49.64亿元、99.70亿元,分别同比-33.34%、-9.12%、+100.82%。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33亿元、34.29亿元、59.0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0元、2.17元、3.73元,分别同比-35.61%、-5.62%、+72.12%。 产能假设: 钾肥:察尔汗盐湖现有产能200万吨/年,老挝项目规划25年建成一期200万吨/年新产能; 锂盐:察尔汗盐湖现有产能1万吨/年,麻米措盐湖一期5万吨碳酸锂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 巨龙铜业:一期产铜量15-16万吨/年已建成,二期预计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三期30年投产,产铜量60-65万吨/年; 假设2023-2025年公司钾肥权益产能分别达到200/200/400万吨,权益产量分别为130/130/310.67万吨; 锂盐权益产能分别达到1/1/2.2万吨,权益产量分别为1/1/1.96万吨; 子公司巨龙铜业铜产量分别为15/15/35万吨,销量分别为15.2/15/35万吨。 毛利率假设: 假设2023-2025年钾肥单吨扣税后售价分别为2,500/2,500/2,500元/吨,毛利率分别为56.00%/61.86%/46.73%; 锂盐单吨扣税后售价分别为25/20/15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88.00%/85.00%/80.00%; 铜单吨扣税后售价分别为6.02/6.19/6.37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41.84%/43.50%/45.07%,单吨净利分别为2.02/2.02/2.02万元/吨。 1.3 估值分析 我们选取A股可选公司: 1)盐湖股份:盐湖股份主营业务包括钾肥及碳酸锂,与公司高度相似。2022年,盐湖股份全年氯化钾、碳酸锂产量分别达到580万吨、3.1万吨,氯化钾产销量长期位居国内榜首。 2)西藏矿业:西藏矿业主要从事锂矿及锂化工品等生产、加工和销售,扎布耶盐湖拥有独家开采权,在盐湖提锂赛道上布局丰富,与公司业务领域部分重合。 3)赣锋锂业: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持续投资阿根廷盐湖,盐湖提锂技术成熟,与公司业务领域部分重合。 在相对估值方法中,我们采取PE和PB估值结合的方式: 1)PE估值法:钾肥及碳酸锂业务的盈利能力依赖市场规模化提升而增强,兼顾选取PE估值法意味着对近年业绩直接估值可比性的重视。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为11.2x PE,考虑到公司当前锂钾产能较小,对业绩贡献有限。公司的未来体量扩张放量在2025年之后,而可比公司当前已经有较成熟的产能投放,因此给予公司高于可比公司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3年13.5x PE的估值相对合理,对应股价为31.05元。 2)PB估值法:钾肥与锂盐生产依赖重资产,持续资本投入能力影响公司未来创收和盈利能力。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为3.2x PB,考虑到公司新增规划项目较多,成长性较强,且未来资源权益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给予公司2023年3.8x PB,对应股价为31.40元。 综合考虑两种估值方式,出于谨慎性原则,选取相对值较低的PE估值法为标准,目标价格31.05元,目标市值490.6亿元,对应2023年估值约为13.5x 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 多业务并进,业绩快速增长 2.1 钾锂铜陆续贡献增量,业务布局持续拓宽 陆续布局钾锂铜,业务逐渐贡献营收。2016年前,公司通过对察尔汗铁路以东13家肥企业及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盐湖资源整合,并且自主研发固转液态技术,顺利完成32万吨/年及48万吨/年氯化钾改扩建项目,实现了钾肥业务的布局。2016年公司成功借壳上市,登陆深交所。2017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2019年底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顺利投产,开始贡献营收。2021年,公司收购麻米措盐湖,锂资源持续拓展;同年年底,旗下巨龙铜矿一期项目全面建成,2022年正式投产,铜业务贡献投资收益。2023年,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钾盐勘探协议,钾资源布局走出国门。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肖永明先生。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肖永明先生,肖永明先生同时控股藏格创业投资90%股权,永鸿实业61.33%股权。公司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与藏格锂业,控股子公司巨龙铜业与藏格科技,以及藏格矿业投资公司。子公司针对不同业务分别进行布局,股权结构清晰。 氯化钾、碳酸锂构成主营业务。公司已实现了氯化钾与碳酸锂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公司核心产品。其中,碳酸锂业务自2020年贡献营收后快速增长,2022年营收占比达52.76%;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售价受市场价格影响下滑,该业务销售收入占比下降至40.05%。据公司公告,2023年全年公司计划实现生产氯化钾100万吨、销售120万吨,计划实现生产并销售电池级碳酸理12,000吨。长期来看,公司营收主要增长动能来源于钾锂两项业务表现。 2.2 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出众 产品价格扰动下,营收净利波动 。公司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钾肥和碳酸锂,定价参考市场行情,产品销售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2 年,碳酸锂、钾肥市场价格整体偏高位运行,并受益于需求增长,公司销售实现量价齐升,营业收入81.94亿元,同比增长126.19%;净利润56.55亿元,同比增长296.18%。2023年H1,碳酸锂及钾肥市场价格下滑叠加碳酸锂生产受温度影响,物料消耗增加,单吨成本上升,公司经营业绩承压,营业收入27.96亿元,同比下降 20.33%;净利润 20.24亿元,同比下降15.56%。 盈利能力强,成本管控优。受益于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与成本控制能力优异,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2%,其中氯化钾产品毛利率70.93%,碳酸锂产品毛利率92.20%。2023年上半年,由于碳酸锂和钾肥市场价格双双回落,公司销售收入下滑,毛利率降至71.17%,但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公司净利率变动与毛利率变动趋同,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走低态势,成本管控能力优异。 经营现金流充裕,账期管理优异。公司账期管理优、收现比提升,盈利质量高,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35亿元、54.30亿元、12.95亿元,收现比分别为95.22%、105.58%和93.03%,营收造血能力强,现金流较为充裕。 投资收益占比提升,资本运作能力走强。近年来,公司投资收益迅速增长,占公司净利润比例不断提升,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对子公司巨龙铜业的控股收益及少数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5.7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为28.56%。此外,公司ROE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为52.41%,创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受销售收入下滑而短期承压。长期来看,公司利用自有资产获利水平提升,资本运作能力走强。 3 钾肥为基迅速成长,资源布局走向全球 3.1 内依察尔汗外拓老挝,资源布局走出国门 3.1.1 国内资源禀赋不足,察尔汗为第一大盐湖 国内钾盐资源禀赋不足。据USGS,2022年全球探明钾盐储量超33亿吨(折K?O)。其中加拿大、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3%、22%、12%,CR3合计占比达到67%,资源储量十分集中,中国储量位列第五,但占比仅有5%,钾盐资源禀赋较为不足。 中国钾盐产量全球占比高于储量占比。从全球钾盐产量来看,近年来全球钾盐产量整体呈波动态势。2022年,全球天然钾盐产量达到4,000万吨(折K?O),中国占比为15%,钾盐产量占比远高于储量占比,长期来看国内钾盐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放大。 3.1.2 察尔汗钾储量丰富,公司面积占比达12.4% 国内钾资源集中分布于青海察尔汗盐湖。据USGS,2022年中国钾盐生产量为600万吨(折K?O),近年来保持稳定。国内主要钾盐资源位于青海省,其中,格尔木地区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盐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钾、锂、钠等自然资源,总储量600多亿吨,其中氯化钾储量5.4亿吨,氯化锂储量800万吨,资源量均占全国首位。 公司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资源,面积占比达12.40%。公司2007年进入钾肥行业后,与近20家企业谈判斡旋,整合路东察尔汗盐湖资源,让原本混乱的察尔汗铁路东矿区实现了科学、有序开采。目前公司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约724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证,总面积占察尔汗盐湖比例为12.40%。 持续布局国内钾盐资源。除察尔汗盐湖外,公司通过公开拍卖及股权收购的方式取得了青海省茫崖行委大浪滩黑北钾盐矿、碱石山钾盐矿、小梁山-大风山地区深层卤水钾盐矿东段等钾盐资源,探矿权合计达1,400平方公里。2023年公司针对大浪滩黑北钾盐矿深层矿详查项目,计划根据勘查设计推进深层矿详查野外作业;针对碱石山钾盐矿项目,计划完成三口钻井的场地恢复、验收;针对小梁山大风山地区深层卤水钾盐矿东段项目,计划完成详查报告的编制及项目评审等工作。当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未来公司资源储备将进一步丰富,提升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3.1.3 外拓老挝钾矿,资源储备丰富 战略布局老挝光卤石钾矿,资源储备丰富。老挝万象盆地钾盐矿资源丰富,是全球重要的光卤石钾矿产地。2023年2月,公司全资孙公司藏格矿业国际有限公司与合作方PGM盐矿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万象塞塔尼县巴俄县钾盐勘探协议》;全资孙公司成都川寮聚源实业有限公司与合作方XTN钾盐矿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万象塞塔尼县巴俄县钾盐勘探协议》。两个勘探区面积分别为198.97平方公里与199.28平方公里,推测折合氯化钾资源量合计约6亿吨,初步规划氯化钾一期项目年产能200万吨,计划于2025年投产,建成后公司氯化钾产能将实现翻倍。针对巴俄县钾盐矿,公司已完成选定首采靶约40平方公里的野外勘探,初步估算探获的氯化钾资源总量约4.31亿吨,资源储备丰富,并已启动开采可研报告编制。针对塔尼县钾盐矿,预计于7月底前完成第一阶段勘探工作。 3.2 钾肥市占率靠前,需求稳步增长 3.2.1 全球钾肥供应集中,公司钾肥产销量排名靠前 全球钾肥供应集中,公司位列前十。钾肥生产企业多依赖钾盐资源实现就近布局,集中分布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等地,且供应格局较为集中,CR7产能合计占比达83%。其中,藏格矿业钾肥年产能200万吨,全球占比约3%,在国内仅次于盐湖股份,市占率靠前。从全球钾肥年产量来看,伴随下游粮食生产等需求提升,全球钾肥产量保持正增长,据华径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全球钾肥生产达到5,419万吨,同比增长1%。 俄乌战争下全球钾肥供应紧张,公司产销实现双增。为保证矿区的采补平衡,公司制定了钾盐溶采规划,依据“分片溶解,轮流开采”原则,参考每年卤水开采计划,维持公司氯化钾年产量100万吨及以上。2022年受俄乌战争影响,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钾肥遭欧美制裁以至出口受阻,市场存在供给缺口,公司产销实现双增长,全年实现氯化钾产品产量130.67万吨、同比增长21.24%,销量110.14万吨、同比增长3.12%;产量增速高于销量也导致库存积压,在较高库存压力下,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销率高于100%,生产钾肥53.06万吨,同比增长15.50%,销售钾肥58.97万吨,同比增长19.35%,适当消化库存。 3.2.2 粮食需求提供刚性支撑,钾肥进入高景气周期 氯化钾是重要的粮食钾肥。钾肥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林景观种植,可以提高作物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钾肥上游原料主要包含钾石盐、光卤石、苦卤等。中游钾肥种类繁多,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含氯钾肥和不含氯钾肥,含氯钾肥为氯化钾,是易溶于水的速效钾肥,钾含量约为50%-60%,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不含氯钾肥通常包括硫酸钾、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等。钾肥产品中,氯化钾占主要市场份额,下游应用以农业粮食为主,2020年我国氯化钾消费量占钾肥总量的70%。 全球粮食需求提供刚性支撑,钾肥进入高景气周期。近年来,由于俄乌战争持续,国际地缘政治摩擦频发,粮食安全愈发被各国重视。同时,全球人口仍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速相对较高,全球农作物产量和消费量也实现长期增长,预计将带动钾肥需求量提升。 国内钾肥需求增长,氯化钾自给缺口较大。伴随国内农业蓬勃发展,钾肥需求量日益增加,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国内钾肥消费量合计达到2,048万吨,其中氯化钾1,523万吨,预计2022年总消费量为2,071万吨,氯化钾1,541万吨,同比保持正增长。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国内钾肥供应有限,自给缺口较大,进口氯化钾对中国钾肥市场颇为重要。2022年,中国氯化钾总消费量约50%来自海外进口,进口总量达到793万吨,主要进口来源为俄罗斯、加拿大、白罗斯、以色列等国。然而在地缘政治摩擦频发下,提升钾肥自给率战略意义凸显,藏格矿业、盐湖股份等国内钾肥企业陆续走出国门“找钾”、“采钾”,海外布局钾肥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有望进一步反哺国内,提升氯化钾自给率。 钾肥价格冲高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2021年来,粮食安全愈发为各国重视,新增人口带来粮食需求量提升,主要钾肥企业开工率不足导致供需存在缺口,叠加全球海运费上涨,钾肥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上半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美国对俄罗斯、白俄罗斯进行钾肥制裁,主要产地供给受限,全球钾肥价格达到历史高位。2022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且钾肥进入消费淡季,氯化钾价格走势下行。目前全球钾肥价格虽有深度回调,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国内钾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在经历全球钾肥供给受限后,国内氯化钾价格达到近年新高,伴随需求回调后,氯化钾价格依旧处于历史高位。 3.3 固转液技术助力原料供应稳定,大合同价格落地托底钾价 3.3.1 固转液技术助力原料供应稳定 公司自主研发“固转液”技术,助力原料供应稳定。由于察尔汗盐湖矿区前期的开采,晶间卤水日趋减少,公司针对资源丰度下降,固体钾品位降低的困境,自主研发 “固转液”技术、盐田兑卤、串联走水技术,以盐田晒制光卤石后得到的老卤为原料,加入适当淡水稀释,形成溶矿剂;并利用高位溶矿渠将制得的溶矿剂输入到溶矿区实现盐层浸泡,既可以溶解矿石中的钾盐,实现固液转变,形成含钾卤水,再经过采卤系统泵入盐田摊晒生成光卤石,又可循环利用钾肥生产排出的老卤水。利用该技术,公司实现了低品位原矿生产优质氯化钾,并且由于不分品级的固体钾矿均能溶解为液体钾,该方法也保证了公司生产氯化钾原料的长期供应稳定。 3.3.2 进口大合同价格落地托底钾价 中加钾肥进口大合同落地为钾价托底,公司高毛利下优势显著。据百川资讯,6月6日,我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与加拿大国际钾肥供应商Canpotex关于2023年度中国钾肥进口合同价格达成一致,约定本年度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为CFR307美元/吨,较2022年下降283美元/吨。对比全球其他地区,中国保持了全球的价格洼地,进口优势明显。大合同价格的落地,也为国内钾肥价格托底,根据合同价格换算,目前港口价格已与进口成本趋同,下行空间明显缩窄,有助于国内钾肥市场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公司近年来钾肥销售维持较高毛利,2022年公司钾肥毛利率高达70.93%,2023年上半年受钾肥价格回落,毛利率降至64.24%,但依旧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在未来价格底部支撑下,公司钾肥业务将持续贡献可观利润。 4 盐湖提锂新秀,布局西藏盐湖 4.1 盐湖提锂新秀,产销持续增长 进军盐湖提锂,产销快速增长。公司于2017年8月决定进军新能源产业,建设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2019年1月,公司一期项目年产1万吨碳酸锂工程顺利投产,开创了从极低浓度卤水成功规模化提锂的先例,也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盐湖提锂行业。2020年,公司碳酸锂业务开始贡献营收,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碳酸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3.23亿元,同比增长356.98%。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碳酸锂生产4,507吨、销售4,865吨,同比增长1.21%;但在碳酸锂价格下行压力下,该项业务贡献营收11.2亿元,同比下降33.88%。 4.2 核心技术构筑成本优势,锂价承压下盈利有支撑 “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是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核心技术。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生产采用自主研发的“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组合工艺路线。其中“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工艺,更加适用于盐湖原卤提锂,产线建设速度快、经济性强、污染低,有望成为未来盐湖提锂的主流技术路线。而“一步法”提纯电池级碳酸技术,省去了高纯碳酸锂生产过程中的二次精制流程,可直接生产出纯度达电池级标准的碳酸锂,节省了加工成本并解决了超低浓度卤水提锂的世界级难题,锂回收率稳定在95%以上。 成本管控优异,锂价承压下盈利依旧可观。相比自产或外购矿石提锂与云母提锂,盐湖提锂成本较低,在核心技术的支持下,公司碳酸锂生产成本控制水平相较于同行优势明显,毛利率常年维持较高水平。2023年上半年由于第一季度气温较低,原材料中锂离子浓度下降,以至物料消耗增加,碳酸锂生产成本上升,叠加市场碳酸锂价格下行,公司碳酸锂业务营收、毛利下滑,但毛利率仍然达到81.97%,盈利空间依旧可观。据公司公告,伴随气温的回升及公司技改措施,目前成本管控已有明显好转,预计下半年单吨成本有望回归3万元/吨。 4.3 察尔汗锂盐满产,持续加码西藏盐湖 公司持续加码西藏盐湖,远期规划产能可观。公司现有电池级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由察尔汗盐湖贡献,2022年公司碳酸锂生产1.05万吨,实现超产,2023年计划生产1.2万吨,目前察尔汗盐湖资源已无法满足公司产能扩张需求。2021年公司通过藏青基金收购麻米措盐湖51%的股权,权益比例为24%,成为碳酸锂产能新增长点。麻米措盐湖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可利用的氯化锂储量约250.11万吨,折合碳酸锂约217.74万吨。目前麻米措盐湖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一期年产碳酸锂5万吨项目预计于2024年投产,二期增加至年产10万吨,项目建成后,有望极大提升公司碳酸锂业务规模。此外,公司持续布局西藏盐湖,通过控股藏青基金拟收购西藏国能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持有西藏结则茶卡盐湖和龙木错盐湖,碳酸资源储量达390万吨。 5 控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观 5.1 巨龙铜业资源丰富,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巨龙铜业储量丰富,公司权益占比30.78%。巨龙铜业拥有荣木错拉铜矿、驱龙铜多金属矿和知不拉多金属矿三个矿权,备案铜金属量为1,072万吨,其中驱龙铜矿是我国已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巨龙铜业矿区存在大量低品位铜矿资源,铜资源总量将超过2,000万吨。2020年,紫金矿业以38.83亿元完成了巨龙铜业50.1%股权收购,掌握其实控权。藏格矿业现持有巨龙铜业30.78%股权,是除紫金矿业外的第二大股东。 5.2 产能扩张迅速,投资收益可观 巨龙铜矿产能扩张顺利,公司投资收益持续提升。目前巨龙铜矿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年产铜16万吨,2023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铜精矿15.36万吨;二期项目预计于20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三期项目预计于2030年投产,产铜量60-65万吨/年。我们认为铜价在中长期价格震荡偏强,伴随巨龙铜矿产销量的增长,为公司带来的投资收益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控股巨龙矿业取得投资收益5.85亿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25.80%,同比增加2.4亿元,增幅为69.57%。巨龙铜业三期建成投产后,公司每年享有权益可达18万吨,投资收益有望持续增加。 6 风险提示 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是碳酸锂重要的下游市场,若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对碳酸锂需求减弱,可能会对公司锂盐业务盈利带来压力。 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公司长期业绩驱动主要来源于新增扩产项目,包括老挝钾肥、麻米措盐湖提锂与巨龙铜业扩产项目,如果上述新增项目建设投产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盈利产生负面影响。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ysjsyj )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于嘉懿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22080001。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君有色与新材料于嘉懿团队 于嘉懿/021-38038404/有色首席分析师 宁紫微/021-38038438/有色资深分析师 刘小华/021-38038434/有色高级分析师 兰洋/021-38031027/有色分析师
报告导读 公司钾锂铜业务陆续贡献利润,扩产计划增量可观,预计2025年有望集中放量。 国君有色团队 于嘉懿/宁紫微/刘小华/兰洋 摘要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钾锂铜业务陆续贡献利润,新增扩产计划增量可观,预计25年有望集中放量。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EPS为2.30元、2.17元、3.73元,考虑到公司2023年产能暂未扩张,对当年业绩贡献有限,公司2025年起将明显放量的强成长性及一体化低成本优势,给予其2023年高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的13.5x PE估值,对应股价为31.0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钾肥起家迅速成长,资源布局走向全球。公司是我国钾肥行业龙二,自有盐湖原料供应稳定,外拓老挝进行钾矿布局。公司老挝一期年产200万吨氯化钾项目计划于2025年投产,届时公司氯化钾产能翻倍,在钾肥价格有支撑,成本较好控制下,盈利空间可观。 加码盐湖提锂,布局西藏盐湖。公司持续布局麻米措等西藏盐湖,自有资源量提升。“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核心技术下,碳酸锂业务盈利质量优异。公司未来碳酸锂业务边际增量在于麻米措年产5万吨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公司权益产能有望翻倍。 参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期。公司为巨龙铜业第二大股东,投资收益增长,盈利占比提升。公司未来铜业务(投资受益)边际增量在于巨龙铜业2023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铜精矿15.36万吨,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新项目建成后,公司投资收益有望迅速提升。 风险提示: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1 钾锂为基,巨龙添翼 1.1 投资要点 钾肥起家迅速成长,资源布局走向全球。公司钾肥业务起家,目前钾肥市占率国内第二,全球前十,全面掌握了钾肥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利用自主研发的固转液技术,实现了较低资源丰度盐湖提钾,助力原料供应稳定。针对国内钾盐资源不足,公司实现老挝钾矿布局,资源储备丰富,确保了资源供应长期稳定。公司未来钾肥业务边际变动因素包括量:预计2025年老挝一期年产200万吨氯化钾项目投产,届时公司氯化钾产能翻倍,且老挝产能利用率预计更高。价:全球粮食生产用钾肥提供刚性支撑,中加大合同为价格托底。利:公司盐湖提钾工艺成熟,独特固转液技术彰显研发实力,老挝钾矿开采成本预期为行业正常水平,当前公司高毛利下,盈利空间广阔。 加码盐湖提锂,布局西藏盐湖。公司依托察尔汗盐湖,持续加码布局麻米措等西藏盐湖,资源保有量提升。目前公司碳酸锂年产能1万吨,较优成本控制下已实现满产超产,远期规划指引明确。公司未来碳酸锂业务边际变动因素包括量:麻米措盐湖一期年产5万吨碳酸锂项目计划于2024 年底建成,届时公司权益碳酸锂产能有望翻倍。价:行业旺季利好锂价回暖,长期看区别于市场对锂价过度悲观的情绪,矿端成本为碳酸锂售价提供刚性支撑,锂价终将回归合理区间。利:盐湖提锂成本更具优势,公司“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核心生产技术打造成本壁垒,盈利水平高。 参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期。公司为巨龙铜业第二大股东,投资收益可观,占利润比例较高。巨龙铜矿铜资源丰富,新增产能建设规划清晰,铜产量增长迅速。未来铜业务(投资受益)边际变动因素包括量:巨龙铜业2023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铜精矿15.36万吨,同比增长32.17%。二期项目预计20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新项目建成后,公司投资收益有望迅速提升。价:伴随国内宏观经济回暖,铜价受下游需求复苏拉动,价格支撑较强。利:当前铜供需稳定,预计单吨净利水平维持。 1.2 盈利预测 预测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4.62亿元、49.64亿元、99.70亿元,分别同比-33.34%、-9.12%、+100.82%。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33亿元、34.29亿元、59.0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0元、2.17元、3.73元,分别同比-35.61%、-5.62%、+72.12%。 产能假设: 钾肥:察尔汗盐湖现有产能200万吨/年,老挝项目规划25年建成一期200万吨/年新产能; 锂盐:察尔汗盐湖现有产能1万吨/年,麻米措盐湖一期5万吨碳酸锂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 巨龙铜业:一期产铜量15-16万吨/年已建成,二期预计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三期30年投产,产铜量60-65万吨/年; 假设2023-2025年公司钾肥权益产能分别达到200/200/400万吨,权益产量分别为130/130/310.67万吨; 锂盐权益产能分别达到1/1/2.2万吨,权益产量分别为1/1/1.96万吨; 子公司巨龙铜业铜产量分别为15/15/35万吨,销量分别为15.2/15/35万吨。 毛利率假设: 假设2023-2025年钾肥单吨扣税后售价分别为2,500/2,500/2,500元/吨,毛利率分别为56.00%/61.86%/46.73%; 锂盐单吨扣税后售价分别为25/20/15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88.00%/85.00%/80.00%; 铜单吨扣税后售价分别为6.02/6.19/6.37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41.84%/43.50%/45.07%,单吨净利分别为2.02/2.02/2.02万元/吨。 1.3 估值分析 我们选取A股可选公司: 1)盐湖股份:盐湖股份主营业务包括钾肥及碳酸锂,与公司高度相似。2022年,盐湖股份全年氯化钾、碳酸锂产量分别达到580万吨、3.1万吨,氯化钾产销量长期位居国内榜首。 2)西藏矿业:西藏矿业主要从事锂矿及锂化工品等生产、加工和销售,扎布耶盐湖拥有独家开采权,在盐湖提锂赛道上布局丰富,与公司业务领域部分重合。 3)赣锋锂业: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级氢氧化锂、电池级碳酸锂,持续投资阿根廷盐湖,盐湖提锂技术成熟,与公司业务领域部分重合。 在相对估值方法中,我们采取PE和PB估值结合的方式: 1)PE估值法:钾肥及碳酸锂业务的盈利能力依赖市场规模化提升而增强,兼顾选取PE估值法意味着对近年业绩直接估值可比性的重视。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为11.2x PE,考虑到公司当前锂钾产能较小,对业绩贡献有限。公司的未来体量扩张放量在2025年之后,而可比公司当前已经有较成熟的产能投放,因此给予公司高于可比公司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3年13.5x PE的估值相对合理,对应股价为31.05元。 2)PB估值法:钾肥与锂盐生产依赖重资产,持续资本投入能力影响公司未来创收和盈利能力。可比公司2023年平均为3.2x PB,考虑到公司新增规划项目较多,成长性较强,且未来资源权益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给予公司2023年3.8x PB,对应股价为31.40元。 综合考虑两种估值方式,出于谨慎性原则,选取相对值较低的PE估值法为标准,目标价格31.05元,目标市值490.6亿元,对应2023年估值约为13.5x 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 多业务并进,业绩快速增长 2.1 钾锂铜陆续贡献增量,业务布局持续拓宽 陆续布局钾锂铜,业务逐渐贡献营收。2016年前,公司通过对察尔汗铁路以东13家肥企业及青海昆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盐湖资源整合,并且自主研发固转液态技术,顺利完成32万吨/年及48万吨/年氯化钾改扩建项目,实现了钾肥业务的布局。2016年公司成功借壳上市,登陆深交所。2017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2019年底年产1万吨碳酸锂项目顺利投产,开始贡献营收。2021年,公司收购麻米措盐湖,锂资源持续拓展;同年年底,旗下巨龙铜矿一期项目全面建成,2022年正式投产,铜业务贡献投资收益。2023年,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钾盐勘探协议,钾资源布局走出国门。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肖永明先生。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肖永明先生,肖永明先生同时控股藏格创业投资90%股权,永鸿实业61.33%股权。公司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与藏格锂业,控股子公司巨龙铜业与藏格科技,以及藏格矿业投资公司。子公司针对不同业务分别进行布局,股权结构清晰。 氯化钾、碳酸锂构成主营业务。公司已实现了氯化钾与碳酸锂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公司核心产品。其中,碳酸锂业务自2020年贡献营收后快速增长,2022年营收占比达52.76%;2023年上半年碳酸锂售价受市场价格影响下滑,该业务销售收入占比下降至40.05%。据公司公告,2023年全年公司计划实现生产氯化钾100万吨、销售120万吨,计划实现生产并销售电池级碳酸理12,000吨。长期来看,公司营收主要增长动能来源于钾锂两项业务表现。 2.2 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出众 产品价格扰动下,营收净利波动 。公司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钾肥和碳酸锂,定价参考市场行情,产品销售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2 年,碳酸锂、钾肥市场价格整体偏高位运行,并受益于需求增长,公司销售实现量价齐升,营业收入81.94亿元,同比增长126.19%;净利润56.55亿元,同比增长296.18%。2023年H1,碳酸锂及钾肥市场价格下滑叠加碳酸锂生产受温度影响,物料消耗增加,单吨成本上升,公司经营业绩承压,营业收入27.96亿元,同比下降 20.33%;净利润 20.24亿元,同比下降15.56%。 盈利能力强,成本管控优。受益于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与成本控制能力优异,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82%,其中氯化钾产品毛利率70.93%,碳酸锂产品毛利率92.20%。2023年上半年,由于碳酸锂和钾肥市场价格双双回落,公司销售收入下滑,毛利率降至71.17%,但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公司净利率变动与毛利率变动趋同,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走低态势,成本管控能力优异。 经营现金流充裕,账期管理优异。公司账期管理优、收现比提升,盈利质量高,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35亿元、54.30亿元、12.95亿元,收现比分别为95.22%、105.58%和93.03%,营收造血能力强,现金流较为充裕。 投资收益占比提升,资本运作能力走强。近年来,公司投资收益迅速增长,占公司净利润比例不断提升,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对子公司巨龙铜业的控股收益及少数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5.7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为28.56%。此外,公司ROE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为52.41%,创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受销售收入下滑而短期承压。长期来看,公司利用自有资产获利水平提升,资本运作能力走强。 3 钾肥为基迅速成长,资源布局走向全球 3.1 内依察尔汗外拓老挝,资源布局走出国门 3.1.1 国内资源禀赋不足,察尔汗为第一大盐湖 国内钾盐资源禀赋不足。据USGS,2022年全球探明钾盐储量超33亿吨(折K?O)。其中加拿大、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3%、22%、12%,CR3合计占比达到67%,资源储量十分集中,中国储量位列第五,但占比仅有5%,钾盐资源禀赋较为不足。 中国钾盐产量全球占比高于储量占比。从全球钾盐产量来看,近年来全球钾盐产量整体呈波动态势。2022年,全球天然钾盐产量达到4,000万吨(折K?O),中国占比为15%,钾盐产量占比远高于储量占比,长期来看国内钾盐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放大。 3.1.2 察尔汗钾储量丰富,公司面积占比达12.4% 国内钾资源集中分布于青海察尔汗盐湖。据USGS,2022年中国钾盐生产量为600万吨(折K?O),近年来保持稳定。国内主要钾盐资源位于青海省,其中,格尔木地区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盐湖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钾、锂、钠等自然资源,总储量600多亿吨,其中氯化钾储量5.4亿吨,氯化锂储量800万吨,资源量均占全国首位。 公司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资源,面积占比达12.40%。公司2007年进入钾肥行业后,与近20家企业谈判斡旋,整合路东察尔汗盐湖资源,让原本混乱的察尔汗铁路东矿区实现了科学、有序开采。目前公司拥有察尔汗盐湖铁路以东矿区约724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证,总面积占察尔汗盐湖比例为12.40%。 持续布局国内钾盐资源。除察尔汗盐湖外,公司通过公开拍卖及股权收购的方式取得了青海省茫崖行委大浪滩黑北钾盐矿、碱石山钾盐矿、小梁山-大风山地区深层卤水钾盐矿东段等钾盐资源,探矿权合计达1,400平方公里。2023年公司针对大浪滩黑北钾盐矿深层矿详查项目,计划根据勘查设计推进深层矿详查野外作业;针对碱石山钾盐矿项目,计划完成三口钻井的场地恢复、验收;针对小梁山大风山地区深层卤水钾盐矿东段项目,计划完成详查报告的编制及项目评审等工作。当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未来公司资源储备将进一步丰富,提升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3.1.3 外拓老挝钾矿,资源储备丰富 战略布局老挝光卤石钾矿,资源储备丰富。老挝万象盆地钾盐矿资源丰富,是全球重要的光卤石钾矿产地。2023年2月,公司全资孙公司藏格矿业国际有限公司与合作方PGM盐矿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万象塞塔尼县巴俄县钾盐勘探协议》;全资孙公司成都川寮聚源实业有限公司与合作方XTN钾盐矿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万象塞塔尼县巴俄县钾盐勘探协议》。两个勘探区面积分别为198.97平方公里与199.28平方公里,推测折合氯化钾资源量合计约6亿吨,初步规划氯化钾一期项目年产能200万吨,计划于2025年投产,建成后公司氯化钾产能将实现翻倍。针对巴俄县钾盐矿,公司已完成选定首采靶约40平方公里的野外勘探,初步估算探获的氯化钾资源总量约4.31亿吨,资源储备丰富,并已启动开采可研报告编制。针对塔尼县钾盐矿,预计于7月底前完成第一阶段勘探工作。 3.2 钾肥市占率靠前,需求稳步增长 3.2.1 全球钾肥供应集中,公司钾肥产销量排名靠前 全球钾肥供应集中,公司位列前十。钾肥生产企业多依赖钾盐资源实现就近布局,集中分布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等地,且供应格局较为集中,CR7产能合计占比达83%。其中,藏格矿业钾肥年产能200万吨,全球占比约3%,在国内仅次于盐湖股份,市占率靠前。从全球钾肥年产量来看,伴随下游粮食生产等需求提升,全球钾肥产量保持正增长,据华径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全球钾肥生产达到5,419万吨,同比增长1%。 俄乌战争下全球钾肥供应紧张,公司产销实现双增。为保证矿区的采补平衡,公司制定了钾盐溶采规划,依据“分片溶解,轮流开采”原则,参考每年卤水开采计划,维持公司氯化钾年产量100万吨及以上。2022年受俄乌战争影响,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钾肥遭欧美制裁以至出口受阻,市场存在供给缺口,公司产销实现双增长,全年实现氯化钾产品产量130.67万吨、同比增长21.24%,销量110.14万吨、同比增长3.12%;产量增速高于销量也导致库存积压,在较高库存压力下,2023年上半年公司产销率高于100%,生产钾肥53.06万吨,同比增长15.50%,销售钾肥58.97万吨,同比增长19.35%,适当消化库存。 3.2.2 粮食需求提供刚性支撑,钾肥进入高景气周期 氯化钾是重要的粮食钾肥。钾肥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园林景观种植,可以提高作物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钾肥上游原料主要包含钾石盐、光卤石、苦卤等。中游钾肥种类繁多,根据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含氯钾肥和不含氯钾肥,含氯钾肥为氯化钾,是易溶于水的速效钾肥,钾含量约为50%-60%,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不含氯钾肥通常包括硫酸钾、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等。钾肥产品中,氯化钾占主要市场份额,下游应用以农业粮食为主,2020年我国氯化钾消费量占钾肥总量的70%。 全球粮食需求提供刚性支撑,钾肥进入高景气周期。近年来,由于俄乌战争持续,国际地缘政治摩擦频发,粮食安全愈发被各国重视。同时,全球人口仍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速相对较高,全球农作物产量和消费量也实现长期增长,预计将带动钾肥需求量提升。 国内钾肥需求增长,氯化钾自给缺口较大。伴随国内农业蓬勃发展,钾肥需求量日益增加,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国内钾肥消费量合计达到2,048万吨,其中氯化钾1,523万吨,预计2022年总消费量为2,071万吨,氯化钾1,541万吨,同比保持正增长。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国内钾肥供应有限,自给缺口较大,进口氯化钾对中国钾肥市场颇为重要。2022年,中国氯化钾总消费量约50%来自海外进口,进口总量达到793万吨,主要进口来源为俄罗斯、加拿大、白罗斯、以色列等国。然而在地缘政治摩擦频发下,提升钾肥自给率战略意义凸显,藏格矿业、盐湖股份等国内钾肥企业陆续走出国门“找钾”、“采钾”,海外布局钾肥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有望进一步反哺国内,提升氯化钾自给率。 钾肥价格冲高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2021年来,粮食安全愈发为各国重视,新增人口带来粮食需求量提升,主要钾肥企业开工率不足导致供需存在缺口,叠加全球海运费上涨,钾肥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上半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盟、美国对俄罗斯、白俄罗斯进行钾肥制裁,主要产地供给受限,全球钾肥价格达到历史高位。2022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大宗商品价格承压,且钾肥进入消费淡季,氯化钾价格走势下行。目前全球钾肥价格虽有深度回调,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国内钾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在经历全球钾肥供给受限后,国内氯化钾价格达到近年新高,伴随需求回调后,氯化钾价格依旧处于历史高位。 3.3 固转液技术助力原料供应稳定,大合同价格落地托底钾价 3.3.1 固转液技术助力原料供应稳定 公司自主研发“固转液”技术,助力原料供应稳定。由于察尔汗盐湖矿区前期的开采,晶间卤水日趋减少,公司针对资源丰度下降,固体钾品位降低的困境,自主研发 “固转液”技术、盐田兑卤、串联走水技术,以盐田晒制光卤石后得到的老卤为原料,加入适当淡水稀释,形成溶矿剂;并利用高位溶矿渠将制得的溶矿剂输入到溶矿区实现盐层浸泡,既可以溶解矿石中的钾盐,实现固液转变,形成含钾卤水,再经过采卤系统泵入盐田摊晒生成光卤石,又可循环利用钾肥生产排出的老卤水。利用该技术,公司实现了低品位原矿生产优质氯化钾,并且由于不分品级的固体钾矿均能溶解为液体钾,该方法也保证了公司生产氯化钾原料的长期供应稳定。 3.3.2 进口大合同价格落地托底钾价 中加钾肥进口大合同落地为钾价托底,公司高毛利下优势显著。据百川资讯,6月6日,我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与加拿大国际钾肥供应商Canpotex关于2023年度中国钾肥进口合同价格达成一致,约定本年度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为CFR307美元/吨,较2022年下降283美元/吨。对比全球其他地区,中国保持了全球的价格洼地,进口优势明显。大合同价格的落地,也为国内钾肥价格托底,根据合同价格换算,目前港口价格已与进口成本趋同,下行空间明显缩窄,有助于国内钾肥市场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公司近年来钾肥销售维持较高毛利,2022年公司钾肥毛利率高达70.93%,2023年上半年受钾肥价格回落,毛利率降至64.24%,但依旧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在未来价格底部支撑下,公司钾肥业务将持续贡献可观利润。 4 盐湖提锂新秀,布局西藏盐湖 4.1 盐湖提锂新秀,产销持续增长 进军盐湖提锂,产销快速增长。公司于2017年8月决定进军新能源产业,建设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2019年1月,公司一期项目年产1万吨碳酸锂工程顺利投产,开创了从极低浓度卤水成功规模化提锂的先例,也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盐湖提锂行业。2020年,公司碳酸锂业务开始贡献营收,产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碳酸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3.23亿元,同比增长356.98%。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碳酸锂生产4,507吨、销售4,865吨,同比增长1.21%;但在碳酸锂价格下行压力下,该项业务贡献营收11.2亿元,同比下降33.88%。 4.2 核心技术构筑成本优势,锂价承压下盈利有支撑 “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是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核心技术。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生产采用自主研发的“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一步法沉锂”组合工艺路线。其中“连续吸附+膜法除杂浓缩”工艺,更加适用于盐湖原卤提锂,产线建设速度快、经济性强、污染低,有望成为未来盐湖提锂的主流技术路线。而“一步法”提纯电池级碳酸技术,省去了高纯碳酸锂生产过程中的二次精制流程,可直接生产出纯度达电池级标准的碳酸锂,节省了加工成本并解决了超低浓度卤水提锂的世界级难题,锂回收率稳定在95%以上。 成本管控优异,锂价承压下盈利依旧可观。相比自产或外购矿石提锂与云母提锂,盐湖提锂成本较低,在核心技术的支持下,公司碳酸锂生产成本控制水平相较于同行优势明显,毛利率常年维持较高水平。2023年上半年由于第一季度气温较低,原材料中锂离子浓度下降,以至物料消耗增加,碳酸锂生产成本上升,叠加市场碳酸锂价格下行,公司碳酸锂业务营收、毛利下滑,但毛利率仍然达到81.97%,盈利空间依旧可观。据公司公告,伴随气温的回升及公司技改措施,目前成本管控已有明显好转,预计下半年单吨成本有望回归3万元/吨。 4.3 察尔汗锂盐满产,持续加码西藏盐湖 公司持续加码西藏盐湖,远期规划产能可观。公司现有电池级碳酸锂产能1万吨/年,由察尔汗盐湖贡献,2022年公司碳酸锂生产1.05万吨,实现超产,2023年计划生产1.2万吨,目前察尔汗盐湖资源已无法满足公司产能扩张需求。2021年公司通过藏青基金收购麻米措盐湖51%的股权,权益比例为24%,成为碳酸锂产能新增长点。麻米措盐湖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可利用的氯化锂储量约250.11万吨,折合碳酸锂约217.74万吨。目前麻米措盐湖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一期年产碳酸锂5万吨项目预计于2024年投产,二期增加至年产10万吨,项目建成后,有望极大提升公司碳酸锂业务规模。此外,公司持续布局西藏盐湖,通过控股藏青基金拟收购西藏国能矿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持有西藏结则茶卡盐湖和龙木错盐湖,碳酸资源储量达390万吨。 5 控股巨龙铜业,投资收益可观 5.1 巨龙铜业资源丰富,公司为第二大股东 巨龙铜业储量丰富,公司权益占比30.78%。巨龙铜业拥有荣木错拉铜矿、驱龙铜多金属矿和知不拉多金属矿三个矿权,备案铜金属量为1,072万吨,其中驱龙铜矿是我国已探明铜金属资源储量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巨龙铜业矿区存在大量低品位铜矿资源,铜资源总量将超过2,000万吨。2020年,紫金矿业以38.83亿元完成了巨龙铜业50.1%股权收购,掌握其实控权。藏格矿业现持有巨龙铜业30.78%股权,是除紫金矿业外的第二大股东。 5.2 产能扩张迅速,投资收益可观 巨龙铜矿产能扩张顺利,公司投资收益持续提升。目前巨龙铜矿一期项目顺利投产,年产铜16万吨,2023年计划生产并销售铜精矿15.36万吨;二期项目预计于2025年Q2投产,产铜量30-35万吨/年;三期项目预计于2030年投产,产铜量60-65万吨/年。我们认为铜价在中长期价格震荡偏强,伴随巨龙铜矿产销量的增长,为公司带来的投资收益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控股巨龙矿业取得投资收益5.85亿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25.80%,同比增加2.4亿元,增幅为69.57%。巨龙铜业三期建成投产后,公司每年享有权益可达18万吨,投资收益有望持续增加。 6 风险提示 下游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是碳酸锂重要的下游市场,若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对碳酸锂需求减弱,可能会对公司锂盐业务盈利带来压力。 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公司长期业绩驱动主要来源于新增扩产项目,包括老挝钾肥、麻米措盐湖提锂与巨龙铜业扩产项目,如果上述新增项目建设投产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盈利产生负面影响。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ysjsyj )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有色金属与新材料研究团队依法设立并运营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本团队负责人于嘉懿具备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执业资格,资格证书编号为S0880522080001。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君有色与新材料于嘉懿团队 于嘉懿/021-38038404/有色首席分析师 宁紫微/021-38038438/有色资深分析师 刘小华/021-38038434/有色高级分析师 兰洋/021-38031027/有色分析师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