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迎里程碑,马斯克推进人体试验!这些A股已提前布局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脑机接口迎里程碑,马斯克推进人体试验!这些A股已提前布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脑机接口领军企业Neuralink重磅宣布,公司已经获批可以推进首次人体试验工作,将向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芯片。不仅如此,公司还对外招募患者参与脑机接口试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脑机接口这种前沿技术,有的人拍手称好、看到了技术进步给一些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有人质疑该项技术的安全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脑机接口已经涌现出多种突破性成果,可以帮助修复肢体运动、听觉等。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现状,寻找行业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Neuralink推进脑机接口人体试验,行业再迎风口 在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的推动下,脑机接口技术日益成为市场瞩目的未来技术,大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就在今年5月,Neuralink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公司进行人体试验的计划,当时市场便已经高度关注该试验的进程。 就在周二,Neuralink正式宣布已经获得独立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可以向瘫痪患者大脑植入设备,开展首次人体试验。 马斯克将该研究称为“PRIME”,这是 Precise Robotically 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精准机器人植入式脑机接口)。该研究就是为探索无线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安全性、手术机器人的可靠性,以及脑机接口帮助实验者通过意念控制外部设备的功能。 Neuralink也正式对外招募志愿者,因颈部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而瘫痪的患者可以参与此次试验。 此次试验将持续6年时间,志愿者首先要参加18个月的研究,此后每周至少花2个小时参与脑机接口试验。 马斯克对脑机接口技术寄予厚望,他对外宣称Neuralink近期目标是帮助瘫痪病人实现意念打字,未来则逐渐实现“人机共生体”:通过脑机接口让瘫痪患者重新走路,让盲人可以恢复视觉。 为了实现这些计划,马斯克提出了三大目标:第一,在安全、可持续的前提下增加读取、写入的神经元的数量;第二,为部分有迫切需求的患者生产设备;第三,让脑机接口手术如近视手术一样简单。 然而,马斯克和Neuralink的雄心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国际脑机接口权威专家Miguel Nicolelis教授不止一次批评了马斯克的“营销式口号”,他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更好地接收和解读大脑信号,但是无法实现意念控制,这是不可能的。 Neuralink采取的侵入式植入方案,也引来Miguel Nicolelis教授的批评。Miguel Nicolelis教授认为要想保障脑机接口的安全性,就应当采用非侵入式、以脑电图为基础的接口方式。 这些争论都在表明,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历史仍然较短,未来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 2、脑机接口跨越式发展,A股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所谓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 ),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建立连接,实现脑、机信息的交换。 人类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专家便提出了脑机接口的概念,主要为了帮助患者重新行走、恢复运动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出现突破,大量的动物实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逐渐形成了两种路径:感应式和侵入式。 感应式脑机接口需要在广大皮层区域覆盖电极,这样就可以获取神经信号、驱动脑机接口。感应式脑机接口代表人物,则是上文提到的杜克大学Miguel Nicolelis教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Miguel Nicolelis便实现了提取动物皮层运动神经元的信号来控制机器人手臂的试验。 与感应式脑机接口不同,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在重构特殊感觉,以及恢复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侵入式植入要将设备植入大脑灰质层,这样获得的神经信号质量较高,但也容易产生免疫反应。 早在1978年,William Dobelle就在盲人患者视觉皮层植入68个点击阵列,成功制造了光幻视。2002年,一位盲人患者接受了第二代皮层视觉假体植入,不久就可以驾车出行。2006年,布朗大学研究团队完成首次在运动皮层植入设备,可以控制鼠标。 特别是在2020年8月,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展示了脑机接口芯片、自动植入手术设备。 在国内,脑机接口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开发了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可以将2微米电极点植入大脑,较好的保护神经功能。 同年6月,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完成动物试验。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未来10到20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或产生700亿-2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根据iFinD数据库,A股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开展脑机接口业务,包括:世纪华通、汤姆猫、盈趣科技、中科信息、佳禾智能、东方中科、南京熊猫、麒盛科技、汉威科技、创新医疗、博济医药、三博脑科等。 (本文首发于2023年9月20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脑机接口领军企业Neuralink重磅宣布,公司已经获批可以推进首次人体试验工作,将向瘫痪患者的大脑植入芯片。不仅如此,公司还对外招募患者参与脑机接口试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脑机接口这种前沿技术,有的人拍手称好、看到了技术进步给一些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有人质疑该项技术的安全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脑机接口已经涌现出多种突破性成果,可以帮助修复肢体运动、听觉等。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梳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现状,寻找行业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Neuralink推进脑机接口人体试验,行业再迎风口 在马斯克旗下公司Neuralink的推动下,脑机接口技术日益成为市场瞩目的未来技术,大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就在今年5月,Neuralink表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公司进行人体试验的计划,当时市场便已经高度关注该试验的进程。 就在周二,Neuralink正式宣布已经获得独立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可以向瘫痪患者大脑植入设备,开展首次人体试验。 马斯克将该研究称为“PRIME”,这是 Precise Robotically Implant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精准机器人植入式脑机接口)。该研究就是为探索无线全植入式脑机接口的安全性、手术机器人的可靠性,以及脑机接口帮助实验者通过意念控制外部设备的功能。 Neuralink也正式对外招募志愿者,因颈部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而瘫痪的患者可以参与此次试验。 此次试验将持续6年时间,志愿者首先要参加18个月的研究,此后每周至少花2个小时参与脑机接口试验。 马斯克对脑机接口技术寄予厚望,他对外宣称Neuralink近期目标是帮助瘫痪病人实现意念打字,未来则逐渐实现“人机共生体”:通过脑机接口让瘫痪患者重新走路,让盲人可以恢复视觉。 为了实现这些计划,马斯克提出了三大目标:第一,在安全、可持续的前提下增加读取、写入的神经元的数量;第二,为部分有迫切需求的患者生产设备;第三,让脑机接口手术如近视手术一样简单。 然而,马斯克和Neuralink的雄心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国际脑机接口权威专家Miguel Nicolelis教授不止一次批评了马斯克的“营销式口号”,他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更好地接收和解读大脑信号,但是无法实现意念控制,这是不可能的。 Neuralink采取的侵入式植入方案,也引来Miguel Nicolelis教授的批评。Miguel Nicolelis教授认为要想保障脑机接口的安全性,就应当采用非侵入式、以脑电图为基础的接口方式。 这些争论都在表明,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历史仍然较短,未来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 2、脑机接口跨越式发展,A股多家公司积极布局 所谓的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 ),就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建立连接,实现脑、机信息的交换。 人类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专家便提出了脑机接口的概念,主要为了帮助患者重新行走、恢复运动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出现突破,大量的动物实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逐渐形成了两种路径:感应式和侵入式。 感应式脑机接口需要在广大皮层区域覆盖电极,这样就可以获取神经信号、驱动脑机接口。感应式脑机接口代表人物,则是上文提到的杜克大学Miguel Nicolelis教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Miguel Nicolelis便实现了提取动物皮层运动神经元的信号来控制机器人手臂的试验。 与感应式脑机接口不同,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在重构特殊感觉,以及恢复瘫痪病人的运动功能。侵入式植入要将设备植入大脑灰质层,这样获得的神经信号质量较高,但也容易产生免疫反应。 早在1978年,William Dobelle就在盲人患者视觉皮层植入68个点击阵列,成功制造了光幻视。2002年,一位盲人患者接受了第二代皮层视觉假体植入,不久就可以驾车出行。2006年,布朗大学研究团队完成首次在运动皮层植入设备,可以控制鼠标。 特别是在2020年8月,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展示了脑机接口芯片、自动植入手术设备。 在国内,脑机接口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开发了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可以将2微米电极点植入大脑,较好的保护神经功能。 同年6月,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介入式脑机接口完成动物试验。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未来10到20年,全球脑机接口产业或产生700亿-2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根据iFinD数据库,A股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开展脑机接口业务,包括:世纪华通、汤姆猫、盈趣科技、中科信息、佳禾智能、东方中科、南京熊猫、麒盛科技、汉威科技、创新医疗、博济医药、三博脑科等。 (本文首发于2023年9月20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