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专题报告】绿色能源系列专题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概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及发展趋势

【专题报告】绿色能源系列专题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概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及发展趋势

作者:微信公众号【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发布时间:2023-09-2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建信期货《【专题报告】绿色能源系列专题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概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及发展趋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绿色能源系列专题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概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及发展趋势 从业资格号:F3033782 引言:基于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上游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研究分析我国风电行业发展情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和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对于分析判断大宗商品原材料市场的供需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报告作为绿色能源系列专题一,从我国风电行业的基本状况出发,研究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和产业链上的代表性企业,供相关企业经营者、研究机构分析人士和投资者参考。 一、中国风电行业发展概况 1.1 风电整体装机情况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除港澳台地区外,2022年全国新增装机11098台,容量4983万千瓦,同比下降10.3%(笔者注:受补贴政策退坡及前期抢装规模较大影响);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4467.2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89.7%,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15.7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10.3%。截至2022年底,累计装机超过18万台,容量达3.9亿千瓦以上,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6亿千瓦,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92.3%;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3051万千瓦,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7.7%。 2021-2022年,国内陆上和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政策先后得以贯彻执行,受风电补贴政策退坡、除部分地区仍有地方财政补贴支持外,中央财政补贴已基本退出,以及2018-2020年抢装规模较大影响,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同比增幅自2020年的23.0%,分别回落至19.2%和14.1%,但仍保持两位数的较高速度增长。 1.2 风能发电量及与其他能源发电规模的比较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8月份,我国(除港澳台外,下同)风能发电量累计达5308.39亿千瓦时,占同期国内全部发电量的9.05%,是同期水能发电量7187.42亿千瓦时的约74%,是同期太阳能发电量1894亿千瓦时的约2.8倍。在发电规模上,风能作为仅次于水能的清洁能源和排名第一的绿色低碳新能源,在目前和未来的绿色能源革命中,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从各形式能源发电量月度累计同比数据来看,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我国风能发电出现了两波增幅达10%及以上的高增长(其中2021年全年增幅高达29.8%,是陆上风电为赶在中央财政补贴窗口关闭前加快抢装的最后一年),远超同期其他形式能源发电量增幅。即便在今年1-8月份,我国风能发电增幅也处于各形式能源发电量增幅的遥遥领先水平,今年1-8月份我国风能发电量月度累计同比增长14.4%,超过同期太阳能发电量增幅(9.9%),也远超同期火电和全部发电量月度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6.1%和3.6%)。 1.3 我国风电区域分布及单机容量变化 据《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2022年全国六大区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风电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华北33.6%、东北12.8%、华东13.6%、中南15.1%、西南5.7%、西北19.2%,其中华北和西北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中南和华东来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加持更为明显,西南在风能资源和经济支持方面都具有比较劣势。 在单机容量方面,《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4490千瓦,同比增长27.8%;其中,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4294千瓦,同比增长37.9%;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7420千瓦,同比增长33.4%;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2178千瓦,同比增长7.5%。由此可见,由于运输、利用效率、自然环境条件等原因,海上风电在单机容量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中国风电产业链代表性企业 2.1 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 原材料方面,风电设备相关原材料主要涉及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夹层材料等。其中,环氧树脂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化国际、陶氏化学、回天新材等;玻璃纤维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国巨石、OC、NEG等;碳纤维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吉林碳谷、吉林宝旌、中复神鹰等。 零部件方面,风电设备相关零部件主要涉及叶片、风电铸件、发电机、主控系统、海缆、轴承等。其中,叶片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中材科技、时代新材、中复连众等;风电铸件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日月股份、永冠集团、吉鑫科技等;发电机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Winergy、明阳智能、Vestas等;主控系统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美国GE、德国西门子、瑞士ABB等;海缆相关代表性企业主要有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缆等。 2.2 中游:风机整机制造企业 陆上风电方面,据《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陆上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主要有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运达股份、联合动力、东方电气、华锐风电、中国海装、电气风电、中国中车、三一重能、哈电风能、Vestas、Siemens Gamesa、华创风能等,截至2022年底,上述15家企业在国内陆上风电整机累计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24.1%、11.6%、9.0%、6.7%、6.6%、5.8%、4.6%、4.5%、4.4%、4.3%、4.1%、3.2%、2.3%、1.7%、1.3%,其他企业占比仅5.7%。 海上风电方面,据《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海上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主要有电气风电、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中国海装、东方电气、哈电风能、华锐风电、Siemens Gamesa、联合动力、GE、中国中车、太原重工、三一重能等,截至2022年底,上述14家企业在国内陆上风电整机累计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32.6%、22.1%、14.3%、12.8%、12.0%、4.0%、0.9%、0.6%、0.3%、0.2%、0.1%、0.03%、0.03%、0.01%。 2.3 下游:风电开发企业 据《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2022年国内有新增装机的风电开发企业200多家,其中累计装机容量占比靠前的前15家分别是国能投、国电投、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广核、华电集团、华润集团、三峡集团、中国电建、天润新能、河北建投、京能、协和、中节能、特变电工等。截至2022年底,上述15家企业在国内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13.0%、9.4%、9.3%、7.0%、6.0%、5.9%、4.5%、3.6%、3.3%、2.8%、1.5%、1.4%、1.3%、1.3%、1.2%,其他企业占比达28.5%。 海上风电方面,据《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截至2022年底,国内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有37家,其中累计装机容量占比靠前的前20家分别是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国电投、国能投、中广核、粤电、华电集团、山东能源、福能、浙能、大唐集团、福建投资、国家电网、协鑫、江苏国信、双创能源、莱州蓝海、中节能、九思能源、河北建投等。截至2022年底,上述20家企业在国内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16.2%、13.7%、13.7%、11.9%、10.7%、4.0%、3.1%、3.0%、2.3%、2.3%、2.3%、2.0%、1.3%、1.1%、1.1%、1.0%、1.0%、1.0%、1.0%、1.0%,其他企业占比仅7.2%。 三、风电行业发展趋势 3.1 原材料和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但仍需尽快解决芯片和控制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在国内风电原材料领域,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地和消费地,但由于开工率低,导致我国环氧树脂对外依存度约20%,风电领域使用环氧树脂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国内在环氧树脂方面有道生天合、上纬新材等国产替代产品。 在国内风电零部件领域,轴承、芯片和控制器等对进口依赖程度较高,随着新强联、洛轴、瓦轴等本土轴承供应商陆续推出3兆瓦及以上主轴承量产计划并与风电主机制造商加强合作,在国内风电设备中国产轴承市占率明显提升,但在芯片和控制器领域,国内风电零部件制造企业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需要国内企业在芯片和控制器研发和技术应用方面,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 3.2 海上风电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由于海上风电具有占用土地资源少、靠近沿海发达经济区即电力消费地、不需特高压传输即可近距离消纳、风力波动性不大从而相对稳定的风力发电对于电力系统调峰影响小、中国近海风力资源丰富、船舶运输和吊装便于海上风电单体容量大型化等优点,我国海上风电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年国内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越英国跃居全球第一。 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在全部风电和绿色能源发电中的比重都还比较低,未来国内海上风电的突破性快速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吊装不便、安装周期长、对海洋生态/航运/气候的影响较大需要环保/渔政/海洋/交通/气象等部门综合协调、能量储存和传输需要配套建设升压站/换流站/海底电缆等问题。 此外,随着未来近海风能资源的开发密集甚至饱和,深远海风电设备和基座,对于原材料和零部件将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但无论如何,基于对“十四五”各省份风电场规划的分析判断,未来海上风电无疑将是国内绿色能源里面增长最为迅速的发电能源形式之一。 3.3 单机容量大型化趋势明显 据《2022年中国风电吊装容量统计简报》,2022年国内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4490千瓦,同比增长27.8%;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2178千瓦,同比增长7.5%;而10年前的2012年国内新增和累计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分别为1650千瓦和1401千瓦,十年间上述两个数据分别增长172%和55%,风电单机容量大型化趋势明显。 虽然单机容量大型化,可以提高风机的产出效率,并降低单位功率的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但单机容量大型化也对叶片长度和质量、基座稳定性、抗震抗台风及吊装作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3.4 风电平价上网政策落地后风电企业着力“降成本” 随着2020年底和2021年底,中央财政对于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的先后退出,无论是风电开发企业,还是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都在围绕平价政策下仅剩的利润“降成本”。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至约0.33元/千瓦时,较2021年的0.47-0.55元/千瓦时成本下降近40%。另据风口财经报道,通过梳理2023年公开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数据,多数风电整机(含塔筒)报价降到3500元/千瓦以内,较2022年的3500-4200元/千瓦平均下降近10%。 3.5 漂浮式基座和高压直流传输是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方向 固定式基座在浅海区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中等或深远海区域,漂浮式基座日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选择,主要是因为漂浮式基座采用标准化设计,并使用低成本的安装船,其经济性更为突出,特别是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推进的当下,漂浮式基座将成为最具市场规模和应用价值的增长点之一。 此外,基于高压交流传输对线路损耗较大,且铺设海底电缆周期长、成本高、维护不便的问题,海上风电将更多采用高压直流传输,相关技术应用和传输设备也将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风险提示: 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投资者据此做出投资决策的依据。 建信期货研究发展部 宏观金融研究团队 020-38909340 有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4 黑色金属研究团队 021-60635736 石油化工研究团队 021-60635738 农业产品研究团队 021-60635732 量化策略研究团队 021-60635726 建信期货研究服务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ID :jxqhyfb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