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行业深度解析 | 冶炼端变革进行时!产业趋势仍偏向过剩?
(以下内容从信达期货《镍行业深度解析 | 冶炼端变革进行时!产业趋势仍偏向过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01 镍品种简介 镍是略带黄色的银白色金属,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过渡金属,其下游应用主要包括不锈钢、电池材料、合金、电镀等领域。 当前镍的初端消费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不锈钢,2022年不锈钢占比超70%,但由于电池材料耗镍量增速较快,不锈钢占比略有下降。 新能源电池在镍的初端消费中占比快速升高,已经在19%左右,逐渐开始在供需上有能力影响市场总的需求关系,而非之前一样更偏向于新能源话题的炒作。 02 镍上下游介绍 镍产业链的最上游和所有的有色金属一样必然是矿端。产业链当中,常用的两种镍矿主要为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 镍产业链情况 早期的时候,由于硫化镍矿所需的工艺要求较低,主流的方式是用硫化镍矿提取镍。硫化镍矿的平均镍含量大约在1.5%左右,相对于红土镍矿的冶炼来说,要多出一个选矿的步骤,筛选出镍精矿镍含量大约可以达到4%到10%。 之后采用火法冶炼,得到高冰镍,此时镍含量已经接近70%,在对其进行精炼后就可以得到电解镍,其中镍的含量为99.96%。 当前硫化镍矿主要是以地下开采的方式进行,需要面临一系列如矿床深,地压活动明显,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产量占比逐年出现下滑。 相对来说,红土镍矿的冶炼就出现的比较晚。红土镍矿主要是氧化镍矿,大多分布在热带海岛地区,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由于氧化铁呈现铁锈的暗红色,氧化镍矿也就因此而得名红土镍矿。红土镍矿由于品味相对较低,冶炼难度相对较大,冶炼工艺成熟的时间也就较晚。 在中国人使用红土镍矿之前,全球红土镍矿的利用很有限,工艺上也是火法少,湿法多,而且冶炼过程很复杂。 但是2006年左右,中国开始使用小高炉和矿热炉将红土镍矿冶炼成了镍生铁,可直接用于冶炼国内消费端占比超过80%的不锈钢,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替代效用,就此激活了红土镍矿的使用。 红土镍矿的开采就较为简单。红土镍矿主要集中在热带海岛地区,印尼、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古巴等地都是红土镍矿储量较大的地区。而红土镍矿几乎赋存于地表,勘查成本较低,同时可露天开采也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 而由于红土镍矿多处于海岛地区,这又为其提供了一大便利,即离海岸线较近,便于运输。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优点,在中国将红土镍矿的冶炼技术推向成熟的过程中,红土镍矿逐步取代了硫化镍矿的地位,成为了镍金属冶炼的主要来源。 当前来看,红土镍矿在镍矿总产量中的占比已经逐渐接近70%。 03 镍行业现状以及投资逻辑 近期,沪镍和不锈钢期价上涨也正是因为印尼作为全世界红土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表示高品位矿产资源正在面临枯竭,预计高品位矿的使用只能维持7年,因此导致市场担忧镍元素资源量的供应减少,从而推高了价格。 然而矿端的变化只能说是历史变革,冶炼端的变革才是正在进行式。首先是2021年的3月,某龙头宣布在同年10月将进行首次高冰镍交货,就此打通了硫化镍矿火法冶炼和红土镍矿火法冶炼之间的壁垒,使得当时镍价一度下跌超20%。 主要的原因就是镍铁可转产高冰镍之后,市场对于硫酸镍的需求不再依赖于纯镍。 而硫酸镍作为镍元素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必经之路,镍铁转产高冰镍的出现就此切分走了一大块新能源方面的需求。 同年,凭借其优厚的资源条件,印尼镍铁的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彻底超过中国的产量(以金属量计),成为世界第一大镍铁生产国。彼时的印尼镍铁年产量从上一年度将将超过中国,变成了接近中国产量的两倍左右。至2022年末,SMM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全年的镍铁产量约为115万吨,已然接近国内产量的三倍。 同年,中国镍铁产量约为41.0万吨,进口量约为85.2万吨,进口的主要来源正是产量超快速增长的印尼。印尼镍铁的大量进口满足了国内不锈钢冶炼所需对于镍元素的要求,镍铁的折算价格和电解镍的价差也就此拉大,使得不锈钢厂的冶炼原料完全转向高镍铁。 成本优势之下,电解镍很少再成为不锈钢的冶炼原料,甚至是没有机会再成为不锈钢的冶炼原料。 而这样的产能扩张并未结束,虽然从同比数据来看,2023年1-7月的印尼镍铁产量增长数据从2022年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左右,但绝对量的增加丝毫不比2022年的月度数据逊色,如果维持其近乎逐月递增的产量趋势的话,全年的印尼镍铁产量至少也将在140万吨以上。 以2/3出口至中国估算,叠加国内产量约维持在40万吨左右,以8个镍点折算,完全可以满足300系不锈钢的生产。 而以完全成本计,镍铁的成本约占到60%-70%之间,因此在镍铁原料完全充足的情况之下,不锈钢价格也与电解镍进一步脱钩,从原来的“同涨同跌”转向“成本支撑”,效用有所下降。 冶炼端的另一个变化来自于2022年的湿法中间品崛起。当前产业链当中湿法中间品以MHP为典型代表,各国产能中也是MHP占据绝对的大头,从现有数据来看,湿法中间品当中MHP占据全球产能的90%以上。 截至2022年底,MHP产能合计约40.2万金属吨,而2023年产能增量或将达到27.3万金属吨。与前期预测不同的是青美邦一期的产能释放超出预期有所提前,2022年四季度的投产或将由3万金属吨上升至5万吨,因此2023原本预期的4.3万吨下调至2.3万吨。2022年MHP产能最高的还有华越一期与二期,合计约有6万金属吨的年产能。 2023年计划投放产能合计约27.3万金属吨,主要增量来自于华飞镍钴,约有12万金属吨的产能增量。青美邦二期由于前期投产加速,增量或有减少,投产时间暂时存疑,但大概率将在上半年投产。 另外投产产能较多的还有力勤印尼OBI镍钴项目三期,投产产量约有6万金属吨。结合2022年四季度有大量产能投放,将产量叠加至2023年,由此预计,2023年MHP产量有望翻倍,初步预计将超过17万吨金属量。 同样可以预见到的是,中国对于MHP的进口量也将出现暴增。 04 镍未来一年内价格预期 MHP中的镍元素含量平均约在45%左右,完全能够满足硫酸镍的生产所需,那么在湿法冶炼的路径当中,中间体MHP又将侵占一部分的硫酸镍冶炼所需,结合高冰镍占据的部分。 新能源硫酸镍方面的对电解镍的需求已经所剩无几,在加上镍铁完全切断不锈钢对镍的冶炼所需,电解镍主要的两块需求(至少90%)受到极大限制,形成过剩的行业格局。 基于当前硫酸镍转产电积镍的成本约在16万以下,暂时来看很难突破该底部。但是这个地步是基于硫酸镍原料(高冰镍和MHP)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之下。 然而硫酸镍的原料价格随着产业链的迅速变革,产量上升趋势明显,价格地步并不牢靠. 综合来看中长期(3-6个月)产业趋势偏向过剩,预计价格偏空运行,预计价格的主要运行区间为13.5-18万。 · END · 作者:信达期货研究所 免责声明 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信达期货有限公司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政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情况。未经信达期货有限公司授权许可,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本报告的行为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01 镍品种简介 镍是略带黄色的银白色金属,是一种具有铁磁性的过渡金属,其下游应用主要包括不锈钢、电池材料、合金、电镀等领域。 当前镍的初端消费中占比最大的依然是不锈钢,2022年不锈钢占比超70%,但由于电池材料耗镍量增速较快,不锈钢占比略有下降。 新能源电池在镍的初端消费中占比快速升高,已经在19%左右,逐渐开始在供需上有能力影响市场总的需求关系,而非之前一样更偏向于新能源话题的炒作。 02 镍上下游介绍 镍产业链的最上游和所有的有色金属一样必然是矿端。产业链当中,常用的两种镍矿主要为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 镍产业链情况 早期的时候,由于硫化镍矿所需的工艺要求较低,主流的方式是用硫化镍矿提取镍。硫化镍矿的平均镍含量大约在1.5%左右,相对于红土镍矿的冶炼来说,要多出一个选矿的步骤,筛选出镍精矿镍含量大约可以达到4%到10%。 之后采用火法冶炼,得到高冰镍,此时镍含量已经接近70%,在对其进行精炼后就可以得到电解镍,其中镍的含量为99.96%。 当前硫化镍矿主要是以地下开采的方式进行,需要面临一系列如矿床深,地压活动明显,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产量占比逐年出现下滑。 相对来说,红土镍矿的冶炼就出现的比较晚。红土镍矿主要是氧化镍矿,大多分布在热带海岛地区,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由于氧化铁呈现铁锈的暗红色,氧化镍矿也就因此而得名红土镍矿。红土镍矿由于品味相对较低,冶炼难度相对较大,冶炼工艺成熟的时间也就较晚。 在中国人使用红土镍矿之前,全球红土镍矿的利用很有限,工艺上也是火法少,湿法多,而且冶炼过程很复杂。 但是2006年左右,中国开始使用小高炉和矿热炉将红土镍矿冶炼成了镍生铁,可直接用于冶炼国内消费端占比超过80%的不锈钢,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替代效用,就此激活了红土镍矿的使用。 红土镍矿的开采就较为简单。红土镍矿主要集中在热带海岛地区,印尼、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古巴等地都是红土镍矿储量较大的地区。而红土镍矿几乎赋存于地表,勘查成本较低,同时可露天开采也大大降低了开采成本。 而由于红土镍矿多处于海岛地区,这又为其提供了一大便利,即离海岸线较近,便于运输。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优点,在中国将红土镍矿的冶炼技术推向成熟的过程中,红土镍矿逐步取代了硫化镍矿的地位,成为了镍金属冶炼的主要来源。 当前来看,红土镍矿在镍矿总产量中的占比已经逐渐接近70%。 03 镍行业现状以及投资逻辑 近期,沪镍和不锈钢期价上涨也正是因为印尼作为全世界红土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表示高品位矿产资源正在面临枯竭,预计高品位矿的使用只能维持7年,因此导致市场担忧镍元素资源量的供应减少,从而推高了价格。 然而矿端的变化只能说是历史变革,冶炼端的变革才是正在进行式。首先是2021年的3月,某龙头宣布在同年10月将进行首次高冰镍交货,就此打通了硫化镍矿火法冶炼和红土镍矿火法冶炼之间的壁垒,使得当时镍价一度下跌超20%。 主要的原因就是镍铁可转产高冰镍之后,市场对于硫酸镍的需求不再依赖于纯镍。 而硫酸镍作为镍元素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必经之路,镍铁转产高冰镍的出现就此切分走了一大块新能源方面的需求。 同年,凭借其优厚的资源条件,印尼镍铁的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彻底超过中国的产量(以金属量计),成为世界第一大镍铁生产国。彼时的印尼镍铁年产量从上一年度将将超过中国,变成了接近中国产量的两倍左右。至2022年末,SMM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尼全年的镍铁产量约为115万吨,已然接近国内产量的三倍。 同年,中国镍铁产量约为41.0万吨,进口量约为85.2万吨,进口的主要来源正是产量超快速增长的印尼。印尼镍铁的大量进口满足了国内不锈钢冶炼所需对于镍元素的要求,镍铁的折算价格和电解镍的价差也就此拉大,使得不锈钢厂的冶炼原料完全转向高镍铁。 成本优势之下,电解镍很少再成为不锈钢的冶炼原料,甚至是没有机会再成为不锈钢的冶炼原料。 而这样的产能扩张并未结束,虽然从同比数据来看,2023年1-7月的印尼镍铁产量增长数据从2022年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左右,但绝对量的增加丝毫不比2022年的月度数据逊色,如果维持其近乎逐月递增的产量趋势的话,全年的印尼镍铁产量至少也将在140万吨以上。 以2/3出口至中国估算,叠加国内产量约维持在40万吨左右,以8个镍点折算,完全可以满足300系不锈钢的生产。 而以完全成本计,镍铁的成本约占到60%-70%之间,因此在镍铁原料完全充足的情况之下,不锈钢价格也与电解镍进一步脱钩,从原来的“同涨同跌”转向“成本支撑”,效用有所下降。 冶炼端的另一个变化来自于2022年的湿法中间品崛起。当前产业链当中湿法中间品以MHP为典型代表,各国产能中也是MHP占据绝对的大头,从现有数据来看,湿法中间品当中MHP占据全球产能的90%以上。 截至2022年底,MHP产能合计约40.2万金属吨,而2023年产能增量或将达到27.3万金属吨。与前期预测不同的是青美邦一期的产能释放超出预期有所提前,2022年四季度的投产或将由3万金属吨上升至5万吨,因此2023原本预期的4.3万吨下调至2.3万吨。2022年MHP产能最高的还有华越一期与二期,合计约有6万金属吨的年产能。 2023年计划投放产能合计约27.3万金属吨,主要增量来自于华飞镍钴,约有12万金属吨的产能增量。青美邦二期由于前期投产加速,增量或有减少,投产时间暂时存疑,但大概率将在上半年投产。 另外投产产能较多的还有力勤印尼OBI镍钴项目三期,投产产量约有6万金属吨。结合2022年四季度有大量产能投放,将产量叠加至2023年,由此预计,2023年MHP产量有望翻倍,初步预计将超过17万吨金属量。 同样可以预见到的是,中国对于MHP的进口量也将出现暴增。 04 镍未来一年内价格预期 MHP中的镍元素含量平均约在45%左右,完全能够满足硫酸镍的生产所需,那么在湿法冶炼的路径当中,中间体MHP又将侵占一部分的硫酸镍冶炼所需,结合高冰镍占据的部分。 新能源硫酸镍方面的对电解镍的需求已经所剩无几,在加上镍铁完全切断不锈钢对镍的冶炼所需,电解镍主要的两块需求(至少90%)受到极大限制,形成过剩的行业格局。 基于当前硫酸镍转产电积镍的成本约在16万以下,暂时来看很难突破该底部。但是这个地步是基于硫酸镍原料(高冰镍和MHP)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之下。 然而硫酸镍的原料价格随着产业链的迅速变革,产量上升趋势明显,价格地步并不牢靠. 综合来看中长期(3-6个月)产业趋势偏向过剩,预计价格偏空运行,预计价格的主要运行区间为13.5-18万。 · END · 作者:信达期货研究所 免责声明 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信达期货有限公司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政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情况。未经信达期货有限公司授权许可,任何引用、转载以及向第三方传播本报告的行为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