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周观(2023年第36期) 20230917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周观(2023年第36期) 20230917》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观点 ??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缴税、考核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资金面的扰动。首先,虽然9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季初缴税大月,但15号左右依然是月度范围内的缴税高峰期,因此在近期资金利率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有助于减缓阶段性的资金压力。其次,9月是季末的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令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在此时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合适的选择。最后,通常三季度都是债券发行的高峰期,这一季节性特征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节奏所导致的。今年全年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是3.8万亿元,需要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截至9月14日已发行3.26万亿元,剩下半个月还有超过5000亿元需要发行,金融机构的认购缴款也将抽走大量流动性。我们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8月下旬以来的资金面收敛压力,资金利率进一步上行的概率较低。本次降准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从而支撑基本面进一步温和修复。7月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随后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经济有所企稳但修复斜率放缓。8月官方制造业PMI收于49.7%,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虽然小幅回升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之下;8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00亿元,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房地产销售持续承压。本次降准再度释放超5000亿元的流动性,能够为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撑,但政策作用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从历次降准后债市的表现来看,降准并不能直接决定长端利率的变动方向。自2021年7月央行全面降准,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以来,截止目前已经历6次降准。2021年7月9日,央行宣布降准5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3.01%持续下滑至2021年7月13日的2.93%。而2021年12月6日、2022年4月15日和2022年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准后,10年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不降反增。2023年3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后,10年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2.86%应声下跌至3月20日的2.85%,随后震荡下行。我们认为,降准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考虑到稳增长政策向经济传导的滞后性,基本面回暖仍有待检验,如果地产政策的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存在年末再降息的可能性,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美国8月CPI表明通胀有降温迹象,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本周,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10Y美债的稳健标售结果后,分别上破5%和回落至4.28%。本周分别在4.95-5.08%和4.22-4.35%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虽然核心商品通胀和居民消费有逐渐降温迹象,令市场加强对加息周期接近结束的预期,和对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更为乐观,但核心服务仍有黏性,且油价的飙升可能向核心通胀渗透,成为通胀下行的阻力。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1)8月CPI同比略超预期,主因油价反弹,整体通胀持续上行风险较低。8月美国CPI同比反弹至3.7%,超预期3.6%;环比上升至0.6%,预期0.6%。核心CPI同比略有降温至4.4%,预期4.3%,环比小幅升温至0.3%。CPI同比反弹主要动力来自于油价攀升。原油供给端,OPEC+延长减产至年末,而需求端全球服务消费仍在恢复,特别是美国居民消费仍然旺盛,预计短期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核心商品持续降温,得益于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下行拉动。但是今年美国居民对耐用品消费有所回升,叠加近期爆发的美国汽车行业罢工事件,且原油价格上涨可能渗透制造业带动产品的成本上升,预期未来核心商品通胀下行的空间有限。核心服务如预期保持高黏性,受到油价的传导,公共交通和运输服务价格都有升温。房租同比略有降温,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主要住所租金项和业主等价租金项增速仍高,住房项黏性仍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放缓,服务通胀未来或会缓慢回落。(2) 汽油价格上涨导致零售销售放缓,居民端消费支出略有降温迹象。8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持续攀升至0.56%,超预期0.2%,同比增速略放缓至2.47%。分项同比来看,非耐用品消费需求边际有所降温,其中加油站是主要下行拉动项。餐馆和酒吧仍旧是主要贡献项,指向美国服务消费仍具韧性。除了保健护理销售略有上行之外,零售业的杂货店、无店铺零售业和日用品店都略有降温,主因汽油价格上涨,消费者限制了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耐用品中家具、电子电器和建筑材料销售均有下行,但受近期房地产复苏的迹象,预期未来下行有所限制。汽车销售持续回落,受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居民购置车辆意愿开始趋冷。8月零售销售额增显示支出具有弹性。虽然销售仍处高位,主因居民的超额储蓄尚未完全消耗,且时薪还未回落,对居民消费构成支撑。但是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压力,尤其汽油价格,整体消费已有放缓趋势,叠加就业市场的放松将限制未来支出。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变种病毒超预期传播、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 正文 1. 一周观点 Q1: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 A: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次降准是继今年3月降准后,年内的第二次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央行便维持了上下半年各降准一次,每次25bp的节奏。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不断扩张,降准是释放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从这一层面上理解,每隔一段时间降准是一种“常规”操作。 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缴税、考核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资金面的扰动。首先,虽然9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季初缴税大月,但15号左右依然是月度范围内的缴税高峰期,因此在近期资金利率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有助于减缓阶段性的资金压力。其次,9月是季末的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令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在此时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合适的选择。最后,通常三季度都是债券发行的高峰期,这一季节性特征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节奏所导致的。今年全年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是3.8万亿元,需要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截至9月14日已发行3.26万亿元,剩下半个月还有超过5000亿元需要发行,金融机构的认购缴款也将抽走大量流动性。我们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8月下旬以来的资金面收敛压力,资金利率进一步上行的概率较低。 本次降准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从而支撑基本面进一步温和修复。7月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随后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经济有所企稳但修复斜率放缓。8月官方制造业PMI收于49.7%,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虽然小幅回升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之下;8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00亿元,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房地产销售持续承压。本次降准再度释放超5000亿元的流动性,能够为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撑,但政策作用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历次降准后债市的表现来看,降准并不能直接决定长端利率的变动方向。自2021年7月央行全面降准,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以来,截止目前已经历6次降准。2021年7月9日,央行宣布降准5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3.01%持续下滑至2021年7月13日的2.93%。而2021年12月6日、2022年4月15日和2022年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准后,10年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不降反增。2023年3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后,10年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2.86%应声下跌至3月20日的2.85%,随后震荡下行。我们认为,降准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考虑到稳增长政策向经济传导的滞后性,基本面回暖仍有待检验,如果地产政策的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存在年末再降息的可能性,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Q2:美国8月CPI表明通胀有降温迹象,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 本周,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10Y美债的稳健标售结果后,分别上破5%和回落至4.28%。本周分别在4.95-5.08%和4.22-4.35%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虽然核心商品通胀和居民消费有逐渐降温迹象,令市场加强对加息周期接近结束的预期,和对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更为乐观,但核心服务仍有黏性,且油价的飙升可能向核心通胀渗透,成为通胀下行的阻力。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 (1)8月CPI同比略超预期,主因油价反弹,整体通胀持续上行风险较低。8月美国CPI同比反弹至3.7%,超预期3.6%;环比上升至0.6%,预期0.6%。核心CPI同比略有降温至4.4%,预期4.3%,环比小幅升温至0.3%。CPI同比反弹主要动力来自于油价攀升。原油供给端,OPEC+延长减产至年末,而需求端全球服务消费仍在恢复,特别是美国居民消费仍然旺盛,预计短期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核心商品持续降温,得益于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下行拉动。但是今年美国居民对耐用品消费有所回升,叠加近期爆发的美国汽车行业罢工事件,且原油价格上涨可能渗透制造业带动产品的成本上升,预期未来核心商品通胀下行的空间有限。核心服务如预期保持高黏性,受到油价的传导,公共交通和运输服务价格都有升温。房租同比略有降温,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主要住所租金项和业主等价租金项增速仍高,住房项黏性仍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放缓,服务通胀未来或会缓慢回落。 (2) 汽油价格上涨导致零售销售放缓,居民端消费支出略有降温迹象。8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持续攀升至0.56%,超预期0.2%,同比增速略放缓至2.47%。分项同比来看,非耐用品消费需求边际有所降温,其中加油站是主要下行拉动项。餐馆和酒吧仍旧是主要贡献项,指向美国服务消费仍具韧性。除了保健护理销售略有上行之外,零售业的杂货店、无店铺零售业和日用品店都略有降温,主因汽油价格上涨,消费者限制了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耐用品中家具、电子电器和建筑材料销售均有下行,但受近期房地产复苏的迹象,预期未来下行有所限制。汽车销售持续回落,受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居民购置车辆意愿开始趋冷。8月零售销售额增显示支出具有弹性。虽然销售仍处高位,主因居民的超额储蓄尚未完全消耗,且时薪还未回落,对居民消费构成支撑。但是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压力,尤其汽油价格,整体消费已有放缓趋势,叠加就业市场的放松将限制未来支出。 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一方面,核心商品通胀和居民消费有降温迹象,显示出高利率和油价的飙升对居民消费的限制。但另一方面,随着原油价格的飙升,油价可能向核心通胀渗透,导致未来核心通胀下行空间有限,成为美联储通胀目标的阻力。截止9月15日,Fedwatch预期9月暂停加息的概率增加到97%,11月暂停加息概率上升至66.5%。展望未来,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仍有通胀二次反弹的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 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2. 国内外数据汇总 2.1 流动性跟踪 2.2 国内外宏观数据跟踪 2.3 海外宏观及大类资产表现 3. 地方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9月11日-9月17日,下同)一级市场地方债共发行39只,发行金额2467.5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102.81亿元,新增专项债465.16亿元,再融资债1899.55亿元,偿还量1264.23亿元,净融资额1203.29亿元;加权平均招标倍数为25.26;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综合。 本周有9个省市发行地方债,前5大发行总额省市分别为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福建省和湖南省,分别发行674.49亿元、443.19亿元、350.70亿元、327.84亿元和235.18亿元。 3.2 二级市场概况 本周地方债存量38.64万亿元,成交量2553.97亿元,换手率为0.66%。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省份分别为江西省、广东省和安徽省,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期限分别为5Y、10Y和30Y。 3.2 本月地方债发行计划 3. 信用债市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一级市场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和PPN)共发行281只,总发行量2236.69亿元,总偿还量2308.82亿元,净融资额-72.13亿元,较上周增加了84.30亿元。 具体来看,本周城投债发行977.99亿元,偿还865.48亿元,净融资额112.52亿元;产业债发行1258.70亿元,偿还1443.35亿元,净融资额-184.65亿元。 按照债券类型细分,短融净融资额-354.38亿元,中票净融资额173.70亿元,企业债净融资额-77.80亿元,公司债净融资额215.23亿元,定向工具净融资额-28.88亿元。 4.2 发行利率 4.3 二级市场成交概况 4.4 到期收益率 4.5 信用利差 4.6 等级利差 4.7 交易活跃度 本周各券种前五大交易活跃度债券如下表所示: 本周工业行业债券周交易量最大,达5697亿元,其次分别为公用事业、金融、材料、能源和房地产。 4.8 主体评级变动情况 5. 风险提示 (1)变种病毒超预期传播: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及力度超预期,降低疫苗有效性,影 响保护屏障建立,导致国内外疫情反复; (2)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叠加经济内部结构不均衡或致经济走势超 预期下行; (3)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包括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 及地区的物价指数同比都逼近,或超过阶段性高点,由于深层次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 重组等因素,或让市场低估了通胀风险; (4)地缘风险超预期:拜登政权对待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及相应的地缘政治策略虽 皆不同于特朗普政权,但带来的风险却仍可能超预期。 相关报告 近期债市为何出现大幅调整?|周观(2023年第35期)20230910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何意义?|周观(2023年第34期)20230903 2023年9月流动性是否存在压力?|周观(2023年第33期)20230827 免责声明
摘要 观点 ??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缴税、考核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资金面的扰动。首先,虽然9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季初缴税大月,但15号左右依然是月度范围内的缴税高峰期,因此在近期资金利率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有助于减缓阶段性的资金压力。其次,9月是季末的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令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在此时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合适的选择。最后,通常三季度都是债券发行的高峰期,这一季节性特征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节奏所导致的。今年全年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是3.8万亿元,需要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截至9月14日已发行3.26万亿元,剩下半个月还有超过5000亿元需要发行,金融机构的认购缴款也将抽走大量流动性。我们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8月下旬以来的资金面收敛压力,资金利率进一步上行的概率较低。本次降准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从而支撑基本面进一步温和修复。7月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随后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经济有所企稳但修复斜率放缓。8月官方制造业PMI收于49.7%,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虽然小幅回升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之下;8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00亿元,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房地产销售持续承压。本次降准再度释放超5000亿元的流动性,能够为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撑,但政策作用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从历次降准后债市的表现来看,降准并不能直接决定长端利率的变动方向。自2021年7月央行全面降准,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以来,截止目前已经历6次降准。2021年7月9日,央行宣布降准5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3.01%持续下滑至2021年7月13日的2.93%。而2021年12月6日、2022年4月15日和2022年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准后,10年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不降反增。2023年3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后,10年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2.86%应声下跌至3月20日的2.85%,随后震荡下行。我们认为,降准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考虑到稳增长政策向经济传导的滞后性,基本面回暖仍有待检验,如果地产政策的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存在年末再降息的可能性,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美国8月CPI表明通胀有降温迹象,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本周,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10Y美债的稳健标售结果后,分别上破5%和回落至4.28%。本周分别在4.95-5.08%和4.22-4.35%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虽然核心商品通胀和居民消费有逐渐降温迹象,令市场加强对加息周期接近结束的预期,和对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更为乐观,但核心服务仍有黏性,且油价的飙升可能向核心通胀渗透,成为通胀下行的阻力。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1)8月CPI同比略超预期,主因油价反弹,整体通胀持续上行风险较低。8月美国CPI同比反弹至3.7%,超预期3.6%;环比上升至0.6%,预期0.6%。核心CPI同比略有降温至4.4%,预期4.3%,环比小幅升温至0.3%。CPI同比反弹主要动力来自于油价攀升。原油供给端,OPEC+延长减产至年末,而需求端全球服务消费仍在恢复,特别是美国居民消费仍然旺盛,预计短期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核心商品持续降温,得益于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下行拉动。但是今年美国居民对耐用品消费有所回升,叠加近期爆发的美国汽车行业罢工事件,且原油价格上涨可能渗透制造业带动产品的成本上升,预期未来核心商品通胀下行的空间有限。核心服务如预期保持高黏性,受到油价的传导,公共交通和运输服务价格都有升温。房租同比略有降温,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主要住所租金项和业主等价租金项增速仍高,住房项黏性仍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放缓,服务通胀未来或会缓慢回落。(2) 汽油价格上涨导致零售销售放缓,居民端消费支出略有降温迹象。8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持续攀升至0.56%,超预期0.2%,同比增速略放缓至2.47%。分项同比来看,非耐用品消费需求边际有所降温,其中加油站是主要下行拉动项。餐馆和酒吧仍旧是主要贡献项,指向美国服务消费仍具韧性。除了保健护理销售略有上行之外,零售业的杂货店、无店铺零售业和日用品店都略有降温,主因汽油价格上涨,消费者限制了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耐用品中家具、电子电器和建筑材料销售均有下行,但受近期房地产复苏的迹象,预期未来下行有所限制。汽车销售持续回落,受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居民购置车辆意愿开始趋冷。8月零售销售额增显示支出具有弹性。虽然销售仍处高位,主因居民的超额储蓄尚未完全消耗,且时薪还未回落,对居民消费构成支撑。但是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压力,尤其汽油价格,整体消费已有放缓趋势,叠加就业市场的放松将限制未来支出。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变种病毒超预期传播、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 正文 1. 一周观点 Q1:如何看待央行降准对债市的影响? A: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次降准是继今年3月降准后,年内的第二次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央行便维持了上下半年各降准一次,每次25bp的节奏。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不断扩张,降准是释放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从这一层面上理解,每隔一段时间降准是一种“常规”操作。 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缴税、考核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对资金面的扰动。首先,虽然9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季初缴税大月,但15号左右依然是月度范围内的缴税高峰期,因此在近期资金利率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有助于减缓阶段性的资金压力。其次,9月是季末的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令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在此时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合适的选择。最后,通常三季度都是债券发行的高峰期,这一季节性特征主要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节奏所导致的。今年全年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是3.8万亿元,需要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截至9月14日已发行3.26万亿元,剩下半个月还有超过5000亿元需要发行,金融机构的认购缴款也将抽走大量流动性。我们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缓解8月下旬以来的资金面收敛压力,资金利率进一步上行的概率较低。 本次降准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从而支撑基本面进一步温和修复。7月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基调,随后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和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陆续出台,经济有所企稳但修复斜率放缓。8月官方制造业PMI收于49.7%,较7月上升0.4个百分点,虽然小幅回升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之下;8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00亿元,居民中长贷同比少增,房地产销售持续承压。本次降准再度释放超5000亿元的流动性,能够为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撑,但政策作用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从历次降准后债市的表现来看,降准并不能直接决定长端利率的变动方向。自2021年7月央行全面降准,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以来,截止目前已经历6次降准。2021年7月9日,央行宣布降准5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3.01%持续下滑至2021年7月13日的2.93%。而2021年12月6日、2022年4月15日和2022年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准后,10年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不降反增。2023年3月17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后,10年国债收益率从当日的2.86%应声下跌至3月20日的2.85%,随后震荡下行。我们认为,降准再次确认了央行的宽货币取向,考虑到稳增长政策向经济传导的滞后性,基本面回暖仍有待检验,如果地产政策的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存在年末再降息的可能性,长债利率有望重回下行通道。 Q2:美国8月CPI表明通胀有降温迹象,美债收益率和美联储加息路径未来预计如何变化? 本周,2Y和10Y美债收益率在10Y美债的稳健标售结果后,分别上破5%和回落至4.28%。本周分别在4.95-5.08%和4.22-4.35%间震荡。当前美国经济形势复杂,短期来看,虽然核心商品通胀和居民消费有逐渐降温迹象,令市场加强对加息周期接近结束的预期,和对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更为乐观,但核心服务仍有黏性,且油价的飙升可能向核心通胀渗透,成为通胀下行的阻力。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 (1)8月CPI同比略超预期,主因油价反弹,整体通胀持续上行风险较低。8月美国CPI同比反弹至3.7%,超预期3.6%;环比上升至0.6%,预期0.6%。核心CPI同比略有降温至4.4%,预期4.3%,环比小幅升温至0.3%。CPI同比反弹主要动力来自于油价攀升。原油供给端,OPEC+延长减产至年末,而需求端全球服务消费仍在恢复,特别是美国居民消费仍然旺盛,预计短期内原油价格维持高位震荡。核心商品持续降温,得益于新车和二手车价格的下行拉动。但是今年美国居民对耐用品消费有所回升,叠加近期爆发的美国汽车行业罢工事件,且原油价格上涨可能渗透制造业带动产品的成本上升,预期未来核心商品通胀下行的空间有限。核心服务如预期保持高黏性,受到油价的传导,公共交通和运输服务价格都有升温。房租同比略有降温,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主要住所租金项和业主等价租金项增速仍高,住房项黏性仍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放缓,服务通胀未来或会缓慢回落。 (2) 汽油价格上涨导致零售销售放缓,居民端消费支出略有降温迹象。8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持续攀升至0.56%,超预期0.2%,同比增速略放缓至2.47%。分项同比来看,非耐用品消费需求边际有所降温,其中加油站是主要下行拉动项。餐馆和酒吧仍旧是主要贡献项,指向美国服务消费仍具韧性。除了保健护理销售略有上行之外,零售业的杂货店、无店铺零售业和日用品店都略有降温,主因汽油价格上涨,消费者限制了可自由支配的支出。耐用品中家具、电子电器和建筑材料销售均有下行,但受近期房地产复苏的迹象,预期未来下行有所限制。汽车销售持续回落,受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居民购置车辆意愿开始趋冷。8月零售销售额增显示支出具有弹性。虽然销售仍处高位,主因居民的超额储蓄尚未完全消耗,且时薪还未回落,对居民消费构成支撑。但是消费者已经感受到价格上涨压力,尤其汽油价格,整体消费已有放缓趋势,叠加就业市场的放松将限制未来支出。 综合近期数据,我们认为由于当前美国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更加谨慎与灵活。一方面,核心商品通胀和居民消费有降温迹象,显示出高利率和油价的飙升对居民消费的限制。但另一方面,随着原油价格的飙升,油价可能向核心通胀渗透,导致未来核心通胀下行空间有限,成为美联储通胀目标的阻力。截止9月15日,Fedwatch预期9月暂停加息的概率增加到97%,11月暂停加息概率上升至66.5%。展望未来,美国经济的短期前景仍然不确定,美国经济仍有通胀二次反弹的风险,能否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还有待观望。 综合上述分析,短期来看,通胀虽有下降但仍远高于目标水平。短期美债收益率反弹回升概率犹存;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会趋于谨慎与灵活,我们认为中期10年期美债国债收益率或将维持筑顶格局,顶部存在被突破风险的同时,中期看向3.5-4.0%区间震荡。 2. 国内外数据汇总 2.1 流动性跟踪 2.2 国内外宏观数据跟踪 2.3 海外宏观及大类资产表现 3. 地方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9月11日-9月17日,下同)一级市场地方债共发行39只,发行金额2467.52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102.81亿元,新增专项债465.16亿元,再融资债1899.55亿元,偿还量1264.23亿元,净融资额1203.29亿元;加权平均招标倍数为25.26;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综合。 本周有9个省市发行地方债,前5大发行总额省市分别为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福建省和湖南省,分别发行674.49亿元、443.19亿元、350.70亿元、327.84亿元和235.18亿元。 3.2 二级市场概况 本周地方债存量38.64万亿元,成交量2553.97亿元,换手率为0.66%。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省份分别为江西省、广东省和安徽省,前三大交易活跃地方债期限分别为5Y、10Y和30Y。 3.2 本月地方债发行计划 3. 信用债市场一周回顾 3.1 一级市场发行概况 本周一级市场信用债(包括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和PPN)共发行281只,总发行量2236.69亿元,总偿还量2308.82亿元,净融资额-72.13亿元,较上周增加了84.30亿元。 具体来看,本周城投债发行977.99亿元,偿还865.48亿元,净融资额112.52亿元;产业债发行1258.70亿元,偿还1443.35亿元,净融资额-184.65亿元。 按照债券类型细分,短融净融资额-354.38亿元,中票净融资额173.70亿元,企业债净融资额-77.80亿元,公司债净融资额215.23亿元,定向工具净融资额-28.88亿元。 4.2 发行利率 4.3 二级市场成交概况 4.4 到期收益率 4.5 信用利差 4.6 等级利差 4.7 交易活跃度 本周各券种前五大交易活跃度债券如下表所示: 本周工业行业债券周交易量最大,达5697亿元,其次分别为公用事业、金融、材料、能源和房地产。 4.8 主体评级变动情况 5. 风险提示 (1)变种病毒超预期传播: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及力度超预期,降低疫苗有效性,影 响保护屏障建立,导致国内外疫情反复; (2)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叠加经济内部结构不均衡或致经济走势超 预期下行; (3)全球“再通胀”超预期:包括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在内的全球主要国家 及地区的物价指数同比都逼近,或超过阶段性高点,由于深层次逆全球化、全球供应链 重组等因素,或让市场低估了通胀风险; (4)地缘风险超预期:拜登政权对待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及相应的地缘政治策略虽 皆不同于特朗普政权,但带来的风险却仍可能超预期。 相关报告 近期债市为何出现大幅调整?|周观(2023年第35期)20230910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有何意义?|周观(2023年第34期)20230903 2023年9月流动性是否存在压力?|周观(2023年第33期)20230827 免责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