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九篇一|什么是政策经济周期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策论九篇一|什么是政策经济周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古典经济学基本上是将政策排除在经济的运行之外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完全不能让人满意的理论,因为和现实差的太远,反而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包括以反古典的面目出现、但现在却被纳入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凯恩斯主义,让人心旷神怡,因为这些是能够真正经世致用的学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方法论的根源上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从现实出发,通过理论的抽象回到现实中去,策略方法论尤其应该如此。 这样一种政策和经济互动的理念,构成了政策经济周期的逻辑出发点,在具体的成文和明确的“政策经济周期”这一术语的使用,基本上始于2018年。在这个分析框架下,我和同事们断断续续的大约写了九篇方法论报告,都是一些研究过程中的初步思考的方法总结,和具体的投资建议无关,也和当下的形势无关,谨供爱好探讨方法论的同道批评指正。其余几篇将会不定期更新。因为属于随笔性质,形式什么的也比较随意,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只探讨方法论。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用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来概括,是不是故弄玄虚?虽然这四个字来自于易,但其实表达的内容和易的关系不大,当然政策经济周期的辩证法内核,和易经的辩证法内核是相通的,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没什么关系了,其实用春夏秋冬也可以,用起承转合也可以,都一样的。只不过这四个字用的少,自然就用这四个字概括了。当然,从易经自身的考据研究上来讲,也有争议,有人说一字一句,也有人说,最新的考古发现过去上千年的一字一句是错的,其实是元亨,利贞。对我而言,都无妨了,毕竟政策经济周期除了辩证法的内核,和易经没啥太多关系,只是借用个字,自然就按照方便的一字一句去用了。 政策经济周期的分析框架,具体的推理出发点其实很简单,来自于P=EPS*PE的恒等式。EPS由经济数据决定;PE作为对股市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由经济数据和政策共同决定,其中经济数据主要通过适应性预期来影响估值,政策主要通过理性预期来决定估值。在政策经济周期中,就业与通胀是决策的经济硬约束,也就是所谓的“形势比人强”;政策力度足够大,其累积效果最终将会影响经济的周期波动。 政策虽然内生于经济数据,但两者并非机械的依赖关系,存在“数据强、政策松”、“数据强、政策紧”、“数据弱、政策紧”、“数据弱、政策松”四个阶段。其中,一、三两个阶段具有对称关系,都是出现经济周期转折点,但决策滞后性决定了政策不会立即随经济形势而转向;二、四两个阶段也具有对称性,差别在于第二阶段是数据强一分、政策紧一分,第四阶段是数据弱一分、政策松一分。 政策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将会在政策、经济的互动下,形成自发轮回。以适应性预期为主、间以理性预期的人的预期形成模式,再加上人的心理认知的非连续性,导致很难存在恰到好处的政策,要么是政策力度不够强不足以扭转适应性预期,要打破顺周期性就需要政策力度过大,用过了又会导致前期累积性政策效果一道迸发进而逆转形势。 在股市策略推导出的政策经济周期,其实也是一个分析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框架。在政策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股债等大类资产表现不一样。数据强、政策松的第一阶段,是股牛债熊;数据强、政策紧的第二阶段,依旧是股牛债熊,但股票是结构性牛市,债市即将步入熊市尾声;数据弱、政策紧的第三阶段是股熊债牛,由于双杀导致的单边下跌,这也是股市表现最差的阶段;数据弱、政策松的第四阶段,股债双牛,与第二阶段形成对应的是,股市处于牛市初期,债市处于牛市末期。 详细的阐述散落如下,如需全文应该可以在网上搜索到 20181224:《“政策-经济”周期第四阶段的正式确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及策略前瞻》 20190110:《贞下起元,估值修复——2019年A股投资策略》 20190225:《从政策经济周期,如何推出的一季度修复?——策略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
古典经济学基本上是将政策排除在经济的运行之外的,事实上这是一种完全不能让人满意的理论,因为和现实差的太远,反而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包括以反古典的面目出现、但现在却被纳入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凯恩斯主义,让人心旷神怡,因为这些是能够真正经世致用的学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方法论的根源上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从现实出发,通过理论的抽象回到现实中去,策略方法论尤其应该如此。 这样一种政策和经济互动的理念,构成了政策经济周期的逻辑出发点,在具体的成文和明确的“政策经济周期”这一术语的使用,基本上始于2018年。在这个分析框架下,我和同事们断断续续的大约写了九篇方法论报告,都是一些研究过程中的初步思考的方法总结,和具体的投资建议无关,也和当下的形势无关,谨供爱好探讨方法论的同道批评指正。其余几篇将会不定期更新。因为属于随笔性质,形式什么的也比较随意,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只探讨方法论。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为什么用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来概括,是不是故弄玄虚?虽然这四个字来自于易,但其实表达的内容和易的关系不大,当然政策经济周期的辩证法内核,和易经的辩证法内核是相通的,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没什么关系了,其实用春夏秋冬也可以,用起承转合也可以,都一样的。只不过这四个字用的少,自然就用这四个字概括了。当然,从易经自身的考据研究上来讲,也有争议,有人说一字一句,也有人说,最新的考古发现过去上千年的一字一句是错的,其实是元亨,利贞。对我而言,都无妨了,毕竟政策经济周期除了辩证法的内核,和易经没啥太多关系,只是借用个字,自然就按照方便的一字一句去用了。 政策经济周期的分析框架,具体的推理出发点其实很简单,来自于P=EPS*PE的恒等式。EPS由经济数据决定;PE作为对股市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由经济数据和政策共同决定,其中经济数据主要通过适应性预期来影响估值,政策主要通过理性预期来决定估值。在政策经济周期中,就业与通胀是决策的经济硬约束,也就是所谓的“形势比人强”;政策力度足够大,其累积效果最终将会影响经济的周期波动。 政策虽然内生于经济数据,但两者并非机械的依赖关系,存在“数据强、政策松”、“数据强、政策紧”、“数据弱、政策紧”、“数据弱、政策松”四个阶段。其中,一、三两个阶段具有对称关系,都是出现经济周期转折点,但决策滞后性决定了政策不会立即随经济形势而转向;二、四两个阶段也具有对称性,差别在于第二阶段是数据强一分、政策紧一分,第四阶段是数据弱一分、政策松一分。 政策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将会在政策、经济的互动下,形成自发轮回。以适应性预期为主、间以理性预期的人的预期形成模式,再加上人的心理认知的非连续性,导致很难存在恰到好处的政策,要么是政策力度不够强不足以扭转适应性预期,要打破顺周期性就需要政策力度过大,用过了又会导致前期累积性政策效果一道迸发进而逆转形势。 在股市策略推导出的政策经济周期,其实也是一个分析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框架。在政策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股债等大类资产表现不一样。数据强、政策松的第一阶段,是股牛债熊;数据强、政策紧的第二阶段,依旧是股牛债熊,但股票是结构性牛市,债市即将步入熊市尾声;数据弱、政策紧的第三阶段是股熊债牛,由于双杀导致的单边下跌,这也是股市表现最差的阶段;数据弱、政策松的第四阶段,股债双牛,与第二阶段形成对应的是,股市处于牛市初期,债市处于牛市末期。 详细的阐述散落如下,如需全文应该可以在网上搜索到 20181224:《“政策-经济”周期第四阶段的正式确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及策略前瞻》 20190110:《贞下起元,估值修复——2019年A股投资策略》 20190225:《从政策经济周期,如何推出的一季度修复?——策略方法论研究系列之二》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