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业务与创新业务融合发展 |【东方证券通信】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业务与创新业务融合发展 |【东方证券通信】》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2023H1,运营商经营业绩表现良好。1)营业收入方面,移动/电信/联通(H)营收分别为5307.19亿元/2586.79 亿元/1918.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7.68%/8.83%;2)归母净利润方面,电信和联通(H)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移动在大体量基础上持续提升,移动/电信/联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73亿元/201.53亿元/123.9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8.39%/10.18%/13.06%。 数字化业务持续高速增长,运营商收入增长“第二曲线”价值进一步凸显。1)产业数字化业务方面,2022年,三大运营商产数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贡献度持续攀升。2023H1,运营商纷继续结合自身算网集成化服务能力和配套完备的全国属地化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大数据业务快速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大数据收入分别为29和25.6亿元,均实现50%以上的同比增长。2)移动业务方面,2023H1,三大运营商5G用户数合计增长1.5亿,5G用户渗透率超70%。随着国内个人数字化业务快速发展,客户价值和粘性持续提高,运营商移动ARPU值稳健增长。3)固网及智家业务方面,千兆宽带渗透率不断提升,家庭数字化应用需求持续丰富,智慧家庭业务的叠加效应将助力运营商宽带综合ARPU持续提升。 资本开支结构不断优化,加大算网投入。中国移动致力于打造以 5G、算力、能力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2023上半年,将近九成的资本开支被用于“连接+算力+能力”,加深算力网络及能力中台布局。中国电信深入推进云网布局,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产业数字化总投入118亿元,占比28.4%,移动网投资占比42.4%;公司预计2023全年资本开支990 亿元,重点投向 5G、产业数字化等新兴领域。中国联通重点聚焦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建设,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将达769亿元,其中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19%,同比增速超20%。 分红派息稳步提升。移动及电信均表示2023年派息率将提升至70%以上。假设2023年A股移动/电信/联通派息率分别为70%/70%/55%,对应目前A股股价的股息率分别为4.40%/3.76%/2.87%,港股税后股息率分别为5.35%/4.42%/4.76%,有望带来可观的现金分红。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面向数字经济的新蓝海市场,运营商把握数据要素、算力网络的布局机会,不断完善云、算力及IDC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及产业合作,蓄力支撑数字经济提质提速。建议关注中国移动(600941,买入)、中国移动(00941,买入)、中国联通(600050,未评级)、中国联通(00762,未评级)、中国电信(601728,买入)、中国电信(00728,未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业务及云业务不及预期,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风险, 5G用户推广不及预期,运营商资本支出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运营商净利率持续提升 2023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经营情况持续改善。1)营业收入方面,2023H1三大运营商营收合计 9812.31亿元,同比增长 7.18%;移动、电信和联通(H)的营收分别为5307.19亿元、2586.79 亿元、1918.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8%、7.68%、8.83%;2)归母净利润方面,2023H1三大运营商归母净利润合计 1087.17亿元,同比增长9.24%;电信、联通(H)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移动在大体量基础上持续提升,移动、电信、联通(H)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73亿元、201.53亿元、123.9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8.39%、10.18%、13.06%。 收入结构方面,三大运营商创新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中国移动的个人业务占比已下降至50%以下区间。 1)中国移动:2017年以来,中国移动大力推动个人+家庭+政企+新业务融合发展,“四轮驱动”结构不断实现优化,个人市场营收占比不断下降,从2017年的70.0%下降至2023H1 的48.9%;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的营收占比则分别从2017年的4.8%和9.1%提升至2023H1年的12.2%和19.7%。 2)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作为国内最早提供宽带业务以及较早提供产业数字化服务的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务营收占比相对较低,2023H1占比39.3%,略低于40%-45%的常规区间;固网及智慧家庭业务业内领先,2023H1收入占比24%;政企业务方面,中国电信于2020年提出“云改数转”战略,进一步推动内外部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18.5%增加至2023H1的26.6%。 3)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业务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固网业务方面,联通紧抓智能化转型需求,2021年智慧家庭产品营收有所增加,但语音业务的萎缩拉低固网及智家业务整体的营收增速;政企业务方面,联通以数字化创新为引领,推进“云计算+智慧网络+智能应用”融合模;产业互联网方面,2023H1收入达到4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超过四分之一,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 2023上半年,三大运营商营业成本合计7006亿元,同比增长7.69%,增速较往年有所回落;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期间费用合计988.19亿元,同比增长5.29%,这主要由于和中国铁塔续签租赁协议。 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持续加强成本科学精益管理,坚持“有保、有压、有控”的配置资源理念,持续优化资源投入结构。2023H1,公司主营业务成本3,005亿元,同比增长 5.1%,主要由智慧家庭、DICT、能力中台等方面转型投入增加所致。研发费用投入85亿元,同比增长21.6%,占营业收入的1.6%,聚焦战略级平台、产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实现数智化关键能力突破。 2)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营业成本1,79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主要为公司加大产业数字化、智慧家庭等高增长业务投入所致。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1,531.4%,主要原因是续签铁塔租赁合同带来的租赁负债规模增长,导致相关利息支出大幅增加。此外,2023H1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7.2%,增速位列三大运营商之首,公司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5G等重点领域加强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升核心能力。 3)中国联通(H):中国联通营业成本1436.94亿元,同比增长10.59%,系加大对创新业务及战略资源投入,确保未来可持续增长所致。2022年12月铁塔租赁协议续签后,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同比增长,导致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增速达31%。 2023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移动、电信和联通分别实现ROE5.95%、4.59%、3.48%。从拆分指标来看,移动销售净利率保持大幅度领先,公司销售收入每增加1元净利润提升0.14元;电信资产周转率最高,为0.31,资金周转能力较强;联通权益乘数达4.17,是移动和电信的2-3倍,杠杆率偏高,经营效率及管理能力次于移动和电信。 资本开支整体稳健,中国移动2023年全年资本开支预期下调,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资本开支小幅增长,增量主要在于算网投资力度。 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致力于打造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 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814亿元,同比降低11.52%。预计2023全年资本开支1832亿元,较2022年降低1.08%,其中近90%的投资将用于“连接+算力+能力”方面,面向算力网络及能力中台深入布局。 2)中国电信: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深入推进云网布局优化,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供给能力,累计完成资本开支416亿元。其中,移动网投资176亿元,占比42.4%;产业数字化总投入118亿元,占比28.4%,同比提升4.1p.p.;宽带网、运营系统和基础设施分别占资本开支的16.9%、12.3%。中国电信预计2023全年资本开支将达990 亿元,同比提升6.99%,公司将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 5G、产业数字化等新兴领域,打造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3)中国联通:中国联通2023H1资本开支276亿元,重点聚焦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建设。预计2023年,中国联通资本开支水平将达到 769 亿元,其中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19%,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速超20%,着力打牢公司数字底座。 2023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5G、算力、算法方面的建设布局均有成效。 通信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双千兆”保持全面领先。2023上半年,公司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集约高效扩大 5G 覆盖,投资共计423 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176.1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57.8 万个,服务3.93亿5G网络客户;千兆覆盖住户达到 3.7 亿户,净增 1.1 亿户。 中国电信坚持“5G+千兆宽带+千兆 WiFi”三千兆引领,推进基础业务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连接产品与云、AI、安全等数字化新要素融合。公司与中国联通强化网络共建共享,上半年新建共建共享5G 基站超15万站,5G 基站超115万站,4G 中频网络基本实现全面共享,基站超200万站。千兆宽带渗透率达到 20.3%,宽带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 48.2 元,同比增长2.1%。 中国联通加快打造 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其中,5G 精品网方面,5G 中频基站超过 115 万站,基站规模和覆盖水平保持与行业相当;宽带精品网方面,市、县、镇全面具备千兆能力;政企精品网方面,实现全国 335 个本地网的全覆盖。 算力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不断夯实算网基础,优化“4+N+31+X”算力集约化梯次布局;对外可用IDC机架47.8万架,累计投产算力服务器超80.4万台,算力规模达到9.4EFLOPS;公司中台上台能力数量944项,月均调用量402亿,较2022全年增长192.3%,直接价值实现超100亿元。 中国电信持续优化“2+4+31+X+O”算力布局,在31省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 AI应用推理的需求,上半年智算新增1.8EFLOPS,达到4.7EFLOPS,增幅62%;通算新增0.6EFLOPS,达到3.7EFLOPS,增幅19%;IDC对外机架数达53.4万,70%以上新增机架部署在热点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构建多AZ数据中心集群,以DC和云为中心持续优化网络架构并降低时延。 中国联通云池覆盖200多个城市,IDC机架规模超38万架,骨干网平均时延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模型 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移动打造具有运营商特色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形成从算法、平台、能力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级智能化服务能力,赋能内外部 27 个领域超 830 个应用;此外,公司还发布了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助力产业智能化、融合化。 中国电信紧抓AI技术突破性发展机遇,持续深化AI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构建星河AI算法平台底座,自研场景算法达5,500个;升级推出百亿级参数的星河通用视觉大模型2.0,实现从垂直领域智能迈向通用智能;发布生成式语义大模型TeleChat,提升语音和多模态大模型关键能力,以通用训练为基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定制化行业应用大模型;全面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的AI服务,围绕金融、文旅等行业,打造上百个场景化综合智能解决方案;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灵泽”,并率先在海南建设运营“数据产品超市”标杆项目,进一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中国联通高度重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速提升公司 AI 能力。近年来,公司在科创领域的投入逐渐开花结果,上半年获得 2 项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以及中国电子学会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快。 三大运营商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纷纷通过派发中期股息及上调派息率等措施与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红利。 1)中国移动在充分考虑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决定2023年中期派息每股2.43港元,同比增长10.5%;2023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将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2)中国电信2023年继续派发中期股息,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为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 65%,即每股0.1432元(含税)。公司未来将按照A股发行时的承诺,向股东大会建议2023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本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 3)中国联通2023中期派发股息每股0.0796元(含税),同比预计提升20%,显著高于每股基本盈利10%的增长,股东回报持续提升。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基础业务与创新业务融合发展 2.1 新兴业务——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在传统业务疲态显现及互联网新技术快速发展削弱运营商产业链地位的双重压力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给运营商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三大运营商纷纷结合自身算网集成化服务能力和配套完备的全国属地化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政企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智慧城市、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和垂直行业需求涌现,这也给产业数字化带来了历史性的加速发展机遇。 2023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86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以IDC、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兴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收入同比增长19.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1%和45.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7%。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产业数字化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贡献度持续攀升,其中IDC、云、专线、物联网等作为重要细分领域,均迎来高速发展。 一,运营商充分发挥云网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托,云和网是两大关键要素,两者互补互促。三大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早已深度布局云计算领域。2023H1,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80.5%、63.4%、 36%。其中,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和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位列国内公有云IaaS及公有云IaaS+PaaS市场三强,专属云市场第一,2023年底有望实现营收千亿的目标;移动云IaaS收入份额排名top3,自有I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联通云形成了“安全可靠、云网一体、数智相融、专属定制、多云协同”的特色优势,全年收入力争超过500亿元。 二,数据资产入表形式确定,运营商作为海量数据拥有者有望受益。2022年12月1日,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2023年8月21日,该征求意见稿转为正式稿,并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暂行规定明确了数据资产的入表形式:对于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确认为存货。2023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大数据方面分别实现收入29和25.6亿元,同比增长54%和56.6%。运营商作为数据要素和算力的“卖水者”,在基础的数据采集环节占主导地位,拥有海量高质量数据。 中国联通是业内最早将数据集中、集约运营的企业,拥有400PB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超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联通深耕数字政务、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数字政务“联通服务”品牌;联通在行业市占率连续多年超过50%。 中国移动每日数据采集量约5.5PB,日处理量约27PB;移动构建以数联网为核心的下一代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中国电信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灵泽”,率先在海南建设运营“数据产品超市”标杆项目,进一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行业方面,为2700+家银行分支机构打造金融大数据应用平台。 三,物联网+专网,不断丰富行业应用类型。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2.5万个,带动DICT项目签约金额同比增长28%;5G专网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69.7%,在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多个细分行业实现业内领先。车联网和数字政府新赛道取得突破,To V市场与全国销量Top10新能源品牌中的9家达成合作;To G市场积极赋能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金额超过300万人民币大单项目数量超1,000个,品牌优势逐步凸显。中国电信自研AIoT物联网平台升级为云原生3AZ架构,数据容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物联网连接数超4.7亿户。2022 年,电信在全国投资建设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 4,000 个,提供了超1.4 万+个5G虚拟专网。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24%,以格物平台赋能行业突破,有效助力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等领域加速发展。5G行业应用累计项目数超过2万个,加速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5G虚拟专网累计客户数超5,800个,5G行业签约金额达到 62亿元。 2.2 基础业务——移动通信 5G促进运营商移动业务价值提升,推动移动业务规模化发展,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由用户数和ARPU共同决定。 1)用户数:2022年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数均实现超千万户的净增长,5G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移动5G用户数达7.22亿户,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电信、联通5G用户数分别为2.95亿户、2.32亿户,移动、电信、联通5G渗透分别达到73.3%、73.4%、70.86%。 2)ARPU:得益于高资费5G+权益的推动,国内新兴个人数字化业务快速增长,客户价值和粘性持续提高,三大运营商移动ARPU进一步提升。所谓权益,即是在原有的流量、通话等基础上,叠加互联网应用会员权益及云盘、VR、5G游戏等自带应用权益,根据套餐的档次用户可以享有所对应权益内容和服务。2023上半年,移动、电信、联通的移动业务ARPU值分别达52.6元/月/户、42.9元/月/户、44.8元/月/户。未来,随着5G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叠加5G的价格拉动作用,移动通信业务营收有望再度提升。 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共建共享成效显著。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上半年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293.7万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东部地区5G建设和用户普及率领先。其中,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176万站,已超额完成2023全年累计开通164.5万站的目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超115万站,并在巴塞罗那 2023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联合发布《5G 共建共享指南》,为全球运营商输出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和运营管理的中国经验。除 5G 基站外,电联同样就4G基站展开共建,4G中频网络基本实现全面共享,基站超200万站,网络覆盖和容量持续提升。 2.3 基础业务——固网及智慧家庭 固网业务分为宽带接入和智慧家庭两部分。三大运营商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快推动家庭客户宽带速率的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千兆用户渗透率,另一方面聚焦泛安全、家庭教育、家庭办公等HDICT新场景,持续优化服务,提升产品能力,加快推动智家产品规模化发展。 智慧家庭业务动力强劲,带动固网业务量质双升。中国移动着力拓展“全千兆+云生活”价值空间,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649 亿元,同比增长9.3%;家庭宽带客户2.55亿户,处于行业领先;千兆家庭宽带客户6,036万户,渗透率23.7%;智慧家庭应用增长贡献继续加大,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43.3元。2023H1,中国电信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实现620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智慧家庭业务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5.7%,千兆宽带渗透率达到20.3%,宽带综合ARPU48.2元,同比增长 2.1%。中国联通宽带业务实现创新增长再提速,固网宽带出账用户达1.08亿户,半年用户净增连续突破400万,融合渗透率达75%,公司也在加强数智生活和智慧家庭应用产品供给,大力发挥产品创新驱动作用,做大应用规模价值。随着家庭客户场景化服务不断丰富,智慧家庭业务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增长,营收占比有望持续增加,实现固网业务价值提升,智慧家庭业务的叠加效应也助力运营商宽带综合ARPU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中国移动 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5307.19亿元,同比增长6.8%;公司通过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实现盈利能力的良好增长,归母净利润762 亿元,同比增长 8.4%,每股盈利3.56元,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作为中国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截至2023年6月底,移动客户规模达到 9.85亿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7.22亿户,家庭宽带客户2.86亿户,均实现净增长。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公司深化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统筹推进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政企市场,作为转型的重点,2023H1实现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14.6%,移动云收入达422亿元,同比增长80.5%,IaaS收入份额排名top3,自有I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整体来看,公司收入增长已走出拐点突破,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第二曲线”价值贡献进一步凸显。 移动云增速领跑三大运营商。2023上半年,移动云继续保持高速、高质增长,营业收入达422.21亿元,同比增长80.5%,增速高于同期天翼云(63.4%)和联通云(36%)。2022年公有云laaS市场份额全国排名由第五跃升至第三,自有l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此外,移动云在边缘云、政务云、专属云等领域持续领先:边缘云解决方案和边缘专属云服务市场份额双双第一、政务云服务与运营市场份额第二、国内专属云服务市场份额稳居前三。移动云全场景触达服务能力业界一流,原创提出“高性能计算架构”COCA,打造全栈自主可控的大云“磐石”算力底座,云主机等重点产品核心性能业界领先。 开拓千亿市场规模,成为一流云服务商。在2023年4月举办的移动云大会上,移动云提出了“云擎未来,智信天下”的口号,并计划在未来三年乘势而上,争取实现年营收1500亿元,向世界一流云服务商迈进。移动云将全力建设由“移动云技术内核3.0”驱动的算力网络,实现算网一体,打造独有竞争力。同时,通过打造智算中心、算力交易平台,实现社会算力共享。围绕这一战略规划,移动云接下来将重点投入四个领域:①进一步打造安全可信的算网基础设施;②继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推进创新,实现多种技术融合发展;③创新服务体系,拓展千亿级规模的行业数字化市场;④与生态伙伴共赢发展,努力成为市场首选的云服务商。 中国电信 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2023上半年,中国电信积极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联通强化网络共建共享,不断完善5G覆盖深度与厚度,加快推进4G中频一张网整合,合力打造体验、效能、技术领先的4G/5G网络。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持续优化“2+4+31+X+O”算力布局。加大智算能力建设,在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地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在31省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AI应用推理的需求,上半年智算新增1.8EFLOPS,达到4.7EFLOPS,增幅62%。扩大通用算力,通算新增0.6EFLOPS,达到3.7EFLOPS,增幅19%。 天翼云收入高速增长,持续领跑国内政务云市场。2023H1,天翼云实现收入459 亿元,同比增长63.4%;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中标项目数2.2万个,签约项目金额264亿元,行业客户数增长17.4%,尤其是政企市场,天翼云持续巩固优势,政务客户超过60万,收入贡献达到27.8%。8月,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其中中国电信天翼云保持中国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第一,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天翼云还斩获了中国政务云IaaS和政务私有云IaaS市场双料第一。今年4月,国际权威标准性能评测组织SPEC公布了全新Cloud IaaS 2018 Benchmark测试结果,天翼云平台在综合性能及平台相对可扩展性比拼中夺得世界第一,充分体现天翼云平台优秀的算力调度能力和大规模扩展能力。 中国联通 营收、利润规模连续刷新上市以来纪录。2023上半年,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1,918亿元,同比提升8.8%,利润总额153亿元,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3.7%,连续7年实现双位数提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现近年新高3.4%,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乘时乘势,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面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广阔空间,中国联通统筹基础夯实和创新转型。移动、宽带新融合积厚成势,规模价值实现稳健增长;创新业务量质并重,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上半年,产业互联网收入达到4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超过25%,成为推动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 充分发挥数据运营优势,大数据保持行业领先。中国联通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了完备的大数据能力体系。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深耕数字政务、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聚焦场景需求、丰富重点行业应用,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政务“联通服务”品牌。上半年,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29亿元,同比提升54%,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50%。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业务及云业务不及预期:产业数字化业务,尤其是云业务是运营商经营业绩增长的来源之一,若运营商产业数字化业务、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则会影响运营商的经营业绩。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不及预期:运营商业绩及资产受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影响:(1)运营商拥有海量大数据,有望受益于数据资产入表;(2)运营商利用脱敏数据开展相关业务。 下游需求风险:云、物联网、大模型等推进速度受下游需求影响,可能不及预期。 5G 用户推广不及预期:随着5G建设的推进,5G网络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有助于推动运营商移动业务量质双升。若5G套餐中的会员权益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导致5G用户数增长不及预期,则会影响运营商的经营业绩及价值。 运营商资本支出超预期:随着5G网络基本实现广覆盖,运营商资本开支中主要的5G投资将稳步下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运营商整体资本支出将呈下行趋势;鉴于目前运营商投资转向算网、云网的建设,其资本支出存在超预期可能。 声明 本内容系对我司已发布研报的解读,报告标题《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业务与创新业务融合发展》,发布日期2023年9月19日。 分析师:张颖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4090001 香港证监会牌照:BRW773 分析师:王婉婷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2 联系人:周天恩 提醒客户阅读我司报告发布平台统一发布的完整的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器所附风险提示、各项声明及信息披露。 长期关注:互金/Fintech/通信 不定期发布:研报/随笔/点评/调研
核心观点 2023H1,运营商经营业绩表现良好。1)营业收入方面,移动/电信/联通(H)营收分别为5307.19亿元/2586.79 亿元/1918.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7.68%/8.83%;2)归母净利润方面,电信和联通(H)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移动在大体量基础上持续提升,移动/电信/联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73亿元/201.53亿元/123.9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8.39%/10.18%/13.06%。 数字化业务持续高速增长,运营商收入增长“第二曲线”价值进一步凸显。1)产业数字化业务方面,2022年,三大运营商产数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贡献度持续攀升。2023H1,运营商纷继续结合自身算网集成化服务能力和配套完备的全国属地化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大数据业务快速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大数据收入分别为29和25.6亿元,均实现50%以上的同比增长。2)移动业务方面,2023H1,三大运营商5G用户数合计增长1.5亿,5G用户渗透率超70%。随着国内个人数字化业务快速发展,客户价值和粘性持续提高,运营商移动ARPU值稳健增长。3)固网及智家业务方面,千兆宽带渗透率不断提升,家庭数字化应用需求持续丰富,智慧家庭业务的叠加效应将助力运营商宽带综合ARPU持续提升。 资本开支结构不断优化,加大算网投入。中国移动致力于打造以 5G、算力、能力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2023上半年,将近九成的资本开支被用于“连接+算力+能力”,加深算力网络及能力中台布局。中国电信深入推进云网布局,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产业数字化总投入118亿元,占比28.4%,移动网投资占比42.4%;公司预计2023全年资本开支990 亿元,重点投向 5G、产业数字化等新兴领域。中国联通重点聚焦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建设,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将达769亿元,其中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19%,同比增速超20%。 分红派息稳步提升。移动及电信均表示2023年派息率将提升至70%以上。假设2023年A股移动/电信/联通派息率分别为70%/70%/55%,对应目前A股股价的股息率分别为4.40%/3.76%/2.87%,港股税后股息率分别为5.35%/4.42%/4.76%,有望带来可观的现金分红。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面向数字经济的新蓝海市场,运营商把握数据要素、算力网络的布局机会,不断完善云、算力及IDC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及产业合作,蓄力支撑数字经济提质提速。建议关注中国移动(600941,买入)、中国移动(00941,买入)、中国联通(600050,未评级)、中国联通(00762,未评级)、中国电信(601728,买入)、中国电信(00728,未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业务及云业务不及预期,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风险, 5G用户推广不及预期,运营商资本支出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运营商净利率持续提升 2023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经营情况持续改善。1)营业收入方面,2023H1三大运营商营收合计 9812.31亿元,同比增长 7.18%;移动、电信和联通(H)的营收分别为5307.19亿元、2586.79 亿元、1918.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8%、7.68%、8.83%;2)归母净利润方面,2023H1三大运营商归母净利润合计 1087.17亿元,同比增长9.24%;电信、联通(H)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移动在大体量基础上持续提升,移动、电信、联通(H)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73亿元、201.53亿元、123.91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8.39%、10.18%、13.06%。 收入结构方面,三大运营商创新业务占比持续提升,中国移动的个人业务占比已下降至50%以下区间。 1)中国移动:2017年以来,中国移动大力推动个人+家庭+政企+新业务融合发展,“四轮驱动”结构不断实现优化,个人市场营收占比不断下降,从2017年的70.0%下降至2023H1 的48.9%;家庭市场和政企市场的营收占比则分别从2017年的4.8%和9.1%提升至2023H1年的12.2%和19.7%。 2)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作为国内最早提供宽带业务以及较早提供产业数字化服务的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务营收占比相对较低,2023H1占比39.3%,略低于40%-45%的常规区间;固网及智慧家庭业务业内领先,2023H1收入占比24%;政企业务方面,中国电信于2020年提出“云改数转”战略,进一步推动内外部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营收占比从2018年的18.5%增加至2023H1的26.6%。 3)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业务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固网业务方面,联通紧抓智能化转型需求,2021年智慧家庭产品营收有所增加,但语音业务的萎缩拉低固网及智家业务整体的营收增速;政企业务方面,联通以数字化创新为引领,推进“云计算+智慧网络+智能应用”融合模;产业互联网方面,2023H1收入达到4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超过四分之一,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 2023上半年,三大运营商营业成本合计7006亿元,同比增长7.69%,增速较往年有所回落;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期间费用合计988.19亿元,同比增长5.29%,这主要由于和中国铁塔续签租赁协议。 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持续加强成本科学精益管理,坚持“有保、有压、有控”的配置资源理念,持续优化资源投入结构。2023H1,公司主营业务成本3,005亿元,同比增长 5.1%,主要由智慧家庭、DICT、能力中台等方面转型投入增加所致。研发费用投入85亿元,同比增长21.6%,占营业收入的1.6%,聚焦战略级平台、产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实现数智化关键能力突破。 2)中国电信:中国电信营业成本1,79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主要为公司加大产业数字化、智慧家庭等高增长业务投入所致。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1,531.4%,主要原因是续签铁塔租赁合同带来的租赁负债规模增长,导致相关利息支出大幅增加。此外,2023H1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7.2%,增速位列三大运营商之首,公司围绕云计算、AI、安全、量子、5G等重点领域加强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提升核心能力。 3)中国联通(H):中国联通营业成本1436.94亿元,同比增长10.59%,系加大对创新业务及战略资源投入,确保未来可持续增长所致。2022年12月铁塔租赁协议续签后,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同比增长,导致财务费用增长较快,增速达31%。 2023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移动、电信和联通分别实现ROE5.95%、4.59%、3.48%。从拆分指标来看,移动销售净利率保持大幅度领先,公司销售收入每增加1元净利润提升0.14元;电信资产周转率最高,为0.31,资金周转能力较强;联通权益乘数达4.17,是移动和电信的2-3倍,杠杆率偏高,经营效率及管理能力次于移动和电信。 资本开支整体稳健,中国移动2023年全年资本开支预期下调,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资本开支小幅增长,增量主要在于算网投资力度。 1)中国移动:中国移动致力于打造以 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 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2023上半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814亿元,同比降低11.52%。预计2023全年资本开支1832亿元,较2022年降低1.08%,其中近90%的投资将用于“连接+算力+能力”方面,面向算力网络及能力中台深入布局。 2)中国电信: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深入推进云网布局优化,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供给能力,累计完成资本开支416亿元。其中,移动网投资176亿元,占比42.4%;产业数字化总投入118亿元,占比28.4%,同比提升4.1p.p.;宽带网、运营系统和基础设施分别占资本开支的16.9%、12.3%。中国电信预计2023全年资本开支将达990 亿元,同比提升6.99%,公司将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 5G、产业数字化等新兴领域,打造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3)中国联通:中国联通2023H1资本开支276亿元,重点聚焦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建设。预计2023年,中国联通资本开支水平将达到 769 亿元,其中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19%,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速超20%,着力打牢公司数字底座。 2023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5G、算力、算法方面的建设布局均有成效。 通信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双千兆”保持全面领先。2023上半年,公司深入推进与中国广电共建共享,集约高效扩大 5G 覆盖,投资共计423 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176.1万个,其中700MHz 5G基站57.8 万个,服务3.93亿5G网络客户;千兆覆盖住户达到 3.7 亿户,净增 1.1 亿户。 中国电信坚持“5G+千兆宽带+千兆 WiFi”三千兆引领,推进基础业务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连接产品与云、AI、安全等数字化新要素融合。公司与中国联通强化网络共建共享,上半年新建共建共享5G 基站超15万站,5G 基站超115万站,4G 中频网络基本实现全面共享,基站超200万站。千兆宽带渗透率达到 20.3%,宽带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 48.2 元,同比增长2.1%。 中国联通加快打造 5G、宽带、政企、算力四张精品网。其中,5G 精品网方面,5G 中频基站超过 115 万站,基站规模和覆盖水平保持与行业相当;宽带精品网方面,市、县、镇全面具备千兆能力;政企精品网方面,实现全国 335 个本地网的全覆盖。 算力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不断夯实算网基础,优化“4+N+31+X”算力集约化梯次布局;对外可用IDC机架47.8万架,累计投产算力服务器超80.4万台,算力规模达到9.4EFLOPS;公司中台上台能力数量944项,月均调用量402亿,较2022全年增长192.3%,直接价值实现超100亿元。 中国电信持续优化“2+4+31+X+O”算力布局,在31省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 AI应用推理的需求,上半年智算新增1.8EFLOPS,达到4.7EFLOPS,增幅62%;通算新增0.6EFLOPS,达到3.7EFLOPS,增幅19%;IDC对外机架数达53.4万,70%以上新增机架部署在热点区域;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构建多AZ数据中心集群,以DC和云为中心持续优化网络架构并降低时延。 中国联通云池覆盖200多个城市,IDC机架规模超38万架,骨干网平均时延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模型 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移动打造具有运营商特色的“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形成从算法、平台、能力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级智能化服务能力,赋能内外部 27 个领域超 830 个应用;此外,公司还发布了九天·海算政务大模型和九天·客服大模型,助力产业智能化、融合化。 中国电信紧抓AI技术突破性发展机遇,持续深化AI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构建星河AI算法平台底座,自研场景算法达5,500个;升级推出百亿级参数的星河通用视觉大模型2.0,实现从垂直领域智能迈向通用智能;发布生成式语义大模型TeleChat,提升语音和多模态大模型关键能力,以通用训练为基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定制化行业应用大模型;全面提供端到端一体化的AI服务,围绕金融、文旅等行业,打造上百个场景化综合智能解决方案;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灵泽”,并率先在海南建设运营“数据产品超市”标杆项目,进一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中国联通高度重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加速提升公司 AI 能力。近年来,公司在科创领域的投入逐渐开花结果,上半年获得 2 项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以及中国电子学会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快。 三大运营商高度重视股东回报,纷纷通过派发中期股息及上调派息率等措施与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红利。 1)中国移动在充分考虑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决定2023年中期派息每股2.43港元,同比增长10.5%;2023年全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将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2)中国电信2023年继续派发中期股息,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为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 65%,即每股0.1432元(含税)。公司未来将按照A股发行时的承诺,向股东大会建议2023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提升至本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 3)中国联通2023中期派发股息每股0.0796元(含税),同比预计提升20%,显著高于每股基本盈利10%的增长,股东回报持续提升。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基础业务与创新业务融合发展 2.1 新兴业务——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在传统业务疲态显现及互联网新技术快速发展削弱运营商产业链地位的双重压力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给运营商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三大运营商纷纷结合自身算网集成化服务能力和配套完备的全国属地化服务优势,大力推进“网+云+DICT”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政企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智慧城市、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和垂直行业需求涌现,这也给产业数字化带来了历史性的加速发展机遇。 2023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86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以IDC、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兴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收入同比增长19.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8.1%和45.3%,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7%。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产业数字化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贡献度持续攀升,其中IDC、云、专线、物联网等作为重要细分领域,均迎来高速发展。 一,运营商充分发挥云网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云网融合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依托,云和网是两大关键要素,两者互补互促。三大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早已深度布局云计算领域。2023H1,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80.5%、63.4%、 36%。其中,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和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位列国内公有云IaaS及公有云IaaS+PaaS市场三强,专属云市场第一,2023年底有望实现营收千亿的目标;移动云IaaS收入份额排名top3,自有I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联通云形成了“安全可靠、云网一体、数智相融、专属定制、多云协同”的特色优势,全年收入力争超过500亿元。 二,数据资产入表形式确定,运营商作为海量数据拥有者有望受益。2022年12月1日,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2023年8月21日,该征求意见稿转为正式稿,并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暂行规定明确了数据资产的入表形式:对于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企业内部使用的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最终目的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确认为存货。2023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大数据方面分别实现收入29和25.6亿元,同比增长54%和56.6%。运营商作为数据要素和算力的“卖水者”,在基础的数据采集环节占主导地位,拥有海量高质量数据。 中国联通是业内最早将数据集中、集约运营的企业,拥有400PB超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超万亿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联通深耕数字政务、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数字政务“联通服务”品牌;联通在行业市占率连续多年超过50%。 中国移动每日数据采集量约5.5PB,日处理量约27PB;移动构建以数联网为核心的下一代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中国电信打造数据要素服务平台“灵泽”,率先在海南建设运营“数据产品超市”标杆项目,进一步释放数据资源价值;行业方面,为2700+家银行分支机构打造金融大数据应用平台。 三,物联网+专网,不断丰富行业应用类型。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2.5万个,带动DICT项目签约金额同比增长28%;5G专网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69.7%,在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多个细分行业实现业内领先。车联网和数字政府新赛道取得突破,To V市场与全国销量Top10新能源品牌中的9家达成合作;To G市场积极赋能政府管理、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金额超过300万人民币大单项目数量超1,000个,品牌优势逐步凸显。中国电信自研AIoT物联网平台升级为云原生3AZ架构,数据容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物联网连接数超4.7亿户。2022 年,电信在全国投资建设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 4,000 个,提供了超1.4 万+个5G虚拟专网。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24%,以格物平台赋能行业突破,有效助力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生态环保等领域加速发展。5G行业应用累计项目数超过2万个,加速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5G虚拟专网累计客户数超5,800个,5G行业签约金额达到 62亿元。 2.2 基础业务——移动通信 5G促进运营商移动业务价值提升,推动移动业务规模化发展,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由用户数和ARPU共同决定。 1)用户数:2022年三大运营商移动用户数均实现超千万户的净增长,5G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移动5G用户数达7.22亿户,持续保持行业领先,电信、联通5G用户数分别为2.95亿户、2.32亿户,移动、电信、联通5G渗透分别达到73.3%、73.4%、70.86%。 2)ARPU:得益于高资费5G+权益的推动,国内新兴个人数字化业务快速增长,客户价值和粘性持续提高,三大运营商移动ARPU进一步提升。所谓权益,即是在原有的流量、通话等基础上,叠加互联网应用会员权益及云盘、VR、5G游戏等自带应用权益,根据套餐的档次用户可以享有所对应权益内容和服务。2023上半年,移动、电信、联通的移动业务ARPU值分别达52.6元/月/户、42.9元/月/户、44.8元/月/户。未来,随着5G用户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叠加5G的价格拉动作用,移动通信业务营收有望再度提升。 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共建共享成效显著。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上半年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到293.7万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6%,东部地区5G建设和用户普及率领先。其中,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基站176万站,已超额完成2023全年累计开通164.5万站的目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超115万站,并在巴塞罗那 2023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联合发布《5G 共建共享指南》,为全球运营商输出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和运营管理的中国经验。除 5G 基站外,电联同样就4G基站展开共建,4G中频网络基本实现全面共享,基站超200万站,网络覆盖和容量持续提升。 2.3 基础业务——固网及智慧家庭 固网业务分为宽带接入和智慧家庭两部分。三大运营商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快推动家庭客户宽带速率的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千兆用户渗透率,另一方面聚焦泛安全、家庭教育、家庭办公等HDICT新场景,持续优化服务,提升产品能力,加快推动智家产品规模化发展。 智慧家庭业务动力强劲,带动固网业务量质双升。中国移动着力拓展“全千兆+云生活”价值空间,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649 亿元,同比增长9.3%;家庭宽带客户2.55亿户,处于行业领先;千兆家庭宽带客户6,036万户,渗透率23.7%;智慧家庭应用增长贡献继续加大,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43.3元。2023H1,中国电信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实现620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智慧家庭业务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5.7%,千兆宽带渗透率达到20.3%,宽带综合ARPU48.2元,同比增长 2.1%。中国联通宽带业务实现创新增长再提速,固网宽带出账用户达1.08亿户,半年用户净增连续突破400万,融合渗透率达75%,公司也在加强数智生活和智慧家庭应用产品供给,大力发挥产品创新驱动作用,做大应用规模价值。随着家庭客户场景化服务不断丰富,智慧家庭业务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增长,营收占比有望持续增加,实现固网业务价值提升,智慧家庭业务的叠加效应也助力运营商宽带综合ARPU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中国移动 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5307.19亿元,同比增长6.8%;公司通过推进低成本高效运营实现盈利能力的良好增长,归母净利润762 亿元,同比增长 8.4%,每股盈利3.56元,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际一流运营商领先水平。作为中国最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截至2023年6月底,移动客户规模达到 9.85亿户,其中 5G 套餐客户7.22亿户,家庭宽带客户2.86亿户,均实现净增长。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公司深化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统筹推进CHBN全向发力、融合发展。政企市场,作为转型的重点,2023H1实现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14.6%,移动云收入达422亿元,同比增长80.5%,IaaS收入份额排名top3,自有I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整体来看,公司收入增长已走出拐点突破,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第二曲线”价值贡献进一步凸显。 移动云增速领跑三大运营商。2023上半年,移动云继续保持高速、高质增长,营业收入达422.21亿元,同比增长80.5%,增速高于同期天翼云(63.4%)和联通云(36%)。2022年公有云laaS市场份额全国排名由第五跃升至第三,自有laaS+PaaS收入增速超100%。此外,移动云在边缘云、政务云、专属云等领域持续领先:边缘云解决方案和边缘专属云服务市场份额双双第一、政务云服务与运营市场份额第二、国内专属云服务市场份额稳居前三。移动云全场景触达服务能力业界一流,原创提出“高性能计算架构”COCA,打造全栈自主可控的大云“磐石”算力底座,云主机等重点产品核心性能业界领先。 开拓千亿市场规模,成为一流云服务商。在2023年4月举办的移动云大会上,移动云提出了“云擎未来,智信天下”的口号,并计划在未来三年乘势而上,争取实现年营收1500亿元,向世界一流云服务商迈进。移动云将全力建设由“移动云技术内核3.0”驱动的算力网络,实现算网一体,打造独有竞争力。同时,通过打造智算中心、算力交易平台,实现社会算力共享。围绕这一战略规划,移动云接下来将重点投入四个领域:①进一步打造安全可信的算网基础设施;②继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推进创新,实现多种技术融合发展;③创新服务体系,拓展千亿级规模的行业数字化市场;④与生态伙伴共赢发展,努力成为市场首选的云服务商。 中国电信 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2023上半年,中国电信积极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联通强化网络共建共享,不断完善5G覆盖深度与厚度,加快推进4G中频一张网整合,合力打造体验、效能、技术领先的4G/5G网络。积极参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持续优化“2+4+31+X+O”算力布局。加大智算能力建设,在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地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在31省部署推理池,满足各类AI应用推理的需求,上半年智算新增1.8EFLOPS,达到4.7EFLOPS,增幅62%。扩大通用算力,通算新增0.6EFLOPS,达到3.7EFLOPS,增幅19%。 天翼云收入高速增长,持续领跑国内政务云市场。2023H1,天翼云实现收入459 亿元,同比增长63.4%;市场拓展成效显著,中标项目数2.2万个,签约项目金额264亿元,行业客户数增长17.4%,尤其是政企市场,天翼云持续巩固优势,政务客户超过60万,收入贡献达到27.8%。8月,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其中中国电信天翼云保持中国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第一,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天翼云还斩获了中国政务云IaaS和政务私有云IaaS市场双料第一。今年4月,国际权威标准性能评测组织SPEC公布了全新Cloud IaaS 2018 Benchmark测试结果,天翼云平台在综合性能及平台相对可扩展性比拼中夺得世界第一,充分体现天翼云平台优秀的算力调度能力和大规模扩展能力。 中国联通 营收、利润规模连续刷新上市以来纪录。2023上半年,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1,918亿元,同比提升8.8%,利润总额153亿元,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3.7%,连续7年实现双位数提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现近年新高3.4%,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乘时乘势,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新蓝海。面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广阔空间,中国联通统筹基础夯实和创新转型。移动、宽带新融合积厚成势,规模价值实现稳健增长;创新业务量质并重,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上半年,产业互联网收入达到43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首次超过25%,成为推动收入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 充分发挥数据运营优势,大数据保持行业领先。中国联通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了完备的大数据能力体系。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深耕数字政务、数字金融、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聚焦场景需求、丰富重点行业应用,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政务“联通服务”品牌。上半年,大数据业务实现收入29亿元,同比提升54%,行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50%。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业务及云业务不及预期:产业数字化业务,尤其是云业务是运营商经营业绩增长的来源之一,若运营商产业数字化业务、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则会影响运营商的经营业绩。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不及预期:运营商业绩及资产受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情况的影响:(1)运营商拥有海量大数据,有望受益于数据资产入表;(2)运营商利用脱敏数据开展相关业务。 下游需求风险:云、物联网、大模型等推进速度受下游需求影响,可能不及预期。 5G 用户推广不及预期:随着5G建设的推进,5G网络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有助于推动运营商移动业务量质双升。若5G套餐中的会员权益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导致5G用户数增长不及预期,则会影响运营商的经营业绩及价值。 运营商资本支出超预期:随着5G网络基本实现广覆盖,运营商资本开支中主要的5G投资将稳步下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运营商整体资本支出将呈下行趋势;鉴于目前运营商投资转向算网、云网的建设,其资本支出存在超预期可能。 声明 本内容系对我司已发布研报的解读,报告标题《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业务与创新业务融合发展》,发布日期2023年9月19日。 分析师:张颖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4090001 香港证监会牌照:BRW773 分析师:王婉婷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3080002 联系人:周天恩 提醒客户阅读我司报告发布平台统一发布的完整的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器所附风险提示、各项声明及信息披露。 长期关注:互金/Fintech/通信 不定期发布:研报/随笔/点评/调研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